作词的要求

作词的要求,第1张

歌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或者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覆盖面很广,今天越来越被人们喜欢,可以说“无处不飞歌,无处不歌唱”。特别是年轻人更喜欢歌曲,他们不但爱唱歌,而且还要自己写歌。有歌必有歌词,写歌首先也必须先写歌词,这样就有一个认识歌词基本特征、掌握歌词技巧的问题。说起歌词创作很复杂,也很吃功,有的人写了许多年,也没弄懂歌词是什么。今天,我和青年朋友谈谈如何写歌词,这里有的是我的实践、我的思考、有的是学习别人的,也有的是约定俗成的东西。如果说写歌词是画龙,技巧就是为龙“点眼睛”,这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还是从基础谈起吧!

第一节:歌词是被音乐同化了的诗

歌词是什么?我认为歌词就是歌曲要演唱的内容,就是为歌曲准备的文学语言。

歌词由于是诉诸听觉的所以叫听觉艺术,也叫时间艺术,也就是说歌词是给人听的。一首歌曲三四分钟稍纵即逝,因此,应该一听就懂,来不及揣摩,尽管现在有电视可以走字幕,但是大多时是靠听的。

那么,歌词和诗歌有什么不同呢?寻根溯源,歌词和诗本是一家,远在古代,歌即诗,诗即歌。从诗经到汉魏六朝的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大多是可以唱的。诗歌可唱,也是我国历代诗词、民歌的传统特色之一。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就出现了能阅读的诗和能入乐的诗,诗和歌词就分家了。今天,不但出现了一支歌词创作队伍,而且,还有一大批歌词爱好者,歌词理论队伍也在逐步形成。

有些年轻朋友不仅要问,如今的歌词从形态上和诗差不多呀?确实,歌词仍然具有诗歌的一些特点,有人就有这样的理论:“要把歌词当诗写”。我理解,“当诗写”是吸收诗歌的一些特点来为演唱服务。说到这里,你们就可以理解我的这一节的题目了,也就是说歌词曾经是诗,它具有诗歌的许多特点,而今天,说它是诗也只能是说被音乐同化了的诗。也就是说,这种具备诗歌特点的歌词,此时是一个依附品,是一首歌曲的肢体,而音乐是翅膀,只有在同音乐结合、同音乐重组、被音乐所同化才能飞翔,才能产生一种新的艺术样式——歌曲。此时,没有人说它还是诗歌或者另外的什么文学体了。恰恰能入乐的诗在被音乐同化之后,得到了包装,给人一种新的审美意境。

说歌词是被音乐同化的诗,还因为这时的歌词已经具备被音乐同化的条件,而只能阅读的诗就不具备被音乐同化的条件,因此,也就不能称为歌词。

那么,被音乐同化的诗(歌词)什么特征呢?简言之可以概括以下几句话:主题集中,高度概括生活,形象鲜明,语言简洁动人。结构严谨,形式短小精悍,有节押韵,朗朗上口易记。

1 首先在选择题材的时候要围绕一个中心,不要写着写着苹果就跑到梨的王国了,

2 在写之前要先在脑海里面构造一个旋律,想要什么样的歌曲,什么形式的就会写出来了

3 歌词语言要简练赋有生命,要有序,有层次,要顺口有可读性,就像一个谜语,让人可以用猜测的方式去欣赏

要生动,才可以让演唱者发挥词的感情,领悟词的生命所在

4 要压韵(例;我同过同错同多)最简单的说就是要停顿的地方声音发出来都查不多,(注:可以跳一小节压韵,也可以一个段落,或者一个高潮压韵不同,一首词最多不得超过3个压音

5 给歌词起名字的时候要想一个有感召力的,或者让人有所疑问的,在者就是有搞笑,最简单的说就是要让别人看了还想看,想了又想

作者:松籽_珊2009-5-30 00:33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教学 作词的要求——转载

青春总是充满了感动,每当这时很多人都有一种想歌唱的冲动。很多朋友,他们有着出色的文采,有着对生活独到的见解,又或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们不再满足于只是听别人的歌,唱别人的歌,他们更想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

写一首流行歌曲不外于两种途径:一是依照写好的歌词谱曲,二是依照已有的曲子填词;这两种方法现在都经常使用。对于许多音乐基础不足的朋友而言,作词(或填词)相对容易一些。然而,要想写一首内容好、好唱又好听的流行歌词却也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行。许多热心而有才华的朋友将他们的歌词作品向我们投稿。可遗憾的是,我们发现其中的大部分要么是语言表达的功力还不够,要么虽然写得不错却很难谱上曲子来唱。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这些朋友没有掌握创作歌词的方法和技巧,空有才华,却难以充分发挥。

那么,怎样才能创作出一首好的歌词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歌词不等于诗歌。

很多朋友寄来的作品,其实只是一首现代诗,而不是歌词。有些朋友也曾问过:究竟诗和歌词有什么不同?是啊,要想写一首好的歌词,我个人认为第一时间就要分清这二者的区别。

现代诗歌与流行歌词确实有许多相通之处,二者都从很多方面突破了传统格律的限制,形式和内容都更自由。从本质上讲,歌词也具有诗所具有的艺术特质、表现技法和情感特征,但它和诗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歌词为了能够配上曲子唱,在结构、语言、韵律等方面要受到音乐旋律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它又反过来制约和影响着旋律。所以,流行歌词相对于现代诗歌而言,自由度要小很多,不能随心所欲,海阔天空地写。而且语言要求通俗易懂,尽量避免谐音产生“畸意”;比如,在心里老是唱成“你知道我在等你妈(原词是‘吗’)”,那种感觉要多别扭有多别扭。本来一首很好的歌,却因为一个糟糕的谐音而“毁”了。

话又说回来,流行歌词与现代诗歌同出一源,所以写好诗歌是创作流行歌词的基础。诗歌创作的经验也能给歌词创作以很大的帮助,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成功诗歌的创作能使一个人的文笔更精练、更准确、更富表现力,这些对歌词创作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诗歌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最大特点有三:语言精练且更富有韵律,表现手法更有力度,结构更严谨。诗歌在相对较小的篇幅内要想有动人的表现力,不做到这三点是不行的,歌词也一样。有一些朋友的作品几乎像写散文诗一样自由,尽管能传神地表现内在的情感,但语言拖沓重复,甚至节奏和音韵都不整齐,这样的歌词作品即使内容非常好,很感人,也很难变成一首歌。

可以说,歌词创作:第一忌,语言不精练、不优美;第二忌,节奏和音韵不合;第三忌,语言深奥晦涩或单纯说教;第四忌,结构混乱;第五忌,平平淡淡没有高潮;第六忌,有破坏没建设的糟糕的谐音。

作者:松籽_珊2009-5-30 00:40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教学 作词的要求——转载

下面,我们先来详细探讨一下怎样创作出好的歌词。

第一,要能够感动自己,更要能够激起他人的共鸣。

一定要用全部的情感去锤炼一首歌词,把自己生活中最受触动的故事和情感融会在一起,用最准确、传神的语言来表达,以严谨的结构层层铺垫,直到高潮。要写最令自己感动的东西,不仅仅要在一种充满燥动的情绪中去写作,更要在阅读自己的作品时能再次被它打动。如果能做到这一步,你就已迈出了成功最关键的一步。但这一步也是最难的,要看你的文笔和才情是否到家。

真正的高手,他或许只是听了别人的故事,却也能做到感同身受,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对人性、对感情、对人生有着深刻的见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再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文字,也能写出感人至深的作品。

反过来,有的人虽然也有着动人的经历,文笔也过得去,可写出来的东西却怎么也找不到那种“感觉”。这是因为在写的时候,这些朋友忽略了对故事的巧妙的讲述,人物的细致刻画,以及巧妙地表达内在的情感。他们没有很好地刻画细节。所以,尽管语气热烈澎湃,但离感动总差一点点。比如,有很多朋友写他们初恋的歌,有的是没头没脑的一段抒情,有的是评书一样的爱情故事。如果这些朋友仔细地研究一下《同桌的你》,也许会真正感受到什么才是最好的关于初恋的歌词。

同桌的你

词:老狼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A)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B)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C)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和我在一起(A1)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B1)

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C1)

从前的日子都远去/我也将有我的妻/我也会给她看相片/给她讲同桌的你(A2)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C2)

啦……(D)

老狼在他的这首经典作品里,首先是对“她”进行了细致传神的刻画,“爱哭的你”、“总是很小心,向我借半块橡皮”,这样生动的描绘,言语不多,一个纯真、可爱的女孩却已活现眼前。老狼用非常巧妙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动人的初恋故事:岁月流逝,回首从前,从相识、相爱到分离,唯美但令人叹息的初恋分成三大段来歌唱,每大段都回到高潮的四句排比上,以一种“追忆逝水年华”的总的情感统御几个并不连续但很经典的画面。众多与爱情有关的意象——日记、相片、长发、嫁衣信——交错而过,那份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不但没有沉下去,没有在歌声的反复中消散,而是不断地盘旋凝聚,越来越浓郁,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热烈……

综上所述,做好第一点,刚开始的时候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 尽可能描写自己有着强烈感触的故事和情感;

● 对人性、感情乃至人生要有比较深刻的体悟和见解;

● 要注重细节的刻画,尤其是很多人都可能有类似经历的那些细节;

● 不要说评书,要发挥诗歌跳跃性强的特点,“镜头”对准最有代表性的画面;

● 不要只有抒情没有故事,哪怕讲得再含糊也要有一点故事的“碎片”或“影子”;

● 要有最精华的句子来作高潮,“语不惊人死不休”,没有想出精彩的词句就坚决不动笔。

作者:松籽_珊2009-5-30 00:48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教学 作词的要求——转载

第二,精心规划歌词的结构,把握好“起、承、转、合(高潮)”的步调。

做好第一点后,我们应该对要写的歌词有了比较清晰的感觉,同时也应有了最精彩的词句,接下来就应该精心构思整首歌词的结构。有一些朋友一有了好的感觉或词句就迫不急待地坐下来写作,这往往得不到好的作品。我们要养成先规划好歌词段式的习惯。流行歌曲的基本段式有一段式(如邓丽君的《小诗》,见《如歌浓情》),二段式(如邓丽君的《云河》,见《如歌浓情》),三段式和多段式四种。目前大多数流行歌曲都是三段式或多段式,一段式和二段式因为太短,难以很好地表现情感,已经很少用了。一首歌曲的段式一般是由其旋律决定的,像前面的《同桌的你》,还有张楚的《姐姐》等,就是多段式。

我在第一条里讲到“不要只有抒情没有故事”,主要就是针对用三段式或多段式进行整体布局而言的,因为在写三段式的歌词时,用“故事+抒情”的手法相对容易一些。而且一首歌词如果能有一点故事情节,就能更好地进行“起、承、转、合”的变化。虽然这听起来有一些老套,但对于刚开始学习歌词写作的朋友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其实,大多数优秀的歌词作品都是很好地把握了“起、承、转、合”的结构。我们以《驿动的心》为例,来说明歌词中的“起、承、转、合”。

驿动的心

词:梁宏志

(起——)曾经以为我的家/是一张张的票根/撕开后展开旅程/投入另外一个陌生

(承——)这样漂荡多少天/这样孤独多少年/终点又回到起点/到现在才发觉

(转——)哦……

(合——)路过的人我早已忘记/经过的事已随风而去/驿动的心已渐渐平息/

疲惫的我是否有缘/和你相依

大多数三段式和多段式的歌词,“起、承、合”都十分明显,却没有明显的“转”。这种情况下,“转”主要体现旋律上,一般都是在第二段(承)的最后一句上出现向高潮过度的旋律进程,而这时的歌词往往也有比较明显情绪和语气的变化,以配合旋律转到“高潮”。虽然说“起、承、转、合”的步调主要是通过旋律的变化来体现,但词作者在作词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才行。曾见过有的朋友把一首词中最好的句子放在开头,这样只会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我常常戏称之为“塌台”,意思是词的后半截撑不起来了。

作者:松籽_珊2009-5-30 00:54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教学 作词的要求——转载

所谓辙韵,就是我们常说的押韵,辙和韵是同一个意思。中国的传统诗歌对辙韵(以及平仄)有很深入的研究和规定,比如一个四句的段落中,二、四句一定是押韵的,第一句也常押韵。辙韵有“十三辙”和“十八韵”之分,前者又是后者的基础。下表列出了十三辙的类别,供大家参考:

十三辙 韵 母 用此韵的歌词

发 花 a(啊) ia(呀) ua(哇) 《雨一直下》

梭 波 o(喔) e(鹅) uo(窝) 《小城故事》

乜 斜 ie(耶) üe(约) 《雾里看花》

姑 苏 u(乌) 《风雨无阻》

一 七 i(衣) ü(迂) er(儿) 《同桌的你》

怀 来 ai(哀) uai(歪)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灰 堆 ei(诶) uei(威) 《爱不后悔》

遥 条 ao(凹) iao(腰) 《我是一只小小鸟》

油 求 ou(欧) iu (优) 《让我欢喜让我忧》

言 前 an(安) ian(烟) uan(弯) üan(冤) 《真永远》

人 辰 en(恩) in(音) un(温) ün(晕) 《凡人歌》

江 阳 ang(昂) iang(央) uang(汪) 《梦里水乡》

中 东 eng(冷) ing(英) weng(翁) ong(轰) iong(拥) 《月亮代表我的心》

在很多流行歌曲中,用了不只一个韵,为了让歌词的音律有更多的变化,往往会用二个以上的韵,但一般不超过三个。比如:《驿动的心》三段分别用了“人辰”、“言前”、“一七”三种韵,由于这三个韵母的发音变化很自然,所以韵虽用的多,依然有很好的乐感。巧妙的换韵,会赋予歌词以多样的色彩和情绪,用得好的话会有很好的艺术效果。过多的换韵会使这首歌没有明显的韵脚,处理不好的话,歌词就会显得很难唱。初学写作的人不要轻易尝试。

在歌词转韵中,常常会用“通韵”的手法,即利用韵母中主要元音相近、相似的字,如音和英、安和昂、优和乌、衣和诶等韵,这样会自然很多。一个优秀的词作者会十分重视歌词的押韵,他们会从作品的表现技法、作曲家谱曲、歌手演唱三个角度综合考虑,挑选那些适于传达情感、咬字清晰、发音顺畅的字作韵脚。

只有在偶然的机会下,一些顶尖的词作家才会用自由韵(也即不押韵),初学者千万不要模仿,那只会浪费你的灵感。这样的作品并不多,而且往往是在一些原创的经典作品。自由韵的代表做有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顺子的《回家》、朱哲琴的《阿姐鼓》等。其实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些歌词是用了很自然而又巧妙的转韵,只不过韵脚太多,且转换之间也没有什么规律可言,所以被归入自由韵之列。

作者:松籽_珊2009-5-30 01:02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教学 作词的要求——转载

以上分别从立意、构思、分段、遣词四个方面介绍了流行歌词的写作要点。但千万别把这些当成条条框框生搬硬套,真正在写作时应灵活处理。这里介绍一种速成的方法,就是模仿他人的作品,进行填词。找一二首旋律非常熟悉的歌曲,不要看原词,纯粹从旋律的角度考虑来填词。这样能很快明白诗歌与歌词的不同,而且也能从中领悟到很多语言无法准确讲述的技巧和要诀。

其实拿别人的曲子来填词也是流行乐坛常见的做法,不少港台的流行歌曲都是拿欧美或日本的流行歌曲来重新填词的,如《柠檬树》。说不定,你的成名作就是从此诞生的呢!

如果填词已能摸到诀窍,就可以开始自己作词了。歌词从内容上分不外乎叙事、抒情、写景、说理、对唱五种。而流行歌曲中最常见的就是“叙事+抒情”,即使是纯叙事的歌曲也需浓厚的感情做基础(如李春波的《小芳》和《一封家书》)。纯抒情的歌也不多,《一千个伤心的理由》勉强算是吧,但还是有一点点情节的影子。写景的流行歌曲好的很少,BEYOND的《长城》是其中的叫佼佼者。说理的流行歌曲也不多,因为一不小心就成了说教,写得好的当属《凡人歌》,说理歌到此也就见顶了。对唱的形式一般用在重唱中,二个或更多的人像互相对话一样地歌唱,经典之作首推李宗盛的《当爱已成往事》和《最近比较烦》。

我个人认为,开始学作词时,还是以创作“叙事+抒情”的作品来锻炼自己,等真正有实力和灵感时再创作其他类型的歌词吧。学习写作的过程总是这样的,先是模仿,然后是写作,最后经历不断地磨练和突破,才能进行原创的殿堂,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

作者:松籽_珊2009-5-30 01:07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教学 作词的要求——转载

有了一个好的作品之后,还要给它起一个好的名字。好的名字是歌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能够反映歌词的主题,吸引人的注意和兴趣。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一、用这首歌中最经典的句子,如《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二、用这首歌最核心的意象,如《棋子》;三、用与这首歌有关的对象,如《阿姐鼓》;四、用能够反映作者创作意图的概念,如《恋曲1990》。

创作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朋友们,努力吧!要切记,只有深明作曲之道,才能创作出数一数二的歌词。

作者:松籽_珊2009-5-30 01:10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教学 作词的要求——转载

和大家聊聊如何创作歌词

这里说的“作词”,意指“华语歌词写作”。作词又分为两类:“写词”与“填词”。未有旋律,先写歌词谓之“写词”,先有旋律再根据旋律的章法结构、高低起伏、情绪色彩、长短句读填上歌词谓之“填词”。无论写词抑或填词,一般要遵从“诚挚、独特、感染”三原则。要达到这三个原则的要求,首先要求词人在生活中学会仔细观察、在感受中独立思考、在创作中提炼升华。此外还要学习歌词创作中的普遍规律,也就是下面所说的“歌词的两种属性”。

歌词的两种属性

华语歌词既有其文字属性,也有其音乐属性。

歌词的文字属性与一般的诗歌有一定的相似,但又不尽然。叙事性的歌词像记叙文一样,要求有“起承转合”,就是故事的开始-发展-变化-结束;抒情性的歌词像散文和诗歌一样,讲究意境,通过比喻、象征、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段实现;而叙事与抒情并不是孤立的,经常互相穿插、融合。

歌词的音乐性不一定通过与旋律的结合才能实现。读过诗词的人都知道,近代诗(律、绝)和宋词都是押韵的,此外还有平仄、对仗等格律要求。但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些格律不是为格律而格律的,他们是通过历代诗人词人总结出来的规律,目的是让诗词被人们朗读时能抑扬有致、顿挫分明,使诗词能朗朗上口并让读者加深记忆。也就是说,这些格律是为诗词音乐性的实现服务的。由此我们得知,歌词的音乐性在文字的音韵(通常所说的发音)中已有一定的表现。

小时候学画画,老师说,你们千万不要到书店去买《怎样画猫》之类的书,那是骗人的。今天自己却在写“怎样作词”一类的狗屁东西,感慨焉!诸位看官,以下文字纯属游戏,千万不能当真,尤其是有志超越林夕独霸华语词坛者。

作词之前,大概有两种情形:一是胸有成竹,二是胸无点墨。一者已经储备好许多材料,随时可以拿出来做菜;二者因为写得太多而江郎才尽,而离交稿只剩一晚时间。说实话,老夫正是后一种人。以老夫为例,怎么办呢?

要快速交货,就要使用以下的连环秘技了。

一 “天女散花”——学前班的阶段。拿到曲子后唱几遍,找到大概的感觉了,把往常常用的词句塞进去,看看大效果如何,做到心里有底;

二 “大海捞针”——小学阶段。从你自己的词句中看看有哪些比较有意思或者特别有感觉的,可以作为后面发展的主题——实在没有,只好上网或者看书了;

三 “想入非非”——这是中学阶段。找到主题后就要展开联想,卑鄙无耻下流贱格地在自己或朋友身上展开丰富的回忆和联想,组织更多相关的材料,把它们重新排列组合,使歌词形成稍微可看的第二版;

四 “精雕细琢”——到此就要进入作词的高级阶段了。歌词之所以与其他文体不同,决定在它有更强的音乐性。具体来说就是它的断句、抑扬顿挫与旋律起伏的结合,如果歌词的抑扬与旋律的起伏贴不上,就形成所谓“倒字”的毛病了,对于职业词人来说,这基本上是不允许的。所以,词人必须把自己训练得很有“语感”,然后才能用语感来衡量自己写的词是不是放在了恰当的地方。如果语感不好,就算你写出了千古绝句也是没有一点用处的。

至此,大功稍稍告成。

气质

职业的歌词作者一般都会接到order写歌。唱片监制一般会对词作者提出要求,诸如内容、风格、歌手定位等等,词作者在写歌的时候就要考虑写出的作品如何能既满足监制的要求,又能把个人的风格发挥出来。有时候两者并不矛盾,有时候却很头疼。

每个人因为人生的经历、受教育的水平、生活和朋友的圈子不同而会在身上积淀出不同的性格与气质。词作者很容易就在作品中反映出来。然而,由于自己的气质所产生的作品可能不适合监制的要求,而不属于自己气质的东西却不容易写好。所以职业的词作家就要学会代入角色,置身于与自己平常生活不一样的时空与状态,念另一种台词,做另一个人。其实,不但是词作家,其他艺术工作者大都如是。

若想学习古今诗词创作,不能不先搞懂弄通韵律。韵律就好比诗词创作入门的敲门砖,也是诗词创作的基础。没有韵律的诗词,就会失去感情色彩和美感,也就象是一杯白开水,品之无味。但凡有韵律的诗词,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朗诵起来声情并茂、动听悦耳。闻者的感情随着诗中的意境跌宕起伏,使人觉得有一种流畅回环的韵律美。

为了使朋友们更好地了解诗词的韵律,下面我们就简去繁先将诗词韵律(以今韵为主)作一简介:

一 韵辙

刘勰的《文心雕龙——声律》有“同声相应为之韵”的话,虽然和我们现代的解释有出入,但还是揭示了汉语词句语体的基本特征。我们通常指的韵辙,其实就是戏曲、曲艺以及诗词、歌词的专用名称——合辙押韵。也就是诗词等当中的词句与词句,呼应起来有合辙押韵的关系。

1 合辙押韵

所谓合辙押韵,简单地说就是指两个韵母相同的句尾字相押。大家都知道,汉字的读音是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的(少数字只有韵母)。如“汉”字,它的声母是h,韵母是an ,合起来读han (汉)。而合辙押韵同声母无关,如“弹”字,声母:d,韵母:an 。虽然二字读音不同,但用的是把同一个韵母—an 运用到诗句的尾字中,以起到合辙押韵的作用。现编两句说明:铮铮铁汉,犹如炮弹。两个句尾字押的都是an韵,读起来顺口易记, 也是诗词语体的基本特征。

2 韵辙分类

现代普通话的概念是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话为表准的语音。我个人觉得我们还是应该提倡用以北京话为标准的今(新)韵,这是因为古韵实在是令大多数人不易掌握,也不利于初学者的学习和创作。从现代人创作的诗词(含歌词等)来看,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十三辙”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来合辙押韵的。“十三辙”即十三韵辙之意。这种韵辙的分类,起之于明清,约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从语音的具体内容来看,就是将几个发音相近的韵部相互通融合并,也称通押。下面就将比较通行的韵辙名称及所含的韵母和收音列成一个简表,供大家参考:

辙名 包含的韵母 收音

一 七 i (—i) v (er) i v

姑 苏 u u

发 花 a ia ua a

梭 波 o e uo o e

乜 斜 ie ve ie ve

怀 来 ai uai ai

灰 堆 ei uei ei

遥 条 ao uao ao

由 求 ou iou ou

言 前 an ian uan van an

人 辰 en in uen vn en

江 阳 ang iang uang ang

中 东 eng ing ueng ong iong eng ong

以上就是十三辙表,供各位朋友参考。

3 押韵方式

诗词押韵的方式,既有传统的继承,也有现代的创新和发展。现代诗词的韵式一般都比较灵活,甚至有的诗词连韵都不要了,如有的散文诗或者自由诗根本就没有韵,只是词句的排列组合有诗词的模样而已。笔者倒是认为:只要是诗词,还是应该有韵律的,有韵律的诗词才能算是真正完全意义上的诗词。但诗词作者对押韵的方式却是有一定的选择的,这是因为选择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对诗词意境表达的完美与否,起着较大的作用。方式选择的不合适,会直接影响诗词内容的表达,削弱诗词的美感。诗词作者一般都回采用如下的几种押韵方式:

(1) 通韵

一首诗里句句押韵,也就是说通篇押韵就叫通韵(排韵),也有俗称铁打韵的。其特点是韵感特强,诗意较浓,易读易记。缺点是有时为了考虑押韵,限制住了词句的选择,从而影响了意思的表达。笔者将在本版发的《随着-------》一帖,就是选择的通韵,押的是“灰堆”韵,请查阅。

(2) 跳韵

这是较常见的韵式,跳一句一韵,也叫隔句韵或双句韵,就是每隔一句一韵,单句不论,双句必韵,也有起句也韵的。其特点是韵点分布工整,有较强的韵感。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象通韵那样句句必韵,这样可以省去一半的句子因考虑押韵而影响词句的选择和内容的发挥。请参看笔者将发的《月离我很近,你离我很远》一帖,用的就是跳韵。

(3) 变韵

一般的长诗很难做到一韵到底,因为过长的篇幅只用一个韵,使诗意的表达和词句的选择,会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诗词作者往往采取变韵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在一首长诗中,采取两个以上的韵,就叫着变韵。这个韵式在长诗中比较多见,笔者就不举例说明了。

(4) 交韵

就是奇数句和偶数句各自押韵,即相互交替押韵。这种韵式最早见于《诗经》,现代诗里也有,但不是很多见。笔者还是现作一首小诗句加以说明:

蜡烛燃烧柔弱的身体,

是为给别人带来光明。

她一生都在毁掉自己,

用泪迹书写光荣生平。

一`三句用的是“一七韵”;二`四句用的是“中东”韵,这就是交韵。

(5) 抱韵

有的诗词作者还采取这样一种韵式,尽管不多见但时有出现。就是在四句一节的诗中,一

四句押韵,抱着二`三句的押韵。为更好的说明问题,笔者还是写一首拙诗加以说明:

爱你不需要原因,

不存在任何距离。

只要决定作的事,

就需要努力勤奋。

一`四句押韵,二`三句押韵。前者用的是“一七”韵,后这用的是“人辰”韵,前者抱着后者的韵。这种韵式更为少见,在这里就不多作说明了。

(6) 叠韵

这里的“叠”不是指前后字的叠,而是指前后句的叠,是指诗句中前后两句的末尾两字的押韵相同。也就是说“韵角”(末尾)两字有两个韵,最后一字是轻音节韵,这种韵式在诗词里也就更为罕见了,倒是在曲艺和儿歌中比较多见。为了加深各位朋友的理解,笔者还是现编一拙诗加以说明:

你我分别好久啦,

度日如度三秋啦。

虽然朝思暮想啦,

甜蜜却润心头啦。

末尾第二字(久`秋`头)三字押的是“由求”韵,尾字押的是“发花”韵,这就是所谓的叠韵。

4 韵辙选择

诗词韵辙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 作品的内容和感情因素

首先是要充分利用韵仄音色上的特点,来表现丰富多彩的诗词情感。如“发花”`“江阳”`“中东”`“言前”等韵的收音是放口(开口)韵,音色比较洪亮,选择这样的韵仄适合表现慷慨激昂`热烈奔放的豪情壮志。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就是选择的“中东”韵,充分地表达了作者激越壮阔的情怀,也使读者朗诵该诗时体会到了爱国主义的激情。二“一七”`“姑苏”“梭波”等韵的收音是收口(闭口)韵,音色比较柔和,选择这样的韵辙就适合表现忧郁凄婉的情感。如陆游的《钗头凤》一词选择的是“梭波”韵,较好地体现了作者在回忆与表妹唐婉的深厚感情时,那种百感交集`悲苦难忍的心情,也使读者深切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悲痛和哀怨。

(2) 韵辙本身的特点因素

汉字十三韵辙中,无论是哪一种韵辙,都有一个包含汉字的多少问题,有宽韵和窄韵之说。

宽韵如言前、江阳、中东、人辰、发花、遥条、一七等韵辙,因包括的常用汉字多,构词能力较强,被大多数作者选择其作为韵脚用字。特别是写较长的诗篇时,要选择宽韵。窄韵如乜斜等韵辙,包括的汉字屈指可数,构词能力也较差,一般诗词作者较少采用。

(3) 诗词的音乐性因素

因为好多的诗词是可歌的,所以作者在创作时假如考虑到谱曲的功能,就要考虑到这一因素了。若是雄壮豪迈的歌曲,就应该选择言前、江阳、中东等韵辙了。若改编的是女声歌曲,用一七韵就会使女歌手更易唱得响亮动听。

总之,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韵辙,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必照抄照搬。尤其是在写短诗时,完全可以跟着感觉走,心里怎么想得就怎么写。如果越写越觉得别扭,难以将意思表达的透彻,也可以换个韵辙重写,直到满意为止。

5 韵脚安排

古典诗词的韵脚安排是有一定格式的,只要按照格式创作就行了,在这里就不多介绍了。现代诗词则比较灵活,这和自由诗体裁的多样性有关。不过大致也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一是句式、节奏整齐有序。此类诗常分为几段,每段句数相同,为了使韵脚安排的合理,且大多是双数句。一般都在双数句押韵,每段的第一句可韵可不韵。

二是句式节奏参差不齐。这在自由诗和散文诗中比较常见,其韵脚安排也无规律可循。有的段落是通韵,有的段落跳韵,还有的段落内就变韵,无论采取什么韵式,韵脚相隔的都不太远。从中可以看出,现代诗韵根据内容的需要,安排得比较灵活。

三是句式、节奏错落不等。这样的诗,往往被人们称之为自由诗。作者经常把一句较长的诗分成楼梯似的几行,以增强感情的起伏顿挫。但一般韵脚比较稀疏,有的隔好几句才安排一个韵脚,甚至有的一个段落才有一个韵脚,当然这要视情况而定了。尽管句式分成几行,但大多还是用通韵和跳韵的形式作韵脚安排的。见笔者发的《情》一帖,楼梯的句式,一段一个韵脚。

二 格律

格律,主要是指古典诗词在字数`对仗`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范。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最大的区别,在于古典诗词有着较为严格的格律,而平仄又是基础。因此,我们在这里还是以古诗词的平仄来解释格律。

1 声率

其实就是在声调上的平仄要求,是指声调的长短律和高低律,即长短调的交替和高低调的

交替。平仄运用的得当。声调就会高低协调平衡,使诗词具有抑扬顿挫的韵律,正象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所说的“异音相从谓之和”,这样就会使诗词既有“同声相应”的韵,又有“异音相从”的律,无疑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的。

平仄的内容古代和现代是有区别的,为了言简意赅,我们还是从现代的角度去说。大家都知道汉语拼音是分为四个声调的: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所谓平就是汉语的一、二声;仄就是三、四声。这在古诗词句中每个字都是有要求的,以后祥介。

2 对仗

对仗既是对偶,就象是古代仪仗队一样,两两相对,主要是指律诗当中相连的奇数句和偶数句的对偶关系。如无论是五言和七言的八句律诗,一~二、三~四句(以下类推)-------,都是对联的关系。一般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可宽对也可工对,但中间两联必须是工对。请参考笔者将发的《楹联的基本要求》一帖。

3韵脚

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外,其余句字跳韵,即偶数句押韵。其主要要求:

(1)韵脚在偶数句尾。

(2)第一句可韵可不韵。

(3)一般一韵到底。

(4)不允许一个字重韵。

3 字数

古诗词中的每首诗词,都有非常规范的字数。这其中包括:

(1)每首诗词有一定的总字数。

(2)有一定的句数。

(3)每句又有一定的字数。

如五言律诗,总字数为40字;8句;每句五字。

有的学者把以上格律的基本要求称之为:声律`对律`韵和字律,这些要求构成了诗词的基本格律。

https://panbaiducom/s/1WAkRMx_Da-rvl0vtqzJk6w

提取码 :t2kl

https://panbaiducom/s/15J4AZJszUm7Ly_DoYc9eLA提取码 :qd6w

https://panbaiducom/s/15J4AZJszUm7Ly_DoYc9eLA 提取码:qd6w

《神探夏洛克》Sherlock,是英国广播公司BBC自2010年出品的电视系列剧,由史蒂文·莫法特、马克·加蒂斯主创,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马丁·弗瑞曼搭档主演。

该剧改编自阿瑟·柯南·道尔创作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将原著的时间背景从19世纪搬到了21世纪,讲述在繁华热闹的伦敦大都市中,时尚的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和他的朋友约翰·H·华生经受的一系列危险的、不同寻常的历险 。

截至2015年,系列剧集在英国**和电视艺术学院电视奖中获得了包括最佳剧集在内的10个奖项,而在艾美奖上则夺得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等7个奖项及21项提名。该剧也重新整理了英国自2001年以来的收视纪录,并在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播放 。

**神探夏洛克幕后花絮

1、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为了塑造夏洛克的外形,准备工作包括大量游泳、瑜伽课程,拍摄期间禁菸禁酒,但他最讨厌的事却是留头发,因为他觉得这让自己像一个女的。

2、在出演第11任神秘博士前,马特·史密斯曾为扮演华生试镜,史蒂文·莫法特觉得他“太不正常”,一个不正常的夏洛克已经够了。

3、S3E1中的地铁车厢是在西汉普斯特拍摄的,离威斯敏斯特很远,但马克·加蒂斯选择它作为对《苏门答腊岛巨鼠》的致敬。剧组没法弄到真的车厢,所以自制了列车车厢 。

4、莫法特和加蒂斯确定夏洛克的宿敌莫里亚蒂将在第四季回归,除了茉莉和哈德森太太以外,新一季中会出现更多的女性角色 。

**神探夏洛克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本剧的两位主创史蒂文·莫法特和马克·加蒂斯都是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忠实粉丝,同为《神秘博士》编剧的两人,在若干趟前往卡迪夫制作大本营的火车旅途中谈到了改编福尔摩斯的计划。

1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

2仇恨,像怪兽一般吞噬着我的心,使我不思饮食,坐立不安。

3辛辣味呛得我直翻白眼,恨得牙根直发麻,手指骨节痒,想揍他一顿。

4他怒不可遏地吼叫着,这声音像沉雷一样滚动着,传得很远很远。

5看着这景象,愤怒的人群如同涨满河槽的洪水,突然崩开了堤口,咆哮着,势不可挡地涌进了大厅

他吓得面色如土,舌头僵住了,说不出话来

冷若冰霜,令人生畏

窘得面脸通红,不知如何是好

聚精会神地苦苦思索

兴奋得面脸通红

只见他的脸憋得通红,双眉拧成疙瘩,就连胳膊上的青筋都看得清清楚楚。

老师看到题后,皱着眉头,习惯地把左手的大拇指放在嘴唇下面来回移动,思考着。

他习惯地用双手捶着朐,像人猿泰山似的嗷嗷叫几声,才出去玩儿。

他的脸惨白惨白的,吓得眼睛瞪得大大的。

她笑了,圆圆的脸就像一盘盛开的金葵花

七种神态、七种心情,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描写的惟妙惟肖!很经典!

◆神态之绝望

他绝望得像掉进了没底儿的深潭一样万念俱灰。

一般绝望的情绪像狂潮一般涌上我的心头,使我感到浑身冰凉。

他像被谁用榔头击昏了似的,倚在客厅的门框上。

◆神态之思索

他想得脑袋快要炸了,想安静一会儿,但无论如何平静不下来。

他心里像有七八十个辘轳在旋转。

他走起路来,总是背着手、低着头,那神情,好像在思索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

◆神态之专注

走到跟前,他的眼珠像生了锈的锁心,再也转不动了。

观众的目光,像无数条探照灯的光柱,紧紧地追逐着正在表演的武术运动员。

爸爸两眼盯着我的“三好奖状”,站立在那里出神,好像在看着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

◆神态之严肃

他的表情和声音,好像在阅兵典礼时发出立正口令那样严肃。

此时,伯父的面孔十分严肃,简直像生铁铸成的。

他的脸一下子拉了下来,像刷了层浆糊般地紧绷着。

◆神态之害羞

她脸儿红得像熟透了的山柿子,忙低下头去,不敢再看我一眼。

她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仿佛做了什么不道德的事情似的。

她是个不经夸的人,这时脸红得简直像墙上贴的对联纸。

◆神态之灰心

这意外的失败,使同学们一个个像霜打的树叶子,霎时无精打采地蔫了下来。

失败的消息传来,他如同浸入冰水,心完全凉了。

他这次没有考上大学,整天耷拉着脑袋,真像冬天吃冰棒——一直凉到心了。

◆神态之失望

他失望极了,泪脸比挨霜打的芭蕉叶还要蔫黄。

一个接一个的失败,像灭火剂一样把我心头的希望之火浇灭了。

我突然感到一股失望的苦水,淹没了全部期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506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