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特色包括哪些方面

语言特色包括哪些方面,第1张

语言特色包括:

语言特色包括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说明文的语言特色是准确、简洁、富有表现力,议论文的语言特色是准确、鲜明、富有概括力,诗歌的语言特色是清新、平淡、绚丽、含蓄、简洁;散文的语言特色是散中见整,清新自然。

记叙文的语言特色,无论是记叙文还是小说,散文还是随笔,通讯还是童话,总的来讲是要求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从记叙文的语言构成来说,大约有五个合作伙伴,

叙述性语言、对话性语言、抒情性语言、描写性语言和议论性语言。

就是在语音聊天时,不能只是毫无感情的说话聊天,要饱含情感。

当聊到某个事情(比如悲伤的事情),就要意识到不能再用开心的语气聊天。

情感意识是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的意识。情感是人的各种现实关系在其头脑中的反映,情感表明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意、赞赏、喜欢,由此产生了快乐、高兴、愤怒、不满、恐惧等情绪,这正是以情感表现出来的认知状态,是意识形成的感情材料。

所谓语调,就是指说话时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停顿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表情达意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高兴、喜悦、难过、悲哀、愁苦、犹豫、轻松、坚定、豪迈等复杂情感,都能通过语调的变化表现出来同时,这种变化还可以造成声音的多样化,从而使听众乐于接受,并赋予听觉上的美感一般地说,语调有以下几种运用技巧:\x0d\1.轻重变化\x0d\对演讲者来说,利用轻重音起伏跌宕的变化来有效地传情达意,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当然,这是指逻辑重音的运用它既能突出演讲中某些关键的词、句和段,从而突出地表现某种思想感情,又能加强语言的色彩,美化语言\x0d\演讲者的成功经验表明,一般的演讲,尤其是那种议论型的演讲,其结尾段往往重音较多,甚至整段都是重音,以此来造成一种强烈的气氛,突出结尾所概括的演讲的主要内容、中心议旨,把整个演讲推向高潮,给听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x0d\2.快慢变化\x0d\演讲的声音应当有快慢缓急变化怎样变化呢主要是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在表达一般内容时,语速可以适中,既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当表达热烈、兴奋、激动、愤怒、紧急、呼唤的思想情感时,出言吐语就要快些,要滔滔汩汩、势如破竹;讲到庄重、怀念、悲伤、沉寂、失落、失望的思想感情时,语速可以放慢些,娓娓道来\x0d\演讲语音的变化,应当是自然、顺畅的只有音速适宜、快慢有致,才既能有效地传情达意,又能令听众感到优美入耳如果语速不当,缺乏快慢变化,始终保持一个速度,那就很难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演讲者内心的思想感情,也使听众感到厌烦,难于接受\x0d\3.高低变化\x0d\语调有高低变化,或者说是抑扬变化一般说来,高音为升调,即句子调值由低到高,句尾发音往往最高,一般用于疑问句低音为降调,即句子调值由高到低,句尾发音往往最低,一般用于陈述句、祈使句和感叹句\x0d\在演讲中,为了更有效地表达思想感情,就不能不对语言做高低抑扬的变化处理既不能一味地高,破嗓裂喉;也不能一味地低,有气无力只有使音调的高低随意而变、随情而变,才能造成最佳的演讲效果\x0d\4.停顿变化\x0d\停顿,就是说话时的间歇演讲不仅要有停顿,而且还应该利用停顿,使停顿变为一种表达艺术,以求更有效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x0d\那么,究竟怎样停顿呢一般说来,停顿有三种:一是自然停顿,即词语或句子间的自然间隔二是文法停顿,即段、句之后的较长一点的停顿三是修辞停顿,即由于某种修辞效果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对演讲来说,无疑地应综合运用这三种停顿,使它们变为一种技巧性的停顿、艺术性的停顿\x0d\具体来说,在一般情况下,可做一般性停顿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则应做较长一些的停顿了比如,在向听众提出某个问题之后,在提出自己的某个观点之后,在道出某个妙语警句之后,在讲清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之后,都要做较长一点的停顿\x0d\总之,停顿是演讲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表达艺术演讲运用了停顿艺术,不但不会使演讲散乱,反而能使整个演讲抑扬顿挫、起伏跌宕、连贯畅通,让听众享受到一种语言的节奏美\x0d\至于声音发颤,那是你太紧张了,每天对到镜子多练习就会好实在不行,演讲的时候把下面的人当成白菜萝卜,整个人就轻松了哈

世上最心痛的距离,不是你冷漠的说你已不在意,而是你放手了,我却永远活在遗憾里,不能忘记! 人们都说失去后才知道珍惜,其实珍惜后的失去比什么都痛。 有时候,不小心知道了一些事,才发现自己所在乎的事是那么可笑。 通常,每一个内心强大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让她成长的男人,一段让她大彻大悟的感情经历,一个把自己逼到绝境最后又重生的蜕变过程。 有些人一直没机会见,等有机会见了,却又犹豫了,相见不如不见。 有些事一直没机会做,等有机会了,却不想再做了。 有些话埋藏在心中好久,没机会说,等有机会说的时候,却说不出口了。 有些爱一直没机会爱,等有机会了,已经不爱了。 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即使再坎坷,也不吵不闹,更不会流泪。 你不能去强迫别人来爱自己,只能去努力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其余的事情则是靠缘分。 世上最心痛的距离,不是我活在遗憾里,不能忘记,而是你始终不懂我的悲哀,不明白我内心的孤寂! 有多少我爱你,最后成了对不起。有多少对不起,最后都是没关系。有多少没关系,最后说了谢谢你。 你看,悲伤的爱情也有悲伤的美丽:从我爱你开始,到对不起结束。从没关系再见,到谢谢你爱过。爱情复杂至极却也简单到死,也不过是:我爱你~对不起~没关系~谢谢你。 上天不给我的,无论我十指怎样紧扣,仍然走漏;给我的,无论过去我怎么失手,都会拥有。 很多时候,我们说放下了,其实并没有真的放下,我们只是假装很幸福,然后在寂静的角落里孤独地抚摸伤痕。 有时候,我们就像鱼缸里的鱼,想说的很多,一开口就化成了一串省略号。。。。。。最后都默默的留在了心里。。。 思念就像无法说出口的“我想你” 看不见摸不着却压在心底最难受。 有些话你不经意的说出了口,我却认真的难过了好久,只是因为我在乎你。 说再见的人,往往在下一秒钟就能重新遇见;而那不曾说过再见的人,也许就走出彼此生命就是永远。 世上最心痛的距离,不是你不懂我的悲哀,不明白我的孤寂,而是我即使痛彻心扉,也不能放声哭泣! 有时候觉得“可我就是喜欢你”比\要是你喜欢我就好了\更加悲凉。 时间不是让人忘了痛,而是让人习惯了痛。 情感语录扎心伤感语音2  抖音情感语录扎心语录 1、当所有人都以为我过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我只是一个人走了一段又一段艰难的路。 2、我们可不可以像那场雪,一起飘,一起落,一起走到最后。 3、我们都在时光里跌跌撞撞地成长,然后一点点离开最初的模样。 4、我没有刻意的想你,只是这风不太像话,吹过街道然后跋山涉水,带来了一缕你的味道。 5、那个让我怦然心动的瞬间是真的,现在惊不起一丝波澜也是真的。 6、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7、爱情里最心酸的,莫过于分开后,我瞒着所有人继续爱你。 8、一个人在变得铁石心肠之前,也曾付出了全部的温柔和善意吧。 9、好多话忍着憋着后来就懒得说了,好多事失望多了后来就不在意了。 10、距离之所以可怕,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对方是把你想念,还是把你忘记。 11、一个人生活久了,遇到点温暖,那颗假装孤傲的心,便会溃不成军。 12、过去的人就像是氧化了的苹果,你记得当初有多美好,却恢复不了当初的面貌,所以别频频回头。 13、说好今年冬天下雪你就来看我,可谁知道雪还没下,我们却再也不会相见了。 14、你原本只是我生命中的过客,后来却成了记忆的常客,只是我再也不会为一个人哭到沙哑。 15、明知道你对每个人都是如此,我却偏偏不知死活的动了心。 16、择其所爱,爱其所择,前四个字是前半生,后四个字,便是余下的岁月了。 17、认识我的人以为我很静,了解我的人以为我很疯,只有懂我的人才知道其实我很忧伤。 18、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的恨,突如其来的脾气,往往是积攒很久了的委屈。 19、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既纠结了自己,又打扰了别人。 20、你过你的生活就好,安静的住在我心里就好。不打扰,是我爱你最后的方式。 21、你一定没有过注意过我满脸微笑说不介意时眼里的绝望。 22、我会脆弱,我不坚强,我经不起来来回回的辜负,扛不住反反复复的背叛。 23、广告总是在最精彩的时候出现,你总是在我爱的最深的时候离开。 24、我真怕我给你的是心,你还我的是刀子。友情也好,爱情也罢。 25、先红了脸,后来红了眼。终究不过一场梦,梦醒,各自南北。 26、一起的时候需要两个人做决定,分开时只需一个人。 27、世界上最心痛的感觉,不是失恋,而是我把心给你的时候,你却在欺骗我。 28、白了满头青丝,染了一身顽疾,终未遇见你归期。

0-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里程碑

 0-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里程碑,每个孩子都是有一定差异的。孩子们会分阶段学习语言,孩子可能会在不同的时间到达这些阶段。以下0-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里程碑。

0-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里程碑1

 所有父母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满怀期待,但要判断学步期宝宝和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否稳步前进,却并不容易。

 语言能力分为两部分:一是接受性语言(学习倾听和理解语言);二是表达性语言(学习说和使用语言),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孩子只有先倾听和理解语言,才能做出回应,孩子在做出回应之后,还需要再倾听、理解,不断与交流者互动。

 为了帮助父母和教师作出判断,我们节选展示0-3岁孩子每个阶段语言能力发展的里程碑。

  出生

  接受性语言

 语言学习从出生开始,甚至新生儿也能察觉到环境中的声音。他们听身边人讲话,如果有意外的噪音,他们就会吓一跳或大哭一场。巨大的噪音惊醒了他们,但是,他们对新的温和的声音会做出“安静”的反应。

  表达性语言

 新生儿发出声音让别人知道他们正在经历快乐或痛苦。

  0-3个月

  接受性语言

 0-3个月大的婴儿学会在你说话时转向你,并在听到你的声音时微笑。他们似乎能听出你熟悉的声音,如果他们哭了,就会因为你的声音而安静下来。三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也会停止活动,密切关注一个不熟悉的声音。总之,不管声音熟悉与否,他们通常会对安慰的语调做出反应。

  表达性语言

 当你出现在他的视线中时,他会对你微笑。他会重复相同的声音,许多声音和“咕咕”相似。他也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如饥饿或疼痛)发出不同的哭声。

  4-6个月

  接受性语言

 4-6个月大的婴儿会对“不”这个词做出反应。他们也会对你语调的变化以及你说话以外的声音做出反应。例如,他们可以被玩具和其他发出声音的物体吸引,享受音乐和节奏,并以一种感兴趣或理解的方式寻找各种新声音的来源,如鸟叫声、手机铃声等。

  表达性语言

 当你和孩子玩的时候,或者当他开心地玩耍的时候,他就会发出“咯咯”的声音。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会咿呀学语,有时候孩子听起来好像在“说话”。这种“像说话一样”的咿呀学语包括许多发音,如双唇音“p”“b”“w”和“m”。

 孩子能够追随你的视线,看你正在看的方向。而且在这个阶段,他已经可以表达自己的意图,并通过声音或手势告诉你他们想要什么,或者想要你做什么。他们可以发出非常“紧急”的声音来激励你采取行动。

  7-12个月

  接受性语言

 这个时期,他听到不同的声源会跟着转头。当你对他说话时,他会很明显地转向你,并看着你的脸;当你向他做简单的手指游戏(例如,“小手拍拍”)时,他会非常的兴奋和快乐,渴望与你互动,并去抓你的手。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会认出熟悉的人或事物的名字(如“爸爸”“眼睛”“电话”“钥匙”“车”),并开始以点头、摇头或者简单的手势回应要求(“把它给奶奶”)和问题(“再加点果汁”)。

  表达性语言

 孩子咿呀学语的声音变了,它包含更多的辅音,以及长元音和短元音。

 孩子的第一句话(可能说得不太清楚)已经出现了!(例如,“妈妈”“狗” “再见”“不”)

 1-3岁是人的一生中言语发展最快的阶段。

  1-2岁

  接受性语言

 孩子能将物体与名称对应起来

 现在,当你与孩子一起看书,当你说出书上的名称时,他们会指着书上相应的。当你问他们一些身体部位(鼻子、眼睛、肚子)时,他们也会正确指出自己身体相应部位。

  理解简单的指示

 他们也可以遵循含有一个步骤的简单指令和要求,例如,你说“举手”的时候,他会把手举起来;你让他把球递给你,他会把球递给你;以及跟他说“不可以”的时候,他会停下正在做的事。当然,过一会,他有可能会再次做你不让他做的事。

 这一时期,孩子能理解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兔子在哪里”“谁喜欢米菲”等。

  喜欢听简单的故事

 孩子这一时期很喜欢听简单的故事,喜欢听你唱有节奏感的歌或带有韵律的童谣。在这个阶段,他们喜欢反复听相同的故事、韵律或做相同的游戏。

  表达性语言

  模仿语音

 1岁时,孩子开口说话的积极性提高,常常自发地模仿听到的音,其特点是:连续的音节增多,如a-ba-ba-ba-;近似词的音节也增多,如bo-bu;不完整地模仿词音,如成人说:“小汽车。”孩子只说:“车”或者“车——车”,成人说:“饼干。”孩子只说:“饼”或“干”,这种现象与孩子的言语听觉与言语动觉之间尚未能协调活动有关。

  以音代物

 以音代物是1岁半以前孩子说出词汇的一个明显特点,即常常以物体发出的形象的声音来代替物体的名称,如把汽车叫“笛笛”,把猫叫“喵喵”,把电话叫“嘟嘟”。这种声音固然与成人常对幼儿以声代物有关,但成人在交替使用声音或者对孩子说话时,孩子能记住和使用的仍然是声音,这是因为声音是物体或活动的鲜明特征,与孩子这一阶段的具体形象思维有关,也就容易被记住了。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唇音、舌面音的掌握已经较好。但由于言语听觉和言语动觉的协同活动还比较差,有一些音还发不好,如常常把舌根音中的“哥哥”说成“得得”。大部分孩子还发不好舌尖音,不是发错音就是zh、ch、sh和z、c、s互相替代,如把“西红柿”说成“西红西”。(祝士媛,2014)

  词汇量增加

 1岁之后,孩子进入“蹦词”阶段,每个月都在积累和说更多的单词,而且这些单词常常反映多种意思,即以字代词,以词代句。例如,当孩子说“球”字,表达的语义可能是“我要玩皮球”,也可能表达了“这是我的皮球”的意思,或者是要“妈妈拍皮球”等。孩子还会通过对事物命名(“大象”)或评论它的某个属性(“大!” “哇!”)来吸引你的注意力。

 1岁半左右,孩子的积极词汇(既理解又会用的词)明显增多,能说出的大部分是名词,其次是动词,以及个别的形容词。

 这个阶段说出的词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以词代句,即明显的单词句特点。二是一词多义,说出一个词常常不只是代表一种对象,如孩子会用“毛毛”(或猫猫)代表所有带毛的动物或毛皮做的东西。三是词的泛指性,即一个词代表许多事物,如孩子常用“饼饼”称呼所有的食品。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语言,只有最熟悉他的人,结合当时的情境才能理解,与孩子不熟悉的人,对单词句会像猜谜语一样费解。到1岁半时,孩子的语言通常只有25%是可理解的。(Bowen, C、 2011)

 对于孩子幼儿式的话,周围的人不要学说,不要在对孩子讲话时故意夹杂那些幼儿式的话,要简洁、准确、规范、有逻辑的表达,丰富孩子的词汇和句子,为之后孩子连贯、有逻辑地表达语言奠定基础。

 一般18个月左右的孩子能说出20-30个常用的单词,21个月左右能说出100-150个单词,到24个月已能说出300多个单词,其中70%是名词,其他各类词汇中,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叹词等,虽占比例较小,但都出现在孩子的话语中了。其中,2岁时掌握的形容词大多为描述物理特征的形容词,如“大”“小”。

  进入双词句阶段

 1岁半以后,孩子进入双词句阶段,逐渐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意思,每一个词开始代表一个明确的事物或动作,因此表达的意思远比单词句时清楚。这一阶段,孩子开始把两个词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来表达语义。两个词的结合有着句子一样的语音模式,两个词之间也有着明确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例如,“小鸟走”“汽车开”“妈妈抱”“爸爸上班”等。每个双词句都比较简短,大部分在5个字以内。

 这一时期,孩子的句子以陈述句为主(整个学前期都是以陈述句为主),但也开始说简单的疑问句,他会问两个字以上的问题,比如“哪儿的球”“那是什么”。

 21个月孩子的双词句有60个左右,到了24个月则有1000个左右。

  使用代词

 孩子开始理解“我”和“你”的概念——尽管他可能并不总是把这些代词用对。例如,他可能把爸爸称为“他”,把自己当作“你”。这很正常,因为他还处于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的“自我中心阶段”,还没有完全区分“你我他”之间的关系。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迟早会搞清楚这些代词的含义。

  2-3岁

  接受性语言

 到现在为止,孩子会理解含有两个步骤的'指示,例如“把你的袜子放在篮子里”或“请把你的乐高积木拆了,放到乐高盒子里”,并理解一些对比鲜明的概念或含义,如热/冷、停/走等。他会注意到电话铃或门铃响了,可能会指指点点或变得兴奋,让你回答,或试图自己回答。

  表达性语言

  词汇量处于“爆发期”

 2-3岁是孩子词汇量迅速增长的时期,他似乎对每件事都有一个词。说话通常是两个或三个词长,家庭成员通常可以理解他们。一年当中可由掌握300个词,猛增到800-1000个词,词的种类和每类词所含的内容都扩大了许多。其中,2岁半时开始使用描述动作、味觉、温度和机体觉的感觉词,3岁时能使用描述人的外貌特征、情感和个性品质的形容词。句子中有修饰语的从2岁时的仅占20%,上升到50%(朱曼殊,1979)。

 词的泛化现象明显减少,对词义的理解也日益接近成人用词的含义。词的概括性程度提高,对有些词(如树、水果等)已能理解为代表一类事物的词。(祝士媛,2014)

 但是,对于过于抽象的词,或者远离孩子生活的词,他理解和正确使用还比较困难。因此,当孩子词汇贫乏时或词义掌握不确切时,就会出现“造词现象”。

  清楚地说出简单的句子

 他会问你问题,告诉你他身边发生的事。在语言表达交流中,从1岁到3岁,孩子逐步从由使用单词句向双词句以及多词句、简单复合句过渡。句子的含词量达6-7个字。

 研究发现,孩子到2岁时,父母应当能够轻松理解孩子所说的话的50%—75%。孩子到3岁时,父母、其他成人应当能够轻松理解孩子所说的话的75%-100%。

0-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里程碑2

 0—3岁是婴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一、语音的发展

 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语言意义的声音。

 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0—1岁)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2--3岁)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标志着儿童开始发生言语,又称为言语发生阶段;2—3岁是儿童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入学前。

  语音发生发展阶段

 1、非自控音阶段(出生—20天):发音器官为语音的发生做好最基本的物质准备。

 2、咕咕出声阶段(21天—5个月):声音听辨能力有较大发展,有大量的“玩弄”声音的现象,有了最初的语音模仿和“对话”意识。

 3、呀呀学语阶段(6个月—1岁左右):连续发音的节奏感加强,发音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出现许多类似语言的语调。这阶段显著的特征是婴儿模仿发音的能力大大提高。

 4、学说话阶段(1岁—1岁半):连续音节和类似词的音节增多,能说出一些单词,无意义的音节减少,这是一个由无意的音节过渡发展大词音的过渡阶段。

 5、积极言语发展阶段(1岁半—3岁):开始由单词句、双词句向完整句发展,集中的无意义的发音现象消失,发音和发出的词和句子整合在一起。但由于发音器官发育未成熟,会出现许多语音“错误”。

  语音发展的特点

  1、前言语感知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最近的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前言语阶段的感知能力分成三种水平层次:

 (1)辨音水平(0—4个月):学会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获得辨别不同话语声音的感知能力。大约两个月后,开始比较清楚地感知“语音学”意义上的单纯的语音,能感知由发声位置和方法变化造成的语音差别。

 (2)辨调水平(4—10个月):能注意一句话或一段话的语调,从整块语音的不同高音、音长变化中体会所感知的话语声音的社会性意义,并且给予相应的具有社会往作用的反馈。

 (3)辨义水平(10—18个月):能将人们说话时语音表征和语义表征联系起来,去分辨一定语音的语义内容。开始学习通过对声、韵、调的整体感知来接受语言,为正式使用语言与人交往作好“理解在先”的准备。

  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发音是指婴儿正式说话前的各种语音发声,类似于说话之前的语音操练。

 这个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会哭叫,还会调节哭叫的音长、音量和音高,用不同的哭声表示不同的意思和需求。

 (2)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发音有了明显的指向性,对成人的社会性刺激作出反应;另一方面发音中出现了许多辅音和元音的组合,从单音节过渡到重叠多音节。

 (3)前词语发声阶段(10—18个月):能发出一连串变化不同的辅音加元音的音节,发音有语言的感觉。

 (4)特殊的“小儿语”发音阶段(1—1岁半):有明显的旋律和抑扬顿挫的音调变化。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常常表现出省略、替代、重叠等特殊的策略。

  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1)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逐渐产生交际的倾向和兴趣。约两个月时,会用表情、动作或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绪,表现出明显的交际倾向。

 (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对成人的话语逗弄给予语音应答,还出现与成人轮流“说”的倾向,前语言交际已有明显的“社会性”成分。

 (3)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能够通过一定语音和动作表情的组合,使语音产生具体的语言意义。这个时期的婴儿有坚持表达个人意愿的情况,开始创造相对固定的“交际信号”,能较好地理解语言的交际功能,能借助前语言发音和体态行为与人交往,发展起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

  4、发音紧缩现象

 1周岁以后,婴儿出现发音紧缩现象,在前言语阶段能发出的有的或没有的语音都不能发出,无意义的连续音节大大减少,往往用动作和手势示意,独处时也停止了自发发音活动,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沉默时期。

 5、2—3岁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

 从1岁半开始,儿童发音器官逐渐成熟,语音逐渐稳定和规范,发不出的语音逐渐减少儿童集中的无意义发音现象已经消失。

  二、词汇的发展

 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特点:

 1、从9个月开始真正理解语言。

 2、1岁至1岁半阶段:头脑中关于词和具体事物情景的联系越来越多,能理解更多的词和简单的句子。理解和使用新词常出现词义泛化、词义窄化、词义特化现象。

 3、1岁半至2岁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儿童掌握词汇的第一个关键时期。词汇量的迅速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能摆脱具体情境制约理解词语。

 4、2岁至2岁半阶段:词汇迅速增长,对语言的理解力迅速增加,词的泛化、窄化和特化现象明显减少,对词义的理解日益加深,词的概括程度进一步提高。求知欲强烈,对新词感兴趣。

  三、语法的发展

  特点:

 1、单词句阶段: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1岁—1岁半。单词句所用的词不是单独和某种对象想联系,而是和某种情境相联系。

 2、双词句阶段:是由二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1岁半到2岁。

 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出现复合句:2岁以后,简单句增加。有时也出现复合句,但数量少,比例小。

 4、句中含词量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有延伸趋势,句中含词量增加。

 5、疑问句增多:2岁左右,婴儿开始使用疑问句,并呈迅速增长趋势。

 6、接尾策略:接尾策略是指婴儿不管实际情况,只选用问句末尾的一些词作答,主要发生在1岁半至2岁半,3岁左右这种语言现象消失。

 7、抽象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把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纳入原有的语言框架,力图用原有的规则去解释、同化,即对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

 8、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说多词句的句子时,常有说话不流畅,结结巴巴的现象。对3岁孩子而言,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0-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里程碑3

  一、0-1岁主要是语音训练阶段

 让幼儿乐于发出声音,首先要让孩子听到语音。

 1、训练孩子的听音能力和对“听”的兴趣。

 2、要训练孩子听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用声音、手势、表情或单词做出反应。

 3、阅读方式:(图案、+命名(名称、+经验扩展(声音、动作、。

  二、1-2岁主要是训练开口说话阶段

 鼓励孩子用声音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现阶段孩子说话特点:

 A、模仿物体的声音代替名称,以音代物,比如:发音“汪汪”代表“狗”。

 B、语言表达伴随表情动作。

 C、以单个词语为主,比如叫“妈妈”可以代表“饿”或者“尿不湿”。

 D、经常重复单音,比如:喝奶奶、喝茶茶。

  三、2-3岁主要是训练完整说话

 正处于好问期阶段,鼓励孩子用句子表达。

 现阶段孩子表达特点:

 A、会使用代名词,如你我他;

 B、模仿成人说话方式(语气语法、;

 C、会使用简单复合句(名词+动词、,比如妈妈跑;

 D、喜欢问为什么;

 E、3岁孩子能掌握1000个词,已趋近于 成(人)文 法。

  四、增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基本方法:倾听、表达、欣赏和阅读

  1、培养孩子“倾听”的能力和习惯

 随时随地和宝宝说话;

 重复和模仿宝宝的发音;

 把说话和情景紧密结合起来;

 逐步养成倾听时的专心和习惯;

 不要操之过急,要多鼓励、多引导。

  2、表达能力的培养

 示范或是引导孩子学说短句子;

 把握任何机会陪伴孩子说话谈心;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说话;

 遇到任何情况引导孩子用说话表达;

 鼓励孩子随时表达想法和问题;

 孩子表达错误时要以鼓励代替指责。

  3、欣赏、阅读能力的培养

 选择简单易懂的图书,让孩子边看边听,引导孩子互动、提问与复述;

 搭配玩偶,用情景表演或角色扮演的方式给孩子讲故事;

 教会孩子看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121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