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中,和自己爸妈不亲的,被叫做:失望性情感隔离,表现就是和父母没有亲人的感觉,不想沟通,也不想有任何情感上的牵挂,最好的相处模式就是:各过各的。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隔离机制,本质就是:对于父母过于失望,因为早年间缺乏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很多情感诉求都没有得到回应,所以渐渐地,不再对父母抱有期望,不再把父母当做情感依靠。
好的亲子关系的作用
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行走世间所向披靡的底气,也是孩子润泽身心收获幸福感的基石,更是一个家庭温馨有爱蒸蒸日上的重要一环。
育己修身,希望每一位父母都愿意用高质量的陪伴、欣赏和鼓励的态度,以及适度的退后和放手,把家打造成一座孩子可以憩息的港湾,和孩子们充电蓄能的精神乐园。
也希望所有孩子都能拥有这份幸运,被疼爱、被欣赏、被尊重,能随时依靠在父母臂弯里撒欢儿。
人为什么会变冷漠?
有人这样回答:人之所以会变的冷漠,其实是有时候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少让自己受些伤害。经历了一些伤害,为了保护自己,会有意地隐藏自己的情感,让人感觉自己很冷漠。
这个回答有些道理,但是也不尽然。冷漠的人,忽略自己的感受,也忽略他人的感受,并非是隐藏,而是毫无感情。面对他人的悲惨故事,冷漠人的会无动于衷,同样,面对自己的悲惨经历,同样无动于衷。为什么会这样?今天带大家了解一种防御机制——情感隔离。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心理防卫机制的有什么意义?
积极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消极的意义在于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
有意地不跟情感保持接触,以避免焦虑。通俗地说就是让情感麻木,人活着慢慢变得傻,麻木的过程。就事论事、遗忘,都是情感隔离的防御机制。情感隔离是无处不在的。情感隔离,正常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隔离时间过长,容易变傻、变麻木、无情无义、冷漠。所以,既不能没有隔离,也不能完全隔离。过度(不足、过多)的情感隔离都是不好的。
听了悲伤的家庭悲惨故事,有些人在笑。这些人就是隔离了情感。有时候,笑的人反而是太痛苦。笑嘻嘻讲自己的早年创伤,是隔离的表现。这些人实际可能并不幸福,不抽烟时骂抽烟的,抽烟的时候特别享受;当了教授就骂教授,是日常生活情感隔离的表现。
有的人在谈话时使用隔离的情况很多:有的人笑咪咪地诉说痛苦的经历,表情完全与诉说的内容不相符。启用隔离防御机制是为了让人感觉舒服一点。
对于情感隔离,我们不能没有隔离,也不能全部隔离。有时候,我们面对的现实是非常坎坷和难受的,但这并没有压倒前进的趋势。我们允许情感隔离的滋生,但是,绝对不能被情感隔离控制自我!
感情中的情感隔离,形容的过程如下:
1、无人分享
两个人在热恋期的时候是有说不完的话的,吃了什么早餐,看到什么人,买到什么东西,事无巨细都想要跟另一个人分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起时间久了,激情就会慢慢的退却。可能两个人从无话不说就会变得很少交流。
即使其中一个人还有满满的分享欲,但是当她每次分享之后得不到回应之后,就会逐渐产生感情隔离。人之所以愿意分享就是因为有人可以倾听,但是当在感情中已经无人分享的时候,或许另一半遇到任何事情都不再愿意告诉你了。这就心理上的变化就会产生情感隔离,所以当你身边还有一个人愿意跟你分享鸡毛蒜皮的小事的时候不要不耐烦,至少证明对方依然很爱你。
2、信任危机
产生情感隔离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信任了,在感情里面,信任是最基本的。当你对自己的另一半非常信任的时候,你是不会对他的任何行为产生怀疑的。即使他没有立刻回消息也好,没有回家吃饭也好,出去和朋友聚会也好,你都会特别的放心,在这样的模式下相处,感情也会继续升温。
但是一旦你们的感情出现了信任危机,那么就会产生很多的猜疑,就算是因为工作忙碌没有回复消息,你都会脑补出一场出轨大戏,一段感情如果没有信任了,自然就会产生隔离感。双方都不愿意开诚布公的交流,这段感情就变得不再真诚,甚至会出现很多的套路。
值得一提的是,只要感情出现了情感隔离,那么这个隔离就会像一道裂缝一样,永远存在。就算之后你们的感情能够得到修补,可是这条缝不会完全复原,一旦出现了任何的动摇,裂缝就会再次显露出来。
防御机制:有了痛苦的经历,动用自我功能,将其排斥在意识之外。
情感隔离——让自己暂时体会不到痛苦。例如:地震中失去亲人暂时不痛苦充满了力量去救别人。微笑着说自己的痛苦经历;咨询师与来访者进行工作时,咨询师情感不卷入。
防御机制是人为了保护自己的,保护成功,我们才能活下来。
成年人依然在使用婴儿的防御机制,就是神经症或精神分裂。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诊断的重要的标准之一。
防御机制的使用——意识层面的使用和潜意识层面的使用。
失恋之后,不同的表现,基本上都是不同的防御机制在起作用。
情感隔离,属于神经症人格的采用的方式。
防御机制的分类是从:成熟的、原始的进行分类,不使用健康和不健康的说法。或者说:适应性的防御机制和不适应的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的灵活性——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防御机制,才会适应不同的场合。例如,工作时情感隔离,有利于更好的工作,但如果家庭中情感隔离,就不利于生活。
情感隔离,是指个体在情感应激状态的一种防御机制,这种自我保护,就如同我们的身体在感受到外部打击时,会自然而然地护住关键部位,头,胸,而情感在受到强刺激时,会选择逃离,封闭,自欺欺人, 麻木不仁等各种方式以保证不面对意想中的伤害或刺激。
人的精神应激或感受力是有迹可循的,喜新厌旧就是其中之中,楼主所讲述的小说情节,如果小说只是情节离奇,叙事立意无深处可挖掘,那么就只在初看时因新奇而引发短暂关注,之后就会在雷同的过程,乏味的铺排中失去再次阅读的兴趣,而长期浸*在类似的氛围中,开头知尾,就会失去对同类小说的兴趣。这也许就部分解释了楼主所说的无兴趣再读小说的原因,市面上大量粗制滥造的小说,的确令人扫兴,这也是为什么精品之所以被传承的原因所在,深度阅读,每一次都能使读者有新发现,这才是经典的本质所在。
至于创作力,那涉及的因素更多。通常而言,创作来源于感知,重在积累,也就是作者妙笔生花,行云流水是心灵的书写,是生活的感悟,是思想的分享。如果无法感悟,那作品就没有灵魂,无法用语言展现,那只能是私人的珍藏,不能拿来共享。写作,虽然不必非要撕裂自己,爆出皮囊下的小那种批判,但作者自身的感知与领悟就是作品的魂,因而作者自身迟钝或迷失时,作品自然是零乱的。
在浮躁中无意识地随波逐流才是迷失,而能保持自我意识地漂流就是伺机而动,这其间的区别就在于楼主自身是否认清自己。在阅读的代入感同样如是,沉迷式的无法自拔只是书痴,能进能出,物为已所用才是阅读。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s?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Bob Dylan
情感隔离比我想象的对我影响大,我以前从没想过这样一些行为竟是因为情感隔离导致的,也让我更加认识了身边的人和事,包括我自己。
情感隔离就是把情绪掩藏起来,情感隔离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觉察不到自己的情感,一个是觉察不到他人的情感,也就是缺乏共情的能力。
我们生活中的情感隔离比较常见也比较重要的是出现在亲子之间和亲密关系之间的。
亲子之间的情感隔离
1 用工作忙来避免和孩子交流。这种情感隔离比较常见,一种可能的原因是这样的父母早期因为自己的父母工作忙而和自己疏离,所以利用代际传递,来把这种感受传给自己的孩子,这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2 用缩小话题来和孩子情感隔离,比如说只和孩子谈学习。当孩子很兴高采烈地用其他话题来突破和父母之间的情感隔离时,父母马上就把话题拉回学习,问孩子,你作业写完了吗?因为父母怕激活孩子的情绪,然后自己面对不了,所以赶快采用情感隔离。这种对我的影响太深了,我感觉到我自己就是这么被对待,以及现在在采用这样的行为模式。如果学生对我还不是特别热情的时候,我是不害怕表达自己的,甚至会表现出自己比较热情的一面。但当学生被我点燃了,我马上就会用情感隔离来保护自己,因为我感觉我hold不住那么大的能量和热情。
这个自我觉察很早就有感受了,但是这次彻底清晰了,到了意识层面。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夫妻之间的情感隔离
1 因为手机产生的情感隔离。手机可以被视作人的一部分,人沉浸在手机中其实是自恋,甚至自慰的表现。为什么愿意看手机,而不愿意看配偶?因为看人会激发更多的情感,因为没有自信控制住自己的情感,所以宁愿看手机,看自己,自恋。
2 夫妻吵架,这个被看做是偷偷摸摸的亲昵。双方一起情感隔离,都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情绪,所以就用冲突的方式掩藏情绪,但是其实是表达亲昵的一种。所以看来最可怕的还不是吵架的夫妻,而是冷战的夫妻。
3 用孩子隔离夫妻关系。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忽视夫妻关系。这个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孩子会因为父母的疏离,而承担了父母身上太多的感情,容易会撑破,再加上孩子自己还有很多要处理的压力。所以我们要过好自己的日子,这是让孩子远走高飞最好的动力。
最后一段不是很看得懂,曾老师提出什么是理想的生活,理想的生活是认知和情感都饱满,也就是智力得到了充分的使用,情感得到了充分满足。
对于这一段我深有感受,如果说在一个阶段我经历高密度学习,就算有每天一个小时的长笛、半小时的运动调剂,但是还是会感觉到非常的空虚。就还想干点什么,比如说看剧,但是理智又告诉我不可以。今天我在看公众号的时候,又找到了答案,美育,提升自己对美的品味,可以看艺术的纪录片,我觉得这个建议真是很好的满足了我的需要,我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但是又觉得可以得到充分的放松和调剂。果然,最后的答案总是艺术。
然后看不懂的一段来了,先说精神分析是一门让情感和智力相互支持的学问,提到隔离情绪是因为我们的智力hold不住,不是智力障碍,而是因为智力被赋予了太多的象征意义,比如说堕落,投机取巧、背叛父母等。这里首先就看不懂。
下一段,我们在谈论情感的时候是在谈论情感中智力的比例,极端的两头是智力缺损就是歇斯底里,智力过多,就是情感隔离。
问题就是,刚刚还说智力不足,所以hold不住情感,但是现在又说智力过多,就是情感隔离,让人费解。
最后一句我能够理解,健康的人格是分布在两个极端中间的一个连续谱,是一个线段,展示了各种人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