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写了怎样的秋天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写了怎样的秋天,第1张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这两句写九月初三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上,凉露下降。此时风光,犹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用“真珠”比喻露珠,不仅形象地道出其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年以来,传诵不已,代代承传,它不仅被文人传唱,供在文学艺术的殿堂上,也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至今仍然鲜活而生机盎然。今天父母给孩子教的第一首诗,大多是李白的《静夜思》,听着那稚嫩的声音吟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由会心一笑,想起自己的童年。大型文艺活动唐诗也是一道保留节日,濮存新诵读的《将进酒》令人荡气回肠,据白居易《琵琶行》改编的琵琶独奏清新秀丽。流行歌曲也大量借鉴唐诗的原素,据张继的《枫桥夜泊》编写的流行歌曲,我很喜欢,“月落乌啼不改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仍是当年的夜晚”。与朋友边喝酒边听歌,沉浸在那风花雪月、关山大漠、大江东去、枫林晚秋、野舟横渡的意境中,是一种享受。而旅游休闲,每每看到眼前的美景,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唐诗,登高就会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观雪就会吟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望瀑布就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诗几乎为所有的景色都题写了绝妙的解说,像李白登黄颧楼说的,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影响了我们的创作情绪。

连人的情感也每每陷在唐诗的情臼中,唐诗常常侵入了我的潜意识。得意时会吟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孤独时会想到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过年过节时,“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故乡亲人时恨不得“只愿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年青时喜欢唐诗是为了表示自己有文化,有品味。读书人不会几首唐诗那是没面子的,因为唐诗太普及了,影响太大了。随着阅历的增长,对唐诗的理解有了新的感受,感觉唐诗不仅是文学艺术,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唐朝人的生存形态,一种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唐诗的魅力无穷,原因何在,古往今来,专家学者有许多专著在探讨,在解读,我的阅读感觉是,唐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史,诗中有魂。

诗中有画

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不足为奇。在唐朝的诗人中,不仅是王维,还有许多诗人都能画画,或者有着画家观察生活裁剪素材的本领,他们大量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作就是一幅幅秀丽多姿的风景画,令人品味欣赏。

庐山的瀑布有几十处之多,李白到底描绘的是那一处呢?一般认同是香炉峰,我觉得描写的是秀峰的瀑布,秀峰我去过多次,瀑布位于庐山南郊星子县境,从山下爬坡约半个小时,远远望到一处瀑布挂在近山顶的绝壁上,大多时候烟雾潦绕,太阳出来金光灿灿,一般人只感到瀑布的雄伟壮观,而李白却把瀑布比作银河,何其形象,妙不可言。

天门山位于安徽和县,我年轻时曾与团员们一起去天门山游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站在天门山上,李白描绘的景色一览无余,两山夹江,碧水东流,孤帆远去,清新自然,无一句评说,但诗中的愉悦,景中的秀丽融会交合,情景交融,沁人肺腑。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表现了山林的恬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画面丰富多彩,明月、青松、岩石、溪流、竹林、莲花,使人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处境,不由感叹大自然造物主的博大、和谐、永恒。

杜牧的《山行》,描写秋天的山景无人可及,“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景色在江南的山林几乎随处可见,但经诗人一提炼,霜叶红于二月花,成了千古名句,秋天赏红叶成了人游人的节日,茅盾还用作小说的题目。

唐诗人不仅是画家,也是高明的摄影师,像柳宗元的《冬雪》与其说是幅画,更像幅摄影照片,“千山鸟飞绝,万迹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空旷寂静的冰雪世界里,一个穿着蓑笠的人在垂钓,我看过明人据诗画的画,画面冷艳、超脱,冷酷,但于冰雪之中又给人一种希望,一种寄托。

杜甫写成都草堂前的春景的《绝句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像是四幅,颜色有“黄”“翠”“白”“青”,镜头有近中远景,黄鹂在柳树中啾鸣是特写,白鹭飞上青天是中景,窗户嵌套的西岭雪景则是远景,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则带些想象,有蒙茏色彩了。

唐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关山大漠,戈壁草原,三山五岳,长江黄河,春花秋月,小桥流水,楼台亭阁,都溶入了诗人的人生感受和艺术创造,令后人难以超越。

诗中有情

有人说,愤怒出诗人;有人说,悲伤出诗人;道理都对,诗人有情感,诗人要有生命的激情。好的诗歌都是抒发出真挚的情感,来感染读者的,唐诗中的情感像窖藏的美酒淳香醉人。

以我之见,情有大情小情之分。所谓大情是忧国忧民之情,悲天悯人之情。所谓小情是儿女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无论是大情和小情,在唐诗中都有精致的作品。

杜甫是忧国忧民最典型的代表,“至君尧舜上,每饭不忘君。”“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抒发他想为国尽才的出仕心情。而“朱们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则是对那个人吃人社会的声讨与鞭挞。

李绅的《悯农二首》则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的控诉,对农民兄弟的深切同情,在封建社会有这样的思想难能可贵。

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

还有白居易的《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对卖炭老人是多么怜悯与关心,在今天来看,也是难得的人文关怀,当今***为民工讨回拖欠的工资,有钱人为弱势人群捐助也不过如此,而唐朝到今天已经走过一千多年。

唐诗人这样的描写不是个别的,像杜甫的〈石壕吏〉,李白的〈丁都护歌〉,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李贺的〈老夫采玉歌〉,聂荑中的《咏田家》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农夫、纤夫、樵夫、征夫、矿工、宫女等弱势人体的同情和怜悯。说明了唐朝诗人已经具有人文平等意识,也使唐诗浸润了深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在唐诗中更多的是描写儿女夫妻朋友之情,更细腻动人。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情感丰富感情细腻的代表作。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无一想字,无一爱字,殷殷之情跃然纸上。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与琵琶女素昧平生,一个是流放的贬官,一个是流浪的歌女,在特定的情景中两人有了共同的情感。这句诗千百年来慰籍了多少天涯孤旅寂寞的心灵。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不仅仅是表现闺中**对征人的思念,还溶入了对生活价值的思考,功名事业与家庭团聚生活情趣相比,那个更有价值?

唐朝诗人写得更多的是送别诗,几乎可以编一个专集。当代人送别,除了送些礼品,祝福亲友一路平安。现在手机短信的送别语已经格式化了,千篇一律,以调侃为多。而唐诗人的送别诗,情感真挚,个性鲜明。

渭城朝雨浥青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阳关外面是大漠黄尘,满目凄凉,送别之情尽在杯中,请喝上朋友的一杯送别酒,平安上路。这首送别曲不仅当时流传,被谱曲吟唱,至今还脍炙人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与孟浩然是挚友,他站在江边与友人挥手告别,直到帆船消失在天边,还在凝神观望。诗中无一句祝福,全是景色,但友情之浓烈时隔千年我们还被深深打动。

诗中有史

唐帝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可圈可点。文功武治,经济发达,文化灿烂,人才济济。定南越,通西域,开疆拓土,国力强盛,是当时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唐诗的璀璨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唐朝的繁荣昌盛在唐诗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通过描写长安豪门贵族争竟豪奢、追逐享乐的生活,也为我们留下了古长安的繁华景象,“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南陌百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四通八达的大道与密如蛛网的小巷相联通,街上车水马龙,珠光宝气,长安作为当时世界大都市的非常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梁家画栋中天起,汉帝金陵云外直。”画栋飞梁的宫殿建筑,比街连绵的豪门宅第,充分展示了大唐的繁华。唐朝长安的繁华可以与今天的上海妣美。这首描绘大都市的诗还影响了后人,宋朝柳永的《咏海潮杭州》就受了唐诗的启迪。

唐朝的边塞诗为我们展示了当时战争的壮观场面和神奇惨烈。

岑参一生三次出塞,亲自参加了讨伐匈奴的战争,他的诗作描写西北的边疆景色苍凉悲壮,“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西行奉送出师西征)描写战斗场景壮观惨烈,“上将拥旗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旗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不脱马蹄脱。”不是亲临战场的人是无法如此逼真地表现战争场景的。还有高适、王维、王昌龄都留下了不少战争题材的诗篇,像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描述了玉门关一带的风光,表现了汉军人为国征战的雄心壮志。

被称为诗圣的杜甫,用大量的诗篇描述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场景,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童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离家别〉〈无家别〉加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合成一部安史之乱社会生活的画面,杜甫通过军官、小吏、士兵、难民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反映了战争造成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群众痛苦的生活,揭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批判统治阶级的好大喜功和穷奢极欲。

白居易的〈卖炭翁〉不仅揭露统治阶层对百姓的掠夺,还生动记述了唐朝时市场交易的场景。

“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糸向牛头充炭值,”〈新丰折臂翁〉描写了一个退伍军人的一生,老人因征战伤了一条臂,反而庆幸“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飞骨不收。”读来叫心酸落泪。

唐诗还形象地描述了公孙大娘舞剑,琵琶女弹琴,画家挥毫泼墨,宫女长袖歌舞等场面,用语言来表现音乐是很难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比喻之贴切,音节之跳跃,成了描写音乐的千古绝句。

唐诗记述了几乎所有的军国大事,描写的对象上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下有耕夫走卒,市井游侠,留下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画面,唐诗就是一部唐朝的诗史。

诗中有魂

诗是什么?诗就是灵魂的自白,心灵的梦呓。马一浮先生说,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如迷突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诗家常说,唐诗的特点是雄浑博大,气势磅礴,但唐诗还有个更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由、开放,诗人尽情展示生命的状态,不管是辉煌还是落魄,入仕还是归隐,读唐诗,我常常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灵魂,一个个独具匠心的生命,虽然时空相隔千载万里,他们的喜怒哀乐仍然与我同在。

同样是表现人生不得意的心态,李白咏叹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珠玉买歌笑,慒糠养贤才。“(《古风》)直抒胸怀,表现的是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曲的反抗精神。

而杜甫则借景抒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登高》),更多的是辛酸悲愤。不同的表白非常切合李杜的性格和诗风,一个是浪漫主义大师,一个是现实主义的斗士。而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怆凉孤独,时空浑一,与陈子昂的军旅经历和边塞风光溶为一体。诗如其人。

李白歌咏大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雄浑奔放,不拘格律,明显继承了古乐府的特点。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工整对仗,充分体现了杜甫五七言律诗高手的风格。

嘲讽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白居易多用白描,诗风如话,“奔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重赋》)“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宫人白发歌?”(《上阳白发人》)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诗风浅显平易,意到笔随。而他的主张也是“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而杜牧的诗风含蓄艳丽,他讽刺唐玄宗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还有《江南春》中对统治阶级提倡佛教,劳民伤财的讽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首诗,无一句批评,看似写景,但读者从中自会感受作者的批评与嘲讽。杜牧生活在晚唐,当时的政治风气也许没有那么开放了,他用隐晦的方法批评统治阶,心态平淡,非常狡猾,但这与他的性格和修养是分不开的。这种讽喻诗更有味道。

在一篇文章里我读到“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的诗句,超脱出世,起初我以为是王维的诗句,因为王维晚年信佛。一查唐诗辞典,才知道是诗僧寒山的诗,一想,只有出家人才会有这样的禅气,日出日落,春去春归都不在意,不是僧人又怎能写出这样的诗。

李白在《独坐敬亭山》也写了面对大自然的孤独与寂寞,“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虽然超脱,还是透出生活的情趣。李白对生活充满情趣。再看他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活生生一个老顽童形象,这就是李白,不是其它人能写出来的。

李贺和李商隐都喜欢用神话和历史典故,而李贺追求奇特的氛围、鲜艳的色彩,如“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而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诗凄凉、委婉,还有伤感,形象不易,用典也贴切,他虽然学习李贺,却与李贺不雷同。

唐诗中同样的题材在不同的诗人的笔下,千姿百态,因为诗人都是“那一个。”

读出性格,读出特色,走进诗人的心灵,才能真正感受唐诗的魅力与精彩。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年以来,传诵不已,代代承传,它不仅被文人传唱,供在文学艺术的殿堂上,也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至今仍然鲜活而生机盎然。今天父母给孩子教的第一首诗,大多是李白的《静夜思》,听着那稚嫩的声音吟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由会心一笑,想起自己的童年。大型文艺活动唐诗也是一道保留节日,濮存新诵读的《将进酒》令人荡气回肠,据白居易《琵琶行》改编的琵琶独奏清新秀丽。流行歌曲也大量借鉴唐诗的原素,据张继的《枫桥夜泊》编写的流行歌曲,我很喜欢,“月落乌啼不改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仍是当年的夜晚”。与朋友边喝酒边听歌,沉浸在那风花雪月、关山大漠、大江东去、枫林晚秋、野舟横渡的意境中,是一种享受。而旅游休闲,每每看到眼前的美景,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唐诗,登高就会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观雪就会吟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望瀑布就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诗几乎为所有的景色都题写了绝妙的解说,像李白登黄颧楼说的,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影响了我们的创作情绪。

连人的情感也每每陷在唐诗的情臼中,唐诗常常侵入了我的潜意识。得意时会吟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孤独时会想到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过年过节时,“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故乡亲人时恨不得“只愿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年青时喜欢唐诗是为了表示自己有文化,有品味。读书人不会几首唐诗那是没面子的,因为唐诗太普及了,影响太大了。随着阅历的增长,对唐诗的理解有了新的感受,感觉唐诗不仅是文学艺术,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唐朝人的生存形态,一种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唐诗的魅力无穷,原因何在,古往今来,专家学者有许多专著在探讨,在解读,我的阅读感觉是,唐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史,诗中有魂。

诗中有画

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不足为奇。在唐朝的诗人中,不仅是王维,还有许多诗人都能画画,或者有着画家观察生活裁剪素材的本领,他们大量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作就是一幅幅秀丽多姿的风景画,令人品味欣赏。

庐山的瀑布有几十处之多,李白到底描绘的是那一处呢?一般认同是香炉峰,我觉得描写的是秀峰的瀑布,秀峰我去过多次,瀑布位于庐山南郊星子县境,从山下爬坡约半个小时,远远望到一处瀑布挂在近山顶的绝壁上,大多时候烟雾潦绕,太阳出来金光灿灿,一般人只感到瀑布的雄伟壮观,而李白却把瀑布比作银河,何其形象,妙不可言。

天门山位于安徽和县,我年轻时曾与团员们一起去天门山游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站在天门山上,李白描绘的景色一览无余,两山夹江,碧水东流,孤帆远去,清新自然,无一句评说,但诗中的愉悦,景中的秀丽融会交合,情景交融,沁人肺腑。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表现了山林的恬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画面丰富多彩,明月、青松、岩石、溪流、竹林、莲花,使人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处境,不由感叹大自然造物主的博大、和谐、永恒。

杜牧的《山行》,描写秋天的山景无人可及,“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景色在江南的山林几乎随处可见,但经诗人一提炼,霜叶红于二月花,成了千古名句,秋天赏红叶成了人游人的节日,茅盾还用作小说的题目。

唐诗人不仅是画家,也是高明的摄影师,像柳宗元的《冬雪》与其说是幅画,更像幅摄影照片,“千山鸟飞绝,万迹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空旷寂静的冰雪世界里,一个穿着蓑笠的人在垂钓,我看过明人据诗画的画,画面冷艳、超脱,冷酷,但于冰雪之中又给人一种希望,一种寄托。

杜甫写成都草堂前的春景的《绝句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像是四幅,颜色有“黄”“翠”“白”“青”,镜头有近中远景,黄鹂在柳树中啾鸣是特写,白鹭飞上青天是中景,窗户嵌套的西岭雪景则是远景,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则带些想象,有蒙茏色彩了。

唐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关山大漠,戈壁草原,三山五岳,长江黄河,春花秋月,小桥流水,楼台亭阁,都溶入了诗人的人生感受和艺术创造,令后人难以超越。

诗中有情

有人说,愤怒出诗人;有人说,悲伤出诗人;道理都对,诗人有情感,诗人要有生命的激情。好的诗歌都是抒发出真挚的情感,来感染读者的,唐诗中的情感像窖藏的美酒淳香醉人。

以我之见,情有大情小情之分。所谓大情是忧国忧民之情,悲天悯人之情。所谓小情是儿女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无论是大情和小情,在唐诗中都有精致的作品。

杜甫是忧国忧民最典型的代表,“至君尧舜上,每饭不忘君。”“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抒发他想为国尽才的出仕心情。而“朱们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则是对那个人吃人社会的声讨与鞭挞。

李绅的《悯农二首》则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的控诉,对农民兄弟的深切同情,在封建社会有这样的思想难能可贵。

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

还有白居易的《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对卖炭老人是多么怜悯与关心,在今天来看,也是难得的人文关怀,当今***为民工讨回拖欠的工资,有钱人为弱势人群捐助也不过如此,而唐朝到今天已经走过一千多年。

唐诗人这样的描写不是个别的,像杜甫的〈石壕吏〉,李白的〈丁都护歌〉,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李贺的〈老夫采玉歌〉,聂荑中的《咏田家》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农夫、纤夫、樵夫、征夫、矿工、宫女等弱势人体的同情和怜悯。说明了唐朝诗人已经具有人文平等意识,也使唐诗浸润了深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在唐诗中更多的是描写儿女夫妻朋友之情,更细腻动人。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情感丰富感情细腻的代表作。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无一想字,无一爱字,殷殷之情跃然纸上。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与琵琶女素昧平生,一个是流放的贬官,一个是流浪的歌女,在特定的情景中两人有了共同的情感。这句诗千百年来慰籍了多少天涯孤旅寂寞的心灵。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不仅仅是表现闺中**对征人的思念,还溶入了对生活价值的思考,功名事业与家庭团聚生活情趣相比,那个更有价值?

唐朝诗人写得更多的是送别诗,几乎可以编一个专集。当代人送别,除了送些礼品,祝福亲友一路平安。现在手机短信的送别语已经格式化了,千篇一律,以调侃为多。而唐诗人的送别诗,情感真挚,个性鲜明。

渭城朝雨浥青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阳关外面是大漠黄尘,满目凄凉,送别之情尽在杯中,请喝上朋友的一杯送别酒,平安上路。这首送别曲不仅当时流传,被谱曲吟唱,至今还脍炙人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与孟浩然是挚友,他站在江边与友人挥手告别,直到帆船消失在天边,还在凝神观望。诗中无一句祝福,全是景色,但友情之浓烈时隔千年我们还被深深打动。

诗中有史

唐帝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可圈可点。文功武治,经济发达,文化灿烂,人才济济。定南越,通西域,开疆拓土,国力强盛,是当时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唐诗的璀璨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唐朝的繁荣昌盛在唐诗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通过描写长安豪门贵族争竟豪奢、追逐享乐的生活,也为我们留下了古长安的繁华景象,“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南陌百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四通八达的大道与密如蛛网的小巷相联通,街上车水马龙,珠光宝气,长安作为当时世界大都市的非常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梁家画栋中天起,汉帝金陵云外直。”画栋飞梁的宫殿建筑,比街连绵的豪门宅第,充分展示了大唐的繁华。唐朝长安的繁华可以与今天的上海妣美。这首描绘大都市的诗还影响了后人,宋朝柳永的《咏海潮杭州》就受了唐诗的启迪。

唐朝的边塞诗为我们展示了当时战争的壮观场面和神奇惨烈。

岑参一生三次出塞,亲自参加了讨伐匈奴的战争,他的诗作描写西北的边疆景色苍凉悲壮,“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西行奉送出师西征)描写战斗场景壮观惨烈,“上将拥旗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旗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不脱马蹄脱。”不是亲临战场的人是无法如此逼真地表现战争场景的。还有高适、王维、王昌龄都留下了不少战争题材的诗篇,像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描述了玉门关一带的风光,表现了汉军人为国征战的雄心壮志。

被称为诗圣的杜甫,用大量的诗篇描述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场景,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童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离家别〉〈无家别〉加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合成一部安史之乱社会生活的画面,杜甫通过军官、小吏、士兵、难民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反映了战争造成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群众痛苦的生活,揭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批判统治阶级的好大喜功和穷奢极

周年活动策划 篇1

  一 活动背景地点

 XX年暑假XX教育艺术中心

  二 活动目的

 1 提XX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在业界的影响力。

 2 通过活动收集客户资料,扩大艺术中心的客户群体。

 3 通过活动为艺术中心创造经济收益。

  三 活动介绍

 活动名称:欢乐一夏

 活动时间:XX年6月30号活动地点:XX艺术中心

  四 活动展开阶段

 (一) 前期准备阶段

 1 提前布置场地(提前2天)

 2 宣传单5000张 ,横幅、海报、展架 (提前10天)

 3 制作请柬,代金券,成长树,签到卡片,抽奖箱,胸花(提前10天)

 4 准备拱门一个,音响2套,气球50个,生日小礼品20份,背景墙制作,摄像机,投影仪,照相机(提前3天) 5 做好宣传工作:负责人进行宣传

 a横幅 (提前一周)

 b街面宣传:沿街发放宣传单 (提前一周) c小区宣传:小区主干道派发传单 (提前一周) d 短信群发:活动时间,地点等 (提前3天) e 重要领导及会员请柬发送(提前3天)

 6 提前做好活动的人员安排,准备好所需活动桌椅。负责任确认活动现场的物品买齐。

 (二) 活动开展阶段

 1 后勤人员于活动开始前2个小时布置好场地以及音响调试、背景音乐、PPT等准备工作

 2 主持人及演员提前半小时到岗

 3 2名摄影照相人员提前半小时到场

 4 负责内场秩序的工作人员到岗,引领观众入座,维持活动秩序 5 1人负责后台与台上的信息传达及道具搬运

 6 活动前10分钟大投影播放ppt

 (三) 具体流程

 1 邀请人员入场,佩戴胸花,留影,入座 2 主持人上场介绍活动主题、介绍XX 3 教师舞蹈 4 宝宝表演 5 亲子互动1

 6 由A抽奖(3等奖) 7 宝宝表演

 8 钢琴老师独奏(待定) 9 亲子互动2

 10 由B抽奖(2等奖) 11 老师表演 12 宝宝表演

 13 由C抽奖(1等奖)

 14 宝宝、老师集体上台唱《感恩的心》,主持领唱 清理现场

 (四) 后期阶段

 1宣传负责人将活动照片发布于微博进行后期宣传,可适当写些心得。

 2 宣传负责人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整编活动拍摄及宣传材料

 3 主持例会进行总结

 4 活动存档,此次活动圆满结束

 注意事项:

 1 兑奖方法:中奖者在活动规定时间内进行兑奖,由工作人员带领到前台兑奖。

 2 务必提前联系场地,音响,椅子等

 3 提前安排好各个点的负责任和人员安排

 4 前期的宣传一定要到位

 5 若遇到下雨天等客观因素,活动改期进行,并及时通知邀请嘉宾

 6 现场安排两个人处理突发事件

 7 活动后注意场地卫生

  五 经费预算

 附:

 XX儿童中心周年庆活动前期

 XX儿童成长中心周年庆活动当天活动安排

周年活动策划 篇2

  一、活动背景:

 百艺交汇,人文荟萃!时代的发展牵动了文化之根源的流动。大学,作为人们心中的象牙塔,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精髓的贮存地,是人们心灵深处最美的香格里拉和最宁静的避风港。广西壮族自治区金兰文联会也是跟着时代进步和大学人文精神建设发展以及新一代文学艺术青年对经典文化的欲求应运而生。

 所以自20xx年11月成立至今风风雨雨的24个月期间,它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心灵休憩的空间,让有着共同理想与追求的朋友们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畅所欲言天马行空神思飞扬。同时,文学艺术作品创作作为金兰文联会传承和发扬文化的主要途径,也是我们“金兰人”彼此之间进行创作经验交流的大好时机。故经过管理层讨论决定,决定举行第二届“金兰文学艺术奖”征文活动。

  二、活动目的:

 为感谢大家这24个月来对金兰的支持与呵护,一来让群友们有个展示个人才华的空间;二来也在于综合各方面人才共同为冰点的成长出谋划策;三来让“金兰文化盛宴”成为群友们交流创作经验的有效平台……。

  三、活动主题:

 生命之初、感情的萌芽、春的浪漫、人生的展望…,或许这里就已经有许多的故事在等待着你去发现和讴歌,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如掾之笔在一方素雅的宣纸间记忆这段美丽的梦幻,把这份心情永远留存在空间的角落。

  四、征稿对象:

 金兰文联会会员、全国广大青年学生、社会文学艺术爱好者等个人和团体。

  五、活动方式:

 征稿评选方式

  六.主办单位:

 广西金兰文联会

  七、活动内容与要求:

 诗歌、散文、小说、随笔、杂文、书法、绘画(国画、油画、素描等等)…,心情朗朗、形式多多,如是也。“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无论笔下流淌的文字是多亦或是少;是华丽还是朴素;也无论颜料、画笔所描绘的色彩是红绿还是青黄。只要你我的心中有同样的一份梦想,同样的追求,我们已经觉得欣慰了!

  八、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18日——20xx年1月30日

 征稿时间:xx月18——12月30日止

 (备注:待评选结束后,入围的稿件将冠名标志,其余另行保留。)

  九、活动地点:

 广西金兰文联会办公室

  十、征稿要求:

 1、文章内容积极向上,必须为自我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套用。发现抄袭、套用者,取消其参赛资格!

 2、题材、字数不限,以真、善、美为基准。内容积极、乐观、向上,主要反映人文精神。

 3、作者需在稿件右上方注明作者姓名、地址和有效的****。

周年活动策划 篇3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转眼我们从××大学毕业已经十多年了。十年多前,我们满怀对大学校园的向往,对未来生活的激情,从四面八方来到××大学,在美丽的校园里留下了一串串感人的青春乐章,三年的'同窗友谊、同学情义难以割舍,魂牵梦绕,至今不能忘怀。

 当我们步入而立之年,离开校园后的十多年中,同学们经历了多少创业艰辛?体验了多少酸甜苦辣?收获了多少春花秋实?如果同学们能再次相聚校园,是否会勾起心中那段尘封多年的回忆?引出多少对生活的感慨?激发更多对未来的憧憬?……

 20xx年×月×日-×日,××大学××级××班的全体同学将在母校进行聚会,我们希望所有的同学放下一切大小事务,惟念同学情份,前来参加,以使大家能有机会敞开心扉,共话沧桑。如今,友情已如绿水长流,浩然成湖。十多年的分别,十多年的牵念,给了我们相约再聚的足够理由。为了保障这次同学聚会的顺利进行,让同学们能够在短暂的聚会时光中尽情畅谈美好的未来,牵手叙说当年友情,分享十多年来的人生经历,特拟订本活动方案。

 相识是杯醇香的酒,相逢是首优雅的歌,相处是那南飞的雁,让我们一起期待相会吧!

 一、 聚会的指导思想

 以加深和拓展同学之间的友谊为第一宗旨,以提高全班之凝聚力为第一目标,以促进大家之间人生体验的经验交流与沟通为第一目的。

  二、聚会的原则

 1、坚持自愿的原则。

 2、坚持AA制原则。(每人预计出资××元。含住宿、餐食、活动费,多退少补)

 3、坚持财务公开原则。

 4、坚持一切从俭原则。

 三、 聚会的时间和地点

 时间拟定于20xx年×月×日到20xx年×月×日。

 具体地点:(尽量征求大家意见)。

 四、 聚会的方法步骤

  (一)调查了解,摸清情况。

 先期对全班同学的基本情况进行大致了解,并分别与大家取得联系,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对这次聚会的支持率和参与度,摸清这次同学聚会参加人数和同学心态。

  (二)根据情况,分步实施

 在广泛征求多数同学同意的情况下,决定举办这次同学聚会活动,具体活动内容由××、××、××等同学拿出初步意见。

  (三)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为了保证这次同学聚会圆满完成各项规定动作,成立如下组织:

 1、同学聚会筹备组,具体负责活聚会的组织和日程安排工作。

 2、会务组:主要负责报到、交通、食宿安排等。

 3、财务组:负责制定人均费用预算、收费、费用支出及财务公开等项工作。

 4、宣传组:负责现场摄影、通讯录制作、聚会光盘的编制、发放。

 5、联络组:负责对同学及班主任老师联系邀请。

  五、具体要求

 本次聚会是毕业十多年后的第一次聚会,希望各组成员能够认真按照分工,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互相之间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确保这次聚会达到增进友谊、提升班级凝聚力、加深了解、促进交流的目的。本活动方案为征求意见稿,欢迎同学们提出修改意见

  六、八大活动安排:

 八大活动贯穿始终,纯真情谊母校可鉴!

  活动之一:

 主题:深情相拥,真情沟通

 时间: ×月×日报到,在××宾馆汇合,晚间简餐后

 内容:寻一处安静休闲之地(咖啡馆茶馆)聊聊天,座座谈,每个人通告一下自己的近况+和当年的死党畅快交心+通告一下几天来活动的内容+留详细通讯录。

  活动之二:

 主题:参观学校,追忆往昔

 时间: ×月×日上午

 内容:在校门前集体合影+楼前合影+随意小合影+双人合影+单人照,哈哈,之后进入校园,参观校园,继续拍照;到校外走走曾经走过的实习之地,找找当年的那些关键地点,发发呆,拍拍照,重温十多年前的美好片段。

  活动之三:

 主题:尝尝十多年前的大餐

 时间: ×月×日中午

 内容:参观行程结束后,在母校附近的餐厅吃简餐,追忆当年偶尔小小的奢侈和热血同学豪气碰杯醉卧校园的难忘经历。

  活动之四:

 主题:决胜十年之后

 时间: ×月×日下午

 内容:举行例如"决胜十年后"大型球类比赛,在母校的操场上举行球类比赛,活动活动筋骨,以及决出胜负那些在十年前很少赢过的,看看十年前的常胜将军有没有退步到我们可以赢的程度

  活动之五:

 主题:新年扑克大赛,赢取丰厚奖品

 时间: ×月×日上午

 内容:扑克比赛,热热闹闹的来一场新年扑克大奖赛,顺便检查一下同学们十年当中,除了工作之外娱乐生活的质量如何优胜者获得老师及同学签名新年大奖

  活动之六: (重中之重)

 主题:十年聚会狂欢纪念盛宴

 时间: ×月×日中午

 内容:师生欢聚一堂,美酒佳肴,欢歌笑语,祝福声声,把内心汇集的思念畅快来表达!大家频频提议,屡屡碰杯,十年感怀,烈酒加温,将十年聚会的氛围推向最高潮!

  注意:

 1、要提前造造句,准备准备节目;

 2、不能喝太醉

 在歌声中踏上返家的路。

 尾声:不着急回家的晚上再小聚一下下,把那来不及说的掏心窝话好好说说。

  温馨提示:

 1、天寒地冻,要穿厚衣、厚鞋,以免冻坏小身体,将同学聚会搞成风(寒)流(涕)聚会

 2、回家到里,给各位同学打打电话,发发短信,报报平安。

周年活动策划 篇4

 一、庆典活动时间、形式、主题

 周年庆典拟定于8月中下旬举行,为使庆典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拟采取系列活动方式进行,即宣传会员企业,树立良好形象;致富不忘***,努力回报社会;召开庆典大会,使粤港澳商会家喻户晓,扩大商会在社会上的影响。周年庆典活动主题是:联络乡情、发展经济、回报社会。

 二、各阶段活动安排

 1、宣传本会企业,树立商会良好形象

 时间安排为7月10日——7月20日 责任人:万奇云及秘书处人员。

 7月5日前联系《赣南日报》和赣州电视台的记者,请他们帮助采访报道豪得集团、伟良钨业、博德集团、王府大酒店、赣南建材大市场、汕头建安(赣州)公司、华宝家 、楚汉家电、百大超市、江西广兴科技、信丰麦饭石酒业、赣州南北大市场、聚怡针织、信丰中侨实业、兴华家电、东泰电池有限公司、赣州华信投资发展公司、赣州东晋实业有限公司、定南建筑公司等本会企业。以上费用从庆典活动经费中支付,约2万元。

 2、致富不忘***,积极回报社会

 时间:7月26日上午 地点:南门口西园

 责任人:钟大勇及秘书处人员

 为表达会员致富不忘***的情感,由本会出资12000元人民币扶助本市20名小学生完成学业,为下岗职工做点实事,为共创和谐社会出点微薄之力,并请市青协钟大勇副秘书长与团市委、市妇联联系,落实20名市贫困的小学生完成学业。

 活动拟邀请电视台报道,20名学生向本会代表献花、戴红领巾,安排学生代表发言,本会代表讲话,请团市委领导主持。

 以上17000元由庆典活动经费中支付。

 3、召开周年庆典大会,扩大商会知名度,从而达到吸纳感召在赣投资的三地精英入会,提升商会品质,使商会真正成为赣州的品牌商会。

 时间安排为8月23日举行 责任人:李红及秘书处人员

 ①时间、地点、规模:

 8月22日下午3︰00—6︰00报到及领取材料,地点设在赣州饭店一楼大厅;

 8月23日上午9︰30召开庆典大会及揭牌仪式,会后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并中餐;

 8月23日下午6︰00晚宴、晚会及摸奖活动;

 人员规模:本会会员约150人,邀请市领导约10人,邀请相关部门约50人,邀请省内外兄弟商会及海外有关嘉宾约50人,以上共计约300人。

 ②经费预算

 支出费用:

 a、报视费约8万元;

 b、印制画册约8万元;

 c、礼仪公司策划等约3万元;

 d、文件材料费约05万元;

 e、购纪念品约10万元;

 f、餐费约72万元;

 g、住宿费约2万元;

 h、文艺演出费约03万元;

 i、摸奖奖品约35万元;

 以上共计约46万元

 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会员企业赞助筹集庆典活动所需经费,7月20日前举行庆典经费捐赠仪式。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庆典在会圆满成功,现成立庆典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如下:

 顾问:夏命通、王全光、钟伟良

 组长:邹国强

 副组长:王武标、王德双、刘忠平、李恒权、姚楚汉、钟献成、李红

 组员: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李红(兼)

 四、工作管理

 1、7月1日—5日与媒体达成宣传会员企业协议,开始宣传会员企业;

 2、7月1日—5日草拟好各种文件材料,确定开会会场、住宿、用餐地点;

 3、7月5日—10日与团市委达成帮扶贫困生协议;

 4、7月26日举行帮扶贫困生完成学业的捐赠仪式;

 5、7月28日画册交付印制;

 6、8月1日发出全部邀请函。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年以来,传诵不已,代代承传,它不仅被文人传唱,供在文学艺术的殿堂上,也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至今仍然鲜活而生机盎然。今天父母给孩子教的第一首诗,大多是李白的《静夜思》,听着那稚嫩的声音吟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由会心一笑,想起自己的童年。大型文艺活动唐诗也是一道保留节日,濮存新诵读的《将进酒》令人荡气回肠,据白居易《琵琶行》改编的琵琶独奏清新秀丽。流行歌曲也大量借鉴唐诗的原素,据张继的《枫桥夜泊》编写的流行歌曲,我很喜欢,“月落乌啼不改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仍是当年的夜晚”。与朋友边喝酒边听歌,沉浸在那风花雪月、关山大漠、大江东去、枫林晚秋、野舟横渡的意境中,是一种享受。而旅游休闲,每每看到眼前的美景,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唐诗,登高就会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观雪就会吟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望瀑布就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诗几乎为所有的景色都题写了绝妙的解说,像李白登黄颧楼说的,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影响了我们的创作情绪。

连人的情感也每每陷在唐诗的情臼中,唐诗常常侵入了我的潜意识。得意时会吟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孤独时会想到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过年过节时,“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故乡亲人时恨不得“只愿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年青时喜欢唐诗是为了表示自己有文化,有品味。读书人不会几首唐诗那是没面子的,因为唐诗太普及了,影响太大了。随着阅历的增长,对唐诗的理解有了新的感受,感觉唐诗不仅是文学艺术,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唐朝人的生存形态,一种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唐诗的魅力无穷,原因何在,古往今来,专家学者有许多专著在探讨,在解读,我的阅读感觉是,唐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史,诗中有魂。

诗中有画

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不足为奇。在唐朝的诗人中,不仅是王维,还有许多诗人都能画画,或者有着画家观察生活裁剪素材的本领,他们大量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作就是一幅幅秀丽多姿的风景画,令人品味欣赏。

庐山的瀑布有几十处之多,李白到底描绘的是那一处呢?一般认同是香炉峰,我觉得描写的是秀峰的瀑布,秀峰我去过多次,瀑布位于庐山南郊星子县境,从山下爬坡约半个小时,远远望到一处瀑布挂在近山顶的绝壁上,大多时候烟雾潦绕,太阳出来金光灿灿,一般人只感到瀑布的雄伟壮观,而李白却把瀑布比作银河,何其形象,妙不可言。

天门山位于安徽和县,我年轻时曾与团员们一起去天门山游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站在天门山上,李白描绘的景色一览无余,两山夹江,碧水东流,孤帆远去,清新自然,无一句评说,但诗中的愉悦,景中的秀丽融会交合,情景交融,沁人肺腑。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表现了山林的恬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画面丰富多彩,明月、青松、岩石、溪流、竹林、莲花,使人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处境,不由感叹大自然造物主的博大、和谐、永恒。

杜牧的《山行》,描写秋天的山景无人可及,“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景色在江南的山林几乎随处可见,但经诗人一提炼,霜叶红于二月花,成了千古名句,秋天赏红叶成了人游人的节日,茅盾还用作小说的题目。

唐诗人不仅是画家,也是高明的摄影师,像柳宗元的《冬雪》与其说是幅画,更像幅摄影照片,“千山鸟飞绝,万迹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空旷寂静的冰雪世界里,一个穿着蓑笠的人在垂钓,我看过明人据诗画的画,画面冷艳、超脱,冷酷,但于冰雪之中又给人一种希望,一种寄托。

杜甫写成都草堂前的春景的《绝句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像是四幅,颜色有“黄”“翠”“白”“青”,镜头有近中远景,黄鹂在柳树中啾鸣是特写,白鹭飞上青天是中景,窗户嵌套的西岭雪景则是远景,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则带些想象,有蒙茏色彩了。

唐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关山大漠,戈壁草原,三山五岳,长江黄河,春花秋月,小桥流水,楼台亭阁,都溶入了诗人的人生感受和艺术创造,令后人难以超越。

诗中有情

有人说,愤怒出诗人;有人说,悲伤出诗人;道理都对,诗人有情感,诗人要有生命的激情。好的诗歌都是抒发出真挚的情感,来感染读者的,唐诗中的情感像窖藏的美酒淳香醉人。

以我之见,情有大情小情之分。所谓大情是忧国忧民之情,悲天悯人之情。所谓小情是儿女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无论是大情和小情,在唐诗中都有精致的作品。

杜甫是忧国忧民最典型的代表,“至君尧舜上,每饭不忘君。”“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抒发他想为国尽才的出仕心情。而“朱们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则是对那个人吃人社会的声讨与鞭挞。

李绅的《悯农二首》则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的控诉,对农民兄弟的深切同情,在封建社会有这样的思想难能可贵。

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

还有白居易的《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对卖炭老人是多么怜悯与关心,在今天来看,也是难得的人文关怀,当今***为民工讨回拖欠的工资,有钱人为弱势人群捐助也不过如此,而唐朝到今天已经走过一千多年。

唐诗人这样的描写不是个别的,像杜甫的〈石壕吏〉,李白的〈丁都护歌〉,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李贺的〈老夫采玉歌〉,聂荑中的《咏田家》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农夫、纤夫、樵夫、征夫、矿工、宫女等弱势人体的同情和怜悯。说明了唐朝诗人已经具有人文平等意识,也使唐诗浸润了深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在唐诗中更多的是描写儿女夫妻朋友之情,更细腻动人。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情感丰富感情细腻的代表作。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无一想字,无一爱字,殷殷之情跃然纸上。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与琵琶女素昧平生,一个是流放的贬官,一个是流浪的歌女,在特定的情景中两人有了共同的情感。这句诗千百年来慰籍了多少天涯孤旅寂寞的心灵。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不仅仅是表现闺中**对征人的思念,还溶入了对生活价值的思考,功名事业与家庭团聚生活情趣相比,那个更有价值?

唐朝诗人写得更多的是送别诗,几乎可以编一个专集。当代人送别,除了送些礼品,祝福亲友一路平安。现在手机短信的送别语已经格式化了,千篇一律,以调侃为多。而唐诗人的送别诗,情感真挚,个性鲜明。

渭城朝雨浥青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阳关外面是大漠黄尘,满目凄凉,送别之情尽在杯中,请喝上朋友的一杯送别酒,平安上路。这首送别曲不仅当时流传,被谱曲吟唱,至今还脍炙人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与孟浩然是挚友,他站在江边与友人挥手告别,直到帆船消失在天边,还在凝神观望。诗中无一句祝福,全是景色,但友情之浓烈时隔千年我们还被深深打动。

诗中有史

唐帝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可圈可点。文功武治,经济发达,文化灿烂,人才济济。定南越,通西域,开疆拓土,国力强盛,是当时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唐诗的璀璨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唐朝的繁荣昌盛在唐诗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通过描写长安豪门贵族争竟豪奢、追逐享乐的生活,也为我们留下了古长安的繁华景象,“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南陌百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四通八达的大道与密如蛛网的小巷相联通,街上车水马龙,珠光宝气,长安作为当时世界大都市的非常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梁家画栋中天起,汉帝金陵云外直。”画栋飞梁的宫殿建筑,比街连绵的豪门宅第,充分展示了大唐的繁华。唐朝长安的繁华可以与今天的上海妣美。这首描绘大都市的诗还影响了后人,宋朝柳永的《咏海潮杭州》就受了唐诗的启迪。

唐朝的边塞诗为我们展示了当时战争的壮观场面和神奇惨烈。

岑参一生三次出塞,亲自参加了讨伐匈奴的战争,他的诗作描写西北的边疆景色苍凉悲壮,“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西行奉送出师西征)描写战斗场景壮观惨烈,“上将拥旗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旗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不脱马蹄脱。”不是亲临战场的人是无法如此逼真地表现战争场景的。还有高适、王维、王昌龄都留下了不少战争题材的诗篇,像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描述了玉门关一带的风光,表现了汉军人为国征战的雄心壮志。

被称为诗圣的杜甫,用大量的诗篇描述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场景,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童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离家别〉〈无家别〉加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合成一部安史之乱社会生活的画面,杜甫通过军官、小吏、士兵、难民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反映了战争造成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群众痛苦的生活,揭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批判统治阶级的好大喜功和穷奢极欲。

白居易的〈卖炭翁〉不仅揭露统治阶层对百姓的掠夺,还生动记述了唐朝时市场交易的场景。

“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糸向牛头充炭值,”〈新丰折臂翁〉描写了一个退伍军人的一生,老人因征战伤了一条臂,反而庆幸“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飞骨不收。”读来叫心酸落泪。

唐诗还形象地描述了公孙大娘舞剑,琵琶女弹琴,画家挥毫泼墨,宫女长袖歌舞等场面,用语言来表现音乐是很难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比喻之贴切,音节之跳跃,成了描写音乐的千古绝句。

唐诗记述了几乎所有的军国大事,描写的对象上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下有耕夫走卒,市井游侠,留下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画面,唐诗就是一部唐朝的诗史。

诗中有魂

诗是什么?诗就是灵魂的自白,心灵的梦呓。马一浮先生说,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如迷突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诗家常说,唐诗的特点是雄浑博大,气势磅礴,但唐诗还有个更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由、开放,诗人尽情展示生命的状态,不管是辉煌还是落魄,入仕还是归隐,读唐诗,我常常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灵魂,一个个独具匠心的生命,虽然时空相隔千载万里,他们的喜怒哀乐仍然与我同在。

同样是表现人生不得意的心态,李白咏叹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珠玉买歌笑,慒糠养贤才。“(《古风》)直抒胸怀,表现的是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曲的反抗精神。

而杜甫则借景抒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登高》),更多的是辛酸悲愤。不同的表白非常切合李杜的性格和诗风,一个是浪漫主义大师,一个是现实主义的斗士。而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怆凉孤独,时空浑一,与陈子昂的军旅经历和边塞风光溶为一体。诗如其人。

李白歌咏大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雄浑奔放,不拘格律,明显继承了古乐府的特点。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工整对仗,充分体现了杜甫五七言律诗高手的风格。

嘲讽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白居易多用白描,诗风如话,“奔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重赋》)“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宫人白发歌?”(《上阳白发人》)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诗风浅显平易,意到笔随。而他的主张也是“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而杜牧的诗风含蓄艳丽,他讽刺唐玄宗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还有《江南春》中对统治阶级提倡佛教,劳民伤财的讽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首诗,无一句批评,看似写景,但读者从中自会感受作者的批评与嘲讽。杜牧生活在晚唐,当时的政治风气也许没有那么开放了,他用隐晦的方法批评统治阶,心态平淡,非常狡猾,但这与他的性格和修养是分不开的。这种讽喻诗更有味道。

在一篇文章里我读到“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的诗句,超脱出世,起初我以为是王维的诗句,因为王维晚年信佛。一查唐诗辞典,才知道是诗僧寒山的诗,一想,只有出家人才会有这样的禅气,日出日落,春去春归都不在意,不是僧人又怎能写出这样的诗。

李白在《独坐敬亭山》也写了面对大自然的孤独与寂寞,“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虽然超脱,还是透出生活的情趣。李白对生活充满情趣。再看他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活生生一个老顽童形象,这就是李白,不是其它人能写出来的。

李贺和李商隐都喜欢用神话和历史典故,而李贺追求奇特的氛围、鲜艳的色彩,如“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而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诗凄凉、委婉,还有伤感,形象不易,用典也贴切,他虽然学习李贺,却与李贺不雷同。

唐诗中同样的题材在不同的诗人的笔下,千姿百态,因为诗人都是“那一个。”

读出性格,读出特色,走进诗人的心灵,才能真正感受唐诗的魅力与精彩。

清朝唯一汉族公主孔四贞:与顺治擦肩而过

  今北京西三环“公主坟”埋着清朝仅有的一位汉族公主孔四贞。清皇室怎么会赐封一名汉族公主呢这其间还有一段历史渊源。

  孔四贞的父亲孔有德,原是明朝镇守辽阳的一名参将,明末降清,顺治初年封为定南王,后来成为清政府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和其它抗清力量的得力干将。顺治七年,孔有德率清军打到广西,杀了宁死不降的南明东阁大学士瞿式铝,从此驻军桂林,镇守广西。

  顺治九年五月,一直活跃在西南的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余部——大西军,北伐抗清。起义军在李定国率领下,打到广西。虽然孔有德对援军的到来还抱有一线希望,但他必须做最坏的准备——万一援军未到桂林就已经陷落,他本人作为清王朝的定南王以身殉国理所当然,但他的妻妾、子女就没有必要和他一起死。他必须趁李定国的军队还未包围桂林,把后事安排妥当,否则就真的来不及了。

  同父母的生离死别就发生在六月二十九日凌晨。大败而归的孔有德把两位夫人及子女叫到跟前,他对两位夫人表明自己一旦城破必然殉国的决心,希望两位夫人能同子女一起出城暂避一时。但两位夫人不肯合夫而去,最后决定由两个保姆带着孔廷训、孔四贞随同难民一起逃到城外乡间。逃到城外后,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怀疑,两位保姆就各自带着一个孩子去寻找避难住所了,桂林人都知道定南王有两个十来岁的孩子,两个保姆带两个孩子在一起的确很扎眼。就这样,孔四贞同兄长也分开了,而且永远地分开了。

  就在孔四贞和兄长逃出城的第二天,李定国兵临桂林城下。七月初二,李定国开始对包围三层的桂林发起进攻,激战持续了三昼夜。即使是躲在郊外民宅的孔四贞,也能清晰地听到隆隆的枪炮声与象群冲撞城墙所发出的咚咚声,每当听到夹杂在其中的坍塌声,她的心就缩成一团……七月四日,一股浓烟从桂林城里升起,没过多久就冒出冲天的大火,她本能地感到:桂林已经失守了,定南王府已经陷入一片火海,她的父母正在被无情的烈火所吞噬……

  消息传到北京,顺治帝深感震惊,下令撤朝“痛悼”。后来,世祖与皇太后(即孝庄)“悯有德殁于王事”,令人将孔四贞送入宫内由太后抚养。于是,孔四贞就从广西来到北京,住进皇宫。

顺治十一年,孔有德灵柩自广西经北京运往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安葬。据《清世祖实录》记载,顺治皇帝特命“葬车至日,应遗内大臣、礼部官员各一员迎奠。并令和硕亲王以下、梅勒章京以上各官往迎”,“往东京时,仍令诸王大臣会送,给银四千两遣坟,工部立碑”。接着,又派礼部侍郎恩格德给孔四贞另送去白银二万两,供她日常生活之用。孔四贞接受赠银后,又提出:“臣父骸骨,原命归葬东京,但臣兄既陷贼营,臣又身居于此,若将父骸送往东京,孝思莫展,请即于此地营葬,便于守视。”顺治帝欣然允诺,不但将孔有德安葬在京城,还以“定南武状王孔有德建功颇多,以身殉难,特赐其女食禄,视和硕格格”。从此,孔四贞成了清宫中的一名公主。

  弥漫的硝烟已经散去,桂林的王府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甲天下的山水也消失在身后,灵柩中的父母与孔四贞虽然近在咫尺却已是生死两茫茫。她又想起母亲叮嘱保姆的话:“此子苟脱于难,当度为沙弥,无效乃父一生驰骋南北,下场有今日也。”这话是对兄长说的,可兄长已经成了俘虏,“苟脱于难”的恰恰是她这个女儿。男儿“一生驰骋”下场如此,两位母亲的下场何尝不是如此。父亲已经在口头上把她许配给孙龙之子孙延龄,将来跟着孙延龄驰骋南北,也难免像两位母亲一样。经过一路的思索,孔四贞对自己的未来已经安排妥当:在办完父母的丧事后就出家为尼,与青灯古佛为伴,吃斋念佛,日日诵经,不仅可以超度父母的亡魂,也保住自己一生的平安。

  其实孔四贞不可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也许是她的六根未净,也许她作为孔有德惟一的后代对于在广西喋血而战的将士还是一面旗帜,她不仅未能遁入空门,反而被召进了宫门。年轻的顺治皇帝与母亲孝庄皇太后接见了孔四贞,如此浩荡的天恩是孔四贞能拒绝得了的吗?

  比孔四贞年长5岁的顺治皇帝是个性情中人,从第一眼看到一身素服、孑然一身的孔四贞就心生怜爱之意。此时的顺治刚刚经历第二次大婚。顺治帝的第一位皇后是多尔衮摄政时给包办的,此女是孝庄太后的内侄女——吴克善之女,显而易见这门婚姻也体现了太后的意愿——通过联姻来巩固同蒙古各部的联盟。然而,当孝庄皇太后的兄长吴克善在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十七日送女儿到北京时,尽管宗室亲王满达海等均建议应在二月为皇帝举行大婚典礼,却遭到皇帝本人的拒绝。对于这位“睿王于朕幼冲时因亲定婚,未经选择”的皇后人选,顺治并不想接纳,尚未合卺已心存芥蒂。

  顺治对婚姻的抵触,与多尔衮积怨甚深有一定的关系。吴克善之女——这位待嫁新娘,直至该年八月十三日在被晾了8个月以后才得到册封,但肃穆的册封仪式一结束,皇后就被撂在一边,如花似玉的容貌、含苞待放的年华统统被黄瓦红墙所禁锢。多尔衮在摄政时曾伤害过小皇帝的自尊,仅仅因为这门婚姻是多尔衮包办的,就足以令顺治如鲠骨在喉,少年天子的一腔积怨都发泄到皇后的身上。

  尽管孝庄皇太后很想调节帝后之间的紧张关系,但经过三年的努力依旧没有任何的好转,太后拗不过顺治,在顺治十年(1653年)八月二十五日被迫同意把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

  孝庄皇太后可以同意废后,但绝不会坐视满蒙联盟受到危害,在太后的主持下,废后的侄女——吴克善的侄孙女又从大清门抬了进来。顺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十六日——也就是孔四贞到北京后13天,14岁的博尔吉济特氏被册立为皇后,此即孝惠章皇后。然而这第二位蒙古皇后,也未能跨越文化上的鸿沟,对顺治来说第二位皇后只是母亲送给他的一件礼物,尽管他不喜欢,却也要摆在那里,权当一件不可心的摆设。对顺治来说纳汉女为妃,既是文化上潜移默化的结果,也有政治上的需要,他毕竟是入主中原的皇帝,在孔四贞来京之前就“选汉官女以备六宫”。恪妃石氏、为顺治生育皇长女(早天)与皇五子常宁的陈氏、生育皇六子奇绶(早天)的唐氏、生皇五女(早天)的王氏以及生皇二女和硕恭悫公主的杨氏,就都是汉女。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顺治的6位蒙古后妃没有一人生育子女,足以反映出文化背景对顺治情感世界、家庭生活的影响。

  凭母亲的直觉,孝庄皇太后感到顺治对孔四贞的情感日增,在军营长大的孔四贞虽然也没系统地读过经书,但她毕竟是汉人;而她在桂林三年的见闻已经让在紫禁城的皇帝领略到岭南风情。生性聪明的孔四贞,只要稍微用点心思读点诗词,就能同顺治有更多的话题。对孔四贞,太后也在冷眼观察,从孔四贞的谢恩疏所写的发自肺腑的话“臣一草木之微,谬蒙天地弘施,总碎首以为期,即捐生其莫报”,看得出这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对于顺治与孔四贞之间的朦胧恋情,太后不仅不干预,反而为他们之间的接触提供方便,太后不仅督促孔四贞读经书,而且每当顺治退朝后,总要找个事由把孔四贞派到顺治的住地;尤其当顺治到南苑打猎时,从来都要让孔四贞陪同前去,驰骋在马上的孔四贞是相当迷人的。

  太后之所以有意培养他们之间的感情,有其深刻考虑。当母亲的知道儿子对两次大婚都不满意,惟一能弥补的就是让他自己找个称心如意的女人册封为妃嫔。在太后心中还有个不能捅破的窗户纸,那就是儿子对弟媳董鄂氏萌生的爱慕之心。董鄂氏的丈夫是顺治异母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清代所实行的令命妇轮流入宫侍奉后妃的制度,为身为襄亲王妃的董鄂氏同顺治的不期邂逅提供了机会。董鄂氏虽然是满洲女子,却自幼系统学过《四书》、《五经》,对书法也很精通,称得上是顺治的红颜知己。太后已经听到一些风声,为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在顺治十一年四月初五颁布了“停止命妇入侍”的懿命,以“严上下之体,杜绝嫌疑”,斩断多情天子同弟媳董鄂氏之间的来往,让他们把刚刚萌生的恋情冷却、淡化,在无声无息中消失。

  孔四贞的出现使太后找到了解决难题的希望,只要孔四贞能在顺治心中燃起炽热的激情,董鄂氏就会成为历史。这的确是件一举五得的事情:顺治在感情上得到满足,为国尽忠的孔有德夫妇的孤女能有一个理想的归宿,孔有德部下同皇家的关系会更加密切,小儿子博穆博果尔的家庭、脸面也能保全,更难得的是以孔四贞的身世绝不可能影响到顺治皇后的地位。

  到了该揭锅的时候,顺治十二年(1655年)四月的一天,太后特意同孔四贞拉起了家常,问起孔四贞是否定婚,毫无思想准备的孔四贞脱口说道:父亲在世时已经把自己许配给部将孙龙之子孙延龄。太后愣了好一会儿才叹了口气说道:既然不能给我当儿媳,就给我当女儿吧!孔四贞被太后的话惊呆了,等她回过味的时候已经是泪流满面,哭着向太后解释道:父亲只是口头上对孙龙说过,孙家还没把彩礼送过来……

  孔四贞与顺治实在是有缘无分,尽管男有情、女有意,但孝庄皇太后不能不考虑广西将士的情绪。在处理婚姻问题上,太后从来都是把情感放在第二位。尽管孙家还没送彩礼,但这毕竟是孔有德的选择;至于没送彩礼,那也是因为孙龙阵亡、桂林陷落而来不及办。太后太了解定南王的部将了,他们跟着孔有德已有几十年,只知道唯孔氏之命是听。太后也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个“情种”,为了情会闹得天翻地覆。于是她赐予孔四贞“格格”称号,收其为义女,令其住在宫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公主。既满足了他们都不愿失去对方的意念,又以兄妹的名分限制彼此的关系,从而使得顺治永远是孔四贞的水中月,而孔四贞则永远是顺治的镜中花;既抚慰了当事人,又通过对孔四贞的恩宠笼络住孔有德的部下。

  对太后来说,最棘手的是失去了让顺治忘掉董鄂氏的人选。顺治同董鄂氏的恋情竟又悄悄复燃,而且最终传到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耳中。顺治在得知董鄂氏因此受到丈夫的“斥责”后,竟打了弟弟一个“耳掴”。博穆博果尔“乃因怨愤”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七月初三去世,董鄂氏作为襄亲王的未亡人也被选进皇宫中。顺治同董鄂氏之间的惊世骇俗的恋情令孔四贞悲从中生,但她还要生活在紫禁城,在太后的指导下学习兵书战策,以便能尽快遥控那些久经战阵的老将,这是她对义母的惟一回报。

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满意请楼主多用几秒钟采纳我的答案,这将是鼓励我们更好的为其他网友解答的动力。

如果还有疑问,可以追问。

  唐诗的魅力 文 / 格老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年以来,传诵不已,代代承传,它不仅被文人传唱,供在文学艺术的殿堂上,也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至今仍然鲜活而生机盎然。今天父母给孩子教的第一首诗,大多是李白的《静夜思》,听着那稚嫩的声音吟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由会心一笑,想起自己的童年。大型文艺活动唐诗也是一道保留节日,濮存新诵读的《将进酒》令人荡气回肠,据白居易《琵琶行》改编的琵琶独奏清新秀丽。流行歌曲也大量借鉴唐诗的原素,据张继的《枫桥夜泊》编写的流行歌曲,我很喜欢,“月落乌啼不改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仍是当年的夜晚”。与朋友边喝酒边听歌,沉浸在那风花雪月、关山大漠、大江东去、枫林晚秋、野舟横渡的意境中,是一种享受。而旅游休闲,每每看到眼前的美景,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唐诗,登高就会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观雪就会吟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望瀑布就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诗几乎为所有的景色都题写了绝妙的解说,像李白登黄颧楼说的,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影响了我们的创作情绪。

  连人的情感也每每陷在唐诗的情臼中,唐诗常常侵入了我的潜意识。得意时会吟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孤独时会想到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过年过节时,“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故乡亲人时恨不得“只愿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年青时喜欢唐诗是为了表示自己有文化,有品味。读书人不会几首唐诗那是没面子的,因为唐诗太普及了,影响太大了。随着阅历的增长,对唐诗的理解有了新的感受,感觉唐诗不仅是文学艺术,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唐朝人的生存形态,一种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唐诗的魅力无穷,原因何在,古往今来,专家学者有许多专著在探讨,在解读,我的阅读感觉是,唐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史,诗中有魂。

  诗中有画

  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不足为奇。在唐朝的诗人中,不仅是王维,还有许多诗人都能画画,或者有着画家观察生活裁剪素材的本领,他们大量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作就是一幅幅秀丽多姿的风景画,令人品味欣赏。

  庐山的瀑布有几十处之多,李白到底描绘的是那一处呢?一般认同是香炉峰,我觉得描写的是秀峰的瀑布,秀峰我去过多次,瀑布位于庐山南郊星子县境,从山下爬坡约半个小时,远远望到一处瀑布挂在近山顶的绝壁上,大多时候烟雾潦绕,太阳出来金光灿灿,一般人只感到瀑布的雄伟壮观,而李白却把瀑布比作银河,何其形象,妙不可言。

  天门山位于安徽和县,我年轻时曾与团员们一起去天门山游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站在天门山上,李白描绘的景色一览无余,两山夹江,碧水东流,孤帆远去,清新自然,无一句评说,但诗中的愉悦,景中的秀丽融会交合,情景交融,沁人肺腑。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表现了山林的恬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画面丰富多彩,明月、青松、岩石、溪流、竹林、莲花,使人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处境,不由感叹大自然造物主的博大、和谐、永恒。

  杜牧的《山行》,描写秋天的山景无人可及,“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景色在江南的山林几乎随处可见,但经诗人一提炼,霜叶红于二月花,成了千古名句,秋天赏红叶成了人游人的节日,茅盾还用作小说的题目。

  唐诗人不仅是画家,也是高明的摄影师,像柳宗元的《冬雪》与其说是幅画,更像幅摄影照片,“千山鸟飞绝,万迹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空旷寂静的冰雪世界里,一个穿着蓑笠的人在垂钓,我看过明人据诗画的画,画面冷艳、超脱,冷酷,但于冰雪之中又给人一种希望,一种寄托。

  杜甫写成都草堂前的春景的《绝句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像是四幅,颜色有“黄”“翠”“白”“青”,镜头有近中远景,黄鹂在柳树中啾鸣是特写,白鹭飞上青天是中景,窗户嵌套的西岭雪景则是远景,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则带些想象,有蒙茏色彩了。

  唐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关山大漠,戈壁草原,三山五岳,长江黄河,春花秋月,小桥流水,楼台亭阁,都溶入了诗人的人生感受和艺术创造,令后人难以超越。

  诗中有情

  有人说,愤怒出诗人;有人说,悲伤出诗人;道理都对,诗人有情感,诗人要有生命的激情。好的诗歌都是抒发出真挚的情感,来感染读者的,唐诗中的情感像窖藏的美酒淳香醉人。

  以我之见,情有大情小情之分。所谓大情是忧国忧民之情,悲天悯人之情。所谓小情是儿女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无论是大情和小情,在唐诗中都有精致的作品。

  杜甫是忧国忧民最典型的代表,“至君尧舜上,每饭不忘君。”“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抒发他想为国尽才的出仕心情。而“朱们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则是对那个人吃人社会的声讨与鞭挞。

  李绅的《悯农二首》则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的控诉,对农民兄弟的深切同情,在封建社会有这样的思想难能可贵。

  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

  还有白居易的《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对卖炭老人是多么怜悯与关心,在今天来看,也是难得的人文关怀,当今***为民工讨回拖欠的工资,有钱人为弱势人群捐助也不过如此,而唐朝到今天已经走过一千多年。

  唐诗人这样的描写不是个别的,像杜甫的〈石壕吏〉,李白的〈丁都护歌〉,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李贺的〈老夫采玉歌〉,聂荑中的《咏田家》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农夫、纤夫、樵夫、征夫、矿工、宫女等弱势人体的同情和怜悯。说明了唐朝诗人已经具有人文平等意识,也使唐诗浸润了深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在唐诗中更多的是描写儿女夫妻朋友之情,更细腻动人。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情感丰富感情细腻的代表作。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无一想字,无一爱字,殷殷之情跃然纸上。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与琵琶女素昧平生,一个是流放的贬官,一个是流浪的歌女,在特定的情景中两人有了共同的情感。这句诗千百年来慰籍了多少天涯孤旅寂寞的心灵。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不仅仅是表现闺中**对征人的思念,还溶入了对生活价值的思考,功名事业与家庭团聚生活情趣相比,那个更有价值?

  唐朝诗人写得更多的是送别诗,几乎可以编一个专集。当代人送别,除了送些礼品,祝福亲友一路平安。现在手机短信的送别语已经格式化了,千篇一律,以调侃为多。而唐诗人的送别诗,情感真挚,个性鲜明。

  渭城朝雨浥青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阳关外面是大漠黄尘,满目凄凉,送别之情尽在杯中,请喝上朋友的一杯送别酒,平安上路。这首送别曲不仅当时流传,被谱曲吟唱,至今还脍炙人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与孟浩然是挚友,他站在江边与友人挥手告别,直到帆船消失在天边,还在凝神观望。诗中无一句祝福,全是景色,但友情之浓烈时隔千年我们还被深深打动。

  诗中有史

  唐帝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可圈可点。文功武治,经济发达,文化灿烂,人才济济。定南越,通西域,开疆拓土,国力强盛,是当时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唐诗的璀璨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唐朝的繁荣昌盛在唐诗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通过描写长安豪门贵族争竟豪奢、追逐享乐的生活,也为我们留下了古长安的繁华景象,“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南陌百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四通八达的大道与密如蛛网的小巷相联通,街上车水马龙,珠光宝气,长安作为当时世界大都市的非常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梁家画栋中天起,汉帝金陵云外直。”画栋飞梁的宫殿建筑,比街连绵的豪门宅第,充分展示了大唐的繁华。唐朝长安的繁华可以与今天的上海妣美。这首描绘大都市的诗还影响了后人,宋朝柳永的《咏海潮杭州》就受了唐诗的启迪。

  唐朝的边塞诗为我们展示了当时战争的壮观场面和神奇惨烈。

  岑参一生三次出塞,亲自参加了讨伐匈奴的战争,他的诗作描写西北的边疆景色苍凉悲壮,“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西行奉送出师西征)描写战斗场景壮观惨烈,“上将拥旗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旗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不脱马蹄脱。”不是亲临战场的人是无法如此逼真地表现战争场景的。还有高适、王维、王昌龄都留下了不少战争题材的诗篇,像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描述了玉门关一带的风光,表现了汉军人为国征战的雄心壮志。

  被称为诗圣的杜甫,用大量的诗篇描述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场景,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童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离家别〉〈无家别〉加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合成一部安史之乱社会生活的画面,杜甫通过军官、小吏、士兵、难民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反映了战争造成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群众痛苦的生活,揭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批判统治阶级的好大喜功和穷奢极欲。

  白居易的〈卖炭翁〉不仅揭露统治阶层对百姓的掠夺,还生动记述了唐朝时市场交易的场景。

  “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纱一丈绫,糸向牛头充炭值,”〈新丰折臂翁〉描写了一个退伍军人的一生,老人因征战伤了一条臂,反而庆幸“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飞骨不收。”读来叫心酸落泪。

  唐诗还形象地描述了公孙大娘舞剑,琵琶女弹琴,画家挥毫泼墨,宫女长袖歌舞等场面,用语言来表现音乐是很难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比喻之贴切,音节之跳跃,成了描写音乐的千古绝句。

  唐诗记述了几乎所有的军国大事,描写的对象上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下有耕夫走卒,市井游侠,留下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画面,唐诗就是一部唐朝的诗史。

  诗中有魂

  诗是什么?诗就是灵魂的自白,心灵的梦呓。马一浮先生说,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如迷突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诗家常说,唐诗的特点是雄浑博大,气势磅礴,但唐诗还有个更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自由、开放,诗人尽情展示生命的状态,不管是辉煌还是落魄,入仕还是归隐,读唐诗,我常常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灵魂,一个个独具匠心的生命,虽然时空相隔千载万里,他们的喜怒哀乐仍然与我同在。

  同样是表现人生不得意的心态,李白咏叹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珠玉买歌笑,慒糠养贤才。“(《古风》)直抒胸怀,表现的是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曲的反抗精神。

  而杜甫则借景抒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登高》),更多的是辛酸悲愤。不同的表白非常切合李杜的性格和诗风,一个是浪漫主义大师,一个是现实主义的斗士。而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怆凉孤独,时空浑一,与陈子昂的军旅经历和边塞风光溶为一体。诗如其人。

  李白歌咏大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雄浑奔放,不拘格律,明显继承了古乐府的特点。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工整对仗,充分体现了杜甫五七言律诗高手的风格。

  嘲讽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白居易多用白描,诗风如话,“奔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重赋》)“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宫人白发歌?”(《上阳白发人》)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诗风浅显平易,意到笔随。而他的主张也是“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而杜牧的诗风含蓄艳丽,他讽刺唐玄宗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还有《江南春》中对统治阶级提倡佛教,劳民伤财的讽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首诗,无一句批评,看似写景,但读者从中自会感受作者的批评与嘲讽。杜牧生活在晚唐,当时的政治风气也许没有那么开放了,他用隐晦的方法批评统治阶,心态平淡,非常狡猾,但这与他的性格和修养是分不开的。这种讽喻诗更有味道。

  在一篇文章里我读到“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的诗句,超脱出世,起初我以为是王维的诗句,因为王维晚年信佛。一查唐诗辞典,才知道是诗僧寒山的诗,一想,只有出家人才会有这样的禅气,日出日落,春去春归都不在意,不是僧人又怎能写出这样的诗。

  李白在《独坐敬亭山》也写了面对大自然的孤独与寂寞,“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虽然超脱,还是透出生活的情趣。李白对生活充满情趣。再看他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活生生一个老顽童形象,这就是李白,不是其它人能写出来的。

  李贺和李商隐都喜欢用神话和历史典故,而李贺追求奇特的氛围、鲜艳的色彩,如“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而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诗凄凉、委婉,还有伤感,形象不易,用典也贴切,他虽然学习李贺,却与李贺不雷同。

  唐诗中同样的题材在不同的诗人的笔下,千姿百态,因为诗人都是“那一个。”

  读出性格,读出特色,走进诗人的心灵,才能真正感受唐诗的魅力与精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303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