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良好的情感关系是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这是新课标里的一段话,也是站在课改前沿的老师困惑而又追求的一种关系。那么,我们该怎样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在师生之间建立一座新型的情感桥梁呢?
一、善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教师必须付出,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学业成绩差的学生,教师更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实力,切实帮助他们。
新课程要求教师尊重、赞赏学生,尊重学生群体中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需求。真情的付出能带来真情的回报,一座充满爱意的情感小桥也会悄然在师生间建起。语文课后,老师贴在黑板上的小鱼掉了,一位优生捡起来交给老师,老师微微一笑,说:“送给你了,喜欢吗?”优生喜滋滋地拿走了小鱼。不巧,又有一条小鱼掉了,一位“差生”很懂事地捡起来,想交给老师。不料,老师却说:“不要了!”面对老师完全相反的做法,“差生”犹豫地把手中的小鱼抛掉了。好痛心的一个场面!试想,那充满爱意的情感桥梁又怎会在这样的师生群体中建立?
二、展望教学过程,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生活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趣味和活力。在《自己去吧》一课中,朗读和感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枯燥的练读是难以突破这个难点,达到教学目的的,甚至还会让师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于是,我设计了角色表演的形式。而要表演好,首要条件就是熟读课文,对课文有所感悟。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有了这个基础,接下来的表演非常精彩,我放下“教师”这个角色,变成课文中的“妈妈”,而学生们就是我的“孩子”,师生、母子的情感桥梁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教学也在欢快的氛围中结束了。这说明,只要我们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以生为本,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教学需要组织教学活动,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就能优化师生的情感关系。
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建立和优化师生情感桥梁的重要保证。有这么两位老师,一个敬业、风趣、知识面广,另一个衣着不整、做事随随便便,不讲求质量。如果二选一,我想学生们都会喜欢前者而厌恶后者。除此以外,我认为教师还应从以下方面去完善自己的个性,以达到展现魅力的目的。
1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人是感情动物,学生虽然年龄小,感情却极为丰富,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渴望与老师沟通、交流。我们应该抱着无私奉献的信念,相信我们的工作会得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望而抱怨学生“铁石心肠”,也许成功就在我们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中。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他说:“野性难驯的马儿,只要合适地加以训练,是可以成为最好的良驹的。”相反,如果教师一味地把自己的要求和目标强加给学生,就会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弄不好会与教师的期望背道而驰。因此,在生活上我们要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在学习上对他们严格要求,不厌其烦地更正他们的老毛病,“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2以身作则,重视榜样作用
夸美纽斯说:“孩子们容易从行走学会行走,从谈话学会谈话,从书写学会书写,从服从学会服从,从节制学会节制,从说真话学会说真话,从有恒学会有恒。”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理想人格就像一丝丝春雨,润物无声。我在批改生字的时候,发现总有那么几个学生没完成,经观察,我知道他们极爱玩,一玩起来就忘了时间,自觉性差。找到根源后,为了让他们改掉这个坏毛病,认识到识字的重要性,我每天总在六点半左右进教室,和他们一起晚练,督促他们完成作业。他们看到我天天扔下才两岁的孩子,风雨无阻地出现在教室,非常感动,作业能按时完成,也能认真书写了。
3以心换心,重视换位作用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教师对学生倾注真心真情,学生就会回报以尊敬和信赖。教师要放下架子,平易近人,推心置腹地与学生交流各种思想和观点,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事物,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要理解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站在教师的立场来解决一些问题,使教师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上有几位学生很爱捣乱,我很头疼,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最后,我把这个决定权交给了他们,让他们告诉我我该怎么做。他们有的说如果以后再犯类似的错就罚扫教室,将功补过;有的说罚多做作业;有的说请不守纪律的人离开教室……他们一边给我出主意,一边反思自己的行为,慢慢改掉了坏习惯。
爱就是一种教育。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有个性魅力的人,让自己的个性魅力感染学生,化成师生情感桥梁中的一根强有力的钢筋。
总之,课程改革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构建起一座符合课改气息的、铺满师生爱意的桥梁,为此,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努力完善教学活动和提高个人素质。
(责编 莫彩凤)
翻转课堂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关注学习过程,重视学习方法习得,显性化难点疑点,为课堂动态生成做好铺垫,增加了互动参与度,减少了合作的边缘化,以学习情感体验,促核心素养落实。
翻转课堂重在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用于师生互动,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老师会及时捕捉信息,形成解决方案,从而促进教学相长。
翻转课堂采用“问题解决”学习方式和师生有效互动为主基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人灌”+“机灌”的“混合灌”教学。
翻转课堂借助于信息技术平台上的优势,一定会有发展的空间。但也不一定是灵丹妙药,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通过目标定学,学案导学,微课助学,组内互学,点拨扩学,练习固学,达标测学,反馈悟学等各要素的灵活组合,相互诱导,都需要教师做中学,感中悟。
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崭新的判断,说明我们党对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过去我们常讲两句话: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的根本动力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发展?对这些问题,我们并不是很清楚的。基于29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总书记在报告中作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崭新的判断,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的政治立场和对改革开放伟大作用的深刻认识。这一判断也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摘 要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社会情感的教育方式。教师要明确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制订情感教育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学校教育 情感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069-02
一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在全面考虑教育对象的认知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情感互动,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社会情感的教育方式。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能够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情感教育是打开现代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一方面,现代学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情感丰富,追求个性;另一方面,现代学生的情感世界可塑性大,他们大都处在青春期,随着生理变化,心理平衡被打破,思想、情绪、行为表现出不稳定性,由少年时期的天真坦率开始转向隐蔽和内心,不愿轻易向他人敞开心扉,而内心深处却潜藏着被尊重、理解与信任的需求和愿望,常常处在自我矛盾中。唯有实施情感教育,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2.情感教育是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
情感是调节师生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教育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师生间经常保持愉快活泼、和谐融洽的气氛,相互尊重、理解、信任,教育内容在情感传输带上才能顺利通行。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间健康情感的双向交流,会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应该如何生活、学习和工作。情感还是完善人格的重要心理因素。我国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造就身心健康、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情感教育是其中的关键。教师只有注重情感教育,以平等地位与学生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 树立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发展其个性,才能把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到教育内容的轨道上来。
3.情感教育是深化我国教育改革的一条新途径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为进一步开发人的智力、发挥人的潜能、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传统教育没有把学生真正摆在主体地位上,没有唤醒并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忽视了师生参与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力量。摆脱这种教育困境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而情感教育在这方面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4.良好的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动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能够得到教师的爱,是每一位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而教师要把爱心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是情感教育的基础。一般来说,表现落后的“问题学生”,即“后进生”他们的意志品质相对较弱,做事缺乏耐心和信心,只要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持久的耐力和真挚的爱心,不把这些学生置之度外,而是用理想去播种理想,去培养文明,去启迪智慧,去塑造心灵,后进的学生也可以得到提高,能够得到健康发展。教育过程是师生之间心灵撞击、情感交融和呼应的过程。情感交融和呼应,离不开平等、真诚、相互尊重和关爱,只有借助于情感的能动和催化,受教育者才会愉快、主动地接受教育。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情感教育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学生更需要我们老师在精神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用真情去感化他们,用爱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努力学习。
二 情感教育的目标
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整发展。可见,情感培养是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的任务就是促进学生在知情领域都发生变化。那么,应如何确定情感教育的目标呢?心理学把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按社会性分为三类,即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道德感是人对其行为、举止、思想、意图等是否符合道德行为标准和社会价值的情感体验。理智情感是指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认识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求等相联系。审美感即美感,指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人的道德行为予以评价时产生的具有愉快感和倾向性的体验。
以上三类情感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也是人类最深刻、最稳固、最坚定的高级情感。由于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其本身就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审美能力的活动,所以,情感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的统一。教师应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根据各学科教育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感、强烈的理智感和丰富的审美感。
三 情感教育的实施
实施情感教育就是要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首先,教育者要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情感教育的目标。教师要从教育的整体目标出发,在传统认知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培养情感教育意识,把情感教育提高到与认知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次,教育者要提高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培养良好的情感心理品质。情感教育是建立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应优化自身的情感因素,只有具备了真实、强烈、深刻、稳定的情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实施情感教育要抓好如下环节:
1.以境育人,融情入境,创设情感教育的良好情境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这是情感受所处情境制约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教师要多方面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
2.以情育情,以情动人,打开情感教育的大门
情感活动具有泛化扩散的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事物上,即情感具有感染和迁移功能,这两大功能要求教师学会以情育情,以情动人。教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以为人师表的形象感染学生,搭起情感的桥梁,沟通彼此的心灵。
3.以知育情,以情促知,挖掘情感教育的深度
情感与认识存在互相制约的规律。一方面,认识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另一方面,情感又反作用于认识。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有动力、强化、调节等功能。根据这一规律,首先教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比如,针对学生即时信息接触多、选择性大的特点,教师可从正面疏导,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提高教育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由困学、厌学转为好学、乐学。针对学生的不良品行,教师要发挥情感的正负强化功能,对学生的批评要讲究动之以情,使学生对自己的不良品行产生不悦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校正效应。学生一旦有所转变,教师就应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使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巩固新的、好的行为习惯。
4.以意育情,以情激意,调节情感教育的稳定度
促成情意过程的良性循环。意志是人们按既定目标克服困难、调节内外活动的心理过程。情感和意志往往构成相互制约的心理过程,即意志调控情感,情感激励意志。教师既要学会以意育情,发挥意志对情感的调控作用,提高情感的稳定度,又要善于以情激意,当学生获得学习上的初次成功时,要给予及时的鼓励、表扬,使学生由成功的喜悦,进而形成勤奋学习、刻苦攻关、不断进取的坚强意志。这样,情感和意志才能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情意循环,提高教育效果。
5.发展合理要求,调整期望值
要提高情感教育的质量,首先要发展学生的正当需要,确保其情感需要都是正当合理的,如学生喜爱钻研科学文化知识,教师就要满足其理智感的需要,对暂时不能满足的正当合理需要,应以理服人。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感染的需要与集体、国家的需要相结合,努力使学生向“四有”新人的目标迈进。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适时地、恰当地调整期望值。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进行深入了解,针对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期内寄予不同的期望值,唯有恰当的期望值,才会激起学生积极奋发的情感体验,并将其化作学习的持久动力。
〔责任编辑:王以富〕
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应发挥特殊的作用。一、语言与情感态度有密切的关系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总之,语言与情感态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少年学习外语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如何使用外语。既然是使用外语,那么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际交往和情感态度。二、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结果有重要影响情感态度不仅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感态度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比如,过度的害羞心理和过于内向的性格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度的焦虑和胆怯心理不利于学生大胆地用外语表达,展现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近些年来,外语教育研究人员已经就情感态度与外语学习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的主要结论是:“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都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三、情感态度本身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情感态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基础教育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门学科都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培养和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有一种观点,认为情感态度不是外语、数学、物理等专门学科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有人更为直接,认为英语与情感态度没有关系。显然,这是对情感态度的狭隘理解。从某个角度来说,情感确实不是语言教学的问题,甚至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的发展问题。但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促进人的发展。过去的教育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情感空白”。青少年的情感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必须渗透到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一门课程都应该尽可能结合学科的特点,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融化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四、关注情感态度是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的重要特征之一20世纪末,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改革,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课程标准。无论是语言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还是其他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都把情感态度列为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改革开放》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改革开放》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企的改革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发生巨变的事实,证明了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有志者应当学好本领,沿着这条道路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2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青年学生必须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才能肩负起实现伟大理想的重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
(A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l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2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
(A 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B接着是党中央积极指导:肯定了群众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在全国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然后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教师指出:农村的经济改革,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时总结农民的创造,因势利导,加以推动,是党指导社会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当时随着对内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的格局也逐步形成了。
l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A沿海经济开放区5个:先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增海南。B沿海开放城市14个: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大连、天津、秦皇岛。C经济开放区4个: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D内地“一批”:边境省区也设立了一批开放城市。)
2组织学生“接龙”练习: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层次顺序怎么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3组织学生分析比较: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A 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动政府仰人鼻息,国家主无法独立;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
C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逼迫出来的,虽然有自救自强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D影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状态畸形,只能依附于列强,它不但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反而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使中国始终陷于屈辱之中;现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起飞”状态之中,已经取得许多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
教师讲解过渡: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城市改革在1985年也全面展开了,其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国有企业的改革
1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A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和经营责任制;C实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2 1992年后,怎样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课后小结
学了这一课,大家要明白,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实际情况和世界发展趋势。所以,大家要自觉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长大了才能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课后习题
“活动与探究·2”,先组织学生“议一议”。(提示大家:插图中的学生已经提到生产经营权转换和分配形式变化,此外还有管理体制改变—避免“瞎指挥”和科技进步—避免“浮夸风”等因素。)
改革开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企的改革
以史带论理解原理
2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识图分析判断特征
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
评价政策 通过经济开放区的建设业绩,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民族复兴责 任 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发生巨变的事实,证明了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有志者应当学好本领,沿着这条道路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唯物史观 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青年学生必须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才能肩负起实现伟大理想的重任
3调查了解国企改革成就和家庭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工具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
(A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2、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
(A 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B接着是党中央积极指导:肯定了群众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在全国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然后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教师指出:农村的经济改革,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时总结农民的创造,因势利导,加以推动,是党指导社会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当时随着对内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的格局也逐步形成了。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按《历史填图册》12——13页第3题的要求,先在课本44页上圈出相关地名,然后完成填图练习:
(A沿海经济开放区5个:先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增海南。B沿海开放城市14个: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大连、天津、秦皇岛。C经济开放区4个: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D内地“一批”:边境省区也设立了一批开放城市。)
2、组织学生“接龙”练习: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层次顺序怎么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教师讲解并指导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13页第3(3)题: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大了对外贸易,吸收了许多外资,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力地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3、根据《历史填图册》13页第3(4)题,组织学生分析比较: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A 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动政府仰人鼻息,国家主无法独立;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
C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逼迫出来的,虽然有自救自强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D影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状态畸形,只能依附于列强,它不但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反而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使中国始终陷于屈辱之中;现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起飞”状态之中,已经取得许多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
教师讲解过渡: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城市改革在1985年也全面展开了,其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国有企业的改革
1、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A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和经营责任制;C实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2、1992年后,怎样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课后小结
学了这一课,大家要明白,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实际情况和世界发展趋势。所以,大家要自觉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长大了才能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哪里的农民
A安徽肥西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2、农村改革以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以下分析其原因的表述中,你认为不准确的一项是
A农村人民公社是吃大锅饭。 B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C农民劳动一年,收入却不多。 D农民文化思想素质较低。
3、1980年,我国在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4、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A上海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5、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广东 B深圳 C海南 D浦东
6、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于
A1978年 B1985年 C1992年 D2000年
7、1992年,党的哪次会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8、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劳动保障制度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消灭失业
二、材料说明题:
材料一: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村生产队的20户社员,除两户仍在江西要饭,无人在家外,18户的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开会,社员们一致通过了分田到户的决定,如若成功,择时向党如实汇报,如遇其他变故,全部责任由干部们承担。干部们要是为此坐牢,各家要轮流送牢饭,若被杀头,各家也要负责将其子女抚养到18岁。最后严宏昌在一张计工用的纸上写下了生死契约。
18家户主分别签下了各自的名字,并按上了鲜红的手印。几天后,土地便在悄然无声中分下去了。虽然还是冬季,但各家的老老少少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忙碌着,这是小岗村20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地脱胎换骨。小岗人缘于求生的本能,在“不意识”的情况下以原始连保契约的方式实行的“大包干”,第一年就显出了成果,全村粮食总产量已达到前1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也是上一年度的20倍。自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粮棉油,还清了20年来吃救济的贷款。
材料二: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阅读以上资料后,请你想一想:
①小岗村村民为什么要立下“生死契约”
②小岗村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你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试一试:
1、请同学们通过走访自己的长辈,了解他们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变化情况的亲身体会。
2、提建议:你以一个改革开放者的身份收集身边农村或城市改革开放的资料,提出你认为哪些还可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建议。
钱包富起来,精神富起来。
“改革开放富起来”是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变化和进步的切身感受,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特点;充分证明我们党的改革开放决策是正确的和合乎逻辑的。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顾“改革开放富起来”的展开逻辑,对于理解我们党的改革初心,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群众对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情感,最突出地表现在歌曲中。当年传唱最广的《春天的故事》写于1992年的深圳,歌词开头的两句最深入人心: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可以说,《春天的故事》很好地注释了人民群众为什么会发自内心说:“小平您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