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明月意象有什么特定含义?

古诗词中的明月意象有什么特定含义?,第1张

明月蕴涵思乡之愁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的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的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明月是情感的寄托 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每当中秋之时,夜空清丽,一轮圆月中天,显得特别的明媚皓洁。自古以来,到了此时,人们总是对这些夜的明月特别的青睐,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对月寄情,因为那浑圆皎洁的明月,意味着团圆和美满,因此就有了对远方亲人寄托的情思,也有了对事物和未来表示美好的祝愿和期望。这般的情感和眷恋,到了中秋时分,会显得十分的浓烈。这种根深蒂固的明月情结,折射了中华民族一种特别的文化积淀,有如不废的江河,在国人心里悠然地流淌,几千年延绵不绝。其实,国人对明月始终有着太多的诠释,从而使这一冰清的玉轮充满着无限的遐想、美感和一往情深。

在古时文人的笔下,那个阴晴圆缺的物体,总被他们点染得出神入化、千姿百态、且又各具情趣、魅力无穷。那“月涌大江流”和“海上生明月”,是何等的气派和辽阔;而“山高月小”,又是多么的高远和幽深……至于有的诗人墨客吟咏的 “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写的是“弄月”;“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写的是“步月”;“琴弹松里风,杯劝天上月”,写的是“饮月”;“秋山缘梦月,今夕为谁明”,写的是“问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的是“静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的是“情月”……诸如此类,不仅把明月写得洒脱开朗,妩媚动人,而且把言外之情溢于句章,把本来冰冷皎洁的玉轮,写得有血有肉、曼妙无比,有如充满了生命活力一般。

对明月情感,实际上是一种思念情结。有的人漂泊异乡,少不了要思乡念旧,怀念亲人,望着夜空中的月亮由残月一天天的圆满起来,就产生了亲人团圆之情,因为漂泊人想到了远方的故乡也有着同样一个月亮,因而明月就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最好载体。虽然人各一方,远隔千里,却共享着同一个明月,此情此景,唯有对月感怀了。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几句短诗,之所以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能被一代代人吟咏不绝,盖因为这些诗揭示了人的普遍心境,拨动了最敏感的人之常情这根弦,因而显得意味深邃,意趣高远,魅力久长。

明月朗照天下,跨越古今,被诗人的智慧所烛照,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悟和人生的哲理,更是耐人寻味。苏轼写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诗句,透过五彩缤纷的生活背景,告诫人们:人生在世,总有顺便的一面,也有挫折的一面,有成功也可能失败,有鲜花也有风雪,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认识了这样一个质朴的哲理,我们就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到成功而不矜夸,失败之时不气馁,在荣誉面前不骄傲,困难之际不落志。从而对困难和成功、胜利和失败、潮起和潮落,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和命脉的历程中,永远充满乐观的情绪。李白写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写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都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与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有着同样的人生感叹!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表达诗人思乡之情。另外,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月下有怀》)等,都道出了诗人几分惆怅或者思乡之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头》苏轼

  这首词通过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情绪,抒写了内心的美好情怀。

  唯愿当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李白

  表达诗人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497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