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山歌的抒情性。(什么是直接了当的抒情、为什么不直接了当

如何理解山歌的抒情性。(什么是直接了当的抒情、为什么不直接了当,第1张

山歌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民歌种类。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爱情和苦难。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调多高亢、嘹亮,节奏多自由、悠长,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山歌的歌词具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点,生动鲜活,真切感人。山歌往往在音乐的一开始处便出现全曲的最高音,感情充沛,表达强烈。在高音区,山歌还常常会有自由延长音。有的山歌因音域较高而使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歌唱方法。

山歌与其它民歌的不同:

1题材内容不同。劳动号子直接地为人们的生产斗争服务,是人民的劳动情绪的直接体现。其歌词是劳动,在劳动中即兴随口编制出来的,它们的内容不仅限于和劳动直接联系的事情,还广泛地包括有各种叙事的、诙谐的,以及爱情生活的题材。而且常是即景生情的联想和引伸。广泛的生活题材,能够引起劳动者的兴趣,解除他们的疲劳。

小调由于民间职业或半职业艺人的加工和演唱,并有唱本印行,致使小调流传范围较广,小调的题材,广泛地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而至于各种重大的政治与社会事件,小而至于日常生活中游戏和风俗活动,包罗极广。因此,小调的内容也概括为具有社会性、革命性、生活性。山歌的内容非常广泛,歌词常有即兴性。

2艺术特点不同。一唱众和是号子的基本歌唱形式。一般来说,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适于边唱边劳动,可以鼓舞劳动热情。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半采用领唱与齐唱,一唱众和的演唱形式。号子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受到劳动条件的制约。小调的曲调比较流畅,节奏比较规整,结构也比较均衡和完整。表现力较强,能生动细致地刻划人物性格,气质和神态。小调以单乐段结构为多,常采用多段词的反复来叙事,也较多地运用衬词和衬腔等表现手法。

中国山歌的流传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高原、西北黄土高原、青海高原、新疆高原、西南云贵高原、秦岭大巴山区、大别山区、武夷山区、西藏高原一带。

汉族许多地区的山歌有自己的民间称谓,例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等地的"花儿"、"少年",湖北的"赶五句",四川的"晨歌",安徽的"挣颈红",等等。

山歌抖脚调有简谱和五线谱,采用首调唱名法,唱法是以“do、re、mi、fa、sol、la、si”七个基本音符为唱名,根据不同的调式和节奏进行演唱。在演唱时要注意发音清晰准确,尤其是歌词中的关键字或难点部分,要用力适中,不要过于用力或者过于柔软。同时要注意呼吸的调节,用深呼吸来支撑演唱过程中的气息,保持演唱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抒情性:因为一般并不直接伴随劳动歌唱,所以山歌不似劳动号子显示出鲜明的实用功能;因为常常对着高山原野蓝天白云无拘无束地歌唱,所以山歌不似小调类民歌那样规范严谨兼具抒情与叙事功能。山歌,恰似一条情感之河从民众的心底流出。人们借着山歌悠悠飘洒的旋律,尽情地抒发着欢乐与忧伤、喜悦与哀愁。热爱唱山歌的陕北人说,“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离开了“信天游”,黄土高原上的陕北人将无以表达他们性格中的粗犷豪放,将无以排遣他们生活中的苍凉与凄伤,将无以叙说他们心中深沉的爱恋和美好的冀望。抒发内心情感可以说是山歌最主要的功能,抒情性成为山歌在各种民歌体裁中最突出的特征。

即兴性:即兴编唱是民间歌曲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在山歌中体现得十分鲜明。即兴性与山歌山涧野外的演唱环境有密切关系。空旷的山野或无垠的草原,成为人们自由舒展尽情歌唱的宽阔舞台,在没有任何外在约束的情况下,民间歌手的文采乐思往往像潮水般奔涌而出,常常即兴唱出甚至令专业词人、乐人也叹为观止的上品佳作。

枣子开花雾,

葛藤开花扯满蓬,

桃花开在三月里,

梨花开在四月中,

柿(是)花开不过映山红。

上面的山歌正是湖北长阳乐园一位人称培姐的土家族歌手即兴唱出的一首“五句子”山歌。虽为即兴,文思却十分精巧。从第一句始,每句歌咏一种鲜花,如果就这样唱来,虽娓娓动听,却也显平淡无奇,更觉难以收尾。但歌手利用“五句子”山歌特殊的句法结构,于第五句处突然借谐音的方法,以“柿花”谐音“是花——各种鲜花”结束全歌,对映山红漫山遍野开放时令人陶醉的景象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顿时提升了歌曲的美感和意境。

即兴性有时候是由于交际时对歌的需要,这一点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歌舞节日上表现得格外突出。如广西壮族的“歌圩”对歌时,男女双方的年轻歌手各自在本方歌师傅的带领下,出口成歌,你来我往,机智风趣,对答如流。

乡土性:乡土性即鲜明的地域性特色。这也是民间歌曲共通的基本特征之一,但在山歌体裁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这是由于某种山歌大多传唱在一个比较小的区域,因而在语言上多使用特色浓郁的方言土语,也一定使用该地区最脍炙人口的音调,常常根据方言音调而派生出大量属于某地区或某民族的装饰性歌腔,形成所谓“山歌不出乡,各是各的腔”的乡土性特征。例如,同在西北地区,青海的“花儿”与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与内蒙古的“爬山调”,其地域性特点一听自明。当然劳动号子与小调也有乡土性,但不似山歌突出。劳动号子因为受到劳动的制约,在节奏律动的形态上,音程的使用上,常常伴随着劳动种类及劳动强度的影响而显示出某些共性。小调则既传唱于偏僻的乡间路上,又流行在喧哗的城镇街头,常常因为流传面积较广而减弱了乡土性、地域性,增加了共通性。

山歌的乡土性还表现在风格的淳厚质朴,绝无矫揉造作,较少艺术加工,透出浓郁的山野之风,散发着醉人的泥土气息。

山歌的歌词都是即兴创作的。

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民歌种类。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爱情和苦难。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调多高亢嘹亮,节奏多自由悠长,歌词多即兴创作。山歌的歌词具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点,生动鲜活,真切感人。沅陵山歌受历史、自然环境、风俗习惯、语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风格上形成三大色彩区。

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内地、山乡、渔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盛行于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流传极广,蕴藏极丰富。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泛指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娱自乐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

山歌的分类

从题材内容上可分三类。一是情歌类。情歌占据了山歌相当大的比重。俗话说:“无郎无姐不成歌”,沅陵的情歌,情真意切。或直抒胸臆,或含蓄内敛,却总能窥见男女间纯净的心灵。如《唱支山歌试妹心》:“隔河看见花成荫,心想摘花怕水深,丢个石头试深浅,唱支山歌试妹心。”

二是生活类。此类山歌涉及的题材广,有反映时代的劳动生活,唱耕锄劳作,唱春夏秋冬;有对生活的感慨,唱人生百味,唱冷暖人间。如“山歌好唱口难开,林檎好吃树难栽;白米好吃田难做,鲤鱼好吃网难开”、“不会唱歌莫惹娇,不会剖蔑莫动刀;不会划船莫下水,烂船莫放水中漂”、“桐子树上结青球,姐妹吵架莫记仇;只有弟兄合到老,哪有姐妹合到头”。

三是时政类。此类山歌主要表达对社会的一种感情和态度。每个时期都有相当一部分山歌直接表达着劳动人民对社会时政的看法和理解。如“当兵就要当红军,革命胜利不受贫;会做工的有工做,会种田的有田耕”,就是当时劳苦大众对革命的向往与憧憬,对革命队伍的拥护和爱戴。新时期以来,时代赋予山歌新的内涵,内容更加健康,内涵更加深远,精神更加积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661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