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第1张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文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内容。

 2、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对照注释,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师准备:课件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词内容。

 课件二:以荷花为背景的一组。

 课件三:四个讨论题。

 1、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作者把莲比做什么?

 2、课文中作者还列出了哪两种花?分别比做什么

 3、陶渊明为何独爱菊?

 4、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作者的态度如何?

  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语言导入:我们曾经学过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有哪位同学还记得吗?(一生背,再齐背,然后多媒体展示诗词内容)这首诗写的是六月西湖的美丽风光,它着重描写了哪一种花?(生答:荷花)(多媒体展示以荷花为背景的一组)它也称芙蕖、莲花,在我国古代,就被人们所推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荷花为题材的文言文,课题是《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二、分析题目,简介作者。

 1、分析题目。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说”,是作者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任职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夏秋之际,莲花盛开,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本文。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一说,然后师小结:题目“爱莲说”意思就是论说作者喜爱莲的道理)

 2、简介作者(让学生先自由介绍,然后教师小结)

 本文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宋朝人,哲学家,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示范读。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指生个别读,然后让学生正音。(师强调指出:鲜读第三声xian。)

 3、自由诵读。

 4、齐读。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四、分组自学,交流讨论。

 1、借助于工具书,再结合注释,通读全文,弄懂文章的主要内容。

 2、质疑。(向老师提问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的解释或翻译)

 3、带着爱莲的感情齐读课文。(语言导入:我们已了解了文章的内容,知道作者为什么爱莲了,这次再读课文就要带着爱莲的感情来读)

 4、男女生分组比赛读。(及时给予评价)

五、品位赏析,把握主题。 (多媒体出示4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1、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作者把莲比做什么?

 (生口答,师进行小结)(板书:莲君子(不同流合污、正直、声名远扬、庄重、令人敬重)(师指出:在这里,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原来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像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法,我们叫它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边板书:托物言志)

 2课文中作者还列出了哪两种花?分别比做什么

 (生答:菊和牡丹分别比做隐逸者和富贵者)(板书:菊隐逸者牡丹富贵者)(师指出:这里也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3、陶渊明为何独爱菊?

 (提示: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尚,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写莲就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4、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作者的态度如何?

 (提示历来人们都把牡丹当作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们追求富贵,追求名利。牡丹在文中是一个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作者对此是持否定的批判态度)

  六、总结全文,概括中心。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了品德高尚的君子形象,鄙弃了追逐名利、贪图富贵的世风,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七、随堂练习,进行巩固。

  八、布置课外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写莲花的古诗句。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了解“说”这种文体。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情操;

 2、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正衬和反衬的手法

  教学内容

一、导课

 幻灯放映莲花的引入

 导语:同学们,刚才中的是什么花——(莲花),它美不美,喜欢不喜欢——(喜欢)。宋代有一位哲学家叫周敦颐,他不仅喜爱莲花,还写了一篇千古传诵的短文——《爱莲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他。

二、作者及文体知识介绍: (出示)

 作者简介:

 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教师补充两点:

 (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

 了解文体“说”: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

 (一)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词,疏通文意。

 出示,学习生字,检查预习。

 (二)教师范读,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生再读,找出文中描写莲的语句,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提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体态

 香远益清——香气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风度气质

 这些描写不仅写出了莲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莲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来朗读这段文字)

 (四)作者喜爱莲花仅仅是喜爱她的外形吗?书中把莲比作什么?(君子)他们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提示:

 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质朴自然,不显媚态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方正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高洁独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描写莲花是为了赞美像莲花一样的君子;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的人生态度:要做一个像莲一样品德高洁的君子。

 作者借莲来表达自己的志愿,想一下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托物言志托莲花形象,言君子之志

 现在我们真正了解了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深意,让我们将这一段再大声的朗读一遍,注意读出对莲的崇敬之情。

 (五)作者写爱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写莲是为了赞美像莲一样的君子,质朴正直、志洁行廉;将菊比隐逸者,虽具高洁品质却超凡脱俗,不愿没有滞留在世俗之中;将牡丹比富贵者,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六)对于花的喜爱是由人的思想感情来决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爱,那么作者对喜爱菊、喜爱莲、喜爱牡丹的人分别持什么态度?

 提示:菊----惋惜牡丹----鄙视

  四、课堂小结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也不悄于像世俗之人那样贪慕富贵、追逐名利。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以莲自喻,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是难能可贵,让我们在大声朗读中再次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阅读感悟实践”(二)

 2、以《爱……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点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2通过小组讨论和朗读,掌握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爱莲说》,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难点:体会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培养学生“出淤泥而不染”的思想意识。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描绘过它、称赞过它。唐代薛涛说它“风前一叶压荷蕖”;李白说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王昌龄说它“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杨万里说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花因这些文人而颇负盛名,而文人也因莲花留名千古。周敦颐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爱莲说》,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为什么喜欢莲花呢他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探究竟。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介绍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还可以用来记叙、抒情。因此,“爱莲说”的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3听《爱莲说》的音频。扫清字词障碍,结合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同桌之间讨论较难的句子,并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三)深入研读,理解写作手法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予以点评和指导。

 2老师综合归纳,从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①貌美品美

 指一名学生读课文,并找出描写莲的文字。

 同桌用自己的话把作者描写的莲花的样貌描述出来。

 ②语言优美

 表现的形式

 (1)骈散结合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衬托)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③手法巧妙:托物言志、衬托。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不跟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生动形象,含蓄隽永。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四)教师总结,拓展作业

 1周敦颐对莲花的赞美和看法是有着其时代背景因素的,然而,莲花身上那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即使在在现在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学习莲花这种高洁的品质。

 2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写一篇200字的议论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爱莲说》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熟读并背诵全文。

 2、认识古代仁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

 1、能顺畅地朗读,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

 2、体会作者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掌握本文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入:

 1、了解“说”这种文体

 "说"就是古代—种以议论为主的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周敦颐非常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3、读准字音。

 颐() 淤() 濯()亵()

 清涟() 不蔓()不枝 噫()

 鲜()有闻(二)课堂探究

 (二)课堂研讨

 1、初读美文

 要求:声音响亮,读准字音,朗读流畅,把握节奏

 2、听录音,再读课文,读出语气及情感

 3、积累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蕃:独:染:濯:益:植:

 亵:鲜:宜:

 重点句子翻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找出文章主旨句

 5、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写莲的,分别赞美了君子的哪些品格?

 6、文章为什么写菊和牡丹?

 7、文章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

 1、积累关于莲花的古代诗词。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心的认识和看法?

 (四)反馈检测:

 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②亭亭净植()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之: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③无丝竹之乱耳之:④何陋之有之: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课堂探究

 2、语气如: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在这里没有实际意义,只是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应轻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作者抒发自己志向的一句,应用慨叹的语气来读,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则是对世人追求富贵之风的一种鄙夷,应用讽刺的语调读。

 “菊之爱”一句,有惋惜的意思,陶渊明虽不同于世人,但是和作者的喜好也不尽相同,作者认为只有像莲花这样“出污泥而不染”才是真正的君子,因此对“菊之爱”一句应该读出惋惜的语气。

 第二段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是肯定句,应读出肯定的语气,后面的“莲,花之君子者也”是强调的语气,应比前两句读得重一些。

 4、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5、生长环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可亵玩焉。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不孤高自傲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志洁行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端庄令人尊重

 6、菊:品格高洁超凡脱俗——正衬

 牡丹:贪慕富贵追逐名利——反衬

 7、运用了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抒发了作者不慕名利高洁傲岸的节操

  反馈检测参考答案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

 12.D(2分)

 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4.①的②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④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15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16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爱莲说》教案 篇2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八种智能模式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会莲“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同时培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学习者的预期成果:读懂课文,能感受文章语言言简意丰,结构严谨的特点并懂得欣赏荷花的美丽高洁,体悟作者清高刚直的品格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哲学家笔下的人生哲理,能以语言、形体、音乐、绘画、人际沟通合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课前必要的知识准备:

 1收集历代有关描写荷花的诗词篇章,动手画一画或剪一剪书中描写的荷花和荷叶。

 2亲自去公园观赏荷花,了解相关的知识。

  各智能发展的教学设计与要求:

 语文活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说说读后的体会,背诵有关莲的诗词歌赋;介绍“说”这种文体的特征;用抒情性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多媒体莲花;了解莲的历史、品种、栽培、用途及莲叶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以莲为话题写一篇说明性文字;

 数理逻辑:统计目前自己了解到的荷花种类;统计写莲的经典名句及其作者;

 视觉空间:用水彩等颜料画一画课文所描写的荷花的优美姿势;将有关莲的相关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肢体运动:创造性地表演荷花“翩翩起舞”的情景;科学、准确地操作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课件的播放;

 音乐韵律:寻找合适的民族音乐来给课文配乐朗诵;编一首《采莲曲》,配曲演唱;

 人际沟通:用小组合作朗诵表演来表达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合作编辑赞美荷花的小画报或手抄报;合作搜集有关周敦颐及其作品《爱莲说》的背景资料,了解唐人推崇牡丹的原因、作者生平及所处的时代与环境;网上搜集有关莲的摄影;查阅有关莲的历史、品种、栽培、用途及莲叶自洁、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等方面的图书资料;

 自我认识:描述自己学了《爱莲说》后的感受;用抒情性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多媒体莲花;如何认识莲的“出污泥而不染”;

 自然观察:把收集的莲花资源进行分类或实地观察荷花并写一篇日记。

 评价方式:评出“最佳合作小组”、“最佳朗诵者”、“收集资料能手”、“小画家”、“最快背诵者”等。

《爱莲说》教案 篇3

 《爱莲说》

  作者简介:

 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文学常识:

 “说”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课文分析: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结: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作者借赞美莲的高尚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不慕名利的品格。

  总结 :

 1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写作手法。

 2 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 比喻 衬托等。

 3 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

 ① 水陆草木之花

 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

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

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直接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来表现莲的品质的

表现了作者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志向高洁,行为廉正,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易侮辱。

1、 Ta小时候的故事

童年往往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一生,那是人最没有戒备心,最单纯美好的岁月。所以,你可以多和ta聊聊童年的故事,还可以去彼此幼时生活的地方走走看看,感慨时过境迁,就会更加珍惜眼前相伴之人。

或许有的人的童年不一定全是开心的事,可能有父母的冷落,可能有不愿意回忆的暴力,这个时候,你就要给予对方更多的耐心和温柔,让ta知道那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的ta有你保护和陪伴。相信这样的交谈过后,你们会亲近很多。

2、 你们的未来

相信每个女人都幻想过自己的婚礼。从小时候披着浴巾开始,到如今已经成熟并且遇到了你,女生都非常憧憬属于她的人生最美时刻。她幻想着洒满花瓣的殿堂,幻想着你风度翩翩,幻想着她妆容精致,一颦一笑皆是风情。

你们就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互诉衷肠,说着“我愿意”,然后接吻。不仅仅是婚礼,她还想你们以后的家一定要有一个小阁楼,有阳光洒落,安安静静,可以在休闲的午后和你一起晒太阳聊天;她还想你们要生好多个孩子,围绕在你们身边,叫着“爸爸妈妈”。所以,多和她谈谈你们的未来,她一定会觉得非常幸福。

3、 彼此的父母家庭

你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最为牵挂不舍的,就是她的父母。不论相隔多远,女人嫁出去了见到父母的机会就变得更少了,曾经只有事业需要操劳,现在她还有一个新的家庭。她觉得父母将她辛辛苦苦养育成人,最后还是要看着她越走越远,父母的爱总是在教会她离别,她觉得很心酸。

这个时候,男人就应该给予女人安慰,告诉她即使和自己结婚了,也会常常去探望父母,如果路途遥远,也会经常给他们寄一些东西表示自己的心意。总之,让女人相信,你会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她的父母。这样温柔善解人意的你,一定会让她觉得非常心动。

以上这三个教科书式的情侣话题是非常能够增进感情的,当然除了这些还可以参考️怎么谈恋爱找话题。下面再来看看哪些话题是情侣间聊天禁忌吧。

二、情侣之间最忌讳的话题

1、情侣之间忌讳强干预的话题

根据很多情感心理研究报告表明,大部分情侣之间的吵架都是从强制性干预开始的。例如“你能不能别玩儿游戏了?!”,“能不能别一回家就瘫在沙发上?!”,“你怎么又乱花钱了?!”

强干预的话题诸如此类,大多数都是以命令的口吻发出,让自己扮演一种管理者的身份,强制性地干预伴侣当下的行为。

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干预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伴侣好”而开始的,但是伴侣作为接收者来说,他更多地是接收到一种来自于你的不耐烦情绪。

如果你们之间的感情总是因为聊天的话语出问题,那是不是因为一方的情商太低呢?️情商低的男生谈恋爱表现

2、不要将现任和前任去对比

“聊前任”无伤大雅,保持一种专注、开诚布公的态度,抛弃自己任何不信任的因素。要告诉自己“尊重伴侣的前任,伴侣才能尊重与你的未来”,你所要计较的不是伴侣的过去,而是相同的错误,不要在自己身上重蹈覆辙。

“聊前任”一次就好,聊到透彻、聊到透明,让彼此知道自己的过去,才能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未来。同样,前任这个话题在未来就不要去提起,更不要拿自己的现任和前任去做比较。

3、忌讳把爱情当成胁迫对方的理由

导致爱情、甚至是婚姻破裂的话题,往往是那些以爱为名,要求对方妥协的话题。像是“你要是爱我,你就必须”“你连都做不到,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这样的话题,将抉择的压力全都抛给对方承担。对方会以为想要证明自己的爱,而不断地取舍和付出,而你呢?看似是以爱为名,其实是一种自私、自我的表现。

很多人在评说

这一篇贴合

一个意境的“活现”

赏析独舞《爱莲说》

作者:佚名

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曾这样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生长环境来看,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莲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单腿跪地,一个小五花打在胸前,后腿勾翘与上身后仰所合成了一朵“荷花”的造型,点题鲜明突出,紧接着的一个形象使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荷花仙子的出现,由地面慢慢站起,一只手半掩着自己的脸,似乎让我明白了一个少女的羞涩,一个转身接着一个半脚尖的立,又让我感受到了莲的成长过程,同时又联想到了一个成长中的亭亭玉立的少女形象。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这朵荷花已不在是单纯意义上的荷花了,它更拟人化的表现出的是一个女子在这片绿色的荷叶上翩翩起舞,初见世面,难免有些害羞,而又想把自己身上那种独特的气质展现给周围的其他兄弟姐妹们,处于一种想表现与不敢表现的矛盾心里当中,好多动作出现了头和身体的顺势扭动,小幅度的一些动作也正是表现出了内心的矛盾,经过挣扎之后,动作的舒展流畅使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一个中国古典女子身上那种韵味。

在《爱莲说》这个舞蹈作品当中,更突出体现了中国古典舞“圆”的特点:即通过云手、圆场等动作来体现,这些动作都是遵循了圆弧形运动路线的规律特点,这个特点也正与表现荷花的形象相吻合。而在刚柔相济方面,讲究“刚柔动静统一”,动作讲究起伏跌宕、有动有静,在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中穿插“亮相”,并以“刚柔相济”,具有韧性著称。

一会儿荷花的绽放,一会儿又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在荷叶上舞动她窈窕的身姿,时而蹲下,时而站立,时而平躺,时而欢快,时而羞涩,时而飘逸,把荷的美丽与女子的不凡的气质互相融合在了一起,使我们一会儿进入仙境,一会儿又回到了现实,一会儿又回到了仙境当中,仿佛我们都陶醉于其中,这样美好的意境怎么会不回味呢?

这个作品出现3次“

单腿跪地,一个小五花打在胸前,后腿勾翘与上身后仰所合成了一朵“荷花”的造型”这样的主题动作,而形成了一个独特意象的视觉动态图画形象。我认为3次出现的形象相似,但不相同,故,表现的意义也不同。3次主题动作的出现是一种藕断丝连的情感变化。

这个古典舞作品不同以前那种叙事、抒情的古典舞作品,它更有一种哲理在其中,给观众一个想像的空间,让观众也有一种身居仙境一般,舞者和我们共同沉浸在这个无比美妙的境界当中,共同去体味,共同去陶醉。。。。。。

总的来说作品不是将诗词外化成动作,而是根据诗中对荷花形态与气质的描述,使用拟人的手法将”荷花”刻画成具有中国传统美的女性形态。

爱菊 脱俗避世

爱牡丹 追求荣华富贵

爱莲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

这片文章表达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那么《爱莲说》好的教案怎么写?以下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藉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我们来读课文。先请听录音,注意听准字音,以及句子的语气语调。(大家还有不会读的生词了吗不过这里我还是要强调一下“鲜”应读为xin)

听了一遍后我们初步了解到在本文中作者是借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的,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这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下面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评价:这一遍读得整齐,也很流畅,但是没读出韵味来)

三、指导朗读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体会一下。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我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之后,再齐读一遍课文,这一遍要读出韵味来。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这一遍读得有点味儿了,但要更好地读,还有待于我们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来读。下面大家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前后左右可讨论一下疑难问题。时间为五分钟。

(时间到,大家读懂了没有如有疑问请提出来。)

好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大家应试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爱莲花了吧。请大家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五、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描写角度 语 句 赋予的品格

明确: 生长环境 (出……不妖)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益清) ----正直、芳香

风度 (亭……亵玩焉) ----清高

2、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这次要读出感情来)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有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写莲也就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花之隐逸者也)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不是)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花之富贵者也)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注意

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预备读

4、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现在,大家把书关上,能不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背出这篇课文来试一下,齐背《爱莲说》

七、总结课文

1、 学生总结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敦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法上、学法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学法上:应注意多读及朗读的方法。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布置作业

1、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老师。

2、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694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