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队人物的设置、舞美及造型的抽象化寓意化的设计、舞台节奏鲜明、舞台情感饱满(抽象的布景未削弱人物情感的表现和情感浓度,抽象化与人物情感这个度掌握的不错)。
挣扎在历史洪流中的一个破碎的被反复修补的碗”,《活着》的悲剧是激起人们对人物命运的悲悯之心,剧中人物是生活在喜悲的交杂中的(悲剧后美好的事物不断被命运撕碎,最后残存的对生活的希望也被蚕食)——大悲中的星火般渺小的喜,这是观众为之动容、为之落泪之处。
简介
孟京辉版的《活着》,是一部叙述体戏剧,采用布莱希特理论——“间离方法”。用理性的、说理的、直接的与观众交流,观众在观演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其目的是引发观众对生、生活的价值与意义的思考。
它不同于小说平铺直叙,平淡朴实的语言风格,甚至带有一点旁观者的置身事外,却令读者不禁陷入沉重的压抑悲伤之中。它也不同于**《活着》将底层小人物置于不同艰难时代下的悲惨遭遇,让我们去反思时代与人民的命运之间的关系。
《活着》是著名作家余华的畅销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故事以当年文革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简单农村家庭的悲惨遭遇,以及主人公林正盛的成长过程。故事充满了动人的情感,余华以其精湛的写作技巧勾勒出林正盛和他的家人在社会动荡中所遭受的苦难,塑造了一幅令人难忘的悲壮画面。
总的来说,《活着》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它深刻地揭示了文革时期农民面临的悲惨境况,令人感动、深思。它把人类的痛苦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感受到极强的触动,让人们深刻思考关于生活、死亡、毅力、爱情等话题。同时,它还透露出对社会改革的深深思考,以及对我们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望采纳
《活着》讲述的是和它的题目截然相反的一个个“不能活着”的故事:耕田为生的福贵老汉在几十年里一家八口死了七口,单留下了他和他的一头老牛承受着苦难的极限。老汉一生过得平平常常,有的时候还极端落魄,但他始终认为“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赌了自己的命”,这种“没出息”的人生态度是对“生活在别处”的浪漫主义人生观的一种反拨,也是对漂泊“在路上”的现代人有失矫情的心灵感受的一种反拨。故事和故事里的人物平淡庸常,整个叙述风格更是显得宁静而苍老,小说以其“简单”和“重复”的叙事技巧诱使着人们对“活着”、对人类生存的关注和思索。确切地说,《活着》是一个充满叙事张力的现代寓言。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活着》是一部讲述死亡的故事,而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活下去。
小说的主人公徐富贵由于年少放荡好赌而破败家业,气死父亲。随着社会的变革,子孙爱人相继离世,唯有一头老牛与自己相伴。作者余华以冰冷的笔调,书写震撼人心的生离死别;以平静舒缓的方式,把富贵以及读者的美好幻想打破。这是一部很“残酷”的作品,在结局时,告诉读者,活着的理由,只为活着。
阅历尚浅的时候读《活着》,觉得富贵的“活着”只不过是苟且偷生,像行尸走肉一般,碌碌无为,没有进取心,没有奋斗,只有绝望和等死。
现在再读《活着》,此时心境与之前大大不同,生活阅历也逐渐改变了我的想法。活着,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词。现实是残酷的,我们经历了梦想的破碎,经历了亲人的离去。曾有过绝望,让我不知所措,万念俱灰,但活着,却成为了我心中最坚定的信念。它意味着无论经受多大的痛苦,遭遇多大的挫折,我们都要面对现实,勇敢地活下去,而轻生的逃避,是真正的懦弱。如同富贵一样,父母、子孙、女婿、爱人的离世是对他巨大的打击,每次都如沉重的铁锤击打自己的胸口。尤其是年仅七岁的外孙苦根,是他最后的希望,但命运却不肯放过他,硬要夺去苦根的生命。本以为富贵心中最后的一缕希望也熄灭了,可富贵没有轻生,活了下去。他不畏现实,不畏痛苦,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活着,只是活着。
在那样的年代,一个最普通的家庭在巨变的历史中浮沉,根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且不幸和坎坷总是缠绕他们,但他们也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对生活和未来依旧充满着美好的向往,那种精神真的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不管怎样,生活总要继续,不允许我们懦弱。
中国当代文学的苦难叙事到余华已发展到了极致,余华是死亡苦难不知疲倦的言说者, 在人生苦难的洪流中平静如大地似的咀嚼死亡似乎是余华的爱好。那么余华小说《活着》是如何用无边无际的人生苦难诠释生命的?
余华坚信, 人类生存过程中苦难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因此, 他紧扣苦难这一人物命运中最主要的特点, 创造出一系列倍受命运折磨和嘲弄的人物形象。但在《活着》这部作品中余华通过主人公福贵的语言述说了福贵自己七次经历亲人死亡的悲剧性的一生, 每一次都可以说是对精神和心灵刻骨铭心的摧毁和打击, 可是, 在余华冷静而又朴素的叙述中, 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老人面对悲惨的生活遭遇时波澜不惊、泰若自然的心境, 这是在经历过无数次的磨砺之后才可以获得的对万事万物豁然通达的体悟的人生境界。例如, 文本中叙写福贵背着妻子到村口的坟头去看望有庆, “家珍让我再背她到村口看看, 到了村口, 我的衣领都湿透了, 家珍哭着说:‘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 “我看见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 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 日光照在路上, 像是撒满了盐。”
这些文字将主人公的情感进行了淡化处理, 叙述者以平静的语句, 使难言的悲痛如盐在水, 但这浓郁的哀伤早已经渗透到人物的灵魂与血液, 这寥若晨星的几句话却饱含着让人品尝不尽的苦涩滋味。这种命运的不可把握性和生命的悲剧性经由福贵这个数次面对死亡、受尽命运捉弄的人物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让他心甘情愿的默默地承受着苦难的煎熬, 吞下命运给他酿制的苦果。可以说《活着》这部作品在情节内容构建上环环相扣, 戏剧性的高潮情节层出不穷, 让读者目不暇接, 整个作品弥漫着压抑的感觉, 令人窒息难受, 从而促使读者在看到一幕幕在冷酷的述说中展现的画面时禁不住泪流满面, 这正是作者对苦难最形象最完整的展现和演示。
《活着》这部小说,是余华再次返回写实之路的乡土著作,其针对福贵这一人物的命运展开了详细的描写。福贵本出身于地主家庭,但他喜爱挥霍,最后败光了家产。之后他经历了许多苦难,直到最后孤单地死去。而作者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阐述了自己对死亡和生命的看法,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一、与人物相关的死亡意象分析
在这部作品中,许多人物都在不经意间“遭遇”了死亡,与死亡相关的意象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作者经由这样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死亡的独特见解。在这里,死亡似乎只是作者为了体现创作效果而构建的一级阶梯或是一种工具,其不再属于生命的另一种形态,而是被还原成了生命的本真。作者将其描写为每一个人都将要经历的生存方式,并把死亡意象作为跳板,升华了小说的主题,并深入剖析了人生的目的。因此,死亡实际上就是生命的参照物,其能够赋予生命鲜活的意义。
在小说中,福贵的亲人一个个先后去世,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地活着。面对这样的生命,读者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一种尖锐的疼痛。从表面看来,福贵是一个败家子,这似乎也是他苦难开始的根源。而死亡却是自然生命所具有的普遍特性,任何人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小说中死亡一次又一次地重演,象征着人对于命运的艰难抗争。换句话说,人生即是一种苦难,人只要活在世上就难免会受苦。作者采用这样的方式对死亡进行描述后,又再次返回了生命的原点,为“活着”而歌唱。从生命的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死亡和生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命的延续本就需要将消耗生命作为代价,而随着生命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其和死亡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近。[1]有学者曾说,面对这一个宣判死亡的世界,如同面对黑暗一般,若要反抗就要坚持不懈地高喊出自己对生命的追求,以求得彻底的透明。但这样的反抗会在不知不觉中衍生出关于神圣和道德的东西,虽然这样的行为是盲目的,但同时也是一种苦行。因而,作者的描写也逐渐产生了变化,开始体现出对于世界的包容,以及人物对于自己的尊重。此外还表现出对道德和真理的追求,以及看透世间万物之后所产生的释然心理。
说到底,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活着便是一种争斗。作者十分关注底层人民对于人生的追求,并且展示了生命的本质,那就是和死亡抗争,并努力活着。人活着是为了自己本身,而不是为了除活着之外的其他任何事物。余华对死亡的见解实际上也是对人类生命的关注。他经由对死亡意象的描写体现了人们生活的苦难,并将人内心深处的疼痛深刻地揭示了出来。[2]
二、与人物相关的生命隐喻分析
首先,小说中写到的生命隐喻,表现了在无奈中承受的生命之重。人的生活状态是很难改变的,尤其是对于农民来说,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社会底层,很多人的遭遇都和福贵相似。小说中,福贵被拉去作了壮丁,他只能无奈地待在部队中,向现实妥协。热爱生命的人,敢于把生活的苦难当成烈酒一饮而尽。从这一点看,福贵也算是热爱生命之人。他一个人孤伶伶地度过晚年,而只有一头老水牛和他相依为命。这便是作者的描述方式,其采用这种近乎于残忍的方法,剥夺并打碎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苦难,并表达了领悟生活的方式。
其次,《活着》中的生命隐喻还包含了以坚忍来书写的生命哲学。作者认为,痛苦是与生俱来的,并且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3]对于福贵这一人物而言,痛苦是无处不在的,随时随地都围绕着他。但即使所有的痛苦都汇集在他身上,他却依然坚持生存着,这便能够体现出该人物坚忍的特性,并充分反映出了生命之伟大。小说主要讲述的是福贵与他的命运,并且以作者的角度诠释了人应当怎样承受巨大的痛苦。就像卡夫卡所说:“不要放弃希望,因为即使山穷水尽,也会萌生出新的力量,告诉你还活着。”而这一股力量就叫做坚忍。
最后,小说中还通过“活着”来阐述生命的本真。在福贵生命将要终止时,他并不孤单。他有一头老水牛陪着他,而这正是一种平和思念的表现方式。对于福贵而言,亲人的去世并不算是真正的离开,他们依旧仿佛活在自己身边。而他自己的活着,就是对于苦难最好的回击。所谓生命,就是不妥协,不屈服,勇敢面对一切痛苦,并接受挫折,拥抱乐观,直到生命的尽头依旧拥有宽容的平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