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表达思想观点与感受,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和载体,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也是发展个性、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情感作文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从2008年起,我们对山区小学生情感作文教学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与认识。
一、山区小学生情感作文的基本形式
音乐式作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例如课前让学生观看展现家乡崭新面貌的风光片(配乐、配解说),课上启发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材料,用各自喜欢的文体形式,来歌颂家乡发生的可喜变化。又如在“三八”节来临之际,写一篇题为《我的妈妈》的作文时,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唱《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妈妈好》等曲子,让同学们心中涌起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又如上《田野欢歌》时,选择一段表现大自然声音的音乐让学生想象,并提示学生:你听到了怎样的旋律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产生了怎样的情感体验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故事……这样,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产生表达欲望。
图画式作文。图画式作文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先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图象,然后用笔画出来,最后根据自己画出的图,写成一篇作文。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自由地画,自由地写。
状物式作文。让学生依据看到的事物进行想象习作训练。例如,课前,让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事物(动物、植物、小制作、小标本等);课上,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这些事物,激励学生在认真比较、发现、认识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特点写状物作文:课后,鼓励学生继续观察,练写系列观察日记。又如:面对城市的规划图、大自然的美景、一张获奖证书、一张旧照片等,回忆其来历或展开想象,并写成一篇作文。
专题式作文。根据学生的需要、喜好。确定一个问题,让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掌握数据。学生在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处理信息后,学写 调查报告 。如2008年寒假,我们向学生提出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要求。像“家事”:三言两语地记录10件家事。并选择其中最有话说的一件写成作文。
活动式作文。活动是习作的很好素材。如组织游览或考察活动时,教师先提出注意事项,号召学生写保证书:实地游览或考察回来后,要求学生及时记下游览的过程、感受或写出考察报告。组织参观活动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参观公约:实地参观回来后。倡议大家为参观单位写宣传广告(或产品说明书等)。组织访问活动时,提出访问主题,布置各小组制定访问计划;按计划访问回来后,写表扬稿或人物专访等。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积累。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入作文,作文真实而有内容。
生活式作文。把学生带人生活的情境中,在“边作文、边生活”中学好作文、体验生活。要求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让学生用笔记录下心灵成长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边作文、边生活”中健康成长。
多媒体式作文。利用多媒体形象性、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将人、事、物、景等写作材料通过实物、、录音、投影、录像、电脑等多媒体进行再现。让声、光、色、像充分刺激学生感官。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相生的教学情景。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触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和表达的欲望。
动手式作文。让学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取作文材料。例如提供简单几何图形,启发学生任意拼一拼,然后根据拼得的事物写想象作文;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图画,剪一剪、贴一贴或画一画,然后展开想象创编故事;指导学生做一做或试一试(小制作、小实验等),然后练写小制作、小实验报告。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边做边想,以做促想,以做促写,学生很容易就写出想象丰富、文字通顺的作文。
二、山区小学生情感作文的教学策略
1实施分层教学,为情感作文打下基础
对低、中、高年段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作文教学:一年级重点做好“四要素”完整句、连续句、并列句、总分句的训练;二年级重点做好连续句群、递进句群、并列句群、总分句群、概括与具体结合句群、主从句群、点面句群、因果句群、转折句群的训练;三年级重点做好承接结构段、概括与具体结构段、总分结构段、并列结构段、点面结构段、因果结构段、记叙与抒情结构段的训练;四年级则在文章的篇章结构法上下功夫,掌握“以读带写,写中带读,读写结合”的学习方法,学会自己修改文章;五年级在掌握文章的篇章结构法的基础上,重点训练记事顺序法、景物描写法、人物描写法等;六年级开展“以读带写,写中带读,读写结合”的综合训练。这种教学安排较符合小学生的作文实际,为高年级情感作文打下良好基础。
2发掘、提升学生情感,为情感作文开辟题材
学生情感深藏于心中,教师只有善于引导,才能发掘、提升学生的情感。发现王莉同学在作文中出现了情感虚构,我问她: “你为什么把妈妈写成了一个教师”“我妈妈没文化,脾气不好。”她回答说。“在生活中你妈妈不爱你吗”我又问。“爱……”王莉低着头说。“那你以生活中的妈妈为题材,再写一篇《我的妈妈》好不好”“好!”第二天,王莉送来了文章,文中写道:“下午,我放学回家,埋头做作业。六点钟了,妈妈还没有回来。七点了,夜幕已经降临,天下着雨,仍不见妈妈回来。直到时钟指向七点三十五分,房外才响起了响声,是妈妈的脚步声。农具的碰撞声。接着,厨房又响起了响声,是妈妈的掏米声,炒菜声。八点正,响起了妈妈的叫声:‘莉,吃饭了。“嗯——’我扑到了妈妈的怀里。眼泪卟卟地掉下来……”文中几个“响起了”,把一个勤劳、朴实、呵爱儿女的母亲形象生动地勾划了出来。一个母女情深的感人场面展示在读者面前。
小学生刚从妈妈的襁褓中长大,情感特别丰富,只要善于启迪、引发学生,其情感世界就会被揭露出来,情感作文的题材就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将被激发出来。
3探索多种方法,为情感作文激情、激趣
文字世界,有什么样的心情就有什么样的结果,心情永远左右着我的感觉,我就是这样的随性,就是这样的率真,早晨心情愉快,这个整天的天空都是欢声笑语,早晨是抑郁的,这个整天的天空都是阴沉的。当然,哪个人不是喜欢开心的?哪个人又是喜欢烦恼的?自然景物本就是悠闲自在的,如果说她们是伤感的,只不过是人把自己的心情赋予了自然景物而已。文字的抒发感想,却把周围的一切比拟成人的性情的爆发,艺术归艺术,夸张归夸张,情感归情感,实物归实物。万事万物中只有人的心灵情感是丰富多彩的。
把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的事融合进个人的情感,我不知道这样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后果。不敢想象,没有感情的生活或者工作,会是多么的冷酷和乏味,会有多么的凄冷和无情,不会思考更不会去寻找,所有的忙碌奔波,所有的景色万象,一切的一切如果没有了情感的想象,没有了爱恨情仇的羁绊,都将是没有生命和活力的,就像是跌入万丈深渊,被黑暗和寂静包裹的一片混沌的世界。
早晨的天空乌云盖顶,四周的黯淡如果不是人为的感觉,又怎能令人黯然神伤,阴沉的天空,清凉的春风,灿烂的樱花,本就是普普通通的自然景物,是人的感情渲染了她的色彩,是人的心情赋予了她的忧伤的灵魂,心若不动,情若不开,万事万物即是冰冷安静的。喜欢用文字唤醒沉睡的心灵,用文字绘画春天的色彩,用文字展现生活的故事,用文字表达工作的情节。文字是如此的丰富,又是如此的多彩,能把心灵深处一丝幽静的感觉淋漓尽致地描绘,能把思维的海洋刻画得辽阔汹涌,能把心情的缠绵悱恻描述得细腻详实。一切的表白,如果没有情绪的流动,没有真情的唤起,没有心灵与情感的碰撞,是不会焕发无限的魅力,是不会吸引灵魂的追随而充满生命力的'。
心情和文字邂逅在一起,不知是情绪的跌宕波折扰动了文字的心情,还是文字的多姿多彩点染了情绪的随波逐流,心情的每一次激动都能激起文字的灵感焕发,文字的每一处渲染都能够把心情无限制地打动感染,让心情之花美丽绽放。文字随心情舞动着春的活力,心情跟随文字跳动着青春的素雅馨香。心随意动,文随情舞,心情和文字结缘就像是热恋中的情人充满快乐的浪漫情怀,在爱情的路上奔跑,在生活的戏里演绎,在人生的过往中跌跌荡荡飞舞着。
而心情的充实和丰盈,自然而然的带动了文字的舞姿翩翩,舞动着一季春天的美丽,舞动着红尘岁月的浪漫情怀,舞动着天地自然的景色怡人。怎样去填满这颗多情的心,又怎样开开启这颗灵动的心,是从文字的花海楼台里寻找丰富的情感色彩?还是在曼妙的文章里发掘绚丽的情感?还是踏进春天的怀抱里去采撷繁花似锦的感觉?不必担心走进了哪一样的心情,也不必害怕哪一种的感觉对错与否,或都有选择,或只选其一,多愁善感的心情总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泛起阵阵涟漪,只要心还在跳动,心情与文字还在交流,这样的情绪总是在年华似水的流淌中跌宕起伏,永无休止!
时光辗转中心与心的擦肩,情与情的点燃,人与自然万物的情感交汇,多么神奇,多么精彩,又是多么的美轮美奂。丰富的情感创造了多彩的精神家园,美妙的文字涂抹出绚烂的文学世界,灵秀的心情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情感,氤氲了品性,涵养了气色,开启了灵感。心有所想,心有所愿,心情的变幻无常,情感的丰富多彩,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20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美国文坛诞生了一部惊世骇俗凄婉动人的长篇爱情小说《飘》(后译成《乱世佳人》)。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缜密的思维方式,紧密结合史实向读者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美国南北战争,揭示了战争给人们所带来的荒凉与痛苦,深深发掘了女性美丽,人性的崇高。米切儿是一位文才出众饱含激情的美国文坛上少有的女作家,她笔下的人物是栩栩儒生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她笔下的情感是立体多变凄美撩人心弦的。行文如流水般酣畅淋漓,情节如山延连绵曲折。不仅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且糅和了历史的,社会的,美学的,哲学的意蕴。女主人公思佳丽的感情世界就是具体的写照。
求不何等名位五盛阴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生会苦,得苦。
—一—《大涅槃经·第十二》
爱别离苦能为一切众苦根本。如说偈言因爱生忧 ,因爱生怖 ,若离于爱, 何忧何怖 ,爱因缘故则生忧苦。涅槃,佛教术语,用作“死”的代称。情感的涅槃也意味着一段苦苦追求的恋情裂变、阵痛、绝望,最终化为乌有,一切的苦恋与付出也只是个人的自说自话,自欺欺人、是彻头彻尾的悲剧。黑格尔曾指出:“近代浪漫型悲剧的中心点是主体的难苦和情欲” “近代悲剧人物的动力”,“是思想和情感两方面的主体性格”。
《飘》迎面扑来正是思佳丽的悲情苦痛的情感最终涅槃。我们寻究其悲剧的根源:情感的悲剧也是思佳丽个性的悲剧、性格的悲剧。混合法国贵族的优雅和爱尔兰的粗野的女主人公思佳丽,她美丽自信,使她成为舞会的焦点,男人心中的爱神。但是她自私贪婪,如同吝啬鬼对财富的追求,她妄想博得一切男人的爱,所以她恋上了表妹媚兰的未婚夫阿希礼,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征服的欲望。为了追求阿希礼,她可以不惜伤害媚兰的情感,舔不知耻地大胆表达自己的爱意,遭到拒绝仍不死心。并以自虐与他虐的方式匆忙嫁给了查尔斯,残酷南北战争顷刻间让她变成了年轻的寡妇,自始自终她都不曾爱过查尔斯。
如果说爱情是一种负气和赌注的话,那么这样的婚姻便是“挂着泪横的闹剧”。服丧期间的思佳丽,没有悲哀,没有痛苦,似乎死的是一个毫不相甘的人。在亚特兰大的舞会上,思佳丽一身肃穆庄重的丧服,却无法掩饰裙子底下躁动的舞步和渴求热恋的欲望。白瑞德的一百五十金币力压全场,既满足了思佳丽虚荣,又为自己躁动找到了借口。
我们会觉得匪夷所思,她是否真的懂爱情,是否沉溺于狂想的恋人,又是否她本身就是一个不谙世事没有心志的小女人?的确,我们看到的思佳丽不懂痛苦,没有悲哀,自私地享受着自己情欲,残忍地向往着曼妙生活。这是对善良热心媚兰无言的折磨,对诚挚痴情的查尔斯的情感亵渎,对深沉爱护她的白瑞德的伤害。
战争,打破了田园牧歌贵族生活,摧毁了整个南方种植园,改变一切的一切。战争中的贵族**思佳丽还在苦苦追恋阿希礼,不放弃任何一个表达爱意的机会。甚至是在媚兰的家里,疯狂的迷恋阿希礼到了认人汗颜的地步。当爱的表白再次遭到坚定的拒绝时,更不惜以照顾好媚兰来博得意中人的欢心。阿希礼无情木然地走了,思佳丽却得兑现自己的承诺,保护和照顾好媚兰母子。
枪声和炮火给所有的人都带来了恐慌,北佬的烧杀肆虐更添一层畏惧,在道德与情感飘摇中的思佳丽,没有过度的害怕,冷静地面对现实,果敢地做出决定,帮助媚兰安全生下小孩,并且勇敢地带着他们穿越炮火硝烟,回到了已是荒凉颓废的德园。
这段情感也许思佳丽对阿希礼的爱最深沉的表白,她几乎以一种自虐的方式诠释着对爱的理解,同时也以女人难得宽容接纳和爱护着自己的情敌,在思佳丽的内心深处是怎样一种挣扎与蜕变。没有贵族**的自私与骄纵,剩下全然是一种道义与崇高的人性。思佳丽与众不同的向世人展示她的情感世界,这是一种超然的“逝”的境界。也许这段情感只能逝去,因为爱情本身是自私的,没有宽容与超然。
战争带来了伤痛与贫穷,也带走了贵族**的傲慢与虚荣,生存才是最重要的。颓废的德园,繁重的税务,亲人的离去,饥渴的家人,困难的重重袭来,思佳丽德园的新一代主人,有责任重振德园,她利用了自己的第二次婚姻,抢走妹妹的男朋友弗兰克,嫁给了这位没有任何情感的富老头。是的,她拯救了整个德园,保护了她的家人。对阿希礼“爱”的渴望也若影若现,照顾媚兰母子,安排阿希礼到木材厂干活,时不时对阿希礼的挑逗。
其实,思佳丽真正的目的不是在找寻爱,而是企图征服阿希礼赢得崇拜者的依附和奉承。媚兰的坚忍与谦让,阿希礼的优柔寡断,使得思佳丽欲火不断燎然。
女人是情感的动物,思佳丽从来没有终止对爱的追求。她的情感之路在我们看来是阴暗的、苦涩的、无助的、众叛亲离的。她游弋在个人世界里,如痴如梦贪婪自私幻想着美妙的爱情。然而,作为德园的主人,那种与德园红土相融的命运和气息,死死把她拽回到现实中来。
随着媚兰的离去,阿希礼的悲痛欲绝,白瑞德的痛苦离开,思佳丽幡然醒悟,原来自己最深爱的不是阿希礼,而是白瑞德。思佳丽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情痛苦的,这完全是性格使然。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深爱的人就在你身边,你却视而不见。一切如风飘逝,鸿影过墙,毫无痕迹。
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情感把握
在各艺术类别中,声乐艺术无疑是一门充满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声乐艺术中所饱含的情感,需要演唱者首先调动起自己曾经的情感体验,情绪到位后,表演者再通过自身的表演,将歌曲中所包含的各种复杂情感传达给观众,并使观众们感同身受。下面是我分享的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情感把握,一起来看一下吧。
查理潘才拉说“歌唱必需触及灵魂,我们要把整个的生命和爱这双重的灵感,通过我们的演唱再现。”可见情感表达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音乐起源至今,经历了漫长又复杂的发展过程。歌曲从创作、演唱到欣赏都离不开感情,是词曲作者动心,演唱者唱心和观众感心的艺术加工过程。歌唱艺术的真正魅力在于表现真实的人性、抒发真实的情感。
声乐情感的运用和表达既要求我们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又要求我们用自己个性化的风格去表达自己,感染观众并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反复的表演和实践中加深对情感内涵的理解。声乐艺术又不同于其他的艺术门类,即由于它自身就是一具乐器,所以它能给人以更直接的影响,更易于感人。它的美既是直观的、也是内在的、深入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挖掘。
一、声乐演唱艺术的审美特征
声乐演唱是饱含情感的一门艺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情感的审美性。声乐演唱艺术情感的审美是一种精神活动,受歌曲的情感和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这两大因素所影响。在一首歌曲中,演唱者本身的声音美固然至关重要,但演唱的情感审美也不可忽视,这两者互 相补充,相辅相成,紧密协作,共同烘托出了整个演唱艺术的美感。演唱者不仅要充分展现出自己声音的美感,更要重视歌声的情感表现方式,声乐演唱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声与情的完美结合。
具体地说,声乐演唱艺术的审美特征有三大特点:
1、声乐演唱的情感审美受制于普适的情感审美标准以及情感审美表现
俗话说人有七情六欲,可见人类情感的复杂与多样,人们对于情感的表达方式更是千差万别。但是总的来说,任何情感都会受制于历史因素和社会环境,受制于人类的理性。人类情感审美的标准归根结底就是对事物对与错、黑与白的评判。上文已指出,声乐演唱艺术是生活的一种投射,源于生活,它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对于审美态度的选择,以及对于情感表达的抉择。越是成功的声乐演唱,就越能将时代精神、社会追求、大众理想和历史潮流融入在歌声中,用普适的审美观唤起听众的共鸣和感动,同时注入演唱者自身的情感体验,最终感染到每位听众。
2、声乐演唱艺术审美具有真实性
声乐歌唱艺术是一门以情动人的艺术,必须投入真情实感,任何矫揉造作都会影响声乐演唱艺术整体的效果。真情实感的流露,需要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创造感动人心的艺术形象。同时,演唱者要悉心地揣摩歌曲的词和曲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将本身对于歌曲的演绎,包括感情的性质、强度,与歌曲所含的情感相契合、相融合,将两者毫无违和感地贯穿为一体,形成震撼人心的完整艺术作品。
3、声乐演唱艺术能直击人的心灵
最近两年,最受观众欢迎的综艺节目莫过于歌手选秀节目了,而声乐演唱艺术之所以能这么广受欢迎,最关键的就在于它具有直入人心的特点,比起其他艺术形式对人心灵的震撼更直接、更快速。短短几分钟的歌曲,带给人的是多种多样的情感体验,或兴奋、或沉静,或喜悦、或哀伤。而且由于歌曲的简单易学性,观众容易跟着歌曲一起唱,所以声乐演唱艺术是最贴近群众的一门艺术类别。而只有听众在精神上获得了享受,这首歌曲才能带来真正的审美体验。从另一个角度说,歌唱者必须谙熟听众的审美反映,才能最大程度地打动听众,所以,声乐演唱艺术的演绎着不仅要是一个成功的演唱家,还要具备高超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二、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情感把握
声乐演唱艺术是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的综合体,而又首先是听觉的艺术。演唱者在讲语言符号和音乐符号转变成声音时,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因此可以说是在既有歌曲上的再创作。无论歌曲本身的旋律多么优美,歌词多么隽永,没有演唱者的演唱,听众永远无法感受到歌曲的情意和内涵。演唱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名副其实的创作者。因此,歌手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不断提升艺术再创造的能力,保持艺术创作的活力。
1、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作品的内涵是作品的思想感情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内在含义。面对一首歌曲,歌手首先要做的就是搞清楚歌曲的内涵,这是表演歌曲的最基础的工作。对于作品内涵的理解,首先要弄清歌词大意,将歌曲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分析清楚。这其中包括歌曲的情感基调和情感风格,比如作品的悲喜,是哀怨还是激昂,是奔放还是婉约等等。此外还包括歌曲特定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缘由。记得一位声乐理论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歌者献出足够的时间和思想来分析他的歌曲,并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他将对其结果感到愉快、惊奇,如果他坚持下去,他将及时发展出一种敏锐的机能,
从而他将能够进入与作家创作某特定作品时的、多少有些相似的心理状态。”所以,不管唱什么歌曲,都应该仔细认真分析作品,做到深刻理解作品,尽可能的把自己放在一个具体环境中,这样会在表现上更加切实,也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认真地分析作品的词和曲,这是演唱好任何音乐作品都首先要做到的,但对演唱好歌曲向而言,我们还要对作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2、对作品情感基调的把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民歌受到不同地区的语言音调,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等的影响,使得民歌具有独特的民歌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如平原地区的民歌大多婉转流畅,山区的民歌比较高亢豪放,而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产生的民歌则是音调悠长,气息宽广的长歌,西北民歌的旋律高亢激越这与西北地区人民生活在贫瘠的黄土高原。性格粗犷豪放声调高亢有关。
必须先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了解作品创作时代背景,分析作者在歌中为我们演唱所带来的意图,正确的把握作品的基本思想,然后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处理歌唱。千万要注意设身处地的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准确表达歌唱的内容。例如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我们首先要知道由于四川特殊的地理环境,崇山峻岭,造就山里人豪爽粗狂的性格。唱歌时要真挚炽热,欢快热情。演唱时音调高亢明亮。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优美柔和的旋律,亲切含蓄的语言生动描绘了在朦胧,恬静的山村夜晚。阿哥阿妹相知,相恋不相见。通过内心独白式的歌唱来传达心生的婉约情境。呈现出清新柔美的夜曲风格。
3、对作品意境的想象
我们发现,很多歌手在演唱时经常会闭着眼睛,仿佛在摸索什么,揣摩什么,可以说,这个时候,歌手便进入了对于歌曲意境的想象中。任何优秀的声乐演唱艺术家在演绎一首歌曲时,都会想象自己身临其境地处在歌曲所描绘的场景中,发挥音乐对于想象力的启迪作用,根据歌曲的内容,在脑海中虚构出各种场面,这就是演唱者对于作品意境的想象。只有感同身受,才能最大程度地阐释出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如果歌手将歌曲本身的意境建设得非常具象和细致,那么在演绎时就会生动和真实,对于歌曲意境的想象能够帮助歌手尽快地完成对歌曲所含艺术形象的塑造,形象完成后,整个歌曲的主旨也就豁然开朗了。对于作品意境的想象与建立,需要歌唱者以实际生活为蓝本,多听、多看、多思,不断累积对于生活、社会、人生的感悟,增强自身的艺术领悟力和灵性,以便能更深刻地阐释声乐作品。
4、对作品风格的掌握
风格是指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不同于情感基调与意境,风格更侧重于作品本身的文化元素和社会背景,一种风格的形成受到时代、社会、民族、阶级等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因此在一个作品的风格中我们最容易发现这个作品中交织的地域与时代特征,以及文化的底蕴。例如由台湾艺人陈升创作的歌曲《北京一夜》,原本是一首摇滚歌曲,但特别之处在于因为里面加了京剧的唱腔,再加上。地安门、老情人、绣花鞋、古锈铁衣、征战男儿,使得这首歌曲蕴含了一种古典的中国风。
视觉艺术由于具有直观性的特点,风格往往比音乐更容易把握。而同为线性艺术的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音乐风格的把握。提升歌唱者的文学修养对于把握和理解作品的风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成熟的歌唱家能把作品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风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能让听众感受到音乐背后的声音。
5、把握作品的艺术对比
所谓歌曲的艺术对比,就是指一首歌的强与弱,轻与重,叙述性和歌唱性,而艺术对比最重要的就是一首歌曲中高潮点与低潮点的对比。处理歌曲的通常做法是强化高潮,弱化低潮,并在高潮和低潮之间进行合理和恰到好处的过渡,设置一定的转折,通过比对,增强艺术的多变性。一味地高亢或者低沉都是不成功的艺术表现。加强高潮部分的方法常常是加重一部分字词或语句,重点突出的部分要逐字逐句地揣摩,既不能强度不足、火候不够,也不能过于浮夸,过犹不及。这个过程需要歌手仔细揣摩,反复寻味,最终找到最恰当的表现方法。歌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某些难关,但必须遵循最初的设计,不断克服难关,直到所有情感都内化在歌声中表达出来。歌曲的总体设计应该包括歌曲的整个感情基调、快慢、强弱、音色、音调大小,以及歌曲的伴奏音乐等。这些设计都要根据歌曲的结构、旋律以及情感发展来构建,确保歌曲的艺术表现能够指引歌手的情感基调,并能完整表现出歌曲的高低潮和内在层次。
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全曲5各乐句一气呵成。第一句“月亮出来亮汪汪”与第二句“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是一种平稳的情绪。第三句“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情绪上要稍微有渐强的变化。第四句“哥啊哥啊”连续三声对阿哥的深情呼唤。情绪高涨形成了全曲的高潮阿妹对阿哥的浓烈情感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达。演唱这一句的三个阿哥要有力度的对比处理突出阿妹微妙丰富的心理描绘。
三、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
声乐作为一门学科,如其他学科一样,由多个技术性的层面构成,这些技术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提升。而情感的表达是技术层面中最为特殊的部分,甚至它本身已经超越了技术的层面。在声乐演唱中,传神的情感表达将使这种艺术形式更臻完美,这将带来听众与演唱者之间心灵上的共鸣,也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使得声乐成为不仅仅停留在技术的层面,而成为一门艺术。
什么才是良好的情感表达人们形容演唱常常会说声情并茂,即演唱的音色、唱腔与情感都非常动人。“声”侧重于我们所说的一般意义上的声乐技巧,“情”即是指情感。二者并茂即意味着声音与情感得到完美的融合。声与情并非是孤立的两个部分,声音是演唱艺术的载体,声音即是内容的载体,同时也是演唱情感的载体。情发自于声,情感的表达是通过声音传递到听众的耳中,完美的表达即是形式、内容、情感的高度统一。
情感的表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也并非不可把握,通过体悟、训练和实践可以提升情感表达的能力。而这也正是歌唱家探索和实践的重中之重。
1、情感想象与场景想象的重要性
在熟读乐谱的过程中,要反复体悟音乐的感情特征,领略歌曲音乐的旋律,理解歌曲音乐的意境。歌唱者就是要从歌曲的文学(歌词)语言造型和音乐旋律起伏中,发掘出这些丰富的情感闪素,掌握歌曲的风格基调,引发我们心中的想象,发展自己的音乐思维,激起内心的歌唱热情,使自己的歌声充分抒发内心的情思,从而艺术的表现出完整的音乐形象。
场景想象即想象作品描述的场景,并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场景,设身处地的感受。如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演唱者可“移情”于这样‘种场景:在开满槐花的山上一位羞涩的少女对情郎的思念和向往。
2、再创作的重要性
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即再创作,对一部声乐作品来说至关重要。歌曲是语言符号、音乐符号和声音等多方面的结合, 作曲家、作词家、歌手,共同完成了一部歌曲,任何歌曲,都要经过歌手的演绎,才能成为一部真正的声乐作品。 这种再创作,是歌曲演唱表达情感的基础。纵观乐坛,演唱家们之所以受听众喜爱,除了他们与生俱来的绝美嗓音、超凡的演唱艺术,还在于他们的歌声包含着深情,不仅毫无遗漏地将歌曲中蕴含的感情表达了出来,更将原本的感情进行了演绎和升华,使听众和歌曲产生了共鸣。
增强声乐演唱艺术的表现力,就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不仅要充分调动听觉,还要在内心积淀不同的音乐形象,为演唱艺术积累起足够的情感储备。演唱家的再创作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再创作,由于歌曲的独特性质,歌曲具有语义和非语义的共同特点,正是这种非语义性,为歌曲家提供了无限的创作可能,也为歌曲的情感表达提供了足够的表现空间。在表现作品的方法中,联想和想象是最佳方式,这两种方法是表达歌曲情感的前提,也是激发歌手感情的源头。准确而丰富的想象能够使歌手更深入地进行作品剖析和延展,也会使作品更有感情,使作品感染力更强。
声乐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歌唱的初衷就是“唱情”,声音贵在以情动人,歌唱者应以自己特有的演唱风格、优美的音色和真挚的情感将作品的思想内涵表现出来,把听众带入歌曲的意境中,把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展现在听众面前,才能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收到演唱的预期效果。
;
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
新课改走来了,喜悦之下我多了几分忧虑。忧的是我班孩子少言寡语,缺乏交流;唯唯诺诺,毫无个性;只重语数,撇开其他!原因在于教师对孩子信任不够、做主过多。于是我决定展开实验,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
一、改变角色 拉近距离
以往上课,我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关系就是简单的“我给,你收”。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交往”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于是我决定改变角色,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一)尊重学生 拉近距离
课堂上我要求自己做到“三尊重”“三鼓励”。即尊重学业不良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鼓励学生不懂就问。“你读得真好,老师真为你感动!”“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你同意吗?”这样的话语我常常不自觉地表达出来。孩子与我的心近了,“老师,在这个问题上我是这样看的„„”“老师,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有两点补充„„”真高兴,孩子们成了“教师式的学生”,而我成了“学生式的教师”,课堂实现了真正的交往。如上《五彩池》一课时,一位学生提出“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顿时激活了同学们的兴趣,大家议论纷纷。不久,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位同学说:“因为五彩池神奇、美丽,拥有五彩缤纷的世界,比传说中的瑶池还要美丽。”我热情地表扬了他的理解,并鼓励他下课去问问家长,或查资料,去探索五彩池的神奇故事。他高兴极了,坐下去时说:“我一定会弄个究竟。” (二)鼓励自主 改变角色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意识,主要的是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努力做到有意选择、主动参与、积极发现。
①.有意选择。在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学习材料,如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内容等;选择学习方式,如自学、讨论、咨询、求教、互助、评价等;还可以支配学习时间,不断的调整自己。在课外的活动中,除了
让学生作出以上的选择外,还可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活动的内容、活动的项目、活动的场所等。
②主动参与。主动参与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全体学生都参与;第二,每一个学生都要参加活动的全过程。就课堂而言,参加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就是要参与备课,参与目标的制定与确认,参与课文内容的学习与讨论,参与练习与改错,参与评价与总结等。就课外学习活动而言,要让学生参与确定活动主题和制定活动方案,参加考察、调查、访问、咨询、搜集、尝试等实践活动,进行交流、研讨、汇报、展示等活动。
③积极发现。在探究问题及其结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发现。对于问题,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同一情境中思考出不同的问题;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出不同的问题;对于不同的问题,要能捕捉到主要的、有价值的问题。对于结果,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得到;让学生得到与别人不同的结论;让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得到结论。 2、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必须创建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
①开辟较为广阔的活动场所。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学生活动从单调、被动中走出来,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动起来。要建立校内的课外活动场所,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语文有个去处。可以设立有关语文学习的活动角,如图书角、语文学习专栏、读报处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语文活动室,作为学生活动的专用场所。同时,要着手开发校外活动环境,借助家庭、社会力量的优势,来建立校外语文学习活动场所。
②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活动氛围是在经常性的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经常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范围上分有课堂语文学习活动、课余(校内)语文学习活动、校外语文学习活动;从项目分有常规性的语文学习活动、特色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专题性的语文学习活动。要通过开展这些活动,逐步形成语文学习活动的氛围:天天有活动,处处有活动,人人有活动,个个爱活动。活动氛围的形成受到活动外部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壁报、专栏、标语等宣传手段,采用汇报、观摩、展示等方式,来渲染活动气氛,烘托活动的环境。活动氛围的形成同样也受到师生间人际关系的影响。要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和合作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教学民主,出现教师式的学生与学生式的教师。
二、关注个性 珍视独特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有:教师的因素,课程的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因为人有不同的遗传素质,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人文环境,这就决定着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人的知识背景不同,人的生活经验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角度也不一样,所以学生学习产生差异是很自然的事情,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1、分类学习 自选方法 凸现个性
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都有效的统一方式。对某个学生是有效的方式,对他人却未必如此。传统教学我都是选择好学习方法让学生接受,无异于“老师设框框,学生进框框”的做法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因此,开展实验后,我将选择权还给学生,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建立小组分类学习,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展示成果。如我在上《高大的皂荚树》一课时,由于此课分别展示了皂荚树一年四季不同的生长特点,根据孩子的喜好不同,允许孩子自由选择春、夏、秋、冬任一季组成学习小组后,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老师我喜欢春天的皂荚树,我想用画画的方法进行学习”“我想用遮阳这个词语来形容夏天的皂荚树。”„„孩子的方法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凸现了他们的个性。
2、汇报交流 互相质疑 尽展个性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或介绍图画,或合作表演,或感情朗读等等。汇报后,其他学习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质疑,展开讨论。课堂上涌动着活跃的生命力。如我在上《桂林山水》一课时,在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在汇报学习成果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来当导游介绍桂林的山和水。”瞧她那自信的神采,我欣然同意。看,她在台上介绍得那样精彩,那样的生动,简直就是一名真导游。我想:如果没有放手让他选择方法学习,而采用“我讲你听”的形式,学生的创造力、个性将被我抹杀了多少啊!再如上《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第一小组汇报完之后,其他小组一位同学“蹭”得站起来问:“你们能告诉我为什么作者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却仍要离开?”第一组成员讨论后马上给予精彩的解答。提问--解答还在继续进行。这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独特的见解,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
3、发散思维 熏陶感悟 再现个性
我认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独具个性的眼睛去看,用独具个性的耳朵去听,用独具个性的心灵去体味感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如上《海底世界》一课时,当学生谈到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时,感慨万千。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想为海底世界设计一条广告。”“噢!老师想听听你是怎样设计的。”学生接着说:“海底海底你真美,最美就是那些贼。”原来这“贼”指的是“乌贼”。多么独特的见解啊!多么丰富的想象啊!这位同学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张扬了他的个性。
三、课外拓展 注重整合
《语文课堂标准》提出:语文学习“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以往我上完课后总是让学生抄写生字、读课文。如今,我不再将学生的视野和情感束缚于课堂内,束缚于老师的框框内,而是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语文系列实践活动。
1、交还权利 自主选择
我认为学生有权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复习巩固、延伸拓展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如我上《2030年的一天》一课后,学生选择复习拓展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到社区搞调查,寻找污染环境的源泉;有的搞小型的新闻发布会,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甚至有的学生编了保护环境的儿歌,生动有趣。
2、开展活动 强调自主
学生选择方法复习巩固,拓展延伸后,教师鼓励他们凭自己的兴趣建立小组开展活动。喜欢讲故事的同学结合一组,举办个“讲故事比赛”;喜欢朗诵的同学结合一组,举办“朗诵比赛”,喜欢画画的同学结合一组举办活动等等。也鼓励他们办个人画展,手抄报展览,开个人朗诵会„„孩子们自己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更加充分有效地服务于教学,更有利于发掘他们的潜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开发课程 体现自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学生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件新鲜事物,给学校、教师提出了极其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怎样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与管理体系,以确保学校课程的质量,这样处理好同一个社区的其他学校建立共享的课程资源等等。但,无论什么问题,都必须让“校本课程”显示成效和活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表现与创造的空间。
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因此我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尊重与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在校本课程中成长。手抄报的制定,可以结合形势。对于人们关心的国家大事、党和政府的重要政策,有关方针政策,国际上的重要事件,在版面上给予适当位置,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实际来确定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进行编制,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这些理念在学生意识中逐步形成,让单调的思想教育焕发出生命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