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有些感情不要等到失去以后才后悔

高山流水――有些感情不要等到失去以后才后悔,第1张

当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故事,被故事中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感动到哭。话说春秋时代,楚国人俞伯牙在晋国做官,一日回乡探亲,路过汉阳江边,时值中秋节晚上,遂开始抚琴弹奏,突然走来一个樵夫,非常欣赏他的琴声,并能根据他的琴声揣摩其中的意境,俞伯牙心想高山弹奏雄壮的乐曲,钟子期立刻会意说:“巍巍之意在高山”,俞伯牙又面对大江弹奏起来,钟子期立刻会意说:“滔滔之意在流水”。俞伯牙为得到钟子期这样一位知音而欣喜万分,遂结为非常好的朋友。然而时隔一年,当俞伯牙得知钟子期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遂摔了琴发誓:此后,再也不弹琴了,因为没有像钟子期这样的知音了。

如今长大了,再次听这个故事,仍然被其中那份真挚的情谊深深感动,但是感动的同时做了一次深刻的思考,俞伯牙是士官大夫,而钟子期是一介樵夫,如果不是钟子期的突然辞世,俞伯牙一时难以忍受,故事才变得如此曲折动人。所以,当一个人对你好的时候,千万要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以后才后悔。

有的时候,我们享受父母对自己的爱,觉得理所当然,天冷了,有人替你送上棉衣,肚子饿了,有人替你端上饭菜,想要什么,父母马上替你办到,打一个不好听的比方,父母就像你肚子里的蛔虫。所有这些,当父母在身边时,好像觉得并没有什么,也不懂得感恩,而当有一日父母不在身边了,什么都要靠自己独立,回过头才明白,原来之前的爱是多么重要。

有的时候,我们能遇到很懂你的爱人或朋友,就像歌里唱的: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的你的幸福。而当有一天他们突然离你而去,你又会觉得有多么的思念与怅惘。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妻子健在时,少见有描写妻子的佳作,而当妻子离他逝去,那一首《江城子》积蓄了无比悲痛而深刻的情感,一下子成了流传千古的绝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大学里和我住在同一宿舍的朋友,和我上下铺,来自农村的她看到我琴棋书画样样都能,很是欣赏,经常会在别人面前赞扬我,陪我一起到图书馆看书,站在一旁看我画画,两人一起吃一起住,凡事我想干的事,她都不会推辞的陪我一起完成。大学毕业了,两人各奔东西,虽然现在已很少联系,但是奇怪的是,除了她,我好像再也没有交过真正的朋友。很多时候,想起她,除了那些美好的回忆之外,我都一些深深地愧疚,为什么当时我那么自私呢?一味的享受她的欣赏与赞美,我好像从来都没有说过一句真正意义上的赞美她的话。

人与人的感情是美好的,无论是在家人、朋友还是爱人之间,这份美好的感情来自哪里?不会是任何地方,就是来自我们的心里,它叫 。当你享受这份爱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要珍惜,要懂得回报,只有这样,当有朝一日,你失去的时候,就再也不会后悔!

大学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十面埋伏”、“汉宫秋月”、“广陵散”、“阳春白雪”、“渔樵问答”、“平沙落雁”。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俞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离别后的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孑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稽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可谓幸甚。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

春江花月夜

  原名《夕阳萧鼓》,意境深远,乐音悠长。后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夕阳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早已流传。

春江花月夜

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编而来,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相传晋桓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值为琴曲。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蓍名琵琶传统大套武曲,前身是明代的《楚汉》。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亥下最后决战的情景 。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十面埋伏

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汉宫秋月

wwwu148net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是由民间器乐曲牌仪《八板》(或《六板》)的多个变体组成的琵琶套曲。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荡涤之意,“白雪”取懔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渔樵问答

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琴歌,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泛。

胡笳十八拍

广陵散

  《广陵散》,古琴曲,又名《广陵止息》。据《战国策》及《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宿仇,而聂政与严仲子交好,他为严仲子而刺杀韩相,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操。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谱》关于此曲的标题就是源于这个故事。

  据《琴操》记载: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聂政为父报仇行刺失败,但他知道韩王好乐后,遂毁容,入深山,苦学琴艺10余年。身怀绝技返韩时,已无人相识。于是,找机会进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己当然也是壮烈身亡了。

广陵散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高山流水的故事

高山流水的故事1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

 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

 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高山流水百科资料

 高山流水 (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遇、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高山流水》,汉族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高山流水的出处

 《高山流水油画》黄泰华油画《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有同名电视剧《高山流水》。此曲为古琴曲,唐代分为《高山》、《流水》二曲。[2]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旅行者一号”的金唱片,并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人类的“知音”。

  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

 《列子·汤问》版,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⑴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⑴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⑵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⑶之操⑷,更(gèng)⑹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⑺穷其趣⑻。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⑼!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高山流水的故事2

 哦,原来可以是这样滴——《高山流水》背后的故事

 在十大古琴曲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高山流水》,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曲子悠扬动听,主要是其背后有一个关于弹琴觅知音的感人故事。

 据《吕氏春秋》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于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开来,到了明代,冯梦龙把这一百来字的典故改编成了人物、地点、情节样样俱全的话本小说。在小说中他把伯牙改成了乐官俞伯牙,把钟子期写成了汉阳的樵夫。这篇小说就是《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还要感谢互联网。最近我看见网上的一篇文章——《被善意无限夸大了的友谊》,了解了一些历史知识:《吕氏春秋》的故事来源于《列子》,而在《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不再鼓琴的内容。“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很可能是《吕氏春秋》编出来的故事。于是网文作者做了大胆的设想:子期死后,伯牙并没有“摔琴绝弦”,而是周游列国到处演奏,使欣赏他的听众越来越多。他还开办音乐学校广招门生,跟他学琴的人越来越多,他和他的学生开创了春秋时代音乐的新纪元。作者还调侃道:如果放在现在,伯牙一定是哪家著名乐团的总指挥,终日忙于演奏、忙于写书、忙于上CCTV的《艺术人生》,也许还要拍广告、拍专题片……不但粉丝多多,人民币一定也多多了这样编故事当然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读者的口味了。

 我在小时候多次听别人讲过“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每当听到“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绝弦,发誓终身不再鼓琴。”的时候,都为俞伯牙难过一番,亦有世间知音难觅的同感。其实 “知音难觅”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士大夫情结”。因为在专制制度下,人与人的关系是人身依附关系,读书人只有得到朝廷和权贵的欣赏、启用,才能施展抱负。因此,他们朝思暮想企盼着有朝一日遇见明主一飞冲天。然而真正能巧遇明主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读书人一生怀才不遇而汲汲无名,有的隐身市肆,有的终老山林。“高山流水觅知音”正好讲出了人生遇合的美妙和人生不遇的缺憾,打动了读书人心灵深处那根敏感的神经,所以几千年来一直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共鸣。

 现代社会人身依附关系基本解除了,社会的主流趋势是追求自由,渴望平等,自我意识、独立意识觉醒,“知音”在很多人心里没有那么重要了。在情感交流上,他们相信天涯何处无芳草。在实践中,因为社会多元化更容易找到“知音”,在人际交往时,社会的开放“知音”往往会主动找上门来。在人们不再渴望知音、知音不再难觅的情况下,再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恐怕就不那么能打动人心了。有时候给小朋友讲这个故事,小朋友会弱弱地说上一句:俞伯牙并不是真的喜欢弹琴。

高山流水的故事3

  成语解释: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成语简拼:GSLS

 成语注音:ㄍㄠ ㄕ 一ㄡˊ ㄕㄨㄟ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高山流水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知音难觅

 成语例子: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英语翻译:lifty character as towering mountain and rushing water

 成语谜语:飞泉挂碧峰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 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高山流水的故事4

  高山流水的故事: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高山流水的解释: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语出]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近义]知音难觅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例句]: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得遇知音。(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拓展延伸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有同名电视剧《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有古文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放古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伯牙

 全名:俞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斜”,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在《吕氏春秋》和《列子》中,记载有伯牙与钟

 子期的故事,一直为后世所传诵。《琴操》、《乐府解题》记载有伯牙学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成连说自已只能教弹琴技艺,而其师万子春善移情,便带伯牙去东海找万子春请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方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

 钟子期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高山流水的故事5

 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他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

 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大自然啊。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待风平之后,一轮仲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

 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最初,此琴有五条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添弦一根,称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称为武弦。因此,这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伯牙听罢,心悦诚服,便又调弦抚琴,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流利。樵夫时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时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礼而问道:“天下贤士,请教高名雅姓”樵夫还礼,说:“在下姓钟,贱字子期。”伯牙叹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烛,与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中秋再在此地相会。

 第二年中秋时节,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此时已是与好友阴阳相隔,子期已离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并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说毕,琴击祭台,琴破弦绝。 后人感其事,就在汉阳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筑一琴台,以资纪念。

古琴曲《流水》所表现的内容是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情怀。

相传为伯牙所作,言其志在高山,仁者之乐也;志在流水,智者之乐也。最初《高山》、《流水》本为一曲,至唐代才分作两曲,至宋代又分有若干段数。后世各种传谱虽然段数不尽相同,但是乐曲意境大致相同。

这首琴曲充满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散发了天籁、地籁、人籁相知相合、浑然一体的气象。此曲兼有抒情性和模拟性,虚实结合、情景相融、气象高远,成为最受琴家们青睐的琴曲之一。

相关知识:

《流水》是中国著名的古琴曲之一,该曲描写了高山峻岭上悬崖绝壁间的山泉从上而落,逐渐汇集成溪流,停滞于安静的水潭,然后再继续奔腾向前的情景。

高山流水,曲高和寡的孤寂之情在空谷中弥漫,似有禅院诵经的安静,禅意悠悠,禅机处处。

青山静观,碧水长流,听一曲《流水》,无论身在何处,总能感觉到那种物我两忘的安静。人间无我,我在境中,境中无我,万物俱空。空空如也,如也空空。

有山东的,有河南的,有浙江的。

山东 《高山流水》:情感较强烈,速度也较快,刮奏较多,好像山间飞瀑,激流勇进

河南《高山流水》(又名《花流水》):没弹过(明朗,开阔的)

浙江《高山流水》:较柔美,感情也更柔和,细腻,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速度也较慢像山间小溪,流水潺潺,柔和缓慢,(典雅,舒展)

高山流水赏析 [转]

做为古筝曲,高山流水为代表曲目。但高山流水最普遍的是三个版本,一个是山东筝派,一个是浙江筝派,还有一个就是河南筝派。

之所以是三个版本,是因为曲调完全不同,而不是演奏技法的不同。

“齐鲁大板”的山东筝派:演奏时,大指使用频繁,刚健有力。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 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铿锵,深沉,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

“中州古调”(或称“郑卫之音”)的河南筝派[/b]: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在演奏风格上,不管是慢板或是快板,亦无论曲情的欢快与哀伤,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

“武林逸韵”的浙江筝派[/b]:演奏特点有“大指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技法,并借鉴、学习、融汇了琵琶、三弦、扬琴乃至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 浙江筝中“摇指”的运用是以大指作细密的摇动来演奏,其效果极似弓弦乐器长弓的演奏。严格来说,这是在其他流派的传统筝曲中所没有的,因为在其他流派所称的“摇指”或“轮指”实际上都是以大指作比较快速的“托”、“劈”,而浙江筝的“摇指’则显示了它自身的特点而有别于其他流派。

但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曲调优美。在最开始,右手跨三个八度同时表现山的庄严和水的清亮。曲中部右手如水般流畅,左手在低音位置的配合如山耸立其间。后半部用花指不断划奏出流水冲击高山的湍急。最后用泛音结尾,如水滴石般的柔和清脆。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乐曲赏析

《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流水:古琴曲,乐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

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第六段:先是跌岩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见清刊本《琴学丛书·流水》之后记,1910年)

第七段: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琴学丛交·流水》后记)

第八段: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充满着热情。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第九段: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富于激情。段末再次出现第四段中的种子材料,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八、九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

尾声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

《流水》一曲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教案# 导语《高山流水》是一篇文言文,在《吕氏春秋·本味篇》和《列子·汤问》中均有记载。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琴,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回味。行文简洁、流畅,虽不足百字,但反映的内容却令人动容。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课文,感受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深情厚谊。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俞伯牙与种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

 2、感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求。

 教具准备:

 《高山流水》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回顾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1、回忆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2、课文围绕这两个主人公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肺腑的故事,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吗?用上高山流水这个成语说说。

 3、俞伯牙与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走进课文去了解故事的重要内容吧。

 一、学习知音难求部分

 1、自读1-2自然段说说你对俞伯牙的了解。

 2、理解“琴艺高超、遗憾、始终”等词语的意思,从中谈体会。

 3、学生汇报所得体会

 4、老师总结

 二、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勾一勾傍晚美景的句子。

 2、学生勾画、汇报、朗读。

 3、听音乐《高山流水》,边听边想象他们俩相遇时的动人场面,老师随 音乐范读课文3-4自然段。

 4、听了这美妙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钟子期听了这美妙的乐曲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自读课文5-7自然段画 出描写钟子期语言、神态的句子。理解词语“啧啧赞叹、意味深长、按捺不住、一见如故”,体会“猛地、站、拉、说”感受俞伯牙当时激动的心情。

 6、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汇报。

 7、俞伯牙听了钟子期的两次赞叹之后的表情是怎样的?

 8、抓住重点词、句子、体会并指导朗读。

 9、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

 10、老师小结

 三、学习痛失知音部分

 1、抽一名学生读课文

 2、品读遗言,谈体会

 3、当俞伯牙得知钟子期去世的消息后,心情如何?找一找文中的相关词语读一读。(十分伤心、失声痛哭、噙着泪水、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抓住“站、叹、摔”体会伯牙悲痛的心情。

 4、倾听俞伯牙吊唁钟子期的乐曲,感受痛失知音的悲伤心情。

 5、老师小结

 四、学习纪念知音部分

 1、老师导读引出“纪念”知音并板书

 2、学生齐读最后一部分内容

 3、体会题目内涵

 4、老师小结

 总结延伸联系生活:

 1、相知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一段段珍贵的友谊就在你我左右,在这里老师把几句名言送给大家,希望你们能珍惜身边的友谊。

 2、出示珍惜友谊的名言警句,学生齐读一遍

 3、播放动画片成语故事《高山流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

 《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这就是友谊,这就是知己,这就是知音。让我们永远铭记《高山流水》的故事,让我们永远珍惜身边的友谊

 布置作业:

 以“友谊”为题写一写你和小伙伴之间的感人故事。

 板书设计:

   高山流水

   巧遇

 难求—知音—痛失

   纪念

 俞伯牙——钟子期

   深厚情谊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伯牙和子期深厚的友谊,受到教育,珍惜自己身边的友谊。

 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寻。

 难点: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现的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和学法:

 课堂是师生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学生在一起彼此对话、畅想、交融、分享,尽情享受成长的快乐。《高山流水》一课,是个动人的传说,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感受为辅。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应遵循阅读课文的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来推动课堂深入,让学生从故事中品味出友谊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因为在第一课时,我已经给学生们欣赏了《高山流水》这首古筝曲,我在还没上课的时候,播放曲子等待铃声。上课开始就从乐曲入手引出俞伯牙。紧接着,我出示了文中的一些四字词语,让学生读,并且带入“伯牙在一个 的夜晚,弹起了高山流水。当他弹到志在高山时,子期 道:“真妙啊!我看见了 的泰山!”当他奏起了志在流水时,子期 的说:“真妙,我看见了 的江河!”伯牙激动的说,“:知音难遇,你就是我的知音啊!”他们两人 。当伯牙得知子期已不在人间的噩耗,来到坟前,又弹起了高山流水, , , 。子期已死,伯牙终生不再弹琴。” 这一段话中,又一次运用了这些词语,算是对上节课的复习。紧接着,我给学生们提出这个问题:“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呢?”来引入今天的新课。

 二、品味赏析。

 1、回顾第一部分,知音难遇。这部分是上节课学习过了,就提一下就行了。

 2、偶遇知音。其中第三、四段交待了他们相遇的时间和地点,没有学生思考的价值,我就让他们齐读这部分,了解就行了。到了重要的5、6、7自然段,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并提出阅读要求:你从那些语句可以看出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呢?用横线把它画出来。 学生读完,给他们一点交流的时间,然后汇报成果。我就把学生找到的: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这两句话出示出来,引导朗读。第一句话我是分三个层面来指导朗读的。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可能感情不是很强烈,第二层,我让他们抓住“啧啧赞叹”这个词来指导朗读。第三层,我是从“气势磅礴、高大雄伟”

 这两个词,配上我找的高山来指导朗读。(我找的用意是,农村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外出旅游,没见过高山,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体会,那就更好了)。第二句话,我也是分三个层面来指导朗读的。前两层都一样,第三层我是把《高山流水》中的流水片段截成mp3形式,让学生听着加深体会来朗读。和音乐都在课件中出示。接下来,我提出问题: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来发挥学生想象。学生汇报后,我又出示:现在你们都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你怎么赞叹? 真妙啊,我看见了 !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说—— 真妙啊,我看见了 ! 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说—— 真妙啊,我看见了!

 当伯牙鼓琴志在雪花,钟子期说—— 真妙啊,我看见了 ! 这个设计,即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有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接着,让学生读,体会伯牙激动的心情,这部分我是让学生从动作词语来体会。我还设计了这个问题:“伯牙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引导学生从知音难遇来对比着体会。

 3、痛失知音。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的8-12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地方。给学生一点时间来交流自己的体会。指名说说体会,读读课文。当学生说到“如泣如诉”的时候,让学生想象伯牙会说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体会,指导读“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这句话。我还设计了这个问题:伯牙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呢?因为知音难觅,的知音也死了。这样,就把难觅时的期盼,偶遇时的激动,失去时的痛苦联系在一起了,加深了学生对故事中伯牙和子期深厚友谊的理解。

 三、创设情景,强化感悟

 读13、14自然段,了解碎琴山,古琴台得名的原因。但不能只停留在了解上。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去了碎琴山,你会想些什么?”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肯定有学生能联系到自己的朋友,这就是我要达到的目的。让学生从伯牙和子期的友谊体会的珍惜自己与朋友的深厚友谊。 最后,我给学生播放了一首无印良品的《朋友》,词写的特别好,在从歌声中体会深厚友谊的重要。这节课就在歌声中结束。

篇三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能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想象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的情景,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4、明白“高山流水”的含义,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预习作业:

 1、读通课文,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并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下列字词:

(1)鼓—— (2) 方—— (3)志—— (4)善哉—— (5)巍巍——

(6)少选—— (7)洋洋—— (8)破琴—— (9)绝弦—— (10)复——

 2、收集有关朋友、友谊方面的诗句、名言 3、有条件的查找收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读“知音”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大人有大朋友,小孩有小朋友,请你说说自己的好朋友(学生交流)

 2、“朋友”这两个字虽然普通。但它在孔子眼里是“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李白的笔下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王勃的心中则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以当两个人成为志同道合、互相欣赏的朋友时,“朋友”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知音”(板书)

 3、说起“知音”的来历,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板书 26、高山流水

 二、疏通课文,初识“知音”

 1、学习古文首先要读准、读顺,自己先读读看,试着读出节奏来。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再读: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回顾疏通古文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懂每一句;联系译文矫正自己对古文的理解;同学交流讨论。

 4、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轮讲、补充)

 5、班级交流

 6、师生合作读。(教师读译文,学生读相关古文)

 7、提问: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板书:伯牙、钟子期) 简介: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 是当时的琴师。 钟子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 斗笠、披蓑衣、挑担子、拿板斧的樵夫。

 三、探究文本,感受“知音”之喜

 1、一个是晋国赫赫有名的琴师,一个是楚国山野砍柴的樵夫,是什么东西使他们走到了一起,成为知音呢?(交流:音乐)

 2、用~~~线画出两人弹琴、听琴的句子。(学生交流、板书) 志在高山 巍巍乎若泰山 志在流水 洋洋乎若江河

 3、想像乐曲内容:伯牙弹琴除了想到“高山”、“流水”之外,他还会弹奏哪些景色呢?

 (学生交流:鸟语花香、清风明月、森林大海等)

 A、 师生合作,分角色表演(出示内容)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学生: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细雨。 学生:善哉乎鼓琴!绵绵乎若( )。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 学生:善哉乎鼓琴!( )乎若( )。

 B、同桌对说 出示参考词语:依依杨柳、皎皎明月、淙淙流水、萋萋芳草、皑皑白雪„„ 4、想像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时的心理活动。 伯牙与钟子期本不认识,他们在江边是偶然相遇,所以——(出示) 当伯牙的手指熟练地拨弄着琴弦时,钟子期暗暗赞叹: 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伯牙暗暗惊讶: 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在流水时,伯牙暗暗欣喜;

 5、根据刚才的练习,自己完整地想像当时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时的情景。

 (提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弹、怎样听、各自想什么等)

 (1)同桌对讲

 (2)全班交流抽1~2个复述,其他点评

 四、拓展深入,感受“知音”之痛

 1、一次巧遇,两人一见如故,成了音乐上的知音。他们约定来年再相会。第二年,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时,得到的是钟子期病故的噩耗。钟子期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他要好好地听先生的琴声。,这是一种何等凄美的相会呀!

 2、伯牙来到墓前,此时秋风瑟瑟,万木萧萧,更增添了伯牙心中的哀伤。(出示)

 (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抚琴:弹琴]一操[一操:一曲]。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铿锵: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鼓掌大笑而散。

 3、伯牙见到众人听琴的摸样,心里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呀?

 (交流:愤恨、痛苦、哀伤、觉得世上再无知音等)

 4、的知音已去,世上再无懂琴之人。于是——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出示并齐读) “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为知己者绝琴。这是一种何等深厚的情谊!

 五、情感升华,珍惜“知音”之谊

 1、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后人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叫《高山流水》,想听吗?(播放《高山流水》) 伴着这曲动人的《高山流水》,我们再来齐读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2、千百年来,“高山流水”已成为“知音” 的代名词了。此时此刻,你对知音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了呢?(出示) 知音是 知音是 知音是 (可以用自己积累的诵咏知音、朋友、深厚友谊的诗句、名言来表达自己对知音的理解,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同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数量)

 3、总结: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当我们有朝一日遇到了知音,一定要好好珍惜。

《高山流水》听后感

高山流水,自古至今;悠悠扬扬,情深意长;乐声袅袅,韵味十足。闭上双眼静静的倾听,乐声中一点点露出了中国古典乐器——古筝的魅力。 我听说过《高山流水》的典故,也知道这首曲子抒发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境。但或我还悟不到这般境界,只想到了一幅美好的图画。 “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这是愉悦之情。再是“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后又“轻舟已过,势就徜徉,时而余波击石,时而旋洑微沤„„”旋律跌宕起伏,让人心潮澎湃。这是先人们想到的画面。 水从高山上流下来,时而轻轻如烟,时而又如大雨,时而又如珠帘。渐渐的大雨般过去又小雨淅沥了,进而似乎余震般又大了些,但很快又恢复。水儿们一下激起了水雾,烟雾缭绕,似飘渺仙境„„ 突然声音重得不得了,似乎在怒吼,不那么温柔了,激起心中千层水花,可重中似乎有水儿敲石的悦耳。慢慢的,慢慢的,又静了下来,小了,小了„„一首乐曲结束了。 曲落,睁开眼睛,耳畔无声,我又听到了城市的喧哗。多想再一次闭上眼睛,远离城市,穿越时空,再次来到那远古的山水之间,又多想我是那个伯牙的知音„„

《高山流水》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它主要讲述了伯牙与子期这两个人的故事,表达了伯牙与子期两个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情感。

俞伯牙是春秋时期非常有名的一位琴师,他的琴艺十分的厉害,但是却不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老师知道之后就让他去蓬莱岛,或许能够得到灵感弹奏出更加美妙的琴声。等到俞伯牙来了蓬莱岛之后,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突然灵感迸发,弹奏出独一无二的琴声。然而在这个时候,却没有人能够懂得他的音乐,这让俞伯牙感觉非常的苦恼,怎么就没有一个知音呢?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旅游,突然下起了雨,这时候俞伯牙有了灵感开始弹起琴来。他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个人站着,心中一惊,琴声断了一根。正当俞伯牙要询问对面那个人时,那个人突然过来告诉他,原来那个人被俞伯牙的琴声所吸引。伯牙心中感到有些疑问,问刚才那个人谈的是什么曲子,没有想到那个人回答的非常正确,于是俞伯牙非常的高兴,终于有个人懂得他的音乐。

两个人在船上又谈了许久,越聊越投机,俞伯牙又弹奏了不少曲子,那个人都能够正确的理解曲子,并能够说出当时子期当时弹琴表达的情意。而那个人的名字就是子期,平时以砍柴为生。

子期和伯牙两个人意趣相投,后来结为兄弟,并且约好第二年的中秋也要到这里来见面。没想到第二年的时候,没有看到子期前来赴约,伯牙只好把琴拿出来,弹了许多首,却还是没有等到这位知音朋友。第二天的时候,伯牙打听子期的下落,才知道子期因为重病感染不幸离世,这让伯牙感觉到非常的伤心。来到子期的坟前,为了他弹奏了这首高山流水,然后愤怒地把琴砸碎。在他认为以后没有人能够听得懂他的音乐,那以后何必弹琴呢?

《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就是告诉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遇到一个知己,大家应该要学会懂得珍惜,毕竟朋友之间的感情是可遇不可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71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