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优秀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态度。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聊斋志异》一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腐败、官贪吏虐、豪强横行、生灵涂炭,都在《聊斋志异》中有所反映,揭示了人民痛苦生活的原因主要来自贪官污吏。
《聊斋志异》在暴露统治阶级贪暴不仁的同时,还写出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其
中有“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席方平》);
有最终变成猛虎,咬死仇人的向杲(《向杲》);
有直人阴间、杀死两吏卒的王鼎(《伍秋月》)。
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在激发被压迫者的斗争意识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聊斋志异》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揭露了科举考试的种种弊端。蒲松龄才华过人却名落孙山,他对科场的黑暗、考官的昏聩、士子的心理等都非常熟悉,所以写起来能切中要害,力透纸背。通过一些梦幻的境界,作者嘲笑了那些醉心功名利禄的士子。
扩展资料:
清初诗坛盟主、朝廷显贵王士祯为《聊斋志异》题过一首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他甚至欲以500两黄金购《聊斋志异》手稿而不得。
蒲松龄出身低微,家世清寒,科举失意,潦倒落魄,“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但就是在“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寒冷凝冰”(《聊斋自志》)的境况里, 他用大半生的精力,写出了惊世之作《聊斋志异》。
反过来讲,作者生活优渥,锦衣玉食,香车宝马,也许就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文章憎命达,诚哉斯言!
《聊斋志异》写了将近500个故事,几乎篇篇都好。它的神奇在于,不仅朝廷显贵如王士祯者十分喜欢,一般平民读者也都喜欢。为什么?
首先,《聊斋志异》尽管写了许多鬼狐怪异,但涉及的却是广阔现实。作者通过讲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与残酷,且始终保持了鲜明的批判态度,有时甚至用篇末的“异史氏曰”的形式直接站出来指陈时弊,控诉“覆盆之下多沉冤哉”。
以《促织》为例:由于皇帝爱斗蟋蟀,地方官媚上邀宠,胥吏借端勒索,遂至“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成名因为买不起应征的蟋蟀,受尽官府的杖责,奄奄待毙。后来历尽艰辛,捕得一头,却不幸被儿子不小心弄死。
于是乎,“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后来儿子魂灵化为一只轻捷善斗的蟋蟀,献入宫中后得到皇帝欢心,才挽救了一家被毁灭的命运。
蒲松龄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反抗性的人物形象,席方平是突出代表。他父亲得罪富豪羊某,被其死后买通冥间的狱吏搒掠而死。
为了伸冤,他魂赴冥司告状,从城隍到冥王,层层上告;受到械梏、笞打、火床、锯解种种毒刑,仍不屈服;两次被押送还阳,又都逃回去,直到冤屈昭雪为止。席方平这种“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顽强斗争精神,反映了我国人民的不屈精神。
其二,蒲松龄揭露了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叶生》中的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却屡试不中,郁闷而死,最后只能让自己的鬼魂帮助一个邑令之子考中举人。
但蒲松龄没有像吴敬梓那样从根本上否定这一制度。一辈子未能考上举人的蒲松龄到71岁才按例补了个贡生,终老之时,还不忘借了某举人的行头,请人画了像。
其三,《聊斋志异》反对封建礼教束缚,热烈歌颂真诚忠贞的爱情,这是读者最为喜爱的部分。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占了全书的大部分,《婴宁》《莲香》《香玉》篇中的男女主角不顾封建礼教的约束,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大胆追求心爱的人并获得幸福的结局。
《香玉》中的黄生爱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莲香》中的女鬼李氏热爱桑生,后来“愤不归墓,随风漾泊”,终于借尸还魂,和桑生结成美满姻缘。在《小谢》中,男女双方更是经过一段自由接触后,逐步发展起爱情。这在男女被禁止社交的封建社会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
其四,《聊斋》情节曲折跌宕,而且善用细节。忘记书中哪一篇了,写的是一个女子最怕别人挠痒,甚至于远远用手指指之做挠痒状,她都会忍俊不禁。
这样的细节,在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宋话本中是很少见的,是《聊斋志异》对前人的超越。《聊斋志异》善用环境、心理、反衬等多种手法塑造人物,语言简洁到不能再减一字的程度,既具有文言文的简练典雅,又不失小说语言的生动形象,赋予文言语汇以活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如写冯相如见红玉自墙上来窥一段:“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生动描述了少女情窦初启时的娇态和冯相如的执著、热烈的爱。
既然该书抨击封建社会的黑暗,揭露了官场的腐败,甚至描写了人民的反抗,作为清朝显贵的王士祯何以还给予高度评价呢?我想是因为那时的文人在评价文学作品时,还能保持对艺术的独立意识。
人民网-《聊斋志异》好在哪儿
《聊斋》故事中鬼怪的荒诞世界,正是现实中世人心心念念却无法得到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是魔幻的,也是美好的,至少让人可以得偿所愿,即便这里面有鬼怪,但依旧是一颗世间吃不到的幻想糖果。所以蒲松龄笔下的《聊斋》,鬼怪比世间凡人有情义,这样的鬼怪世界不是恐怖地狱,更像是美好的寓言。
现实的无可奈何在《聊斋》中,爱情是可以超越生死,超越种族,超越所有,只要双方有爱,那么两情相悦就是最后的美满结局。像《聊斋》里《聂小倩》这章故事,虽然小倩是女鬼,她也因为受到老妖的控制害过不少书生,但她的本质是善良的。她遇到书生宁采臣后,宁采臣的正义与忠厚让小倩倾慕不已,她求助宁采臣脱离老妖的控制,宁采臣也可怜女鬼小倩,于是就找到燕赤霞将小倩的尸骨移到自己房门外。因为有了燕赤霞赠送的剑鞘辟邪,女鬼小倩与宁采臣不用担心其他妖怪伤害他们。
之后小倩与宁采臣结为夫妻,并且经过多年生活,小倩也不再惧怕剑鞘,并且还与宁采臣生儿育女,尽心尽力侍奉宁采臣的双亲,宁采臣有了贤妻在家,最终考取功名,一家子圆满幸福。在故事中,害人的女鬼小倩最终成为贤妻良母,还与宁采臣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这不正是古人理想的生活吗?也就是说如果真有一个书生宁采臣,他想要抱得绝色美人归,又能家庭和睦,自己考上功名,一切都一帆风顺,似乎现实社会是不可能有的,但蒲松龄的《聊斋》中却给了宁采臣这样圆满的人生。
故事中的美满世界《聊斋》中最吸引人的不是这些鬼怪们,而是故事给了人们一个美好的希望,将现实中的种种意难平,用魔幻手法实现,但这样的美好世界真的就是最好的世界吗?像读书人朱尔旦,除了不聪明,他憨厚又朴实可爱,仅仅因为一次打赌,他将陆判的神像搬回了家,他也因此成为了陆判的好友。陆判是个好朋友,他满足了朱尔旦所有的要求,比如变聪明,还有给自己媳妇换个美丽的头颅。但当朱尔旦一切都顺遂如意之后,他已经不是陆判曾经认识的那个憨厚书生。
是陆判改变了朱尔旦的一生,让他失去了朋友,还是朱尔旦毁了他们的友谊?朱尔旦现实中的意难平,是他的天生愚笨,可当初不正是因为这等痴愚,他才会因为一个荒诞赌约,就将陆判神像背回家,更是因为他的可爱憨厚,才能与陆判成为朋友。陆判圆了朱尔旦的难平之事,但他们也渐行渐远。也许有时候美好只能存在幻想中,因为美好会变质。
蒲松龄的《聊斋》给了爱情美满结局,也用故事给了警世预言。不管是哪种,在蒲松龄的笔下,都有鬼怪的身影,以及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美好愿望,所以蒲松龄笔下的鬼怪世界就像一个最美寓言。
原话是:"都是千年的狐狸,跟我玩什么聊斋啊",意思是:你我都是心知肚明的事,不必装什么神秘,做什么故弄玄虚,都是道上的人,意在对彼此的伎俩非常了解。
《聊斋》是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也叫《鬼狐传》,里面讲的都是鬼狐类的传说,千年狐狸精道行已经非常高深,既然都是千年的狐狸,那就不要再闲聊互相欺骗了。蒲松龄的聊斋中的故事都非常悬疑莫测,所以用聊斋一词有一语双关的作用。
关于《聊斋》:
《聊斋》的全称也叫《聊斋志异》,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说句良心话,聊斋当中的爱情确实是理想当中的爱情。
但是这种理想当中的爱情只能符合当时的那种社会环境,因为聊斋在写作的过程当中主要体现了男尊女卑的社会状态,在这种情况之下,女性是没有任何选择权利的,甚至连自己的想法都不应该具备,完全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男性不论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女性都只能附和,所以聊斋当中的女性都非常勇敢,不仅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也非常愿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在这种状态之下,男生和女生之间的感情纠葛就会莫名其妙的变成一种平等关系,女生可以为了男生去牺牲自己,而男生也会为了女生去放弃一些东西,只不过聊斋当中的一些结局不尽如人意,都是以悲剧收场,但是这些女生虽然和男生人鬼殊途,但也通过另外一种方式陪伴在了男生身边,也算得上是达成了自己心中的愿望。
蒲松龄在描写聊斋的时候,可能想把聊斋里面的一些故事用大团圆的结局收尾,但是强行大团圆只会让这个故事变得特别零碎,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只能用一些巧妙的写作方式将大团圆的结局藏在了观众们的想象之中,所以我们在看聊斋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故事的结局都是开放型结局,任由读者们去思考。
只不过聊天当中的爱情,不符合现在人的感情观点,因为现在人在恋爱的时候,都比较追求实质性,一旦发现在短期之内没有结果的话,他们就会放弃这一段感情,然后投奔到下一段感情的怀抱里,所以聊斋当中的爱情应该是,当时那个社会之下,才子们理想当中的爱情。
即将到来的2020年2月2日,因其是极为罕见的对称日,但又因为这一天是周末,于是诸位有情人纷纷向当地“民政局”求情,借“难得一遇的爱你对称日”向外界狂撒一波来自2020的热气腾腾的狗粮,但谁曾想过,在古代,“情”却一直处于一种被禁锢的状态,而蒲松龄所创作的《聊斋志异》即向我们揭示了这个意蕴深远、永恒而亘古的爱情诉求。
蒲松龄
一、缘起缘灭几时休
出身于书香世家的蒲松龄,在家中排行老四。在儒家思想浸透满朝的时代,一阵属于明末清初的思想解放之风又呼啸而来。当新的观念与传统的儒家相互碰撞,其思想也在蒲松龄的脑中有了些蛛丝马迹,而其所创作的《聊斋志异》正是当时的产物。
人、鬼、神、妖,诸方妖魔鬼怪来袭,且看蒲松龄如何巧运笔锋,斗转乾坤。
明末时期,蒲松龄降世,其主要生活是在清朝。晚明的思想文化被清朝打了个片甲不留,但思想因其传承与源流相继的特点,所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思维与观念一时间不可全然断绝,关于情感,自古多番论调,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视角下,先秦时期,魏晋时期和晚明时期是情感论内涵变化的突出节点。这里我们重点来谈谈明中叶时期的“主情说”。
先秦“言志说”开启了情感论的大门,提出“诗以言志”的看法,但这里需注意,此时的“志”却不是情感,而是个人的志向及抱负。魏晋时期“缘情说”成了古代有关情感论的第二大宣泄口,被誉为“太康之英”的西晋诗坛的代表之一——陆机曾道明:“诗缘情而绮靡。”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魏晋名门“颍川钟氏”之后钟嵘在其《诗品序》中说道:“诗乃‘吟咏情性’。”现在重头戏登场,泰州学派一代宗师李贽亮相,“主情说”便是因李贽的文学批评而初始显露。
李贽人物形象
二、花开花落又何妨
当“主情说”怒起争锋之时,属于人的本性即被自然唤醒。所谓凡夫俗子防身利器之七情六欲,皆被晚明时期的批评家们看作是出自人的“真心”和“本性”的真实情感。
既然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又何错之有?
束缚人性的网被撕破了口子,爱情立马当先,于是乎,一大批才子佳人小说纷纷如雨后春笋,遍布各地,这样的社会背景也正是蒲松龄所生活的真实图景。
“火力全开”的理学在清代被宣传的扬扬沸沸,可理学的真面目却被一步一步地揭开。
“情之志者,鬼神可通,花以鬼从,而人以魂寄,非其结于情深耶?一去而两殉之,即非坚贞,亦为情死矣。”——《聊斋志异·香玉》
《聊斋志异·香玉》书籍
爱情的悲歌中呈现的是浪漫主义的至情意识,爱情的主旋律在欢唱着,是情感的盛宴也是时代的思潮。
那崂山太清宫下的一颗白牡丹,颇具盛名,蒲松龄因牡丹构思成文,书生与白牡丹的故事感动众人的同时,也是情感的另一番写意画面。
崂山太清宫实景
鬼神精怪,皆为人间精魄,身为万物之灵长的高等动物——人类,当鬼、妖之物也如人这般拥有了神智,摆脱了自然的形态,脱胎化骨,感情自然应运而生。
无论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聂小倩》《林四娘》《连城》,亦如那痴情化作雨,浪漫覆于天的《香玉》《葛巾》《仙人岛》,爱情的勇气总是不会缺乏,万事万物都蕴含于爱的盛宴中,形成了自然一体的爱情的社会。
聂小倩扮演者剧照
三、心有灵犀一点通
都说无巧不成书,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关爱情的作品就占据了三分之一,样式各样,只看你寻哪个,种类不一,且听我慢慢道来。
聊斋先生这铺天盖地一张情网,网住了书中这一番人物,也把我们的心给兜了个彻彻底底。
《聊斋》在很多人眼中是一部短篇鬼故事集,里面的故事大多与“鬼”、“狐”、“妖”等灵异事物相关。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评价作者蒲松林的这部作品“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探刺虐入骨三分”,也就是说,《聊斋》的写作意图除了讲述鬼故事,还“讽刺、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现象,以及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情感的向往。以其中的几个小故事为例。
一、《阿宝》:爱情可以冲破世俗枷锁,甚至生死
《阿宝》讲述的是穷秀才孙子楚和美女阿宝相爱的故事,在故事中,孙子楚因为贫穷,生性憨厚得不到阿宝家人的认可,但两人爱情的力量最终感动了天地,感动了世俗,最终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这则故事表面在写孙子楚和阿宝的爱情,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理想爱情的向往——真爱至上,甚至可以超越生死。
二、《梦狼》贪官如狼,吃人不吐骨头
《梦狼》借助白翁托梦,讲述了官吏如狼似虎的对待百姓的故事,从侧面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百姓被欺残,只剩下皑皑白骨,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官场的深刻不满。从这则故事中,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理想是,希望有一个官吏清廉,官员和百姓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
在《聊斋》中,还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和小故事,虽然是写鬼写妖,但是从侧面展现了人性的善和恶。也蕴含了许多的哲理,需要我们去探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