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审美情感?

什么是审美情感?,第1张

审美情感以日常情感为基础,审美情感要求于对象的,已不单纯是个人主观需要的满足,而是审美需要、审美理想的满足,所以是最高级的情感类型。

审美情感作为一种精神的愉悦,有别于单纯的生理快感。日常情感和生理快感的区别并不太严格,生理需要的满足,情欲的满足所产生的快感通常并不排除在日常情感之外。

审美情感比日常情感往往包含着更丰富、更加深刻的社会内容。

审美情感来自主体对自身本质的直观,它已经从直观的、狭隘的个人功利升华出来,蕴涵对社会功利的把握。

因此,它不仅在色调上比日常情感更丰富,而且在内容上比日常情感更充实、更深刻。所以,真正的审美情感的获得,能够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净化人的心灵,激发对情感美的追求。

审美情感由于超越了狭隘的个人功利,所以有着寓热于冷的情感再体验的特点,不象日常情感那样锋铓外露。就好比诗人,感情正烈的时候创作诗词,会将美诗毁掉。

审美是指人们对美的对象进行观赏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

美感则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由美的对象所引起的一种美的享受,是精神得到某种满足和感受的情感。

审美的特点

1、直觉性:审美直觉是对审美对象的整体把握,对美的形态的直接感知,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指审美感受的直接性、直观性,即整个审美过程是在直接的感知中进行的,是形象的具体的;二是在审美中对审美对象从全局整体上而不是支离破碎地感知;三是指审美感官愉快,在艺术美的欣赏中,美感产生的过程就是审美意象再造的过程。

2、情感性:审美情感是人对客观存在的美的体验和态度,包括人的理性、生理因素与人类发展所积淀的普遍因素。审美情感是构成审美特点之一,以审美认识判断为基础,也是美感与快感的主要区别之一。审美情感是一种精神的愉悦,不是物质情欲的发泄而是人的一种高级的情感活动。

3、愉悦性:审美愉悦表现于对狭隘功利性的超越和对于生命力的追求,来源于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审美是一种喜悦和愉快的感情,这种愉悦感来自身心与能力的和谐运动,令人感到一种恰然恬然,轻柔流畅,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自由。审美愉悦性没有物质的功利性,却有精神的功利性,它表现了对狭隘功利性的超越和对于生命力的追求。

中国人的审美有四个层次,呈金字塔状,从上到下分别为艳俗、含蓄、矫情、病态。(马末都说)

审美观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人类共同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审美意识是主体对客观感性形象的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包括人的审美感觉、情趣、经验、观点和理想等。

人的审美意识首先起源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自然物的色彩和形象特征如清澈、秀丽、壮观、优雅、净洁等,使人在作用过程中得到美的感受。

审美意识与社会实践发展的水平有关,并受社会制约,但同时具有人的个性特征。在当代,审美意识和环境意识的相互渗透作用更加强化。

你好!

审美:是指在美感活动中,审美主体用某种感性的形式,对客体的意蕴和审美活动的价值整体把握和领会。所谓审美情感,是人对客观存在的美的体验和态度,是人类的高级情感,它贯穿于审美过程始终,是审美活动的条件和动力。

审美经验和美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审美经验是个人在接触艺术、文化和其他审美对象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而美感则是人们在欣赏艺术、自然美景、音乐等方面所体验到的情感感受。

下面是审美经验和美感的几个不同点:

来源不同:审美经验主要来源于人们对艺术、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学习和感受,而美感则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直接的感官体验。

形成方式不同:审美经验是在长期的学习、阅读、观察和体验中形成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积累,而美感则是瞬间产生的感受。

影响范围不同:审美经验会影响到人们对艺术、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理解和欣赏,而美感则是体验美好事物时产生的个人情感。

主观性不同:审美经验是个人对艺术、文化等方面的个人理解和感悟,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而美感则更多地受到感官和情感的影响。

总的来说,审美经验和美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体现方面不同,但都对人们的审美体验和认知产生重要影响。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的一定的主审美情感不同于日常生活情感在于,它是经过理解与想象共同对日常生活情感的形式化、秩序化、组织化。也就是说,审美情感是经过多种心理功能的处理,渗透着理解和 深层审美情感

指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别显著的征象、标志。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艺术,它艺术家的审美情感,构成艺术的深层内涵。(三)形象性。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手段。感性形象是艺术的基本形态,艺术形象是生活材料与艺术家主观因素的审 阅读很多优秀的新闻典型报道 ,笔者深深地为其字里行间所流淌的真情实感 ,其意识深处所蕴涵的哲理情趣 ,其文本肌理所折射的审美意境所感染。这一系列情感效应除了来自于文本本身的新闻价值外 ,还来自于文本情感化的叙事形式 ,来自于作者将笔触伸进人物心灵深处的情感世界 ,从而达到“情动而辞发”、“情动而言形”的审美情境。虽然情感不是新闻生命力的基石 ,但它却是新闻赖以生存的养料 ,它是沟通文本与受众的一种有效符码。“为情而造文”是致使文本产生情感效应的有效因素 ,作者对审美对象探赜索隐 ,对文本信息进行审美化的叙述 ,从而使得作品拥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 ,建构了典型传播的审美报道模式。一、审美主体的情感积累 ,构成了情感“顿悟”的重要致效因素首先 ,对生活原生态的自然情感积累 ,是致效的潜在性因素。生活作为人生存的一种生态语境 ,极易对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形成潜在的审美影响郁达夫小说具有浓厚的抒情性特征,这种抒情性功能是通过郁达夫小说叙事的样式来实现的。郁达夫小说在叙事上具有"叙事的琐事化"和"琐事的情意化"的特征。他的小说不追求完整的情节叙事,而是以日记式的"琐事"展开,具有高度个人化的特征。情感的表达在这些个人琐事的表述中得以展开,"琐事"型的叙事单元由作者情感的内在贯穿而获得了新的统一性,从而形成具有抒情功能的琐事型叙事样式,这是郁达夫对现代小说叙事的抒情化变革作出的贡献。

中国古人对待自然有两种不同的审美观,分别是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

自人类产生之日起,便与自然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对自然的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总的来说,中国古人对于自然的审美观念大体可分为神化说、致用说、比德说、畅神说等几个基本发展阶段。所谓神化说是从人与自然的疏离关系着眼,自然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对于人而言,自然便是神明、神灵。因为在原始初民的眼中,外在的自然界是神秘莫测的。

他们对其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日月运行,风雨雷电,季节交替,洪水泛滥,野兽肆虐等产生了无数的疑问。由于生产力低下,他们不可能做出正确的解释,只能凭借感性与质朴的思维方式把握自然界。

另外,初民由于梦的启示,产生了灵魂观念:人在梦中四处行走,醒来却仍在原处,由此,初民猜测在肉体之外,还有可以四处漫游的灵魂。初民将这种灵魂观念扩而大之,便认为自然万物也都有灵魂存在。这便是万物有灵的意识。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像人类一样有意志、思想和情感,各种自然现象背后存在着超自然的伟力主宰着一切,这就是神。

初民按照人类自身的形象构思出各式各样的神,并认为神的各种行为造成了自然及自然现象。这种神化的自然观在现存的神话中还可见其端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730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