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怎么挽救这段感情?

我该怎么挽救这段感情?,第1张

心理疾患是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应当广泛开展心理训练,以解决青少年心理成长、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及挖掘心理潜力等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青少年心理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青少年心理浅析论文篇一

《关爱青少年心理,培育创新人才》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以及造成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因素,并针对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提出了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策略。

关键词:关爱;心理培育;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变迁的过快、生活方式的日新月异、社会成员的价值、婚姻、生活等观念的变化、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疏于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致使一些青少年对周围事物缺乏理智的判断,心态失衡,从而引发了诸多的心理障碍,成为影响部分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成才的症结之一。青少年正直心理和心智的发展时期,身心均未成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面对市场经济纷纭变化的社会环境,心灵上必然受到冲击,如不能及时引导,难免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障碍。为使青少年一代身心和谐成长,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身心健康氛围,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引导至关重要。

一、青少年心理障碍的问题

1、塑造青少年良好的人格的必要性

在社会转型、人才辈出的大潮中,人才竞争的底蕴就是健康的社会心理。从这个意义来说,人之所以成才,所以成就,就源于健康的心理素质。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认为,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15%由于卓越的学识和专业水平,85%靠的是优秀的人格心理素质。青少年朝气向上,富于憧憬,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处于对自己的认识进入高层次,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将要做什么人的时期,同时,又处于好走极端,应对方式情绪花、简单化、心理障碍的易发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由于认识和实践的局限性,往往产生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尖锐对立,造成心理上的困惑、障碍甚至疾患。新世纪青少年的自强奋发精神、人际间的交往能力以及他们的成才意愿都无一不与健康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连。因此,切实加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亟待引以为重视的实际问题。

2、同步于城市化、信息化以及物质文化生活的发展,青少年心理障碍呈上升趋势

概括起来是:学业上的自我负责意识、竞争意识、自我奋发向上、成才观念的冷漠;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层面的放任、自负、猜忌、自卑、孤独等心理的困扰;恋爱心理及青春期焦虑;挫折心理以及特定环境中形成的自暴自弃、乖张心理等等。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形成,既有自身因素的制约,同时又时刻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温馨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学习与社会环境是青少年保持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而目前,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成长这三个最为重要的育人环境的实际状况确实难尽人意。

3、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具体因素

一是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身濡目染中奠定了青少年心理品质的基础。如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单亲家庭对子女的放任;富有家庭对子女的娇宠;贫困家庭对子女的无助;权威式家长对子女的专横;失和家庭对子女造成的身心创伤等等。

二是社会大环境中的负面影响实际上在潜移默化着青少年的身心。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条件下,一些不良影响和 网络 的色情、暴力、凶杀情景的泛滥;一些宣扬腐朽生活方式书刊的腐蚀;一些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生活的诱惑;经济活动中的拜金主义和人际交往中的虚伪言行等社会大环境不良思潮的熏染,无一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一代,并成为他们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无可回避的事实。

二、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作用、营造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氛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当务之急

认真组织事实部颁《中小学心理健康纲要》,是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纲要》的贯彻、实施、不仅体现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关怀,而且也反馈出教育理念上的创新。

1、营造利于排解青少年心理障碍的环境

作为重要育人环境的学校,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活动,创设有助于青少年成长的美好环境和融洽和谐的整体氛围,对青少年的心态无疑是一种自慰和升华。须知,这种良好的育人环境会使大多数属于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心理障碍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的提高,社会阅历的延伸,承受能力的增强,很多心理问题都可能在这个氛围和成长的过程中得到自我排解。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青少年心理差异的特点

青少年心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教育、咨询、辅导过程中要结合差异,区别对待,诸如年龄的差异;中小学的差异;性别的差异;发达地区与偏远地区的差异;富有家庭与贫困家庭的差异;美满家庭与单亲家庭的差异;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差异等等。

3、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趣,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人文精神,采取以充分发挥师生主体价值为取向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感,在主动参与的心态下,促进教学效果。对施教者来说,这既是一个心理上的辅导,更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其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和情感心态下发展自己。

4、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家庭活动中,构成家庭、学校双重教育功能

家庭和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来说是两个最大的人化教育环境,在这两个人化教育环境氛围中,通过转移、自慰、宣泄、升华自己的心绪,既可以使家长摆脱与子女心理沟通上的无助、无奈,同时又摷用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整体教育力量。从一定意义来说,家庭教育的教育功能与效果往往是最佳的,也是最直接的。

5、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从关爱青少年一代人的发展,为富民强国奠定人才资源的大局出发,发动更多的社会团体及成员参与青少年思想教育活动,多角度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特别是教育系统的人员参与活动是十分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二)从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使命感出发,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启迪,开发青少年人际交往和自我认识及其它潜在知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尤为重要

1、开展自信教育

坚持对青少年进行自信的教育,使其消除自卑、增强其心理自信,坚定信念,抵抗一切诱惑的影响。自信、自强的精神作为心理的高层次需求,对社会和青少年自身的发展都极其重要。

2、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尊重的教育,既在营造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中,以尊重为切入点,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人的隐私权,尊重他们个性发展及其创造性。诚然,被人尊重是任何一个人的高层次心理需求。如果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层面上尊重青少年个性和身心发展规律,其教育效果无疑会是事半功倍的。

3、在教育功能上与尊重教育相媲美的赏识教育(亦称激励教育),其教育实效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和认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亦然。古往今来的多少英才,当他们还处在孩提时,被赏识教育所激发出的潜在才智就促使他们早期成才。赏识教育从关爱激励的视角出发去培育青少年,提升他们的心理潜能,也体现了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4、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层面上需要挫折教育

青少年正处于危险的心理年龄段,这个时期的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极其脆弱,因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遇到挫折而心灰意冷、离家出走、自我伤亡、伤及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挫折教育的目的,一是教育青少年迎战挫折,要有经受挫折的心理准备,要他们认识到,挫折对任何人都是不可避免的,从而引导他们自立、自强,增强在逆境中发展自己的奋发进取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刚强意志。二是要教育和引导他们从挫折的阴影中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帮助青少年分析构成挫折心理成因,让他们振作精神,积蓄力量,重塑自我。

在一个欣欣向荣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他们成长成才的厚望,期望他们以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态、积极的人格、奋发的精神去迎接世纪的挑战。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青少年心理浅析论文  

李克富||强化心理服务努力不做贱人

李克富||测测你的心理助人水平在哪个层次

李克富||“咕咚”来了

一、复习并掌握如下内容

1“要对来访者的‘依赖’时刻保持警觉,要能够做到通过求助者的言谈便立马能区分开依赖的四种形式:不易察觉的依赖?阻抗式依赖?间接的依赖?直接依赖?”

2“不要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迅速通过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去发现问题背后隐含着的问题,然后判断这个问题是否具有心理学的性质并协助求助者解决其心理问题!”

3“心理问题都是当事人逃避的结果,解决心理问题必须从直面开始。因此,心理助人绝非告诉求助者‘怎么办’或者直接替代就能万事大吉,要在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去探讨求助者‘为什么’成了这个样子,然后去发现到底求助者遇到的到底‘是什么’心理问题。”

二、认真阅读并体会“咕咚来了”!

今天的作业特别重要,大家一定不要囿于知识层面理解,而是变成行动!否则……[流泪][流泪][流泪]

上午的补充!

来自闻岱:做心理咨询不能有“救世主”情结(点评视角训练营26/90)

“要对来访者的‘依赖’时刻保持警觉,要能够做到,通过求助者的言谈,便立马能区分开依赖的四种形式:不易察觉的依赖?阻抗式依赖?间接的依赖?直接依赖?” ——李克富

依赖,永远不会单飞

依赖,是指当咨询师引导、帮助求助者探索、解决自身问题时,求助者却依赖咨询师,企图由咨询师代替自己解决问题,这种现象是依赖。

1.依赖的四种表现形式

“您帮我分析分析,我怎么就是对丈夫不放心呢?”——不宜察觉的形式;

“您让我思考没有与他人搞好人际关系的原因,可我想不出来!”——阻抗的形式;

“您说我是毕业参加工作,还是考研究生,在这件事上,该怎么办呢?”——间接的形式;

“您直接告诉我,我离,还是不离婚吧!”——直接的形式。

无论哪种表现形式,依靠他人而不是依靠自己解决问题,是依赖最基本的特征。

2依赖产生的原因

(1)来自于求助者的原因

①有些求助者可能不理解心理咨询的实质,是咨询师通过促成求助者的心理成长,自己动手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希望咨询师主动替自己解决问题。因此,当咨询师提出问题请其思考、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时,求助者会产生依赖。

②有些求助者多年来已经养成了依赖个性,遇事不是靠自己去解决,而是等待他人、依靠他人、要求他人,企图由他人解决自己的问题。

③有些求助者的个性懒惰,有时明明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但不肯付出努力,等待他人现成的帮助。

④有些求助者虽然愿意解决自身的问题,但不愿意承受抉择的痛苦,希望咨询师替自己做出选择,把选择的痛苦转嫁到咨询师身上。

(2)来自于咨询师的原因

①有些咨询师的咨询理念存在偏差,认为咨询师应该更积极主动地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因此可能过于主动,致使求助者依赖。

②有时求助者性格内向,也缺乏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性格急躁、缺乏耐心的咨询师可能会主动地替求助者探索解决问题。

③有些咨询师可能经不住求助者的再三请求,对求助者有求必应。这些都可能使求助者产生依赖,阻碍咨询的顺利进行。

3对依赖的处理

(1)咨询师务必向求助者讲清心理咨询的性质、发生效果的机制,使求助者对心理咨询有正确的认识,对咨询效果有理性的期待。

(2)咨询师对求助者的依赖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一旦出现依赖,咨询师应鼓励求助者自己进行探索、自己努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3)咨询师必须坚持正确的咨询理念,以促进求助者的心理成长为咨询的总目标,以促进求助者心理能力提高,视自己探索、解决问题为己任。咨询中应做好耐心的启发、引导工作,不主动替求助者解决问题,不替求助者选择,不给求助者出谋划策,不帮求助者“拿主意”,不对求助者有求必应,避免使求助者产生依赖。

心理咨询

“不要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迅速通过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去发现问题背后隐含着的问题,然后判断这个问题,是否具有心理学的性质,并协助求助者解决其心理问题!”——李克富

1关于问题背后隐含着的问题:

需要深入探讨求助者,具体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 求助者的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可能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互为因果,错综复杂。原因不仅有横向的交叉,还有纵向的联系。也可以说,影响原因是一个立方体结构,既有横向诸因素的作用即共时态原因,又有纵向诸因素的作用即历时态原因,并且这两者是互相交叠在一起的。

在一个原因的背后,可能还有一层又一层的原因,形成原因层。有些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干的人和事,却是问题的关键。有时以往是组成困扰的原因,细细探究,不过是一种表现。

此外,人的某种心理活动往往是与整个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思维、情感、行为三者互相联系,牵一发动全身,很难把三者完全割裂开来。一般来说,一者有问题,另两者或多或少、或迟或早也会出现问题。

求助者的问题往往不是单一的,人际关系的障碍,也会同时表现为情绪抑郁、暴躁、烦闷,或注意力不集中,或对生活感到厌烦、失望等等。咨询师应善于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和根本原因,寻找最合适的突破口,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咨询师在倾听求助者叙述、分析心理问题原因时,要避免先入为主。尽管咨询实践中,咨询师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不见得适用于每一个具体求助者。不可凭经验下结论,否则就会偏离事实的轨道,咨询难以进行。为此,咨询师不应有偏见或刻板效应,而应多倾听,在没有明确事实之前,不要轻易下结论。

2关于问题是否具有心理学的性质:

咨询的任务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因此,咨询目标应该是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对于不牵涉心理问题的来访,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

心理咨询主要涉及心理障碍问题、心理适应问题、心理发展问题。只有属于心理学范畴的认知、行为、情绪、个性等方面的内容,才有可能成为咨询目标。 对于有躯体疾病又有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心理咨询的目标并不是解决躯体疾病,而是针对躯体疾病引起的心理不适,或者针对引起躯体疾病的心理因素。此时,心理学的目标和医学的目标会有联系,但两者仍有明显差异。

在医疗部门,虽然也会涉及心理咨询的思想和方法,但本质上是医学模式的。而心理咨询中,虽然有时也需要药物或其他医疗手段的辅助,但主要的和首要的是心理学的方法。

直面,而非逃避

“心理问题都是当事人逃避的结果,解决心理问题必须从直面开始。因此,心理助人绝非告诉求助者‘怎么办’或者直接替代就能万事大吉,要在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去探讨求助者‘为什么’成了这个样子,然后去发现到底求助者遇到的到底‘是什么’心理问题。”——李克富

1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

心理咨询的本质,是咨询师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求助者,促使求助者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探索和有所改变,从而实现咨询目标。

如果求助者通过心理咨询发生了某些改变,其中最为重要的改变是,求助者开始探索解决自身的问题。为使咨询取得进展,关键是要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

有些求助者可能对心理咨询不甚了解,往往以为咨询应该是咨询师努力为自己做些什么;有的求助者可能个性懒惰,不愿意自己主动探索解决问题,这都可能造成求助者将咨询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归结于咨询师。而有些咨询师由于职业理念的原因,也可能不去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不去促进求助者的心理成长,不鼓励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和改变,只是实施了指导性的教育。这些都会阻碍咨询的有效进行,也很难使咨询取得双方满意的结果。

为解决这一问题,咨询师应该在咨询开始阶段,着力调动求助者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咨询师有必要向求助者明确说明心理咨询的实质、咨询取得效果的主要原因。

2对求助者启发、引导,支持、鼓励

咨询时,咨询师既要站在求助者的前面,启发、引导,帮助求助者认识、领悟自身的问题;还要给其以支持、鼓励,推动求助者自我探索和实践解决自身的问题,向着咨询目标前进。

(1)启发、引导

咨询师务必清楚:咨询中应以促进求助者的成长为主,自己去探索解决自身的问题,并由此获得心理成长,最终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因此,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启发、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心理咨询师的任务,心理咨询的临床实践等,对求助者的启发引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启发、引导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深化自我认识,认识自己的内部、外部世界;认识、领悟、解决内部冲突;矫正错误认识;学会接纳现实;增加心理自由度;构建新行为、新的行为模式;塑造良好的个性特征;掌握心理学的知识与技巧,等等。

启发引导,就是咨询师根据咨询目标,启发引导求助者,探讨解决自身的问题,而不是咨询师自己动手解决。 启发引导,是帮助求助者的最基本、最一般的形式,在咨询中会大量应用,咨询师务必要掌握。

(2)支持、鼓励

咨询师对求助者进行支持和鼓励,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①提升求助者解决自身问题的信心。求助者咨询时往往已经体验到了自身种种问题所带来的困扰与痛苦,但可能缺乏改变自我的信心,此时咨询师的支持和鼓励,可以大大提高求助者改变自我的信心。 ②激发求助者改变自我的内在力量。求助者可能有改变自我的愿望,但缺乏改变自我的力量,咨询师的支持和鼓励恰恰激发出了这种力量,求助者因此具有了改变自我的强大动力。 ③咨询师的支持和鼓励使求助者不断受到鼓舞,可以强化求助者的咨询动机,使求助者更加愿意通过咨询,解决自身的问题。 ④支持和鼓励本身就是助人的过程,也是助人的技巧的展现,通过支持和鼓励,求助者向着咨询目标不断探索、实践,最终实现了咨询目标。 ⑤通过咨询师的支持和鼓励,求助者具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克服阻碍咨询顺利进行的种种不利因素,使咨询得以顺利进行。咨询师所掌握的心理学理论、心理咨询的方法、技术等,都可以起到支持、鼓励的作用。

把事情弄个明白

李克富老师名句:

1我发现所有的恐惧症患者,都是一只只害怕“咕咚”的兔子。再后来,我就确信所谓的焦虑障碍,不过就是因担心“咕咚来了”而一路呼唤狂奔的结果了。

2突然间,我也就明白了,心理助人的起点在哪里!解决问题一般需要三步:先搞清楚现状或事实,即问题到底“是什么”(what);继而寻找造成问题的原因,明白“为什么”(why);最后才能是具体的应对即思考“怎么办”(how)并付诸行动去解决问题。

3一切因心理问题而求助于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忽略或干脆省略了“是什么”、“为什么”而为“怎么办”而来,他们问的最多的就是:“我该怎么办呀!”

4心理医生当然不知道该怎么办——即使知道,也不会直言相告。他们能做的,就是通过启发、引导、支持、鼓励——主要借助于有效的提问而实现,让求助者止住因恐惧或焦虑而狂奔的步伐,然后转身,回到问题发生的原点上去看看“咕咚”到底是什么!要想解决问题,总得先知道问题是什么吧?

5对于心理医生而言,咨询水平的高低其实就体现在能否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让那些被“咕咚”追赶着的求助者们,止住狂奔的脚步。一旦脚步止住了,转身就容易了。这样,接下来求助者才会放下“怎么办”和“为什么”的思考,用行动去搞清楚自己遭遇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6《大学》开篇就提出了“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后的几句话我非常喜欢,在做了谬解后经常在临床上运用:“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止→定→静→安→虑→得。这个顺序,层次分明,不可更改,诚如斯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的谬解是:要想有所收获(得),就必须思考、谋划(虑);而能不能“虑”,取决于是否心“安”……依此类推,根源在于“止”。

7一言以蔽之,要想有所得,先要学会止。我运用经文,扯虎皮作大旗,想达到的目的,通俗说来就是:只有止住旧的,才能开始新的;止即接受,而接受是改变的前提。

我们生来就是群居动物。人际交往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让我们更有安全感,也使我们意识到自己是某个更大体系的一部分。但有时候,我们会选择待在自己建立的情感的(或物质的)围墙之内,即使在最亲密的关系中。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我们的世界缩小了,也失去了拥有完整人生体验的机会。正念能够帮助我们意识到那些人际关系中的“选择点”,让我们能够通过倾听,沟通和敞开心扉去和他人建立更多的情感连接。

1 真切地看到对方

和他人眼神接触能够激发由生理学家Stephen Porges所发现的“社交神经系统”,这能减轻我们的压力,并产生更深层的情感连接感。当你看着着另外一个人(哪怕是一个陌生人)的眼睛时,你很难感受不到亲密感和那内心的柔软。试试看!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有点搞笑,但你渐渐可以感受到心在逐渐变得柔软,爱在心底绽放开来。

2 用你所有的感官去倾听

被动听别人说话和主动聆听他人是有区别的。下一次你和别人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注意他的姿势和肢体语言。注意他们的语音语调,汲取语义。尝试先不做回应,只是用心聆听。当这份倾听被彼此感受到,关爱之情便在彼此间流动,从而加强彼此之间的爱与情感连接之感。

3 多些肢体接触

人类是哺乳动物,肢体接触对我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哈洛 关于婴猴被迫与母猴分离的著名实验证明了肢体接触对我们的成长发育有重要的心理和情绪影响。肢体接触也是我们沟通,感到安全,平复心情,信任他人,表达爱意和恻隐之心的主要渠道。

4 真诚地拥抱他人

很少有什么能比一个拥抱让我们感觉更好。科学研究表明拥抱能够降低血压,减轻恐惧,平复焦虑,并释放“爱”的荷尔蒙催产素。心理学家Stan Tatkin建议为了保持神经系统的良好状态,避免争端并更深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我们可以多拥抱彼此直到双方都放松下来。你今天会拥抱谁呢?

5 保持好奇心

晚期犹太教大师和社会学家Abraham Joshua Heschel说过,“如果生活只是例行公事,奇迹则难以发生”。 正念最重要的态度之一是“好奇心”,我们可以把这个态度带到人际关系中从而感受到温暖和信任。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对某个人如此熟悉,我们能够预测他们的行为和回应。虽然有时会如此,但这也让我们无法看清眼前的这个人——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印象中的“对这个人的概念”。试试看你能不能够敞开心扉,保持好奇并对那些和你亲近的人保持兴趣,仿佛你是第一次认识他们一样。你可能会有新奇的发现哦。

6 制定计划并执行

没有什么比放别人鸽子更破坏关系的了。但是也会有很多原因让我们无法信守承诺。 有时我们轻易许诺了我们实际上想要拒绝的承诺,答应去参加活动或者负责某件事。对自己诚实,并且承诺你能够做到的事情。找到你生活中那些让你低落的人,和那些让你感到充满能量的人。然后找到一些方法,让你和他们之间有更多的信任,尊重,和欣赏。当我们花时间去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时候,人际关系就会蓬勃发展。

7 沟通你的需求和感受

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因没有把我们想要的或者需要的说清楚而感觉惭愧的经历。这种不直接的沟通很少让我们得到想要的结果。在我们的青少年正念训练营项目中,我们常常强调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这是基于每个人都有着同样的基本需求且我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的假设。当我们学会清楚地辨认并表达需求的时候,我们自然会对生命中的人有更好的理解,共情和情感连接。

8 待人友善

友善像是吸铁石。人们都喜欢待在友善的人身边,因为在他们身边,会感觉安全和被呵护。古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今天仍旧适用。这样的感觉是相互的。当我们学着善待他人时,不仅是我们自己,他人也会感觉更好。这给了我们更多机会去创造积极的人际互动,也能让我们的身心更加健康。

9 先思而后言

我们都有说过或做过什么又后悔的经历,这很常见。但我们可以试着谨言慎行,可参考以下方法:在你和别人说话前,先想一想以下几点:这是真的吗?这是有益的吗?我是说这话的最佳人选吗?这是必须说的吗?我是善意的吗?看看这么做之后,你与他人的沟通有什么样的改变。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每个人都能这么做,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10 练习“和我一样”

基因研究显示,不管是什么性别或者种族,人类的DNA999%都是一样的。如果你想要在生活中体会到更强的情感连接,那么在你碰到某个你认为和你完全不同的人的时候,在心里对自己说“他和我一样”,看看你的想法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你可能会慢慢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想要的都是相同的:被关心,被理解,体验到归属感。

11 为他人感到开心

觉察一下,当看到他人在体贴自我的时候,获得成功的时候,或者享受一天美好时光的时候,你是否为他们感到开心。有时候,我们会自然而然地为他人感到开心,有时候我们则需要刻意地去让自己为他人开心。如果你感觉自己可以更大胆些,那么可以告诉对方“干得漂亮”或者“我真替你高兴”。如此,不仅能让你创造或者增强同他人的情感连接,也能让你自己感觉更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76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