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怎样实施课堂倾听的?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怎样实施课堂倾听的?,第1张

学会倾听:现代语文不可或缺的教育

梅 子

学会倾听是语文新课标赋予语文教育的全新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进而,在每一学段都对倾听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在这里,“倾听”被列为口语交际的三大能力之一,并置于“表达”之前,位居三大能力之首,足见语文新课程对学生倾听能力的高度重视与充分强调。

学会倾听是现代学生跻身“高社交化”社会与人进行文明交际的有效前提与保障。人际交往是具体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传递与接收,具有鲜明的互动性与交往性。有同学以为交流就是“听我说”,其实,能让交流之花盛开的,并不是会说话的人,而是会聆听的人。一般说来,一个优秀的交流者,自己说话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整个交流过程的三分之一,会用其中三分之二的时间去积极聆听对方的意见与看法。这样,既可以更多地吸取信息,又能作适当的思考与调整,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一个人人际交往的失败,很多时候并不在于他说错了什么或应该说什么,而是因为他听得太少或根本不愿意听。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心与心的靠拢,是情与情的对流,是思维与思维的交锋;倾听是一个人心理素养、交际智慧与语言功力的综合外显。所谓“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一个真正擅长交际的人首先必定是一个睿智的听众。

学会倾听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日本学者佐藤学说:“倾听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常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显然,他视倾听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因而他进一步指出“在教室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重要”,因为“只有当倾听能力培养起来后,课堂的言语表达才会变得丰富起来”。美国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丹尼斯也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的学习主要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语文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技巧是课堂倾听。”他这里说的“课堂倾听”,不只是“我讲你听”“我说你记”,而是听力与理解的融合,其中包含了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在学习中,学生只有学会了倾听,才能积极而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相互激活,博采众长,保持课堂的有效沟通和旺盛生命力;学生只有学会了倾听,才能学会独立思考与独立评判,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与独特体验。

然而,遗憾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弱化了倾听的内涵,忽视了学生倾听意识与倾听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由于强调“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自我、张扬个性,许多语文教师都致力于营造一种宽松、安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我的风采。于是,语文课堂在前所未有的“热闹”背后潜伏着一股学生“一言堂”的“独我”意识的暗流,学生不愿倾听、不会倾听的现象随时可见。君不见,小组讨论时,满教室的叽喳声,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谁也没听清谁在说什么,哪能顾及别人的发言对我有何启发与帮助;有的小组一两个尖子学生唱独角戏,处于弱势的学生心不在焉地干着自己的事;有的小组意见不一致时,不会求同存异,而是固执己见、互相“顶牛”。君不见,当一位同学争得发言机会后,其他同学有的唉声叹气,颇为失落;有的不是倾听,而是继续顽强地举着小手等待抢夺下一个发言的机会;有的不甘示弱继续在下面悄悄说着自己的见解;一旦发言的同学出了点问题,有的同学便急不可耐地打断发言者的思路,甚至嘲笑起哄。君不见,当一位学生回答完以后,老师接着问:“其他同学还有不同见解吗?哪位同学还有补充?”继续作答的同学要么答非所问,只顾顺着自己原有的思路说自己的观点;要么便是简单地重复着刚才发言者的观点……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只有表达而无倾听的对话是失败的,只有表达而无倾听的学习是低效的。课堂学习中,没有积极的倾听,便没有信息的交流与分享;没有积极的倾听,便没有思想的交锋与情感的对流,便没有高质量的课堂互动;没有积极的倾听,思维便难以延伸与拓展,探究便难以抵达应有的深度与广度;没有积极的倾听,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便难以形成与发展。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倾听意识与倾听能力的培养,已显得迫在眉睫。

笔者以为,语文教师应从如下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与倾听能力:

1、强化倾听意识,让学生勤于倾听

首先,应通过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通过各种鲜活的案例分析与活动参与,让学生充分认识学会倾听在学习、交往与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其次,在教学中,不仅强调学生的“说”,同时强调学生的“听”。教师讲述时,小组讨论中,学生发言时,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注意强调学生的倾听,明确倾听的内容与目标,提出倾听的具体要求,并通过多种方式来反馈倾听的效果,从而逐步养成学生倾听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最后,建立课堂表达与倾听的规则,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等他人的发言结束后才能举手发言。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倾听意识,让学生勤于倾听。

2、优化倾听态度,让学生文明倾听

听是一种姿态,是与人为善、心气平和、虚怀若谷;倾听是一种修养,是智者的宁静,犹如秋日葱茏,深邃的思想于无声中收成。当我们面对一个不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急于抢口强说的人,面对一个别人的话都没听清就急于发表个人看法的人,面对一个对方兴致勃勃与他谈话他却目光游离、手上还不时拨弄这拨弄那的人,我们不仅觉得他不会倾听,而且还会认为他缺少修养。因此,教会学生倾听的礼仪,优化学生的倾听态度,让学生学会文明倾听,尤显重要。①要专注。专心听对方说话,态度谦和,与对方保持适当的视线接触,不做无关动作。②要耐心。不随便插话,不随便打断对方,确保对方思路的连贯与完整。等对方表达完整后再作评判。③要有配合。善于通过有声语言、体态语言或其他方式给予必要的信息反馈,做积极的倾听者。如,用点头表示认同,用微笑表示对对方话题感兴趣,用“恩”“哦”“是的”或适当的重复等表明自己确实在倾听和鼓励对方说下去。

3、培养倾听能力,让学生善于倾听

倾听是一种能力,是人对有声语言的感知与理解能力。它不仅指“听力”(听辨力),还包含着复杂的心智活动。听话者在倾听中接受信息,同时还要对信息进行整合与处理,完成其意义的构建和情感的体验。一个倾听能力强的人,不仅能准确地把握说话人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还能从其语情语势、体态动作中演绎出隐含的信息,从而敏锐捕捉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并从容跟进,将话题引向纵深;一个倾听能力强的人,一定是边听边思考,边听边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向,从而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与积极分享。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训练学生准确地复述或转述说话人的主要内容、概括说话人的基本观点、有理有据地欣赏与评价其他同学的发言、合理地延伸与拓展其他同学的发言等方式,来培养起学生高水平的倾听能力,让学生在倾听中学会分享,学会思考,学会表达,进而学会学习!

古人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诚然,这话是赞扬说话者的学识渊博与精深,但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倾听的价值所在。一个倾听意识与倾听能力缺失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有“胜读十年书”的惊喜的!愿每位语文教师都能重视学生的倾听,原每位学生都能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该文发表于《教师》20077-8)

答案:A,B,C,D

课堂倾听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感官、感情和智力综合起来,用心去理解和感受学生的各类语言涵义的智力和情感过程。课堂倾听的内容主要有:学生的回答与讨论;学生的提问和质疑;学生的需要和情感;学生的思想和心声。因此,本题选择ABCD选项。

善于倾听的人才能够当领导,

把倾听变成工具化:怎么把倾听的能力复制到整个团队?光一个人善于倾听是不够的,

复制倾听的流程:

1    深呼吸

让自己的情绪先稳定,让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说活的这件事上。

会发现我们静下心后,感觉不一样让我们心收一收。

跟别人展开倾听的时候,要深呼吸这是一种修养。

2    提问

倾听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出相应的问题,对方才能够愿意跟你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倾听传递的不仅是信息,传递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尊重和信任。

让对方感受到尊重,一个善于倾听你的人,你才会更愿意信任他。

尊敬和信任就是领导力。

领导力是通过倾听行为来传递的。

倾听时回应是一个基本的素养,要照顾到对方情绪。

回应时点头,微笑,最好是发出声音。

3    复述

传递出差错时给公司造成很多麻烦,为了减少搞错事实,所以需要复述。

什么叫复述?

对方传递信息后,复述对方所说的内容,并且要养成习惯。

4    总结

良好的倾听者是让对方忍不住跟你说很多的话。

我们要尝试做一个Good listener,要学会提问开放式的问题。

身体的距离代表着心理距离,身体距离越远两个人的心理距离也越远。

撒谎的自我标志是摸自我安慰区,女性的自我安慰区是胸口,男性的自我安慰区是后脑勺。

我们的身体反应比思想来得快,思想可撒谎,身体不撒谎。

所以对方身体有动静时应该适可而止沟通。

为什么优秀的领导有很多员工愿意为他赴汤蹈火?

那是因为沟通时让对方感受到真心替员工着想。

但是骂起人来也很凶,凭什么能有骂人的资本呢?

          什么叫骂人的资本?不是你比他职位高,就有骂人的资本。

          而是你跟他的情感之间,建立了情感账号。

情感是一个账号,情感里存了很多钱,所以你骂人家也对方能够接受的。

所以领导可以骂人,但是前提是通过耐心的倾听情感账号里存大量的钱。

而且不仅仅是发生在工作中,工作之外一样能够使用它。

最后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如何面对对方情绪失控的状况?

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应情感

什么叫反应情感?反应情感是倾听的最好境界

反应情感时用封闭式问题来提问,对方否定的话问的不对,对方承认的话问对了。

立刻不生气方法是点头!只要能够点头,你的情绪水平立刻下降!

导入效应:行为反过来影响思想

所以让对方点头很重要!首先处理好对方的情绪

首先需要认同他的情绪,等对方的情绪好转了以后,才能讨论问题。

    同课异构是目前观摩课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我也曾到别的地区和别的老师一起上过同课异构课。说实话,压力挺大的,唯恐在文本解读、教学设计上不如别人,但往往会有不如人处,因为课堂本就是不完美的,是充满遗憾的艺术,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理解文本的角度、课堂教学的风格。听同课异构的课,找到“课感”很重要,所谓“课感”,就是“听课的感觉”,我们不是要评判出讲课老师水平的高低,而是要客观分析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异同,带给自己怎样的启示,并进行反思,如果我来上这节课,又该如何设计。

  今天下午同课异构的课题是《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这是一篇游记,描写的是西藏地区的绮丽景观,学生对文本内容不是很熟悉,理解起来不易,老师教起来也是挺有难度的。

    两位老师的共同点是:都抓住了游记散文的特点—游踪,思路很清晰,并通过对描写美景的关键词句的赏析,让学生深入文本内容,理解文意,从而感悟到作者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情感。

    不同之处在于,两位老师在教学细节的处理上各有特色,郜老师的课朴素扎实,从知识积累到活动设计,板块清晰,颇有余映潮老师板块式教学的风采。李老师的课灵动深邃,注重学生个性体验,重视文本语言赏析,入情入境,衔接自然。

   

    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以下几点:郜老师在课堂上很注意学生习惯的养成,如积累四字雅词、写景短语,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画出不同的关键词句,在赏析语言时给学生提供范例,教给学生不同角度的赏析方法等。李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如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显示作者游踪的关键词句,手绘路线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梳理能力和合作能力;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路线特点,赏析动词之妙,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鉴赏能力等。李老师的课堂教学切入点有一线穿珠,层层深入,提纲挈领之妙。

    同课异构寻“课感”,听老师的课堂语言,看老师的上课气场,感受老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课堂是流动的河流,老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要不断有新的发现,才能拓展有高度的空间,促进师生共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791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