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特色活动总结感悟10篇

端午节特色活动总结感悟10篇,第1张

端午节特色活动总结感悟1

一年一度端午至,又是龙舟飞渡时,我校学生已经将传统节日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一项喜爱的活动,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喜爱传统节日,进而提升学生对民族 文化 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的文化 教育 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积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追溯端午渊源,充分认识"端午节"的有关知识。

学校充分利用 国旗下讲话 、 黑板报 、宣传栏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有关"端午节"的知识与内容,同时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以及向长辈和他人请教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二、开展各种的活动,丰富“端午节”内容。

1、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队主题会。

端午节前夕,布置学生通过书籍阅读和上网查询,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并在班会上进行交流学习。20--年--月--日下午,我校利用少先队活动课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主题活动。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少先队大队部对活动进行了部署,分年级开展专题活动:一、二年级以文明的生活方式为主题,宣传普及卫生防病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三、四年级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有道德的人;五、六年级重点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诵读著名爱国主义名篇佳作以及屈原和端午节的 典故 等端午节知识,共同纪念了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让学生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感受 传统文化 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主题活动之后,有的中队布置了假期亲子活动,让学生在端午节当天向长辈学习粽子的各种制法。自己动手制作粽子,感受着 民俗文化 。有的中队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画一张 手抄报 ……

2、网上学习,传承传统文化。

此外,学校还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网上主题活动,动员学生参与由“中国文明网”开设的“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积极参加“我们的节日·端午”相关节日和爱国知识的网上学习,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传统文化素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增强爱国情感,提高文明素质,做名副其实的文明城市文明人。

3、倡导健康防疫,开展除尘活动。

古人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广插艾草,以免灾去病,端午节成了我国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的大节日。我校结合当前痢疾的流行及我市开展争创文明城市的契机,宣传健康防疫知识,开展环境卫生教育、健康教育,净化校园及生活环境,并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卫生清洁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我校充分利用“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对全体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走进伟人、了解历史、感受伟人的爱国情怀,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端午节特色活动总结感悟2

为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根据教育局有关活动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端午节期间广泛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节日氛围布置。

我们通过利用橱窗、板报、广播站、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等形式,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历史意义”、“诗人屈原的有关知识”等对学生做了大力宣传和洗礼教育。

二、大力发挥家校共育教育体系。

鼓励学生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听爷爷奶奶讲家乡 故事 、网络搜索有关端午节的故事民俗,图书查阅相关知识等途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对联 、故事等,在班级交流,深入挖掘端午节节日的内涵。

三、开展一次以“我们的端午”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学校德育处利用升旗仪式,进行了一次以《我们的端午》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号召全校师生积极参加活动。各班班主任利用周二下午的主题班团队课和全班同学之间进行节日交流感想。

四、开展了以“端午节”为主题的节日小报评比。

组织非 毕业 班年级进行了一次以“端午节文化”为主题的诵读比赛评比。既突出了主题,又学到了知识,受到了教育,起到了预期效果。

五、围绕主题开展卫生清扫活动。

端午节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时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学校组织号召学生利用假期对学校、社区、家庭进行卫生大扫除,以实际行动表达“爱家、爱校、爱祖国”的高大情怀。

“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教育内容,付出更多的努力。我校将坚持通过切实可行的各项活动,把教育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一切可以争取的机会、时间,争取在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中进行宣传教育,在浓厚的历史氛围熏陶中深化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铭记的不仅是屈原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端午节特色活动总结感悟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多传统佳节。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午。当天有很多传统活动: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故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我中华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传统节日。端午节现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假期为一天。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年--月--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机会,为引导学生过好端午这一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节前宣传活动。

1、召开各类会议,要求各班做到节前有宣传、节日有活动、节后有总结。

2、做好宣传栏、板报、宣传报等,提高同学们的认知水平。

3、利用学校例会、国旗下的演讲、主题班(队)会,举行不同形式的诵读活动。通过开展诵读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真正把诵读活动变成了一次学生潜移默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

二、节日活动。

1、不少同学对 中国传统节日 了解仍然较少,首先学校在周一升旗仪式中安排学生演讲关于端午节日的有关讯息。

2、学校宣传部作了以“欢乐端午”为主题的黑板报,为端午节到来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3、学校组织各班召开班会,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宣扬理性爱国。

4、班级还召开了“传统节日之端午节”学习会,通过学习交流,增强了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也培养了大家的兴趣。

5、开展了“我眼中的端午”主题征文活动。

6、学生会特意策划了以“端午,我观察我快乐”为主题的摄影展。围绕整个活动流程以及端午来临个人们带来的喜悦。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大家不仅学到了关于端午节的有关知识,更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意义。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我们只是充分利用一部分传统文化对向进行教育,我们有责任去弘扬,而这个责任,就赋予我们下一代,让我们从传统节日教育做起,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端午节特色活动总结感悟4

为了做好端午节纪念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唱响“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我们结合工作实际,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和工作安排,积极开展活动,并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安排、认真部署

为使各项活动取得成效,我局高度重视,制定并下发了《经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 实施方案 》,并对如何开展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各中小学根据文件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分别组织了各具特色的“端午节”主题活动,保证了活动稳步推进。

二、认真做好节前宣传活动

1。各学校召开各类会议,要求各班做到节前有宣传、节日有活动、节后有总结。

2。各学校利用宣传栏、板报、电子屏等宣传平台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氛围。

3。各学校通过学校例会、国旗下的演讲、主题班(团、队)会等途径,举行了不同形式的诵读活动。通过开展诵读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真正把活动变成了一次学生潜移默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

三、各种活动精彩纷呈

1、凤林学校、皇冠小学等学校以欢乐端午为主题开展出板报活动,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2、皇冠中学等学校在班(团、队)会上通过读故事、讲故事,了解端午来历和端午节的纪念意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宣扬理性爱国。

3、长峰小学、西苑学校等学校召开了“传统节日之端午节”学习会,通过学习交流,增强了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也培养了大家的兴趣。

在活动中,广大中小学生不仅学到了端午节的有关知识,更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体会到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通过本次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未成年人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了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了广大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端午节特色活动总结感悟5

20--年的--月--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我乡根据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的通知,积极开展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既在学习中了解端午,又在活动中过好端午。现将活动总结汇报如下:

一、精心准备、认真组织

为使活动开展得既氛围浓厚,又突出主题,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根据我乡现有实际情况,积极筹备,精心组织了极具特色的“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收到良好成效。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为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乡以区文明办活动通知的精神为重点,通过行政中心电子显示屏、开会宣读文件等形式,对活动进行广泛宣传。

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一是开展弘扬屈原精神的端午节知识讲座。为了使我乡机关干部进一步了解到传统文化知识,深刻感受到屈原的爱国精神。在--月9日下午三点,乡文化站在乡会议室组织了一场极具特色的端午知识讲座。讲座围绕端午节的由来、历史文化、传统习惯等等做了详细的介绍,让大家对端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增长了更加丰富的传统知识。

二是部分村居在端午节前组织村内党员干部开展了整治环境卫生的大清扫活动。党员干部们纷纷走上各村的村级主干道进行卫生清扫。我们充分利用端午节之际,通过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全面发动,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加入到保护环境卫生,建设美丽家园的行动中来。

此次“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的开展,大力弘扬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爱国情感,丰富了干部群众的端午生活,良效显著,值得继续坚持。

端午节特色活动总结感悟6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是对学生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有利时机。我校利用今年的端午节,结合学校“仁”德育特色,在学校、家庭、社区中广泛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主题活动。

这次主题活动,真正让学生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进一步增强了爱国爱乡的情感,提高了科学文明素养,弘扬和培育了民族精神。

一、“魅力端午”挖掘文化内涵

1、通过国旗下讲话营造活动氛围。以“ 倡议书 ”的形式,把活动的意义、主题、时间、内容、形式等告知全体师生,让学生及其家长明确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好端午节的活动。

2、组织各班出好一期“粽叶飘香情系端午”的主题板报,为端午节到来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3、组织各班召开“端午情爱国心”主题班会,通过学习交流,同学们增强了对端午节的了解,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有关 传说 、各地的习俗、香囊的制作等,也培养了大家的兴趣,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

4、开展“民族情屈原魂”主题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不断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5、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为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欢庆中华民族传统佳节,分班级在端午节前开展校园诗会,并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校级诵读活动。吟诵屈原诗歌、中华历代经典爱国主义诗篇、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诗词以及书画屈原词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掀起了缅怀屈原爱国主义精神,歌颂和谐盛世的热潮,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平安端午”营造和谐氛围

1、开展“我和家人包粽子”活动。发动学生和家长一起去买过端午节的材料,一起包粽子,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体验父母持家的辛劳,享受亲情的愉悦,了解端午的习俗。

2、开展“我做香囊送温暖”活动。学生亲手制作体现端午文化的香囊一个,带上亲手包的粽子,走进社区,给亲戚朋友、孤寡老人等送香囊、粽子,在活动中增进 人际交往 ,弘扬社会新风,促进社会和谐。

3、开展“我和父母过端午”活动。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资料,向家长了解当地端午节的风俗;和家长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在家长指导下做一份端午节手抄报或电子小报。

4、组织环保志愿者走进社区、街道,倡导文明新风尚,劝阻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路边打 麻将 、公共场所赤膊袒胸、放养宠物等不文明现象。

三、“健康端午”倡导文明理念

1、倡导文明、环保的过节理念,组织开展美化校园环境活动。发动广大师生对校园进行清扫,努力营造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2、在校园广泛开展 卫生 健康知识 宣传活动,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从科学的角度认识悬白艾、挂菖蒲、戴荷包、饮雄黄酒等端午节传统习俗,组织流行性、-染病防治知识讲座,普及日常卫生保健知识。

3、开展 文明礼仪 教育活动。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为载体,积极倡导文明和谐新风,开展文明 礼仪知识 进校园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了端午节这个中国古代的稻 作文 化,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每逢农历五月初五民间挂香囊、吃粽子、赛龙舟等庆祝端午的风俗习惯,增强了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有力宣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

这次活动以传统习俗为特征,以增强民俗体验为重点,以亲子活动为抓手,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在主题活动的始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进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拳拳报国之心,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端午节特色活动总结感悟7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迎接端午佳节,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端午文化,强化学校的爱国文化教育,--小学开展了“浓情端午,粽香快乐”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向师生普及端午知识,营造师生同乐、爱国爱家、共享幸福成果的良好传承氛围。

一是感悟爱国情怀。学校利用宣传栏和校园广播,宣传爱国思想和端午习俗,让包粽子、艾叶、插菖蒲、挂香囊、等南北方庆祝端午节的不同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渗透的主 渠道 作用,利用晨间诵读《离骚》等爱国名篇诗句、观看端午节来源和屈原的典故等视频,多种方式并存,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习,深切感悟爱国情怀的伟大。各班趁热打铁,让学生通过国旗下讲话、绘画、手抄报等形式将所学、所观、所感说出来、画出来,将爱祖国爱家园思想深植入心。

二是传承爱国担当。学校设立端午节专题论坛,论坛设立专门的论坛角,鼓励学生利用综合活动课参与《我论屈原》《端午节粽子》《屈原的爱国情怀》等主题的讨论,将知识来源细化。同时采用体验式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邀请社区的老爷爷老奶奶来为学生们讲述他们对端午节习俗的传承,让学生倾听老一辈的爱国传承方式。组织征文比赛,语文教研组成员组成评委小组进行评议,优秀作品在校园广播室进行广播,让学生充分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是弘扬爱国精神。学校注重“知行合一”,开展多种实践方式帮助学生探寻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有的班级自行组织“包粽子”比赛,四人一组,有商有量,分工负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鼓励学生们勇于争先,敢于上进。有的班级组织“缝香囊”活动,围坐一起,穿针引线,你做香囊我放艾草,配合默契,其乐融融,充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有的班级走进敬老院,将亲手做的香囊和粽子送给孤寡老人,奉献自己的爱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家的热情,用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端午节特色活动总结感悟8

为切实贯彻落实“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的通知精神,承载端午节所蕴含爱国主义的道德内核,增进全校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营造庆祝传统节日的良好氛围,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端午节庆祝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校团委学生会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对端午节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制定了,要求各班在活动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突出讲文明树新风和献爱心等具体要求,全面推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利用宣传栏、简报等多种方式对端午节相关知识进行了广泛宣传,并开展“话端午,扬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班会活动。让全体师生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不断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三、具体活动情况

(一)开展“爱心粽子”端午活动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学校组织学生代表到敬老院,向孤寡老人进行慰问,赠送了端午节礼品,同他们一起包粽子,一起联欢,让老人们深切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

(二)倡导健康防疫,开展除尘活动

古人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广插艾草,抹雄黄酒,以免灾去病,端午节成了我国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的大节日。我校结合认真开展端午节除尘活动,倡导健康生活,净化学校环境。掀起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了“端午节、诵经典、棋类比赛”活动

学生利用经典诵读时间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全体师生踊跃参加,经过比赛选出了优胜奖一名、诵读奖二名。棋类比赛有 五子棋 、象棋、弹子 跳棋 比赛。通过开展活动,陶冶了学生们的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自豪感,增强了凝聚力。

在本次活动中,我校充分利用传统节庆日对全校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掀起了倡导文明热潮,更是承端午文化精髓,扬民族传统底蕴,将传统节日于现代文明结合,既陶冶了学生们的情操又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端午节特色活动总结感悟9

一年一度端午至,又是龙舟飞渡时,我校决定以此为契机,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意在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此活动,将端午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文化根植于学生心中。期待我们的孩子们能沐浴着丰厚多彩的传统文化,经典文化阳光地成长。

我们一年级的小学生们也行动起来了,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我班决定开展“画端午”为主题的绘画活动。根据学生年龄尚小的特点,收集资料有困难,我们老师齐心协力帮学生找到了很多资料和。结合这些资料,每个学生构想出自己想要画的内容,然后再画在纸上,最后选拔出优秀作品。学生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把端午节的特色“赛龙舟”“吃粽子”以活泼可爱的姿势展现出来。虽然效果还有些稚嫩,但对于端午节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加深了对端午节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和过传统节日的意义,更加认同、喜爱传统节日,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爱国爱乡情感,提高了科学文明素养,弘扬和培育了民族精神。

端午节特色活动总结感悟10

5月22日13:30,“缅怀屈原精神,弘扬民族气节”——学院20--年学生端午节活动于成功举办。现就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活动伊始,教授为本次活动致辞,他提到弘扬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要继承中华精神和中华气节。当代大学生要做有气节、有精神、有文化的新一代的知识分子。接下来,焦艳副校长宣布活动开始,焦艳副校长在开场中说道:“这栋大楼是我们学院入驻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所修建的楼,能在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拥有一栋研究楼的--高校是很少的,这栋研究楼以后会承接我们学校各文科类学院有关传统文化传承的各类活动。”据悉学院是学院首个获得来这里举办学生活动资格的学院。接着,是节目表演时间。第一个朗诵节目《屈原祭》由学院老师代表与学生代表共同表演,最后一句“呜呼哀哉,尚飨。”后全场寂静,为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默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舞蹈《礼仪之邦》,一袭红色汉服学院的女生们用舞蹈的方式为大家展示了中华的礼仪文化。

最后引起全场注目的节目是古筝独奏《渔舟唱晚》,一曲毕后,应全场观众要求又加弹了一曲,表演者方得下舞台。最后,赵忠璇教授为本次活动作总结。到此,本次活动顺利结束。

活动结束后,记者采访到古筝独奏《渔舟唱晚》的表演者16思政的韦章肖同学,她说:“古筝作为传统乐器的一种,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将这种传统艺术发扬光大。”焦艳副校长在最后对此类活动表示赞许,她希望同学们以后多举办此类活动,学校会大力支持此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活动。

端午节特色活动总结感悟10篇相关 文章 :

★ 端午节活动2022个人总结(十篇)

★ 2022喜迎端午节心得体会最新10篇

★ 2022端午节主题活动心得总结(五篇)

★ 学校开展端午节活动总结报告10篇

★ 2022端午节个人心得体会与启示十篇

★ 关于端午节的个人感悟五篇

★ 端午节活动心得体会5篇

★ 2022端午节活动总结报告10篇

★ 端午节活动心得体会精选

★ 2020端午节主题活动心得感悟5篇精选合集

近年来,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媒体、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论文联盟都市年轻人。中国人开始沉浸在西方节日的狂欢里,元宵、端午、清明、七夕、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只注重其形式,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当我们逐渐冷淡中国传统节日时,外国人却逐渐喜欢、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我国的端午节很早就传入了韩国、日本、朝鲜等国家,他们至今还在品味佳节的乐趣。韩国江陵市的“端午祭”被批准为其国家级第13号“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予以保护,每年吸引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很多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习惯也往往一知半解,使得传统节日连存在的最基本理由都模糊不清。

一、当下传统节日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压力过大,害怕过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而现实生活的不如意导致很多人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面对着更大的压力,甚至产生恐慌。

(二)对传统节日期待性降低,过节成例行公事。

现在的大学生是无法想象父母那一代的,他们生活水平很低,家家期待过节,可以改善伙食,但是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每天的伙食比过去过节水平还高,大家却少了对传统节日的期待。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竞争压力也相应的加大,为学业为生活终日奔波的人们已经没有多少热情来营造节日的喜庆气氛。

(三)攀比应酬送礼的节日让人心生胆怯。

节日带来的经济负担、亲情关系、朋友交往、应酬操劳、娱乐过度等因素,让人们对过节产生了不良的情绪。过节对不少人来说,是一种压力,一种负担,一种无奈。

(四)传统节日在现代化潮流中,不能与时俱进。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来源于农业文明,与祭祖、驱鬼、借节日填饱肚子等联系在一起。这种文化渊源和传统形式也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欢快的气氛中缺少些浪漫色彩,这与富裕起来追求生活品位和精神愉悦的现代中国人显得有些不协调。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好多人搬进了城市,对农村的不熟悉更加剧了这种状况,使得这种现象令人堪忧。

(五)西方节日入侵,国人缺乏保护传统节日意识。

西方洋节涌入中国,严重冲击着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很多民族的民间特色文化正在逐渐消失。现在的大学生盲目跟风,缺乏去粗取精能力。在现代社会名利和物欲的冲击下,大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到各种名目繁多的娱乐项目上。很少有学生有兴趣及耐心去尊重和承袭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现代人情感日趋淡漠,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缺少了以前的期待和盼望,在传统节日到来时,更多地表现为害怕与无奈,对传统节日的敷衍和冷落就是一种表现。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重视中国传统节日从政府做起,传统节日再适当增加为法定节日。

中国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较有影响的节日约160多个。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造就了色彩纷呈的节日文化。尊重人们的风俗习惯,适当再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

政府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起关键性的作用。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宣传、立法问题,政府和立法机关以及宣传部门应采取紧急措施予以重现。不仅端午,中秋有法定假日,其他所有的大型传统节日都应列入国家法定假日。

(二)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应该大力挖掘和宏扬。要想让民族文化资源鲜活永恒,还必须在外在世俗力量的基础上,寻找孕育内在驱动力的平台――教化――国家层面的国民教育和微观层面的个人修行。国民教育让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获得广泛认可的社会价值尺度,并成为国家文化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而个人化的修身齐家,则让民族文化的因子拥有了潜入百姓日常生活,进而“润物细无声”的通道。能在个人心灵生根发芽的文化资源,才是强大的、不随时间推移而摇摆的“神圣体”。

多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教授日前表示:“挖掘春节、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国家软实力,推动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没有传统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丢弃了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陈竟强调,中国传统节日中包含着重要的人文和历史底蕴,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而根是不能忘记的。

(三)加强传媒宣传和普及民俗文化力度。

传媒首先要重视民俗文化,也要很好地研究它。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非文字的东西,非文字的东西怎么样通过传媒把它系统化,使民俗文化的介绍成为系列的、体系化的东西,这都是文化上的积累。通过我们的传媒,把即将消失的东西赶快拍摄、抢救,对还在传承的东西要细心报道、加以引导。首先要介绍传统民俗文

  摘要:中国风节目“出圈”的背后,是创作者满足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诚意和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敬意。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审美。立足本土,紧跟时代,善待传统,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记忆,应当成为综艺节目创作的一种风向。(6月17日 《光明日报》)

 端午节期间,《端午奇妙游》的一系列优秀文艺作品再一次让河南卫视收获如潮好评。回顾此前全网刷屏赞声一片的《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和《清明时节奇妙游》,国风节目的大范围出圈让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蓬勃的时代生命力。而这些极具地方文化色彩的艺术呈现备受认可,也证明了传统文化需要有更多民族性的表达。

 当前,传统文化内容节目逐渐成为文化类影视作品的一项重要子类,观众之所以热衷于追逐国风,是因为能在节目的文化表达中寻找到民族情感的归宿和共鸣,并上升出一种宏大的集体情怀。例如河南卫视打造的“唐宫小妹”,就是一种探索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表达方式,让观众有更深的代入感和认同感,增强文化节目的感染力。

 从文化载体上看,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依托的载体有传统节日、文物古籍、地方传统手工技艺等,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民族色彩。因此,要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就需要根据民族的历史实际和文化特点进行情感表达和文艺创作。做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表达,一方面能够更大程度地保留文化古韵,在历史的进程中守护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内核,传承真实的民族记忆和民族情感;另一方面能够在世界文化之林展现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风采,促进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要让传统文化有更多的民族性表达,一是要深耕民族内核,立根于国、立足于民,挖掘本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键所在,提升中华文化的辨识度。二是要专注文化审美,摒弃捆绑流量、跟风热点的思维,以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为优先,用艺术之美征服观众。三是要把握创新与复古之间的平衡,在表现形式上创新,在表达内容上复古,既不使外在形式压过内在实质喧宾夺主,又能够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借助先进科技为传统文化赋能,给予观众更具新鲜感和时代性的文化体验。

 如果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瑰宝,那么民族性表达无疑是开启文化宝藏最好的钥匙。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优质的民族性表达能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掷地有声地发出中国民族之声,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文化之美。

2016年11月15日晚,由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会主办的“直面名师”系列讲座之《凭诗问道---从古典文学看中国文化中的情感、美感与人》在学院5号楼A110举行,主讲人是深受美院人喜爱的汉语言文学专家、人文学院副教授董梅女士。

何为“凭诗问道”

董梅首先就“凭诗问道”的主命题做出了简短解释,借由《庖丁解牛》中庖丁将屠牛这件本是残忍之事却做到“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产生出舞蹈、音乐之节奏美感,问其缘由进而解释“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屠牛”变成庖丁“形而上”的“问道”之举。那么,“凭诗问道——诗、文学便是我‘问道’的路径、法门”那为何种道呢,董梅补充道“我希望由此来追寻更为本质的中国文化的内在含义”,而这个过程则是终其一生。“从古典文学看中国文化中的情感、美感与人”是具体的角度,她围绕“中国文化的理想是什么”、“在其范围能够生成的人格与艺术又是怎样的”“何谓五层高楼境界”等问题与听众分享了丰富的、精彩的文学素材。

“文学是借以文字来表达人类情感及思考的,这一思考区别于哲学的纯理性思考,而是属于生命的情感、思考、经验、感悟活动。”而中国文学就是以“汉语言”和“汉字”来表达的艺术形式,所属族群涵盖了地域概念、时间概念上的国人,在这些形式中,“诗”当属最高成就。

我们应该做一个善感而不多愁的人

董梅接着阐述了题中“感”与“情”二字的相关概念,这两个时常同被提及,实为相互独立的语词内涵丰富而细腻。感,可有感动、感慨、感想等词。她以《易经》中的“天地感而万物化生”解释了五感“眼、耳、鼻、舌、身”是作为通外界“色、身、香、味、触”的桥梁和渠道之用,外界入心,心有所触,进而“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情”不同于感,可有情绪、情操、情怀,它是人生而具有的一种属性。《礼记》所言人而有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这是为我们生命的禀赋。

她举以南朝钟嵘《诗品序》来解释这个概念:“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侯之感诸诗者也”,诗歌描述的外在物之变化对人的内在心起到了影响,因此“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万物之情便由此体现,有感而发。外界之物对我们内心的作用即经表达之后寄托于某种形式,若是寄托于色彩和线条则成绘画,寄托于音符和旋律则成音乐,寄托于文字则成诗歌。

董梅笑谈曾因是身份为女性所以研究古典文学被贴上“多愁善感”之标签的事情,她则表示,一个个体生命与外部世界的连接如果能够保持健康连接,即在这种“见真色”、“闻真声”的明朗、强健的状态中构建起的强大内心是不易被打垮的,是有着“源源不息的心理源泉的人” ,“我们应该做一个善感而不多愁的人”。

随即列举了例如《世说新语》中评论早慧之人王戎的“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吾辈”、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的“万物皆有情”、欧阳修《玉楼春》“樽前你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非关风与月”等,来解释“敏于感而富于情”这一概念。

中国文化理想能成就的人之“五层高楼”

那么,中国的文化理想所能够成就的人是处于什么样的一种境界和状态呢?董梅以带领听众登“五层高楼”的形式给出了答案。作为一个健康的生命,自我的“敏于感而富于情”,同时重视他人的感情、能够搭建起与外部事物广大的连接,而非“手足痿痹为不仁”、隔绝于他人、外部和万物是为第一二层楼。“敏于感而富于情”的合二为一是我们所应具备的感情,在此基础上不失为一个丰富饱满的生命,不失为有一颗富于生气的心灵,一个有生趣的生命个体。遂列举秦观《木兰花慢》描写秋色之句“红凋岸蓼,翠减汀萍”来理解诗人“凭高正千嶂黯,便无情到此也销魂。江月知人念远,上楼来照黄昏。”的情感表达。

第三层楼,“才情欲其高,是大才子莫做小文人,要做大才子大文人。”则是人突破、超越小我的寓于群体之中的“正于性”。“性”乃广于情的一个观念,具有普遍特征。董梅分享了她自身很喜欢的一首温暖小诗来为我们讲解了第三层的含义: “迟日江山丽,春城花草下,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为日光笼罩的山色、抚摸在肌肤上的风、空中呢喃的燕子、沙岸柔软的河泥等等所的声色相触都被笼罩在一“暖”字之中,诗的背景作于安史之乱后入蜀居草堂的春天。杜甫的诗将自己已然水深火热的苦难排除在外,传递出远超越“小我”的情怀——何谓“诗圣”,就是生命价值观与其艺术风格之高度合一,梁启超评价这类诗人实为“情圣”——他们的生命本性就是追随太阳的“物性故难夺”,是广含苍生之念的。

“知古今,会于意”是第四层楼,它包含了故国“神游”、精神血统构建之含义,能否以自己的位置建立起由古而今的历史观坐标轴是这层探讨的问题。刘勰《文心雕龙》中“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描述的乃此道理。

“古往今来”、“贯通古今”这类词语都是古今通流、而非断流关系的体现,是所谓“阳光之下,并无新事”。生命与生命相连,以文字这个船与桨作为工具,使你在历史长河中与另外一个生命愈合,是为会于意。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快垒平?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元好问之诗描述的就是这种“在生命上下是有一个与你相通的灵魂,是何等之乐事,还有什么好垒平(痛楚)的呢。”董梅阐述道。

再建立了时空观、宇宙观之后,我们来到第五层的“生死观”。董梅重点列举了“内心圆满而平静之人”陶渊明的诗以作为解。“迈迈时运,穆穆良朝,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冬去而春来,一切是流转的,在这样的流转之中,没有一个时刻不是“良朝”(好的时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与人互见为悠然,物与人之间是有情的,人永远不会失去自然。

“我曾尝试过与自然对话,如果那个时候真正有所感的话,自己是随之而在的,语言成为杂质,更多的是在于一种无言的交流。孔子说“我欲无言”,我感受到无言之可贵。”董梅分享起自己与自然相处的状态。她借用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立,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来诠释 “从不变的角度来看,物与我皆无尽也,我们此刻便是永恒。彻底超越了生命存在的时空局限性,使生命获得无限”的道理。

那么,再弄清五层高楼后又该如何下楼呢?我们不能停在空中楼阁里,只与大道对话,正所谓“高处不胜寒”,“苏东坡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我们还要伺机而下,在切实的行动中体会”。

烦恼是种子,智慧是萌芽。“烦恼若尽,佛从心出”相反来说,你遭遇了多大的烦恼,就会催生多大的智慧,“腐朽若尽,香从树出;树外有香,既是他香”,董梅最后做出总结“儒家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忠恕等社会性问题;道家的自然观讲究个人心灵处之,人的内心宇宙与外部广大宇宙乃一体;而佛家进驻后填补了本土哲学重生而轻死的空白,做了一个补充。”她把这三家称为“三足鼎立”,也是缔造国“人”和艺术的精华,提倡我们鉴古至今也要知未来,就可以生成什么样的人格的研究,愿与同学继续以“致广大而尽精微”地方式来继续讨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839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