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大别山之行

「散文」大别山之行,第1张

文/张宝泉

时至初夏,我们作家采风团一行十八人,深入山区体验生活,踏进了大别山

大别山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东西绵延约三百八十公里,南北宽约一百七十五公里,是一道天然屏障,是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尚书 禹贡》中就有记载,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登临此山,而享誉海内外。

走进大别山,有当地山民老蔡给我们做向导,老蔡是一位文化 旅游 资深人士,热情好客。说他“古道热肠”倒是名实相符。这些年,他为 旅游 开发披荆斩棘,攀岩走壁,在大山深处搜寻出一条条尘封已久的古道,一处处鲜为人知的景点。

大别山群山耸峙,峡谷幽深,林海茫茫,飞瀑流泉。境内生态优越,物种多样。沿着山间古道随处可见茶花、映山红、幽兰……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花草。或隐或现在峡谷林间,漫山遍野,令人眼花缭乱。我们越过自然之妙的龙井河大峡谷,广家河瀑布群,狼牙谷。眼前呈现出一片片茶树,一块块梯田,一处处果园……步步移景,景色无限。无论身临山巅,还是退居山谷,仰望群峰都是气势非凡。既有自然奇观,又有独特的细腻。连绵起伏之峰至极归于平淡,景色迷人至极达于朴素。

整座大别山就像一部经久耐读的史书,精深博厚,引人入胜。因为它是红色革命圣地,具有很重要的军事意义,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也是新四军频繁活动和秘密藏身之地。在堆谷山的溶洞里,仍有新四军睡过的石铺,这里镂刻的是 历史 ,是岁月,是充满希望的未来。

那天,我们挥汗如雨,登上了堆谷山村,山上居住的几户人家,一家一屋,建筑典型,错落有致,互为点缀,户与户之间,或以羊肠小道相连,或以梯田树荫相间。除靠公路两侧的村镇外,山间的住户,互不可见。山民们乐于自然为伍,喜与清静相伴。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风淳朴,古风盎然,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于此的人们,日行峰谷,夜听天籁,渴了,可就近掬一捧山泉;累了,可以就着块石头,席地而坐。尽得自然之趣,尽享自然沐浴。

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大别山人学会了适应与超越。他们襟怀坦荡,不乏志向和进取,有坚守,也有放弃,居深山而不畏高远,感悟着“山外有山”的哲理。他们的眼里透着真诚的希望之光,他们的脸庞充满了幸福。现在公路修进了深山,免去了过去的繁重肩挑背驮之苦;架通了高压线,电灯、电话、电视机、网络连万家,结束了有人居住以来受自然阻隔的 历史 。

当我们走进茶园时,正在忙着采茶的一位茶农美女,她微笑着为我们推荐了他们的霍山茶叶。因为高山上的有机茶园常年云遮雾罩,茶叶长得嫩绿,茶叶加工后既纯净,又富有营养元素。经久耐泡,滋味甘甜,清香扑鼻,沁人心脾,而且可以使人明目清心,振精提神,霍山茶一直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两天的采风,我们探古道,寻幽境,观胜景,谒圣地,访民情,品茶韵,收获满满。

离开大别山,我坐在车里久久地激动着,感慨万千。透过车窗向外张望,大别山真是好景无限。连绵起伏的山峰,重峦叠翠,流云瀑布,郁郁葱葱。由于阳光的照射,群山不断变幻着深浅浓淡的色彩。

大别山是一座美不胜收的山,一座含香流韵的山,一座展翅待飞的山。青山绿水不仅给老区人民提供谋生致富的手段,也给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

  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一 诗

  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2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3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诗,在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而茶可洗尽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4关于采茶的,我们来看唐朝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

  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暮春时节的清晨,那时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

  煮茶、煎茶需要洁净的茶具,

  5“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6“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茶盏》);

  讲究用轻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清高鹗在《茶》中就曾写道:7“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后(分乳即泡茶),寒夜客来时”;更需水沸适度:

  8“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煮茶》),因此煮茶的过程是别具情趣的,

  其中宋代苏轼的那首9《汲江煎茶》,刻画情景细致入微,又兼传神写意,颇有独到处: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凄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到江边汲水,江畔寂寥无人,正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景象。踩在钓石上,用瓢舀水,月影随入;小杓分江,江水入瓶……归到家中,生炉煎茶。看那水沸如雪乳,蟹目生、鱼眼起;听那煮茶声,嗖嗖如松风带雨鸣,未饮便先心神俱荡,孤窗外,偶尔传来长长短短的更声。这样的一个夜,真是“禅心夜更闲,煎茶留静者”。宋朝杨万里亦给了此诗以高度评价:“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诗人以我观物,虽为我之境,然情景交融,可谓言有尽而禅意无穷。

  10烘豆茶,更是待客的上品。

  有古诗《烘豆》为证:“乍收豆荚已齐檐,薰豆初添火一杯。生怕点茶滋味淡,不妨稍下水晶盐。”

  11"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一联古诗千古流传。九州华夏,大凡品茗者,对此联无不知晓。联中所指的蒙山,即为蜀中三大历史文化名山之一的蒙顶山,名山县也因此而得名。又有古诗云,12‘蒙山之巅多秀岭,不生恶草生淑茗”。

  13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序略)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楚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触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诗天。

  此诗是一首咏茶名作,字里行间无不赞美饮茶之妙,为历代咏茶者赞赏不已。

  公元752年,李白与侄儿中孚禅师在金陵(今南京)栖霞寺不期而遇,中孚禅师以仙人掌茶相赠并要李白以诗作答,遂有此作。

  它生动描写了仙人掌茶的独特之处。前四句写景,得天独厚,以衬序文,后入句写茶,生于石中,玉泉长流“根柯洒芳泽,采服润肌骨”好的生长环境培养了上乘的品质。最后八句写情,以抒其怀。

  诗仙李白自号“酒中仙”,他的诗作中咏酒诗占一半多,颂茶的诗只有一首,而这首诗赞颂的正是峡州茶。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李白有一位远在三峡地区玉泉寺为僧的族侄李英(法名中孚),将玉泉寺出产的“仙人掌”茶带到金陵(南京)栖霞寺给他品尝,李白饮后诗兴勃发,挥毫写下了《答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并附诗序:“……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返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掌,号为仙人掌茶。”中字禅师仅给李白送去数十片,可见当时玉泉仙人掌茶之稀贵;李白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对于茶亦可谓见多识广,唯独对玉泉仙人掌茶如此青睐,足以证明三峡地区出产茶叶品质之魅力。

  14白居易的《琴茶》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 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

  15皎然的《访陆处士羽》

  太湖东西路,吴主古山前。 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翩翩。 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 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17著名诗人郑谷游历三峡时,曾亲自品尝了峡茶,并即兴写了《峡中尝茶》一诗:“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前尝,吴僧漫说鸦山好,菊里休夸乌嘴香,入座半瓶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18北宋范仲淹作《斗茶歌》描绘了茶文化在当时的盛行。

  19清郑燮的诗句:“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20茶圣陆羽和他的朋友耿湋欢聚时所作的《连日多暇赠陆三山人》诗: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湋)

  喜是樊阑者,惭非负鼎贤。 (羽)

  禁门闻曙漏,顾渚入晨烟。 (湋)

  拜井孤城里,携笼万壑前。 (羽)

  闻喧悲异趣,语默取同年。 (湋)

  历落惊相偶,衰赢猥见怜。 (羽)

  诗书闻讲诵,文雅楼兰荃。 (湋)

  未敢重芳席,焉能弄绿笺。 (羽)

  黑池流研水,径石涩苔钱。 (湋)

  何事重香案,无端狎钓船。 (羽)

  野中求逸礼,江上访遗编。 (湋)

  莫发搜歌意,予心或不然。 (羽)

  21午后昏然人欲眠, (唐伯虎)

  清茶一口正香甜。 (祝枝山)

  茶余或可添诗兴, (文征明)

  好向君前唱一篇。 (周文宾)

  22唐代的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在浙江湖州刺史任上时,曾邀请友人月夜啜茶,与陆士修等人即兴作《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 (陆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 (张 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 (李 崿)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 (崔 万)

  流华净肌骨,疏沦涤心原。 (颜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 (叶 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陆士修)

  23苏轼的茶回文诗有《记梦二首》。诗前有短序: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茶团,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写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吐碧衫。”意用飞燕吐花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

  序中清楚地记载了一个大雪始晴后的一个梦境。在梦中人们以洁白的雪水烹煮小团茶,并有美丽的女子唱着动人的歌,苏轼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中细细地品茶。梦中写下了回文诗。梦醒之后蒙眬间只记得起其中的一句,于是续写了两首绝句:

  其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其二: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培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这是两首通体回文诗。又可倒读出下面两首,极为别致。

  其一: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吐花余点乱,纤纤捧碗五颜鸵。

  其二:

  窗晴斗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24清代的黄伯权(清本着名诗人黄遵宪之侄)还创作过一首《茶壶回文诗》,其诗如下:

  落雪飞芳树,幽红雨淡霞。

  薄月迷香雾,流风舞艳花。

  其诗又可回读为:

  花艳舞风流,雾香迷月薄。

  霞淡雨红幽,树芳飞雪落。

  25此外,清代诗人陈琼仙曾以秋天的景物为名创作27首回文诗,总标题名为《秋宵吟》,其中《秋月》一首,算是首茶诗,它写诗人于月下泛舟,树木与山峦在模糊的月光下移动着,诗人品茗弹琴,在竹声中诗兴颇浓。诗云:

  轻舟一泛晚霞残,洁汉银蟾玉吐寒。

  楹倚静荫移沼树,阁涵虚白失霜峦。

  清琴瀹茗和心洗,韵竹敲诗入梦刊。

  惊鹊绕枝风叶坠,声飘桂冷露浸浸。

  其诗可回读为:

  浸浸露冷桂飘声,坠叶风枝绕鹊惊。

  刊梦入诗敲竹韵,洗心和茗瀹琴清。

  峦霜失白虚涵阁,树沼移荫静倚楹。

  寒吐玉蟾银汉洁,残霞晚泛一舟轻。

  26在回文茶诗中,最有名的要数清代张奕光的《梅》:

  香暗绕窗纱,半帘疏影遮。

  霜枝一挺干,玉树几开花。

  傍水笼烟薄,隙墙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其诗倒读为:

  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

  斜月穿墙隙,薄烟笼水傍。

  花开几树玉,干挺一枝霜。

  遮影疏帘半,纱窗绕暗香。

  由于回文诗的用韵、形式要求苛刻,所以历代留传下来的绝大多数回文茶诗诗意不够新鲜、完整,有的甚至莫名其妙,辞意混乱,成为一种无聊的文字游戏。

  [批注] 玉连环

  回文诗的一种,由八字首尾连成环形,每四字一句,或左或右,以任何一字为起端,皆可成文。

  竹枝词

  竹枝词是原唐代巴蜀一带的民歌,自刘禹锡仿作后,成为文士竞相习用的文学形式。

  竹枝词专以泛咏地方风土为分,其中有不少是反映茶乡、茶市、茶俗的。如以下几首:

  27范成大的《夔州竹枝歌》:

  白头老媪簪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

  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

  28元人马祖常的一首竹枝词:

  红蓝染裙似榴花,盘蔬饤饾芍药芽。

  太官汤羊厌肥腻,玉瓯初进江南茶。

  29明 王稚登一首,专咏西湖龙井:

  山田香土赤如沙,上种梅花下种茶。

  茶绿采芽不采叶,梅花论子不论花。

  30清康友祥一首专咏茶器:

  州西陶老制茶垆,赤日行天雨伞舒。

  一至官场人送礼,陶垆名已传江湖。

  31清佚名作《上海洋场竹枝词》咏高大雅致的上海丽水台茶楼:

  台名丽水上三层,龙井珠兰香味腾。

  楚馆秦楼环四面,王孙不压曲栏凭。

  32清周顺侗《篿川竹枝词》描写了当时西乡茶户的生活:

  三月春风长嫩芽,村庄**解当家。

  残灯未掩黄粱熟,枕畔呼郎起采茶。

  茶乡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

  别有红笺书小字,西商监制白芙蓉。

  六水三山却少田,生涯强半在西川。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夏日闲居

  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题山居

  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郊居即事

  唐贾岛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

  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

  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

  即目

  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即事

  唐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访友人不遇

  唐李咸用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

  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

  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酬黎居士淅川作

  唐王维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酬乐天闲卧见寄

  唐刘禹锡

  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

  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自述

  唐元稹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雪中偶题

  唐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二 词

  从宋代起,诗人把茶写入词中,留下了不少佳作,其中,以1黄庭坚最为有名,如《品令》: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零。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二分酒病。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下快活自省。

  2《满庭芳》:

  北苑春风,方圭圆壁,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

  3《看花四》:

  夜永兰堂醺饮,半倚颓玉,烂熳坠钿堕履,是醉时风景。花暗触残,欢意未阑,舞燕歌珠成断续,催茗饮,旋煮寒泉,露井瓶窦响飞瀑。纤指缓,连环动触。渐泛起,满瓯银粟,香引春风在手,似粤岭闽溪,初采盈掬。暗想当时,探春连云寻篁竹。怎归得,鬓将老,付与杯中绿。

  4另外,苏轼有一首《行香子》: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斗赢一水,功放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三 元 曲

  元曲中有相当部份是与茶有关的,如李德载《喜春来,赠茶肆》小令十首,下面节录其中的三首:

  (一) 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胜维扬。非是谎,下马试未尝。

  (七) 兔毫盏内新尝罢,留得余香满齿牙,一瓶雪水最清佳。风韵煞,到底属陶家。

  (十) 金芽嫩采枝头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闻无。君听取,声价彻皇都。

  四 茶的散文、小品文、书信,著名的有

  柳宗元《为武中丞谢赐新茶表》

  刘禹锡《代武中丞谢新茶表》

  吕温《三月三日花宴序》

  皮日休《茶中杂咏序》

  苏东坡《叶嘉传》

  唐庚《斗茶记》

  张岱《闽老子茶》

  张岱《阳和泉》

  张潮《中冷泉记》。南京扬子江金山寺的中冷泉历来有“天下第一泉”之称。清代著名小品文作家张潮生动地描写了自古到金山寺吸中冷的僧侣、道士胸中皆带仙气。金山寺上有一口中冷泉井,有瓦亭覆盖,盘龙石栏,寺僧纷纷汲水,为当时来到烧香拜神的几万香客备茶。那根本不是真正的中冷泉。一位道士带领张潮攀登嶙嶙的乱石,到山顶看见一面石壁,刮去青苔,露出几行字,说真正的中冷泉,在郭璞墓间,必须在子午两个时辰,用特制的铜瓶,用长索拴住,放下郭璞墓间的石窟中汲取。张潮跟随道人答乘夜行船,两天后到了闰州。午夜,小舟直奔郭璞墓,在江心石堆中,有一个黑洞洞的石窟,道人大喊“这就是中冷窟!”。

 300字写景美文摘抄

 1、山村茶田

山村茶田,万山含黛,层层迷雾,笼罩山冈,沐浴绿色的波浪。山,那么高峻,俯瞰浩浩天宇,像茫茫雾海中的一个沙墩。泉,那么清澈,哗哗的响声和着高山溪流的韵律,激得山村姑娘绾起了长发,裸露着粉嫩的肌肤。

古藤护卫着茶田的绿意,掩映着茶农们欢乐的笑声,层层茶田展示着大自然赐予的无限生机。绿色海涛中,采茶姑娘踏着碎步,艳丽的衣裙在风中飘飞,甜美的歌声在山中回响,偌大茶田鲜活而灵动,高天流云空旷而高远。

像雾像雨又像风,看不够摸不透的奥妙令人神往!

远离了都市的,走在茶香浸漫的世界,是“荡胸生层云”的恬然。啜一口清新的山岚,滋润激越的心肺;品一杯悠远的香茗,洗涤尘俗的烦恼,那是何等惬意的人生美事。

走进万亩茶田,就像走进了花果山的世界,走进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涓涓细流,洗尽了大山的发丝,果熟时节,更有沉沉的果子奉献在大山的面前,累了,歇歇,看看山,闻闻味,想想人,说说事,没有了心底的板结和惆怅……

贴着茶田的草坡,谛听大地的心跳;抚着茶田的树木,珍藏美好的祝福;品着插田的茶香,放达劳累的身心;拂着茶田的云朵,随纷飞的彩蝶尽情的飞翔……

 2、夕阳如梦独登楼

天边的夕阳在梦的边缘,正一点一点往下坠。那淡淡的娇红里隐约着浅浅的艳紫,渲染出一种凄美的韵致,顾盼着满天的云霞,起伏的山峦。跌进了一个缤纷的梦境里。

残阳是一支饱满的水彩笔,在云的面颊深情挥洒。云,燃烧起来,绚烂起来。浅红套着嫣红,深红印着紫红。在滚动,在飞升。边缘处,透着明亮,显著灵动;中间处,格外凝重,写满深情。近处的,层层叠叠,虚虚实实,如浓墨重彩在宣纸上点染,晕化。远处的,则如一条条彩绸,飘逸,朦胧。

沉默的山被点燃了,轮廓渐渐清晰起来。绵延的峰顶燃烧成橘红色,与天上的云霞相互媲美。山的中间紫红里透出淡淡的青蓝,显得十分厚重。山脚下那如梦如幻的淡粉色的云雾,模糊了一带如梦的树林,飘渺了一片如诗的村舍。

3、秋雨

她高中毕业时,他曾来向她道贺。

脱下了白衫黑裙,换上了一件姐姐做了又不喜欢穿、转送给她的粉色衣裳,女生宿舍的门在她身后变得灰黯了。

到了晚上,下过一场雨,他们还在河滨公园散步。树梢还存着满盈的雨珠,走过一棵树下时,她用手摇了摇枝干,然后轻巧地往前一跳,再回头,走在身后的他刚好站在树下,雨珠洒了他一身,在路灯的光晕里,她笑弯了腰,他也陪着傻笑。

六年过了,也是一个细雨的午后,从福莱堡新城区一个圆形的教堂走出来,弥撒完了,瑞士人呼朋唤友,嘻哈地离去。在欧洲是客,在瑞士她更是客,于是,她又一次孤独地走上归途。红褐色的高跟鞋踩着红褐色的落叶,在一个转角处,一丛横生的低枝拂过她的肩膀,整棵树上的雨珠霎时洒满了她一身,她不禁想起了什么似的站住了(Meiwencom)。

等她再回到圆山的河滨公园时,又是六年过去,小树已长成亭亭华盖,她也变成了**,而 粉色衣裳不知到哪里去了。

啊!年华,逝水年华。

朋友,好久不见,今天是否有空,陪我去喝杯茶,做一会儿闲人,去喝一杯“散文茶”,为我、为你、为健康!

曾几何时,我们变得异常忙碌起来,“忙”字“累”字成了高频词,喝茶于我变成了“奢侈”,变得功利起来,即使去杭州出差,也会忍心与“龙井”擦肩而过,归根结底是因为忙。

因为忙,舍不得“浪费”时间,于是决定把喝茶闲聊、天南地北的时间统统给省了,总以为这样就可以用这段时间来做很多事,可是几个月下来,我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得烦躁和焦虑,从未有过的郁闷无处排解,做事效率没见提高,可口腔溃疡却接踵而至。还时时会不由自主地唱起“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我开始怀念那杯久违了的“散文茶”。

不记得哪位茶友说过,喝茶就像文人写文章,也是有体裁之分的。我觉得小说太冗长,我等喝不起;戏曲太吵,不适合在茶室;杂文太杂,有点乱,有时还太激烈;我钟爱散文的飘逸脱俗,抒情文采,她可长可短,有感而发。忙累之余,与一、二知己小聚一处,论茶味、谈世情、聊古今,酣畅淋漓的沟通,就像经历一次心理治疗,让人变得轻松、剔透起来。

浅啜慢饮中,可以探探“茶”字的长寿秘诀。茶字草字头,与“廿”相似,中间的“人”字与“八”相似,下部“木”可分解为“八十”。“廿”加“八”再加“八十”等于一百零八岁。于是自己也仿佛从茶味中咂出健康“茶寿”的韵味来。

“龙井”、“碧螺春”历来都是绿茶中的极品,气质典雅,高贵大方,而又深藏不露。捧一撮投入杯中,开水一冲,雀舌般的芽叶徐徐舒展,茶香四溢,汤色明亮。绿茶的风采与风韵一览无余地展现在眼前,品一口香茗,于是人也显得宁静祥和、高贵脱俗起来。

春天来了,泡一壶花茶。“茉莉花茶”、“玳玳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都很不错。花茶是绿茶和红茶的混合体,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却将所有的芬芳无私地沁入你的心脾。细细啜饮,自己也不知不觉中变得平易与亲和起来。

“喝茶之意不在茶”,我钟爱这余味深长的散文茶,是因为她能怡情悦性,消烦去躁,使我身心舒展;她能清心醒脑,其乐融融,使我振奋精神。谁都明白:有了健康,才能赢得将来、拥有明天!别犹豫了,一起去喝杯散文茶吧!

 英语美文题材丰富,涉及面广,大多蕴涵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欣赏美文,不仅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使他们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我精心收集了关于采茶的英语美文,供大家欣赏学习!

关于采茶的英语美文

 I did an interesting thing while we were traveling in a tea garden As we know, Spring is the best season for picking tea leaves And, I helped farmers pick tea leaves yesterday Early in the moring I put on a uniform and climbed the mountain It was not too high and was covered by thousands of tea trees It was a green ocean How beautiful it was! I couldn't wait working! A farmer taught me how to pick them However, I found that it was so difficult for me I picked tea leaves as carfully as I could I was too nervous to cut them into pieces I was not happy Luckily, I did it better and better Although, I help farmers not much I still felt their hard working I should learn from them

 看了“关于采茶的英语美文”后,我分享“ The Culture of Tea ”!

 The Culture of Tea

 "When a guest comes to my home from afar on a cold night, I light bamboo to boil tea to offer him”— Ancient Chinese poem

 China is the home country of tea Before the Tang Dynasty, Chinese tea was exported by land and sea, first to Japan and Korea, then to India and Central Asia and,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o the Arabian Peninsula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17th century, Chinese tea was exported to Europe, where the upper class adopted the fashion of drinking tea Chinese tea—like Chinese silk and china—has become synonymous worldwide with refined culture At the heart of the culture of tea—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tea in all its aspects—is the simple gesture of offering a cup of tea to a guest that for Chinese people today is a fundamental social custom, as it has been for centuries

 China traces the development of tea as an art form to Lu Yu, known as "the Saint of Tea" in Chinese history, who lived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nd who wrote The Book of Tea, the first ever treatise on tea and tea culture The spirit of tea permeates Chinese culture, an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teas, teahouses, tea legends, tea artifacts and tea customs Better-known places to enjoy a good cup of tea in China include Beijing noted for its variety of teahouses; Fujian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and other places in the southeast of China that serve gongfu tea, a formal serving of tea in tiny cups; the West Lake in Hangzhou, also the home of the Tea Connoisseurs Association, noted for its excellent green tea; and provinces in southwest China like Yunnan where the ethnic groups less affected by foreign cultures retain tea ceremonies and customs in original tea-growing areas

  我不知道哪些是教材上所没有的,只好找了一些我的圈子中的文章以及我的空间里的文章。实在是字数所限,不能再打字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到我空间里找,圈子里也可以。

  1 因为太阳照在那儿 作者:普美(wsh6101) 来源:散文网

  有一个故事触动我的灵魂已经很多年了: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太阳如火炙烤大地。一位老太太吃力地翻晒着大片的蘑菇,汗水沿着鬓发不间断地滴下。有过路人同情地问;“老人家年龄这么大了,为什么在正中午做这艰苦的工作?”老人淡淡地笑了笑:“因为太阳照在那儿。”

  “因为太阳照在那儿”。淡淡的一句话,却如惊雷般划过。

  朝升夕落,太阳默默地把温暖和光明洒遍大地。我困惑,是什么力量推动他穿越亿万年的岁月而无丝毫退缩和怨恨?婉转百啼,青鸟执着地把激情和歌声献给春天。我感动,是什么力量激励她唱响生命的礼赞而不悔鲜血染红白羽?

  浩浩汤汤,天地万物运化不息,各自秉承一份生命的职责,默默奋斗,无怨无悔。茫茫的宇宙,人于其间恰如微尘一粒,却因为生命的赋予,拥有了生存发展的权利而不容轻慢侮辱,拥有了生存发展的意义而不可摧残磨灭。

  历史的长河,浪潮涌动,坎坎坷坷,险阻重重。一部《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审其时也,太史公搜罗百代,踏寻万里,身受腐刑,历人生奇耻大辱而成绝世奇书。犹如“高速旋转的陀螺,混忘世界”,居里夫人几十年的青春折耗于黑暗狭小的实验室,那一克比黄金还要贵重百倍的镭来自于几吨重的沥青提炼。

  有谁的生命风帆永远顺畅,哪一个的人生道路坦荡如砥?“因为太阳照在那儿”,这难道能成为退缩不前的理由,怠惰放纵的借口?

  一切的风浪波折因为生命的自我觉醒而平息。正是因为内在的觉醒,生命的历程才无怨无悔,沉默也如惊雷。

  2游思飞絮 -作者:普美(wsh6101) 来源:散文网

  如果有来世,茫茫的人海中相会,还能够相识吗?是否能穿越死亡的黑色障壁,记起今世的阳光,今生的绿柳,记起阳光下柳丝飘动飞逸的缕缕思念?

  相信前生吗?是否曾经有过生命的预约,才在今世里苦苦执着这份永不褪色的情感,可曾寻访到那段渺远悠长的共同记忆?

  当时间的飞鸟盈盈地穿凌几十年的青冥,当霜雪斑斑无声地欺上伊人的头颅,当生命沐浴徜徉在金色的夕阳中,回首漫漫的风雨历程,是会因为无怨无悔地走过而感激上苍呢,还是因为忙忙碌碌地错过而怅然留恨?是否能够鼓起勇气走进那片无尽无际的黑色大幕?

  走过旧日校园,迎来的是一片清新爽洁的气息。几方齐整的草萍簇拥了一座白色石雕,展示着新主人的昂扬自信。人潮喧哗着奔涌过来了,却是一片陌生的笑,陌生的吵。昔日的读书声已撒散在岁月的风中,那熟悉的身影也模糊在一片沉落许久的日色里了。一切,一切,那奢侈的烦恼,那纯净的理想。淡淡地,淡淡地如梦幻般模糊又清晰着。在这个夏日的阳光里,一个傻傻的人,在怅然的追思寻觅一段已流逝多年的经历。

  校南幼儿园紧闭的铁门,闪过那个夏日的雨后,一个全身飘雪的女孩,安闲的在屋门前读书,飘略心头的竟是荷塘里无声地绽开了一朵静雅的白色莲花。正是灰尘满面的归来,携一卷“灵辉”的诗,却又无从诉说正是为这女孩的专门远行。心渐渐的沉下去了,沉沉中似乎明白一道无形的障壁,永远的隔离在这咫尺间,这卷诗也许永远不能递送过去了。

  是执着无尽地高飞,却又不停息地坠落,坠落。底下是湍急飞流地绿水,浑浊深邃,泛着诡异的暗光。满空里是夜鸟枭枭地叫,直刺入心底深处。嘈嘈杂杂中醒来,依然是无尽的图像在星星地闪烁,沙沙地是秋风是夜雨?呢喃中直是一片无尽的冷,象一柄刀在嘶嘶地切割着挣扎的灵魂。还有的,那是一片温暖,淡淡地模糊在心底。是一弯金色的微笑,无声的承诺,飘渺在心头,却是挽不住,挽不住。

  风在阳光中缓缓地流淌,歌唱。那歌声有十年了吧,淡淡地渐是一片纯净,一片温暖。挽不住的流光,慢慢积淀,再刨出来,已然一杯醇酒,挥一挥手,祭洒在岁月的长河中。

  -

  3《诗意的栖居》 作者: 轻柔的霞 《普美圈文苑华章》

  “人,应该诗意的栖居。”

  心中缺少暖意时,我们需要:“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生活悲苦沉重时,我们需要:“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精神轻松闲逸时,我们需要:“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我们有涌动的情感,我们有浪漫的情怀,我们有美丽的憧憬,那么——我们就需要诗歌。

  需要李白的壮怀豪气:“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也需要顾城的童真亮丽“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需要舒婷的热烈坦诚:“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也需要席慕容的矜持含蓄:“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需要诗歌,就需要诗歌的沃土,需要诗歌的麦田。

  “有这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我呢,就站在那悬崖边上。我的职责是在那儿守望——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诗歌板块的斑竹,就是这块麦田的——守望者。

  我见青山多娇媚,青山见我应如是。

  做为守望者,我学会了欣赏。

  以一种闲逸恬淡的心情,漫步诗歌的麦田,赏麦苗青青,看群鸽飞过,听风弹雨吟,闻麦花飘香。

  观一花一草,如观一片心灵一个世界。

  我品读着一音一符,一诗一韵,沉醉蓝天白云、红花绿草,倚听斜阳晚风中飘来的平仄叮当。

  欣赏着每一个人,每一道风景,不觉中自己也成了风景。

  “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说

  慢慢走,欣赏啊!我学会了珍惜。

  珍惜文字,新诗歌赋,楚韵风骚,唐诗宋词,乃至刀光剑戈的三国,情诗千载的红楼;

  珍惜缘分,旅途上小草小花的凝眸;红尘中点点滴滴的过往;

  珍惜当下,生命里的欢歌清泪,日月中的绿肥红瘦。

  指尖闪亮,一针一线,我细密的编织闲雅的岁月,串起或淡然、或凝重的时光。

  珍惜本真,心有桃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言有尽意难尽。

  做守望者,我学会了沉默。

  在什么也说不出,什么也不用说时,一个默默的凝眸,一片轻轻的祝福,一缕会意的微笑,就足以表达你我他心灵的感应。

  为那份深深的、酽酽的人情味,内心悄悄弥漫开感动和开心。

  沉默,是阳光的语言。

  阳光的语言,让我学会了包容。

  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万丈红尘扑面,我选择了拥抱与品味。

  淡看别人的嬉笑怒骂,理解别人的喜怒哀乐;坐观新阳喷薄如霞,静赏星月熠熠生辉;

  泰山的刻石、黄山的怪松、华山的冷峻、庐山的俊美,花有花的世界,草有草的世界,从容面对,从中领略人生的旷达和况味,从中汲取感悟与自励。

  我采撷最美的片段,珍藏。

  珍藏于笔端,言涌于心,心得于情,情绘于景——

  一切的景语,皆源于情语。

  微醺的晨光下,我阅读着辉煌的黎明;浅浅的星河里,我阅读着静夜的恬淡;一杯淡茶,几点诗花,我阅读着如霞的童话,如梦的岁月,如鸽的飞翔,如月的情怀,如岩的执着,如阳的热烈,如秋的——壮丽人生。

  壮丽人生,像守望一块麦田,是一份汲收,一份感觉,一份愉悦,一份洒脱,一份情怀。

  累,并快乐着;痛,并甜美着。

  我静静地、不倦地做着一个忠诚的——守望者。

  2007年12月14日

  4《禅茶一味》作者: 轻柔的霞 《普美圈文苑华章》

  周末与朋友相约于中粮广场的五福茶艺馆。这是一所老字号茶馆,也是京城首家茶艺馆。装修古朴典雅,环境幽静别致。优扬的丝竹声,声声绕耳,丝丝萦回;缕缕茶香,袅袅轻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与友对坐品茗,忽然顿悟了那句俗语“美酒千杯难成知已,清茶一盏也能醉人”。友是一位职业歌手,音质的天赋自不必讲,他演唱的大部分歌曲都是自己作词作曲。琴棋书画,谈不上精通,却是样样拿得起来。那份才情不多见,那份雅兴不多见,身处红尘闹事、灯红酒绿之中,那份处世的淡泊与修为亦不多见。淡看名利,静做自己。若是沉湎于功利,那他如今也会是大红大紫了。

    静坐藤椅,轻捧雕花瓷杯,浅笑细看如花的叶瓣在清水下展开,水从澄澈到淡绿,青青如一幅水墨画。人在画中沉湎、遐思、回忆。谁能想象那绿意下面藏着的美丽和沧桑。一如对面的友人,宁静而深邃。多少年的奋斗、漂泊,从维也纳到悉尼,又辗转东京6年,最后寄居京城,但是我从他的脸上读不到沧桑和疲惫,有的只是那永远绽开在嘴角的纯纯的浅笑,让人信赖,不张扬。干净、纯粹、透亮,间或一点点尴尬没任何做作;目光柔和、豁达、朗然,没有遮拦。像空无一人的旷野般清晰明澈,浑然而就。那笑是天生的笑,天生的能够承担一切的笑。友人在为事业奔波的时候,也许连自己的命运都抓不住,但是他依然保持着那份清茶般的心境,宁静而从容。生活在他面前就像茶,一节茶骨,就是一段记忆,把一生的经历积蓄,泡上一杯,细细啜饮。

    我们端起岁月,在丝竹和梵香的清芬中,静坐,内视,深省,看茶骨穿透时间,渐渐绿透……

    

    坐在这远离喧嚣和浮躁的环境里,我被一种巨大的宁静所包围,恍然身处“瑶林仙境”,回到旷古未有的空灵之中。心里的浮躁慢慢沉淀,慢慢变静;心里的尘嚣慢慢荡涤,慢慢变清。茶水一滴一滴流进身体,那紧闭的心扉,陡然就亮起来。心里、身体里,仿佛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盈盈的,如绿山泉边一朵静静开着的花儿,盈满了生命的清凉和惬意。

    “一纸书香,满行茶味”友人喜歌,亦爱诗,更懂喜爱文字的我。叫上一壶碧螺春,自斟自饮间,友人随口一句“洞庭无处不飞霞,碧螺春香万里醉”,笑问我知不知道碧螺春雅名的由来,我故意佯作不知,于是友人向我娓娓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传说。讲完了,茶也喝到刚刚好。他浅浅一笑:“碧螺春产自江苏吴县,有四绝之美誉——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赏茶是欣赏它的第一绝,形美。生产一斤特级碧螺春约需六万多个嫩芽。你看它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浑身披毫,银白隐翠,多像传说中娇巧可爱的碧螺姑娘。”说着示意我稍等,起身离去。

    一会儿,随他走来了一位面漾微笑,青春靓丽,身材修长,俊眉秀目,着绿色上缀小白花旗袍,很文静很美丽的服务生。看样子似乎他们很熟悉。

    女服务生冲我亲和地一笑,以清水净手,端正仪容,平静而愉悦,伴着丝竹声声,进入茶境……

    

    服务生神态恬静,纤纤玉手,轻轻持杯,展示茶具,并用茶壶里的热水采用回旋斟水方式,浸润茶杯,目的是提高茶杯的温度,使茶最大限度的挥发香气。这是茶艺表演的开始叫“沐浴瓯杯”;接着叫“飞澈甘霖”。就是用左手托住杯底,右手拿杯,从左到右由杯底至杯口逐渐回旋一周,然后将杯中的水倒出,经过热水浸润后的茶杯犹如珍宝一般光彩夺目,使客人能更好地欣赏到碧螺春的汤色和外形;然后是“雨涨秋池”。取自唐代李商隐的名句:“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意境。即向杯中注水,水只宜注到七分满;最后采用上投法,用茶匙把茶荷中的碧螺春依次拨到已冲了水的玻璃杯中去,叫“飞雪飘扬”。浑身披毫,银白隐翠的碧螺春,如雪花纷纷扬扬飘到玻璃杯中,吸收水分后即向下沉,瞬时间银光烁烁、雪花纷飞,很是美丽。

    女服务生那一连串的动作娴熟、流畅、优雅——是一首诗。

    茶艺表演到此结束,我们开始品茶。第一口品饮碧螺春感到色淡香幽,汤味鲜雅;第二口感到茶汤更绿,茶香更浓,滋味更淳;品第三口时,我们所品到的已不在是茶,而是在品太湖春天的气息,在品洞庭山盎然的生机,在品人生的百味。

    

    欣赏完优美的茶艺,漂亮的女服务生又向我们讲起了茶道

    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理。

    于是,从静思、静虑开始,品茶中的“放”。放下手头的工作,放松紧绷的神经,放开被囚禁的个性。放下一切,让自己轻松起来,那么在这种心境中看世界,自然天高云阔,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曾有仁居士诗云:

    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

    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

    放下名利、放下牵绊,做一个无牵挂的茶人。静静地守着一杯茶,在茶道的禅意中启悟人生。

    

    其次,品茶中的“无”。“无”是历史上禅僧常书写的一个字,也是茶室中常挂的墨宝。“无”不是世俗所说的“无”,而是超越了世俗认为的“有”。“无”之上的“无”。讲到“无”,不能不提起五祖传道的典故。禅宗五祖弘忍在将传授衣钵前曾召集所有的弟子门人,要他们各自写出对佛法的了悟心得,谁写得最好就把衣钵传给谁。弘忍的首座弟子神秀是个饱学高僧,他写道: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认为这偈文美则美,但尚未悟出佛法真谛。而当时寺中一位烧水小和尚慧能也作了一偈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认为,“慧能了悟了”。于是当夜就将达摩祖师留下的袈裟和铁衣钵传给了慧能。因为慧能明白了“诸性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的真理。只有认识了世界“本来无一物”才能进一步认识到“无一物中物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茶

  学也一样,只有了悟了“无”的境界,才能创造出“禅茶一味”的真境。

    

    再者,品茶中的“真”。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心灵,放牧天性,回归人性的本真;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所以茶以自然、朴实为味美。倡导人的行为应如茶,动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不矫情、不造作。人的精神应该遵循自然,返朴归真,让性情得到完全解放,让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悟我”的境界。

    做人要怀一颗平常心,毫无造作,不浮不躁,不卑不亢,不贪不嗔的虚静之心。可抚琴歌舞,可吟诗作画,可观月赏花,可论经对弈,可独对山水,亦可以翠娥捧瓯,可潜心读《易》,亦可置酒助兴。儒生可“怡情悦性”,羽士可“怡情养生”,僧人可“怡然自得”。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追求本真之道。

    另外,茶道中的“真”,还包括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境要真闲。茶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

    爱护生命,珍惜生活,让自己的身心更健康,更畅适,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真实、更恬静。

    

    然后,品茶中的“尊”。尊人的思想表现为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茶人们习惯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如果仅用杯子喝茶,而杯托、杯盖都放在茶桌上,这种手法称为“唯我独尊”。对茶的认识上,古人认为茶是天涵之,地栽之,人育之的灵芽。对于茶,天地有涵栽之功而人有培育之功,人的功劳最大。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厨师态度也是中国茶道的处世之道。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一种对心境的最高追求。

    

    最后,我静静地自品,自我体悟、感怀。我喜欢静,喜欢那种飘逸、无物、自由的意蕴;喜欢在袅袅的茶香中体悟那份宁静的氛围和空灵。当茶的清香慢慢地浸润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时,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精神便在虚静中升华,思绪便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这种意韵恰到好处地契合了我对诗歌的某种情结以及对瑜伽的那份喜爱,她们有着相通、相溶的内在神韵。于是不自觉再次提到品茶中的——静。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提升修养,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禅味。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苏东坡在《汲江煎茶》诗中也写道: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生动描写了苏东坡在幽静的月夜临江汲水煎茶品茶的妙趣,堪称描写茶境虚静清幽的千古绝唱。

    所谓“禅茶一味”。在茶道中以静为本,以静为美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唐代皇甫曾的《陆鸿渐采茶相遇》,写的是境之静。诗云: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磐声。

    而宋代杜小山的《寒夜》,写的是夜之静。诗云: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在茶道中,静与美相得益彰。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思如风云、宠辱不惊。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写诗歌、做文章、挥毫泼墨,一样都需要静。

    以禅喻茶,以茶入禅。茶与禅的确有着一种浓稠得剪不断化不开的千丝万缕的情结。其实我们不必拘泥于茶叶、茶具的好坏,不必在意煎茶工夫的优劣,也不必执着于吃茶的礼仪,只需品味那蒙蒙水雾中柔和清爽的袅袅茶香,丢开凡尘的喧嚣,暂时忘却烦恼和纷争,体会那一份静谧,那一份淡远,那一份幽雅的诗情。

    

    与友人走出茶屋,天上飘起了细细斜斜的雨丝,街上也飘起了一朵朵伞影,如一丛丛花海。雨滴打在伞上,溅起层层水花,似郁金香次第开放。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清烟里,这一切那么写意,雨像世界的幕布,隔开了尘嚣,隔开了烦闷,留给人一种祥和安谧。仿佛雨的快乐已经渗透每一个角落,没有一样东西不感到满足。

    没有打伞,我们就那样在雨中走着,雨丝轻触肌肤,清凉柔和,脸上麻酥酥的满是细细地滋润。友人孩提般展开双臂,像一只在湖面滑翔的燕子,我的笑声像湖面上飞溅的水珠。宽阔笔直的马路画卷般无穷无尽地铺向远方……

  5冬日漫思 作者 普美如来

  今日立冬,凛凛的北风一过,天空也跟着一片寒瑟昏暗。冬主收藏,一切浮动的气息被悄悄地收敛着,心思也慢慢静下来了,渴望着一片温暖安逸的空间休憩。

  现代的社会是没有冬天的,嘈嘈杂杂依然是不尽的追求,计划,事业,奋斗,成果。。。人于其间,或是不由自主随波逐流,或是鲲鹏展翼心系高远,都在磕磕绊绊不息脚步。春节是一年的开始,但更具社会心理意义的是一年终了的成果检验总结。为着这个总结,在这渐渐寒冷起来的冬季,人们还是不能停息休憩,与自然合其德。

  冬去春来,四季更交。世间万象,永远止息不了的是潺潺而逝的时间。浮浮沉沉,人的心思也随之变换,无尽的理想,成果,曲折回环。日子还是悠悠而逝,无声无息。“大哥大嫂,你们从哪里来?我们向何处去?辛苦的路上追寻着什么?”平凡的日子里,我们的心头可曾有过如此的困惑?

  2500年前的恒河岸菩提树下,尊贵的释迦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久久地思索着这个问题。万众艳羡的富贵尊荣都抛弃了,因为这一切解决不了他心头烦恼的纠缠,六年的雪山苦行,消瘦已至人的生理极限。“不证人生至理菩提圣果,誓不离此座。”誓言出而睹明星大彻大悟。心灵如水莹澈,万象因果历历而明。尊贵的佛陀诞生了,慈悲智慧香飘万里,一颗明灯开始照耀世间。

  尘海漫溯,上下求索。千辛万苦历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还说什么?“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归来还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是啊,万水千山踏遍,才晓得骊宫明珠原在自家心头,却已是两鬓苍苍飞霜满头,这情景怎禁得涕泪交零?

  止息了吧,止息了吧。在这彤云初布的日子里,让万象历历划过心头,温暖的冬夜,朔风尖啸,莹莹的一盏心灯亮起,照耀那隐匿不知何处的阴霾霰雪消融无迹。

  6 真实的意义 普美如来

  今上午,很好的阳光,他突然微笑:就是有一些事做才行,人闲了就会无事生非。很和蔼也安静的样子,我知道,他也绝无以势凌人的意思。毕竟是身份的不同,虽是闲谈还是潜着训导人的思想阴影,我笑笑没有答话。实际上,在“社会”的中国,还是没有休闲的文化,休闲被赋予懒惰罪恶无能的潜在意思。尽管在传统文化中我们有陶渊明的桃花源,有王摩羯的田园诗,但那不是主流,是“明主不遇人生失意后”的颓唐放纵。“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才是千百正统知识分子的理想所在。 影响到现代,休闲还是不能正正大大地展示自己的面目,理直气壮地争取自己的地位。

  休闲与做事实在不是人生善恶区划的标准。莫非做事者必然会功德巍巍惠泽四方,休闲者一定是不堪造就罪不容诛?始皇嬴政役使万夫大兴土木,阿房宫,骊山陵,民不堪命;炀帝杨广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开运河,征高丽,民怨沸腾。。。呈现的是统治者无尽的贪欲,贱视他人如粪土。布衣王冕,绝弃功名,简车深山,清心画梅;奇女三毛,漫游世界,无羁博览,自诩怡性。。。展现的是素颜素心,娱情适性,好一派自在从容。

  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心灵,澄澈空明无一丝渣滓。休闲与做事不是镜花水月,实实在在,明澈本心后一切都是那样意味充足。所谓“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总是真如。”一点一滴,在在处处,都如是清新蔼然。细品一杯清茶,从容自在;绽现一个微笑,气象万千。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我最爱的说行天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913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