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有哪些描述悲惨爱情故事的诗?急求,写作文用…………………………

《诗经》里有哪些描述悲惨爱情故事的诗?急求,写作文用…………………………,第1张

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

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①关关,毛传:“和声也:”雎鸠,鱼鹰:牛运震曰:“只‘关关’二字,分明写出两鸠来。先声后地,有情。若作‘河洲雎鸠,其鸣关关’,意味便短。”

②毛传:“窈窕,幽闲也。淑,善。”《九歌·山鬼》“子慕予兮善窈窕”,王逸注:“窈窕,好貌。”

③君子,朱东润曰:“据毛诗序,君子之作凡六篇,君子或以为大夫之美称,或以为卿、大夫、士之总称,或以为有盛德之称,或以为妇人称其丈夫之词。”“就《诗》论《诗》,则君子二字,可以上赅天子、诸侯,下赅卿、大夫、士。”“盛德之说,则为引申之义,大夫之称,自为妻举其夫社会地位而言。”逑,毛传:“匹也。”按好逑,犹言嘉耦。

④荇,毛传曰“接余”,其他异名尚有不少,李时珍云“俗呼荇丝菜,池人谓之莕公须,淮人谓之靥子菜,江东谓之金莲子”,等等。龙胆科,多年生草本,并根连水底,叶浮水上。自古供食用。陆玑曰:“其白茎以苦酒(按即醋)浸之,肥美可案酒。”近人陆文郁说:“河北安新近白洋淀一带旧有鬻者,称黄花儿菜,以茎及叶柄为小束,食时以水淘取其皮,醋油拌之,颇爽口。”

⑤流,毛传:“求也。”用《尔雅·释言》文。朱熹曰:“顺水之流而取之也。”

⑥思,语助词。服,毛传:“思之也。”《庄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郭象注:“‘服’者,思存之谓也。”

⑦朱熹曰:“悠,长也。”按悠哉悠哉,思念之深长也。

⑧芼,毛传:“择也。”

⑨钟鼓,金奏也,是盛礼用乐。王国维曰:“金奏之乐,天子诸侯用钟鼓;大夫士,鼓而已。”按此诗言“钟鼓乐之”,乃作身分语。由两周墓葬中乐器和礼器的组合情况来看,金石之乐的使用,的确等级分明,即便所谓“礼崩乐坏”的东周时期也不例外。中原地区虢、郑、三晋和周的墓葬,已发掘两千余座,出土编钟、编磬者,止限于个别葬制规格很高的墓,约占总数百分之一。从青铜乐钟的制作要求来看,这也是必然——非“有力者”,实不能为。而这一切,与诗中所反映的社会风貌,恰相一致。

《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大概它第一好在音乐,此有孔子的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它第二好在意思。《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戴君恩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牛运震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都是有得之见。《诗》写男女之情,多用虚拟,即所谓“思之境”,如《汉广》,如《月出》,如《泽陂》,等等,而《关雎》一篇最是恬静温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作为乐歌,它被派作“乱”之用,正是很合适的。

然而不论作为乐还是作为歌,它都不平衍,不单调。贺贻孙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此四句乃诗中波澜,无此四句,则不独全诗平叠直叙无复曲折,抑且音节短促急弦紧调,何以被诸管弦乎。忽于‘窈窕淑女’前后四叠之间插此四句,遂觉满篇悠衍生动矣。”邓翔曰:“得此一折,文势便不平衍,下文‘友之’‘乐之’乃更沉至有味。‘悠哉悠哉’,叠二字句以为句,‘辗转反侧’,合四字句以为句,亦着意结构。文气到此一住,乐调亦到此一歇拍,下章乃再接前腔。”虽然“歇拍”、“前腔”云云,是以后人意揣度古人,但这样的推测并非没有道理。依此说,则《关雎》自然不属即口吟唱之作,而是经由一番思索安排的功夫“作”出来。其实也可以说,“诗三百”,莫不如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但如何是兴呢,却是一个太大的问题。若把古往今来关于“兴”的论述统统编辑起来,恐怕是篇幅甚巨的一部大书,则何敢轻易来谈。然而既读《诗》,兴的问题就没办法绕开,那么只好敷衍几句最平常的话。所谓“兴”,可以说是引起话题吧,或者说是由景引起情。这景与情的碰合多半是诗人当下的感悟,它可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实景,后者则是心象。但它仅仅是引起话题,一旦进入话题,便可以放过一边,因此“兴”中并不含直接的比喻,若然,则即为“比”。至于景与情或曰物与心的关联,即景物所以为感为悟者,当日于诗人虽是直接,但如旁人看则已是微妙,其实即在诗人自己,也未尝不是转瞬即逝难以捕捉;时过境迁,后人就更难找到确定的答案。何况《诗》的创作有前有后,创作在前者,有不少先已成了警句,其中自然包括带着兴义的句子,后作者现成拿过来,又融合了自己的一时之感,则同样的兴,依然可以有不同的含义。但也不妨以我们所能感知者来看。罗大经说:“杜少陵绝句云:‘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或谓此与儿童之属对何以异,余曰不然。上二句见两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于此而涵泳之,体认之,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我们何妨以此心来看《诗》之兴。两间莫非生意,万物莫不适性,这是自然予人的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为看待人间事物的一个标准:或万物如此,人事亦然,于是喜悦,如“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如此诗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或万物如此,人事不然,于是悲怨,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邶风·雄雉》),如“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邶风·谷风》),如“毖彼泉水,亦流于淇”(《邶风·泉水》)。《诗》中以纯粹的自然风物起倡的兴,大抵不出此意。总之,兴之特殊,即在于它于诗人是如此直接,而于他人则往往其意微渺,但我们若解得诗人原是把天地四时的瞬息变化,自然万物的死生消长,都看作生命的见证,人生的比照,那么兴的意义便很明白。它虽然质朴,但其中又何尝不有体认生命的深刻。

“钟鼓乐之”,是身分语,而最可含英咀华的则是“琴瑟友之”一句。朱熹曰:“‘友’者,亲爱之意也。”辅广申之曰:“以友为亲爱之意者,盖以兄友弟之友言也。”如此,《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的形容正是这“友”字一个现成的注解。若将《郑风·女曰鸡鸣》《陈风·东门之池》等篇合看,便知“琴瑟友之”并不是泛泛说来,君子之“好逑”便不但真的是知“音”,且知情知趣,而且更是知心。春秋时代以歌诗为辞令,我们只认得当日外交之风雅,《关雎》写出好婚姻之一般,这日常情感生活中实在的谐美和欣欣之生意,却是那风雅最深厚的根源。那时候,《诗》不是装饰,不是点缀,不是只为修补生活中的残阙,而真正是“人生的日用品”(顾颉刚语),《关雎》便好像是人生与艺术合一的一个宣示,栩栩然翩翩然出现在文学史的黎明。

浅析《诗经》爱情诗歌的情感内涵如下:

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后世的很多爱情诗,浮艳而做作,在文学价值上远远不及《诗经》。诗经中的爱情诗唯美无比,读起来令人赏心悦目,留恋忘返。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铺张的修饰,然而淡然中缓缓道来的誓言却震撼每一个人;轰轰烈烈也许是爱情的开始,但祥和总是爱情的归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看似简单,千古以来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几个?时间飞逝,青春老去,身边却有一双可以握住的手,这也许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朴实而直接,没有矫情的掩藏;对于美丽女子的渴慕自然流露,求之不得的淡淡焦躁,想象未来时的喜不自禁,让每一个暗恋中的男子或女子都可以在这首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首诗之所以倾倒众人在于它用虚幻而绝美的景色代替了爱情的描写;

所有热烈的追求,焦急的渴望与艰辛的等待都化在一片水雾迷茫中;淡淡的忧伤和着萧索的秋后,让人不由自主地迷失。偶然间想起神话的歌词“风中摇曳炉上的火,不灭亦不休”,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不灭亦不休”,但是的确如同“风中摇曳炉上的火”,飘摇而难以捉摸。

           爱情是我们永恒不变的话题,也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笔下的颇受青睐的题材。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彩动人的篇章。 对《诗经》中的爱情诗进行分析,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古代女子纯正、健康的爱情观,对现代女性也有很好的启示,可以让我们领略到爱情的真谛所在,对爱情有更理性的认识和更高尚的理解。

        当时女子既敢于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渴望,更是勇敢的捍卫自己的爱情。在《诗经》时代,男女爱情虽还不像后世那样深受封建礼教的压制束缚,但有时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也会受到父母的干涉。如《鄘风·柏舟》即是写一女子要求婚姻自主遭到父母干涉时所发出的誓辞:“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个女子如此顽强地追求婚姻爱情自由,宁肯以死殉情,呼母喊天的激烈情感,表现出她在爱情受到阻挠时的极端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强烈愿望。诗中女子为了争取爱情自由而勇敢反抗的意识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诗经》中有很多思妇诗,丈夫远征在外,作为妻子,她们在家中默默等待丈夫的归来,饱尝相思之苦但却坚贞如一,没有红杏出墙或者另嫁他人。由此可见,她们对爱情的执着。

       然而,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婚姻幸福对妇女来说,常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女子地位低下,她们作为男人的附属,常常成为婚姻和爱情的牺牲品,避免不了惨遭抛弃的命运。《诗经》表现婚姻不幸的哀歌,为数不少。可是她们也并非一味的沉浸在痛苦中,而是表现出理智和反抗。如《卫风•氓》就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位女子。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但她并没有一直伤痛下去,而是大声控诉丈夫的暴行和社会的不公,敢于表达对丈夫的不满。诗的最后,女子决绝的喊出:“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明了她与氓的彻底决裂,也表现出刚强自爱、果断坚决的性格。她在婚姻破裂时保持了一种难得的理智和自主,保持了一种人性的独立。

      爱情应该是神圣而伟大的,但是大多数大学生缺乏这种意识,对爱情缺乏深刻的理解,故常常在有意无意中采取简单、错误的方式去追求、看待和对待爱情,对对方缺乏最起码的尊重,故使恋爱变成玩弄感情、伤害对方的工具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尊严。

       《诗经》中的爱情诗,是古人用诗歌诠释她们对爱情的看法,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古人那种纯真美好的爱,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那种健康、积极、纯真的爱情观。它是我们现代人的爱情指导,教会我们应该怎样态度的面对爱情,把握好我们的爱情。所以诗经中的爱情诗对我们的指导和教育有着重大意义。

       

  《诗经》这个名字,可谓从小就耳熟能详。纵使我从来没有真正拥有过一本诗经,也没有真正品读过,但感觉它就像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老友。直到这次假期,我才拥有一部自己的诗经。

  翻开《诗经·国风》,看到序言便像是进入了一个专业的文学领域。序言简洁的讲述了诗经的编纂史,各部分的大体内容和常用的艺术手法。我发觉诗经的内容千姿百态,十分丰富:周王朝的统治者的暴政,繁重的兵役,对政治的讽刺,朝代的发展史……更多的是描写爱情和婚姻中的喜喜悲悲。诗经中的'手法“赋比兴”也十分有名,流传于世;基本句式是四言,重章叠句反复吟唱,加强了诗的节奏感。

 我兴致勃勃地在其中寻找以前就熟悉的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眼前仿佛是一片嫣红,姑娘穿着新婚嫁衣,百姓们连声道贺……而“面若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等形容女性面容姣好也出自于此。读“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体会到一个朝廷中的大臣对周幽王暴虐无道感到愤慨,委婉地写出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品“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感受到贤人忧谗畏讥又离不开乱境,只好独自忧愁烦闷,如此一个忧国忧民的正直形象……

 遨游其中,我读到的的确是古代各式各样的“国风”,短短几字几句,反反复复,便可以描绘出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像是一个舞台上各个古时候的人们给我展示他们的风俗习惯和丰富的感情生活。我看见有男女在幽会,互赠礼物表达爱意;看见满目愤慨的百姓在咒骂统治者荒*无耻;看见女子独自痛苦的思念远行的丈夫;看见贵族女子出嫁时的欢乐;看见夫妻在雷声隆隆大雨倾盆的时候无奈分别;青年男子外出打猎,技艺精湛,徒手搏虎……人性本善,在这个舞台上,这些“演员”们都是这么真诚这么纯情,在那里没有任何虚伪的人性,没有什么复杂的人情世故,人们不是那样马不停蹄地寻找人生道路的最终目标……他们望见飞鸟游鱼,望见花草树木,望见自己心爱的人,都可以毫不掩饰地在诗中展露自己内心的情感——原来感情是可以这样单纯的。在那朴素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生活最美好的馈赠,一切都是这么恬淡美好,令人向往,简单而又不失趣味。

 我也向往着那个舞台,想要上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感受那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汽车,只有飞鸽传书和马车的世界——我会融入那里的安定生活,同他们一起看星星月亮,看皇室的姑娘出嫁,看健壮的男子耕地……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我终于知道什么是“思无邪”,诗经中的人们便是这样无邪的。有人说,《诗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有人说,《诗经》是中国艺术之巅;有人说,《诗经》是灵魂的酵母……我最喜欢的说法,是说《诗经》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予我们知识,予我们趣味,也予我们经验教训。我读《诗经》,像是与中国古代文化缱绻地长相厮守,听着历史的呼唤,呼唤我们把这份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

诗经中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涵盖了真情男女诚挚的爱情观,朴实无华,却胜似海誓山盟。古人尚且如此,反观今人,贪图利欲,只求情欲,一旦热性消退,便出现闪婚闪离和试婚、早恋、早产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品味古人千百年积累的智慧真言,那么因物质文明超越于精神文明快速发展所引发的一系列关于男女的感情问题将迎刃而解。诗经中的爱情观可以令我们回归现实,回归人性真善美的一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97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