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李白《行路难》这首诗的感情脉络。

分析李白《行路难》这首诗的感情脉络。,第1张

行路难》

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以李白有“诗仙”之美誉引出作者介绍,请学生吟诵学过的李白诗篇。

2、简介写作背景。学生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诗篇。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简介作者,为课文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

初步理解

整体把握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大意。

2、词义答疑,出示重点词。除课下注释外,可补充:“顾”:看;“安”:哪里等。1、诵读、同桌互读、示范朗读等。

2、词义理解交流、互相答疑。熟读是理解感悟的基础,采用诵读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对全诗内容有整体的理解。

深入研读1、面对盛宴,诗人的心情怎样?

2、为什么“不能食”,感到“心茫然”?

3、诗中典故的含义是什么?1、 自由散读。

2、 圈画重点字词:

“停”、“投”、“拔”、“顾”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理解“冰塞川”、“雪满山”等词语的象征意义,理解典故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读,沉浸到文本中,品味诗歌的深层内涵。本部分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教师要适时指导,结合李白生平点拨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

《行路难》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苦闷的同时执著于远大理想信念的思想感情。

原文如下:

行路难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释义: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扩展资料:

赏析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参考资料:

-行路难三首

痛苦迷茫——不甘消沉 痛苦挣扎——相信未来 高昂乐观

痛苦迷茫 美味佳肴不能下咽,想拔剑砍杀又不知向谁下手,似乎整个天下都在特意地跟我作对。(“金樽”句至“雪满山”)

不甘消沉 痛苦挣扎 痛苦中诗人想到了老年才得到重用的姜太公(闲来句)和身分卑微仅为奴隶却成为名相的伊尹(忽复)句,在不平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未来增添了信心,但想到自己进退失据、一事无成,不知自己要怎样才能像吕尚伊尹那样功成名就。

相信未来 高昂乐观 毕竟自己还年轻,毕竟自己有满身的才学武艺,“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事”,坚信自己总会有乘风波浪、沧海济之时。

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

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诗人感情的变化过程是:

前四句:乍读之下,似乎诗人是在不动感情地叙述一个客观的道理,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但只要深研诗意,就可以体会到诗人故作恬淡的语言中蕴含着多少愤懑不平!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以喻解愁

五六句写借酒浇愁。

对“举杯断绝歌路难”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说“断绝”指歌断绝,一说“断绝”指断绝愁思。谈谈你的理解。

支持后者的理由:《行路难》本是民间歌谣,《晋书》记载,袁仙松曾作《行路难》,“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流涕”。可见其辞以悲愤为主,其调多悲凉之音。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借酒消愁、悲歌唱愁

“心非木石岂无感”像一声疾雷震霆,滚滚而来,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它充满了感情力量,就像从诗人备受压抑的心房中突然进跳出来的。它以反问的口气在大声疾呼,带着一股强烈的抗争意味。诗人的感慨如此之多、如此之深,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情感在这句达到了高潮。——直抒胸中愁

“吞声踯躅不敢言”。一个陡然转折,急转直下,情绪由极高至极低,如瀑布跳崖,跌宕起伏,给人以鲜明的对比感。前面的“心非木石岂无感”是那么慷慨义愤,后面的“吞声踯躅不敢言”又那么无可奈何。“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这富于戏剧性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对比辛弃疾《破阵子》的末尾句。——不言更增愁

小结: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沈德潜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全诗情感变化的层次清晰。开头四句感情比较平静,使人明显感到诗人以理智克制情感的奔泻。到饮酒自宽耐,理智的防线在瓦解,情感加强了;终于,《拟行路难》的悲歌冲口而出,情感之流直泻而去。到“心非木石岂无感”句,诗情沸腾,就像卷石冲岸的巨涛一样迎面涌来。最后“吞声”句,好似一道铁闸落下,将奔流的情感陡降,造成大起大落的艺术效果。鲍照以短短的八句之章,将复杂的心路历程表现得那么曲折婉转,足见诗人驾驭语言的非凡功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976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