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育活动过程的指导和设计

歌唱教育活动过程的指导和设计,第1张

1介绍新歌,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在介绍歌曲时,要选用多种方法使幼儿对歌曲感兴趣,能够理解歌曲内容。可根据歌曲特点和幼儿水平,灵活选择语言、教具等方法。

教师的范唱决定着幼儿学唱的水平,应注意面对幼儿范唱;范唱要富有感情,精神饱满;用多种方式重复翻唱;适当欣赏录音翻唱。幼儿园歌唱活动的导入方式主要有

(1)动作导入 该方法主要适应于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直接描述动作过程的或比较富于动作性的歌曲。

(2)歌词创编导入 该方法主要适应于歌曲内容简单、多重复,歌词的语法结构清晰、单纯,具有某种语言 游戏 性质的歌曲。

(3)情境表演导入该方法主要适应于歌词内容所表现的是可以“一目了然”的情境或事件的歌曲。

(4)故事讲述导入该方法主要适应于歌词内容稍偏重表现情境或事件发展的细节,更适合使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让儿童接受的歌曲。

(5)歌词朗诵导入该方法主要适应于歌词中的词语及逻辑顺序比较细致、复杂,而情境性、故事性又不够明显,不适合儿童整体、直觉把握的歌曲。

(6) 游戏 导入 该方法主要适应于传统音乐 游戏 中伴随 游戏 边玩边唱的那些歌曲。歌曲内容多为 游戏 中的动作、人际关系、 游戏 方式或规则等。这样的内容十分适合歌曲学习和 游戏 学习的互相强化。

(7)填充参与导入该方法的适应面比较窄,一般比较适合于歌曲中含有不断重复出现的简单而特点鲜明的词曲。

(8)副歌前置导入 该方法主要适应于带有副歌的、比较大型的歌曲作品。

(9)无意义音节玩唱导入 该方法适应面较广,使用的目的主要是增加情趣和降低困难,但使用不当也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10)直观形象导入 该方法使用得当可以起到激发情趣、增进理解、帮助记忆的效果。

2熟悉新歌

(1)填充提问法 教师说歌词的前半句,请幼儿填说后半句。如果幼儿回答的具体词有误时,教师应把正确的歌词重复一遍,或让幼儿跟说一遍,以使其熟悉正确的歌词。填充提问法只适合部分歌词齐整的歌曲。

(2)逻辑提问法 指教师按照歌曲内容的逻辑提问,也可以请幼儿自己讲述歌曲内容,然后由教师把幼儿讲述的内容根据歌词组织起来。

(3)直观教具提示法 教师可以选用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玩具、实物等直观教具,配合范唱。生动的教具可以提示、帮助幼儿记住歌词。

(4)节奏朗诵法 教师指导幼儿按照歌曲节奏朗诵歌词,有助于他们记忆歌词和旋律、节奏。配之有节奏的拍手动作,可以使歌词朗朗上口,充满节奏感。这种方式也是一种简单的韵律活动。例如,中班歌曲《颠倒歌》是一首活泼、有趣的歌曲,可以将歌词配上与旋律相应的朗诵节奏。3教唱新歌

(1)教唱新歌的两种方法①整体教唱法

教师范唱后,幼儿从头至尾学唱整首歌曲。这种教唱方法使幼儿能够感受歌曲完整的艺术形象。运用这一方法,应注意多向幼儿提供欣赏歌曲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幼儿一起唱。这种唱法要求幼儿的记忆、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状态,以促进幼儿学唱的主动性。

②分句教唱法

教师范唱一句,幼儿跟学一句。这种形式比较容易学唱,常用于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乐句。在实践中,两种形式的方法一般结合运用。其中小班幼儿的理解力较差,歌曲比较短小,故宜以整体教唱法为主。中、大班的幼儿学唱新歌时,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两种方法,在分句教唱后,再将一首歌曲整体教给幼儿,以正确把握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

(2)教给幼儿初步的唱歌技能

教给幼儿初步的唱歌技能,就是让幼儿掌握一些初步的表现手法,使幼儿能有感情地唱歌,能理解、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4复习歌曲

复习学习过的歌曲,目的是让幼儿牢固地掌握歌曲,提高幼儿在原唱歌水平上的表现力。复习歌曲的关键是坚持原有教学要求。实际上在教歌的过程中有着反复练习的万分,在复习歌曲的活动中有着继续学习、不断提高、增加新要求的成分。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采用各种方式方法,使幼儿保持新鲜感和积极性。组织形式有全体唱、部分幼儿唱和单独唱。复习方法有表演唱、分组唱、分句接唱、边唱边打节奏等。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复习要求和幼儿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使复习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5创造性的歌唱活动

在唱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尝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设计这一类活动时,要多采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的形式,不必要求每个幼儿达到同一目标。实践表明,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展开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1)幼儿自己为歌曲配合动作

边唱边动作是幼儿的特点,他们喜欢在唱歌的同时,用动作来补充歌曲的内容和 情感 。而3岁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想出自己的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这些动作都带有幼儿的想象和创造。

中、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动作经验则更丰富,能做出更复杂的动作,表达更深的内涵。幼儿自己创编的动作逼真、自然,因此,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幼儿自编动作的活动,引导启发幼儿多观察、多思考,多观察教师和大年龄班幼儿的表演,学会为歌曲编配动作。

(2)幼儿为歌曲增编歌词

让幼儿给部分歌曲增编新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既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发展唱歌能力,也利于对其创造力的培养。

增编歌词的难度,在于新编歌词和原有歌词应基本押韵、对称,内容相对吻合,字数大致相同。教师应选择那些歌词结构整齐、重复较多的歌曲进行练习,由易到难,由少到多,逐步培养幼儿增编歌词的创造性能力。

第一讲:如何运用气息

学习欧美唱法,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基本功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气息。气息的支点,一定先建立在后腰部分。然后再找小腹的力量。因为腰部需要你主动去做扩张或向下拉动,才会产生一个力。然而小腹与横隔膜由于受到腰部支点向下拉的作用,自然会产生一种对抗。如果仅把支点放在前面,也就是小腹,那时腰部就很难起到控制气息的作用。试想一下,是靠前后腰腹的力量控制气息更有效呢?还是只靠小腹局部的力量更有效呢?它们之间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希望大家能清楚。

现在通俗教学门类繁多。如果不能掌握一个正确的呼吸方法,反而奠定了错误的气息基础。声音就会失去你本该有的辉煌色彩,自然也更难达到欧美歌手那种对声音有极强的控制能力,没音色变化,包括力度的强弱。

还需赘述一点,气息在腰腹控制下,当以最小的力量获得最大的声音。绝非诸多误论所言,气息的压力越大越好。准确地讲,真正意义上流动的气息是一个巧劲,全然不只是力量。

第二讲 练声状态

气息是任何一种演唱发法的原动力,正确的呼吸方法决定了发声的对错。通俗歌手气息的训练,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歌唱性强的练习曲进行练声。

把几个简单的母音,编成一首小曲,使学生在歌唱的状态下练声,或者选一首旋律很流畅的曲目,然后再选一首较轻快跳跃的曲目让学生试唱,找出其中有代表性的乐句,使学生感觉它的歌唱性,在用这种感觉去练声。这样做很容易使学生保持全身心的投入,从而演唱状态。也就是说,不要把发声练习当做一个机械练习。否则将会给日后的歌唱造成一个声音概念和状态的错觉。要用一种愉快的心情,一种感人的情绪去练习,才能有效地找到松弛自然的音色。

第三讲 站立姿势与演唱的关系

通俗歌曲演唱良好的站立姿势很重要。不要错误的认为只有美声、民族唱法讲究姿势。从人的生理机能与发声状态上讲,哪一种唱法都是一样的。

有的歌者, 后颈项不能与腰部保持在一个垂直面上,发声通道就会被压迫、堵塞。如驼着背发声回使胸部挤压,气息无法通畅地在体内流动。翘下巴会造成颈部松弛,咽壁肌肉无力,给唱高音带来困难。同时阻碍共鸣腔内声音的发射,鼓小腹会造成气息停 、下压僵持,即破坏气息的支持。

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重心在前半个脚部分。只去考虑上胸部,不管腹部状态,当然,不要僵硬。吸气的支点一定要建立在腰部分,然后在去体会最后反拉力的作用。因为腰部需要你主动去扩张或向下拉力,才会产生一个力,然而小腹与横隔膜由于受到腰部支点向下拉的作用,自然会产生一种对抗。如果仅把支点放在前面。也就是小腹。那时腰部就很难起到控制气息的作用。试想一下,是靠前后腰腹的力量控制气息更有效。还是只靠小腹局部的力量更有效呢?它们之间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第四讲 弱声练习法

在一些新来的学生中,歌唱时会盲目追求音量。其实学生听起来大的声音,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声音在口腔内部是散的,位置就会比较低,缺少共鸣。这时,声音在通过麦克风时,会发出尖锐不够干净的音色。尤其在进棚录音时,歌手会感到很难驾驭自己的声音。那么,怎么让学生利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建立一个通畅有序的歌唱状态呢?

首先,我认为用弱声练习的方法,比较容易找到放松的感觉。任何一种唱法,只有松弛才会产生美感。在做这个练习时,最好用开口哼鸣的状态。就是口腔张开不发音,用鼻子发音。没有接受过训练的学生,牙关部会很紧,每天需要做张嘴练习。用手按住下巴,练习向上伸张,不要用力过猛,伤及口腔关节,口腔不要能过横,也不要过长。露出上齿,微露下齿为最好。这样的口腔状态,从发声学上讲是正确的。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先做到外面打开是其一,关键是体会由内向外张开是最重要的。不要形成喇叭状态,外面大,里面小,那样就很难获得声音的通畅了。

在这个练习过程中,还要用另外一个思维去考虑倾听声音的位置。声音的位置是随着音高不断发生变化。由前向后移动。移动的速度要由老师的耳朵来判断。在移动至高音区时,应适度的提起软腭,因为软腭的提起是唯一能产生高音的通道。从嗓音结构上讲,不可能会从牙齿后面产生高音,只有在软腭提起时,带动后咽壁的拉力、口腔后部形成拱门状态,才会具备鼻头腔共鸣。高音才会是有是松弛的。同时产生振撼力,当然声音方向不能是向上的,那就会感觉象美声唱法了。

通俗唱法与美声民族唱法有密不可分的又完全不同的关系。重要在于教师如何借鉴欧美唱法的优点,结合民族唱法的特点去训练,可在短期内解决学生声音没高音的状况。

一个好的通俗唱法老师,应该在一年之内解决形学生的全部声音通畅问题,而不应该五、六年之后还不能让你的学生唱到三至四个八度。

有的学生会问:“弱音练习会不会声音小了?”“将来放不出来?”其实不是!用很大的声音喊是很难找到放松的感觉。相反,用小的声音就很容易找到。就是说,通俗唱法要建立自己的声线通道。应该是在完全放松的基础上,然后再声音更有效的释放出来。因此,弱音练习只是一种手段,得到通畅有磁性声音才是目的。

第五讲 如何把握声音的方向性

通俗歌曲的演唱就如何掌握声音的方向性是很重要的。

因为在演唱过程中,它需要位置不断移动,包括口腔开启的状态是否到位,需要很细致地去体每一个音符,那么在移动过程中,尤其向后移动的时候,容易发生声音注意向上,而不注意向前。无论你是唱低音、高音,头脑的意识里要非常的清晰,声音的发向咬字永远是象前的。鼻腔张开,时刻保持通畅无阻。通俗歌曲的演唱,切忌在口后半部咬字,声音容易向后倒,听起来象美声似的,听不清楚在唱什么,声音还不容易出来。声音的流线性与音与音的相互滚动似的连接,到情绪不断递进,进入歌曲中的高潮部分。都要保持一不变的思维,即我的声音是向前方的。

顶部

挣扎 发表于: 2004/09/05 10:42pm

第六讲 咽部力量在歌唱中的作用

在开口音练习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声音移动的位置。移动的位置大了,声音会虚,移动距离小了,声音会挤。在做这个练习时,一定要做到定点歌唱。在中间的声音,起音也要在中间,这样才能把握声音的准确性。

把握了声音的准确性后,再去体会唱高音时利用软腭提起带动咽壁的力量,形成强大的拉力作用,使高音具备穿透能力,产生振撼的感觉。

但是,如果 适度地运用咽音是关键。全部拉紧咽壁演唱,声音会过硬过亮,缺少歌唱性。用少了咽音的力量,声音会空洞,没有支点和拉力的感觉。

我个人认为咽音在歌唱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过多地拉大拉亮,效果并不理想。那样会缺少本人真声的魅力。柔韧性不够,灵巧性不突出,缺少通俗歌曲中特有的不同方式的表现力。如果能够根据歌曲不同力度的需要。适当运用咽壁力量,那么,在演出中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第七讲 文字视像表现法

一个好歌手,要有对文字表现出最为敏感的触觉在唱到那一句,那一字时,有完全深入到字,句间内在涵义中的能力歌手在演唱时,要做到演唱的是自己,而不是其他别的什麽人

比如"青藏高原"一曲, 在引子部分的甩腔里,要先找到身林山谷空旷无拘束的感觉然后是"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以问句的形式出现,那么主要演唱时的区别要在"呼唤" "盼"上"难道说"在语气上要加强,溶入气声的感觉更好"无言的歌"要有拉起来的感觉"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在这一句中"久久" "忘怀" "眷恋" 是要突出表现的内涵"我看见一座座山"部分,在心里,眼前要显现山川重叠交替的感情,歌者的自己感受,我现在就在西藏呢心里要有无限的对西藏人民的美好情义,对解放军深深的赞美之情无法抑制的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时,你才能唱出对青藏高原的深度感动,对冰川,绿树的咏叹,对自己家乡眷恋的凝眸,对青藏人民赞叹的自豪之情

第八讲 情感节构在演唱中的变化

歌唱的语言是心声当一个歌手站在舞台上的那一瞬间,唯一与观众相通的,是你的真心与真情如果一个歌手能把观众视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去诉说你的喜、乐、哀、怒。首先你的心态不会紧张。另外你对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会很真实。

另外,歌手还必须学会对感觉的记忆。把平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的亲身感受储存在大脑里,一旦需要,马上调动出来,用在你演唱的情节当中。

张惠妹演唱的“蓝天”是怎样表现的呢?

“忽醒忽睡我又挣扎了一夜,窗外透进几丝光线”

在演唱这句的时候,一开口就让人感觉到你彻夜未眠的心痛难忍,在声音与情感上以渐强去体现光线由暗到明亮的感觉。

“空荡的房间留着你的照片,幸福的感觉索然无味”

表现人去楼空的感觉,幸福已不在身边。

“无心唱歌却又拨断琴旋,所有事留给明天”

在音乐上,这段属于重复乐段。在重复乐段的处理上,无论从速度上要比前段加快,在语气上要有所加强,给人在音乐上有递进的感觉。

“感情的善变,挖空心思遮掩,谁能用真心说抱歉”

这句表现情感上的失意与不平。目的是要与下段音乐的高潮部分接轨。所以,唱得要有高潮部分的状态。

“我陷在爱里面,渐渐疲惫的脸,仿佛是退不出有走不进你的世界”

这句表现是达到情感宣泄的顶点,使自己无法收住的感情最后结尾。

“穿过了重重的心墙,有一整片蓝天”

表示终于战胜自己的脆弱,用开朗的心情去迎接明天的一片蓝天

第九讲 如何抓住节奏的韵律来演唱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自己特有的节奏韵律来演唱一种表现形式。

如何抓住歌曲的特点,是唱好这首歌的关键。比如:张惠妹的“我可以抱抱你吗?”这首曲目,节奏上是以小节奏、切分的感觉组成的。速度又是以稍快向前催的形式出现。但是词思却与节奏完全不同的概念出现。歌词的意思是以与恋人分手,无奈、伤感、留恋去表现一个女人的心理。那么在表现这个曲子的内涵时。一种思维在唱歌中,牢牢抓住小节后的韵律不放,另一个思维去想词意,“外面下着雨,犹如我心血在滴,爱你那麽久,其实算算不容易。那麽需要歌手做到,以一种稍显轻快的、节奏并不死板的感觉去演唱你内心的哀伤,不情愿,甚至还有分手的痛楚,希望对爱的一种挽留。如果你不能用两种不同的思维去歌唱,必然会造成节奏不准确或拖沓,或者在演唱上不能够投入到歌词所要表达的内容中去。

顶部

挣扎 发表于: 2004/09/05 10:43pm

[这个贴子最后由挣扎在 2004/09/05 10:44pm 第 1 次编辑]

第十讲 什么叫二度创作

词、曲作者写出一首作品,叫第一创作。那么二度创作要靠歌手自己来完成。同一首歌,不同的人来演唱,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作品从曲式上看,很简单,结构也不复杂,但经过一个好的歌手细致恰倒好处的处理,唱出的东西会非常感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二度创作。

二度创作,首先需要歌手在谱子上一定要唱准确,打着拍子将所有的符点,前后十六分音符,及切分音唱准,然后连续唱熟。一般拿到一个新作品,能唱到上百遍,脑子才会有一个准确的结构。这时再找曲式节构特点。3/4、4/4的节奏重心在什么地方?需要怎样把握?再做段落上得分析,是A、B、A式的段落?还是A、A、B式的段落,要搞清楚。然后再重文字上,找出情感所需要的状态。分析文字上每一段每一处情感所要表现的不同之处,要极为细致、准确,然后从作品整体上分段、分层次地去进行歌曲处理。

第十一讲 试论通俗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

从狭义上讲,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属于声乐艺术范畴,而从其演唱综合的广义上讲,它却更多地属于表演艺术。因此,在熟练掌握技巧之后,成功地表现一首歌曲的能力,便成为演唱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世界华人歌坛,由个人独立作曲填词并演唱者有之,同他人合作完成并由自已诠释的也不在少数。然而,造诣最深的往往是那些精熟演唱技艺及表现方法的歌星,因为这些人全身心的投入演唱艺术,使自己的表演从内心体验到形体表现,从声音造型到情感处理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顶部

挣扎 发表于: 2004/09/05 10:45pm

(一) 作家体验与演唱的体验

歌曲创作属于一度创作,而演员的创作则属于二度创作。演员

接到一首新歌时,首先面临的课题就是与作家在对作品的情绪感受和意念上的沟通。一部优秀的作品,一定也必须是作者真情的流露。然而由于作者与演员在经历、经验以及对事物感受方面的差异,依然存在一种缝隙,演员必须努力弥合这种缝隙,感作者之所感,念作者之所念。当一个演员的感受与作家的感受碰撞在一起的时候,便会产生艺术的火花,演员的创作才真正开始。

姜玉恒,这个祖籍山东,生长于南朝鲜,又孤身去台湾开创事业的青年,在尝尽人间沧桑和世态炎凉之后,来演唱李子恒的《归航》,以他对漂泊的深切感受,同李子恒的创作初衷相吻合,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这便是不到而立之年,无法唱好《三十岁以后才明白》的原因所在。而那种“为赋新诗强说愁”的牵强感觉,会使一部底蕴深刻的作品变得浅薄。

歌曲,是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而现代流行歌曲的内容之丰富,题材之广阔是其他音乐形式所不及的。大千世界.七情六欲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歌。因此,作为一名通俗歌手要努力增加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培养自己对生活的感应能力和理解水平。

(二) 生活体验与艺术体验

流行歌曲从早期的民谣民歌到现代色彩浓郁的内心感觉的深刻

展示,这个演变进程,说明人类文化的进步和音乐的成熟。《苦篱笆》对孤苦无依的乡下女人在封建文化的压迫下无力挣脱的隐喻,《这样的我》(李诩君唱)中对于都市喧闹背后的孤独感受,都不是一个文化浅显、感应力差的人能够体会到的。

然而,这并不是要求一定要与作曲家有相同的经历,才能唱好一首歌。更不能一唱漂泊就必须去流浪;一唱囚歌就要投入监狱去亲身体验,那种事必躬亲的想法是愚蠢而幼稚的,更不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

那么,如何去感应一个自己所未曾体验过的情感世界呢?这就需要演员根据自己的情绪记忆,去借鉴、去体会歌曲中所描绘的情绪和情感。

演唱《烟花女子》的演员,很难有歌中女子的经历,但她可以通过别人的叙述和自己对悲惨命运的同情和感受来体验这种情感。

一个演员的真正成就,不仅在于对作家在作品中所揭示的思想情感有精当的感受,而且在于对作品内容的独特上。同一首歌曲,由不同的演员演绎,会产生不同的情绪色彩和演唱效果。

同样的《再回首》,姜玉恒充溢的沧桑;张行透出的疲惫;苏芮的那种难以释怀又必须解脱的成熟与坚定。都强烈地揉进了个人感受的成份。

演员对情绪及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必须是真挚而诚恳的,任何虚假的情感都会被识破,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演唱时必须将情感投入其中而不能自拔。要知道,演员体验过程中的情感和表现过程中的情感是有所不同的。体验过程中的情感是演员的真情流露,我们反复吟唱《烛光里的妈妈》时,往往会泪流不止,但在演唱时必须要止住泪水。如果演员由于情感的深陷而不能控制,使歌曲无法进行下起去,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倘若此时是在录音,尚可停机再来;如果是在舞台演出,那只好被迫中断,除非是出于一种艺术处理的需要。比如邓丽君在香港告别音乐会上演唱《再见,我的爱人》,当唱到“相见不知哪一天”时,哽咽使她终止了演唱,而这时观众掌声四起,造成了一种戏剧效果。但如果演唱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感情失控的现象,观众就会倒胃口,因为他们不是为了欣赏泪水而来的。往往演员有这样一种体会,最初演唱一手歌曲,往往被歌曲内容所感动,真情随之流溢出来。但是很不幸,由于情感过于真切,使得声音跑调,动作也显得粗糙。而经过一次次的演练,演员的情感变得深入细致,动作也有条不紊,演员也许会因为某一句歌词牵动自己情感而哽咽颤抖,但他决不会因此失去控制。而是在深入地表达中启发听众或观众的情感,这才是演唱的意义。

演员表演过程中的情感,是一种假定的、虚拟的情感,它来源与真情又要受理性支配,是演员清醒地保留第一自我,而用第二自我感受的一种状态;是演员向听众和观众描述自己的感情,而不时陷入自己感情的一种境界。

比如演唱《烟花女子》,演员从自我出发去感受烟花女子的悲惨遭遇,从而获得了准确的生活体验。然而在表现她的遭遇时,却要从自我出发,假设我是“烟花女子”,从这个角度去描述他的经历,而正因为是我唱的,那就必然带有我的情感表现特征,着也是演员风格形成的关键所在。

(三) 情感体验的新鲜感

演员的情感在每次演唱过程中,都应该重新体验一次。这种“

新鲜感”或者叫“初次感”不仅是为了观众,更重要的是为了演员自己。因为演员情绪的表现和情绪的体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一次重新体验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情绪状态。由于这是艺术状态,因而一次次体验中的情感会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准确,越来越深入。

因此,演员不但要注意勤学多练,还要注意练歌的质量,也就是在每次体验的“新鲜”、“初次”感中进一步挖掘新东西。

演唱过程本身就是体验的过程,也是演员寻找内心感受的过程,情感应该越唱越浓缩,而不能越唱越分散,越唱越淡漠。

(四) 情感体验与个人演唱风格

在众多歌星中,由于每个人的情感特质的区别,适得某些人对

某一种情绪色彩的曲目易于感受,从而形成了一组与自己风格相近的曲目,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便形成了一种词曲作家为特定的演员写歌的现象,更有一批自己写歌自己唱的歌星,这一切为演员个性和风格的确立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每一位明星的的代表作品和演唱风格,基本上都与自己的情感特质有关。

一个歌星凭借自己的直觉对某一类作品产生偏爱,大概也算得上一种情感的共振吧!这种共振是一个演员风格形成的起点。当然,初此之外,还有演员的音色、音质、音域等等条件是否与情感特质相吻合的问题,如果不合适就应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我们如果仔细考究情感特质对演员风格的影响,会更加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把某些著名歌星的早期作品与他(她)的成名作比较,便会发现简直是判若两人,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演员经过长期探索找到了自己情感的易动区极其特质,并根据这种特质演绎歌曲,创作并完善自己的作品,他(她)的风格便逐渐形成了。

由此可见,情感是构成演员个性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王杰生

活中寡言少语,善于感受孤独,因而他的孤傲和冷峻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庾澄庆善于感受激情,才有《让我一次爱个够》那种热烈和直着;而姜玉恒则在模糊的世界里感受《归航》时那漂伯的艰辛与疲累,胆怯和负疚感。澎湃的激情再不会缠绕着他,让他细细地品味这份游子的情怀。就是这样一种品尝感形成了他细腻的个性和风格;然而我们更欣赏香港歌星林子祥那种易感的情绪和收放自如的风格,他对温柔醇和的感受直沁你的心脾,对火热激情的感应让你难以自抑。由此而见。演员情感的特质与个性风格的形成都有较密切的关系。

(五) 情感体验与声音表情

当我们用自己的天性,用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去触碰一首

歌曲的情感曲线时,我们心灵的震颤会使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及声音表情发生微妙的变化,演员要善于捕捉这种变化,并在演练中不断感受,在感受中不断完善。

如果演员只凭借灵感和天性去感受,而不善于捕捉、积累这种

感受引起的声音表情、体态表情和面部表情的变化,那么,也许在录音和演出时,这种变化早已悄然溜走了。让我们一同来感受一下《在雨中》这首歌。歌中唱到:

在雨中,我送过你

在雨中,我吻过你

在春天,我拥有你

在冬季,我离开你

有相聚,也有分离

人生本是一段戏

有欢笑,也有哭泣

不知谁能、谁能躲得过去

你说人生艳丽,我没有异议

你说人生忧郁,我不言语

只有默默地承受这一切

承受数不尽的春来冬去

啦……啦……

每个人的爱情经历和生活经验不同,对这首歌的感受也会存在 差异。有位演员在经受了一次感情失败的打击之后,看穿了人生本是一场戏的道理,他也曾为此失落而沮丧过,但仍满怀信心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情怀。因此,他对雨中那段往事的回味虽有些苦涩,却温情脉脉。

而另一位演员,在遭受打击之后,满怀忧伤,他也许一生都不会再有所爱。因此,他对雨中往事的眷恋也许是痛楚而伤感的。

温情与伤感,都是根据个人体验和感受而来,而这种体验和感受,无疑会使声音表情发生变化。一个人在演练中感受的是

温情,而另一个则在演练中感受伤怀。声音表情就这样随着个人感受的不同而变化着。

温情者的声音无疑是清亮柔和的,而伤怀者的声音会喑哑而朦胧。所以,“送”、“吻”、“拥有”、“离开”这些动词都不是很随便就唱出来的,前者使人陶醉其中,而后者让人撕肝裂胆,具有不同的艺术感染力。

“有相聚也有分离”这句唱词,前者会使你沉醉于聚散两依依、人生犹如一场戏的境遇中;而后者在喂叹中将气流放出,表示对命运的顺从和对爱情的无奈。

声乐是一种实践的艺术,它的感觉无法完全用文字来描述。作

为一个有志此道的人,要尽力去体会声音表情在情感体验中的性质与特点及其微妙的变化。这不是为了自己的欣赏需要,而是要用声音表情来唤起观众和听众的体验,这样的声音表情才有价值。

(六) 情感体验与面部表情

当你作为一名演员,将自己歌声奉献给观众时,你的情感 体验便赋予了新的内容。五彩的聚光灯投在脸上,使你无法回避观众的视线,你必须使观众安静下来,对你的演唱发生兴趣,并接受你的感情。在这一瞬间,演员的面部和形体表情就显得非常重要。

如果单纯作为广播和磁带歌手,那么只消用自己声音表情 的丰富变化来感染听众就基本够了。但是随着电视的不断普及和各种娱乐手段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卡拉OK”,歌舞厅的不断出现,迫使演员必须把歌唱艺术看做表演艺术的一部份,没有这个意识,多年营造的美好形象和为此所做的全部努力便会功亏一篑。曾几何时,歌迷心目中的许多偶像派歌星,经不起舞台和荧屏的考验,在与观众面对面演唱中,失去了自己的偶像派地位,这是十分沉痛的教训。

事实上,表演艺术是无法将声音表情、面部表情及动作表情截然分开的,只不过因为录音棚和舞台上、镜头前的环境不同,对象不同,手段不同而分别有所侧重罢了。

面部表情是人们内心世界通向外界最敞亮的一扇灵魂窗口,它永远是内心感情最直接、最鲜明、最形象的表现者。人们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一切细腻的内心情绪,即使他有意识地加以掩饰,也会在富于表情的面部和动作姿态中,透出或明或暗、或浓或淡的影子

那么,什么是表情呢?表情是无形的情感形之于外的主要工具,是感情的形象表露。一般说来,生活中的表情是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自然外现和生活交际的手段,但是作为表演艺术中的表情,更有其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它已不是只作为内心情感自然外现和交际手段,而是艺术创造的工具和表演技巧,于是就产生了生活表情和艺术表情,下意识表情和有意识表情这两个既彼此关联又不尽相同的概念。

艺术表情来源于生活表情,任何脱离生活的矫饰表情都不会被观众接受。但由于生活表情属于自然流露,所以表现的形式千差万别,有的甚至丑陋刺目,演员要选择最典型、最易于观众窥视和接受,最能准确体现心理并最富于美感的状态。这个状态的产生是演员深刻体味了人物的内心情感,研究了生活表情的特点之后,精炼加工而成。

有的人天生表情木讷,有的人笑不露齿,有的人大笑时牙龈

暴露等等,这些人即使有强烈的内心感受,在表情上要么无痕迹,要么歪曲内心感受,要么缺少美感,这需要演员充分了解自己的毛病所在,加强表情训练,以便能够自由支配表情器官的运动。

眼睛是面部表情的最重要部位,是一个演员展示内心活动的中心,有一首歌唱到:

“不要再编织美丽的哀愁

不要再寻找牵强的借口

因为你的眼早已说明

这首歌准确地表明了眼睛的重要,任何东西也瞒不过它。因此,演员若想让观众感受你的内心活动就必须通过眼睛。那么,如何将自己所思、所想、所感的东西准确地传达给观众,是演员走上舞台和进入荧屏的一个重要的技能。

(七) 情感体验与内心视象

演员的内心视象是演员传达情感的手段。所谓内心视象,就是

演员在演唱时,能够在自己的视觉和内心中,非常清楚,非常详尽,非常形象地看到自己所唱的一切。更重要的是能使观众通过你的视觉看到你所唱的一切。

比如:当你演唱《安妮》时,你的视觉中一定会出现那位美丽然而却永远不会陪伴你的姑娘,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以及谈话语气、眼神、头饰、发型、衣着、身材都清晰可辨,不仅如此,还要假定出你们之间的关系。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你们终于相恋,安妮是一个混血姑娘,你俩曾是同一天,你们终于相恋,毕业后安妮回到美国,你也因某种原因离开了故乡,从此音讯杳然。你以为安妮对你的爱情从此不会存在,便烧掉了你们之间往来的信件,几年后,从朋友处得知,安妮死于车祸,并且一直在等你,这使你悲痛欲绝、失魂落魄……。这虽是发生在王杰身上的真实故事,但作为演员,必须在演唱的歌曲中为自己勾勒出一个真实的故事。

演员内心视

唱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是获得良好音乐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唱歌教学是主要的音乐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一、培养自信有感情地歌唱 歌唱中,声音技巧固然很重要,但对小学生来说,关键在于培养他们愿意歌唱、喜欢歌唱、热爱歌唱,从而促使他们“从内心歌唱”。 1、教师生动的范唱 在教学中,传递歌曲信息,让学生真实的体验与感受歌曲的美,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歌曲的就是教师。教师的范唱可以直接影响学生是否喜欢所学的歌曲。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唱好的歌,自己必须首先唱好。如果教师首先被歌曲打动,并投入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那歌声一定会使师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产生心灵上的交流,给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对歌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强烈愿望。 2、学会理解、分析、处理歌曲 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点与音乐风格都是通过音乐要素(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的运用来达成的。而在唱歌教学中,学生对于歌曲理解得越深刻、越全面,就会唱得越好、越动人。教学中,教会学生在对歌曲的音乐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后,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感情、结构、高潮,学会通过控制声音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要素来表达感情。 二、进行必要的唱歌基本技能的训练 小学生唱歌基本技能训练不同于专业的声乐训练,但是无论训练的深浅,要求的高低,都要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为依据。在我们的常规课堂教学中,既要从心理上引导学生自信有激情的歌唱,同时还要注意交给他们必要的唱歌技能。 1、要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观念,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引导学生用良好的歌唱姿势歌唱。歌唱时身体无论坐或站都要自然、端正,腰要挺,眼平视,头与颈不要前俯、后仰,不要压迫颈部,要保证横膈膜的自由运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教学中,用闻花、跳皮筋、抽泣、咳嗽、打哈欠、隔河喊人等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体会。逐步纠正学生呼吸方法上的毛病。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低年级着重扩展学生的音域,到中高年级,主要采用训练头声的发声方法,使其声音圆润、清晰、甜美,有利于音乐的表现和增加学生歌唱的兴趣。 教会学生清晰的咬字、吐字。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结合的艺术,准确清晰地表达词意,依靠正确的咬字吐字,要把自然圆润的发声与歌词的正确读音融合起来。通过朗诵、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对比等方法加以引导。使学生做到“咬清字头声母,引长字腹,收住字尾”,逐步达到字正腔圆、情真意切。 2、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歌唱方法。 喊唱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想表现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和发声方法不正确。使他们明白优美的歌声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是根据歌曲的情感与需要用适当的音量、真挚的情感引出内心的表现。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调整好呼吸,口腔自然打开,下腭放松,要教给他们控制、调整音量的方法,随时发现,及时纠正。在声音训练与规范的过程中结合实际,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克服,同时应教会学生自我调剂的方法。 三、采用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独特的风格特点,每一种表现形式都能带给人不同的艺术享受。教学中老师要教会学生结合歌曲的特点,使每一首歌曲的学习与表现都成为学生难以忘怀的一个记忆,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表现的愿望,发展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 1、丰富歌曲的演唱形式 如:对唱、轮唱、领唱与齐唱、合唱等。这样既可以使歌曲演唱形式多样化,又可以强化并延展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2、组建班级合唱队 合唱可以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参与表现歌曲,合唱是一种集体互助、协作表演的音乐表现形式。当每一个人处于各自的声部之中,他就会得到同伴的引领和吸引,对于有缺点的同学来说,在练习与表现的过程中,可以逐渐的被熏陶得以进步直至改掉自身存在的弊病。 四、变 四、充分的利用课堂评价。任何的评价都不是随意的,从课改之前的吝啬赞美到课改之后到处泛滥的“你真棒!”教师们对课堂评价产生了许多误区,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发现课堂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了,教师对如何使用好课堂评价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但其中都遵循着几点原则:

1、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如低年级的学生的自律性不太好,上课时容易做小动作,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奖励其他表现好的同学来引导表现不好的同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但他们同样希望得到好的评价,善意的批评、用心的引导他们是能感受到的。

2、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

3、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课堂评价有教师评价、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而在以往的课堂中运用最多的是教师评价,压抑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体现,所以在还课堂给学生的同时也应该还评价权给学生,他们更了解课堂评价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也根据这次网培学习的音乐评价方式,让我感受到了有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又多么重要,而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从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层次化;教学内容的精选化、整合化;教学过程的灵活化、最优化;教学氛围的民主化、和谐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激励化等方面考虑,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有效地教学方法,来提高小学唱歌教学的课堂实效性。 五、声期及嗓音保护 第一、教师、家长要重视。学生说话歌唱很容易音量过大,处于稚嫩阶段的发声器官极易受损。除了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嗓音外,还要教育孩子们不要大喊大叫。第二,要教会孩子们利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说话、歌唱。第三,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要学习变声期常识,学会自己判断,自我调整,自我保护。第四,提倡学生在一般情况下应该用中等或较轻的音量说话与歌唱,但是适当的时候,教师还是应该指导学生用较强的音量来演唱,以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得到合理的锻炼与发展。 变声期问题。小学生五年级就有人开始变声。歌唱时应当慎重,一般要注意轻声唱,适当降低音高,选择好听、上口、短小的歌曲,唱歌时间宜短。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在这个时期要给学生讲解变声期及嗓音保护常识,引起学生的重视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我们要多进行反思与改进。教会学生歌唱方法和歌唱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歌唱修养和欣赏水平。为学生将来能继续歌唱学习打下基础、埋下伏笔,让他们的人生不留下遗憾!

  歌唱教学是基础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改革后,歌唱教学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它在开放的、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展开,让学生体验到了歌唱的乐趣。但是在歌唱教学中,由于许多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没有恰当地把握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课当中的地位,使歌唱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缺乏歌唱知识和技能。

《音乐新课程标准》给初中音乐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改变了传统歌唱教学中重歌唱技能技巧训练、轻学生感受与体验的做法,使音乐课堂多姿多彩,学生的歌唱兴趣倍增。在新教材中没有了对学生识谱的要求,没有了发声练习,在教参中也不提气息、声音、吐字、情感方面的具体要求,是不是说新教材不用对学生进行歌唱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了呢这造成了音乐教师们的困惑。有的教师不敢对学生进行发声练习,不敢进行识谱教学了。于是初中音乐课出现了这样异常的现象:教室里和谐的歌唱声越来越少,学生们经过几年的学习还看不懂乐谱,等等。长此以往,学生将越来越缺乏歌唱的知识和技能。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对于基础音乐教育来说,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是必要的,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中音乐文化素质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基础。音乐技能包括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歌唱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新课程改革要求在传授歌唱技能的方法上作根本的改变,即用丰富、生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主的体验、探究、合作等过程来完成。把乐谱的学习,歌唱技能的训练融合于歌唱教学的过程中。许多音乐教师片面理解《音乐课程标准》,不对学生进行歌唱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这是在音乐新教材改革中需要纠正的现象。有这样一位优秀的音乐老师,领会新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后,他经常用生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完成音乐知识的传授。例如,他拿了量杯,在里面装了不同水位的水,让学生自己敲击,探究音的高低;他还在教室地板上画了格子,用舞蹈的形式,让学生自主体验音的长短……这种将音乐知识生动化的教学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追求形式不求实效的课堂。

在过去的歌唱教学中,教师把歌唱技巧和歌唱知识的学习作为课堂的主体,这种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化训练的倾向,使学生失去了对音乐课的兴趣,甚至造成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厌烦情绪。在新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将各种手段(例如、实物、多媒体等)运用到教学上,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歌唱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对学生提出声音、吐字、情感方面的具体要求,也没有识谱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唱二三遍后就粗糙地结束,转而开展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如乐器伴奏、想像绘画、改编歌词、歌曲表演,等等。学生在音乐课后,既不识谱,也不懂演唱技巧,有的连歌曲都不会唱。音乐课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单纯追求学生的兴趣,追求形式,不求实效。

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对于歌唱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对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都要把握一个“度”。歌唱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音乐教师要通过识谱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节奏。通过发声练习,让学生在歌唱中有更美的音色。如果没有了这些教学环节,歌唱教学就成了欣赏教学了。音乐教师在歌唱课中,首先要让学生会唱,而且用较好的声音有节奏地演唱,能较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我们要注意的是: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让学生完成歌唱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3 学生缺乏变声期的引导。

变声期是指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出现的喉头声带的急剧变化。他们的声音由清脆悦耳的童声向具有成人特色的男声、女声转化。处在变声期的学生唱歌容易疲劳,声音不太稳定,发声不易控制。如果学生在变声期高声喊唱,会对声带造成很大的伤害。

有教师认为,既然《音乐课程标准》淡化声乐技巧的训练,干脆就不向学生提声音方面的要求好了。由于没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声练习,学生有的沿袭小学时喊唱的习惯,有的模仿磁带或碟片中歌唱者的声音,有的模仿老师成人化的声音……如果长期喊唱和模仿,会使学生处在变声期的嗓音得不到保护,造成声带损伤,甚至留下终生遗憾。

怎样让学生顺利地度过变声期音乐教师怎样对处在变声期的学生进行歌唱教学我认为,在歌唱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高位轻声的训练。即对学生发声位置进行引导,让学生打开喉咙,放下下巴,抬高上腭,利用假声,轻声高位来歌唱。这样有利于学生保护嗓子。针对学生在变声期嗓子容易疲劳的特点,合理计划45分钟的教学内容,缩短歌唱教学的时间,在课堂中穿插音乐作品的欣赏或实践活动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中,教师还应对学生讲解一些变声期方面的知识,使学生顺利地度过变声期。

4 磁带和碟片的范唱取代了教师的范唱。

目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录音机及多媒体)已经在音乐课堂中广泛应用,音乐老师不用自己示范演唱,取而代之的是机器播放的优美歌声。专业演员的演唱虽然能让学生欣赏到优美的旋律,但学生与演员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学生如果长期模仿演员的演唱,容易造成喉咙的损伤。例如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歌曲《牧马之歌》,这首歌在唱片中用了明亮有力的民歌演唱方法,学生只受过较少的声乐训练,如果一味模仿唱片的声音,会变成喊唱。甚至声嘶力竭。这样的歌声既不好听,又容易导致喉咙受伤。笔者在教唱这首歌曲时,对歌曲进行了适当的改变,用轻巧活泼的示范演唱,引导学生用清晰、敏捷、跳跃的声音演唱,使他们轻松地掌握了歌曲。

歌唱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较好地把握歌曲的情感,有表情地演唱。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演唱,不仅能降低歌曲的难度,使歌曲适合学生演唱,而且能与学生展开更好的情感交流。学生在老师充满激情、自信的演唱中,感受到歌唱的艺术魅力,自己才能更有激情、自信地演唱。

当然,在音乐课堂中,很多老师也在示范演唱,他们的演唱往往只注重声音的技巧,缺乏动感与活力,不能更好地运用体态、手势、脚步去表演歌曲的内涵,打动学生的情感,以致使歌曲缺乏艺术的感染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音乐教师本身缺乏这方面的技能;有的虽有表演才能,但不敢在学生面前放手表演。他们认为,在学生面前表演会失去教师的威严。这是教师受过去“师道尊严”影响的结果。今天的教师应该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抛弃各种陈旧的观念,促使教育改革顺利进行。

音乐教师要较好地示范演唱,必须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提高对歌曲的二度创作的能力和表演能力,才能使音乐课堂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乐园。

总之,在音乐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要充分领会《音乐课程标准》的内容和实质,端正思想认识,切实改革那些不符合实际的做法和影响课程改革的旧观念,大胆创新和改革,不断解决音乐课程改革中的新问题,使音乐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学难点的解决无疑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那么如何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忽视”却是突破难点的好方法,但此“忽视”并非真的对教学难点视而不见,而是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在教学行为上则忽视,即教师以最简单、巧妙的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并掌握难点。在此,笔者总结出了几种“忽视”的方法与大家共勉,如:情境法、比较法、分解法等。

关键词:歌唱教学 难点 “忽视” 突破

在教学前,首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这几乎是教师人所共知的常识。但在多次的听课中,我发现一些音乐教师并没有注意这个问题:有的从未考虑过难点在哪儿,更未考虑过难点如何突破;有的找到了难点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突而未破”……什么是教学难点?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懂及难会的地方。那么难点如何突破呢?我想就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板块——歌唱教学谈谈一些心得体会。

音乐歌唱教学中的教学难点,我觉得有这么几类:情感难点(包括情绪情感的把握、歌词的理解)、节奏难点、音准难点。那在实际的歌唱教学过程中如何突破这些难点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忽视”是突破难点的好方法。

何为“忽视”?“忽视”并非是真的对教学难点视而不见,而是在思想上重视,在教学行为上忽视;教师重视,而让学生忽视;以最简单的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重点。

在教学中重视难点正面突破,是一种方法,但有时对一些难点却是要“忽视”它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这就好比喂小孩吃药,你要是让他知道要吃药了就难喂,甚至是喂不进了;而要是在他玩得正欢的时候,不经意间喂他吃,往往好喂,还一滴也没浪费,省时省力。歌唱教学中的难点有时就好比这药,老师越强调学生越唱不好;老师不正面强调,而是从侧面巧妙的迂回包抄,反而能简单解决。忽视的巧妙方法有:情境法、比较法、分解法等。

一、情境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而音乐是情感艺术,因此情境教学能帮助我们有效的突破难点。

例如:初一的老教材《蜗牛与黄鹂鸟》中

“阿黄阿 黄鹂儿 不要 笑,等我 爬上 它就 成 熟 了— ”中的 不要 笑,等我 是节奏难点、换气难点。这个难点我发现教师们越是停下来专门强调或单独训练过,学生越是难唱对。而运用情境法一带而过反而轻松突破:

①师问:“小蜗牛听到黄鹂鸟在笑它,心里怎么样?”生答:生气、着急等

②师:对啊,小蜗牛听了很生气,于是它就着急的说: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轻轻松松就唱对了)

例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往往有大部分男同学不喜欢,我曾听到一位老师这样上的:

①画面导入(虽然有直观图象,但没有情感的带动)

②老师范唱,后问:同学们喜欢吗?(结果有些男同学回答:不喜欢。教师未作反应)

③教唱歌曲。(在这过程中,教师为了唱好这歌,不得不多次提醒学生要轻声唱,并且为了维持纪律,时不时的大声批评学生。)

孰不知这课的教学难点就是要营造温馨的充满爱的气氛,而这堂课的教师始终未能营造这样的气氛,于是整堂课教师上得很累,学生也听得很累,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象这样的情感难点,如果精心设计情境,一切将变得很简单。我曾这样安排:

①“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汶川大地震母亲保护孩子的故事:5月13日中午,救援队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没有了呼吸。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大声呼喊,没有任何回应。这是震后的北川县,还有很多人在等待着救援。救援队走向下一片废墟时,队长好像意识到什么,忽然返身跑回来,他费力地把手伸进她的身下摸索,高声喊,“还有个孩子,还活着!” 一番艰难的努力后,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他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孩子毫发未伤。随行的医生过来准备给孩子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大灾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讲完故事,我停了片刻。学生已入情。再问:“这位母亲为什么这么勇敢?”(生答……)

②导入:“确实,天底下最伟大的情感就是母爱。每一位母亲都以各种方式深爱着自己的孩子。老师今天就要带大家唱一唱你小时候妈妈经常对你唱的一首歌”——(板书“摇篮曲”)。

③“什么是摇篮曲?”(生:哄孩子睡觉的歌)“妈妈,噢,还有爸爸一般都会怎么唱?”(生:轻轻的、温柔的)

④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有了前面的情境的营造,学生已自然的进入了温馨的充满爱的气氛,学歌时也就能自然、准确的运用了柔和的声音演唱,教师也无须再多言“声音要如何”“情绪要如何”了。

二、比较法

比较、对比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都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在歌唱教学中教师正确运用比较法,有意识的将正与误、合适与不合适的演唱加以对比,可以帮助学生轻松的分清是非,提高分析鉴赏水平及演唱表现能力。

例如:农村初中的学生在演唱中极易出现喊唱现象,尤其是在唱雄壮有力的歌曲时,这一不良的演唱习惯成为了我们要纠正的难点。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在不同课堂运用了多种对比、比较,有效地纠正了学生的喊唱现象:

①教师模仿学生喊唱一次,然后教师自己正确演唱一次,让学生分辨哪种更好。学生听了老师模仿的喊唱不禁哄然大笑,一下子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

②录下学生自己喊唱的声音与录音范唱比较。真是不比不听不知道,一比一听吓一跳,同学们立刻发现自己喊唱原来这么难听。

③让学生比较自己在喊唱与正确演唱时喉咙的疲劳度。

例如:在学会歌曲《游击队歌》后,请学生根据三个场景:夜间伏击、奋勇前进、欢庆胜利,以不同的速度力度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方法时,学生出现了不同的见解。于是我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演唱不同的设计,然后比一比选出最佳方案。通过比较,同学们一下统一了意见,定出了最佳演唱设计。

三、分解法

分解法是把难点分解成许多块,(在运用分解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分解难点不是把音乐分解得支离破碎,要注意音乐乐句乐段的完整性。)分散到课堂的不同时段或不同人上,从而使难点变小变无。如在课堂伊始先做好铺垫,再步步深入,最终解决。这就是把难点分解到不同时段逐步突破。如在演唱难点处设计师生接唱、生生接唱等的形式即是把难点分解给不同的人。

例如:歌曲《跳吧跳吧》的难点是切分节奏与重音,上到该课时刚好是冬天,于是一上课我就先安排了两个热身活动。

①请你跟我拍一拍 X X | X X |X X X|X X X|让学生先熟悉切分节奏。

②请你跟我跳一跳(播放《跳吧跳吧》的演唱录音)。既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又使学生体验了重音

3 3|5 5|5 4 4|5 4 4|……

颤 颤 颤 颤 跳 跳

这样到视唱旋律时,学生已没什么困难;再到演唱歌曲是,困难已全无。到了同学们已掌握了歌曲演唱,休息时再简单介绍切分节奏与重音。

例如:意大利歌曲《美丽的村庄》的

3 5 ┃6·6 6 1┃ 4 4 6 ┃5 5 5 5 5 5 ┃ 3 3 5┃4 4 4 4 4 6┃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啦 啦啦啦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啦啦啦 啦 啦

2 2 2 2 2 4 ┃3 3 3 3 5 3 ┃1……

啦啦啦啦 啦 啦 啦啦啦啦啦 啦 啦

部分,我在开始的趣味发声练习“比比谁的舌头最灵活”中,提前渗透解决。而歌曲的其他部分则运用了师生接唱:

A段先让学生学会第一句(只有一句,学生觉得很容易),而后学生唱一、三句(两句旋律相同),老师接唱第二、四句→师生交换。

学会A段后,又是师生接唱:学生唱A段,老师唱B段→师生交换,如此既把难点分解,又让学生学会聆听,还让大家体会合作的快乐。

苏轼曾赋诗赞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我们广大音乐教师若能把握音乐教学难点,精心为难点设计“糖衣”,运用各种教学技巧,从而在课堂上“羽扇纶巾”,在与学生“谈笑间”令难点“灰飞烟灭”,而不是“全身披挂、剑拔弩张”,岂不快哉。周瑜精心谋略,胸有成竹,可以无视“强虏”的存在,只要我们做好充足的课前功夫,课堂上同样可以“忽视”难点的存在,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美、享受美的过程。教师应运用艺术性与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欲望;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积极探索,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精心构思,要让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生动、活泼,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一、导入方法的艺术性与实效性。导入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是一个关键的环节。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美、享受美的过程。教师应运用多样性与实效性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一节课的开始成为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每一个学生去尽情地享受音乐的美。如在教学《吹起羌笛跳锅庄》这首歌曲时,课前让一名女同学学习了锅庄舞,课开始,这名同学在歌曲的伴奏下边跳边邀请同伴,一下子把全班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激发出来。这样既要带领学生走进音乐,又要让音乐走进学生。二、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激发学生兴趣。音乐课堂教学应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开展审美教育活动。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在《快乐的哆来咪》教学中,如果单从视唱开始,会使学生觉得枯燥而没有兴趣,特别是前面的休止符,若只单纯教唱音符,又显得单调乏味。我改变了教学方法,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即先声情并茂地进行范唱,然后让学生分句听辨旋律,比较异同。一分析,学生觉得学起来容易多了。结尾处的跳音记号我是和歌词的学唱一起教的,我边唱,边做了小鸟滑稽地歌唱时的动作,并问学生为什么要在这里加跳音记号呢?学生一边笑一边争先恐后的说:“因为春天来了,小鸟又可以出来做游戏,出来快乐的唱歌了。”有的同学则说:“快乐的音符又可以满天飞了!”这时候我再告诉学生后边衬词应该唱的活泼而有弹性,以表现春天人们喜悦的心情,很快歌曲就学会了。学生们的演唱绘声绘色,一边唱还一边晃着小脑袋,好像他们就是树林里自由高歌的小鸟。音乐是情感艺术,它需要通过人的参与和体验来达到其教育目的。在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审美活动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启迪智慧,进而增强审美素质,提高音乐艺术能力。三、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音乐课上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根据学生情况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内容、小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学习、活动指导。因为各个学生在音乐基础和音乐天赋及能力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注意力经常停留在音乐天赋好的学生身上,差些的学生会慢慢地厌烦音乐课。所以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必须了解掌握各个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和个别差异情况,以便心中有数、区别对待。四、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让学生主动探究。在各个环节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己去找,去感受音乐,去创造音乐。如在教学奥运歌曲时,我让学生自己搜集奥运歌曲,学生们把自己喜欢的《北京欢迎你》拍成了小小MTV,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在模仿、体验、探究的音乐活动过程中,收获到的是个体的情感体验,是任何形式都代替不了的亲身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多学习、多思考、多探讨、多挖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编创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只有不断更新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音乐课学生才会愿意学,课堂才会越来越精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06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