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线条是怎么表达情感的?

绘画中线条是怎么表达情感的?,第1张

抽象线纹,不存于物,却能以它的匀整、流动、回环、曲折,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与生命,凭借它的节奏、速度、刚柔、明暗,描绘出画家精微的感觉和细腻的情感。正如法国印象派画家西涅克所言:“表现宁静之感,一般用平卧线,表现欢乐易用上升线,表现抑郁易用下降线,介于三者之间的线将产生无限变化的感觉。”线条成了传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积极情感就是指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的情绪。幼儿绘画是一种艺术活动,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情感入手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需要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情感是人对其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心理活动发展,情感教育越来越占主导作用,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艺术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它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积极的情感能使幼儿对事物的正确感受和理解;能促进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和表现欲望;积极的情感更能促使幼儿大胆用色、大胆表现及想象创造力的发展,它是幼儿绘画过程中一种潜在的动力。关键词:幼儿绘画 激发 积极情感情感一直就存在于幼儿的绘画过程中,积极的情感更是能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挖掘他们的艺术潜能,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以往的绘画教学习惯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通常都是以教师的范画去临摹,而掩盖了幼儿自身的创造性。幼儿在绘画时的情绪是否愉悦、情感是否积极主动,往往被教师忽视。只重视结果,而忽视在绘画过程中幼儿自身情感活动的发展和在绘画中的作用,对幼儿的身心是很不利的。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一、激发积极情感的意义1、幼儿绘画中,积极情感是丰富幼儿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内在因素。幼儿是纯真的,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他们的想象力又很奇特,在幼儿的笔下,天空、太阳、花草、树木等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变得丰富多彩,如在听故事想象画“十个太阳”中,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了十个颜色、形状、光芒不同的太阳来,特别是第十个太阳,故事中说:“它把其他太阳的光都吸过来,变成了今天的太阳。”于是,有的幼儿画得象向日葵,每个小格子里涂上一个太阳的颜色,有的幼儿干脆把九种颜色,每一种都涂上一遍,成了一个说不出颜色的太阳。每个幼儿的想象不同,表现的结果也不同,创造出来的画面也时变化万千。夸张在幼儿的画中是常有的现象,他们往往对看得最仔细、印象最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画得最大,这也是一种创造,是幼儿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来理解、想象、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态度是热情的、情感是积极的,否则,他们不会积极地表现与众不同的“太阳”,不会在遇到困难时,以画代字。由此可见,积极的情感时激发幼儿丰富想象和创造必部可少的。2、有了积极的情感,幼儿在对色彩的选择上更大胆。观察幼儿的图画,会发现他们不受物体固有色的限制,常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些鲜艳色彩去表现。到了大班,幼儿的色彩更为丰富、细致,逐步接近固有色,又往往不自觉地使用了某种“感情色彩”,这就是幼儿在绘画时的积极的情感的表达了。幼儿在使用色彩中,带有较明显的情感倾向。如在画一些想象画时,幼儿往往喜欢画上白云和太阳,用更多鲜艳的色彩,而在画“雨天”,“我生气了”时,大多幼儿对它们就没有这么喜欢,情感体验没有这么积极,于是常常用灰色和蓝色作底色。这说明,幼儿对色彩的使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再加上积极的情感,幼儿对色彩的选择会更大胆。如在画想象画“天空”时,周亦轩就使用了绿色和蓝色作为主色调来表现龙卷风爆炸的情景。所以,积极的情感让幼儿对色彩的选择更加的大胆,更多地采用了鲜艳的、亮丽的色彩。二、 如何在绘画中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积极的情感对幼儿绘画水平和过程的促进作用是如此之大,在绘画的过程中更是必不可少,教师应善于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让它贯穿于幼儿绘画的始终,成为创作的动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在绘画过程中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1、幼儿绘画形式的选择1)以意愿画的形式意愿画更给引起孩子的共鸣,给了幼儿足够的想象空间,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余地,更能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激发积极的情感,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绘画活动中来。听说画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幼儿眼里立刻放出了光彩,迫不及待地坐到桌前,男孩子喜欢画坦克和恐龙,而女孩子喜欢画的是娃娃、房子等等。班上的几个幼儿一边画,一边叫老师来看,神情却得意自信。幼儿已完全沉浸在创作的兴趣中,他们知道自己想画什么。这就是幼儿在绘画中积极情感的一种外露,幼儿显然更轻松、更自在、更乐于接受,画起来也更投入。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在幼儿的认知水平上稍加启发、引导,幼儿就能按自己的理解,去大胆地表现,每一幅画对幼儿来说,都是最美的,最宝贵的,都表现了孩子内心的真实体验,是他内心情感的反映。这样的绘画活动也许更具有游戏性和随意性。但观察幼儿自发的绘画活动时,会发现幼儿在一个时期内,绘画的主题较稳定,经常要经过数次的绘画活动后才会换一个表现主题,主题的选择往往受班级教学活动、同伴的画、日常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如周亦轩、项康铭,开学时常画的是“变形金钢”,后一个阶段是各种轮船和飞机,现在这几天则常画“坦克”,说明幼儿在某个阶段对某种事物有了兴趣,就有了积极创作的欲望,在绘画中自由地、无拘无束的涂抹,勾线、尽情地联想、创作,表现出他眼中的大千世界。2)以命题画的形式给幼儿一个命题,如《美丽的房子》,课前作了大量的观察,请幼儿去观察高大的建筑物、风景点和小区房子。课上幼儿掌握房子的基本结构以后开始作画,有的幼儿参观了清河坊,对那边的房子情有独钟,都是一些古老的房子,有的幼儿参观了延安路,喜欢画高楼大厦,还有的幼儿画了自己居住的小区房子,孩子们的画各有千秋。他们在作画时,情绪很高昂,虽然有了主题,但是不需要照着范画模仿。除了画房子以外,幼儿添上了丰富的想象。如:天上的飞机、降落伞、房前的小溪等等,大大的丰富了画面。说明即使是命题画,也有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幼儿在绘画中贯穿了积极的情感。2、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幼儿的认识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绘画中的能力也有强有弱,教师在评价时,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及时地给予肯定。有进步的要表扬,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更要鼓励,以使每个幼儿对自己有信心,对绘画有兴趣,让绘画变成幼儿自动自发想去做的事情,激发一种积极的情感。在这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使幼儿都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发展智力、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在能力的不断增强过程中,幼儿的水平不断提高,对绘画的兴趣也会慢慢增加,反过来又可以更让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整个过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班里雪儿的绘画能力较弱,一次画荷花的讲评中,幼儿指出她的画不好,于是我们就展开了评价。有幼儿说她的荷花画了土**不好看,而雪儿自己也解释不上来,我在讲评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荷花变成了土**了?孩子们马上就想到了,荷花就要枯萎了。这个解释,不但恰当的评价了这张画,给了这张画不同的意境,而且也鼓励了雪儿,促使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更促使雪儿对自己有了自信心,对绘画有了兴趣,产生了积极的情感。3、教育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感染幼儿,创造良好和谐的氛围。幼儿只有在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情绪下,在良好、和谐的环境中,确实感到绘画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在绘画中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想象。①教师的情感必须是积极的、肯定的。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才可能较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活动过程重点和之间的联系,用自己的情绪去带动、感染幼儿,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更愿意去参加教师组织的绘画活动,产生积极的情感。试想,如果连教师都没兴趣,不愿意去教,幼儿又如何会产生参加活动的欲望呢?又怎么会产生这种积极的情感呢?②教师亲切的态度,是诱发幼儿良好情感的纽带。往往教师一句亲切的提示,一个赞许的眼神,都能使幼儿增强自信,更大胆地使用色彩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一个亲切的微笑就是对幼儿想法和创造的肯定,在幼儿的眼里就表示你接纳了他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他也会更愿意与你分享创造的快乐,产生他创作的积极情感,画出更多更美的画。4、开拓幼儿眼界,积累创作经验。绘画是人类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摘要:本文从分析后印象主义绘画大师在绘画过程中的不同方式出发,对后印象主义画家在绘画过程中情感特点进行剖析。阐述了大师们在绘画过程中用“情”作画的不同方式与方法。阐明了附于情感的绘画作品,能在精神上给人以情感上的满足。以情感人是后印象主义绘画的根本。从而为观者提供一条正确认识大师的路径。

关键词:情感 后印象主义绘画 传递 精神需求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画法如下:

如果是头像素描,则很注重所画人物的情感表现,眉、眼、嘴是五官中表情的集中体现,画准这几个地方,模特的表情就能得到好的表现。

观察人物头部的骨架构造及头部的姿态,用线条描绘明暗关系,表现出旋转变化角度,了解掌握脸部肌肉、运动态势对于画好头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定大体框架后再进行其他元素绘画。

五官是人物的主要特征。眼睛具有探幽入微的特点,因此人眼的描绘在肖像素描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甚至是描绘人物神态的成败之举。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反映,其发生过程实际上是人脑对于事物价值特性的刺激与感受的生理过程,它与一般意义的刺激与感受生理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刺激信号不是事物的物理或化学特性,而是事物的价值特性,具体地讲就是事物的“价值率高差”。

对绘画的理解

一副绘画,总需要有境界、情趣、韵味。若 是失掉了这些,则不能说是完整的艺术品。我们也只有以意趣与境界的追求来要求自己作品的创新意识,因为对物象所感受的意趣与境界是随着个人感受而不同的。如果自己没有这种精神上的要求,那就必然会被别人 牵着鼻子走。简单的说,不抄东家抄西家,选择其中一个,做精进。

对于学习者而言,许多人偏向 于学习技法,但是老师说的我感觉有些道理,如果作画仅仅是在笔墨技法上,不去研究作者在画面上传达的感受是如何的,这将有碍于自己绘画的提高。从历史的眼光来看,不注意自身的意境,那么再好的笔墨,也是形式而已。缺乏情感的形式,到头来还是会感到味道不足而不能久久占有观众的心灵。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师叫什么,幼儿就画什么。在绘画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评判成为衡量幼儿绘画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但幼儿美术教育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并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幼儿的绘画情感,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出自己心中美的事物,慢慢理解美的含义。

  1绘画情感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11绘画情感是激发幼儿创造力的重要基础。每位幼儿对同一件事物的感受不一样,因此其所具备的情感也不一样,所绘画出的作品自然也不一样。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情感是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幼儿会将认为重要的东西,美好的东西画的比较大,在整个画面上所占的比例也最多。例如,在画“我的妈妈”时,有的幼儿认为妈妈的卷发很好看,就会在“妈妈”的头上画上满满的卷发,有的幼儿觉得妈妈的眼睛很漂亮,就会将妈妈的眼镜画的很大。这样的画法虽然夸张,但是幼儿对世界的理解、看法与想象。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正是运用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绘画的。

  12绘画情感有助于幼儿更好的感知世界。美国著名心理艺术心理学家加登那曾在《艺术与人的发展》中说道:“艺术作品大致就是知觉、感受、制作三个系统互相作用的结果。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感受系统的产物是情感,而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为[1]。”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只有对事物有了一定的感受,才能对其进行绘画。由此可见,绘画情感是幼儿绘画的整个基础,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感知世界,更好的描绘世界。如当教师放一个苹果在桌上,让幼儿进行绘画。有的幼儿会将苹果涂上满满的红色,因为在他的感知中,红色的苹果才是好吃的。有的会将给苹果画上一个笑脸,因为苹果会让他想起笑脸。

  2在美术教育中激发幼儿的绘画情感的措施

  21重视颜色对幼儿绘画情感的影响。经过观察发现,幼儿通常不会对物体固有的颜色所限制,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上色[2]。如当幼儿心情不好,或者生气沮丧的时候,多会用黑色及深蓝色这一类较为深沉的颜色。当幼儿开心时,就会用一些比较亮的颜色进行绘画,而且还会适当的加上太阳、小鸟等。因此教师要始终帮助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进行绘画,让幼儿逐渐喜欢上绘画,爱上美术。世界是五颜六色的,教师要引导幼儿养成观察的习惯,包括我们居住的房子、马路上的汽车还有身边同学朋友的表情。帮助幼儿积累足够的生活经验,更好的感知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去野外踏青时,让幼儿在野外画上自己所看到的最喜欢的事物,锻炼幼儿独自观察、发挥想象、动手绘画的能力。

  22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幼儿对同一件事物的感受不一样,自身的绘画能力有各有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多鼓励幼儿,对有进步的幼儿有给予肯定与表扬,表扬时不要过于笼统,要具体指出幼儿进步的地方。教师可以和家长一起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美术最初,家长可以告诉幼儿,美术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你可以通过你的绘画来告诉我们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然后可以给幼儿一张白纸,让幼儿随意的画画。家长与教师在根据幼儿画画的内容进行正确的指导,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作兴趣或表达兴趣。

  23将幼儿的作品保留下来。幼儿的每一幅画都表示了他当时对一件事物的看法与感受,可以说是幼儿自身经历的一个记录[3]。但年幼的幼儿没有保存自己喜欢东西的习惯,因此教师或家长应该将幼儿的画的好的作品保留下来。这样不仅是一种珍藏方式,也是可以激发幼儿绘画情感与绘画兴趣的方式。当一段时间过后,幼儿通过观赏自己的作品时,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绘画方面有哪些地方是有进步的。

  24不要过于注重孩子的绘画技巧。在幼儿的世界中,绘画是一种表发情感与看法的方式,不是模仿也不需要考试或竞争。教师与家长要更加重视激发幼儿的绘画情感,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而不是一味的强调绘画的技巧与绘画的质量。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不要给幼儿提供示范,不要对幼儿的绘画制定统一的标准,不要桎梏住幼儿的创造力,要让他们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所感受到的世界,扩散他们的思维。如此才能让幼儿逐渐养成绘画的习惯、保持绘画的渴望[4]。

  25教师与家长要学会做孩子的倾听者。幼儿对事物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他们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绘画作品是教师与家长可以了解幼儿内心的世界,了解幼儿的当时的感受。所以,在幼儿绘画完毕后,家长和教师要多于幼儿沟通,做孩子的倾听者,听他们讲诉他们画了什么,为什么会画这个。

  3结论

  幼儿对语言的使用还处于成长阶段,因此家长和教师在激发幼儿的绘画情感时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功利。让绘画成为幼儿表达自我感受与感情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培养幼儿观察世界的能力,重视幼儿累积生活经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才能让幼儿正确的认识到学习美术的意义,教师才能更好的进行美术教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108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