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是游子的情感流露,王维思乡的古诗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1、送别 下马饮君酒诗: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赏析: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起来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2、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
庭槐北风响,日夕方高秋。
思子整羽翰,及日当云浮。
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州。
高足在旦暮,肯为南亩俦。
赏析: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作者是王维 ,是一首唐朝时期的诗词。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4、杂诗·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赏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
常见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一、山水田园诗常见思想感情
1 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 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黑暗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3 表达对归隐山居和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4 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 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6 歌颂劳动生活,抒发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
7 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痛苦
二、赠友送别诗常见思想感情
1 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2 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
3 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
4 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
5 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
6 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寄无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别之中
三、边塞征战诗常见思想感情
1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赞美祖国河山
2 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3 描写将士们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 抒写战士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5 表达报国无门的哀痛,壮志难酬的哀伤
6 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批评边将无能,控诉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四、羁旅行役诗常见思想感情
1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绵绵乡愁
2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故乡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3 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4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五、闺怨相思诗常见思想感情
1 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2 表现对游子的思念、牵挂
3 表现了一种渴望与丈夫团聚,怨战、厌战的情绪
4 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哀怨、无聊冷清(宫怨诗)
5 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6 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
1有关思乡之愁的诗句
1、《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3、《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4、《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5、《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6、《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7、《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8、《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9、《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0、《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1、《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3、《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6、《旅次朔方》 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7、《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8、《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19、《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20、《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21、《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22、《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23、《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4、《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5、《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20句关于羁旅之愁的诗句关于羁旅之愁的诗句:1写羁旅之情的诗句1天净沙 秋思年代: 元 作者: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渡河北年代: 南北朝 作者: 王褒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3除夜有怀年代: 唐 作者: 崔涂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4孤雁年代: 唐 作者: 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5旅宿年代: 唐 作者: 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6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年代: 宋 作者: 柳永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
泛画鹢、翩翩过南浦。望中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7惜分飞 富阳僧舍代作别语赠妓琼芳年代: 宋 作者: 毛滂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8关河令·秋阴里晴渐向暝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9清商怨 葭萌驿作年代: 宋 作者: 陆游江头日暮痛饮。
乍雪晴犹凛。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
怨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省。
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10瑞鹤仙·泪荷抛碎璧年代: 宋 作者: 吴文英泪荷抛碎璧。
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林声怨秋色。
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凉欺岸帻。
暮砧催、银屏翦尺。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行客。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
西风破屐。林下路,水边石。
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
……。
3表达“思乡之愁”的诗句有哪些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关于羁旅之人,常常睹物思乡的经典诗句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 (唐)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常见思想情感: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抒发游子的羁旅之情的诗句1、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7、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怃题》)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9、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10、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6羁旅思乡诗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wangruihao3
羁旅思乡诗1、把握羁旅思乡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2、了解羁旅思乡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第一课时
导入: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思乡类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苦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的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漂泊之愁;“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思亲之愁。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羁旅思乡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近几年有许多试题属于这一类型。《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舟下建溪》(方惟深)《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秋思》(张籍)《鹧鸪天》(晏几道)《菩萨蛮》(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江汉》(杜甫)。
一、羁旅行役诗简介
羁旅思乡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进一步点明自己的处境,足见寄慨遥深:壮志未酬、抱负未展,即使身在故乡,听了杜鹃这悲切的啼声,精神上也禁受不住,何况身世苍茫,半生羁旅他乡,怎能不感慨万千、愁闷无穷呢?
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离愁。
摘 要:盛唐时期,离别羁旅带给诗人们的种种情感成为他们笔下常写常新的主题。它寄予了丰富的情感内涵:或是借水抒发对朋友、亲人的深情厚谊和浓浓的离别之情,或是寄托了羁旅途中对故乡或故人的怀念之情,或是抒发羁旅途中的孤独、失意与凄凉的愁绪。如此种种,水意象以其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离别羁旅诗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
关键词:盛唐;离别羁旅诗;水意象;情感内涵
意象是中国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传统诗歌审美中十分熟悉的审美观照对象。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光彩瑰丽、丰富多彩的古典诗歌就是由无数的意象构成的,诗歌实际就是意象的世界。在这些五光十色、纷繁复杂意象中,有些事物所占的比例特别大,水意象就是其中的一种。在盛唐时期积极开放的社会背景下,漫游之风盛行,许多唐代士人在入仕之前都有过漫游的经历。他们或游赏山水,或漫游边塞,或入节镇幕府,或去往通都大邑歌吹宴饮、结交友朋、干谒投赠。所以离别羁旅成为他们生活中常有的事情。《楚辞·九歌·少司命》中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离别羁旅带给诗人们的种种情感成为他们笔下常写常新的主题。流水的一去不返正像离人远去的背影;同时它的无边无际、澄澈清明又像离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牵挂。在旅途中孤身天涯的游子,看到随处可见的流水时,内心深处便涌起对亲人、友人的思念。这种思念像水一样温柔深婉、缠绵不绝。如此种种,水意象便成为离别羁旅诗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
水意象在离别羁旅诗中的第一种情感内涵是借水抒发对朋友、亲人的深情厚谊和浓浓的离别之情。这种情感内涵的水意象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送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在将行之时,汪伦赶来踏歌相送。看着这深湛的桃花潭水,不禁触动了诗人的情思。他难忘桃花潭的美景,更难忘朋友汪伦的一片深情厚谊。这种情谊自然地与眼前深深的桃花潭水联系在一起,于是便有了这一千古名句。这首小诗也使得“桃花潭水”成为后人离别抒怀的常用语。
与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白的另一首《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在杨花满天的江南,诗人即将离开金陵。美丽的当垆姑娘劝尝新酒,好客的金陵子弟相送,他们一杯杯地热情对饮,将千言万语、离情别意都融入了酒中。见此情此景,诗人的将满怀的殷殷别意与滔滔江水相比:请君看这悠悠江水,我们的深情厚意与之相比究竟谁更长在反问中答案不言而喻,使全诗更显得含蓄委婉、富有情致,给人以不尽之思。李白还有许多诗都是以水比喻别离之情的,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灞陵行送别》)、“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泾川送族弟錞》)、“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送储邕之武昌》)等诗。
以水意象比喻离别之意的诗歌,有时将水意象放在结尾处,给人含蓄不尽、意味悠长之感,如前面所举李白的送别诗;还有的是在整篇描写水意象,极描满腹离愁。如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朋友即将远去,这“荆吴相接”的“水乡”、“春江”正是友人即将踏上的征途。渺茫的江水一望无际,不仅象征着路途的遥远,而且更是诗人满怀的惆怅离情。最后两句融情于景,以滔滔江水之壮阔与一叶孤帆之渺小进行强烈对比,表现出对友人的一片惜别关切之情。船越走越远,放眼万里长江,极目无见,此时诗人的离别之情一涌而出,就像这浩浩的江水漫极天涯。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诗人和王八员外都是被贬谪者,在分别时节,他不禁感慨世俗人情都已如浮云消散,唯有两人的友谊依旧长存。在这离别的时刻,那满腔的离愁别绪犹如湘水一样悠长。类似的诗还有: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浅才通一命,孤剑适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已。(高适《登陇》)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长安此去欲何依先达谁当荐陆机日下凤翔双阙迥,雪中人去二陵稀。舟从故里难移棹,家在寒塘独掩扉。临水自伤流落久,赠君空有泪沾衣。(刘长卿《送陆沣仓曹西上》)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钱起《初发扬子寄元校书》)
古代交通不便,古人远行多走水路,因此常在水边送别,如南浦送别、灞陵送别等。故乡给他们的最后一个印象就是那悠悠的江河湖水。当他们羁旅天涯、漫游四方时,水和水边送别的最后印象就是打开他们心中关于故乡记忆的密码。同时,水流是连绵不断的,游子漂泊异乡时看到的江、河、湖水的另一头可能就是故乡的所在。虽然盛唐士人大多志在四方,辞亲远游以求功名,但是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亲情仍然使他们希望能尽快还乡、与亲人重温团聚。他们看着这悠悠流水,思乡之情会格外强烈。因此,水意象的第二种情感内涵就是寄托了羁旅途中对故乡或故人的怀念之情。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见渭水思秦川》便是此类有代表性的诗歌: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见到滔滔渭水,他想起自己的故乡,这渭水的那一边就是远方亲人的所在地。于是两行思乡之泪洒落在江水上,随着这渭水一同流向故园。这首诗将见水而思乡的心理描写得十分真实、自然。
还有孟浩然《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是孟浩然羁旅长江时的思乡之作。陆机《文赋》:“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在秋寒之时,诗人不禁思念故乡。故乡在他心中就是遥隔云端的曲曲襄水,可望而不可及,作者用襄水意象将思乡之情表达得曲折动人。李白《渡荆门送别》也有相似的构思: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
旅宿表达了作者羁旅之思。
读标题,“旅宿”提示读者所写的是作者住宿旅馆时的见闻感受。抓情感,首联“无良伴”“自悄然”,显示作者独宿旅馆的孤寂;颔联“思旧事”“愁眠”,表现作者无眠的愁苦;颈联“远梦”“家书”,解释对家乡的思念是愁苦的根源。上述三联,景物暗淡,心情愁苦,表现的是羇旅之愁,故园之思。第四联,“好烟月”“钓鱼船”,故乡景物明朗,生活闲适自在。表现一种愉悦心情。明手法,第四联与前三联的景物描写和表现的心情,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意思却一脉贯通,正因为羇旅愁苦,所以才留恋向往家乡自由闲适的生活。至此作者的意图就显豁了:以想象中的故乡美景、闲适生活反衬羇旅的愁苦,表达了对家乡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点明主旨。
这是一首羁旅怀乡之作。诗人离家已久,客居旅馆,没有知音,家书传递也很困难,在凄清的夜晚不禁怀念起自己的家乡。诗中抒发了自己寂寞沉郁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全诗含蓄蕴藉,凄绝哀惋,结构谨严,意境深远。
这是羁旅怀乡之作。离家久远,目睹旅馆门外的渔船即加以艳羡。幽恨乡愁、委实凄绝。颈联“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思曲折多层,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
首联起,直接破题,点明情境,羁旅思乡之情如怒涛排壑,劈空而来。可以想见,离家久远,独在异乡,没有知音,家书也要隔年才到,此时孤客对寒灯,浓厚深沉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能不陷入深深的忧郁之中么?“凝情自悄然”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抒情主人公神情态度的最好写照:静对寒灯,专注幽独,黯然伤神,将诗人的思念之情写到极致。
颔联承,是首联“凝情自悄然”的具体化,诗人融情于景,寒夜孤灯陪伴孤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声声鸣叫,羁旅之人深愁难眠,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思”字和“警”字极富炼字功夫。灯不能思,却要寒夜愁思陈年旧事,物尤如此,人何以堪!由灯及人,显然用意在人不在物。“警”字也极富情味。旅人孤灯,长夜难眠,一声雁叫,引孤客嫠妇愁思惊梦,归思难收。
首联与颔联极言乡关遥远,幽愁满怀。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可见离家之远,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
颈联转,用设想之词,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也许是短梦,也许是长梦,但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而这一切又都由于“家书到隔年”的实际情况。作为诗歌由写景向抒情的过渡,转句用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实衬虚的特点令人读来回肠荡气。
尾联合,收拢有力,却并非直抒胸意,而是以设想之词,勾勒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家门外系着钓鱼船,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家乡风光图景。画面中虽然没有写人物,但一条静静地系于家门外的钓鱼船却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面对这样一幅家乡优美的画面,谁人不梦绕魂牵,更何况旅宿在外的诗人呢!家乡远隔千里,旅人归思难收,如此优美的家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这是用乐景反衬哀情的典型。美景幽思、怨恨乡愁、委实凄绝。除却个中人,任何人也难以深味个中情。不过,“烟月”在此实际上是借代,并非一定就是“烟”,就是“月”。正所谓,文学作品的形象大于思维,此处一个“烟月”可以触发不同的旅人思妇产生不同的意象联想,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颈联与尾联看似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余
干
旅
舍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余干旅舍》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寄寓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写下的风调凄清的思乡之作,为唐诗中羁旅思乡之名篇。
诗人寄寓余干旅舍,伫立门外,看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暮色渐深,城门紧闭。霜叶、孤城、独鸟、月、捣寒衣等景色与诗人离家在外凄清孤苦的心境交融在一起,从而表达了诗人羁旅思乡之情。
1描写羁旅的诗词
羁旅诗大全
1、《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8、《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9、《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0、《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2、《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13、《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4、《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5、《寒塘》
唐·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2有哪些抒发羁旅之前的诗词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
月、雁、笛、柳。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妙喻传情:乡愁。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3手法方面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常见意象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
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
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3求十首羁旅诗描写旅途风物、抒发诗人思乡伤怀之情的诗歌统称羁旅诗。我过古代有很多著名的羁旅诗,在这里随便摘录一些隋唐的近体诗作:
《人日思归》——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晓发》——贺知章
故乡杳无迹,江皋闻曙钟。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江上思归》——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4抒发游子的羁旅之情的诗句1、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7、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怃题》)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9、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
10、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5羁旅乡思的诗《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6有什么羁旅诗羁旅诗
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例诗1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新愁。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著名绝句,通过写景抒发羁旅愁思。建德江是富春江的上游,即新安江经建德县(今属浙江)是一段江水。诗人夜宿建德江边,烟气笼罩,景色朦胧,于是触景生情,旧愁未消,又添新愁。
7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感登高_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词句注释
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白话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上高台。
历尽了苦难后双鬓已长满了白发,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8思乡诗的羁旅思乡诗鉴赏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 1 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
月、雁、笛、柳。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妙喻传情:乡愁。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3手法方面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
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
特别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