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会调节情绪和情感?

如何学会调节情绪和情感?,第1张

如前面提到的,情绪情感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发展。也就是说,情绪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也会使我们冲动、消极、无所事事,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和法律规范的事情。所以,学会调节情绪和情感,对任何人来说,尤其是对我们情绪多变的中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

1为什么要调节情绪

在人的一生中,有顺境也有逆境,有欢乐也有忧伤,遇到挫折而产生抑郁不乐的情绪是正常的现象。人的情绪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年龄特点,回顾以前所经历过的情绪体验,进行情绪调节。喜——怒——哀——乐,是情绪变化的基本特征。每一天,我们都在体验着这种情绪变化,当你心情愉快时,你会感到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到处都充满阳光;当你郁郁寡欢时,一切又都变得暗淡无光,就连鸟语花香也让人觉得讨厌,这些都是情绪带给你的感受,情绪、情感是能把握和控制的,只要我们了解情绪,学会控制的技巧,就一定能握住良好的情绪,改善不良的情绪,拥有健康的自我。

任何人都有情绪的体验,尤其是青春期的情绪更是丰富多彩,体验深刻。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能够促进入的活动,能成为动力,激励人去努力,而且在活动中能够起到增力、增智的作用;与积极情绪相反的是消极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活动起来动作缓慢,反应迟钝效率低下,会减弱人的体力和精力,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有兴趣,同时还会降低人的自控能力。

中学生心理特点之一就是情绪的不稳定性。忽而激动万分,忽而沉默,上午还兴高采烈的,中午也许会垂头丧气,等到下午又兴奋不已。一天之中,情绪会有很大的变化,情绪表现的反差很大。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微小刺激都可能引起情绪上的变化,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情绪就发生了变化。有的同学称之为“无名火”。其情绪的明显变化主要与生理有关,与青春期体内的激素分泌不规律有关,但也与个人的修养有关。同时,情绪不仅变化性强,而且变化的幅度大,呈现一种强烈性,情绪高涨时,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势不可挡;情绪低落时,又像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点动力。学习、生活中的微小刺激能够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这种反应常有夸大的倾向。

总之,多变的情绪,不能使我们专心做事;强烈的情绪反应容易使我们冲动;自控能力不足会给我们带来不良的后果。所以,情绪需要调节需要疏导,使我们的情绪达到喜怒有常,喜怒有度。

请看下面的活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过这样不良情绪的发生?

·和朋友闹矛盾,他误会了我,我非常痛苦;

·考试成绩不理想,感到伤心;

·老师表扬别人,而自己不如别人,嫉妒他人;

·父母、老师批评自己,心情烦闷;

·别人有好朋友,自己没有,感到郁闷;

·得知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而心生怨恨;

·上课回答问题出错,觉得自己好笨。

为了避免情绪的消极影响,我们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2调节情绪和情感

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呢?

第一,改变认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事件本身不决定情绪的性质,是对刺激事件的认知决定情绪的性质。即“人受困扰,不是由于发生的事实,而是由于对事实的观念。”可见,我们不能说“这件事使我的情绪糟糕到极点”,而是我们无法理性地认识和评价所发生的事件。

这里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位老人家,她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卖伞的,一个是卖扇子的。这位老婆婆每天都处于忧愁之中,她担心:下雨天,卖扇子的儿子卖不出扇子就无法生活,晴天时,卖雨伞的儿子卖不出雨伞就无法生活。老婆婆今天愁,明天愁,天天愁,结果就一病不起。一天,来了一位智者,他对老婆婆说:“换位思考一下吧,下雨天,你卖雨伞的儿子生意很好,你应该高兴;晴天时,你卖扇子的儿子生意很好,你也应该高兴,你的儿子天天都有发财的,你应该天天高兴才对。”老婆婆一听有道理,心情一下子好起来,病也就慢慢地好了。

我们的学生也会经常遇到类似这样由于认知评价错误而导致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例如:两个同学犯了同样的错误,同样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同学一很快认识到是自己做得不好,并下决心改正,情绪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同学二挨了批评,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倒霉了,运气糟透了,“为什么老师就偏偏揪住我这一点点小错误不放,就是看我不顺眼”,“老师看不上我,对别人偏心”等等,认为“根本不是我的原因”,那么,同学二往往会觉得不公平,心中产生抵触和愤恨,无法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当然也就不会去积极主动地调整和改变自己,久而久之,这个同学不仅成了不受老师同学欢迎的人,而且缺点和错误也不能够得到及时地纠正。这种外归因造成他事事在别人身上找原因,人际关系也会随之紧张,人际关系不好又进一步影响到他的情绪,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还有的学生,只要遇到一点点不顺心的事,就把问题看得很严重,甚至会认为“犯任何错误,都没办法弥补,更不可饶恕”,往往以偏概全,把事情想象得糟糕透顶,过分夸大后果。

因此,调控我们的情绪和情感,最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认知,换一个角度去认识发生的事情,改变非理性认识和错误观念,这样就会从根本上预防或者缓解不良情绪。

第二,调整期望值

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是人的需要和动机,需要和动机越强烈,情绪和情感反应也就越强烈,也就是我们越想获得最好的结果、取得最好的成绩,也就会给自己造成越大的心理压力,增加自己的烦恼。如果我们对他人、对自己、对事物所抱期望值过高,就会在内心需求难以满足时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所以,我们订目标不要脱离实际、高不可攀,对人、对事更不能过于追求完美,这样容易让自己陷入挫折和失败的痛苦中。

第三,心理换位,即换位思考

“我要是他会是怎样呢?”“别人出了这样的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别人是不是也有出现过同我一样的问题?”换位思考让我们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正确地认识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拿到考卷突然感到考题很难,很多都不会做,这时会紧张起来,越紧张越不会做,往往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我感觉难,大家都难,我要是考不好,别人也都会考不好。”紧张的情绪能够得到缓解,情绪稳定平静下来,更好地进入考试状态,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水平。

第四,学会转移注意力

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而不是让自己一直深陷其中,什么事都做不了,这样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能做到的事情,从而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

最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转移注意焦点。如果遇到挫折,感到苦闷、烦恼,情绪低落,要暂时抛开眼前的麻烦,不去想让我们苦闷、烦恼的事,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比如,可以回忆让自己感到幸福、愉快的事,以此来冲淡或忘却烦恼。还可以主动地换一个环境,外出散步、到亲戚或同学家去玩或者住一段时间,通过新的环境,冲淡、缓解消极的心理情绪。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有许多题目自己无法解答,甚至老师讲解也听不懂,就会心里很烦,那么,下课后可以和同学做做游戏,讲讲笑话,一起去打打球,运动一下,心情就会好许多。有时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到底为什么心情就很烦恼、低落,这时,如果找同学们聊聊天,下下棋,也许会忘记烦恼,豁然开朗,心情得到改善。

还要学学幽默。幽默可以学习,这种能力能够培养。所以,平时可以多看看幽默的漫画、笑话、文章等。我们说幽默是精神的消毒剂,是消除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有时,一句幽默的话,可以避免使自己陷入尴尬和被动的局面,并避免激化矛盾,使焦虑不安及愤怒的情绪得以缓解。学会幽默,乐观地面对生活,才能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快乐,成为生活的强者。

另外,听音乐是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的好方法。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听欢快的、刚强有力的曲子,可以振奋人心,改善情绪。当然,尽量不要去听情意绵绵、悲哀的曲调,可能会使你雪上加霜,情绪更糟。

第五,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

情绪失控,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如果你能够在心里默默数完10个数,或者让舌头在嘴里打几个转,也许就会避免一场无谓的争斗。上台表演之前做几个深呼吸,并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做得到”,这会增加你成功的可能性,给你自信。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我激励,因为我们不能期待总是受到别人的关注,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自己面对问题和挫折。这时,自己给自己鼓劲,在做出相应努力之后,能够把挫折和不幸当做上帝给予自己锻炼的机会,告诉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让我们的心情平静下来,并接受困难和挫折,而困难和挫折往往也是一种挑战,甚至是一个新的机会。所以,学会自我激励不但能改善情绪,更可以使人坚强勇敢起来,在困难和挫折中坚持下去,甚至可能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获得新的机遇和发展。

第六,合理宣泄情绪

这里强调“合理宣泄”,要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来排解和发泄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是一种情绪表现的方式,能够防止不良情绪对人体的危害。发泄应该是合理的,要有度,既不能伤害自己,更不能伤害他人。

·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

从科学的观点看,哭是自我心理保护的一种措施,它可以释放不良情绪产生的能量,调节机体的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哭是解除紧张、烦恼、痛苦的好方法。许多人哭一场过后,痛苦、悲伤的心情就会减轻许多。

·向他人倾诉

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一份快乐,两个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份快乐;一个痛苦,两个人承担,就变成了半个痛苦。”把不愉快的事情隐藏在心中,会增加心理负担。我们要善于向别人倾诉烦恼、诉说衷肠,因为这样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心情感到舒畅,而且还能得到别人的安慰、开导,甚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适度的运动

当一个人情绪低落时,往往不爱动,越不动注意力就越不易转移,情绪就越低落,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可以通过跑步、急走等运动改变不良情绪。

·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

放声歌唱可以提高士气,大声喊叫能够释放内心积压的郁闷,都是很好的调节情绪、发泄内心痛苦的方法,有助于使人的心理达到平衡。

当然,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发泄情绪不等同于放纵自己的感情,更不是让自己任性和胡闹。如果不分时间、场合、地点而随意发泄,既不会调控好不良的情绪,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增加自己的麻烦和别人的心理负担,这是不合适的。

第七,升华

升华是指将痛苦、烦恼、忧愁等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行动,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歌德在失恋的情况下,写出《少年维特的烦恼》,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做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在其丈夫因车祸不幸身亡之后,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把自己的情感升华到对科学的忘我追求之中,终于第二次获得了诺贝尔奖。

中学生风华正茂、热情奔放、富有理想、朝气蓬勃。这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这是一个不轻易表露内心世界的时期;这是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时期;这也是一个思想单纯,少有保守观念,富有进取心的时期;同时也是应对方式情绪化,好走极端,易发生心理疾病的时期。学会管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是中学生走向成熟、健康成长、迈向成功人生的重要基础。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 ——南平市关工委家长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9(课件稿) 范阳善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学习和讨论。今天我们学习讨论如何引导孩子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家庭教育要点,青少年强迫心理和自负心理的调适。 (一) 现在学习讨论今天的第一个话题:如何引导孩子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人人有之。研究人类情绪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情绪发展中,童年与青春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是易闹情绪,甚至是情绪泛滥的高峰期,也是奠定人的情绪根基的关键期。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的情绪状况及发展趋势如何往往对其未来发展,甚至一生的成败造成深远的影响。因此,家长和老师都要高度重视孩子的情绪问题,抓住青少年情绪发展的关键期,因势利导,教育和指导孩子自觉认知情绪,有效调控情绪,合理渲泻情绪,主动管理情绪,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什么是情绪?人的情绪有哪些特性?如何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情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讨论这个问题。 一、情绪和情感的涵义、分类、特性和构成。 1、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人们口头简单的说法,实际上包括情绪和情感两个方面的涵义,通常也统称为感情或情感。 心理学一般认为,情绪和情感极其复杂,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主要是指感情发生的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本质上是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如手舞足蹈、暴跳如雷等等。情感则是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如对故土的眷恋、对美的欣赏等等。 情绪和情感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客观事物。客观事物是人的情感产生的源泉,没有客观事物的刺激,人的情感就不会产生。二是主观需要。主观需要是人的情感产生的内在基础。一般地说,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符合时人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不符合时人就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无关时人就会无动于衷,无情感可言。 2、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1)情绪的分类 情绪一般与自然性需要相联系,为人和动物所共有,但动物的情绪属于生物学的性质,而人的情绪除了生物性以外还有社会性,是以受社会制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人的情绪有很多表现状态。我国古代名著《礼记》中提到人有“七情”,也就是七大类:即喜、怒、哀、惧、爱、恶、欲。《说文解字》9395 个正篆字中有354 个字是用来描述人的情绪的。我国有心理学家以这354 个字把人的情绪分为18 类:即安静、喜悦、愤怒、哀怜、悲痛、忧怒、忿恚、烦闷、恐惧、惊骇、恭敬、悦爱、憎恶、贪憩、嫉妒、微惧、惭愧、耻辱等。 现代心理学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把人的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两大类。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是先天的,不学就会的,如兴趣、惊奇、痛苦、 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自罪感等。复合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包括基本情绪的互相结合、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基本情绪与认知能力的结合等等。 人的情绪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其表现形式也会从简单到复杂,其中比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一是心境。心境是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不是对于某一种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待一切事物的共同态度体验。比如高兴了,看见什么都高兴,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不高兴了,看见什么都不高兴,见花伤情,见月也流泪。 心境持续的时间有很大差别。有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小时,有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周几月或更长时间。持续时间的长短依赖于引起心境的客观刺激的性质和人的气质和性格。 引起心境的原因很多,如重大意义的事件,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人际关系的好坏,身体的健康状况,自然环境变化等。 心境既为主客观因素所引起,反过来又给予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很大的影响。青少年的心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欢乐、愉快;二是焦虑、苦闷。欢乐和愉快是由青少年生命力的活跃及学业上的成绩所致。焦虑和苦闷也是由学习负担及学业上的失败所致。青少年的这两种心境是稳定的、交替的。如放假了,学习任务完成了,心境就无比轻松、欢快。考试成绩优异的,尤其会感到满意、愉快。开学了,新的学习任务摆在面前,紧张、焦虑就油然而生,考试成绩不良的,更会感到苦闷、惆怅。欢乐、愉快和焦虑、苦闷就是这样循环交替成为笼罩在整个青少年阶段的心境。 二是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而短暂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 的。如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之后的绝望,亲人突然死亡的极度悲痛,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异常恐惧等等。 激情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如盛怒时全身肌肉紧张,双目怒视,怒发冲冠,咬牙切齿,紧握双拳等;狂喜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等;极度恐惧、悲痛和痛苦时可能导致精神衰竭、晕倒、发呆甚至出现休克现象,有时还会表现为过度兴奋,言语紊乱,动作失调等。激情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知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激情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有正义的激情和工作的激情。消极的激情表现为对事物缺乏一种理智的态度。青少年是最富有激情的,来得快,平息得也快,常常是暴风骤雨式的。可能表现出为真理和正义献身的热忱,也可能由于盲目的狂热,做出一些蠢事或坏事。 三是应激。这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人们遇到意外危险或突发事故时,必须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效行动,此时人的身心牌高度紧张状态,这就是应激状态。如飞机突然发生空中故障,驾驶员紧张与地面联系并作出一系列应急操作;正常行驶的汽车发生故障,司机紧张刹车等等。 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当情景对一个提出了要求,而他意识到自己无力应对时,就会体验到紧张而处于应激状态。 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反应,如肌肉紧张,血压、心率、呼吸以及腺体活动都会出现明显变化。因此,应激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疾病的机制之一。 (2)情感的分类。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的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与情绪相比之下,情感着重于表明人的主观体验,特别是表明客观事物与主体的思想意识发生关系时所引起的切身体验。因此,情感比情绪持续时间长,具有意识性和内隐性,表现比较含蓄、深沉、不易觉察。人类的高级社会情感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道德感。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原则,来认识客观现实的各种现象如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体验的情感。道德属于社会历史范畴,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当自己的言行符合这些标准时,就会产生幸福感、自豪感,当别人的言行符合这些标准时,人们就会对他产生爱慕、崇敬、尊重、钦佩等情感;而对那些违背道德标准的思想和行为,人们就会产生厌恶、反感、憎恨等体验。 二是理智感。是人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和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包括人们在探索未知事件时所表现的未知欲望、认识兴趣和好奇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迟疑、惊讶、焦躁以及问题解决后的喜悦、愉快,在评价事物时坚持自己见解的热情,为真理献身时感到的幸福与自豪;由于违背和歪曲了事实真相而感到羞愧等,都属于理智感。理智感是人们学习科学知识、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重要动力,其作用的大小同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的愿望有关。人的理想、世界观对理智感也有重要作用。 三是审美感。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来感知客观事物、人的行为以及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人的审美标准既反映事物的客观属性,又受个人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包括两大类:一是自然景象和人类创造物的特征引起的美感体验,如风光秀丽的山水,雄伟壮丽的建筑,精美的艺术作品等;二是人类社会道德品质和行为特征引起的美感体验,如善良、纯朴、诚实、坚强、公正、廉洁等。审美感 也有肯定和否定之分。 3、情绪和情感的特性。 情绪和情感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两极性。如上所述,人的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情感的这种对立的特性,被称为情感的两极性: 一是肯定与否定的两极。当外界事物能够满足需要、符合愿望时,人就会产生肯定的态度,引起愉快、欢乐、热爱、振奋等内心体验。相反,就会产生否定的态度,引起苦恼、愤怒、憎恨、绝望等内心体验。 二是积极与消极的两极。凡是对人的行为具有促进、增力作用的情感,如兴奋、喜悦等,称为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相反,对人的行为具有削弱、减力作用的,如抑郁、悲伤等,称为消极的情绪和情感。 三是紧张与轻松的两极。在一般情况下,人处在活动的关键时刻,容易产生紧张的情感。一旦关键时刻过后,人就会随着紧张的解除而出现轻松的情感。 四是激动与平静的两极。激动指人的情感处于极为活跃状态,其心理体验是强烈的。平静是激动的对立面,其心理体验是微弱的。 五是强和弱的两极。人的任何一种情感,都有一个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的变化等级。如可把喜由弱到强分为:暗喜、欣喜、欢喜、狂喜等。可把怒由弱到强分为不满、生气、愠怒、愤怒、盛怒、暴怒等。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不是绝对的对立,而是统一的对立。首先,属于两极的情感是相互依存的,如没有欢乐就无所谓悲伤,没有热爱就无所谓憎恨,没有感受到紧张,就体会不到轻松等。其次,居于两极的情感又是相互冲突的,不破不立,只有破除了旧的情感,才能建立新的情感。如只有破除了颓丧、松懈、冷漠的消极情感,才能养成振奋、紧张、热情的积极情感。再次,两极情感在一定的条件下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乐极生悲、破涕为笑等。不仅如此,两极情感有时也是交杂在一起的,如悲喜交加、百感交集、既爱又恨等。 4、情绪和情感的构成及表现。 现代心理学认为,任何一种情感都是由情感体验、情感表现和情感生理三部分构成的,同时具有明显的表现形式。 (1)情绪和情感是一种独特的内心体验,主观感受。情感过程与认识过程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主观色彩,它是一种个人化的心理活动,是个体内心真实、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种体验和感受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 (2)情绪和情感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形式。人的情感活动除了产生独特的主观体验之外,总是伴随着相应的外部表现,被称为表情: 一是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指情感发生时,人的面部肌肉(主要包括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外部流露)。其中人的眼神最善于传情。如高兴时,眉开眼笑、笑容满面、嘴角上提;悲哀时,泪眼汪汪、哭丧着脸、嘴角下撇;愤怒时,两眼圆睁、咬牙切齿;眼睛甚至还能交流思想,在某些情景下,通过观察人的眼神就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思想和愿望,人们之间往往有很多事情是只能意会而不能或不便言传。达尔文对人的面部表情有过专门的研究,他认为人不同的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固有的,并且为全人类所理解。艾克曼等心理学家对1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作的研究表情,人的面部约有80 多块肌肉,可以产生7000 多种不同的表情。 二是姿态表情。姿态表情分成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身段表情是指情感发生时,人的四肢和躯干部位的动作变化。如欢乐时,手舞足蹈,捧腹大笑。沉痛时,肃立低头。骄傲时,挺胸阔步。惧怕时,手足无措,等等。手势表情通常与言语一起使用,表达赞成还是反对、接纳还是拒绝、喜欢还是厌恶等态度和思想。手势也可以单独用来表达情感、思想、或做出指示。在无法用言语沟通的条件下,单凭手势就可以表达开始或停止、前进或后退、同意或反对等思想感情。 三是语调表情。语调表情是指情感发生时,人在言语的语音、语调、节奏、速度、音色等方面的变化。如朗朗笑声表达了愉快的情绪,呻吟表达了痛苦的情绪;悲哀时,语调低沉,言语缓慢,声音断续语音高低变化很小;喜悦时,语调高昂,语速较快,语音高低差别明显。愤怒时,声音高尖而且颤抖,有时出现沙哑,等等。 总之,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等,构成了人类的非言语交往形式,心理学上称之为“体语”,是情感所特有的外部表露,是了解、观察、研究情感现象的客观指标之一,它自然也是社会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在许多时候或场合下,人们无需使用语言,只要看看对方的脸色、手势、动作,听听语调,就能知道对方的意图和情绪。 (3)情绪和情感具有复杂的生理机制。人在情感状态下,有机体内部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称作生理唤醒,指情绪和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如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内、外分泌腺等。这些变化突出表现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内外腺体活动的确良改变上。如人在激怒或惊恐时呼吸加快而短促,心跳和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和血液含氧量增加。人处于焦虑、悲哀等抑郁状态时,会引起外周血管收缩,血糖下降,肌肉松驰,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活动降低,食欲减退。 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变化比情感的外部表现更具有客观必然性。以说谎为例,从外部表现上,人可以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但从生理变化上,则是很难做到的。这是因为人在有意编造谎言时,会感到紧张、不踏实,那么他的心理、特别是他的生理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发生变化,比如呼吸加快,手心出汗,血压升高等等。现代的科学的测谎仪主要就是通过测案犯手心发汗程度、呼吸的快慢和血压高低这三个方面的数据和图线来分析案犯口供的真假。事实证明,这三个方面在人紧张时很自然地发生变化,不容易受到大脑控制,测量出的结果比较真实可靠。一句名言说得好“身体不会说谎”。生理变化自然也是判别和研究情感状态的重要客观指标。 5、情绪和情感的活动规律。 1、情感为情境刺激所引起。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刺激是人的情感产生的客观基础和直接动因。 2、情感为认识所决定。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一定的认识,就不可能有什么情感。情感心理学研究也指出,认识在情感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认识越深刻,情感也就越深刻,正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反之,认识越浅簿,情感也就越浅簿,而且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不正确,就会产生不适当的情感,甚至于根本错误的情感。 3、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情感虽然为刺激所激发,但不是所有的刺激都能引起情感。情感虽然为认识所决定,但认识本身并不是情感,认识反映的只是客观事物本身,情感反映的则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可以说,需要是情感的本质。需要决定情感的性质。人具有哪方面的需要,就容易产生和形成哪方面的情感。道德感、审美感和理智感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因为人有道德、审美和知识的需要。人若是有不健康的需要,就容易对吃喝玩乐产生好感和偏好。 4、情感受社会交往制约。人的高级情感主要是在社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是社会化的产物,社会交往的质量直接影响人的情感发展的方向和性质。对学生来说,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无疑是其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师生交往的质量就成为发展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 二、青少年常见不良情绪的表现、原因及影响 一、表现。 1、儿童期的主要不良情绪表现。一般来说,幼儿园孩子不良情绪主要有发脾气、任性、自卑、焦虑、恐惧、暴怒、嫉妒等。经常有家长反映孩子会因为一些小事发脾气、孩子有些任性、脾气大、孩子爱哭等。人们经常用“无忧无虑”来形容童年时光,可童年真的都无忧无虑吗据一些研究人员对幼儿园孩子的访谈和大量家长问卷调查表明,其实儿童期的孩子会面临来自家庭关系、教师评价、环境适应、同伴关系、学业等方面的多种压力,也会有不少不良情绪的产生。比 如会因为和同伴吵架显得不开心;因为达不到成人的要求而显得懊恼、沮丧、没信心;因为换了新班级而觉得不适应等等,这些情绪都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宣泄。 2、青少年期的主要不良情绪表现。普遍存在焦虑症,特别是以学习压力为中心的广泛焦虑症;学校恐怖症,如孩子害怕到学校;抑郁性障碍 ;癔症,如经常晕倒;青春挫折综合症,如以情绪障碍、心境恶劣;强迫症,反复做一件事等等。 3、青少年异常情绪表现。病理性的情绪高涨、欣快、激情、情感爆发、易激惹;抑郁、恐惧、焦虑;情感倒错、表情倒错、矛盾心态;情感淡漠、情感减退等等。 二、原因。 (1)根本原因。孩子身心发展的内部矛盾,主要有:一是孩子的“基本内需”与“需要缺失”的矛盾;二是 “人生发展关键期”与“阶段发展受阻”的矛盾;三是“成长趋势”与“环境压抑”的矛盾;四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 (2)具体原因。 儿童期:一是孩子年少易冲动、易外露、易感染的情绪特征所致;二是孩子的认知水平不高,对很多事物、现象的看法都趋于简单化;三是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以情绪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四是孩子小,自我调控能力差。 青少年期:一是学业成绩,曾有人在一个中学做了一个“你的情绪常因什么事情而多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占826%;二是人际关系,如与同学、老师、家长交往不顺利;三是家庭关系,认为自己家庭氛围不好;四是个人因素,如不满意自己的形象等;五是病理性因素。 三、影响 (1)影响人的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一般地说,积极愉快的情感有利于认知活动,而消极痛苦的的情感则不利于认知活动。情绪轻松,心情愉快时,思维灵活,记忆迅速,想象丰富,头脑显得特别清醒。情绪不好时,思维迟钝,记忆吃力,想象贫乏,头脑似乎混浊不清。另外,中等强度的情感状态有利于认知活动,过高或过低的强度都不利于认知活动。 (2)影响人的意志行动。情绪和情感对人的意志行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一般说来,高尚的、稳定的、强烈的情感,是一个人意志行动的强大推动力。而低级的、动摇的、萎靡的情感,则是一个人意志行动的障碍。这是因为人在情绪高涨情况下,会全力以赴,克服困难直达预定目标,而在情绪沮丧时,则会无精打采,稍有阻碍,便畏缩不前。正因为如此,美国心理学家利伯明确指出:“情感本身就是动机。”马克思也说过:“热情就是一个人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力量。” (3)影响人的性格特征。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有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人格的健康发展。一般地说,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经常有成功体验的人,容易养成自信、上进的性格特征。相反,经常有失败体验的人,容易养成自卑、不求上进的性格特征。经常体验到真诚的人情友爱,人就容易形成乐观个性,对人性持积极态度。相反,经常受人鄙视,得不到人世间温暖,人就容易形成悲观个性,对人性持消极态度。 (4)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情绪和情感的好坏与人的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愉快、平静、心情舒畅等情绪,能使有机体的内脏器官、腺体正常活动,增强有 机体对各种外来的不良因素的抵抗力,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而忧郁、愤怒、恐惧、情绪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则会引起机体生理活动紊乱,导致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或功能抑制,最终可能导致疾病。 (5)影响人的社会交往。这是指情感通过表情外显而具有信息传递的效能。人类表情具有共性,对世界各地的跨文化研究证实,人类基本表情在识别和运用上具有一致性。这样人们便能通过表情表达和了解彼此的情绪体验,以致思想、愿望和要求。表情也就因此成为人类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被称为“非言语行为”。它比言语行为有其独到之处,情感易于被别人理解,而且能以可靠的方式相互交流。 三、如何帮助和引导青少年正确调控情绪 1、家长本身要正确认识孩子的情绪问题。一要认识到人有情绪是正常的,孩子更是如此。二要认识到绝大多数人是能够自我调控好自己的情绪的。三要认识到过度的情绪放任,将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困扰和伤害。四要认识到对孩子无故任性地闹情绪必须坚持适当适度因人而异的教育,不能一概迁就。 2、家长要注意了解和分析孩子对情绪的态度。青少年对情绪的态度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自觉型。孩子自己非常清楚自己的情绪状态,表现为自主性强,进退适宜,心理健康,乐观向上,情绪不佳时也不会终日忧患,反复思考,能很快走出情绪漩涡。二是难以自拔型。孩子常被情绪淹没,又无力逃脱,情绪善变而不自觉,又因为无力掌握情绪,听任自己深陷情绪低潮之中,不求改变,逆来顺受。家长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后一种类型的孩子,他们是需要家长或老师作情绪辅导的。 3、注意掌握判断孩子情绪是否正常或健康的标准。判断孩子情绪是否正常或健康可以参照如下标准:(1)是否有因可寻。如果喜怒哀乐可以找到它的缘由,尽管不能马上觉察,但过后会省悟过来,则属正常。如果经常无缘无故地悲喜交集,或喜不自禁,则属异常。(2)是否过“度”。健康的情绪反应的“度”往往与引起它的情境相符,且与外部刺激成正相关,即外部刺激越大,则情绪反应越大,刺激小则反应小。如果情绪过于强烈或毫无反应便是过“度” ,则属异常。(3)是否能够情随境迁。当引起情绪反应的因素消失后,情绪会慢慢稳定,心境也会趋向平衡,这样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而为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便陷入无休止的情绪烦恼之中,这样的情绪反应则是不正常的。家长或老师在为孩子做情绪辅导时,应了解与把握以上三个衡量标准,以便更好地识别孩子情绪的健康状况。 4、引导孩子学会调控自己情绪的一些具体方法。 (1)注意转移。指导孩子在情绪激动时,可以有意识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中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比如:一是改变孩子的注意焦点;二是让孩子做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事;三是教孩子数数,据说数从1 数到 60 就是想生气大概也生不起来了;四是上洗手间;五是改变环境,到野外去郊游或散步。 (2)合理宣泄。遇到不良情绪、特别是严重情绪不良并伴有挫折感时,适当合理的宣泄至关重要,可以避免很多伤害事件的发生。宣泄的方法和场所很多,比如:一是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二是向他人倾诉;三是进行剧烈运动;四是放声歌唱或大叫;五是画画;六是听音乐;七是写日记;八是到学校宣泄室去。 (3)学会交往。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是造成孩子不良情绪的常见因素之一,因此特别要注意加强对孩子如下指导:一是教育孩子对人要宽容,宽容让人愉快; 二是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三是关心他人,简单的一句问候、一句温暖的话都是关心、爱心、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肯定受人欢迎;四是要善于合作,有事与他人商量,教育和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五是要诚实守信,公道正直;六是不患得患失,有舍才有得。 (4)理智控制。在陷入不良情绪时,要教育孩子主动调动理智,控制不良情绪,使自己愉悦起来。比如:一是学会忍耐,自我解嘲,自我安慰;二是提醒自己,遏制不良情绪的蔓延;三是拖延时间,克制自己不让自己不良情绪爆发;四是有效地自我激励,不畏挫折,尽快从不良情绪之中摆脱出来;五是学会升华,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行动;六是乐观自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相信明天会更好。 (5)异常情况要药物治疗。对生物病理性引起的情绪异常,包括严重生理性情绪障碍、情感倒错、精神障碍等异常情况,则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相结合方能有效。 (二) 现在学习讨论今天的第二个话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家庭教育要点。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或经商而被留守在家乡、 由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8 岁以下的孩子, 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打工族特别是农民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不少中小学生的家长走南闯北寻找“钱途”, 却把未成年的需要呵护的孩子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处, 成了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2010 年的调查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达5800 多万。 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报告,认为这些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日常生活质量下降, 家务负担加重;二是学业隐忧增多, 学习成绩下降;三是性格孤僻、自闭、自卑者多, 有的甚至违法犯罪;四是安全隐忧增加, 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一、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特点 在上述诸多问题中,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1自卑心理。通常情况下,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据有关机构调查,约858%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在被访的父母中,5%每周与孩子联系一次; 12%半月或一月和孩子联系一次;75%平时很少联系, 只在过年过节时回家看看; 8%几年不见孩子。在被访的儿童中,52%的孩子表示遇到烦心事或困难会闷在心里;256%的会与自己要好的同学或朋友说;只有91%的会与父母联系。由于长期的亲情欠缺, 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和呵护, 和其他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造成心理落差,久而久之心里留下了自卑阴影。 2焦虑心理。留守儿童耳濡目染许多残酷的现实, 看到了农村的艰辛和父母在外打工的困难甚至是屈辱, 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生活和学习的压力, 把自己肩负的责任看

 对于父母而言,处理孩子的情绪,比处理事情更加重要。下面内容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如何教育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欢迎大家学习!

  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情感共同体,父母是家庭情感氛围的重要主体和创造者。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首先要处理父母之间的关系。 如果父母能互敬互爱,善于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尽可能表现得乐观向上,这不仅能使孩子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获得爱与尊重的体验,从而产生主动积极的情感。如果家庭关系紧张,会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其次要把握好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不和谐甚至会导致其长大成人后情绪控制能力的低下。在大多数家庭生活中,亲子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主要表现为溺爱:父母对孩子过分迁就,孩子极易形成以“我”为核心的优越感,形成自私、骄横、任性等不良性格特征。还有一种是粗暴之爱:父母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要求孩子一味地服从。久而久之,孩子良好的情绪发展受到潜在的阻碍。

  与孩子共同设置合理的规范

 面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家长要客观分析,满足其合理需要,拒绝不合理要求。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幼儿获得消极的情绪体验,可能表现出某种过激的情绪反应。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预先与孩子共同设定一些规范,逐步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在实践活动中用这种能力对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做出价值判断。只有当幼儿能够对自己的情绪做价值判断时,才具有实现情绪调控的可能性。

  为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与游戏的机会和条件

 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与同伴交往,幼儿如果长时间独处,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孤独感,渴望交流又得不到交流的状况可能导致慢性的情绪压抑。尽管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不免会发生一些小冲突,但正是这些“茶壶里的风波”使孩子学会如何与别人协调,如何压制自己不合理的愿望,如何处理同伴关系等。孩子有喜爱游戏的天性,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使他们愉快地、心甘情愿地服从角色分配,服从规则要求,要想参加就必须约束自己行为,否则就会遭受排斥、失去参加活动的机会。这有助于训练并逐步形成幼儿的情绪控制机制。

  教给幼儿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由于幼儿注意力很容易发生转移,消极情绪状态持续时间不一定很长,这也表现出一种对情绪的无意识调节。面对孩子的过激情绪,父母可以讲究一些策略,如冷处理、设法转移幼儿注意力等。同时家长又应该帮助孩子学习主动自觉地控制情绪。如教给幼儿自我调节的方法,比如告诉他们,当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时,就在心里暗暗说“不能打人”,“不能摔东西”,或者在不愉快时想想一些有趣的事情。

 此外,家庭生活内容的丰富与否也会影响幼儿情绪的正常发展。家庭生活单调乏味容易使幼儿产生消极情绪,反之,丰富的家庭生活内容能使幼儿生活得快乐、满足,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因而有利于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在家庭生活中,合理的膳食搭配能为大脑提供维持正常情绪状态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有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24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