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好看的古代言情小说.

求推荐好看的古代言情小说.,第1张

呵呵 你说的貌似我都看过了 蒽 很好看 下面说我推荐的

《落花时节又逢君》作者蜀客

算是新书吧 晋江出版书 和三生比较像 我看了 不错的文 有人数这本书可以媲美三生 喜欢三生的一定不能错过

《青山依旧笑春风》作者安思源

比较不错的一本书,也是出版书,想当初我在网上等全文等了好久的,开头比较搞笑,过程有点小虐,结局HE,我很喜欢的文

《沉香如屑》作者苏寞

也是神仙妖精题材的,文风淡淡的,不过很吸引人,我觉得比较好看,也不知道符合你的喜好不。

《鬼差》作者:十七

蒽,算是穿越也不能说穿越,女主死后成为鬼差,负责区域是明朝,认识了男主,话说男主是相当腹黑的一个人,恩恩,好看。

《香初上舞》藤萍

这是老文了,武侠类的算是,很喜欢的文,我买了书,当初给他们介绍都说好看,算是很经典的文了,藤大的文笔不错,超喜欢主角圣香的,心疼死了,话说这本属于藤萍的“九功舞”系列的,该系列的文都不错的说。

《穿越之第一夫君》

也是蜀客的文,很不错不知道LZ看了没,先放上来

《二两娘子》作者安思源

女主很彪悍,爱财,比较搞笑,结局HE。

《最“盲”的穿越》作者 小孩你过来

蒽,也是穿越文,女主死后到阎王殿,帮助小阎王过了PSP游戏的一关,阎王给她一个穿越的机会,女主的要求是“三个条件,住皇宫吃喝无忧、地位显赫、身份要比嫔妃贵妃什么的都高,不看人脸色苟且偷生!美若天仙、身材高挑、人见人爱又人见人怕!最好有点杀人不见血的防身本领,而且吧……最好永远看不见皇上,但不限制皇上偷窥我!” 结果穿成了瞎子,和腹黑男主开始了斗智斗勇的生活,很搞笑的文文,LZ可以去看

《下堂妻的悠哉日子》作者:小晚

不知道你看过没,09年6月完结的文,貌似已经不算新文了,女主腹黑,偶尔扮猪吃老虎,结局HE,轻松文

《娘子且慢》

别人推荐的 架空文,我还没来得及看,说是很搞笑的故事,

女主其实长的很漂亮,但是由于小时候正因为这个导致全家被害,

故面涂白粉,还是很厚的那种,然后加上她的嘴上功夫厉害,男主开始的时候就身受她的“白粉功”+“毒舌功”的荼毒

没办法,那么厚的粉到你面前,飘进你鼻子里,实在不好受阿

男女主的武功均很厉害,女的在朝廷掌握重权,男的在江湖是世家门主,很好玩的故事

《流水迢迢》作者:萧楼

算是武侠小说吧,我没看过,不过推荐的人很多,应该是不错的故事

《妾大不如妻》作者一个女人(未完结)

大体讲的就是一个后院妻妾争斗的故事,自然是一个阴谋接一个阴谋。兵不血刃,移花接木,只有你想不到的,下药那都是最低等的手段。不知道作者长的怎样的奇巧玲珑心,简直就是家宅版三十六计 ,我在追的文,未完结,楼主要是喜欢完结版的这个可以跳过,呵呵

《逃之夭夭》

蒽,也是穿越文,男主腹黑,女主一开始觉得她满小白的,但其实她什幺都明白,什幺都知道,只是想装作不知道而已,蒽还算不错的文。

《宅女在古代后宫的幸福生活》

也算是比较老的文了,穿越,很搞笑,男主腹黑,女主是腐女一枚,中间有点小虐,结局不很明朗,不过应该算是HE,我很喜欢的文,LZ没看过的话一定要看哇。

上面的都是古代的我比较喜欢的,不知道LZ看现代的么,呵呵 最近没怎么看古代的,看的大多是现代高干,下面写几本现代了,楼主如果喜欢也去看看吧

《落落·清欢》

高干文,中间小虐,结局HE,很喜欢的文,男主对女主很好,女主很让人心疼。

《嗨,我的男人》

不知道怎么定义这文,貌似是小白文,也不算,反正很搞笑就对了,男主强大的腹黑男一枚,女主大大咧咧的,很好玩的文

《爱如指间沙》

现代,不知道算不算高干的,也是有点小虐的文,女主很坚强,也很苦,很喜欢的文,结局HE

《岁月是朵两生花》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作者的现代文,也是不错的文,和《何以笙箫默》有点像

额先写这么多吧,呵呵。如果LZ想看现代文的话,哪天我再多放些上来,我也是书虫哦,也是离了书就难受的人,话说我也在闹书荒,纠结死了,好文越看越少了,郁闷啊

PS 刚看了《仙侠奇缘之花千骨》也很不错 乃可以看看

情感与古代文学有着最直接最朴素的联系,情感是文学创造的来源,同时文学作品又是情感的宣泄和寄托。

文学是表现人的心灵的、情感是有相当合理性的,人的情感的表达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指归。

因为古人习惯了作诗。“诗词歌赋”这种东西对于现代人来讲就相当于念经一样困难,可是对于古人来讲,那就相当于喝水一样自然。当然,指的是古代文人,不是所有人。这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事情,想象一样中国人为何不觉得汉语难学?为何觉得英语难学?外国人为何说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可是中国人自己从来都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中文是最简单的语言。

其实这就是习惯成自然的事情罢了。对于古代文人而言,“作诗”是一项必备的基础能力。古代人读书基本上根本源动力都是为了考取功名利禄,而考取功名利禄就需要参加科举考试,而参加科举考试就得写文章。作诗和写文章有何关联?作诗就是写文章!当然,写文章并不完全是作诗,但是作诗是对凝练文字很好的一种锻炼,是古代文人必备的一项能力。

要知道,在古代人们在写字的时候,能够用一个字来表达的含义,是绝对不会写下两个字的。古代的笔墨纸砚这种东西珍贵是一个原因,另外还有原因就是古时候能够读书写字的人,都是社会的精英,没有人有功夫去花费大量的时间看别人写下的“废话”。若是写了太多废话的话,别人看一眼就丢弃了,根本不会去认真地琢磨书写者想要表达的含义。

也就是说,在古代,想要进入文人这一阶层,想要考取功名做官,“作诗”是一项基本的能力。否则就无法很好地精炼文章,无法尽量用简短的语言,精准地表述出自己想要说的信息。在这种环境下,古代人们作诗,就像现代人敲键盘一样,都成为了一种行为本能,而不会觉得“难”。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类诗歌真的不少!诗的创作特点就是赋比兴。兴就是借物抒情,借景抒情!比如诗经中的蒹葭,关鸠,比如汉乐府中的绝大多数,孔雀东南飞,陌上桑……比如唐诗中的锦瑟,长干行等等,比如宋词中的秦观鹊桥仙吕本中的采桑子李之仪的卜算子等等,元曲中的徐再思的折桂令张可久的人月圆等等明清也很多。毕竟爱情作为亘古不变的主题,历来是文人创作的主题!不胜枚举!

从国别来看,有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从时间划分,有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从内容分析,有抒情诗和叙事诗,抒情诗又可以具体分为送别诗、山水诗、哲理诗、军旅诗、田园诗、闺怨诗等等;从风格来看,有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现代主义诗歌、后现代主义诗歌等;从语言来看,有古体诗、白话诗、口语诗等等;从不同的流派来说,那就更多了,现当代诗歌就有现代派、新月派、七月派、朦胧诗、九叶诗派、第三代诗人、非非主义、民间写作、知识分子写作等等数十流派。划分的依据不同,分类自然也就不同。

总而言之,分类特别多。

但,一般来说,外国的诗歌更偏向于叙事(比如《荷马史诗》),中国的诗歌则更加注重情感。从“诗言志”到“诗缘情”,中国诗歌自古重抒情,甚至于认为,诗无情而不立。“诗”与“非诗”的界限全在于“情”——“有情”则为“诗”,“人之所以灵者,情也。情之所以通者,言也。其或情之深,思之远,郁积乎中。不可以言尽者,则发为诗”;“无情”则“非诗”也,“夫诗者,本发其喜怒哀乐之情,如使人读之无所感动,非诗也”。于是乎,抒情成为了中国诗歌最为重要的一种传统。陈世骧先生说“中国文学的荣耀并不在史诗;它的光荣在别处,在抒情的传统里”、“中国文学的道统是一种抒情的道统”。这种传统/道统从古典诗词到现代新诗,仍在延续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浪漫主义起源于屈原的楚辞,浪漫主义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各个方面,主要有小说、诗歌、戏剧等,其中在诗歌和戏剧中取得较多的发展,它们感情强烈,善于运用大胆的想象、丰富的夸张。

浪漫主义作品 中还多用夸张、生动的修辞手法,如《楚辞·国殇》是屈原对战士勇敢作战的赞歌,全诗用大量文学手法渲染战斗的惨烈,突出浓重的赞美、歌颂之情。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注重引入飘渺的事物,以大胆、自由的手法着重描写理想中的世界,通过直接抒情表达强烈情感。

如《秋浦歌》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来抒发自己无形的愁,这是极度的夸张;用“千里江陵一日还”写归舟从上游顺流而下的神速,抒发了他遇赦获释途中轻松欢快的心情。

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古代文学的河流里追本溯源,诗歌恐怕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如果从“杭育杭育”派的原始诗歌开始算起,那么,诗歌的历史也就几乎等同于人类语言的历史。流传至今的《弹歌》也许就是远古时候最美的诗歌了。有了诗歌,也就有了诗歌教育——利用诗歌来传承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运用诗歌来教授自然知识与社会伦理,同时完成识字写字的任务,教会读诗作诗的方法。

  从古代文学史和古代教育史的进程来看,诗歌教育伴随着诗歌的产生而出现,伴随着诗歌的繁荣而兴盛;而诗歌教育的兴旺又进一步促进了诗人队伍的壮大和诗歌创作的繁荣。因此,诗歌的历史有多长,诗歌教育的历史就有多长。《弹歌》的流传也正是诗歌教育的结果。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诗歌教育是什么样子,没有办法说清楚,只能凭借想象去猜测。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后,诗歌教育的内容、形式、作用大致可以说得清——因为有许多时候即使是用文字记载的所谓“历史”也往往极不可靠。

  从远古时代起,中国古代的诗歌向来就与音乐关系密切,并一直延续至今。因而古代的“乐教”也往往包括诗歌教育。历代宫廷乐舞往往融诗歌、舞蹈、音乐于一体,就是典型的例子。追本溯源,诗、词、曲就其本来面目而言都是歌词,其出现、形成、发展和成熟都与音乐密切相关。《诗经》里的所有诗篇、汉代的乐府诗、唐宋时期的词、元代的散曲,原本都是配乐演唱的。因此,古代的诗歌教育往往还伴随着音乐艺术教育。

  在中国古代社会,诗歌教育被统治者上升到政治教化的高度,被视为巩固统治秩序的基本手段之一。所谓“诗教”,其主要含义是要通过诗歌教育来达到政治教化和道德教化的目的。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诗歌教育,从最初的启蒙教育到最后的选拔人才,诗歌写作水平的高低往往直接关系到文人一生功名的成败。因此,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历史主要就是诗歌教育史,诗歌教育受到从帝王到百姓的普遍重视,学会读诗作诗成为学子受教育的主要内容。

  由于诗歌教育史与诗歌发展史密切相关,因此,考察古代诗歌教育史,既要考察古代教育史——主要是古代语文教育史,也要考察古代文学发展史——主要是古代诗歌发展史。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其实主要是诗歌发展史。在古代文学史上,在西周之前,诗歌几乎一统天下;自春秋战国之后,以诗歌为主流,诗歌与散文相互影响,共同繁荣。虽然中唐以后形成“以文为诗”的特色,到两宋发展到极点,但溯根求源,诗歌对散文的影响作用更大。且不说诗歌是最早产生的文学形式,看一看中国的古代典籍,《尚书》、《易经》、《老子》、《庄子》里的有些句子就有明显的诗歌色彩。尤其是《老子》,相当多的篇章就是诗歌。汉代的赋,本身就是从《楚辞》发展而来;而六朝的骈文也具有浓重的诗歌色彩。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往往诗文并重,诗歌与散文交相辉映;而以文学名世的作家也大多有诗歌作品传世。而诗歌对散文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现代所谓的“散文诗”,不就是散文化的诗歌吗?当代的作家在写作散文时也常常讲究音韵和谐、平仄相对,常常使用整齐的句子来表达思想感情。至于古今散文中引用的诗句,那简直数不胜数,层出不穷。古典诗歌对小说的影响也很大,古代相当多的小说家本身就是诗人,而古典小说中出现的诗歌就更多了。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传统章回小说往往从诗歌开始,又以诗歌结尾。至于戏剧与诗歌的关系则更密切,人物的韵白和唱词本身往往就是诗歌。从古代作家的成长历程来看,归根结底,诗歌对其它文学形式的影响和作用,往往是通过诗歌教育来传递的。

  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实际上主要是诗歌教育发展史。从远古到清末,诗歌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诗教”对中国人的影响可谓深矣!自夏、商、周以来,学习读诗、写诗、用诗一直是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的宫廷颇重视“乐教”(诗歌是主要内容),因而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能够即兴赋诗的帝王,其中几位成就突出,对古典诗歌的发展贡献很大。而自孔子之后,《诗经》一直是儒学教育的基本教材之一。两汉以后,以《诗经》为主的诗歌教育成为古代教育的重要方面,学习《诗经》是“诗教”的基本途径,凡是读书人有谁不知道“关关雎鸠”?谁没读过“杨柳依依”?魏晋南北朝以后,特别是唐代之后,中国的传统文人自出世就一直浸泡在诗歌的海洋里,甚至可以说是在诗歌的海洋里泡大、泡老一直泡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天,诗酒风流成为他们基本的生活状态。隋唐之后,科举考试制度与诗歌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翻一翻中国历史,有哪一个秀才、举人、进士、状元不会作诗?而自两宋之后,吟诗填词就成为古代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日常事务;甚至一些统领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帅也以诗词闻名于世。在一些书香门第,也涌现出了许多才学卓绝、成就非凡的女诗人,其芳名足令后人仰慕。流风所及,就连古代的青楼女子也以能诗善词而自诩风流,其中也的确孕育了几位诗名远播的女诗人。

  根据有限的资料判断,在漫长的远古时代,文艺活动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诗歌教育具有综合性、全民化的特点。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学校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学校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在夏、商、周三代,为了满足奴隶主阶级的需要,无论国学还是乡学,都是培养奴隶主贵族子弟的地方,奴隶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奴隶制国家的文学艺术和文化教育都为奴隶主阶级的官府垄断,即“学在官府”,诗歌教育也主要是为大大小小的奴隶主贵族服务。这种“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到了春秋时期才被打破,私学应运而生并逐渐繁盛起来,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教育才能逐渐走向平民化、大众化。西汉之后,随着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封建时代的诗歌教育始终强调“温柔敦厚”。《礼记·经解》中说:“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教者也。”唐代孔颖达的《礼记正义》解释说:“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曰:温柔敦厚,诗教也。”因为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的是驯顺的奴才,而不是诗歌创作上的天才,因此,封建社会的诗歌教育也往往是培养奴才的教育。在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以后,这种奴化的诗歌教育愈来愈严重,直至明清两代发展到顶峰,其流毒至今仍然存在。

  民歌是文人诗歌的源头,在文学史上,民歌曾经对诗、词、曲的形成和文人的创作发生重大影响。民歌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创作出来的作品,是他们总结生产知识、归纳生活经验、表达喜怒哀乐的一种手段,其数量非常庞大,若非有意保存,就会很快消亡。在正统诗歌教育之外,民间歌谣的流传显示了另一种诗歌教育形态,它在内容、形式和目的上都与正统诗歌教育有显著不同,尤其在内容和目的上有时甚至与正统观念相对立。它虽然是主流之外的一条若隐若现的小溪,也值得引起重视和研究。

  诗歌教育在中国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至今仍余音未歇。问一问今天的中国人,有几人不知道李白杜甫?有几人不知道唐诗宋词?问一问今天的小学生,有谁没背过“鹅鹅鹅”?问一问今天的成年人,谁不知道“四喜诗”?……可惜的是,今天的诗歌教育已经是强弩之末。所谓“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多”的传言恰恰说明了诗歌创作和诗歌教育的现状,而“梨花体”诗歌的泛滥表明当代文人诗歌正在趋向消亡。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偶尔也能读到“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这样的诗句;而当代流行的民谣也要比所谓“诗人”的所谓“诗歌”更像诗歌。即使是一些童谣,也比所谓“诗人”的所谓“诗歌”更有价值。前几年,一些小学生传唱的童谣曾引起极大的争议,比如,有这样一首童谣:“太阳天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这至少证明诗歌的种子仍在生长。在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物质文明高度繁荣的背后是人文精神逐渐荒漠化,诗歌的苟延残喘正需要诗歌教育来拯救!

爱情,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古往今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也留下了许多感天动地的千古绝唱。在中国古代流传着四大经典爱情故事:《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故事口口相传流传至今,在民间影响非常之大,可谓妇孺皆知,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张闻天曾说过,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同样,对许多人来说,爱情的理想,就是希望能得到理想的爱情。但是,理想之鸽放飞后,只有在真实的天空中才能尽情翱翔,才能拥有无垠的天地,才能拥有地老天荒、能真正浸漫岁月的生命力。以上的中国古代四大经典爱情故事,就为芸芸众生追求爱情展现了一个理想的天空。那么这个理想天空的真实性如何呢? 似乎是为了证明爱情的魔力可以打破一切桎梏,在这四大经典爱情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差距都非常之大,牛郎织女是上流社会美女与最基层农民之恋,许仙白素珍是特别能干的女人与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的酸文人之恋,梁山伯与祝英台是穷书生与富家女之恋,孟姜女与万杞良是才女与农民工之恋……无一例外,这四大经典爱情故事中的女主人公都属于强势群体,而男主人公都属于弱势群体。古代是男权社会,且不说他们这样的角色错位很难开始相恋,即便开始了,结婚后会幸福吗?所以,仔细一分析,这些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爱情毫无真实性可言。 先说《牛郎织女》和《孟姜女哭长城》。在这两个故事中,被爱着的男主人公只是两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工而已,一个给地主家当长工放牛,吃了上顿没下顿,还得常常被地主欺凌,时时被其剥削剩余价值。一个被拉去长城建设工地当砖瓦工,风餐露宿不说,可能连生活补助都不给发,更别提工资了。就这样两个收入微乎其微估计讨薪也十分艰难的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却拥有着他人无法企及的人生艳遇:一个获得了窈窕仙女的垂青,抛弃优越的一切生活条件来私奔;另一个被痴情的女主人公爱得死去活来,泪如雨飞,感天动地,居然把长城都给哭倒了。 难道说织女长期生活在天宫,对人间不了解,误以为牛郎这样的就是人间优秀男人的标本?从民间故事中我们可得知,孟姜女是个方圆百里闻名的才女,十里八村的乡亲们,谁都知道她是个人好、针线活好、聪明伶俐,又能弹琴、作诗、写文章的好闺女。想来她那哭倒长城的歌词一定是才思俱佳凄婉无比。难道这个才女也和张爱玲一样,被所谓的爱情彻底蒙蔽了原本睿智的眼睛?《牛郎织女》和《孟姜女哭长城》中歌颂的爱情无疑是惊天地泣鬼神,千百年来赚足了人们的眼泪。但其爱情基础是什么呢?其实只有一个:两个男主人公忠厚老实。这一点很容易让现代人纳闷:忠厚老实就一定很可爱、很值得爱?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全天下这样的人多如牛毛,也就都应该得到感天动地的爱情了。 再观《白蛇传》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充其量只是两个书呆子而已,而且都特别呆头呆脑,可以说是不解一点风情。尤其是梁山伯,老实得匪夷所思,伏尔泰笔下的“天真汉”(又译“老实人”)也难望其项背。在楼台会的“十八相送”中,一往情深的祝英台通过眼前看到的种种成双成对的事物来比附,反复告诉梁山伯自己是个女的,可梁山伯楞是听不懂,还老傻乎乎地说:此地只有咱们二人,哪来什么一男一女?情商之低,简直无以复加。许仙呢,迂腐方面比之梁山伯,丝毫不遑多让。他性格非常软弱,遇事没有主见,任凭那个多管闲事的法海去陷害白娘子,对自己钟爱的女人竟然没有一点保护意识! 尽管这两位男主人公都乏善可陈,可在两位女主人公眼里,却仿佛都是打上灯笼也难找、踏破铁鞋也难觅的好男人!白蛇对许仙、祝英台对梁山伯的爱慕之情从未稍减,一直是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历经坎坷却忠贞不渝。那么,是什么使梁山伯与许仙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他们是读过书、有学问的儒雅之士吗?可是,在我们可考的信息中,这二人并没有成就什么大作,也没有丝毫作品流传于世,无非是酸腐文人而已! 女人容易为莫名其妙的感觉而冲动,世界上排名连前10亿都进不去的普通男人,在她眼里也会是全世界最优秀的男人。古今同理,陷入情网的女人都同样的傻。往往不多不少,正是男人所希望的那样的傻。所以说四大经典爱情故事中的奇异结合在古代可能会发生,但绝不可能成为美好爱情的代表。试想一下,假使这四对男女都如愿以偿结合在一起,即便没有法海、祝老爹、王母娘娘、长城塌方事故的棒打鸳鸯,他们的婚姻也很难度过七年之痒。很可能结婚三两年后,织女、白素珍、祝英台、孟姜女都就开始抱怨了:哼,我当初真傻,真是瞎了眼,怎么就稀里糊涂地看上个你,按我的条件,真是屈就了,嫁谁也比嫁给你强! 我们熟悉的极富传奇色彩的爱情戏剧《女驸马》就更加离奇了。这部黄梅戏的代表作说的是痴情女子冯素贞冒死救夫,经历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美满姻缘的故事。湖北襄阳道台之女冯素珍自幼许配李兆廷,后李家败落,李兆廷投亲冯府,却不料岳父岳母嫌贫爱富,逼其退婚。冯素珍深爱李兆廷,相会于后花园赠一百两白银于李兆廷,济其困厄之急。不巧被冯父撞见,冯父诬李为盗,并将其送官入狱,逼素珍另嫁宰相刘文举之子。心里只装着李兆廷的冯素珍女扮男装出逃,在京冒李兆廷之名应试,没想到名列榜首,竟然考中了状元,被皇家强招为驸马。花烛之夜,冯素珍冒死陈词感动公主。在公主的倾力帮助下,皇帝收冯素珍为义女,又下诏释放了李兆廷,并改招冯素珍之兄、前科状元冯少英为驸马。李兆廷顶了新科状元之名,两对新人乃同结秦晋之好。李兆庭一出大牢便不费吹灰之力成为状元,且与已被皇帝认成义女的冯素珍鸾凤和鸣,刚去掉枷锁的脑袋上戴上了级别很高的乌纱帽,夜夜都抱着美女加才女的皇帝义女共度良宵,其作为男人之待遇令天下所有男人羡慕不已…… 毋庸讳言,《牛郎织女》和《孟姜女哭长城》反映的是穷男人的爱情梦想,《白蛇传》与《梁山伯与祝英台》反映的是酸腐文人的爱情梦想,而《女驸马》更将酸腐文人的爱情梦想推向极至,将天下的好事都占尽了。李兆庭不仅赢得了出身高干家庭的美女加才女冯素珍,而且冯素珍还不辞辛苦地替他考取了状元博得了功名。“人生四大喜”的两喜“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几乎同时降临在幸运儿李兆庭身上,事业与爱情双丰收!而且他还不用做任何努力,坐享其成即可!如此厚颜的文人之想象真让人脸红。 文学作品允许虚构允许尽情发挥,但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须符合生活的逻辑与常理。爱情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人类情感活动,脱离其基础,再浪漫的爱情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上五大经典爱情故事显然都缺乏生活基础,其折射的不外乎两种爱情观罢了。一是穷人爱情观。一是书生爱情观。都是男人中的两类人(穷人与酸腐文人)凭空编造出来的,然后缪种流传,误人不浅。生活中的许多人特别是女人常常为爱所迷为情所困,甚至把爱情当饭吃,大部分就是受了这类虚假爱情故事的误导。等醒悟过来时,往往青春不再,只能感慨唏嘘,对来时的路不堪回首,惊异自己当初为何那么傻。 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就会有一万种爱情。刘继兴希望人们少着迷一些所谓的爱情故事,理智地、冷静地去欣赏爱情类的作品,要看到并审视到作品背后的东西,切不可总是在别人的虚伪故事中流着自己真实的眼泪,荒废了时间不说,还有可能使自己受了误导。钱钟书在《围城》中说:没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了人的当;受过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了印刷品的当。这句话真是太深刻了!

希望采纳

您好,

一般都是有爱国主义情感的,一般都城怀古大都是有一种怀古咏物之意,寓意对旧时的无限感怀,也充斥了部分时光易逝之感。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借古讽今的,作者表达对以往的向往与今时的做爱与悲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264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