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与教材进行有效对话

如何引导学生与教材进行有效对话,第1张

通过与文本有效的对话,既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又使学生能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那么,我们教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呢下面是我观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案例的几点反思:一、创设丰富的情境,启动体验的欲望。《燕子专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一课讲述的是人们关爱动物,保护燕子的感人故事,整篇课文皆贯穿着浓浓的关爱之情。片段一:导入绐孩子一个鲜活的童话世界师:小燕子们,回家的路还远着呢。我们快快赶路吧!教师带领学生张开双臂开始飞翔。生:是啊,我已经饿得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生:整个课堂一开始就变得灵动起来。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悉心创设情境,创造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在以上这一导入中,教师悉心创设了小燕子回家这一情境,带领学生张开双臂飞翔,体验小燕子此时的心情。学生很快地以小燕子的身份进入文本进行思考,且兴趣怏然。这一情景的创设,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文本。看来一个好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思维很快拉到课堂上来,进入角色与文本进行对话。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我们教师可以通过童话故事、诗歌、实物等多种形式导入,从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上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达成共鸣。教学中一旦出现这样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兴趣自然就产生了。二、师生结伴进行角色转换,激发学生想象片段二:渲染情感。师:燕子们,我们终于来到了美丽的国度瑞士。啊呀,不好了我们遇到了大麻烦!音乐起,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中二三两句话。(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生1:雨雪好大,好冷啊,我都快要被冻僵了!生2:我们都快不行了。谁能救救我们呀!(学生情不自禁地将文本的语言化作了自己的语言。)根据角色转换的原理,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可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把课文中死的文字激活,把静态的变为动态,把抽象的演绎为具象,使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的内化语言,使体验得到升华。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化身为燕子,切身体会燕子的处境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真是感同身受啊!这样的角色转换真正有效地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此情此景中,教师也化身成燕子,让学生能大胆展示心灵的自由,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我觉得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首先要将自己当作学习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成为学生学习的同伴。其次,要有宽容的胸襟。提问时,教师都希望学生能作出准确的回答,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个时候,一定要宽容,要有耐心。只要学生能沾一点儿边,就要加以鼓励、引导,不要用标准答案去统一学生。即使是违背主旨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应给予一定的理解。这样,学生才能与文本进行大胆的对话,让教学更有效。三、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白,获得体验的升华。片段三:给孩子一种崇高的精神享受。师:(欣喜地)小燕子们,瑞士政府知道我们身陷困境,他们号召人们来拯救我们了!此时孩子们原先忧郁的眼睛里,又重新充满了希望。学生纷纷动笔写起来生2:如果没有你们,我们早就被冻死了。想象的空间是广阔的、奇妙的,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想象,可以升华体验,实现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实现阅读教学的创新。教师要善于发现作者有意无意地留给读者可以驰骋想象的空间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补白。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引导学生补白瑞士政府发出的呼吁,想象燕子会说的话,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美好情感的陶冶和崇高的精神享受。我们所致力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但应该引导学生在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昧的语文世界里流连忘返,而且应该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升华,这样才能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变得更有价值。总之,阅读教学致力于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读者,培养人。学生通过不断地与文本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在对话中学会倾听和言说,学会理解和表达,在对话中发现自己,也发现了他人,在发现他人中发现了世界。这就是我观《燕子专列》一课的收获。

 正如高尔基所说的“读一本好书是一种巨大的享乐”。所以,我们要多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神奇的世界。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鼓励亲子阅读,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扩充阅读空间广泛阅读,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重点)

 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难点)

 课前准备:

 1带有课文插图的课件。读书汇报卡。(教师)

 2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图画书带到学校。(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借助名言,激发情感

 1引发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快来给老师讲一讲。

 2小结过渡: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蛋可以看出,读书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正如高尔基所说的“读一本好书是一种巨大的享乐”。所以,我们要多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神奇的世界。让课外阅读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读书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课外书。开课伊始,就营造出一种浓浓的语文味,感受书香氛围。

 二、借助插图,感受亲子阅读

 1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图上的小女孩正在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

 2课件在原插图的基础上打出小女孩的话:“我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有趣的故事书。”指名朗读后全班齐读。

 3启发情感:小女孩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高兴)请你带着这种情感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4小组交流: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那是多么快乐的读书经历呀!你有过这样的读书经历吗你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读过什么书怎样阅读的和小组伙伴说一说。

 5全班交流:

 话题一:和大人一起读书,你们都是怎么做的

 (1)家长读给孩子听;(2)孩子读给家长听;(3)家长读一部分,孩子读一部分,家长和孩子合作阅读。

 话题二:和大人一起阅读课外书,你有什么感受

 话题三:爸爸、妈妈和你一起读书,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

 6发出活动倡议:我们班要进行“亲子阅读接力”活动,每一个同学每天都要坚持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全班同学轮流填写《亲子阅读卡》,让我们的亲子阅读活动坚持得更长久,让我们小朋友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亲子阅读卡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观察,话题交流,引导学生感受与爸爸、妈妈一起读课外书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课外阅读的情感。《亲子阅读卡》的接力活动,容易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读书的自豪感,同时也是对亲子共读效果的一种检测。

 三、借助插图,体验阅读成就

 1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什么

 2教师领读“我读了很多书,会讲很多故事,同学们叫我‘故事大王’”。

 3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里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有同学也看过这个故事,可以进行补充或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4全班交流,推选“故事大王”。

 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读过的故事,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把自己读到的故事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倾听能力。评选“故事大王”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讲故事的兴趣,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课文阅读。

 四、借助插图,选择阅读类型

 1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三幅插图,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哪儿。注意观察她正在翻阅哪种书。

 2指名朗读或教师范读小女孩的话:“周末,我在书店看到了很多好看的图画书。”

 3小组交流:向同学介绍你带来的图画书,告诉他故事主要讲什么,哪个地方最有趣。

 4小结:图画书以图画为主,图画精美,文字较少。我们可以一边阅读文字一边欣赏画面,透过文字与画面,感受故事的无穷魅力。

 设计意图:图画书对儿童的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体验图画书带来的乐趣,同时丰富了学生阅读的资源。

 五、借助插图,学会拼音阅读

 1课件出示课文的第四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哪他们在干什么

 2讨论交流:在没有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是怎样进行阅读的呢

 3课件出示:“学了拼音,我就可以读更多的书了。”教师领读,齐声诵读后,说一说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人帮助的时候怎样读书。

 4小结:我们刚刚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可以挑选一些拼音读物来阅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先读读拼音,然后再继续阅读。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一边观察图画一边阅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到图画中找找答案。

 设计意图:刚入学的学生识字量很少,对于读书会产生畏难情绪,通过借助拼音、观察图画、图文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树立阅读的自信心,从而爱上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六、布置作业

 1请爸爸、妈妈带你到书店逛一逛,选一选自己喜欢的图画书或者拼音读物。

 2与爸爸妈妈一起读自己喜欢的书,填写《亲子阅读卡》。

 设计意图:将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拓展延伸,完成亲子阅读活动。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于是在教学中,我注重将观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实际阅读中选择阅读书目(图画书和拼音读物)和阅读方式(亲子共读和借助拼音阅读),并且适当推荐了低年级适合阅读的图画书。一系列教学活动,既关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注重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引,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并获得课外阅读带来的成长和喜悦。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教案设计 篇2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学科:语文

 2、课时:2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百度搜索了解瑞士国家的地理情况、气候知识。

 (2)学生利用百度搜索认识燕子,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

 (3)学生利用百度搜索了解关于保护鸟类的法律常识。

 教学课题:6、燕子专列

 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想想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这篇课文进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途经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燕子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发现这一险情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获救的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本文体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唤人们要保护动物,向我们充分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营造起来的温馨和谐的生活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之间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学习本课生字,积累优美词语。

 (3)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4)写一写自己对小姑娘贝蒂的心里话,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想要减肥就选收腹机有用吗使学生深入认识燕子遭遇的险境:恶劣气候导致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2)通过研读重点句子、课堂拓展训练让、演练法让学生感受人们关爱燕子的真挚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2、教学难点:

 感悟恶劣气候与环境和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

 效果。

 教学策 略:

 1、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人类给予动物的爱,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人文的熏陶。

 2、使用朗读法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采用自主、合作、评价学习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资源准备:PPT课件,燕子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识记“欧洲”、“瑞士”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课。

 1、播放火车鸣汽笛的声音(由近及远),指名说说自己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

 2、教师给予肯定:在欧洲瑞士这列漂亮的火车正准备出发。出示外形漂亮的列车动画,点击列车图像溶换成瑞士地图,近镜头拉大显示瑞士国家,初步认识瑞士的概况。

 6、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的完美结局。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把作者心中的疑问表达出来。

 3、自由朗读第一段,完成练习。这是一列怎样的火车?装载着怎样的乘客?尝试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三、品读重点词句,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

1、在汉字教学中培养 汉字不仅是一种言语符,还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它的优势,使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成为认识世界、丰富情感、辨明事理的过程。如在教学汉字“磊”这一字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画面中小河里和边滩上都有许多的鹅卵石,当由远及近呈现岸上的鹅卵石时我告诉学生:这些石头当洪水到来时也会被水淹没,但是当水退了之后,便会坦坦荡荡地露出来,于是,人们便依照这个特点,形象地创造出了“磊”这个字。(同时画面出现三个“石”字逐渐靠近最后形成“磊”字,这会使学生感受到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它就是劳动的智慧的结晶,从而产生对祖国汉字文化的深深地热爱之情)。它的本意是三块石头放在一起,就表示有很多的石头的意思。但因它们明摆在那里,让人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人们经常用它来表示人的心胸和作为,于是,人们便说心地光明正大、没有丝毫掩饰的是“光明磊落”。我们小学生从小就要养成做人做事都要光明磊落的好习惯。通过这段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课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字”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街头巷尾去寻找错别字, 2 并把它记录下来,然后拿到学校来集体交流。在交流中,学生更容易掌握易错的汉字,这比空洞的说教、反复的训练更为直观,效果会更好。同时,在活动中也尊重了孩子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树立了自信心。 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的主阵地。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在教学《燕子专列》一文时,我首先通过唱儿《小燕子》、感情朗读第一课《燕子》中的第二段内容来导入新课,让学生从唱中、从读中感受到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为理解后面的内容作了感情铺垫。其次,我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瑞士在寒冷的冬天用空调专列将面临死亡的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的故事,初步感知瑞士和的善良。然后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燕子遇到的麻烦:冷、饿、累,并随文理解词语“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再观看,学生谈此时的心情(着急、担心等);然后带着感情再次朗读。接着播放CAI、音乐,教师范读,充分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并通过多次不同层次地读,让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取代讲解和。再出示本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多次的朗读了解瑞士不畏严寒、以极大的热心和热情投入了拯救燕子的行动。学生在读中议、议中读,在读中感悟。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对贝蒂想说的话,读说结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及时宣泄,从而体验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至此,教学效果也水到渠成,学生定会联想到平时里看到的小动物们,从而会产生倍加爱惜之情,情感态度得到完美体现。 3、在作文教学中培养 作文教学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内容较多样,对语言表述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便成了是写好作文的前提。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我认为:第一,要注意作文题目的选择,题目的选择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在作文中有话可谈,激发他们潜在的写作热情。第二,要注意作文过程中的指导。可以指导他们写作素材和写作方法,引导他们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寻找它的美。让他们走进生活,回味生活,进而表达生活,达到情景交融,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此外,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丛中嬉戏,去品味山泉的味道,去嗅出泥土的芳香。学生在用眼观察、用鼻品味、用手触摸、用心感悟中体味自然之美。直面大自然,就会有写作的欲望,好词好句好文章油然而生。如此,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了升华。再者,在作文的评改时,除了对优秀作文提出表扬之外,我们更要注意挖掘相对较差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提出表扬,以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 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 口语交际教学中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途径。新课程中口语交际的目标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在口语交际中规范口头语言,培养学生在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临场应变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教学中,首先要精心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有一种似曾相识、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交际的主动性,使得他们带着情感和兴趣,走进口语交际的情境。其次,在活动展开中,要注意经常进行合作,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让他们以积极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会与人友善相处。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才是无限的。第三要注意交流,通过倾听与倾诉,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理感受,从而锻炼和培养价值观能力。 总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应贯穿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美好情怀,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如下,快随我一起来了解下。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二单元教案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教学本组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6课时。

 5 、翠鸟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与学生一起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鸟”入手,引入新课

 1、生活中,你常见和了解哪些鸟它们有什么特点

 2、师: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是大自然中的精灵,总是唱着动听的歌。在鸟的大家族中,有一种鸟,叫“翠鸟”(板书“翠鸟”,引导学生注意“翠”的写法。)

 二、自读自悟,了解内容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默读思考: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自读课文,说说所了解到的翠鸟与其他的鸟有什么不同特点。

 三、检查自学,生生交流

 1、指名读课文,就难读的部分指导读好。

 2、交流:你了解了翠鸟什么从哪里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翠鸟的特点,体会词语的意思。

 ①既然翠鸟颜色如此鲜艳,为什么不叫“花鸟”或别的什么,而叫“翠鸟”呢(通过理解词语和观察图,理解: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都是绿色,大多数羽毛也是绿的,当然可以叫翠鸟了)

 ②对比出示以下两组句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翠鸟速度快的程度。生先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不同之处再交流。

 A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B翠鸟离开苇秆,很快飞过去。

 A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B翠鸟蹬升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四、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1、互相检查是否认识了11个生字。

 2、书写生字

 (1)自主记忆生字。

 (2)点拨字形:

 重点指导部件比例的大小: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

 (3)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导言:我们了解翠鸟,能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论后,再练习读。

 (1)外形部分,要突出翠鸟的色彩。

 (2)捉鱼部分,要读出翠鸟速度之快。

 (3)老渔翁的话要读得语重心长。

 二、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针对“喜欢”,读书讨论

 1、从课文的哪些部分看出“我”喜欢翠鸟呢

 请学生默读课文,快速找出。

 A、想抓一只饲养;B打消了捉的念头;C远远地看,希望它多停一会儿。

 2、抓住矛盾处,引发讨论: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是因为“喜欢”,为什么“我们的脸有些发红”呢

 (通过讨论,学生要清楚:想拥有翠鸟,虽然出于喜欢,却是伤害野生动物的想法,真正的喜欢,真正的爱护,就应该让它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生活。)

 四、布置摘记:

 在学习中,抄下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选择学习内容

 师:近几年,国家、社会对于环保这个问题已经逐渐重视起来了,但仍有些人为了追求眼前利益,不太关心周围的环境,你对环境保护有哪些想法,对自己家乡的环境了解多少。

 二、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要求,思考:

 1、你了解了什么

 2、你不了解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三、集思广益,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1、小组讨论,确定活动计划

 特别想好:怎么样去获得我们所要的资料

 2、全班交流,选择学习方式

 利用闲暇时间调查了解,组织交流汇报学习成果;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6、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

 板书课题:6、 燕于专列

 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3、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

 (1) 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4、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 自己练习讲一讲。

 B 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5、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4、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

 “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摘抄好词佳句。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字词)。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投影插图,导入新课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丁怎岸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云,我们就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许多年前开始。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咆哮、 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

 3、边读边思考:小村庄结果怎么样了

 三、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令人痛心,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探究这个问题。

 四、熟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1、自己练习讲述。

 2、指名讲述。评价读音的准确,故事的完整。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已练习读。

 2、小组内读,评议后再练习。

 3、指名读,师生评议。

 (1)第1段要读出小村庄环境之美。

 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呀!是谁毁了的呢

 (2)深入学习2、3段。

 ①理解第二段第三句话:具体给这十几户人家取一些名字并描述他们的行为。

 ②把“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

 ③说说对“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这句话的理解。

 ④朗读指导:读出小村庄人们的行动以及村庄变化的过程。

 (3)学习最后两段。

 ①去掉“还”字跟原句比较,找出问题的实质。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大雨没喘气”和“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体会悲惨的无法挽回的结局。

 ③过渡:事实正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在享受了斧头带给他们的好处之后,最终还是让这些斧头给毁了一切。

 ④“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什么没有了,你能具体说说吗

 ⑤议议如何读好这两段,再试试。

 二、总结全文。

 1、有感请地朗朗全文。

 2、你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什么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给每个生字组词。

 2、认记字形,交流方法。

 3、点拨字形: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森、栋、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独体字作偏旁时具体形状要发生改变,如“葱”中的“心”、“砍”的“石”。

 4、书写练习。

 二、巩固练习

 1、抄写自己认为意思深刻的句子。

 2、记下一则广告,想想根据本课内容,你会写一句什么写下来。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彤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C、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D、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E、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习(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 平坦 漂亮 笔直 粗壮 结实 沉重 赞叹 高尚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我精心推荐

通过与文本有效的对话,既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又使学生能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那么,我们教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呢下面是我观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案例的几点反思:一、创设丰富的情境,启动体验的欲望。《燕子专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一课讲述的是人们关爱动物,保护燕子的感人故事,整篇课文皆贯穿着浓浓的关爱之情。片段一:导入绐孩子一个鲜活的童话世界师:小燕子们,回家的路还远着呢。我们快快赶路吧!教师带领学生张开双臂开始飞翔。生:是啊,我已经饿得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生:整个课堂一开始就变得灵动起来。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悉心创设情境,创造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在以上这一导入中,教师悉心创设了小燕子回家这一情境,带领学生张开双臂飞翔,体验小燕子此时的心情。学生很快地以小燕子的身份进入文本进行思考,且兴趣怏然。这一情景的创设,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文本。看来一个好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思维很快拉到课堂上来,进入角色与文本进行对话。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我们教师可以通过童话故事、诗歌、实物等多种形式导入,从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上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达成共鸣。教学中一旦出现这样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兴趣自然就产生了。二、师生结伴进行角色转换,激发学生想象片段二:渲染情感。师:燕子们,我们终于来到了美丽的国度瑞士。啊呀,不好了我们遇到了大麻烦!音乐起,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中二三两句话。(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生1:雨雪好大,好冷啊,我都快要被冻僵了!生2:我们都快不行了。谁能救救我们呀!(学生情不自禁地将文本的语言化作了自己的语言。)根据角色转换的原理,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可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把课文中死的文字激活,把静态的变为动态,把抽象的演绎为具象,使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的内化语言,使体验得到升华。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化身为燕子,切身体会燕子的处境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真是感同身受啊!这样的角色转换真正有效地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此情此景中,教师也化身成燕子,让学生能大胆展示心灵的自由,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我觉得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首先要将自己当作学习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成为学生学习的同伴。其次,要有宽容的胸襟。提问时,教师都希望学生能作出准确的回答,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个时候,一定要宽容,要有耐心。只要学生能沾一点儿边,就要加以鼓励、引导,不要用标准答案去统一学生。即使是违背主旨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应给予一定的理解。这样,学生才能与文本进行大胆的对话,让教学更有效。三、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白,获得体验的升华。片段三:给孩子一种崇高的精神享受。师:(欣喜地)小燕子们,瑞士政府知道我们身陷困境,他们号召人们来拯救我们了!此时孩子们原先忧郁的眼睛里,又重新充满了希望。学生纷纷动笔写起来生2:如果没有你们,我们早就被冻死了。想象的空间是广阔的、奇妙的,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想象,可以升华体验,实现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实现阅读教学的创新。教师要善于发现作者有意无意地留给读者可以驰骋想象的空间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补白。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引导学生补白瑞士政府发出的呼吁,想象燕子会说的话,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美好情感的陶冶和崇高的精神享受。我们所致力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但应该引导学生在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昧的语文世界里流连忘返,而且应该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升华,这样才能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变得更有价值。总之,阅读教学致力于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读者,培养人。学生通过不断地与文本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在对话中学会倾听和言说,学会理解和表达,在对话中发现自己,也发现了他人,在发现他人中发现了世界。这就是我观《燕子专列》一课的收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342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