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日忆李白》中"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所蕴含的感情与表现手法是什么?

杜甫《春日忆李白》中"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所蕴含的感情与表现手法是什么?,第1张

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

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

(1)本诗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所描绘的景象有怎样的特征(3分)

(2)诗歌第三联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色?(4分)

(3)试分析尾联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4.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5分)

5.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任选一联赏析。 (6分

6请说说首联两句与诗题有着怎样的联系。

7请就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3分)作者选取了“落叶(木)、鸿雁、北风、长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落叶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面 寒冷的深秋景象

  评分建议:意象2分,景物特征1分。

(2)(4分) “乡泪客中尽”,直接抒情,直接点明了乡思情深,也抒发了客居他乡的凄苦。而“归帆天际看”则虚写家人盼望自己,把思乡之情写得更加真写感人。这两句虚实结合,极富表现力。

  评分建议: “直接抒情”1分,虚写或虚实结合1分,分析各1分

(3)(3分)尾联写出了作者内心的迷茫与愁苦之情。“迷津欲有问”,用孔子使子路问路的典故,点出内心的迷茫,即从政与归隐的心理矛盾。“平海夕漫漫”写景,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评分建议:点出感情1分,分析一句1分

4.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此外作者还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感觉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点明名意象2分,赏析3分)

5.①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思乡之情。“乡泪客中尽”,实写自己的思乡之情;“归帆天际看”作者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舟,盼望自己的回家,一实一虚,尽显思乡之情。

②尾联用典和烘托,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迷津欲有问”,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象,完全烘托出作者的迷茫心理。(“平海夕漫漫”答情景交融亦可。)(手法、情感、赏析各2分,如果赏析尾联必须答出两种手法,答出一种给3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38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