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心里创伤的人有什么样的特点啊?

经历过心里创伤的人有什么样的特点啊?,第1张

经历过重大心理打击或创伤的人常常表现出以下特质:

墨守成规:为了控制自己周围的环境和情绪,这些人可能变得非常刻板,不愿尝试新事物或冒险。

恐惧和焦虑:创伤事件会导致人们对未来感到不安,害怕再次遭受类似的经历,因此这些人可能会表现出严重的恐惧和焦虑。

心理防御机制: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创伤的影响,这些人可能会采用一些心理防御机制,例如否认、回避、隔绝和压抑等。

沮丧和消极: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可能会感到失望、沮丧和无助,丧失对生活的兴趣和热情。

心理弹性:一些人在遭受创伤事件后表现出强大的心理弹性,能够逐渐适应新的情况并恢复正常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特质并不是所有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都会表现出来,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这些特质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您感到困扰,请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经历过重大心理打击或创伤的人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和支持,但身边的亲友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方法:

提供情感支持:通过倾听他们的故事、表达理解和同情等方式,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和支持。这可以让他们减轻负担,减少心理上的孤独感。

提供实际支持:可以帮助他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比如购物、煮饭、照顾孩子等,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鼓励他们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他们愿意,可以提供一些心理治疗师的****,或者陪伴他们去看心理医生。

尊重他们的决定:每个人面对心理创伤的方式和时间都不同,需要尊重他们的决定和节奏。如果他们暂时不愿意谈论自己的经历,不要强行逼问。

注意自身情绪:身边的亲友也可能因为他们的经历而感到不安和疲惫,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健康。如果需要,可以寻求专业帮助或者参加一些支持团体。

  1 什么是创伤、心理创伤、创伤性事件

  2 对创伤性事件的反应

  3 创伤对健康的影响

  4 创伤后应急障碍(PTSD)

  创伤是痛苦的!它会打乱人们原来的生活!

  一、创伤、心理创伤、创伤性事件

  创伤:由外界因素造成的身体或心理的损害。构成创伤的条件:

  第一,事件本身的性质。一般包括现实的或害怕的死亡,以及严重的身体或情绪的损害;

  第二,事件对于受害者具有的意义。有些体验对任何人都可能是创伤性的,如被强奸,而有些事件则因人而异,这主要是它对当事人具有什么意义。

  创伤性事件:指那些严重威胁安全或躯体完整性的、引起个体社会地位或社会关系网络发生急骤的威胁性改变的、引起灾难性反应的事件。共同特点是感觉强烈的恐惧、无助、失控和毁灭的威胁。

  创伤性事件分为三类:

  (1)自然灾难

  -地震,如唐山、台湾921大地震

  -洪水

  -飓风

  -森林火灾

  -火山爆发、雪崩、山体滑坡等

  (2)意外灾难

  -火车、地铁、汽车的运输灾难,每年我国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超过十万人

  -空难,如大连空难(2002年5月7日)

  -海难,如烟台特大海难(1999年11月25日,有150多人死亡,100多人失踪,36人获救)及2003年5月2日361号潜艇发生海难。

  -火灾或煤气爆炸,如1994128克拉玛依一剧院失火烧死了300余人,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学生。20001225洛阳商厦特大火灾。

  -建筑结构的坍塌,如煤矿坍塌

  -环境灾难,如核灾难

  (3)人为灾难(暴力、犯罪和恐怖主义引起的)

  -家暴

  -抢劫

  -枪击

  -爆炸

  -强奸

  -被拐卖

  -性侵犯、性虐待

  -拷打或关禁闭

  -人质劫持

  -战争(如战俘心理创伤)

  -恐怖活动

  (4)其它重要的生活事件,如重要丧失(失业、离婚、死亡等);不公正待遇(被打成右派);医疗事故;经历他人死亡过程等

  二、对创伤性事件的反应

  创伤可以影响整个的人,包括身体、智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如早期受到虐待的经历,可以影响甚至阻碍一个人发展稳定的自我感觉。每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对创伤做出反应,这取决于创伤的细节,以及当事人独特的自我和经历。

  常见的反应包括:

  1.生理层面

  心跳加速、血压上升

  呼吸急促

  晕眩、胃痛与腹泻

  头痛

  虚弱感、麻木感、手脚感到刺痛或沉重

  过度的惊吓反射动作

  疲惫感

  食欲改变

  2.认知层面

  注意力差或记忆力有问题

  理解困难,思考缓慢

  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改变

  对环境的警觉性增强(过渡警觉)

  与自我失去联系(分离)

  闪回

  恶梦

  3.情绪层面

  焦虑与恐惧,没有安全感

  无助感,感受到孤立、冷漠或疏远

  悲伤、哀悼、忧郁、心情低落

  内疚

  愤怒、易怒,过度亢奋的,不休息的

  情感否认、麻木感,什么事情都不喜欢

  失去信心、自尊

  4.行为层面

  退缩或远离他人

  容易惊吓

  回避

  敌对或好攻击

  沟通困难,不管是口语上或书写上

  愤怒感,经常与别人争论

  饮酒、抽烟或服药的量过量

  进食习惯改变

  一部分受害者可以在没有专业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自己消化其创伤(约占70%)

  另外一部分人则或多或少会由此而产生心理障碍(约占30%):如焦虑、抑郁、躯体形式障碍(如疼痛等)、进食障碍、睡眠障碍、酒依赖和药物依赖等应激事件。主要透过"危险"与"失落"来伤害当事人,前者衍生焦虑,后者衍生抑郁。

  三、创伤对健康的影响

  "创伤后应激症候群"事实上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化学系统改变,也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如:容易血压升高、心脏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异常、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而易于感染,对于疼痛感受力增加而容忍度下降,更易造成慢性疼痛。

  造成的心理困扰也对于个人自我照顾及人际关系带来压力,所以大多数的幸存者都可能有身体系统的多重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系统、肺脏系统、神经系统、胃肠系统。

  造成不能信任及不能亲密,对于身体健康的求助也常造成影响:如对治疗者的怀疑、无法提供完整资料、沟通困难、在诊断及治疗中变为消极、以身体症状表达大多数问题等等,常会造成健康问题。

  根据MacFarlane(1988)对面临丛林火灾的消防队员追踪研究显示,其中约有50%的队员在事发四个月后就无心理困扰,9%队员在四个月后仍有心理困扰,但在一年内复原,6%的队员在事发后约一年内有心理困扰。但在两年半内复原,10%队员在事发至两年半后持续有心理困扰,6%队员有间歇出现的心理困扰,19%队员有延迟出现的心理困扰。

  1.愤怒

  愤怒来自两点:第一、来自挫折;第二、来自退化的无助感受。不管是源自哪一种原因,或许是未能将灾民从灾难现场抢救出来又或许眼睁睁看到灾民因消防抢救的各种因素不力而丧失性命。很多人都曾感受过强烈的愤怒,但是缺乏宣泄的对象因此愤怒便退而反射到自己内部,以沮丧、愧疚或低自尊等方式呈现。

  2.愧疚

  有许多事情可能会在失落后引起愧疚感。例如:在地震中未能及时抢救出受困于瓦砾中的灾民、火灾中因不当射水使民众财产损失严重、执行救护过程中亲眼目睹患者DOA(dead on arrival,到达前或送到时已死亡的)征状等等。

  3.焦虑和无助

  在灾难抢救的过程当中,尤其以死亡事件留给灾难抢救人员的往往是焦虑和害怕,而大多数的焦虑来自无助的感觉。在执行任务完毕之后常会存在价值观念的混淆,质疑人活着的意义和目的等问题,此时若没有来自团体或工作团队的精神支持将会有强烈无助的感觉。这样的情况普遍发生在灾难抢救人员身上,尤其以新手最为明显。

  伊拉克战争给民众造成了深重灾难,更使众多儿童的幼小心灵蒙受严重创伤。备受国际媒体关注的伊拉克儿童阿里·阿巴斯,不幸在战争中失去双臂,是13个亲人中唯一的幸存者。2003年8月7日他到英国接受电子手臂的治疗。生理的创伤是可以补救的,但战争的阴影和伤口对人的心理世界的伤害和仇恨是难以解除的。小阿里是幸运的,但这种幸运又是残缺的。

  巴以冲突也是如此。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40%犹太儿童患有中度甚至严重"精神紧张综合症",其中9%需接受治疗。而此前一项类似的研究也表明,70%巴勒斯坦儿童有相同症状,在约旦河西岸37%儿童的症状表现严重。

  在特拉维夫大学阿维塔尔·劳费尔博士新近主持的调查中,共有3000名居住在巴以边境地区的7至9年级犹太学生接受了抽查。结果显示,70%受访者称冲突已对他们行为举止造成影响,其中不少人曾目睹流血事件;20%的人称有亲人在冲突中受伤或在自杀性爆炸中丧生;2%的学生称亲历暴力事件。

  以色列心理学家帕特说,孩子们经常耳闻目染发生在身边的暴力事件,自然感到极端无助和恐惧,甚至引发精神疾病。许多孩子经常无故变得情绪紧张、低落或烦躁,夜晚经常失眠、做噩梦,食欲不振,表现出明显的强迫症状或进攻性。一些以色列父母说,他们的孩子一到夜晚就感到恐惧。许多父母禁止孩子看电视,害怕电视中流血事件场面给他们带来更大刺激。

  四、创伤后应急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PTSD)

  定义:对因创伤性事件造成的心理健康受损而出现的各种精神、心理和行为的改变,称为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美国精神病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于1980年正式把这类不寻常压力所引起的创伤症状列入DSM-III(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精神疾病统计诊断手册)〕。它是一组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心理疾病。实际上,肉体上的伤害仅是受害者较为显而易见的表征,而其内心世界所受的创伤却往往不为人知。

  影响因素: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年龄特点;社会文化特点;个体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生活态度、信念及当时的躯体功能状况等。

  此类心理性创伤有时影响到目睹事件经过的家属或他人、战争中目睹杀戮实景的士兵、空难事件中的救难人员、或眼见暴力事件过程的个体,虽然不是事件的直接受害者,却均有可能罹患心理性的创伤为人所察觉。

  临床症状:麻木、回避、惊慌、分离、沮丧、自杀倾向、睡眠障碍、焦虑、抑郁、酗酒或药物滥用等,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作息或社交活动。

  PTSD历史回溯

  "心理创伤"现象始于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许多士兵因情绪激动、精神崩溃、注意力无法集中、失眠、愤怒、哭泣等等症状,导致他们必需被遣离战场。但是有些个体所呈现的此类症状,并未因返到后方而有所改变。当时这些因战争压力而引起的创伤症状,被称为"Shell Shock"一-震吓痴呆症,或"War neurosis"――战争神经质。

  PTSD诊断

  PTSD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F431诊断标准。PTSD临床症状按ICD-10诊断要点描述可分为三大类:

  发生严重创伤时间后的6个月内

  反复的、闯入性的回忆或重演创伤体验

  持续回避或普遍性反应麻木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1994年,新版DSM-IV诊断准则:

  A此人曾经历过一种创伤事件,同时具备下列两项∶1此人经验到、目击、或被迫面对一种或多种事件,此事件牵涉到真实的或具威胁性的死亡。2此人的反应包括强烈的害怕、无助感、或恐怖感受。注意:在儿童,可能代之以混乱或激动的行为来表达。

  B在经验此痛苦事件的当时或之后的短期内,此人出现下列分离症状之三项(或三项以上):1主观感觉麻木、疏离、或没有情绪反应能力2对于环境的认知能力减少3失去现实感(derealization)4失去自我感(depersonalization)5分离性失忆症(无法回想创伤事件的重要部份)

  C此创伤事件持续被再度体验,以下列至少一项(或多项)方式表现∶反复及侵入性的出现此事件的痛苦回忆,包括影像、梦、错觉、闪回(瞬间经验再现,flashback);或感觉过去经验再浮现;或接触到提醒创伤的事物时觉得痛苦。

  D明显地逃避会勾起此创伤回想的刺激(如思想、感受、谈话、活动、地方、或人们)。

  E焦虑或警醒度增加的症状明显: 如睡眠困难、易怒、专注力不良、过分警觉、过度的惊吓反应、及运动性不能静止。

  F此障碍引发临床上显著的苦恼,或对于社会、职业、或其它重要领域的功能,或使此人无能力进行必要的步骤,如:通过告诉家人创伤经验以取得必要的协助。

  G此障碍延续至少两天但至长不超过四星期,并在创伤事件发生后四星期内发生。

  H此障碍并非由于某种物质使用或一种一般性医学状况的直接生理效应造成,无法以短期精神病性疾患做更加解释,也不仅是原先存在第一轴或第二轴向疾患的病情恶化。

  心理创伤治疗师需要经过特殊的培训

  创伤救助人员注意事项:

  1 对于即将前往灾区的救援人员应该在行前给予必要的心理建设,由专业人士或曾在灾区呆过的人传递相关的讯息,以便及早有心理准备。在灾区服务时,密切注意心理状态,互相支持,切勿逞强。热线志愿者要了解有关心理创伤的相关知识,理解自身对创伤性事件的反应,必要时寻求督导。

  2 对于心理受创的当事人,应尽快给予心理支持,由亲戚、好友等当事人可信赖的人陪伴,无须给予建议,只要很真诚的倾听,就是最好的协助。热线志愿者此时可以传递重要的倾听,积极关注,真诚等态度。

  3 鼓励宣泄情绪:不要劝当事人"不要去想了",这是有害的。应该让当事人适当发泄情绪,如回想灾难发生过程、哭泣、述说内心感受是很好的宣泄方式。

  4 调整心理防卫机制:尽可能鼓励当事人减少酗酒、自伤、逃避的消极方式,改以较积极的方式来面对伤痛。

  5 及早就医:假如已经出现严重失眠、食不下咽、无端惧怕、灾难现场时时萦绕眼前的症状时,应尽快到精神科、心理科门诊就医。

刚看的创伤心理学让我非常吃惊,原来有这么多事件都是创伤事件。

剧烈的负性情绪的事件。

重大的创伤事件包括:

自然灾害:

地震,水灾,火灾,飓风,雪崩,火山爆发

人为创伤

人际暴力,战争暴力,犯罪暴力

空难,海难,火车出轨、重大交通事故等等。

童年受到虐待,各类家庭暴力,

对于孩子来说,更多的事件会对其造成心理阴影留下创伤:

父母或亲近的人患了重病

做错事被大人辱骂

]从小被错位养育

看到暴力、血腥、恐怖镜头

亲近的人离世

……

从以上类型我们知道,熟识的一个人突然死亡,是生命中的重大丧失,我们从他人的离世看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这会极大的影响到我们内心的安全感,产生创伤。

当这些事件发生后,创伤带来主要心理症状有:

焦虑一种漂浮的心理状态,为自己的类似经历或者曾经有过的某些念头焦虑。

抑郁:情绪低落,对以前的爱好都不感兴趣,活动减少。

思念:日夜相伴的人突然消逝,睹物思人和情景联想会让他隐约之间总觉得逝去的人一直在身边,而当事人也可能从内心极不愿意接纳斯人已逝的事实

无助感:总有些事情是我们无能为力的,无法解决的。

哀伤:对于事物的丧失感到悲痛,难过。

恐惧:对未来生活中不确定的事件失去掌控感,

担心:对未来感到顾虑重重。

躯体主诉:感觉到植物神经兴奋,失眠,心慌,不安。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又叫延迟性心因反应,指受到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的,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从创伤到发作的潜伏期可以数周到数月不等。PTSD的反应为:闯入性闪回,仿佛身临创伤现场,对创伤选择性遗忘,噩梦,产生抑郁焦虑,失眠等状况。恍惚状态。

人类本身有部分强大的自愈能力,这部分能力会让创伤事件慢慢消化,我们在经历了否认,接受,整合认知这些心理过程,重新建立起新的防御和信念,开始新生活。

如果事件太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和自愈能力,就可能可能会出现,急性应激障碍(ASD), ( PTSD ) ,短暂精神病性障碍,适应障碍等心理障碍。

一些简单有效的干预方法:

我们需要对和这个孩子亲近的人尤其是青少年,都要比平时更高的心理关注。

首先是理解到他们经历了这个事件的痛苦和难过,对他们有更多的陪伴。

其次给予他们安全的心理感受,让他们知道被亲人关心和爱护着。

非常重要的一点:鼓励他们表达出各种情感,比如哭泣,难过、悲伤、愤怒……

我们习惯性的对于哭泣、悲伤这种负性情绪都压抑和克制,这并不利于情绪的宣泄,负性情绪压抑后没有得到处理,可能会通过其他方式表达出来。所以,我们要正视这部分情绪,让其得到合理的表达。

对于特别不同于往常的状态要引起重视,必要时,请求专业人士帮助。

已经造成持续症状影响到社会功能的创伤,受过心理危机干预的心理咨询师会有效评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尽可能地修复创伤带来的影响。

每个受到创伤事件(并不一定是特别严重的事件,只要当事人一直受该事件困扰)影响的人,自己也要重视自我的心理状况,适当表达情绪,积极自我疗愈。

最近发生的一个学生突然死亡的事件,我为生命的过早逝去而难过。关于事实真相,但这个事件会给多少人带来创伤也是我们需要关心到的问题。当出现这种引起很大反响的非正常死亡事件, 身边人的心理状态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创伤性事件, 导致死亡或者严重损害,或者威胁人的生命和躯体安全,或者是个体体验到强烈的负性情绪的事件 。

重大的创伤事件包括:

• 自然灾害:

– 地震,水灾,火灾,飓风,雪崩,火山爆发

• 人为创伤

– 人际暴力,战争暴力,犯罪暴力

• 空难,海难,火车出轨、重大交通事故等等。

• 童年受到虐待

从以上类型我们知道,熟识的一个人突然死亡,是生命中的重大丧失,我们从他人的离世看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这会极大的影响到我们内心的安全感,产生创伤。

人类本身有部分强大的自愈能力,这部分能力会让创伤事件慢慢消化,我们在经历了否认,接受,整合认知这些心理过程,重新建立起新的防御和信念,开始新生活。

  如果事件太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和自愈能力,就可能可能会出现,急性应激障碍(ASD), ( PTSD ) ,短暂精神病性障碍,适应障碍等心理障碍。

一些简单有效的 干预方法 :

我们需要对和这个孩子亲近的人尤其是青少年,都要比平时更高的心理关注。

– 理解到他们经历了这个事件的痛苦和难过,对他们有更多的陪伴。

– 给予他们安全的心理感受,让他们知道被亲人关心和爱护着。

– 非常重要的一点:鼓励他们表达出各种情感,比如哭泣,难过、悲伤、愤怒……

我们习惯性的对于哭泣、悲伤这种负性情绪都压抑和克制,这并不利于情绪的宣泄,负性情绪压抑后没有得到处理,可能会通过其他方式表达出来。所以,我们要 正视负性情绪,让其得到合理的表达 。

对于特别不同于往常的状态要引起重视,必要时,请求专业人士帮助。

已经造成持续症状影响到社会功能的创伤,受过心理危机干预的心理咨询师会有效评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尽可能地修复创伤带来的影响。

每个受到创伤事件(并不一定是特别严重的事件,只要当事人一直受该事件困扰)影响的人,自己也要重视自我的心理状况,适当表达情绪,积极自我疗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409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