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其情感培养功能、品德形成功能?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其情感培养功能、品德形成功能?,第1张

首先,我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情感培养功能和品德形成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以身作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您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学生。因此,请确保您的行为与您所教授的价值观相一致。同时,要关注自己的情绪管理,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以便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2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来引导学生体验和思考道德问题。例如,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等。

3 融入德育课程:可以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中,如语文、数学、英语等。通过教授相关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然地接受德育教育。

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心理辅导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

5 强化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教育理念和措施。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来,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6 评价体系完善:建立健全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德育教育中。

总之,实现情感培养功能和品德形成功能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希望以上建议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育工作顺利!

不管做什么事情,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对他传授了什么,孩子就会学什么,所以以身传教先自己吧,道德的事给理解正确过后你的孩子也会把这个道德理解正确。要想儿童有德,必须以道教之,但何为道又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姑且把我国的当代算为多元文化时代,那么哪一家的理论才算是合乎道的呢?人类历史可以说是对人性检验的历史,合乎道贴近道的阶段,人们就会有比较好的德行表现;背乎道远离道的阶段,人们就会大显贪腐的败坏性情。儿童的德育应该包含这样几方面:敬天,爱人,律己。因为敬天所以心含敬畏,存敬畏之心才能谦卑做人。

因为爱人所以心怀邻舍,存慈悲之心才能相处人群,因为律己所以心有所守,存自守之心才能不越雷池。让儿童正确理解道德首先要大人重视道德,而且重视到首位,形成以道德为本的舆论和生活习惯,这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儿童就懂得道德的重要性了。从小学阶段开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都逐渐渗入了人际关系、社会道德情感的内容,此时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伙伴关系的友谊影响,社会文化特点和亚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媒体和文化传播产品的导向,对孩子情感的养成和调整都具有重要暗示作用。

加强社会公德、传统美德、高尚品格、崇高理想教育,让孩子树立崇高的目标和追求,会影响孩子终生甚至延续到下一代。让孩子感觉父母是可以信赖的可以依靠的,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包括情绪表达的方式。包括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的道德感、价值感。所以要与孩子一起,在日常中观察和教会孩子识别情绪,接纳情绪,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

幼儿园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为主

幼儿道德教育亦称“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幼儿品德教育”、“幼儿德育”。按照幼儿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把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中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规定的幼儿德育的主要目标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晨间活动:幼儿园可利用每天早晨家长送幼儿来园的时间,播放《礼仪三字经》,对幼儿进行不同内容的礼仪教育,通过朗朗上口的儿童诵读,感受和体验理解一些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在迎接幼儿来园的时候,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幼儿能够主动地和教师问好,打招呼,开启新一天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进餐:教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指导幼儿正确的用餐姿势和使用餐具,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教育幼儿懂得爱惜粮食,尊重成人的劳动成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放好,教师要帮助幼儿克服挑食的不良习惯。教师还可结合个别幼儿不良的进餐情况,开展“就餐小明星”评比或者以故事教育的形式,来帮助就餐困难的幼儿改变不良的习惯。

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一、功能分类

(一)社会性功能与个体性功能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活动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它是德育的衍生性功能或工具性。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活动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它是德育的固有功能或本体功能。

(二)正功能与负功能

正功能与负功能是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功能分析维度。

正功能是指德育活动对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起到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负功能是指德育活动对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起到的消极影响和阻碍作用。

(三)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是指依照德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期望,德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隐性功能是指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

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一)品德形成功能

德育的品德形成功能即德育活动对个体思想品德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1、德育在个体道德认识发展中的作用

2、德育在个体道德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3、德育在个体道德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二)智慧发展功能

德育的智慧发展功能即德育对个体智慧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1 、德育影响着智慧发展的非智力因素

2、德育为认知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3、德育引导着智力发展的方向

(三)审美愉悦功能(享用功能)

德育通过提升个体的道德水平与精神境界,是个体达到一种道德自由的境界,从而实现个体的精神愉悦。这种审美方面的愉悦是一种精神生活而非物质生活方面的享用。

1、德育可以满足个体精神发展的需要

2、优良的德性是享受美好生活的工具

3、高尚的道德行为能使人感到快乐

4、高尚的道德意境能带来审美愉悦

三、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一)政治功能

1、政治(阶级)关系的再生产。

首先,通过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实现一种政治角色的认同。其次,通过公民道德教育,培养政治接班人。最后,通过树立一种宽容的道德观念,实现不同阶级(阶层)的政治融合

2、政治意识观念与政治舆论的生产、传播

3、对社会政治行动的引导

一方面,德育引导人们选择正确的政治目标;另一方面,德育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

(二)经济功能

1、德育对社会生产领域的影响

2、德育对社会消费领域的影响

区别:

1.侧重内容不相同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等。而人文素养教育一般包括人文知识谱系、人文精神、人文情感及人文方法等;

2.目标向度有区分毋庸置疑,人文素养教育和德育均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职业优势品质与能力的“职业人”,但二者在目标向度上有着各自的侧重;

3.教育方式特色化人文学科更多的是以情感的方式、艺术的方式、体验的方式来把握它的研究对象。

联系:

1.人文素养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 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德育原理(自考资料)

1德育规律的特性:客观性、内在性、必然性、稳定性。

2德育原理的形成阶段:⑴萌芽阶段:⑵独立科学阶段:

⑶真正科学阶段:

3“德”的基本涵义:指人的合乎“道”即符合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规范的内在思想、感情和外在行为。“育”指培养人的品德,即培养人的合乎“道”即符合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和社会规范的内在思想、感情和外在行为。

4德育是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

第 1 页

成人自考_成人大专/本科报名_拼团报更优惠

最近2小时前有人咨询相关问题

点击立即咨询,了解更多详情

咨询

安徽传四方教育投资 广告

规律及需要,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传、修一定社会的思想形成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是品德的活动。

5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地传、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道德,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品德的活动。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教育4个部分组成。

6品德的要素:知、情、意、行。结构是由品德内容、形式、能力以及内部动

第 2 页

机和外显行为等多方面、多因素、多层次构成的多水平、多序列、多形态的动态的、开放性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7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是教育内容中四个相对独立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它们既相区别,又相联系。首先,它们统一于培养人的活动之中,存在于教育的整体结构中。其次,是互相渗透的,德育中包含哲学世界观、政治、法律、道德等知识的传习、健身观念的培养、审美情趣及情感的陶冶;也说明智体美育中包含有德育。第三,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和促进的因为人的身心、品德、智力、体质、审美能力之间

第 3 页

是对立统一的。总之,我们应该从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区别中更好地把握德育的本质又从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中更好的认识把握德育的地位和作用。

8品德和社会意识、社会规范是两种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现象。它们密切联系是因为社会意识、社会规范是个人品德的社会前提和基础,离开社会意识、社会规范就谈不上人的品德。而社会意识、社会规范是通过个人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即社会上许多人的品德也构成或品德社会的精神面貌、政治倾向、法律秩序、思想状况和道德风尚与习惯等。

第 4 页

它反映着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的发展水平。区别是因为社会意识,社会规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是社会的产物,它的发生、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它是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而品德是一种个体

现象,是具体的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稳定特征和倾向;它既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又受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制约,它是教育学、心理学特别是品德发展心理学、德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9品德结构的一致认识和趋向:

第 5 页

1,大多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品德结构研究的最一般的方法论,并具体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品德结构因素分析和综合,这在指导思想上几乎是共同的、趋向性的。

2在结构系统因素分析上,大多认为品德结构是多维度、多水平、多序列的众多因素构成的整体,它包括品德内容、形式、能力等方面或维度。

3从动力上说,大多认为品德结构是由品德内部需要、内部动机及外显行为构成的内外式层次结构系统,而品德内部动机是品德内部需要的反映和表现。

第 6 页

4从联系、综合、整体来说,大多认为品德不是各维度、各要素、各层次的简单相加或机械凑合,而是由互相联系、影响、作用、渗透的各维度、各要素、各层次有机结合而成的系统的整体,它具有各单个元素不曾具有的性质和作用。

5从动态发展上说,大多认为品德结构是动态开放性结构,是具有是具有动态发展性和阶段性的

6大多认为品德结构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7大多认为,人的品德结构是人的身心

第 7 页

构成的一部分,既受社会因素、生物因素制约,还受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制约,它们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影响、作用、渗透的复杂联系和关系。

总之,大多认为品德结构是由品德内容、形式、能力以及内部动机和外显行为等多方面、多因素、多层次构成的多水平、多序列、多形态的动态的开放性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10原始社会的德育是一种原始形态德育,它的特点有:

⑴、原始的融合性。

第 8 页

⑵、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极为简单

。⑶、没有阶级性

11古代学校德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德育,他的特点有:

⑴、学校化组织。

⑵、阶级性和等级性。

⑶、内容相对丰富,基本目标是“明人伦”。古代学校德育本身也具有一些革命性、民主性和科学性的因素和精华,其实践为现代德育提供了丰富的可以批判继承、借鉴创新的历史经验和思想资料。

第 9 页

12对我国古代德育的批判继承,总的说来应该在马义的指导下,坚持两条标准和原则:

第一,依据德育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及其自身所具有的规律和价值:

第二,依据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德育体系以及追求共产主义德育的最高目标,主要内容是:

⑴、批判继承劳动人民的德育思想和传统。

⑵、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德育中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以及贵和、讲社会责任的思想。

第 10 页

⑶、批

判继承我国古代德育中的民本思想和刚健有为思想。

⑷、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德育中的全民性、利民性思想。

⑸、批判继承古代德育中科学性的概念原则和方法。

13品德测评、操行评定、品德测量三者的关系:

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操行评定、品德测量是品德测评的的一个环节,一种方法。操行评定、品德测量还可用于人才

第 11 页

选拔和科学研究。操行评语只是表示品德评定结果的一种方法,还可用于对人的品德状况的鉴定意见

14、现代德育的特点:

⑴、德育目标的全面发展性。

⑵、功能的全面性。

⑶、结构的多样综合性和开放性。

⑷、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⑸、社会地位的主体独立性。

⑹、本质和存在形式的变革性。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的特点:

第 12 页

⑴社会主义的方向性;

⑵科学性和民主性;

⑶变革性;

⑷开放性;

⑸统一性、多样性和层次性;

⑹全面发展性和整体性。

16、品德发展是指个体随着生活年龄的推移,其品德循着一定规律而发生和变化的过程。基本条件有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实践活动。

17、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是指定社会

第 13 页

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品德发展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主要特征:

⑴、乳儿期(0—1岁)适应性;

⑵、婴儿期(1—3岁)品德以开始发生,两义性;

⑶、幼儿期(3--7)从他性和情境性;

⑷、童年期(6、7—11、12)协调性;

⑸、少年期(11、12—14、15)动荡性;

第 14 页

⑹、青年初期(14、15—17、18)成熟性。

18品德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⑴、领会和掌握是德育与品德发展的中间环节;

⑵、从领会、掌握到品德发展是比较明显的质变过程。

19人的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规律:

⑴、人的品德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

⑵、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第 15 页

⑶、具有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20德育与人的品德发展年龄特征的规律:

⑴、德育要遵循人的品德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

⑵、德育要遵循人的品德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⑶、德育要遵循人的品德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21德育与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的关系:

从总的关系来说,一方面,儿童品德发

第 16 页

展年龄特征是德育的出发点和依据,是制约德育具体目标确定、德育基本内容安排和德育方法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德育的目的又在于据此来引导和促进他们的品德发展。

总之,只有认识儿童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并据此进行德育,才能引导和促进其品德发展,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否则,违反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的规律,也就违反了儿童品德发展的客

观规律,必然是德育工作遭受损失。

22德育与品德发展内因的关系:

第 17 页

一方面,德育影响人的品德发展的趋势、速度和水平。

另一方面,德育又受人的品德发展规律、已有德育水平和特点的影响和制约。

23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实践活动对人的品德发展的作用:

一、生物因素:

⑴、是品德发展的生物前提。

⑵、生理成熟制约着品德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⑶、其差异性对品德发展差异性具有一

第 18 页

定影响。

⑷、不能决定人的品德发展。

二、社会因素:⑴、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品德发展有影响。

⑵、生产方式对品德发展起根本性影响作用。

⑶、社会精神文化对品德发展具有重要直接作用。

⑷、家庭和邻里社区对品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⑸、学校德育在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三、实践活动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构

第 19 页

成了主客体的矛盾和相互作用,主体外部的现实关系才会被纳入主观映象领域,才能改变为主观性的东西,推动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离开社会实践活动,就不会有人的认识源泉,也不会有人的品德发展的源泉

1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对德育的制约和影响:

1对德育目标的制约和影响

2对德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

3对德育社会形式、规模和结构的制约和影响

4对德育方法的制约和影响

第 20 页

2德育对生产力、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制约和影响

对社会生产的影响作用对科技的影响作用

对现代生产、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影响作用

对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商品经济管理的影响作用

3政治经济制度对德育的制约作用;

制约德育的社会阶级性质,制约德育的支配权,制约德育目标,制约德育内容,制约德育的性质和特点,

第 21 页

4德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培养符合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要求的人的品德

培养一定社会的政治***才

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制造社会舆论

5德育对社会意识的制约影响作用:

传播社会意识的作用

优化、升华社会意识的作用

创造、发展社会意识的作用

6社会意识对德育的制约影响作用;

第 22 页

哲学观点制约影响德育的根本观点和方法

政治思想制约影响德育的目标和实施内容

社会意识制约影响德育内容社会意识关系制约影响德育实施的精神文化环境

7确定德育目标的依据:

依据社会需要依据德育对象的需要与可能依据教育目的及其理论

8德育过程;

在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得的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中,将一定的社

第 23 页

会或阶级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促使受教育者于社会及其发展和谐一致的过程。

9学校德育过程:

是教师施教传道和学

生受教修德的统一过程中,将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思想道德转换为学生品德的过程。

10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过程,是教育

第 24 页

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过程;而品德的形成过程属于人的发展过程。

联系:

德育必须遵循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同时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的形成过程。

11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1学生品德是在培养品德知、情、意、行的过程中行成的

2学生品德是在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

3学生品德是在其品德内部矛盾斗争中

第 25 页

形成的

4学生品德是在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教育中形成的。

12德育原则的概念如何表达?

答:、德育原则是根据德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科学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指导着德育工作的各个方面极其整个进程,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的组织形式等都有指导作用。

13、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

德育内容的根本制约因素

第 26 页

2学校德育内容的直接制约因素

3一定的社会的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

4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

5,当前形势任务和学生品德实际

14阐述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德育科学规律的关系。

答:三者是三个不同的概念,范畴,它们之间既相区别,又有联系,不能混淆。由于人们对德育客观规律的认识不同,在反映德育客观规律时,也有可能提出不同的德育原理。随着德育实践的发展和需要,人们对德育客观规律的认

第 27 页

识不断深化,可能提出新的德育原则。因此,不能形而上学的把它看成静止不变的东西,还必须指出,不是一条德育原则对应一条德育客观规律,而可能是一条德育原则反映多条德育客观规律,一条德育客观规律的要求反映在多条德育原则上,由于人们对德育客观规律的认识不同,所要达到的德育目标和教育目的的不同。因而所提出的德育原则的名称、条数、提法和内容也就有所不同。

15学校德育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①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②知行统一原则

第 28 页

③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④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⑤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⑥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⑦因材施教原则

⑧德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⑨品德教育和自我品德教育相结合原则。

16如何贯彻德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①校内各方面的德育影响要求一致

第 29 页

②学校和家庭的德育影响要一致

③学校与社会的德育影响要一致

④加强德育的计划性和连贯性

⑤把经常教育和集中

教育结合起来。

17论述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提出的依据及贯彻时的要求

含义:

这个原则要求德育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实际品德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

第 30 页

提出的依据:

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才能使社会主义品德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出发,从他们的实际品德状况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共产主义方向性,而不是否定共产主义方向性,崇尚盲目性、自发性,否则,德育就要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因此只有把两者针对性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学校德育在共产主义的方向道德上生动活泼、切实有效的进行。

贯彻时的要求:

第 31 页

①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品德发展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

②从学生的思想特点出发进行教育

③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

④客观的全面的深入的了解研究学生,真正掌握学生品德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18论述知行统一原则的含义、提出的依据及贯彻时的要求

含义:

这个原则要求德育既要坚持马克思理论教育,又要重视实际锻炼,既要提高学

第 32 页

生的品德认识,又要使学生做出相应的品德行为,以便把理论和实际、知和行统一起来。

提出的依据: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提高学生品德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的品德行动。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提高学生的品德认识水平,以指导学生的正确品德行动,防止盲目行动的产生和错误行动的出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全面促进学生品德全面和谐的发展。

贯彻的要求:

第 33 页

①联系实际,讲清理论。

②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主要实践活动是学习活动

③教育学生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19中小学常用的的德育方法有;

可分为四类

;第一,语言说理法。包括讲解(报告)法、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等。

第二,形象感染法。包括参观(访问、调查)法、示范法、陶冶法等。

第 34 页

第三,实际训练法。包括常规训练法和活动训练法。

第四,品德评价法。包括奖励法、惩罚法、评比法和操行评定法。

20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是:

(1)依据德育目标

(2)依据德育内容

(3)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21为什么说各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教学不仅是实施智育、体育、美育和劳

第 35 页

动技术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一,教学为学生品德及其能力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第二,教学具有教育性,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教学是学校

第 36 页

百度文库

搜索

成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意识体现哪种德育

展开全文

免费读德育原理(自考资全文

APP

打印

导出为WORD

导出为PDF

发送至微信

APP打开

版权说明:应版权方要求与设置,本文档不支持阅读全文,请购买后查看全文

相关文档

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1181阅读免费获取全文

全国自考《德育原理》试题汇总

1255阅读 百里挑一免费获取全文

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9593阅读 优质内容免费获取全文

《德育原理》考试资料

《德育原理》期末考试 (A 卷) 得分 评卷教师 一、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是( )、( )、 ( )、( )、( )。 2、德育的功能是( )、( )。 3、德育的社会目标主要包括( )�

4994阅读

查看更多

为您精选

德育原理(自考资料)

会员文档521篇

德育原理(自考资料)

7092人阅读

德育原理_自考笔记 自考资料

3665人阅读

热门TOP

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1000人阅读

德育原理自考资料

2547人阅读

立即开通VIP

德育原理(自考资料)_成年自考学历-业余时间-无需到校-正规大专/本科学历

德育原理(自考资料),成年自考学历,提升大专/本科,本周报名抢优惠1000元名额985/211院校,学费可分学期交给院校。成年自考学历,报考不限基础,面向上班族。传四方学历提升,可在线咨询报名。

csf365com广告

德育原理(自考资料)_自考大学院校 报名入口-报考条件/费用查询

德育原理(自考资料),自考大学院校报名查询,自考考试/成人本科/远程教育/电大函授,报名流程,院校,条件,2022自考/成考报名截止日期查询!

ahxlsennncn广告

德育原理(自考资料)_2022高考成人_成人报名 正规学历 报考须知

德育原理(自考资料),2022高考成人已经开始,报读院校/专业查询,成人本科大学,学习报考,毕业就是本科!

ahxlsennncn广告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成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意识体现哪种德育

文件夹

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 百度文库

41分 11万阅读 热度TOP

自考 德育原理复习笔记 - 百度文库

38分 1190阅读 85%用户都在看

德育原理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 百度文库

39分 1035阅读

剩余10篇精选文档

APP内一键获取全部合集

2641人已获取

工具

收藏

APP获取全文

获取文档

下一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418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