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住院治疗至少需要多长

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住院治疗至少需要多长,第1张

你好!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是要根据目前的疾病期探究治疗方案。是否住院治疗要根据目前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定,如果病人否认有病,拒绝服药,那就要住院治疗。否则可以门诊、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王赞利主任医师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DSM-IV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抑郁发作,无躁狂发作。值得注意的是,双相抑郁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抑郁患者被误诊为单相抑郁,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

澎湃新闻记者薛莎莎

一名女性消费者想挽回与前男朋友的感情,支付159万元购买了一家情感咨询公司的服务。但该公司未按合同提供服务,还诱导她更换更高额的套餐。广东省消委会接投诉后沟通解决,并发相关提醒谨防“心理服务”消费陷阱。

广东省消委会表示,对于心理问题,应选择正规渠道或公益性咨询机构,各大医院均有精神科或心理精神科,建议消费者将医院渠道列为首选。

澎湃新闻8月17日从广东省消委会获悉,消费者汤女士介绍,她想挽回与前男朋友的感情,遂找到一家情感咨询服务公司寻求咨询。该公司的分析师了解她的情况后表示,挽回的难度不大,推荐她购买两个月的情感私教服务,分析师承诺会由专业的“老师”每天提供半小时的指导服务,其它时间段也可在线咨询,若对服务不满意可退款。

随后,汤女士支付了15900元购买了相关服务。

次日,有自称是专业“老师”的人联系了汤女士,并为其提供了第一次咨询服务,在汤女士提出预约第二天的咨询时,对方称其第二天没时间,这与此前合同约定的每天半小时的服务不符。而且,在线咨询服务的“老师”也经常不回复汤女士的信息。

此外,在开始咨询不久,相关“老师”就称汤女士心理问题严重,需要延长咨询时间,诱导其更换更高额的服务套餐。而汤女士认为其所购买的套餐是分析师事先评估后推荐的,没完成疗程就要求她继续付费,非常不合理。并且在提供服务的三周时间内,该公司仅仅提供了六次服务,这违反合同约定,于是汤女士未同意更换更高额的套餐,并要求立即退款。但该咨询公司称相关服务是知识服务,无法退款。

接投诉后,广东省消委会的工作人员多次与涉事的情感咨询公司沟通解决。最终,对方同意扣除已上课的费用,剩余部分由消费者承担15%后退还。

广东省消委会方面表示,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经营范围含心理咨询的企业已达13万家。但由于缺乏统一规范,且心理健康服务效果无界定标准等因素,容易发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滋生冒充“医生专家”、以心理咨询为名提供“软色情”“擦边球”服务等乱象。

广东省消委会特发出以下消费提示:优先选择正规渠道或公益性咨询机构,广东省内各大医院均有精神科或心理精神科,医生资质高,消费者如有需要可首选这些医院;注意了解咨询机构的信用信息,对于存在不良信用信息的心理咨询机构,建议不要选择或慎重考虑;增强消费风险防范意识,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按次支付咨询费用,或者在付款前通过正式合同的方式明确约定服务内容、服务质量、退款计算方式等。

责任编辑:崔_

校对:张艳

孩子最近特别爱生气,说两句话点火就着,我跟她交流没有以前顺畅了,孩子像有了自己的秘密,什么都不愿跟我说。”

 “我家姑娘是不是抑郁了?这学期一直都愁眉不展的,老说同学不喜欢她,在背后说她坏话,以前的好朋友现在也针对她。”

 “儿子今年上高二,和同学洗澡时,因其生殖器较别人大很多,大家就和他开起了玩笑,不想这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我们还特意带他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显示,没有器质性问题,可孩子还是不能释怀,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办?”

 ……

 青春期是从儿童到成人过渡的重要时期,此时的青少年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变化,很多父母感到迷惘,想给予孩子指导,避免孩子蹉跎岁月、误入歧途。但又不得方法,不能因材施教,得到的只能是孩子反感、执拗和粗鲁的对抗。面对家长们的困惑,山西省儿童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张达明表示,其实只要家长掌握了有关青春期教育的知识,结合孩子自身特点加以悉心指导,孩子就能 健康 快乐地度过暴风雨般的青春期。

 A 解析:

 身体心理均有巨大变化

 身体发育的“过渡期”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躯体、形态机能、生理生化、内分泌等方面均会面临突如其来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女孩乳房突出和臀部变宽,男孩肩膀变宽,出现腋毛和阴毛。这些变化,既让他们感到兴奋,因为自己长大了;也让他们感到好奇、羞怯,还有一些迷茫,甚至恐惧,因为有很多事情是他们想知道的、需要知道的,却又羞于去问父母、老师。

 家长想要引导孩子走出青春期的困惑,就要及时向孩子普及青春期发育的知识以及性教育。在这个问题上,孩子一般希望得到同性家长的帮助。因此,父母需要观察和关心孩子的发育状态,及时为孩子解答有关青春期发育的问题,并分享自己的应对经验,引导孩子正视青春期身体发育。

 心理成长的“断乳期”

 青春期的孩子对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阅历,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丰富起来,渴望摆脱对父母、家庭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极易产生逆反心理。这个时期的少男少女内心充满矛盾和冲突,一方面他们希望父母能重新审视与自己的关系,把自己当作“大人”看待,不要处处管着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又没有完全独立的能力,自身仍然存在较大的依从性,尤其在经济问题和遇到困难时仍需要父母的帮助。因此,青春期的孩子经常处于不稳定和不平衡的情绪状态之中,容易顶嘴跟父母起冲突,甚至因为与家长的矛盾离家出走、误入歧途。

 品格养成的“关键期”

 步入青春期,青少年的儿童心理模式逐渐消散,成人心理模式尚未完全建立。此时是塑造孩子良好品格的黄金时期,孩子在这一时期养成良好的品格、学习习惯、三观,对其未来的学业、事业、婚姻、家庭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而这一时期同时也是极易形成不良品质的“危险期”,他们渴望了解世界,个性开放,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特点,加上叛逆心理,处理不当则易交友不慎、沾染恶习。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应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品质。从兴趣入手引导孩子增加知识,开阔眼界。知识的积累和系统化是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石。同时要认识到孩子自身的独特性,发现孩子的天赋、天性,让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与释放出来,而非急于求成、强人所难,给孩子太大压力,最终事与愿违。

 B 支招:

 表现有差异应该因材施教

 心理能力不同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虽然在一般智力水平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具体的心理能力上有所不同,女孩的言语能力一般好于男生,因此在语文、英语这类需要阅读、书写和表达的科目上,女孩成绩会更好。而男孩在逻辑推理、空间推理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在数学、物理此类科目上,一般男孩成绩更好。

 “男孩擅长数学,女孩擅长语文”——这句话在教育界流传已久,其确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青春期孩子的大脑仍具有很强可塑性,只要能够得到适当的刺激,大脑中的各种心理能力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语文好、数学差的女孩,家长可以陪孩子玩一些数学 游戏 ,鼓励和支持孩子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与乐趣。而对于数学好、语文差的男孩,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阅读并相互探讨读物中的精彩部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可以提出一些话题让男孩发表他的想法,平时与他多沟通,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情绪处理方式不同

 青春期男孩多用右脑,女孩多用左脑;男孩多用脑部中层的边缘系统及下层的脑干,也就是负责“继续战斗还是逃避”的指挥中心来处理情绪信息,而女孩却多用能进行复杂思考的大脑顶层区域来处理情绪信息。因此在遇到事情时,女孩的反应与处理方式要比男孩复杂得多。男孩在大脑接收到信息时,往往倾向于“以完成任务为要”。女孩在遇到问题时更偏向于通过倾诉来获取他人的帮助,因为她们脑中的活跃部位向上移动到了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及理性分析来处理危机的区域;反之,男孩则容易变得好斗激进或是沉默畏缩,即“继续战斗还是逃避”。

 很多家长认为青春期男孩更加叛逆、淘气,需要采用严厉的教育方法才行;而女孩感情脆弱,需要小心呵护。实则不然,男孩女孩同样需要用心对待。男孩的大脑皮层较少被用于情绪信息的处理,在遇到问题时他不能像女孩那样引导自己的大脑迅速处理好情绪,并将其转换成语言;而女孩虽然有着更好的情绪脑,可以用眼泪和倾诉排解不良情绪,但她们大脑中参与处理情绪信息的区域太多了,容易被情绪信息淹没。

 友谊模式不同

 青春期的友谊是孩子开始 探索 自我和了解他人的序曲,也是未来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亲密的友谊可以帮助青少年应对各种压力,促进其心理 健康 。家长应对青春期孩子的正常交友行为抱以支持的态度,允许孩子把注意力从父母转向同伴。但家长也要注意,当孩子与朋友之间关系出现裂痕时,应及时给与支持和引导,女孩可能会因此陷入消极 情感 引起焦虑和抑郁,男孩则可能意气用事,大打出手。

 C 提醒:

 这些信号不可忽视

 信号一:厌学

 孩子不爱上学,家长会本能地警醒,并会去找外部环境的问题:学校的教学方式太过死板?老师的行为不当?孩子在学校遭受霸凌?当然,这些都有可能是原因。但如果孩子的表现和其他同学差别过大,那么家长就该警惕,是不是孩子的心理 健康 出了问题。

 信号二:沉迷网络和 游戏

 现如今,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网络。但如果孩子过于沉溺于虚拟世界,甚至放弃自己的前途学业、人际关系,那可能就不仅仅是管不住自己了,而是心理出现了问题。

 信号三:拖延

 孩子如果偶尔出现拖延的情况,可能只是因为犯懒。但如果一直拖延、事事拖延,管制引导都无效,那么家长该做的就不是如何“教育”,而是应该用科学的办法着手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了。

 信号四:不出门

 孩子天性活泼,热爱户外活动,喜欢找各种乐子,如果长期不爱出门,做宅男宅女,那心理上很有可能是有问题的。

 信号五:不与人交往

 内向跟不与人交往是有区别的。内向的孩子虽然不爱主动表达,但是会通过眼神、身体语言等发出自己对人感兴趣的信号,他们不愿意成为人群中心,但挺喜欢待在小伙伴中间。如果一个孩子不跟人交往,甚至连好朋友也越来越疏离,家长就要十分警惕了。

 信号六:厌恶老师

 跟第一个信号类似,家长除了找老师的原因,还得找孩子的原因。如果孩子之前一直对老师没有什么意见,突然开始厌恶学校、厌恶老师,那也许是在释放他厌恶这个世界的信号。

 信号七:砸东西

 暴力行为就是心理出现问题的表现,如果此刻让孩子画一张画、拍一个视频、创作一段音乐,很可能会呈现出令人惊悚的作品。很多孩子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拼命地去摔东西、砸东西,一边砸一边还念念有词。这个时候,往往是孩子心理上有很多情绪需要发泄。

 信号八:攻击他人

 砸东西是对着物品撒气,攻击他人是对着人泄愤,这都是属于暴力行为。尤其对于已经懂事的青春期孩子来说,暴力行为不仅仅是性格所致,更是心理问题。

 信号九:考试综合征

 考试综合征是指患者由于心理素质差、面临考试情境产生恐惧心理,同时伴随各种不适的身心症状,导致考试失利的心理疾病,还可形成恶性循环。

 信号十:睡眠不规律

 很多孩子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就爱躺在床上睡觉,不分白天黑夜地睡。而另外一些孩子却是不睡觉,或者睡眠质量不好,这又会导致他们白天无精打采。睡觉,也变成了心理问题的借口,或者寄托的方式。信号十一:饮食出现问题

 很多家长往往把孩子表现的“厌食”视为“挑食”,把“贪吃”视为“爱吃”,其实,无法抑制地不爱吃饭和一吃就控制不住停不下来,都是孩子心理问题的映射。

 以上这些信号,独立来看问题都不大,也可能是孩子青春期自立情结(俗称逆反)的表现。但如果一个孩子出现了5个以上的信号,家长就要高度重视了——孩子不仅仅是跟家长出现了代沟,也不仅仅是自立情结的乖戾行为,很可能他在经受人生中从未有过的心理障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426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