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第1张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摘要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本文主要论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探讨了如何在该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具有先天优势。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育、初中思想政治、知行统一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情感是后天形成和变动的一种心理现象。任何认识事物的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笔者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的情感,最大的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地分析,而且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是因为这种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与学生的情感协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久而久之,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反过来学生的情感又对学习产生反作用。  情感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所追求高境界的理想教学,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实践磨练,探索与研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师生合作,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教学精神与教学能力新的突破。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教学性质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德育工作能真正体现实效性,情感教育必不可少,”教育就“爱”,缺乏“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上更应该体现出情感的渗透,否则就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达到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2、教学原则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知行统一原则是政治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情感,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只有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有机地结合起来,政治课的实效性才能体现出来。  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还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如八年级的政治课“采用以例说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虽然“法”是严肃的,但如果没有动之以“情”,就不能晓之以“理”和晓之以“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  1、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积极的、亲切的,这样才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状态下学习,当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也会因此感染了老师这一积极情绪,从而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学生神经放松,情绪饱满,也就会敞开心扉,是课堂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主体功能。  2、语言  语言能够打动人的心,完全是因为它包含着一种激情、一种心灵深处的心声,是一种灵魂和情感的流露。一堂课效果的好坏,教师的激情性语言往往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能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修养、运用语言的艺术在课堂中往往起到特别的作用。  不仅要注意讲课的教育性、逻辑性、规范性等,更应重视讲课的语音、语调、动作、表情的感染作用,或如小桥流水,娓娓动听,清新自然,或慷慨陈词,高亢激昂,或喜笑怒骂,尽现于色,或储蓄委婉于内,来渲染气氛,增强号召力和感染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施教于学生,教师自己首先要进入角色,挥洒真情,用激发学生情感的语言,把课本中无声无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以此来感染学生,增强其艺术表演力。  如在初三讲述“捍卫国家尊严”一节时,我谈到旧上海外滩码头轮船上遍布外国国旗,公园门口竖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慷慨激昂,义愤填膺;讲的新中国的成就与辉煌,扬眉吐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样较那种平铺直叙地讲解,更富启发性,更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情绪,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学以致用,真正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且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师生之间也多了一次情感交流。  3、事例  拣取一些学生所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件和典型事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更好地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课堂活起来。  如在讲授初二《思想政治》第二单元“法与学校生活”一节时,我播放了一段从中央电视台《大家观察》栏目录制的一个典型案例,它讲述了某市一职业高中里发生的骇人听闻的事件:仅仅因为偷拿了同学的35元钱,一女生在半夜的寝室里被全班女生集体虐待凌辱了四个多小时……  短短十分钟不到的录像,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看的时候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全神贯注,而看完之后全班沸腾了,似乎每个人都要表达内心的激动与感想。于是我趁热打铁提出几个问题要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这节课的效果之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究其原因,不外乎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学生也才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也就能按照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进行,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才会圆满完成  4、方法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如在各年级的教学中我都曾尝试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在预习讨论的基础上,派一位代表上来给同学讲课。虽然讲的不一定很好,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初二教学过程中,我还根据教学内容和同学的要求,组织了模拟法庭活动,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政治课教学的乐趣与魅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在活动中,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才干,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中,使用**、电视等电教媒体以及挂图、实物等直观形象把学生带进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以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请英雄模范等先进人物走进课堂,联系高中生的思想实际作报告,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心理历程,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洗礼。  讲述初一第一课家庭与父母时,腾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当你受到父母的关爱时的感受如何?当你孤独无助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感受?想想父母在受到孩子的孝敬的时候,他们的心里有些什么感受?(劳累时捶捶背;端上一杯茶;知道家里经济困难,主动不要零用钱……)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放一段事先录制好的学生家长感受的录音,必将更加激发学生内在的孝敬父母之心。

讨论:我们现在和将来分别可以为孝敬父母做些什么?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鼓励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少年,将来使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在自己身上闪闪发光。(按道理行事),这样实实在在的情感意通,有效地激发和提升了学生内在的美好道德情感,也使教材和学生的距离很近很近。

1 )以情激学

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1)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2)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有些政治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造成恶性循环。作为一名老教师,笔者自然也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但终究还是“一定要把思想政治课教好”的意识战胜了自己。笔者坚信:事在人为,唯其难教,方能见真功夫。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笔者首先运用以情激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笔者利用值班时间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像妈妈一样嘘寒问暖,与学生一起搞卫生、做游戏、侃大山、说故事。他们把笔者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笔者说,发生争论请笔者评判。笔者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

笔者给初一学生上第一节课,首先在黑板上写出“四有”两个大字,微笑着问其含义。当学生说出它的内容时,笔者亲切地说:“同学们都应当把自己培养成‘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你们知道吗,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逐渐确立,而这恰恰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接着,笔者介绍一些革命老前辈努力学习马列主义,赴汤蹈火投身革命的事迹;讲了雷锋努力读毛主席的书,终于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笔者又举了个反面的例子:有个大学生,由于不关心政治,最后堕落成一个偷书贼并杀了新华书店的营业员,而被判处死刑。笔者提高声音说:“毛主席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你们看,学习思想政治课重要不重要”学生异口同声:“重——要——”这堂课,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不断“升温”,使学生一直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2) 以情明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笔者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

笔者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使学生的情绪随笔者的语调而变化。如讲“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时,笔者以悲愤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开杀人比赛,尸横街巷,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婴儿哭声伴着刽子手的狂笑……”随着笔者声音的颤抖和拳头的挥动,学生个个绷紧小嘴,闪动泪花。笔者点明“落后会挨打,贫穷就受辱”的道理,话锋一转:“沉睡的雄狮苏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东方!”笔者兴奋地讲了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学生脸上绽出欣喜的笑容。最后,笔者在黑板上写了“国耻我辱,国兴我荣”8个字,让学生高声朗诵。

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时间较远,笔者就进行增补或系统形象化。如讲礼貌,笔者会让学生通过演小品这样的形式来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礼貌的,怎么样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讲“为人民服务”的内容时,笔者适时地补充孔繁森的例子,描述他如何在大风雪天,把自己的棉大衣脱下给90多岁的藏族老奶奶穿上;讲徐洪刚为了保护受辱妇女,赤手空拳同4个持刀歹徒搏斗,身中14刀,用背心托着流出的肠子追歹徒达50多米,最后倒在血泊里。悲壮的语调、赞叹的表情、形象的手势像磁铁般地吸引住学生。有的内容笔者也让学生讲自己身边的小故事,通过故事反映的精神来教育学生。

笔者还注意选用教具,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讲“为人民服务”,用投影机打出周总理的大幅画像,那浓眉英姿、微笑神态,使学生感到他那博大胸襟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讲“发挥艰苦奋斗精神”时,笔者把从校园里拾来的大块面包摆上讲台,让学生背诵“锄禾日当午……”的诗句,并展开讨论。

3) 以情导行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因此,笔者竭力以情感化,导之以行。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作为一名母亲,笔者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思想上鼓励他们进步;学习上耐心辅导;晚自习后,还经常找思想上有波动的学生谈心,认真记下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在学校大扫除中,笔者不怕脏累干在前,从自己的行动中,让学生懂得热爱劳动。在笔者的影响下,现在班里的学生每到值日、大扫除都是争先恐后,班里的卫生评比每周都是学校的先进。

  总而言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在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是提高政治课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样,也是加强学生道德情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发展,关注社会、关注国家,为共建美好和谐的社会主义而塑造自身,提高自我,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现代人,当代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报效社会,也实现做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道德情感教育初论》《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第4期2《关于当前上海中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报告》《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第7期

3议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国科学教育研究  200744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与研究《江南教育资源网》20066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摘要: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健康而丰富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并借助于直观教具,较为真实的“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进而化为学生的意志和行动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情感 作用

  Abstract: Emotion is one of the objective reality is reflected in the form of a special It is the attitude of people treat external things, is one of the objective reality meets their needs arising from experience Emotional teaching is a teacher by healthy and rich emotional, vivid language, and the help of visual aids, more realistic "reproduction" of historical figures, historical events, inspired by the students' imagination, inspire and develop students noble feelings, and then into teaching art students will and action

  Keywords: History Teaching Emotional effects

 对于情感因素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过去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近些年来,随着历史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历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反应,就是忽略了学生的内在动机因素,教学就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树立情感教育意识----实施情感教学的前提

 著名历史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于历史上的人与事,由于时代不同,立场观点不同,情感意志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判断其真、善、假、恶的标准必然不同。历史必须反映时代精神,为现实服务。要完成这项任务,首先历史教师自身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要有感、要动情,同时还要具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能力。实施情感教育是每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假如把自己完全置于历史之外,课堂上只是平淡的“纯客观”地讲述,完全陷入“自由化”的境地,使学生听课如同嚼腊一一无滋无味,那他怎能称得上是教师呢

 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和历史知识的特点,尤其要求历史教师必须要有情感教育意识,这是讲好历史课,实现历史教学目的,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

  二、选择师生感情的交汇点----实施情感教学的'突破口

 所谓交汇点是指教材本身具有情感教育因素,易于引起师生感情交流与共鸣的史实,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史实,也可以是史实的某个侧面。如,鸦x战争中以林则徐为首的禁烟派官员和抵抗派将领的气节、广大官兵顽强抗敌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以广州三元里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和坚强意志等史实都具有强烈的情感教育因素。教师在讲授时。可以从几个方面选取材料,进行生动的描述和叙述,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此启发学生,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选择“交汇点”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尽量选取那些学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易于在学生心灵深处激起感情浪花的史料。在初中课堂教学中选择的史料应该浅显易懂些。

 “交汇点”选择得恰当与否,一是决定于教师本身的立场观点,二是决定于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三是决定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只有真正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才能将其中的情感教育因素找得准确,发掘的深远。

  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实施情感教学的主要环节

 历史本身的情感教育因素,教师丰富的感情,对学生来说只是客观存在,只有将其传递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历史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从历史教学实践考察,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有讲述法、谈话法、角色扮演等。历史教师只有选用恰当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入”历史,学生才能了解历史间的联系,从而获得较系统、较完善的历史知识。

 教师富有魅力的讲述,能勾画人类社会发展的绚丽画面,能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嘉言懿行。它不仅能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之受到陶冶,产生共鸣,得到升华,还能化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动力,如: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学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孟子“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公而忘私精神。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使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鸣。

 谈话法是通过师生的对话,促使师生之间情感外向交流,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对教师而言,引而不发,贵在点拨对学生而言,畅所欲言,要在开窍。在师生双方的对话过程中,学生的反应不断得到强化,情感不断净化、升华。

 角色扮演是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历史教师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通过摸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使其身临其境,置身于历史之中,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

 四 、创设“问题情境”,升华学生感情----实施情感教学的落脚点

 心理学指出,人的感情包括情绪、情感、情操三个层次。学生从对丰富生动的历史感知中产生的情感是不稳定的,必须发展成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深厚的、坚实的高级情感才成为一种稳定的情感,并能进一步升华成为情操。促使情感实现发展“升华”的好途径就是在情感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

 设置“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在听讲的同时,有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的余地,学生在思索中求理解,消化中求巩固,在发展思维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和感情被激发,逐步得到升华----从情绪到情感,最后再上升到情操和意志。如《戊戌变法》一节,讲到那拉氏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改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法令,下令搜捕维新派,在黑云压顶之际,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梁出逃,谭嗣同也完全有条件出逃保命,而他却放弃了逃命的机会。这是为什么就义前,他写下的悲壮话语应怎样理解表现了什么精神六君子为救国救民人头落地,而围观者却大多麻木不仁,说明了什么戊戊变法的失败又说明了什么怎样才能挽救民族的危亡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激发学生情感,促使学生情感升华的棋子。

 总之,情感教学在历史课中的运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具有、模型、投影等等其它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优越性。正如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可见,历史教师必须注重情感教学艺术在历史课中的运用,只要教师控制好情感在每一个阶段的收敛,把握好情感在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体现,就可以使历史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

作品提要

弗雷德里克原本是一个善良正直、心怀抱负的外省青年,来到巴黎求学,希望能有一番作为。但在巴黎上流社会虚荣奢靡、尔虞我诈的风气熏陶下,他荒废了学业,变得情操低下,周旋于各式女人之间,最终导致事业与感情一事无成。

作品选录

……

弗雷德里克根本不懂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怨恨和胡话。他更加厌恶巴黎了。第三天,他乘第一班列车动身去诺让。

一幢幢房舍很快消失了,田野逐渐展开。他独自坐在车厢里,脚搁在长椅上,回味着近来的事件和他经历的全部往事。他想起了路易丝。

“她从前爱我,这个女孩儿!我错了,没有抓住这个幸福……算了。别再想了!”

五分钟后,他又想:

“可是,谁知道呢?……以后,为什么不可能呢?”

他的幻想,一如他的视线,深深投入隐隐约约的天际。

“她天真烂漫,是个乡下姑娘,几乎是个蛮子,可又那么善良!”

他越朝诺让走,她离他越近。穿过苏顿牧场时,他同从前一样瞥见她在杨树下,水洼边割灯心草。诺让到了,他下了车。

随后,他胳膊肘支在桥栏上,好再看看他们在一个艳阳天散过步的小岛和园子,旅行和野外的空气使他头昏眼花,近日情绪的波动令他浑身无力,但他感到几分激动,心里想:

“她也许出去了;要是我马上遇见她就好了!”

圣洛朗教堂的钟声响了。教堂前的广场上有一群穷人,还有一辆敞篷四轮马车,本乡惟一的一辆(供举行结婚时使用)。突然,在结白领带的市民的人流中,一对新婚夫妇出现在教堂的大门口。

他以为产生了幻觉。可是,不对!这正是她,路易丝!披着一块白纱,从她的红头发一直垂到脚跟;这正是他,戴洛里耶!身着绣银线的蓝礼服,是省长的官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弗雷德里克躲在一幢房子的屋角,让队伍过去。

他满面羞惭,一败涂地,被压垮了。他回到火车站,重返巴黎。

出租马车车夫说,从水塔到竞技剧场的路上筑起了街垒,因此他取道圣马丁城关。在普罗旺斯街的拐角,弗雷德里克下了车,朝大马路走去。

正值五点钟,下着霏霏细雨。一些市民站在歌剧院那边的人行道上。对面的房屋门窗紧闭。窗口没有一个人影。在宽阔的马路上,龙骑兵们伏在马背上,挥着出了鞘的马刀疾驰而过;帽盔的饰鬣和身后扬起的大白斗篷,在煤气灯光下掠过;薄雾中,煤气灯随风扭摆。人群望着龙骑兵,沉默不语,惊骇万分。

一队队警察突然出现在冲锋的马队间,赶着街上的人往后退。

但是,在托尔托尼咖啡馆的石阶上,老远就可以看见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杜萨迪埃,他岿然不动,好似一根女像柱。

走在队伍前头的一名警察,三角帽压在眼睛上,用剑威胁他。

于是,杜萨迪埃朝前迈了一步,高呼:

“共和国万岁!”

他仰面倒下了,双手交叉在胸前。

人群中发出一阵恐怖的号叫。警察用目光环顾四周;弗雷德里克一怔,他认出了塞内卡尔。

他四处漫游。

他领略过大型客轮上的悒郁;帐篷里一觉醒来时的寒冷,风景和废墟引起的惊愕,好感消失后的辛酸。

他回来了。

他出入社交场,又有过几次恋爱。但是,对初恋的绵绵回忆,使他觉得其他的爱情索然无味。接着,炽烈的欲望熄灭了,感觉的菁华失去了。思想上的抱负也变小了。

岁月蹉跎;他忍受着精神的闲散和情感的迟钝。

将近一八六七年三月底,在夜幕降临的时分,他独自待在书房里,这时走进来一位女人。

“阿尔努夫人!”

“弗雷德里克!”

她抓住他的手,轻轻把他拉到窗前,一边端详他,一边翻来覆去地说:

“这是他!果然是他!”

在昏暗的暮色中,他只依稀看见她的眼睛,罩在遮住她面孔的黑花边小面纱下。

她把一个石榴红丝绒小荷包放在壁炉边上,然后坐了下来。两人相视而笑,但讲不出话来。

终于,他向她提了许多关于她本人和她丈夫的问题。

他们住在布列塔尼的偏远地区,以便节俭度日,清偿债务。阿尔努几乎长年有病,如今好像是个老人了。她女儿嫁给波尔多一户人家,儿子当兵驻扎在莫斯塔加内姆。随后,她抬起头来:

“可我又见到您了!我很高兴!”

他没忘记告诉她,听到他们落难的消息后,他曾跑到他们家去过。

“我知道!”

“怎么?”

她在院子里瞥见了他,就躲了起来。

“为什么?”

于是,她用颤抖的声音,间隔好久才说出一个字:

“我害怕!是的……怕您……怕自己!”

听到这番表白,他快乐无比,心儿扑通扑通地跳。她又说:

“原谅我没有早些来。”

她指着绣满金棕榈叶的石榴红小荷包说:

“这是我特地为您绣的。里面有相当于贝勒维尔地产的那笔款子。”

弗雷德里克谢谢她送的礼物,同时责怪她专门为这跑一趟。

“不!我不是为这件事来的!我一定要来看看您,然后我就回去……回到那边。”

她同他讲起自己的住处。

这是一幢低矮的房子,只有一层楼,花园里栽满大黄杨,两条植有栗树的林荫道一直通向山丘的高头,从那儿可以俯瞰大海。

“我常去那儿,坐在一张长凳上,我管它叫做‘弗雷德里克长凳’。”

接着,她贪婪地看着家具、小摆设、画幅,好把它们存在记忆里带走。女元帅的画像被一幅帘子遮住了一半。但是在黑暗中呈现出来的金色和白色,仍然引起了她的注意。

“我好像认得这个女子。”

“不可能!”弗雷德里克说,“这是一幅意大利的古画。”

她说她想挽住他的胳臂,在街上兜一圈。

他们出去了。

店铺的灯光,不时照亮她苍白的侧面;接着,黑影重新包裹住她;他们在车流、人流和喧声中走着,只关注自己,什么也听不见,正如在乡间落叶覆盖的地上同行的人。

他们互相叙述往昔的岁月,工艺社时期的晚餐,阿尔努的癖好,他拉假领尖头和往小胡子上挤油膏的样子,还有其他更隐秘、更内在的事情。第一次听到她唱歌,他多么陶醉!在圣克卢过生日那天,她多么美丽!他向她提起奥特依的小花园,剧院的夜晚,马路上的一次相遇,以前的仆人,她的黑人女仆。

她对他的记忆力感到吃惊。可是她对他说:

“有时,您的话又回到我的耳畔,好像遥远的回声,又像风儿送来的钟声;我阅读书中描写爱情的段落时,恍惚觉得您就在眼前。”

“爱情描写中,凡被人指责言过其实的东西,您全让我体验到了,”弗雷德里克说,“我理解维特为什么不嫌恶夏绿蒂的涂黄油面包片。”

“可怜的亲爱的朋友!”

她叹了一口气,沉默良久后说:

“不管怎样,我们曾深深相爱。”

“可是谁也不属于谁!”

“也许这样更好。”她又说。

“不!不!我们本来会多么幸福!”

“噢!有您那样的爱,我想是这样!”

这爱情该是何等深切,离别这么久后依然存在!

弗雷德里克问她是如何发现他爱她的。

“有天晚上,您吻了我手套和袖口之间的手腕。我心里想:‘他爱我呀……他爱我!’不过我怕相信这是真的。您态度矜持,那样可爱,我把它当作一种不由自主的持久敬意来受用。”

他无怨无悔。以往的痛苦得到了酬报。

他们回到家里,阿尔努夫人摘下了帽子。搁在一张蜗形脚桌上的灯,照亮她的白发。这对弗雷德里克犹如当胸一击。

为了向她掩饰这份失望,他在她膝下席地而坐,握着她的手,开始向她倾吐绵绵情意:

“我觉得,您这个人,您最微小的动作,在这个世界上具有超人的重要性。随着您的脚步,我心潮起伏,好似尘土的飞扬。您对我的魅力,宛若夏夜的目光,周围芬芳馥郁,暗影轻摇,银白洁净,茫茫无际。对我而言,您的名字里包含着肉体和灵魂的快乐,我一再呼唤您的名字,尽量用嘴唇亲吻它。除此之外,我想象不出别的东西。我想象中的阿尔努夫人,正是您平日的模样,带着她的两个孩子,温柔,严肃,美貌绝伦,心地那么善良!这个形象使其他一切形象黯然失色。我岂止想想而已!在我心灵深处,始终有您悦耳的嗓音和明亮的眼睛!”

她不胜欣喜地接受对一个女人的这番爱慕之言,她已经不是这个女人了。弗雷德里克被自己的话陶醉了,竟然相信了这些话。阿尔努夫人背对着光,朝他俯下身来。他感到她的气息轻拂他的额头,她的整个身体隔着衣服迟疑地触到他。他们的手握紧了;她的高帮皮鞋的鞋尖从袍子下边略微伸出;他快晕过去了,对她说:

“看到您的脚,我心都乱了。”

她感到羞耻,站了起来。接着,她纹丝不动,用梦游者的古怪语调说:

“在我这个岁数!他!弗雷德里克!……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被爱过!不!不!年轻又有什么用?我才不在乎呢!我瞧不起她们,所有来这儿的女人!”

“噢!难道有人来!”他讨好地说。

她笑逐颜开,想知道他今后会不会结婚。

他发誓说不会。

“当真?为什么?”

“因为您。”弗雷德里克说着把她紧紧搂在怀里。

她没有挣脱,身子向后仰,半张着嘴,两眼朝天。她蓦地把他推开,一脸绝望;他央求她回答他,她垂下头说:

“我多么想使您幸福。”

弗雷德里克猜想阿尔努夫人是来委身于他的;这激起他比以往更强烈的、疯狂热切的欲望。可是,他有某种难以言喻的感觉,一种厌恶,好似 的恐惧。另一种担心,以后会腻烦的担心,使他不敢轻举妄动。何况,这将添多大的麻烦!一方面出于谨慎,另一方面不想贬低自己的理想,他转过身去卷一支香烟。

她凝望着他,惊叹不已。

“您多么高尚文雅!只有您才这样!只有您才这样!”

钟敲了十一点。

“已经十一点了!”她说,“再过一刻钟,我就走。”

她又坐下来,但她注视着挂钟,而他继续抽着烟走来走去。两个人再也找不出话来说了。分手之际,总有一刻我们所爱的人已经不再和我们在一起。

终于,指针过了二十五分钟,她缓缓拿起帽子的系带。

“别了,我的朋友,我亲爱的朋友!我永远不会再见到您了!这是我身为女人的最后一次活动。我的灵魂永远不离开您。愿上天把一切祝福都赐给您!”

她像母亲一样在他前额上吻了一下。

不过她好像在找什么东西,然后向他要一把剪刀。

她取下自己的梳子,一头白发披了下来。

她狠命地齐根剪下一绺长发。

“留着吧!永别了!”

她出去了,弗雷德里克打开窗户。阿尔努夫人在人行道上,做手势叫一辆路过的出租马车过来。她上了车。车子消失了。

于是一切都结束了。

这年快入冬时,弗雷德里克和戴洛里耶坐在火边谈天,他们再次言归于好了,他们的天性注定两人永远相聚相爱。

弗雷德里克简略说明了他与当布勒兹夫人闹僵的原因,她后来改嫁给一个英国人。

戴洛里耶没有讲他是如何把罗克**娶到手的,只说有一天,他妻子同一个唱歌的私奔了。为了稍稍洗刷耻辱,他过分热心于省里的政务,结果名誉受损,被撤了职。后来,他当过阿尔及利亚的殖民长官,一位帕夏的秘书,一家报馆的经理,广告掮客,最后在一家实业公司的诉讼事务所当职员。

至于弗雷德里克,他挥霍了三分之二的家产,只得过小资产阶级的生活。

随后,他们互相打听朋友们的情况。

马蒂侬如今是参议员。

于索奈身居要职,掌管所有剧院和整个报界。

西齐笃信宗教,是八个孩子的父亲,住在祖辈的城堡里。

佩勒兰先后沉迷于傅立叶主义、顺势疗法、灵动桌、哥特艺术和人道主义绘画,最后成了摄影师;在巴黎所有的墙壁上,都可以看到他身着黑衣、头大身小的肖像

“你的至友塞内卡尔呢?”弗雷德里克问道。

“不见了!我不知道!你呢,你热恋的阿尔努夫人呢?”

“她大概在罗马,和她当骑兵中尉的儿子在一起。”

“她丈夫呢?”

“去年死了。”

“啊!”律师说。

接着,他拍了一下额头:

“对了,那天,在一家铺子里,我遇见了那位善良的女元帅,手里牵着一个她收养的小男孩。她是某个乌德里先生的遗孀,如今非常胖,块头很大。变得真厉害!她过去腰身多么纤细!”

戴洛里耶不隐瞒曾趁她绝望之际对此亲自做过核实。

“其实是你允许我这样做的。”

他不打自招,补偿了曾对阿尔努夫人图谋不轨所保持的沉默。不过弗雷德里克会原谅他的,既然他并没有得逞。

弗雷德里克对这个发现多少有些恼火,但他佯装一笑了之;提起女元帅,他又联想到瓦特纳兹**。

戴洛里耶从来没有见过她,也没有见过其他许多上阿尔努家去的人;但他对雷冉巴尔记得非常清楚。

“他活着吗?”

“勉强活着!每天晚上,十分准时,从格拉蒙街到蒙马特尔街,他拖着脚步来到一家家咖啡馆前,身体虚弱,弯腰曲背,心力交瘁,一个幽灵!”

“那么,孔潘呢?”

弗雷德里克快乐地叫了一声,求临时 的前代表告诉他牛犊头的奥秘。

“这是从英国进口的。为了戏谑地模仿王党分子每年一月三十日举行的典礼,一些独立党人每年举办一次酒会,在酒会上吃牛犊头,并用牛犊的头盖骨盛红酒喝,举杯祝贺斯图亚特王族的灭亡。热月政变后,恐怖分子组织了一个完全一样的团体,这证明胡闹的事层出不穷。”

“我觉得你对政治失去了热情。”

“这是年龄使然。”律师说。

他们对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

两人都虚度了年华。一个曾梦想爱情,另一个则梦想权力。什么原因使他们没有梦想成真?

“也许因为没有走正道。”弗雷德里克说。

“对你,可能如此。我呢,正相反,我错就错在为人太直,不考虑许许多多次要的事,而这些事比什么都重要。我太讲逻辑,你太重感情。”

接着,他们责怪机缘、环境和他们出生的时代。

弗雷德里克又说:

“过去我们在桑斯时想做的人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你想写一部哲学批评史,我呢,想写关于中世纪诺让的大部头小说,主题是我在弗鲁瓦萨尔的著作中找到的: 布罗卡尔·德·费内斯特朗日老爷和特鲁瓦的主教,是如何攻击厄斯塔什·德·昂布雷西古尔的。你记得吗?”

他们追忆少时往事,每说一句话,就互相问道:

“你记得吗?”

他们仿佛又看见中学的院子,小教堂,会客室,楼梯下的练剑室,学监和学生们的面孔,一个名叫昂热马尔、用旧靴子做鞋套的凡尔赛人;米尔巴先生和他的红颊髯;教几何图形和教绘画的两名教员,老是争执不休的瓦罗和絮里莱;那个波兰人,哥白尼的同乡,总带着用硬纸板做的行星系图,一位巡回讲学的天文学家,讲一堂课的报酬是在食堂吃一顿饭;接着,一次散步时的酩酊大醉,他们第一次吸的烟斗,发奖仪式,假期的欢乐……

一八三七年的暑假,他们曾去土耳其女人那儿玩。

被大家这样称呼的女人真名叫佐拉依德·土耳克;许多人以为她是穆斯林,一个土耳其女人。这给她的房子增添了诗意,房子位于水边,城堡围墙的后面;即使在盛夏,房子周围也有荫凉;一个窗口摆着一盆木樨草,旁边有个金鱼缸,一看就知道是她的家。一些穿白色短上衣的**脸蛋上敷着脂粉,戴着长长的耳环,见有人走过就拍窗玻璃;晚上,她们伫立在门口,用沙哑的嗓音轻轻哼着歌儿。

这个使人堕落的场所,向全区投射出神奇之光。大家用拐弯抹角的话称呼它:“您知道的那个地点,——某一条街,——在桥下。”四邻的农妇为她们的丈夫胆战心惊,市民太太们为她们的女仆忧心忡忡,因为专区区长先生的厨娘在那儿被人撞见过;自然,这是所有青少年暗中心向往之的地方。

有个星期天,正做晚祷的时候,弗雷德里克和戴洛里耶预先烫好了头发,在莫罗夫人的花园里采了一些花,然后从通往田野的边门出去,在葡萄园里绕了个大圈,再从渔场往回走,溜进土耳其女人的房子,手里始终捧着一大束花。

弗雷德里克献上他的花,好像一个恋人把花献给未婚妻。但是,炎热的天气,对未知的惶恐,一种内疚,甚至一眼扫过去看见那么多女人供他使唤的快乐,都使他激动万分,以致脸色变得煞白,他待着不动,讲不出一句话。女人们笑了,看见他那副尴尬相十分快乐。他以为她们在嘲笑他,拔腿就逃;因为弗雷德里克有钱,戴洛里耶只好跟在他后面走了。

有人看见他们出来。这事惹出了麻烦,三年后还没有被忘记。

他们啰啰唆唆地互相叙述这件事,补充对方的回忆;讲完了以后,弗雷德里克说:

“这是我们最美好的经历!”

“对,也许吧?这是我们最美好的经历!”戴洛里耶说。

(王文融译)

注释:

阿尔及利亚港口城市。

赏析

故事的开篇,福楼拜简练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以简洁的笔触交代了男主人公弗雷德里克·莫罗中学毕业坐船回乡省亲的经过。在船上,弗雷德里克邂逅了他的终生至爱,同时也令他痛苦万分的美丽纯净的女人——阿尔努夫人。痴情的弗雷德里克对阿尔努夫人一见钟情,不能自拔。在这里作者既交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为主人公日后的伤感结局埋下了伏笔。

弗雷德里克生于外省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母亲莫罗夫人出身贵族世家,但家境早已没落;父亲在他还没出生时就已经去世,莫罗夫人只能靠微薄的遗产度日。“虽然每周接待三次客人,不时还在家里摆酒席,可是点多少根蜡烛,都是预先计算好的,而且她还经常眼巴巴地等着收地租。她像掩盖恶习一样瞒着这份拮据……”因此儿子成了她唯一的希望,“对儿子的前程,莫罗夫人是雄心勃勃的”,她的儿子学习优秀,得过优等奖,以后“也许能当上参议员、大使、部长”等。弗雷德里克对文学感兴趣,喜欢写诗,有时候又对音乐充满 ,甚至想创作交响乐,但很快又迷恋上作画。他对好多事情都兴致勃勃,但是他意志薄弱,耽于幻想,缺乏自信,虽然有着巨大的热情但都未付诸实施,是“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有愿望没有行动,结果年华虚度,一事无成。

戴洛里耶,弗雷德里克的挚友,是一个有野心的人物。他有着自己的野心抱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和弗雷德里克不同,戴洛里耶总是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锲而不舍,他起先研究形而上学,后转向研究社会经济学和法国大革命,想从政发达。他是一个充满心机的野心家,企盼自己有一天可以出人头地,飞黄腾达。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会不择手段;如果需要的话,他甚至可以毫不犹豫地出卖最好的朋友。

弗雷德里克背负着全家的希望,带着满怀的梦想来到他向往已久的巴黎攻读法律。然而,这个多情而纯洁的外省青年根本不喜欢法律,他的所有的热情和精力就只是为了适应巴黎社会的奢华生活。在上流社会虚荣奢靡、尔虞我诈的风气熏陶下,他不但荒废了学业,连情操也变得极为低下: 为了满足 去玩弄交际花萝莎奈特;在好奇心的驱使和金钱的诱惑下,他大胆地去“爱”天真无邪的少女路易丝;为了实现跻身上流社会的目的,他费尽心机,极力讨好贵妇当布勒兹夫人……他忙于交际应酬,在女人的裙裾之间穿梭,用俏皮话博得女人的欢心。在和漂亮女人接近交往的过程中,他的才华,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总能让平静的阿尔努夫人心潮澎湃,眼圈发红;精心准备的言谈举止,总能让当布勒兹夫人对他另眼相看;他的大胆的谎言,使得天真烂漫的路易丝为他神魂颠倒。他,成了一个情场的老手。

虽然弗雷德里克在感情上别有用心,但也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真实感情,那就是对阿尔努夫人的持久真实的爱。弗雷德里克对她心醉神迷,难以割舍。装作不经意地碰一下她的带着手套的手指,他都会幸福一个晚上。哪怕是和她谈话聊天,看她做针线活,他都会兴趣盎然,表现出无穷的兴趣和耐力。有时只是因为她的一个眼神或者是一句话,他都会幸福一夜或者痛苦几天。阿尔努夫人的温柔、美丽、贤淑以及情趣的高雅,都令弗雷德里克神魂颠倒。他总是徘徊在她家门口,但是却又可望而不可即,令他备受折磨、痛苦不堪。他通过阿尔努夫人认识了交际花萝莎奈特,并很快成为她的座上常客。萝莎奈特快活,妖艳,善于交际,也做作,趣味低俗。虽然弗雷德里克有时非常讨厌她,但却以占有她为荣,把她当作一个玩物和精神空虚时的临时驿站。他不爱傲慢自私的当布勒兹夫人,只把她当成进入上流社会的跳板,最后冷冷地和她分了手。当弗雷德里克回到家乡,试图寻找一直热恋着他的少女路易丝时,路易丝却已另嫁他人,成了他的好友戴洛里耶的新娘。带着满心疲惫,几多忧伤,他选择了远离家乡。

在经历了一番风雨之后,弗雷德里克挥霍掉了他的大部分财产,爱情、事业、理想,都像梦一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灰飞烟灭了。当他和阿尔努夫人再次重逢时,已经物是人非。岁月蹉跎,弗雷德里克失去了目标,没有了抱负,过着孑然一身、清贫潦倒的生活;阿尔努夫人也早已破产,住在偏远的地方,为偿还债务过着穷困落寞的日子,青丝早已变白发。美人依旧在,只是容颜改。那份沉甸甸的曾经让弗雷德里克无法放下的感情,又一次在他复归平静的心中激起层层波澜,甜蜜与苦涩,幸福与辛酸,是如此遥远而又仿佛昨天。两人在经历人世变迁之后真实感情的表达,给人颇多的感慨与无奈, “往事不堪回首”。一缕白发,一个背影,劳燕分飞各西东,给作品蒙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

弗雷德里克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人物,他代表了当时法国社会一代人的精神史,是他们情感经历的一个典型缩影,是当时法国社会多余人的典型。福楼拜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把主人公性格的塑造和他命运的描写,同社会变革和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在一起。《情感教育》反映了1840年至1867年间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法国社会生活,特别是1848年的革命,向读者展现了一幅错综复杂、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社会画面。革命爆发时,弗雷德里克在街头目睹了群众反抗金融贵族的集会,受革命热情的感染,采取支持革命的态度,并积极为报纸写文章,甚至要参加议员竞选。当六月起义被镇压时,他退缩了,躲在枫丹白露与萝莎奈特游山逛景,尽情享乐;当路易·波拿巴政变的时候,他更是往返于萝莎奈特和当布勒兹夫人这两个女人之间,忙得不亦乐乎。他由个人幻想的破灭而心灰意冷,对国家大事漠然置之。福楼拜通过弗雷德里克的失败经历,巧妙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社会对年轻人的不良影响,揭示了那个使一部分资产阶级青年意志涣散、贪图享乐,乃至最终成为社会废物的时代。

小说的结尾,弗雷德里克和好友戴洛里耶,在经过离离合合之后言归于好,两人相对坐在火边回忆往昔旧事。一个梦想得到爱情,另一个梦想拥有权力,都以失败收场。当繁华落尽一切如过眼云烟时,他们总结一生,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 两人都虚度了年华。福楼拜让书中的人物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既实现了自己一贯奉行的客观主义,也给读者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局。

(赵广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471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