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40条

2022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40条,第1张

教师资格证中最让人头疼的科目就是教育知识与能力,内容多且难度大,下面汇总了教育知识与能力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供大家复习备考。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藏息相辅等。

2、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但是他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3、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4、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11、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6、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9、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主要包括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

20、我国著名教育家包括主张“五育并举”、“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乡村教育运动先驱梁漱溟。

2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22、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23、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阶级性和相对独立性。

2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制约着学校结构,制约着学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25、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和技术。

26、社会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7、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28、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本身的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29、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前提基础)、环境(提供可能)、教育(主导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

30、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它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1、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

32、各类学制主要类型包括:双轨制(以英法为代表)、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和分支型学制(中国、前苏联)。

33、旧中国的现代学制包括:1902年“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清政府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施),1904年“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改学堂为学校),1922年“壬戌学制”(以美国为蓝本,实施时间最长)。

34、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和免费性。

35、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36、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

37、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是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需求。

38、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对立观点。

39、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40、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灵魂和统帅)、智育(前提和支持)、体育(基础)、美育(动力)和劳动技术教育。

作为一种生命哲学,情感教育倡导,因为对生命的思索和关心而关心情感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要培养情感丰富、饱满、健康的,生命鲜活的人,等等。这些是教育学永恒的追求和使命。

关心和考察人的生命质量不可能绕过情感质量,需要以情感的方式探索整全生命中的精神发育。朱小蔓很早就意识到,培养一个完整的人(生命)不能只重视认知而不重视情感。她认为,情绪情感的发动有其生理的基础或表现,但更与特定生命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位置、民族地域文化以及微观交往互动的质量相关。朱小蔓所倡导的情感教育研究中的“情感”,并非西方近代科学思维中那个与逻辑理性相对的作为心理现象的情绪,而是具有价值倾向的人的精神性活动。情感教育主要探索人的精神发育,为教育树立起指向精神健全发育的价值目标。

回到情感教育研究活动本身,朱小蔓把它看成是滋养生命的重要方式之一。无论何时,只要谈起情感教育,她总是立刻眼睛发光、精神焕发,她把情感教育的研究看成了研究者自身的一条精神上的“回乡”之旅——从中体会认同、接纳、真挚等美好的情感。对于研究者而言,研究与他个人的情感之间不是完全地分割开来的,情感教育研究总是充满着人的温情以及人对于教育的担当和使命感。这是一种特别宝贵的精神力量。

作为一种实践哲学,情感教育研究来源于实践,指向对教育的现实问题特别是人的情感问题的关心。

朱小蔓的情感教育研究不是书斋中的学问,她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不同时期的研究课题,都直面现实社会和教育的挑战。用她自己的话说,她的研究几乎全部基于中国这30年社会发展变迁中的真实问题的激发和挑战,来源于个人对情感、对生命奥秘之探求,尤其是基于个人的教育、德育工作经历及感悟,同时得益于自己所在的工作岗位。

她曾不止一次地和我谈起,做情感教育研究,不是要为自己建立一个学术的自留地。近些年,她从情感教育的视域思考生命,关心生命教育研究,并把这一思想概括为指向生命完整发展的情感教育研究。这正是因应中国基础教育各个时期的问题而做出的个人学术上的努力,例如过分看重分数与升学而绑架了学校与家长;忽略儿童亲子关系中的情感应答,导致人的精神发育之基膜受损等。同时,她将这些学术研究的成果积极地反哺给教育实践,提出教育要遵循生命时序及生命之个体差异,为此后一生的良好道德品性、健全人格和整全生命的成长打下基础。

对于朱小蔓个人而言,情感教育是一个学术之根。对于整个中国社会和教育而言,它又是一剂良方。朱小蔓从这里出发,提出很多新的命题和教育实践方案。她的情感教育思想总是呈现出对于人的心灵和人类社会方向等终极问题的关怀,闪耀着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摘 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 情感教育 作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中如果不使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是塑造人性、培养信念、意志、感情的过程,这便不是成功的教学。”这是很有见地的论述。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对发展的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是教育教学通向成功的桥梁。现在我们已踏进了新世纪的门槛。时代的发展呼唤着创新型的人才的出现,创新型的人才的出现有赖于教育的培养。而担负教育这一重任的教师在这新时代的作用尤为显著。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首先,要奉献爱心,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曾听过一位老师这样说道“我很喜欢我的学生,每次走进教室,只要一看见学生的面孔,爱生之情就在我胸中激荡――我愿意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奉献我的一生!”说得多好啊,学生是他们父母的心目中的“掌上明珠"。他们走出家庭来到学校老师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将成为他们一切行为的中心动机和迫切需要。所以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是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气。但要学生亲其师,教师必须先爱学生。试想一下:学生在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在愉悦、宽松、自由的气氛中学习,能不“爱屋及乌”,能不对其任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吗?我们班上有个同学,他不喜欢数学,做数学作业很马虎,家长认为他数学学得很差,非常焦急。我观察了一阵时间后,才发现他原来是因为“讨厌”以前的数学老师对他很“凶“而“讨厌”学习数学。知道了原因后,我在教育他的时候,我就特别注重以“大朋友”的身份去接触他,耐心的教育方式去对待他。“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爱心和微笑,几周之后赢得了他的信任和接近,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了第一步的成功,我还在生活上、学习上对他多加“关心”。例如在课余时间谈话的时候不时地“考一考”他,培养他的数学细胞;而且还叮嘱家长回家后多与他谈谈学习上的收获。这样逐步恢复并增强了他对数学的兴趣,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假如当初我没有深入了解,只是对他“凶”的话,表面上似可以奏效一时,但实际更加拉开了他与我之间的距离,更深地伤害他的自尊心。

其次,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那么你讲上一句,他并知下一句。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的父母离婚,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精力不能集中,课堂上老师对她的一个微笑便可以化去她心灵的伤痛,用这颗爱心去鼓舞她。可想而知;情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有多大的作用。

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这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在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要具有感染力,教师必须对学生有真挚无私的神圣之爱。正如有一位学者所指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

此外,教师必需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上课时所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最后,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有着执着追求,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并不是仅仅当作职业来从事。此时此刻,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他(她)们就会乐意地多参与课堂教学中去。例如:我在教数学归纳法时,同学们对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很难理解。于是,我讲了一个春节放鞭炮的例子。假设鞭炮无限长,点燃第一个炮竹响过,接下来炮竹便一接一个响起来。通过实例增加同学们学习的趣味性。在鞭炮声中,教师和学生的情赶拉得更紧。课后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测试,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掌握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在课下,一般说来,如果学生把数学学习取得的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则会使他们感到兴奋、自豪、和充满信心。这些情绪反应将促使他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强学习的动力。正是这种情感,学生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正是这种情感在支撑着他们。据参考消息报道:世界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工作者都承认情感对他们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因而,情感对学生今日的学习乃至明日的辉煌都将有重大作用。因此,真正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的逆境中扬帆,而不是伤痕累累!

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生活情景,提出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迫不及待探索研究的兴趣,诱发学生学习情感的孕育。例如,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一课时,我设计的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物体运动的状态,提出了研究的问题:两个物体在运动到相遇,它们的运动是怎样进行的?求他们所走的路程怎么求?……学生看了多媒体的演示后,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还有一些学生尝试用两样物体自己来操作……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总之,“亲其师而信其道”。我们作为教育者,要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才能使师生互动,才能发展学生的潜能,不负世纪的期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情感伴随着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然而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多数时候都认为情感教育与班主任工作、语文教学等联系的比较紧密。其实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没有情感教育就没有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毫不夸张地说。情感教育同样也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剂和催化剂,是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树立为之而奋斗的远大理想的前提保证。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注意有意识地去拨动学生的情感琴弦,让情感教育成为教学的催化剂。如何让情感教育随数学教学课堂同堂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创造愉快的教学情境,让情感教育随堂行

首先,教师要以良好的情绪投入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也是情绪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带着什么样的情绪进入课堂,学生就会以什么情绪接受本节课的内容,所以说教师的情绪感情对整个课堂气氛影响很大。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有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以高度的时代责任感,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无论遇到任何烦心、气恼之事,都应拒之于教室之外,以饱满的教学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从容微笑。以微笑为载体把情感教育带进数学课堂。

其次,导入新课时,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因此,教师导入新课时,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学习有趣味感、新鲜感。如“二分法”的导入由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主持的“非常6+1”中有一个栏目叫“竞猜价格”,你知道如何才能以最快速度猜准价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议论,趁机我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同名同学相互合作猜生日,看哪一组能用“最少的次数”猜出对方同学的生日你共用了多少次通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增强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把情感教育融入有情趣的举例中。

再次,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每当有家长问自己的臻子“你最怕哪科老师”时,回答常常是“数学老师”。学生脑海里的数学老师时常就像“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严格的样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个性,压抑了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态度民主型、思维开放型、自由讨论型的课堂氛围,让自己由“正方形”变成“圆形”,学生在课堂上不必拘束,只要与学习有关,想什么都可以,想到什么就大胆地说,说得精彩,给予鼓励,说得不对,可以重说,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似甘泉雨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气气氛民主宽松,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

二、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情感,感染情感教育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作为一种创造活动,还具有艺术特征,这就是对美的追求。罗素说过:“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无尚的美,一种冷峻严肃的美,就像是一尊雕塑,……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样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洁到崇高的程度,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家才能显示的完美境界。”数学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然而它却具有一种深邃的、理性的美。数学中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有知识联系结构的美,有思路动态简洁的美,有几何图形的形式美,有数学公式的概括美,它们以其简洁性、对称性、和谐性、统一性、奇异性为特征表现出它们的美在教学中,教师提示数学美的时候,一定要投入浓重的感情色彩,用发自内心的激情感染学生,启迪学生,引导学生领略数学的美妙,使学生在享受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对数学美的强烈追求,让数学美成为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三、多渠道的评价方式,渗透情感教育

新课程中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所以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评价方式有许多,比如:课堂观察、口述法、书面测试、调查报告、一帮一情况反馈、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作业批改 评语 、建立数学成长记录袋等等方式。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它独有的特点,作为我们教师要注意,不管你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关键词:真实、及时、对比、激励、表扬为主。就算批评也要语言委婉一点,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要在评价中引起高度的重视。这些对我们学生的言、行、举、止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只要有心,处处皆教育”。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可见,情感教育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无疑是必不可步的“营养素”。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朋友,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激发学生的情意,使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品格;通过兴趣、动规的激发,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特长;通过意志培养,使学生具备正视困难、不畏挫折、主动进取、自信自尊的性格品质。在情感教育中,既要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冶,又要抓住一些教育契机使学生获得高峰体验、情性修养,同时实现教师的教育教学价值。

1、什么是幼儿早期家庭教育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这里牵涉到人的年龄阶段的划分和教育对象的阶段划分问题。人一生按年龄可分为若干阶段,如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儿童期(6~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等,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年龄特征、不同的需要。因此,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教育必须分阶段进行。幼儿早期家庭教育主要指的是对0~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幼儿早期家庭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早期家庭教育。2、幼儿早期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提到教育,人们自然会想到去培养孩子享用一生的好习惯、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让孩子学会爱和感恩、熏陶孩子的品行、交给孩子独立处事的钥匙等等。其实不是这样,这是人们的观念的一个误区。幼儿早期家庭教育工作实则是让家长掌握育子方法,提高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素养,成为这方面的行家。孩子应有的品质,家长首先必备。如果你自己都不具有这方面品质和素养,你如何去对孩子进行施教,这正是所谓的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必需具有一桶水。还有一点,孩子要学的知识和家长所学的知识不完全雷同,家长要比孩子掌握的东西多的多,包括的面非常广。如家长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要有科学的文化知识、家长努力学习掌握一些文学、史学、语言教育学、卫生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家长要加强自身言行方面的休养。而孩子是一张白纸,一个容器,他在等着家长们去熏陶,等待着外面的世界去填充。他们需要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去浇灌埋藏在他们身体里的各种能力的种子,使这样的能力得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如婴儿语言的敏感期在0——8岁,他们需要家长用一些正确的方法,使他们在这方面得到极至的发挥。还有,孩子书写的敏感期在3——5岁,这就要求家长运用剪纸、绘画、捏像皮泥等方面的训练来开发他们控制肢体方面的技巧,从而使孩子获取书写方面的能力。幼儿在各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敏感期,不同的孩子出现的敏感期也并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家长根据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发掘孩子的潜能。这没有一定的水平是不能做的好的。幼儿早期家庭教育工作包括非常全面、系统、细致的内容,是和数学、英语等学科内容地位相同的一门科学,从掌握这门学科知识的人来说,教数学、英语的教师可以“术业有专攻”,而幼儿早期教育工作要求家长必须成为育子的行家里手;从培养孩子能力方面,教师主要是教孩子专业知识,而家长是对孩子性格的养成教育;地位和医生相匹配,医生是医治人们的身体,而幼儿早期家庭教育则是家长医治孩子的心灵。万丈高楼从地起,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基本的知识做底垫的,没有基础知识,而去学习专来性很强的专业知识,简直是无稽之谈。而中小学教科书中凝聚了人类的基本经验,那些内容是最基本的、最核心的,是构建我们精神大厦最主要的元素。系统是阅读中小学教科书,有助于我们夯实知识基础,丰厚文化底蕴,也有助于我们地了解孩子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后续学习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家长与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比翼齐飞。幼儿早期家庭教育这门知识,和医生、教师的职业一样,也需要很强的基础知识做底垫,且这门知识不是医生、教师所掌握的专业内容,是育子方面的专业知识,与社会上的文凭高低没有直接关系,不是高文凭就懂得育子方法,就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就跟医学博士不懂天文学家所掌握的知识一样。例如:有的人学的是医生这个专业,有的人学的是教师这个行业,虽然都是学习,但专业不同,而医生和教师这样的行业也不是一上小学就开始分专业的,都是在接受了12年的基础教育课程,参加完高考之后才各自学习本专业的,得有12年的基础,而且是成绩好的人才有资格去学习的。本人不同意这样一些人的观点:很多父母或者因为工作太忙或者因为其它原因不能坚持学习,那也没关系,但至少自己不应该成为反面教材,不能用不良嗜好来为孩子做出标杆。”如果家长不学习,他就不知道什么是反面教材,什么方法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什么方法阻碍孩子智力发展,理解不了育子方法中理论概念。如“限制孩子的意识域”,只是教条地生搬硬套。虽然幼儿早期教育的书籍很多,如尹建立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晨曦、朱萍编著的《世界上最典的九大家教法》,但要让里面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灵活运用,必须要有一个学习的和吸收的过程,都需要家长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下大工夫去学习才得以完成的,因为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不可能从外面灌输进去,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可以直截了当地教给我们教育的智慧。3、早期家庭教育与人的一生对于做父母的这一工作,却没有进行必要的培训。只要到了婚龄,一对男女相互认可后,就可以结合在一起做夫妻,然后顺理成章地生下孩子来做父母。在法律上,他们是合法的父母;但在素质上,他们往往未必是合格的家长。人们都知道,庄稼要打好底肥才能获得丰收,高楼要打好基础才能坚实耐用,歌唱家必须练好嗓子唱的歌才好听,舞蹈家非得有基本功跳起舞来才好看,如此等等。这也就是说,大家都知道无论要做成某件事,打好基础是最重要的。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要做成功的人,必须要有良好的早期教育,这是人们最应该知道的,却有很多家长对此不甚了了。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们不真正懂得孩子所接受的早期教育对其一生的重要性,或者不明白怎样做好孩子的早期教育。造成这种状况的客观原因,主要是对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和普及做得不够,致使广大家长对人的生理成长变化过程、对孩子大脑阶段性发育的基本科学常识、对孩子幼年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方式方法等方面,都缺乏应有的认知。人们不管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有岗前培训,而最重要莫过于做父母的这一工作,却没有进行必要的培训。只要到了婚龄,一对男女相互认可后,就可以结合在一起做夫妻,然后顺理成章地生下孩子来做父母。在法律上,他们是合法的父母;但在素质上,他们往往未必是合格的家长。一般家长对幼年时期的孩子有几个误区:一是觉得小宝贝多么可爱,把宝宝当成玩具,只顾着给孩子吃得好好的、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然后心满意足地抱着孩子到处现“宝”;二是认为孩子这么小,啥也不懂,只要给他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就好了,长大了再教育;三是误以为父母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养好,以后应该是老师把孩子教好;还有的家长是很想把孩子从小教育好,但用的是家庭应试教育的错误方法,从小就逼着孩子死记硬背、到处培优,甚至训斥责骂、棍棒相加,让孩子觉得苦不堪言,渐渐地厌学,进而走向逆反。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人人耳熟能详,但这个“过”到底是什么?父母的过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这个“过”?却是使众多家长们普遍感到头痛的难题。特别是现在的中国不再允许多子女家庭,面对唯一的孩子,家长们更是百般呵护、千般疼爱、万般期望。可是,其结果却常常与主观愿望相反,好象是付得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少。在孩子小的时候是爱得要死,孩子长大了却“恨”得要命。父母们纷纷哀叹自己是“拿钱买错”,还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也不知道怎样解决这个他们最想解决的问题。因此,普及科学的儿童早期教育法、推广如何做父母的家庭教育学,成为社会的当务之急。要做好这一点,首先必须掌握儿童的成长规律,了解婴、幼儿大脑发育的科学知识,方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通过多年的观察透视、实践分析,科学家们对婴儿大脑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破除了过去的陈腐之见,揭开了鲜为人知的人类生理秘密。他们发现,经过大自然的长期优胜劣汰,人类为了生存,在十月怀胎中便具备了为适应外部环境、向环境学习的特质,其中包括多数的大脑细胞。但是,这些大脑细胞要在婴儿出生后的成长过程中,逐步连接起来才能互通信息。那么,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及家庭所给予的引导方法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早已证明,人类的记忆功能是由大脑中的“海马”负责的。虽然,孩子一般要到五、六岁时,大脑中的“海马”才臻于完善,其实,孩子出生不久,“海马”就开始发挥一定的作用了。这就是为什么幼儿虽然不会说话,却能记住父母的音容笑貌而“会”认“生”。因为小脑袋里主管视觉和听觉的皮质,也是属于最早发育的区域之一,并在婴儿三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达到最高的水平。在出生后的六到八个月,婴儿大脑里主管语言区域的“突触”数量就能逐步达到峰值,便可以从多种语言中觉察出基本声音来。在这一期间,如果孩子的成长环境过于单一,到了一岁左右时,就可能失去此技能。通过脑电图的扫描,发现婴儿从第九个月起,其气质的差异就已经在大脑的活动中显示出来。日后孩子是否开朗或羞怯,这个时候就可以作出一定的判断了。尽管参与情绪控制和高层次推理的皮质部分直到孩子15岁时,仍然处于发育之中。但是,幼儿在一岁大小时,这部分皮质的发育已经达到高峰期了。孩子到一岁半大的时候,不再只是用表情传达情感,而是开始以行动表达情感了。可是,很多初为父母的家长们非但不理解,还觉得小宝贝幼稚可笑,不当回事儿,未能加以及时的正确引导,往往在此阶段错过了早期情感教育的良机,以至于尔后遗患无穷。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还应该警惕地认识到:坏的开头是失败的一半。如果不理解儿童早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或未能掌握好对孩子进行早期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位居人类最重要职位---为人父母的家长们,是难以给自己的孩子一个良好的开头的,是会贻误孩子一生的快乐幸福的。此即为:“子不教,父之过”也。有鉴于此,当今社会应该及时地广泛开展父母学的教育,用以帮助即将为人父母的年轻夫妇学习如何做合格的家长。已经为人父母的家长也需要及时地加强学习,以改进自己目前的家庭教育方法,此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有提高了家长们的自身素质,他们才可以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并主要以身教引导孩子学会做人。当家长们懂得了从婴幼儿、少儿,直到青少年、成人的整个成长过程的科学道理,学会相应的教育方式方法,他们便能有意识地带领孩子一步步地健康成长。到那时,广大的中国家长们不再只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是能科学地“教子成龙”、“教女成凤”。神州大地将会是遍地“龙”“凤”,一片大好风光。4、家庭教育责任重大(1)、父母要为培养孩子做出“牺牲”看看今天许多注重孩子教育的父母们,他们为了让孩子考取“一流”大学,就得让他进入一流高中、初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可是,他们没有注意到的是,比让孩子进一流学校更重要的是使孩子在“一流”家庭里接受熏陶。井深大认为,模式教育的钥匙掌握在父母的手中。零岁是创造人的重要时期,世界上没有哪一项工作比得上创造人的工作更伟大。他大声呼吁:“世上的父母们,我希望你们对养儿育女的工作充满自豪,希望你们用爱心温暖怀中的襁褓。这种事情,有许多父母都做到了,根本不用我去说它。”父母的深爱和心息相通的模式教育,可以给婴儿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井深大强调了父母在育儿工作中的重要性。父母在孩子个性的形成和行为的塑造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井深大提出了很多关于父母教育女儿的成功案例,他通过自己的观察研究,指出并强调了父母的重要作用。如果孩子的家教从零岁开始,那么即使父母不惩处,他也能很好的掌握。不过,与其从零岁开始,倒不如从孩子尚未出世之前开始,父母就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反反复复示范一种良好的行为模式。当孩子能够模仿的时候,父母就应该真心的表扬他,知道他能真正掌握为止。井深大认为,与孩子进行面对面说教时的父母,他们所摆出的架势根本就是教育意识很浓的“教育者”、“权力者”或者“命令着”的姿态,而不是为“人”的姿态。相反地,“背影”所代表的则是一种“没有教育色彩”的自然形象,既不是权力者,也不是命令着,而是一个人的形象,是个熟知人生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的“真实人”的形象。换言之,所谓“父母的影子”就是反映父母的一切做人的态度。简单地说,观看父母的“影子”,孩子们就可以避开父母的直视,自由自在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于是,他们就能以清醒的眼观,看着父母那种不刻意粉饰或盛气凌人的实实在在的形象长大。也就是说,在父母的不知不觉中,孩子随时都在注视着父母亲做人的态度。因此,纵然面对面时,不管做父母的伪装得多好,如果他们在不刻意伪装的“背影”下,显示了丑陋不堪的形象,孩子便不会由衷地尊重父母。为人父母者行为不端,却要求子女堂堂正正地做人,只能是“缘木求鱼”。因此,作为父母,平日言行就得严于律己,不论何时何地让孩子看到“背影”都无愧于心才好。由此可见,父母作为孩子人生的榜样,其影响力是无穷的。所以,每个父母教育孩子之前,都应先反省自己,因此只有父母给孩子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孩子才会健康茁壮成长。(2)、做个有爱心、负责任的母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推进世界前进的手,其实就是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素质”斯特娜夫人认为有爱心、负责任的母亲,就是理想的母亲,也是教育必需的。因为负责任的母亲会关心孩子的成长,不断摸索培养孩子的经验,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并且在培养孩子的同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用自己的积极态度去影响孩子。在斯特娜夫人的心目中,理想的母亲应该永远镇定自若,永远慈爱地对待孩子,永远懂得用最好的方法去管教孩子,永远舍得在孩子身上花足够的时间,永远对孩子抱着乐观的态度,永远知道怎样回答孩子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斯特娜夫人成为母亲时才深深体会到,想要成为心目中理想的母亲太难了。没有任何一位母亲能够永远像理想中的那样完美。因为即使做了母亲,也仍然要在生活中成长,仍然要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仍然会有自己的缺点,但应该力求做得更好,力求向一个完美的母亲靠拢。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母亲,必须明白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永远也不会有足够的时候,因为新的问题总是不断的产生,需要有新的解决方法。一个好母亲应该在不断探索和自我完美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而这一过程要持续到孩子长大成人,离开家门止。所以,有一位有爱心负责任的好母亲是孩子的福气。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只有这样的母亲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希望对你有帮助啊

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笔者认为,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只考虑认识过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班会或团队活动向同学们正面宣传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但抓住时机,创设自然融洽环境,努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应力”与道德情感则是另一回事。在校内、教室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这儿,有的通过别开生面的班队活动,有的挖掘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有的则根据学生个性与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达到各种教育预期目的。但也应看到,由于对学生“主体需求是内化的原动力”这一点认识不足,在如何把社会首先规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品质方面研究得不够,我们的某些方面教育就显得脆弱与生硬。学生在那种正面教育场合,有时很难放开自己,他们经常只是首先意识的被动接受者,即使安排有学生在活动中发言,所说的也常是此刻我应该说此什么,而非内心真实所感,不能期望这种形成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其实,真能触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它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境中。因此,进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知”与“行”的中介和“催化剂”。

(一)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新组建的98级公关班,有两位女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继而恶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事后,我不是武断地各挨五十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各地了解情况,并打算抓住这个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们情绪高涨,竟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紧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那两个同学不约而同地走上讲台,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二)以知育情,以情促知

我们知道,单纯地对学生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爱之切”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班主任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年五月份,发生在美国轰炸南联盟中国大使馆的血腥事件,引起了全世界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我趁此机会让学生观看电视,收集有关新闻报道,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发出了“中国人民不可欺”的强烈心声。同时,又让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他们“为中华崛起读书”以实际行动来声讨美国的暴行。这样,无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是说,认知越丰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

(三)以行育情,以情导行

情感的另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摇动情感发展的动力。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越实践,学生的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

在以“爱心献功臣”的活动中,我班学生纷纷捐款,奉献了自己的一片爱心。钱虽不多,但却体现了中国青少年对那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的功臣的崇敬之情和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活动中,有些同学在老师面前一直是批评的角色,是小捣蛋,但了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这援助当然源于他们对功臣的敬仰,然而,在援助中,自己不分明也获得一份快乐吗?他们自己却没觉察到,就在那瞬间,他们的灵魂迸发出怎样可贵的火花。我抓住时机,谈了爱国的含义,谈了什么叫高尚,使同学们从奉献中体会到自身精神的愉悦。这样,这使整个教育过程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氛围。

总之,当学生不仅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世界,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而且也学会留心观察自身,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把精神力量也用到使自己本身变得更好、更完美的,他们才算真正逐渐成长为道德成熟的人了。而教师的贵任之一就在于抓住良机,寻找学生对外界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以情育人,最终过到知、情、行的统一。

一、加强数学教师的情感修养

教师情感的变化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积极的情感,对于促进学生心境的愉快,对于师生关系的协调,对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都有着密切联系。实验已证明: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新课改的今天,要让学生的情感的健康发展,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注意学习新的课程理论,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加强艺术、文学等方面的修养,以丰富自己的情感。其次,教师要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化在教育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感染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无形的激励。

二、 发挥情感教育的自主性功能

学生的天性是好动。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这一心理特征为出发点,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多种器官并用,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努力营造为学

生所“喜闻乐见”的课堂气氛,以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自主性功能。

三、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积极情感

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积极的平等的情感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对老师产生积极情感,那么他们就容易将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内容上去,这就是情感教育的迁移性功能。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它具有多种效应。一是宽松,师生有一种宽松感、安全感,因而能够无拘无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学习,从而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地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二是信任,指的是人际交往的意愿。喜欢有趋向性即喜欢听谁的,不喜欢听谁的。师生关系好,教师输出的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理畅通无阻地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训学效果;三是期待,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和力量;四是感染,师生关系好。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态度都会给学生以好的感染。

开题报告模板及范文

  篇一:开题报告模板与范文

 题目

 姓 名: XXX(宋体小三号,加粗)

 课 题 组: XXXXXX

 日 期: 20XX年XXX月XXX日

 商河文昌实验学校制

 目录(标题: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及预计突破的难点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五、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六、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七、主要参考文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加粗顶左,段前自动,多倍行距241)

 xx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符)

 1.xxxxxx(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号加粗顶左,段前自动,行距15)

 xxx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

 (1)xxxxxxxxxxxxxxxx(段落文字: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符。)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同上)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及预计突破的难点(同上)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同上)

 五、课题具体实施步骤(同上)

 六、课题预期研究成果(同上)

 七、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格式如下)

 [1]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物格式,五号宋体,居左)

 [2]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专(译)著格式,五号宋体,居左)

 [3]作者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论文集格式,五号宋体,居左)

 [4]作者文题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授予年(学位论文格式,五号宋体,居左)

 [5]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授权日期(专利格式,五号宋体,居左)

 [6]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技术标准格式,五号宋体,居左)

  篇二: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题目: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的特征。其实,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的人文性侧重教育学生,培养和滋润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策略,大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使学生在富于情感的状态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熏陶,提高语文素养,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探寻在语文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进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有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情感目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寓情感教学于语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育中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化的重要标志,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观念上认同了这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将情感教学作为知识传授的附庸的状况依然存在。恰当的教学策略对于中学语文情感教学广泛而有效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现状亟待改观,由于教师对教育目标的认识不全面,缺乏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等到原因,在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轻“情”的思想,有是情感教育被德育所替代,情感教育变得“戒律化”,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脱节,不能真正关注到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发展。把情感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达到让学生“知”“情”同步发展的目的,进而让教育行为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意”和“行”。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情感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已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还有对学生自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注,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之前,可以看到国内外的教育家们已经有了诸多的理论,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知学、好学、乐学”到当代著名教授卢家楣的“情感教育心理学理论”,从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愉快教学”到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动机原则”,都有着独到的见解,是我们进行此次课题研究的不竭源泉。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符合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理念,为语文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它将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崭新亮点。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及预计突破的难点

 1、基本内容

 首先对古今中外的情感教学理论进行梳理,明确情感教学的内涵、特征,然后分析并指出语文情感教学的功能,并重点分析语文情感教学现状及主要原因。最后以现代教学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原理等为理论依据,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发挥教师情感、中学语文文本富含的情感以及各种情感教育有利因素的作用,形成可行性方案,提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策略。

 2、研究重点

 发掘教材情感生发点,以情引情;发挥教学者的情感教化作用;调动学生的情感潜能。

 3、预计突破的难点

 从情感教学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语文情感教学的探索,提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具有普适性的策略。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本课题拟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法、实践法、行动性研究、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从情感教学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将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与优秀教师教学实践及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等方面相结合,较为全面和深入地对中学语文情感教学进行新的探讨。

  五、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按照本课题研究的设计框架,研究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理论依据的学习阶段;(20XX年4月——5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内分工,明确研究任务。

 2、组织语文教师学习情感教学理论,阅读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53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