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隔离

情感隔离,第1张

2年的抑郁症期间是会出现远离人群的“隔离”状态,加之此后“自我约束”关注的核心是“自我” -- 聚焦于自我的内心世界及奋斗目标,而忽略了(或不再关注)周边,进而形成了进一步绝缘状态或“隔离”状态,“情感隔离”通常的表现并不明显,也并非“有点像人格分裂”,许多女性朋友也会因此而困扰,担心自己再也无法付出情感、是无法体验爱情的另类;实际上,成长在离异家庭的生活经历,是她们普遍共有的经历,只是多数人(3岁前父母带着)自身并未觉得与父母之间的爱有任何的隔阂。

怎么办?

-- 暂时调整个人的目标,多给自己安排些业余活动,例如:多参加些心理沙龙,多结交一些朋友;春天踏青郊游,夏季户外旅行…有了个人的生活圈子,绝缘的状态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 如果自觉个人状态隐约与对婚姻或家庭的认识有关,那么也可以在各类心理沙龙的活动中做进一步的自我探索。

以上是比较好的方案,毕竟身边几位与您有过同样困扰的女性朋友,通过这些路径,现在都有了满意的感情归属。

情感隔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觉察不到自己的情感 二是觉察不到他人的情感。后者也可以被称之为缺乏共情能力。

有些人在面对自己的亲人逝去的时候 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 表现出多大得悲伤 就像正常人一样 吃饭睡觉做事 没有像其他家属一样 哭的死去活来。这就是使用了情感隔离 有些人能够笑着说自己悲痛的经历 脸部表情与事实产生得效应完全不一样 这种也是隔离的表现。

正视它吧 我们要去看见和允许自己的这些心身反应 关注自己的内心 认识 理解和接纳自己 学会表达 尝试在生活中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情感隔离是人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封闭自己情感断绝与外界的来往,如果两人之间发生了情感上面的隔离,说明你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出现了问题。

两个人的相处能否体验到双方彼此的情感,关乎到这段感情能能否继续走下去。一段感情中,对自己的爱人非常陌生,不清楚对方心里想的是什么,行动上也无法揣测对方的意图,宛如有一堵墙立在两人中间,隔绝了两个人的交流,两个相互深爱的人,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呢?因为你们把自己封锁起来了。

每个人都有一道自己的心理防线,随着另外一个人加入到生活中,心里防御机制就会被激活,但这种防御不是敌对的,而是相安无事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心理上的抵触。生活的改变使得他变得焦虑,不知道怎么去适应新的生活,从而形成了对自己的封闭。

发生情感上的隔离,有可能是单方面个人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双方共同产生的问题。不管问题出在谁的身上,需要你们共同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感情是两个人的生活,不能沿着以往自己个人的生活模式来相处,你的生活模式只适合你个人,放在两个人身上肯定会发生冲突。

有效的沟通是缓和关系的有效方法,如果察觉到两个人产生了情感上的隔离,不妨好好聊聊,将心中所想的表达出来,沟通才能找出问题所在,才会清楚存在问题的根本,沟通也是两个人情感上的接触,通过沟通两种陌生情感的桥梁搭建起来,才有融合为一的机会。绝对不能过于在乎对方的想法从而选择忍让,这样只会让隔阂更大。

情感上的交流是稳定感情的重要条件,发生情感隔离并不可怕,只有敞开心扉,互相接纳,我们的情感就能得到交流,隔阂就会消失。

感情中的情感隔离,形容的过程如下:

1、无人分享

两个人在热恋期的时候是有说不完的话的,吃了什么早餐,看到什么人,买到什么东西,事无巨细都想要跟另一个人分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起时间久了,激情就会慢慢的退却。可能两个人从无话不说就会变得很少交流。

即使其中一个人还有满满的分享欲,但是当她每次分享之后得不到回应之后,就会逐渐产生感情隔离。人之所以愿意分享就是因为有人可以倾听,但是当在感情中已经无人分享的时候,或许另一半遇到任何事情都不再愿意告诉你了。这就心理上的变化就会产生情感隔离,所以当你身边还有一个人愿意跟你分享鸡毛蒜皮的小事的时候不要不耐烦,至少证明对方依然很爱你。

2、信任危机

产生情感隔离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信任了,在感情里面,信任是最基本的。当你对自己的另一半非常信任的时候,你是不会对他的任何行为产生怀疑的。即使他没有立刻回消息也好,没有回家吃饭也好,出去和朋友聚会也好,你都会特别的放心,在这样的模式下相处,感情也会继续升温。

但是一旦你们的感情出现了信任危机,那么就会产生很多的猜疑,就算是因为工作忙碌没有回复消息,你都会脑补出一场出轨大戏,一段感情如果没有信任了,自然就会产生隔离感。双方都不愿意开诚布公的交流,这段感情就变得不再真诚,甚至会出现很多的套路。

值得一提的是,只要感情出现了情感隔离,那么这个隔离就会像一道裂缝一样,永远存在。就算之后你们的感情能够得到修补,可是这条缝不会完全复原,一旦出现了任何的动摇,裂缝就会再次显露出来。

这是一种心理防御,它虽然能隔离掉不好的事情,但代价也很大,会丧失很多,重度隔离以后,感觉就是没有任何喜欢的东西、对任何事情都不在意,失了爱一个人的能力。感觉被一个透明的罩子罩了起来,能看见外面的一切,却感受不到。

先看见和允许自己的这些心身反应,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认识、理解和接纳自己,学会表达,尝试在生活中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随着情感的释放和心身需求的满足,负面情绪、躯体反应和强迫症状就都会逐步减退。

情感隔离顾名思义也就是将一切情感隔离出去。没有快乐,没有感动,没有害怕,没有内疚,没有愤怒……总之,一切情感都不复存在,你与这个世界就像多了一层隔膜,隔膜会过滤所有的情感。性的快感,满足感……也不会存在。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生活中总无法从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抱持,难过的时候没有人愿意给个肩膀给点温暖,那宁愿把这些统统压抑进去。去找一个这个世界还能给你一些情感流动和安全港的地方吧,哪怕是在专业的设置里。有时我们需要感谢有心理咨询的出现,至少这种心理问题和痛苦有一个地方可以得到帮助。

对于有情感隔离的那些朋友,总体来说,你的理智发展的很好,情感没有发展起来,急需发展。没错,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是一种心灵上的残疾,因为你理智非常强悍,同时情感非常孱弱,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打破了你整体生命的平衡。

慢慢的轻轻触碰自己,感受感觉自己,用身体体验自己,你沉睡的情感会慢慢苏醒。如果有一个温暖、贴心、耐心的陪伴,将对你大有好处。用你的情感,体验你的情感,而不是表演你的情感,你的生命将渐渐丰满。

防御机制:有了痛苦的经历,动用自我功能,将其排斥在意识之外。

情感隔离——让自己暂时体会不到痛苦。例如:地震中失去亲人暂时不痛苦充满了力量去救别人。微笑着说自己的痛苦经历;咨询师与来访者进行工作时,咨询师情感不卷入。

防御机制是人为了保护自己的,保护成功,我们才能活下来。

成年人依然在使用婴儿的防御机制,就是神经症或精神分裂。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诊断的重要的标准之一。

防御机制的使用——意识层面的使用和潜意识层面的使用。

失恋之后,不同的表现,基本上都是不同的防御机制在起作用。

情感隔离,属于神经症人格的采用的方式。

防御机制的分类是从:成熟的、原始的进行分类,不使用健康和不健康的说法。或者说:适应性的防御机制和不适应的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的灵活性——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防御机制,才会适应不同的场合。例如,工作时情感隔离,有利于更好的工作,但如果家庭中情感隔离,就不利于生活。

情感隔离,并不是人格,而是一种心理防御。

也就说,普通人在产生应激反应的时候,经常会用理智压抑情绪的方式,来隔离感情。

它虽然能隔离掉不好的事情,但代价也很大,如果长期使用这种防御机制,就会形成回避机制。

不光回避型依恋,经常使用情感隔离这种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

作为普通人,在面对人生中重大事故,也容易用这种防御,防止自己受到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重度隔离以后,感觉就是

1、没有任何喜欢的东西、对任何事情都不在意。

2丧失了爱一个人的能力

3感觉被一个透明的罩子罩了起来,能看见外面的一切,却感受不到

4感受不到开心,只剩难过和绝望。现在连绝望都没了,只有受到很大的刺激,才会有一闪而过的感受。

5没有任何情感,行尸走肉的活着,那怕是很在意的人死别,也没有任何悲伤,但身体本能的发冷

6只剩下了本能,麻木出了新境界,偶尔哭一哭,却一点悲伤的感觉都没有,不知道自己为什么

哭。那种感觉就是一个自己站在对面,平静的看着另一个自己

7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懒得出门,懒得动弹

8有种做梦的不真实感(个别时候怀疑自己在梦里)

9记忆力下降的厉害,记不住任何事,以前发生的事几乎全忘(你能记住在梦里发生了什么吗)

回避型依恋”与“回避型人格”两种也是不同的。

很多人把精神分析中的回避型人格(以及DSM-5上的回避型人格障碍) 跟 依恋理论中的回避型依恋混为一谈了,甚至还造出了“回避型依恋人格”这样不伦不类的词。

二者完全是两个维度。

回避型人格,怕的是“不如人”或“被人瞧不起”,所以回避可能对自己做出低评价的人与场合。

回避型依恋,回避的是亲密关系,是怕自己的自主权被伴侣妨碍。

因为名字过于相似,所以导致很多人傻傻分不清。

甚至,还有一些心理学从业者,也没有搞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大家经常在网上看到的,一些对于回避型吐槽的话题,不用多想,指的一定是回避型依恋。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把一个爱的人给推开。

而回避型人格,则是不愿意与人打交道。

害羞跟别人交往,喜欢宅在家里。

进入亲密关系的时候,不存在把爱的人推开这样的行为。

相反,会特别依恋自己的朋友,或者是家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617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