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工作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计划(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计划1为更好地落实学校提出的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一束温暖的阳光”的工作部署,结合我所帮扶的留守儿童的具体实际,特制定如下帮扶计划。
一、帮扶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姓名:
年龄:
家长姓名:
临时监护人(爷爷或奶奶等)情况:爷爷年迈体弱,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对孩子只能是照顾生活,而无法照顾孩子的的身心发展情况,学习上更是不懂。
学生现状:
学生生活不规律,经常迟到,上课没有精神,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其父母一年回来2-3次,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是顾不上,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更是不闻不问。
二、帮扶措施:
1、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2)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建立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5、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计划21、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班上的这部分"学困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都低于一般水平学生,他们不善区分教材中的重点,概括能力差,思维独立性差;基本学习技能,如读、写、算的速度,自我检查的能力等有一定的缺陷;实际知识中存在缺陷,使后续学习发生困难,缺少应有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与一般学生相比,他们存在较多的情意障碍:
如成就期望较低,学习缺乏胜任感,学习的坚持性差。他们常常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下,而非努力不够或策略不对。
2、方法措施:
(一)、重视过程性评价
(1)、重视"学困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对在作业或考试中取得进步的同学要大力表扬,必要时给予物质奖励,想办法让他们保持坚持不懈的努力状态。
(2)、制定"一帮一"、"生教生"计划,定期分批确定重点帮教对象,通过树立成功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全班"学困生"的学习。
(3)、每次测验或一阶段学习结束后,与他们进行谈话鼓励,帮助树立目标,鼓励他们相互竞争。
(二)、分析"学困生"的成因与其特点,使辅导有针对性、成效性
(1)在教学每单元前,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做好单元的计划与实施,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有一个充分的预计,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重视学生错题成因分析是提高辅导成效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提取数学"学困生"的作业,练习或测验中出现的错误,把这些错误系统地加以整理,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认知结构等方面入手进行诊断,从而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学生知识的"生长点",通过课前预习,加强课前铺垫辅导,有利于缩小"学困生"和其他同学学习新知识的差距,提高"学困生"学习的信心。
(4)课后强化辅导。在课后,根据学生对课上教学内容掌握得不那么清楚的地方,应对当天教学内容作及时辅导帮助。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转变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留守学生” 管理与教育。大多数“留守学生”无论从心理、生理、生活、学习等诸多方面都与正常学生存在一定的距离,生活无规律,心理不健康,学习自觉性差,行动自由散漫,明显露出无家长监控所存在的失控的缺陷。这些学生隔代照管,亲友托管,从不同程度上娇惯了他们。因此“留守学生”问题不仅仅是学校问题,更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如何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受到正常的关爱和教育。
二、领导小组:
三、工作要点
1、“留守学生”摸底建档;
2、“留守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教育;
3、学生教师家长保持联系,交换信息。
4、“留守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考核评价。
四、主要措施:
1、各班对“留守学生”进行摸底清查,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
2、学校开通亲情电话,设立亲情信箱,让“留守学生“有倾吐心声的地方。
3、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监控与管理,经常与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随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
4、对“留守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每周进行两次集体授课,主要内容是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5、开展一帮一关爱活动一个教师帮一个“留守学生”,一个学生干部帮一个“留守学生”,为“留守学生”营造欢乐、和睦、幸福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6、开办“家长学校”,对“留守学生”的代理监护人进行培训,使他们懂得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让他们能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留守学生”各方面的工作。
7、开办法制教育课,适时对“留守学生”进行法制观念和自我防范的能力,加强自觉遵纪守规的能力。
8、学校积极配合文化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让学生积极参与正常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9、学校要做好在校住宿的“留守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保障住宿良好的环境,重点保障他们的食宿安全,对在校个别住宿的“留守学生”学校要有专人定期巡查,随时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
10、学校要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留守学生”工作方案,工作制度,成立工作专班,让我校“留守学生”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计划4一、目的意义
留守学生(儿童)关爱行动以帮助留守学生(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帮扶留守学生(儿童)弥补感情缺失、提高道德素养为目标,以动员组织全社会关爱留守学生(儿童)为重点。本着“真诚、真心、真爱、真行动”的原则,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学生(儿童)的需求,为其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进一步探索关爱留守学生(儿童)的有效机制,整合社会资源,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爱护留守学生(儿童),构建学校、社会合力共育的模式,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促进留守学生(儿童)健康地成长。
二、实施范围
全镇各级各部门
三、方法步骤
全镇留守学生(儿童)关爱行动,从20xx年9月全面启动,长期坚持开展,并于20xx年9月进行年度总结。
(一)建立健全制度
充实完善全镇“留守学生(儿童)关爱行动”领导小组。成立由镇财政所、镇民政办、派出所、镇司法所、镇宣传文化中心、镇综治办、镇团委、镇妇联、镇关工委组成的镇“留守学生(儿童)关爱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团委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党委分管领导召集,半年召开一次联系会议,年终进行一次总结,并形成长效机制。建议近期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安排部署留守学生(儿童)关爱行动相关工作。
(二)规划出台政策
近期对全镇留守学生(儿童)分布情况、生活现状、心理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全面透彻的了解全县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结合我县留守学生(儿童)实际情况,制定《镇留守学生(儿童)关爱行动实施意见》,对关爱行动的目的意义、实施原则、具体措施以及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建议该《意见》以镇党委、镇政府名义下发至各级各部门,为关爱工作提供强力的政策支撑,形成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深入贯彻落实
1加大政府投入。为扩大关爱留守学生(儿童)阵地的覆盖面,更好的开展留守学生(儿童)关爱行动,建议结合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由县级各部门和联系乡镇合作,在每个乡镇各新建留守学生(儿童)之家一个,组织关爱队伍,在留守学生之家广泛开展关爱活动。
2加强学校管理。留守学生(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重点主要在于依托学校,要建立留守学生(儿童)心理发展档案,成立心理咨询机构,选聘心理教育教师,开设心理课程,对留守学生(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建立留守学生(儿童)监护人与学校的定期联系制度,帮助、督促、检查家长履行监护职责等。
3开展关爱活动。一是开展“大手拉小手”科级领导干部结对关爱留守学生(儿童)活动,帮助解决其生活、学习困难。二是开展留守学生(儿童)义诊活动,组织卫生医疗人员深入村、社,对留守学生身体健康情况进行检查,促进留守学生(儿童)健康成长。三是开展留守学生(儿童)关爱活动,对留守学生(儿童)进行心理抚慰、学业辅导、亲情陪护等系列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儿童)不再孤单。四是扎实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尤其加强对留守学生(儿童)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让他们学法、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知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周密安排。全镇各级团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留守学生(儿童)关爱行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按照活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统筹谋划。
(二)挖掘典型,注重宣传。全镇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宣传载体的作用,宣传关爱留守学生(儿童)的爱心志愿者先进事迹,宣传关爱留守学生(儿童)行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努力在全县范围形成关心、爱护、帮助留守学生(儿童)的浓厚氛围。
(三)督促指导,强化考核。“留守学生(儿童)关爱行动”领导小组将积极指导关爱行动的具体实施,适时对全县各级各部门关爱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进行工作情况通报,切实推动关爱行动常态化、长效化。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计划5我校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留守学生问题非常严重,推广和实施“留守学生关爱工程”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具体行动;是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县局关于留守儿童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我校具体情况,使我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主要目标
加强“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入调查调查,制定工作方案,狠抓措施落实,全面实施“关爱工程”,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不断提高我校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工作措施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制度
要求班主任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学生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基本内容包含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实施党员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学校党总支组织党员对留守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签订承包责任书,成为“代理家长”。对学生,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谈心制度。
定期召开帮扶结队党员、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星期与本班的“留守学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孩”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家长“常回家看看,常来电问问,常写信和孩子聊聊。”使留守学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总结(精选5篇)
在经历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活动后,我们的个人能力得到了很大进步,为此需要认真地写活动总结了。你想知道活动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总结(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总结1
我们班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实施“关爱特殊群体”,加强了对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使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把班级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现将活动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讨论我校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制定相关的措施,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确保特殊群体学生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1、建立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学年末做好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学生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2、建立“代管家长”队伍,推行“代管家长”制度。
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负责对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班级通过班会,发动全体学生,做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代管家长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当好“五员”(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康成长指导员),让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
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掌握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
4、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队干部、、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学生”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
5、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6、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代管家长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多走访“留守学生”家庭,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对“外来打工子女及留守学生”家庭做到“五必访”,即情绪不好必访,身体不佳必访,成绩下降必访,迟到早退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通过家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
总之,关于特殊群体的教育,我们班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也感到举步维艰,单靠班级的努力,缺少大环境的支持,“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将愈来愈难,现就我们感受较深的几个问题提出:
1、由于“特殊群体”人数越来越多,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帮助、关爱显得力不从心,学校和教师无法替代也替代不了家长和社会去履行本应由家长和社会承担的教育责任。
2、家庭教育观念错误,有的甚至与学校教育相悖,家长素质亟待提高,有的家长对子女要么溺爱,要么高压,要么放任,要么简单粗暴,给我们的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中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总结2关爱“留守孩子”,就是要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这就是我校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现将本学年留守孩子活动总结如下:
一、利用主题班队会,加强关爱。
我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队会,各中队辅导员老师根据本班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确立一个子主题,策划活动方案,组织同学举行一次主题队会。通过主题中队会,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孩子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通过活动,让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在各位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我校蔡东剑同学被评为莆田市留守孩子“自强少年”。
二、利用节日,加强关爱。
我校根据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同在蓝天下茁壮成长——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六一节在全校开展了“庆六一,关爱留守孩子”大型游园活动,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三、利用资料,加强关爱。
每个班级建立了留守孩子档案、联系卡、统计表、基本情况登况表、手拉手好朋友结对子登计卡。每一位老师都与留守孩子结对子,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
4、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四、利用“爱心天地”,加强关爱。
每个“留守孩子”都有一个以上的手拉手好朋友,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与他一起成长进步。并在“留守孩子”生日期间,全班同学为“留守孩子”献上一声生日祝福送上自己制作的小贺卡、小礼物等。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在各班开辟关爱留守孩子“爱心天地”,发表“爱心宣言”,制作“爱心牌图”,精办“爱心宣传栏”。挑选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版面精美的作品为宣传栏的内容。
一个个品学兼优的爱的使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爱心宣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爱心画面,给留守孩子阳光般的温暖,阳光般的热情。
中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总结3xx学校是xx县最偏远的山区学校,这里100%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在校学生数一百八十多人,留守儿童占了32%左右。近几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我校高度重视的话题。学校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弥补他们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积极配合政府和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的心灵留住一片阳光。
据学校调查,留守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自觉性不强。行为习惯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部分留守学生心理出现偏差,亲情失落,心理失衡。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学校坚持做到管理上不盲目,教育上不松懈,把"留守学生"的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走近"留守学生",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防止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强化措施。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建立“三知、三多”机制(对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留守学生监护人情况、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家访、校访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交流,指导留守学生监护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留守儿童每年人员在变、情况也在变。家访了解情况成为关注留守儿童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教师走近留守儿童,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直面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的生活、学习以及情感世界,或成长过程遇到的烦恼。
二、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针对学校留守儿童相对集中这一情况,我们在政教处建立了一个留守儿童之家,每周2次为留守儿童开放,并提供学校长途电话给他们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亲通话。“留守儿童之家”常年有两名教师现场指导。让留守儿童之家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今年开设了学生心理辅导室,安排专任教师兼职辅导。增加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加大疏导力度,创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创设咨询信箱、亲情热线电话等,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显性、隐性的心理压力,并进行合理的疏导,跟踪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使留守学生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在一个时间段内逐步得到矫正。
四、实施教师结对帮扶制度
我校把留守儿童分派给任课教师结对帮扶,帮扶教师每月至少找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每学期至少家访一次,每月至少与其监护人交谈一次,每学期至少与其班主任沟通一次,并建立帮扶工作记录簿、帮扶成长记录簿。教师指导学习、关心生活,以对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在学校留守儿童之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校安排了名热心、有爱心、责任心的教师孙莉老师作为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活动开展、心理辅导、安全监护。今年学校开展的具体活动就有:“文艺活动、写字比赛、写给父母的一封信、“真情告白”亲情电话等活动。现在,在我校的留守儿童之家,总能看到留守儿童们在专心地看书读报、舒心地上网通话、开心地打球娱乐、耐心地听老师辅导教育,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和幸福。
中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总结4根据我校留守儿童暑期活动中心实施方案,为广大留守儿童创造一个陶冶情操的阳光驿站、发展个性的丰厚沃土、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现总结如下。
一、初步成效
我校以帮助留守儿童心灵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重点,以弥补留守儿童情感缺失、促进心理健康成长为内容,坚持“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原则,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取得了一定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了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留守儿童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了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了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2、有效地推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
3、深入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在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把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初步建成了留守儿童幸福、温暖的大家庭。
4、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了团支部、教务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学校教育教学体制,纳入校本课程的开发。
5、通过对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以点带面,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现准备用一段时间,在全镇范围内、在全体学生中推广心理健康教育。
二、存在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专业指导,缺少专家引领。教育质量不高,效果不显著。
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尚未有效建立。班主任、德育教师与心理健康教师联动机制尚未建立。
3、学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工程的工作机制,总结经验,推陈出新,狠抓工作落实,把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工作逐步推向深入,为流动留守儿童和其他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一起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中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总结5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充分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我校从实际出发,加强了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为切实做好关注留守儿童的这一教育,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各负其责,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留守学生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
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学校的留守儿童,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并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
2、建立代理监护人队伍,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
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学校还多方面联系社会上的爱心妈妈,至今有四名留守儿童找到了爱心社会妈妈,社会妈妈负责孩子的全年的学习开销,还定期到学校看望,节假日领回到自己家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学校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学校对代理监护人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
三、营造关爱氛围,开展关爱活动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利用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校园爸爸、校园妈妈——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四、感受温暖,快乐成长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学生之活动室,配备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五、取得可喜成效
通过各种关爱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护网络并取得较好成效,留守儿童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仅学会了自理、自立、自强、自律,还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出现了广大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家长放心工作的喜人局面。
六、今后工作打算
1、倡导全校师生,为留守儿童献出自己的爱心。开学典礼上,为贫困留守儿童搞一次校园爸爸妈妈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结合教师开展的“教师帮扶”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
3、实行代理家长制,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各教师代理两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从而使其安心学习。
4、各班组织本班“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和困难告知父母,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学校在五月份将开展一次“给远方父母一封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5、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每月上一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6、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每位教师需帮扶一位留守儿童,做到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七、存在的问题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我校在这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们也感到这一工作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目前,“留守学生”人数增加,给学校,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其次,家庭教育观念错误,家长教育没有方法,给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我们应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
;” (1)课后再备课。实践者于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和反思所得,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使有益的经验得到提炼和升华,以待今后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日臻完善,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2)写反思日记。实践者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地记录下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教育教学的背景、实施要点、实施效果及伴随而至的思想感悟和情感体验,记录下发现的问题及反思后设计的假设性解决方案等。这种高密度的反思实践活动对教师形成敏锐的眼光和高强的反思力大有裨益。 (3)写教育叙事。实践者在教育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独特的事件或冲突。对事件和冲突的观察、分析和化解的过程即是反思实践的真实过程。写教育叙事即是对教育教学事件的再现、思考和化解。教育叙事经过实践者基于真实性上的加工,具有鲜明的情节性、冲突性、主题性和典型性,因此更宜成为教师日常反思实践的主要表达方式。 (4)诊断式研究。反思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邀请同事或者专业研究人员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观察、审视、评价甚至批判,从而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设计和操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共同讨论找到弥补之法或化解之道。 (5)行动式研究。反思者为弄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问题的实质,与同事或在专业研究人员指导并合作下进行相关研究,探索并制定出用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方案。这种研究方式不同于专业人员所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教育科研,而是直接着眼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课堂应变能力,适应师生互动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形式。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智慧要求都进一步提高,推广反思性教学,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来,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广泛推广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将反思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前通过反思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谋划解决问题的预案;课中通过反思自我监控教学过程,机智地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课后通过反思对自身课堂教学进行批判和总结。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教师有效的教学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自我回顾性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自我回顾性反思是教学反思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主动地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等进行深刻审视和系统总结的过程。自我回 顾反思时,要求教师重点对课堂上处理各种偶发情况、学生的突出表现及教学中的精彩片断、干扰教学以至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若干细节进行回顾提炼。还可以联系自己当学生时老师在教学相关内容处理上的技巧进行对比总结。提倡教师写“反思日记”,总结评价自己的教学,或者让教师给自已写信,站在第三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等都是进行自我回顾性反思的较好方法。 二、信息提示性反思。通过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表情等信息反馈进行的反思。信息提示性反思要求教师具有捕捉信息的敏锐感,善于通过学生的眼睛看问题;要有敢于正视不足,矫正问题的胸襟和气度;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能灵活地处理教学设计、应用教案。如我校一位思想政治课老师在一次送教下乡活动中,上一节题为“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公开课。当讲到“可持续发展”时,本来活跃的课堂气氛一下沉闷起来,学生盲然的眼神告诉这位老师,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能理解,无法联系实际回答老师预设的问题。于是,这位老师随即调整了教学设计,让同学们联系农村超生子女问题展开讨论。课堂气氛又重新活跃起来,对“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已在讨论中有了结论。信息提示性反思能促进教师有针对性地克服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障碍,使教与学更好地互动协调。 三、同行诊断性反思。通过邀请同事、专家观察评议自己的教学进行的反思。即将自己的教学作为案例,邀请同事和专家进行评析,从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再通过反思日记,记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在我校,同行诊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导师诊断。即“一帮一”对子中,导师对帮带对象(主要是新教师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诊断;二是同组教师诊断。组织同一备课组内教师相互听课后进行讨论,提出评课意见;三是专家诊断。坚持每学期邀请市、区教科所专家深入部分教师的课堂听课,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解剖。 四、榜样对比性反思。通过与自己喜欢或崇拜的教师课堂教学的比较进行的反思。即以你认为是榜样的教师的教学为样板,将自己的教学与之比较,从而找到优劣,进行扬弃性借鉴。教学中的榜样可以是本校的骨干教师,也可以是其他学校的教师。教学比较既可以是某个教学案例的比较,也可以是长期的比较,长期的比较借鉴收效更好。我校在实施“一帮一”结对帮扶中,坚持实施受助教师听导师的课后再登台上课及教案须经导师审阅签字后才能上课两项制度,使受助教师坚持以导师为榜样,通过对比借鉴,有效地促进了受助教师的进步和提高。实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特别是我校“3、2、1”教学模式(3即预习、展示、反馈,2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即真正意义的学习,即让学生会学、学会、会用)的开展,一些学生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加之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造成学习成绩一时不够理想,对学习丧失信心,体验不到成功的兴趣和进步的愉悦,于是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学习成绩进一步受到影响,从而成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改精神,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下面就怎样关注弱势群体,如何转化学困生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分析病结,找准病因
“对症下药”人皆晓知,然而生成学困生的原因何在?这是我们作好转化工作首先要弄清的问题。我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不正之风的干扰和外界媒体的毒害。如“游戏”“网吧”,特别是当今的人社会风气,使学生认为有钱、有人不学习照常有生活门路,导致学生不愿学习而形成学困生。
2家庭因素的影响。如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家庭温暖,家长的正确引导,家庭不良嗜好的诱发等,特别是单亲家庭,个别学生由于父母离异,缺少父母之爱,会使他们心灵孤寂、性格孤僻,从而形成学困生。
3学校教育的影响。比如,学校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副课不开,原本生龙活虎的孩子,由于每天只上几节枯燥的语文、数学、英语,精神生活不充实,导致他们厌学而形成学困生。
4没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多数学困生是从学习无兴趣开始的,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分辨是非能力差。加之缺乏正确的学习习惯,每天都是在老师逼迫下学习,更加使他们丧失学习兴趣而形成学困生。
二、移情效应、信任效应是转化的基础
众所周知,一旦学生不喜欢哪个老师,他们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教师必须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爱。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要尊重和关爱学困生。对待学困生,教师要经常与他们接触,多用夸奖的语言,亲切的微笑对待他们,多参加他们开展的一些活动,找其谈心,使他们感觉到教师对他们寄予的厚望,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责任。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非常需要得到老师的指导和爱护,由于自卑心理沉重,怯于接近老师,更羞于讨教问题。这时候教师要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多和本组成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俗话说: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功。哪怕他们在交流中回答问题不够准确,教师也要用激励语鼓励他们,如“你真棒”。有一位学困生考试经常是不合格,通过大家的帮助,自己的努力,有一段时间内表现很好,学习上有了进步,一次单元测验考了个良,我立即对他进行表扬,并给其家长发短信表扬他,让家长同该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这种激励效应变成了学困生上进、转变的动力。后来这个学生学习非常努力,好几次单元考试都得到了优。同时要让学困生明白,学习有困难不要怕,重要的是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小组成员配合,共同把学习大道上的障碍物搬掉,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尽量避免教师语言或态度的不慎,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脆弱的自尊心,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同时也会慢慢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在学生中产生移情效应、信任效应和感染效应,使学困生对学习产生有兴趣。
三、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机制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对于转化学困生来说,这样做更是一条良策。在教育转化过程中,如学校、家庭、社会,单靠教师的教育显得力弱效微。这时我利用发短信、打电话形式,发现学困生的点点“闪光点”,就立即告知其家长并要求家长等孩子回家后及时给予表扬。让家长们了解和关心子女在校的情况,与教师们共同教育他们的子女,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发挥群体的督促、教育力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获得成功的愉悦是转化的动力
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快乐,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努力,对于学困生来说也是如此,但是大部分学困生有严重的惰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必须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习惯,逐渐克服思维上的惰性,以非智力因素来弥补智力因素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层教学,要创设情境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减少学困生学习中的挫折感,使他们尽可能多地获得老师的肯定、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愉悦。
五、“一对一”结对教学是激发兴趣的关键
“一对一”结对教学――伙伴式教学,就是将好、中、差学生配合分组,通过“8、4、2管理模式”(我校的班级管理模式,8即把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组8人,一个小组长,再把8人小组分为4人小组,再设两个副组长,再把4人小组分为2人小组,以便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将学生“一对一”结合在一 起,建立“一对一”帮扶小组,发挥集体优势互帮互学。采用这种“一对一”结对教学的方法,学生们的积极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上课时,要尽量给学困生创造一些提问、回答问题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对学困生应做到优先提问、优先辅导。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照顾个体差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正确的评价是激励后进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
评价应注重五兼顾原则:知识与能力兼顾、口试与笔试兼顾、平时与期末兼顾、动手与动脑兼顾、情感与态度兼顾。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首先从老师们的认识来看,既然是素质教育,就应扎扎实实地使学生学会知识,提高能力。平时的考核不是卡学生,而是诱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比如:老师课堂上口头提问记成绩,当学生回答不理想时,老师暂不记成绩,待启发后使问题的回答比较圆满时,再记录成绩,这样学生就不把课堂回答问题当成一种精神负担,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有的同学就会争着说:“老师,让我说吧!”长此下去,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就有了提高。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要臻佳境,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多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他们的智慧定会慢慢地显露出来,转化学困生的目标定能实现。
(责任编辑 易 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