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是什么?

燕子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是什么?,第1张

燕子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有:

1、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

意思是燕子飞来时正赶上社祭的日子,美丽的梨花在清明节后飘落。

这两句即点明了季节,又指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明确的景象

2、爱情的象征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1)《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参差,不整齐的样子)其羽。之子(被送的女子)于归,远送于野。”

意思是:燕子飞来飞去,有前有后。我的妹子远嫁,送到郊外分手。

(2)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3、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

(1)“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

(2)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3)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

(4)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

4、太平的象征 

燕子,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飞起来很好看,人称“燕舞”。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意思是细雨蒙蒙,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微风习习,燕子倾斜着掠过天空。

在古代诗歌里, “燕舞”常和“莺歌”并列, 作为风调雨顺、春光大好的典型意象。

扩展资料: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雁: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等

燕子在古诗词中常常出现,特别被青睐,意象丰盛:惜春悲秋,渲染离愁,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

如:《诗经·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仁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此诗为中国最早的送别诗之作,对后代的送别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首诗中,燕子意象传达的是一种依依惜别的离愁之感在诗的前三章都是以飞翔的燕子起兴,“燕燕于飞”为全诗烘托出离别时恋恋不舍的气氛,以乐景写哀情,以燕燕双飞的自由欢畅,来反衬别离的愁苦哀伤这让我们不得不感慨连燕子都是这么富有深厚的情感,更何况人呢

随着诗歌的发展,它的意蕴在诗词中都有更丰富的体现诗如《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中的“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借飞燕双双衔泥巢屋的美妙诗句,传达与诗人永结伉俪之谐的深情,朱筠在《古诗十九首说》中说真是“结得又超脱、又缥缈,把一万世才子佳人勾当,俱被他说尽”

出自《诗经》,《诗经》里面的情感大多表达:思慕、爱恋、寄托相思 等等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子双飞,前后相随。妹妹出嫁,我一送再送。抬首远望,看不见妹妹我泪如雨

燕燕:即燕子燕子。差池其羽: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此诗出自<诗经·国风·邶风>,此诗的作者是年轻的卫君。内容大概是他和一个女子原是一对情侣,却终不能结合,如一对燕子不能双飞。当她出嫁旁人时,他去送她,作此诗。

心爱的女子嫁给他人 想念,心觞,哀怨纠结缠绕

燕燕是元代戏剧家关汉卿《诈妮子》杂剧中的女主人公。

关汉卿在他的杂剧作品中曾塑造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女子形象,她们中有敢于反抗黑暗势力压迫和摧残的强者,也有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弱者,而燕燕则属于反抗型的女子形象。

燕燕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婢女,她精明能干, “半世为人,不曾教大人心困”。作为一个奴婢,没有人生的自由,也更谈不上有自主婚姻的权利了。因为按当时的法律规定, “奴婢不嫁良人”, “良人不得嫁娶驱奴”(《元典章》)。而燕燕虽是奴婢之身,但并无半点奴性,她性格刚强,很有骨气,她自称:自己“虽是搽胭粉,只争不裹头巾”。既然被剥夺了自由选择情人的权利,她就打定主意不嫁人,因为据她所见,天下男子“一个个忒欺新,一个个不是人”, “普天下男子尽教都先有意,牢把定自己休不成人。虽然两家无意,便待一面成亲,不分晓便似包着一肚皮牛粪”。因此,她不忍心受人玩弄, “知人无意,及早抽身”, “冰清玉洁难亲近”。

然而生活又似乎有意要捉弄燕燕,有一天,主人叫她去服侍从京城来的客人小千户,这个小千户是出身名门贵族的 ,当他见到燕燕这样一位精明漂亮的女子后,就产生了强烈的占有欲。他先是对燕燕百般挑逗,假意亲近,来到燕燕的房里,“语言儿栽排得淹润”,提出要娶燕燕做小夫人。面对小千户的这一挑逗和求婚,聪明的燕燕反复思忖,她先是犹豫不决,想到自己是受人驱使的奴婢,而对方是豪门高贵, “不是一跳身”的尚书之子。这悬殊的身分和地位,不能不使她顾虑重重。但当她看到小千户不仅是一表人材,面貌像“官定粉捏成”的“磨合罗”,而且对她又“在意殷勤”,主动向她求婚, “自勘婚,自说亲”,并“对星月赌誓”。这样“志诚”的男子,燕燕还从来没有遇见过,“怎比寻常世人”。又想到这个小千户与自己的主人是至亲, “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因此,她心内暗想: “不由得我心儿里便亲。”另外,对于身处奴婢地位的燕燕,者是能嫁给小千户,也就可以摆脱受人奴役的不幸命运了。因此,她当然也不愿放弃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觑了他兀的模样,这般身分,若脱过这好郎君,教人道眼里无珍一世贫。”经过了这一番深思熟虑后,燕燕便违背了以前不嫁人的初衷,终于答应了小千户的求婚。

嫁给小千户后,燕燕一心想能过上“一家一计”,夫妻恩爱的幸福生活,故她对小千户倾心相爱,体贴入微。一年一度的寒食节, “邻姬们斗来邀会”游春,往年她一个人时一定要玩到“昏天黑地”才兴尽而归,今日因“有一个未拿着性儿女婿”,故中途“逃席”回到家中。然而就在燕燕还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之中、对小千户一片痴情相爱之时,这位“忒志诚”的小千户却已背信弃义,另觅新欢了。他背着燕燕,又爱上了一个叫莺莺的贵族**,并已做好了抛弃燕燕的准备。 “好说话清晨,变了卦今日,冷了心晚夕”。对于小千户的负心弃盟,燕燕先是没有察觉,见到小千户“或嗔或喜脸儿多”,神态反常,痴心天真的燕燕还以为是自己在什么地方不小心得罪了小千户,给他添了麻烦,惹他生气,后来在替小千户解衣服侍他上床睡觉时,发现了莺莺送给小千户作为定情信物的手帕,察觉到小千户神色紧张, “见那厮手慌脚乱紧收拾”。这时燕燕心里已对小千户神态反常的原因明白了几分,便追问小千户: “哥哥撇下的手帕是阿谁的”等到明白了真相后,燕燕就意识到自已受到了小千户的欺骗与玩弄。不甘心被人玩弄,最终还是受人玩弄,面对这一变故,燕燕又悔又恨,她懊恼自己当初轻信了小千户的甜言蜜语, “怎当那厮大四至铺排小夫人名称”。自己今天落到这样的下场,也是自己的责任, “呆敲才,敲才休怨天,死 , 自骂你。本待要皂腰裙,刚待要蓝包髻,则这的是折桂攀高落得的。”她把自己的这一不幸遭遇比作自投烈火的飞蛾, “见一个耍蛾儿来往向烈焰上飞腾,正撞着银灯,拦头送了性命。咱两个堪为比并:我为那包髻白身,你为这灯火清。”“哎,蛾儿,俺两个大刚来不省呵!”

然而,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省和自责,并不意味着对负心者的饶恕和屈服。面对小千户的背信弃义,燕燕没有低头忍受,她决不甘心接受小千户强加给她的悲惨命运。她将在反省中升腾起的满腔怒火向负心的小千户一倾而出,怒斥小千户的负心行为: “展污了咱身体,你养着别个的。”并表示要将小千户与莺莺的定情信物盒子、玳瑁纳子和手帕等砸碎剪碎,“我敢摔碎这盒子,玳瑁纳子教石头椎碎,剪了靴檐,染了鞋面,做铺持,一万分好待你,好觑你,如今刀子根底,我敢割得来粉合麻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燕燕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竟然把小千户镇住了,他赶紧向燕燕赔不是,说好话,但燕燕没有睬他,愤然回到自己原先的住处。这时小千户又赶到燕燕房内,表示要与燕燕重续旧好。吃一堑,长一智,这次燕燕再也不相信他的这种“志诚”了,她对小千户说: “你把遥天指定,指定那淡月疏星,再说一个海誓山盟,我便收撮了火性,铺撒了人情,忍气吞声,饶过你那亏人不志诚。”实际上由于小千户对燕燕缠住不放,机智的燕燕想叫他到屋外去指天说盟,将他“赚出门桯”,赶出屋去。因此,当小千户真的走出房内时,燕燕“呼的关上笼门,铺的吹灭残灯”,把小千户拒于门外,不仅表示了对小千户的蔑视,也表示自己已跟小千户一刀两断。

当然,心狠手辣的小千户是不会这样轻易地放过燕燕的,为了报复燕燕,他唆使老夫人派燕燕到莺莺家替他说亲做媒,企图在感情上羞辱和摧残燕燕。迫于老夫人的严命,燕燕不得不去,然而聪明的燕燕也不会俯首就范,她决定利用说亲,去阻挠这场亲事。来到莺莺面前,她先是告诉莺莺: “**,那小千户酒性歹。”后来又揭穿了小千户的负心行为,并告戒莺莺: “俺那厮一日一个王魁负桂英,你被人推人推更不轻,俺那厮一霎儿新情。”劝莺莺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不料莺莺“是一个不识羞的伴等”,决意要嫁给小千户, “把体面妆沉,把头梢自领”,还把燕燕骂了一通。

破亲虽然失败了,但燕燕仍不甘心白白地受小千户的玩弄,她还要找机会发泄自己的愤懑。就在小千户与莺莺成亲的婚礼上,燕燕当着大大小小的主子的面,发泄了自己的愤懑,她控诉了小千户的负心行为: “燕燕那书房中伏侍处,许第二个夫人做,他须是人身人面皮,人口人言语。”“到如今总是彻梢虚!”并且咒骂小千户与莺莺的婚姻: “据着生的年月,演的岁数,不是个义夫节妇,休想得五男并二女,死得教灭门绝户!”把一个喜气洋洋的婚筵,搅得天翻地覆。

虽然作者最后给燕燕安排了一个圆满的结局,经过老夫人的调停,让小千户也娶燕燕做小夫人,而燕燕竟然也与之妥协了。这样的结局显然是不符合燕燕的性格发展的逻辑的,而且也把燕燕那种桀骜不驯、敢于斗争的精神磨灭了。然而从全剧来看,燕燕那种敢于向黑暗势力抗争的斗争精神却是光彩夺目的,她既大胆泼辣,又聪明机智,在关汉卿所塑造的反抗型的女子群中,燕燕的形象是十分突出的。

燕燕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诗经·邶风·燕燕》

按照《毛诗序》中的说法,《燕燕》的作者应是春秋时期卫庄公的夫人庄姜,即千古名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描述的那位姑娘。

庄姜很美,抑或者说,姜家的姑娘都很美,譬如《新台》的女主角宣姜和《有女同车》的女主角文姜,她们都是齐国以容颜闻名天下的公主。

《燕燕》的主旨是“卫庄姜送归妾也”,即庄姜送别卫庄公的妾室戴妫时所作,也就是妻送妾的意思。那个时代的男子皆以三妻四妾为荣,更不要说帝王了。纵使庄姜身份高贵,端庄貌美,也避免不了丈夫再娶的命运。由于她出嫁后久未生育,卫庄公娶了陈国女子厉妫(在《史记》中被称为“厉姒”)。

《左传·隐公三年》记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厉妫嫁给卫庄公之后生有一子孝伯,可惜孩子很早就夭折了。而后卫庄公又娶了厉妫的妹妹戴妫。至此,庄姜成了不受宠的妃子,在感情方面完全算是被打入冷宫了。

按照常理,即便是娶了侍妾,卫庄公对有着春秋第一美人之名的原配妻子也不该如此冷淡,何况庄姜的娘家齐国也算是中原强国。但古人崇尚母以子贵,身为女子,即便无才无德,只要能生出儿子地位就高,反之则会被夫家嫌弃。庄姜不能生孩子,卫庄公冷落嫌弃她,齐国人就算再生气也只能不置一词,想必是觉得理亏吧。

戴妫为卫庄公生下了儿子姬完,庄姜贤德,对姬完视如己出。她和戴妫怎么也算是情敌关系,自古以来,鲜有女人能真正做到对情敌给自己丈夫生的儿子疼爱有加。如此看来,庄姜的度量确实很大。

《燕燕》的背景是庄姜送别戴妫,而这一送别也是有缘由的。

卫庄公的另外一个侍妾生下了公子州吁,州吁从小好武,深得卫庄公喜爱。大夫石碏劝卫庄公尽快定好太子的人选,以免发生动乱。但是卫庄公不听,一如既往地偏爱州吁。卫庄公死后,公子姬完即位,即卫桓公。州吁联手石碏的儿子石厚杀死了姬完,自立为王。姬完被杀,他的生母戴妫受到牵连,被遣送回陈国。临行前,庄姜为戴妫送行,便作了这样一首诗。

题外话,众所周知的成语“大义灭亲”也出自这一典故。州吁和石厚谋反之后,石碏对石厚的行为深恶痛绝,便联合了陈国国君陈桓公将二人除去。他的行为被卫国百姓传颂,“大义灭亲”的成语也流传至今。

《燕燕》是庄姜送别戴妫所作,这是最早的一种说法。按照这种说法,诗的前两句大概意思就是:燕子飞呀飞,羽毛长短不齐。她马上要回娘家,我送她到郊外。“之子于归”的“归”在这解释为回娘家。

辛弃疾的《贺新郎》中的“看燕燕,送归妾”就是取之于这一典故。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宋·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

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

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

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这首词是辛弃疾送别堂弟茂嘉时所作,分别用了昭君出塞远嫁匈奴、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幽禁长门宫、庄姜送别卫庄公妾室戴妫、李陵投降匈奴后送苏武归汉、燕国太子丹在易水送荆轲刺秦等五个典故。可见,辛弃疾也同意《燕燕》出自庄姜之手。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说法被后人否决了。究其原因,似乎是因为诗中有一句“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意思是庄姜送走戴妫后,渐渐望不见她的身影,忍不住泪如雨下。有人认为,无论多大度的女人,能做到与妾室和平共处,对妾室的儿子视如己出,已经很了不起了,妾室回娘家她为什么要哭得眼泪哗啦?

所以又有了这样一种说法:《燕燕》描写的是男子送心爱女子远嫁。送情敌和送爱人,哪种情况会出现泣涕如雨的画面?显然,后者更加合乎常理。

若是按照男子送爱人的说法,诗句翻译过来又是另一种意思了。燕子飞呀飞,羽毛长短不齐。姑娘就要出嫁了,我送她到郊外。远远地望不见她的身影,我的眼泪如雨水滑落……按此意思,“之子于归”的“归”应解释为“出嫁”。

中国的语言文字一向博大精深,同一首诗,改变一个字的意思,整首诗的意思也随之改变,也难怪后世对《诗经》中许多诗真正含义的争议一直很大。至于《燕燕》的真相究竟如何,也只能是见仁见智了。

燕燕于飞,参差其羽 。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于:语气词。差( ㄘ cī )池:参差不齐的样子。 燕子双双飞翔,参差不齐地展开翅膀。语出《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宋.吴淑《燕赋》:“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吴宫既怨于被焚,卫妇亦闻于系缕。”

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是出自《诗经·邶风·燕燕》的诗句。《燕燕》是一首送别诗,关于诗中的两位主人公历来争议颇多。《诗经原始》、《毛诗序》等都认为是卫庄姜送归妾 。还有一说称是庄公送别即将出嫁的妹妹。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1怎样鉴赏古诗中的用典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语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

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 “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

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

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

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

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

一“细”一 “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

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

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

230怎样鉴赏古诗中的用典

用典,也叫“用事”,指在诗歌的语言中直接或间接地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常见的古代诗词用典有四个种类

1明用。

直接引用典故原事,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例如:曹操《短歌行》结尾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原诗用周公姬旦辅佐年幼成王一事,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2暗用。

间接引用典故,即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含蓄隽永,天然浑成,不饰雕琢。行文流畅贯通,辞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意;知道出典则更觉意味深长。所以暗用又叫化用。例如: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暗含“孺子牛”典故。“孺子牛”一词出自《左传》。相传齐景公晚年宠爱幼子荼,荼又名孺子。孺子撒娇,要老父装牛让他牵着玩。景公应允,口衔绳,手着地,不停地学牛叫。齐景公年岁已老,一不小心,栽倒在地上,磕掉门牙一颗。于是“孺子牛”的故事便广泛流传。鲁迅用典充分表达了他甘做人民大众的牛,抒写了鲁迅先生对人民大众的忠诚和热爱。

3侧用。

是指从典故侧面意义取用典实,即故意避开典实的正面与反面意义,而另外选取典实的某一个侧面,借事起兴,旁敲侧击,显现作者自己的用意。能起到切中肯綮、言简意赅之效。 例如:宋梅尧臣《田家》诗是这样写的:“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釜。”诗歌借用曹植《七步诗》之典:“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写《七步诗》,诉说的是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相煎太急之悲苦。梅尧臣借以描写农夫生计之艰难。

4反用。

即对原来典故反其意用之,即典故义与自己的用意相反或相对。通过暗示、对比、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言此而意彼。例如: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中有“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之句,诗句表面是说自己垂泪,实际也是用典。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流泪,叹息道:“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杜牧难得欢愉,和朋友登山,抒发感慨,认为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落泪,感慨人生无常,古往今来尽皆如此,谁能幸免呢!这样写已经和齐景公登牛山而流泪的感情迥然不同了。但诗人仍没有跳出惆怅、哀怨、郁闷的樊篱,以人生无常聊以自慰,语似旷达,实则抑郁感伤。

3诗歌鉴赏中用典的作用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

的确,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古诗人常说的:力透纸背,掷地有声!下面,我主要讲四点,一是诗词用典的主要作用;二是用典的主要形式;三是用典的手法;四是用典要注意的三个问题。首先具体说一下诗词用典的主要作用: 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如: 泊秦准 (杜牧) 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个典故,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如: 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

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用了四个典故,典中套典,我们就说一下最后用的廉颇的典故。

廉颇为赵名将,赵王听信谗言不信任他。后秦攻赵,赵王想用廉颇,派人去了解他的情况。

廉颇一心为国,当着使者的面吃下一斗米饭、十斤肉,披挂上马,以表示可以上阵,而使者受人贿赂,却谎报廉“一饭三遗屎”,赵王以为廉老,终于不用。词中概括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以表达自己想报效国家却无人过问甚至还被小人中伤的悲愤之情。

由此我们也看出,诗人往往对统治者的批评,因为不能正面直说,用典就是最好的办法。

4如何赏析诗词当中用典的手法

用典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 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

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用典的作用 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泊秦准 (杜牧)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指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2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

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3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词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

4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向秀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

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正是用典的魅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用典还使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结构严谨。在增加诗歌内涵的同时,还增加其外形之工整。

5李商隐《无题》诗赏析及用典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

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6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典故有哪些

诗词的用典,是指在诗词中借用历史故事或神仙故事来抒情。还有一种说法,借用或点化前人的诗文佳句来抒情,也叫用典。因此,有的诗人就大量使用典故,堆砌典故。于是形成了一种堆典体。堆砌典故很使人费解,有人就说这是不太好的做法,是故意卖弄渊博。

其实也不尽然。

辛弃疾的词,用典是最多的。

贺新郎----绿树听鹈鴃,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觅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撵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常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常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一共用了七个典故。

1、“马上琵琶关塞黑”-----王昭君嫁匈奴和亲典故。《王明君辞序》

2、“更长门翠撵辞金阙-”------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被打入长门宫典故。

3、“看燕燕,送归妾”--------卫国皇后庄姜的典故。《诗经。燕燕》

4、“将军百战----故人常绝”-----西汉将军李陵与苏武的典故。

5、“易水萧萧----悲歌未彻”------荆轲刺秦典故。《史记》

6、“啼鸟还-----常啼血”------蜀帝杜宇死后化作杜鹃啼血的典故。

7、“谁共我,共明月”-----用李白《春夜晏桃李园序》、《赠孟浩然》诗句意。

古代诗人写诗用典的人不少,在此无法一一列举。但在词中,辛弃疾用典是最多的。你可以查一查辛词。

另外,元散曲用典也很常见。

7李商隐《无题》诗赏析及用典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8以用典赏析任意唐诗2首包括将近酒 会追加50分啊

将进酒诗文解释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

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

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诗文赏析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

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

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

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

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

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

“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

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

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

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

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

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

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

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

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

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

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654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