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蝉冬至夜思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邯蝉冬至夜思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第1张

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邯郸”,今属河北“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相当于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在唐代,冬至是很重要的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就更热闹了大家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写这首诗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

句解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冬至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如今远在邯郸的客店里,将怎样过法呢只能抱着膝坐在孤灯前,在静夜中,惟有影子相伴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第二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身”和“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影”与“身”皆抱膝枯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驿”,驿站,古代传递公文或出差官员途中歇息的地方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家里人一定也过得不快乐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吧!三、四两句十分感人,也颇耐人寻味:诗人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至于“说”了些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给予补足

评解

白居易的五七言绝句,共七百六十五首,约占全部诗作的百分之二十七本诗是其中早期的一篇佳作,反映了游子思家之情,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乡愁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有异曲同工之妙宋人范晞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这议论并不确切二者各有独到之处,不必抑此扬彼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云梦故城秋望

  这两句诗正面写“思家”。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具体“说”了什么,作者并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

  在这两句诗中,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春望》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该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原文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话文释义: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天宝十四年(755),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

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

1、《静夜思》唐 李白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⑷,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便加倍思亲。

遥想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少我一个亲人。

3、《春望》唐杜甫

该诗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

春天的长安城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

伤感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

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多个月战火连续不断,长久不息,

家书珍贵,一信难得,足矣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白了头发,越搔越稀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4、《除夜作》唐高适

《除夜作》是唐代 高适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除夕之夜,游子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调,,感人肺腑。诗精练含蓄,故前人谓此诗:“添著一语不得。”用语质朴浅近而寓情深微悠远。

过年意味着又增加了一岁。天天向上的小朋友往往急于长大,已过中年的人则很可能痛感白己正在走向衰老—他们对此事都比较计较,当然有兴高采烈与感慨系之之不同。高适这首诗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写,“年味”很足,传诵极广。

原文: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译文: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5、《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

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原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安史之乱最后一年写的

新安吏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暮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嚎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潼关吏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孙有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新婚别

杜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一作固)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一作致此)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垂老别

杜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无家别

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鼙。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只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月夜

杜甫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忘南北。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悲陈陶

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747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