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的情感思考

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的情感思考,第1张

情感及思考是下决定时内心斗争所侧重的方向, 并配合以上的能量走向。

情感型(F, Feeling)偏好使用价值观及自我中心的主观评价来作决定。可以说成思考型使用头脑来作决定, 而情感型则用内心来作决定。

思考型(T, Thinking)则偏好用“是-非”及“如果就”的逻辑来作分析结果及影响, 或者作决定。

例子:外向的思考型(Te)及情感型(Se)倾向倚赖外在事物及为人接受的规则来作决定;反之, 内向的思考型(Ti)及情感型(Fi)则倾向于主观, 倚赖自己的想法来构建逻辑组织及评价。

到2019年,全世界范围内3岁至23岁的年轻群体将占到总人口数量的32%,已经比千禧一代(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出生的人)的比例更大。到2020年,这个数字还会提升到40%。

在美国,青少年人口总数在6000万左右,他们的直接年消费数额达到440亿美元,而间接影响到的家庭年消费数额更是能达到2000亿美元左右。

95后的内容偏好和内容消费习惯有哪些?NewsWhip基于过去一年统计的社交媒体数据,推出了一份研究报告——《95后内容消费趋势》(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Gen Zcontent for 2019)。

一、社交网络上,95后的声音正在崛起

在目前的社交网络上,主导话语权的仍然是千禧一代,但95后的比重正在增加,专门面向他们的内容,在过去三年中有了明显增长。与这个增长趋势相反的是,60后、70后的内容参与比重逐渐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不同时代的群体,关注的内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先说相同之处:从60后到95后的所有人,都会在网上参与和自己成长年代相关的内容,尤其是搞笑话题和问答测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关于每一代人的顶级文章 / 根据Facebook参与度排名: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是如何摧毁美国的;60后和70后正在改变工作的本质;继续吧,千禧一代,摧毁我们;反枪支生命大游行证明了95后势不可挡)

下图是网络上关于80后和95后内容的对比。对于80后,社交媒体上的内容更多是在探讨他们对各行各业的影响,而对95后则是更多探讨对文化领域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同时,不同时代的人之间也存在偏见。比如60后和70后总被描述为“闭目塞听”,而95后则被认为是“无知”的代表。

二、95后年轻人究竟爱看什么内容?

根据皮尤调查显示,如今美国95%的青少年都能接触到智能手机,45%的青少年能“频繁上网”。他们消费和分享内容的平台也是非常多元的,在13-17岁的青少年中,YouTube和Instagram的使用频率最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那么,能够激发95后兴趣的内容要具备哪些特征?先看一个简单总结:

1 “让我高兴”:有趣搞笑、稀奇、能引起共鸣的内容。

2 “我们支持你”:倡导包容、社会责任的内容。

3 “这是另一个我”:具有社群性质,让他们感同身受的内容。

4 “我喜欢”:流行文化中跟95后兴趣/趋势相关的内容。

1真诚分享个人经验的内容

给他们认同感

社交网络伴随95后成长的过程,对他们来说,线上线下、圈内圈外的分界是从来不存在的。

他们很喜欢关注自白型的个人经验分享。Smosh和BuzzFeed的一些趣味推文汇总就深受他们欢迎,这类讲述普通人经历感悟的内容往往基调轻松又接地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富有人情味的、感人的内容,也很受95后欢迎。内容不一定要传达多少人生哲学,比如大学毕业故事或是焦虑症患者的自述,都可能是他们想看的。

对话式标题

今年,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使用对话式标题。

在Elite Daily评选出的今年脸书上参与度最高的内容中,标题往往总是对话式的。这样的标题,往往会给受众真诚的感觉,像个朋友一样跟他们进行交流,创造一种“我们”的亲密感,95后很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2让他们感到高兴的故事

主题情绪:轻松且真实

在面向95后的高人气内容中,最常见的主题情绪就是“惊讶”和“愉悦”。内容形式可以是清单盘点、新奇事物介绍或是离奇故事。而且,这些内容在朋友之间的分享率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不排斥品牌植入

在Elite Daily、Bustle两家网站上,2018年参与度最高的内容几乎都有一定程度的品牌植入,但只要内容有意思,他们不太在乎在品牌露出。比如95后真的很爱迪士尼,这个品牌被提及的次数太多了。

同时,95后已经开始怀旧了,一些以怀旧为主题的内容往往也会受到欢迎,哪怕他们还是青少年。

3 觉醒的一代

关注社会问题

美国95后的一大特性就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他们对政治、多元、社会责任类话题的参与度非常高。

对于影响他们个人生活的话题,他们也从不吝于发声,比如校园霸凌、焦虑、精神健康等话题都是比较热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同时,他们关注的话题往往和各自的爱豆息息相关。比如今年很多明星都在社交网络上刷“MeToo”话题,Selena Gomez患红斑狼疮和Demi Lovato药物上瘾的新闻,都引来了大批95后关注。

关注社会风气

在Teen Vogue网站上,今年最受关注的内容范围非常广,包括美国手语包容性、枪支管制、种族问题、性别认同等等。这些年,这家网站从娱乐内容转型到社会议题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他们在Twitter、Snapchat和Instagram Stories的内容运营策略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社交媒体对95后来说就像一个扩音器。在今年佛罗里达帕克兰校园枪击案发生后,95后在网络上发出的响亮声音已经不容忽视。

4支持偶像,哪怕小众

关注即兴趣,95后对自己的兴趣所在从不遮遮掩掩。从迪斯尼到《哈利波特》到Netflix上的最新剧集,他们都带着极大热情在讨论。

他们也关注自己心中的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有关注社会话题的,但也有很多明星、乐队、电视节目、**的官方账号。即便是小众红人,对其特定粉丝群体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

内容生产者应如何贴近95后口味?

那作为内容生产者,我们该如何满足95后的需求,激起他们的兴趣?简单说来,关键词有四个:愉悦、认同、支持和连结。

关注分享个人经历和具有人性洞察的故事,这些情感和经验要能够引起共鸣。

不要刻意回避社会话题,尤其是对95后个人生活能产生影响的。

也不用担心品牌植入问题,而刻意回避他们喜欢的品牌和流行文化标志。

保持轻松愉快的同时,也要足够真诚,用有意思的故事吸引他们注意。

尽量自然地把他们的个人偶像融进内容。

当你流连在花丛中,尽情地、敞开心扉地欣赏和体验时,你运用的是感知功能。可当你动了邪念,想将某朵玫瑰占为己有的那一瞬,你就使用了判断的功能。

判断型J—Judgment,判断;

感知型P—Perception,感知的、探索性的。

感知的过程是第二维度——搜集信息S或N的感知过程;

判断的过程是第三维度——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思考并做出决定的T或F的判断过程。

两种生活方式的区别

判断和感知的分工和协作

一般来说,人们做决定的工序通常是这样的:先通过第二维度S/N搜集信息,然后第三维度T/F再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最终做出决定,解决问题。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基本能在第二、三维度保持平衡,要么偏向判断多一些,要么偏向感知多一些,即总有或多或少的偏好,但不会偏好太多。

如果一个人过于偏向判断J,那么,他很有可能较少使用第二维度的感知过程S/N,导致搜集的信息很片面,从而做出不靠谱的决定,甚至是任凭想象和空想做决定。而且,也很难听得见别人的建议和劝告,显得偏执、狭隘、难以跟别人形成合作关系。如果其判断偏好是思维T,那么,倾向于只认死理和条条框框,不懂变通;如果判断偏好是情感F,那么,倾向于只会取悦别人,感性、感情用事。

同理,如果一个人过于偏向感知P,那么,其第三维度的判断过程T/F就不能发挥作用,最终导致自己在生活中难以做出各种选择和决定,别人说A就是A,无法辨别是非,像是水中的浮萍一样迷失自我,毫无价值观和原则可言。

所以,性格类型是一个帮助你认识自己和别人的工具,帮助你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在哪里,学会扬长避短,识己识人。

如何区分判断型和感知型

1、判断型的关键词,系统性、整体性、计划性;感知型的关键词,灵活性、多样性、自发性。

2、判断型的人喜欢掌控,因此喜欢计划,所以时间观念强,很守时;而感知型的人讲求灵活和随性,时间观念薄弱,开会或聚会时,要么早早到,要么喜欢迟到。

3、如果你刚认识一个人不到10分钟,他就开始告诉你:“你应该怎么怎么做……”,那他一定属于判断型。

两种类型对计划的不同态度

判断型的个体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为了获得安全感的驱动力帮助他们制定各种计划和目标,并认真地贯彻实施。他们也可能不制定计划,或者不按计划实施,这样的话,他们会感到自责。

感知型的个体,好奇心强、喜欢意外、喜欢可能性、喜欢刺激、喜欢体验新事物,周密的计划等于将他们的至爱统统拒之门外,这会让他们感到深深的恐惧,会很有压力。

判断型个体的天赋包括:

1、做事高效—善于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思维判断型喜欢尝试最合理的方法;情感判断型则喜欢采用最愉悦、最恰当或最得体的方法。

2、条理清楚—判断型的人觉得秩序是宇宙第一准则,他们出于实用性的考虑而努力维持秩序。

3、计划性强—个体行为上的秩序感会表现为计划书和日程表。判断型个体会提前规划好自己的目标,并认真拟定相应的实施计划。

4、坚持不懈—判断型的人一旦下了决心就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他们往往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5、决策果断—并不是每一个判断型的人都喜欢不停地做决策。有些判断型个体可能只是讨厌事情悬而未决,而这些人很可能是情感判断型而非思维判断型。

6、专业权威—判断型的人希望自己的标准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并且乐于为别人提供建议。思维判断型个体的执行和组织能力很强,但面对强硬规则时,情感判断型个体往往更善于圆滑妥善地执行。

7、观念稳固—判断型的人通常很清楚自己对于重要事情的认知和看法。

8、接受惯例—之所以把接受惯例放在最后,是因为任何惯例都注定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消失。

感知型个体的天赋包括:

1、索性自然—哪怕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也能够全身心地享受当下并接受启迪的能力。

2、思维开放—热情友好,乐于认可并接受新的信息,他们态度开放,为了能够随时吸收新的信息,往往不会明确表示自己的决定或想法。

3、善解人意—在与他人打交道时,感知型的人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传达自己的判断。

4、包容性强—秉持“共存共荣”的生活准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干涉别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基于自己的感知经验:他们相信这个世界上可以存在多重标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

5、好奇心强—永不休止的好奇心是上天赐予感知型个体的最具活力的天赋,他们总觉得那些未知的事物更有趣。

6、乐于体验—感知型个体相信自己尚未做过的事情必然很有趣。

7、适应性强—在面对困难时,感知型的人会采取一些可行的手段来化解问题,并获得成功。

好了,伙伴们,到这里关于MBTI性格类型的四个维度,八种类型已经全部讲完了。你可能在每一个维度能找到自己的偏好,但还是会感觉迷茫,不要紧,接下来的文章里,我会详细地介绍四种基本性格类型、以及四个维度的不同类型组成的16种不同性格类型,更全面的剖析一个人的优势、短板,以及适合你的职业类型。

了解更多内容,请搜索公众号“悟行合一”,那里会有更多、更全面的介绍。

偏好的意思:指效用理论的一个概念。是指决策人对收益和风险的态度。

决策人对一方案或后果的偏好强烈程度,称为偏好程度。偏好可分为以下三种:厌恶风险型,即对等的收益和损失,只有当损失的概率小于1/2时,决策人才可能投资。追求风险型,它是与厌恶型相反的类型。相对风险中立型,即引入风险对决策人的偏好无明显作用。

偏好,是微观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假设,它包括传递性、非饱和性、完全性三部分。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可以根据某些客观指标,也可以基于因心理感受而给出的主观判断。

每一个消费者拥有一个特定的偏好,消费者基于偏好对商品做出主观价值判断,并据此对商品及其数量组合所带来满足程度的大小进行排序。偏好生成原因:示范效应(环境的影响)。突发事件可改变或加强偏好(某突发事件给予一个改变或加强偏好的信号)。

天生偏好(先天决定的偏好,比如对酒的偏好,有些人天生对酒精过敏等等)偏好——实质因素。偏好实际是潜藏在人们内心的一种情感和倾向,它是非直观的,引起偏好的感性因素多于理性因素。偏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也呈现出群体特征。

MBTI把性格分析4个维度,每个维度上的包含相互对立的两种偏好:

外向 Extravertion — 内向 Introvertion。

感觉 Sensing — 直觉 iNtuition。

思考 Thinking — 情感 Feeling。

判断 Judging — 感知 Perceiving。

其中:

“外向E——内向l”代表着各人不同的精力(Energy)来源。

“感觉S一直觉N”、“思考T一情感F”分别表示人们在进行感知(Perception)和判断(Judgment)时不同的用脑偏好。

“判断J—感知P”针对人们的生活方式(Life Style)而言,它表明我们如何适应外部环境——在我们适应外部环境的活动中,究竟是感知还是判断发挥了主导作用。

按照MBTI功能和态度不同,把人格类型划分为四种,分别是传统主义的SJ型、玩乐主义的SP、理想主义的NF型和理性高知的NT型。

男女在感情认知中存在许多差异和不同,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的表达形式。男女在表达爱的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一般而言,男性更倾向于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某个人或某种事物的爱意,而女性则更愿意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对感情的认同和表达对细节的关注,希望获得对方的回应,这种差异可能来源于男女在情感方面所注意的细节与重点不同。

二、情感偏好。男女在情感偏好上也有所不同。男性通常被认为偏向于有轻度或中度的自恋倾向,看重自己的利益和个人价值,更愿意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而女性通常偏爱被重视、被关爱,并相信人情的美好,更愿意过一个能真正关爱、理解自己的日子。

三、情感表达的目的。男女在情感表达的目的上也有所不同,男性情感表达通常是为了获得知觉上的反馈和控制情绪,而女性则更倾向于通过情感和对话来创造亲密和信任,更注重建立共情关系。

四、情感表达的理解。男女在理解情感表达上也会有一些差异。研究表明,男性更倾向于从语言中的逻辑、信息和前因后果等方面来理解情感,而女性则更倾向于从语言中所包含的细节、情感色彩和隐含的掌控等因素来理解情感。

五、情感沟通的方式。男女在情感沟通方面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一般来说,女性在情感交流中更倾向于细长的言语链,饱满的情感诉求、含蓄的感伤以及引领对方情感体验的方式。而男性往往不太愿意慢条斯理地倾听,更倾向于简短直接的表达和明确的表述。

以上几个方面是男女在感情认知中存在的一些异同,当然这些差异并不绝对,有很多的个体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彼此,学会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想法,加强互相沟通,让双方的感情更加稳定和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859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