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着得体 对初次约会的人多数会不知道该穿什么衣服,总是在镜子前晃来晃去换各种衣服,但还是不知道该穿哪件好,这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天气,你不能在夏天的时候穿你最爱的毛衣去约会,也不能在冬天的时候穿你最喜欢的T恤去,令一方面是你们要去什么场合,吃饭最好穿的稍微正式些,散步最好穿的舒服些,看**最好穿的有品位些。无论穿什么衣服都是自己买的,也就体现着自己的眼光和偏好,不用太纠结于衣服,只要得体就行。 二、见面打招呼的讲究 约会最忌讳的就是“冷场”——两个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局面一开始就变得紧张,接下来说什么便很难再继续了。如果对方不知道要说什么,你大可不必直奔主题,而是要用比较放松的话题来引导对方和你交谈,比如“之前和朋友来过这儿,你是怎么选到这里来的?”“来的时候,车上人很多,你呢,怎么来的?”等等。在每句话之后,都留下一个小小的疑问,给对方一个回答的机会,让他有话可说。 三、不要去看** 很多人第一次约会会再吃完饭后选择看一场**,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看**大部分时间是沉默的,不利于双方的交流。第一次约会最好选择一起共进晚餐、或者去公园等户外公共场所。 四、不要谈论过于严肃的话题 约会时,把有关时事新闻和政见等严肃的话题暂时搁置一边吧!它们实在太容易引发分歧了!如果你不想破坏约会的气氛,最好少提为妙。 五、初次交谈的艺术 或许,你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和他这样亲近地交谈过,所以你会怯懦,又或者滔滔不绝,但无论怎样,你都必须把握好尺度,在合理的范围内施展自己交谈的魅力。初次交谈,你一定要掌握好双方谈话的比例,不要他问你答,其余时间一言不发,也不要把整场谈话当成是自己的演讲会。在适当的时候,主动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在对方说话的时候不要随便打断,懂得仔细聆听,让谈话顺利进行。 六、避免吹嘘自己 第一次见面,如果你只对个人情况说个大概,反而能给对方留下神秘感,期待着与你下次见面。相反,过于婆婆妈妈,会让对方以为你是个情感依赖者,而不愿意和你深入交往。 七、约会时间的掌控 试想在求职之中,应试者在面试的时候迟到了40分钟,会有怎样的下场?即使约会并没有面试那样苛刻,约会迟到太久给对方留下的印象也是不好的。作为女士,准时或者迟到几分钟是没有问题的,但迟到太久,未免有点儿太不礼貌。如果你掌控不好时间,也可以提前到达,然后在周围转转,熟悉一下约会环境,缓解一下紧张情绪。 男生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也要适当培养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更多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使自己变得更加有魅力!在与女生约会的`过程当中,要多留意女生的情绪变化,了解女生的喜好,这样才能让一场约会变得更加甜蜜而舒适,也为你们日后的感情培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初次约会如何增进两人之间的感情2 一、服装得当 对第一次幽会的人大部分会不清楚该穿什麼衣服裤子,一直在浴室镜子前乱晃换各种各样衣服裤子,但还是不清楚该穿哪些好,这在于两层面,不仅是气温,你不可以夏天的那时候穿你最喜欢的毛线衣出去浪,也不可以在冬季的那时候穿你最爱的t恤去,令不仅是大家要去哪些场所,用餐是穿的略微宣布些,溜达是穿的舒服些,看电视剧是穿的有品味些。不管穿什麼衣服裤子全是自身买的,也就反映着自身的目光和需求,无需太担心于衣服裤子,要是得当就行。 二、碰面问好的说道 幽会最避讳的就是说“尬聊”——两人都不清楚该怎么说话、该干什么,局势刚开始就越来越焦虑不安,接下去怎么说话便没办法再再次了。假如另一方不清楚应说哪些,你没有必要奔向主题风格,只是得用较为释放压力的话题讨论来正确引导另一方与你沟通交流,例如“以前和盆友来过这里,你也是如何挑到这儿来的”“来的那时候,车里人许多,你嘞,如何来的”这些。在每句以后,都留有1个小小疑惑,给另一方1个回应的机遇,他会有话可以说。 三、不必去看电视剧 许多人第一次见面会再吃过饭后挑选看这场影片,我觉得它是不正确的,由于看电视剧绝大多数时间缄默的,不利彼此的沟通交流。第一次见面是挑选一块儿共共进午餐、或是去生态公园等室外公共场合。 四、不必讨论过度严肃认真的话题讨论 幽会时,把相关新闻时事和政见等严肃认真的话题讨论临时闲置一面吧!他们真是太非常容易引起矛盾了!当你不愿毁坏幽会的氛围,是少提为妙。 五、第一次沟通交流的造型艺术 也许,你从没有像今日那样和他那样亲密接触地沟通交流过,因此你能怯弱,又或是侃侃而谈,但不管怎样,你都务必掌握好限度,在有效的范围之内使身沟通交流的风采。第一次沟通交流,你必须要把握好彼此谈话内容的占比,不必他询问你答,其他时间一声不吭,也不必把全场谈话内容当做是自身的演讲会。在适度的那时候,积极明确提出某些自身的观点;在另一方说话的那时候不必随意切断,明白细心倾听,让谈话内容顺利开展。 六、防止吹捧自身 初次见面,当你只对本人状况说个大约,反倒能给另一方留有新鲜感,希望着与你到时候碰面。反过来,过度婆婆妈妈,会让另一方认为你也是个感情依靠者,而不想要与你深层次相处。 七、幽会时间的操控 假若在应聘求职当中,应试者在招聘面试的那时候晚到了40分钟,会有如何的结局即便幽会并没有招聘面试那般严苛,幽会晚到长时间给另一方留有的印像都是不太好的。做为女性,按时或是晚到十多分钟是没有难题的,但晚到长时间,不免会有点太没礼貌。当你操控不太好时间,还可以提早抵达,随后在周边走走,了解一下下幽会自然环境,减轻一下下焦虑不安心态。 男孩子在平常的衣食住行之中还要适度塑造自身变成1个优秀的人,大量的塑造自身的个人爱好,使自身变得越来越有风采!在与女孩幽会的全过程之中,要多注意女孩的心态转变,掌握女孩的爱好,那样能够让这场幽会变得越来越甜美而舒服,今后的情感塑造拿下1个优良的基本!
01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老男孩》第一集出现的人物萧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一出现就是事业成功的女强人形象。在她的前夫吴争的回忆中可以得知:她还是空姐时因被客人骂,吴争没有替她出头,而提出离婚,很决绝的离开,连自己已经怀孕的事都不会告诉前夫。离开前夫后,她具体经历的什么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她事业成功,一心扑在工作上,却忽略了对儿子的教育和陪伴,连一路陪她闯事业的现任丈夫也表现出了绝情的一面。
该剧的女主角林小欧却是另一种女性形象,她把成为一名“麻辣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对学生付出自己的真心,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未来的小姑(律师)丢了官司。她为了和男朋友在一起,甚至可以放弃自己在国内的发展,去到异国他乡。
剧情来源于生活,两个角色面对职业、爱情、婚姻等的不同选择就是因为他们的判断型(F/T)偏好的不同。
人格类型的第三个维度:情感型(Feeling)和思考型(Thinking)的含义就是,人们在第二维度(S/N)通过感知功能搜集信息后,进行判断、决策,做出决定的过程(方式)。
性感型(F)偏好的人倾向通过欣赏、领会,对事物做出个人的和主观的价值判断,来决定“好坏”。他们通常是感性的、情绪化的、友善的,给人的感觉很可能是“古道热肠”。
思考型(T)偏好的人倾向通过客观的、逻辑的分析过程,来判断一个事物的“对错”。他们通常是理性的、坚定的、冷静的,给人的感觉很可能是“铁石心肠”。
大多数人会认为,他们做出决定时,有时使用情感,有时使用思考,而现实是这两种判断方式不总是获得相同的结果。在面对一件事时,你只能使用其中一种判断方式来做出决定。比如,失恋后,你要么选择潇洒离开、一个人过得更精彩,要么沉浸在伤痛里无法自拔。
02
思考型偏好的人典型特征:
在处理一件事情时,主要考虑事情本身的逻辑,而不会过多的考虑“人”的因素,偏好明显的人会显得“冷酷无情”。
在处理纠纷时,思考型的人会马上想到“谁更有道理”,而不会去过多的关心“人”本身的问题和情绪,认为自己是“对事不对人”,但是也容易出现“得理不饶人”的状况。
通常表现得“坚毅果断”,而不是软心肠;在团队中,他们有不同意见时,很可能会直截了当地指出来,不擅长“委婉”的方式,更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了了之”。
认为做事正确比被人喜欢、接纳更为重要;比如在工作中,他们喜欢跟随“更有前途”的领导,而不是仅仅因为“喜欢,觉得他为人不错”而跟随。
面对一个新闻事件时,他们更喜欢后退一步去推理事件的“前因”,而对目前呈现出的状态持怀疑态度。
在面对感情时,他们很可能把“是否对自己的事业有帮助,帮自己解决烦恼”放在第一位,而很可能对所谓的“感觉对了”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
03
情感型偏好的人典型特征
在处理一件事时,过多的考虑“人”的因素,会把照顾大多数人的感受,让大多数人感到“舒适”放在第一位。他们给人的感觉是“温暖,有人情味”,但大部分时候,思考型偏好的人不吃这一套。
在处理纠纷时,情感型的人更多的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会首先照顾到一方的情绪。
他们通常都会有点“软心肠”,因为他们大多数时候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更重要,面对冲突,他们更想要快一点平息它,而不是非要争出“谁对谁错”,有时甚至更倾向于“责怪自己”而不去找事情的解决办法。
面对一个新闻事件,他们一般不会去推究它的前因,而会积极预测这件事会带来哪些影响。
在爱情里,情感型偏好的人会比较看重“心灵的慰藉”,注重“被爱的感觉”。出现分歧时,很可能会表现出“无限的包容”,希望对方可以专一地深爱着自己。
04
正确认识T/F偏好
就像我们分析前两种维度一样,每个人都会有这两种偏好,思考型(T)偏好的人也会有感情和个人主观价值,情感型偏好的人也会非常客观而有逻辑。
每个人在决定的时候都需要体会情感和运转思考,然而每个人都会有更自然、更经常、更擅长倾向其中之一,特别是在遇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时,会更认为自己的偏好(T/F)可以得出更“正确(好)”的决定。
这种倾向和偏好,在一个人孩童时期,会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认识自己的时候,需要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
大多数人会认为思考型偏好是理智的,情感型偏好是“不理智的”。其实不是这样,思考和情感都是理智的方法,他们只是在做决定的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标准。
05
如何更好的理解T/F偏好
对思考型的人来说,他们通常迅速掠过体会情感的过程,觉得那是无意义的,是在浪费时间,因此没有表达和讨论的必要。比如面对一个失业的朋友,他很可能不会或者只进行简短的安抚,就开始分析对方所面对的现状:为什么被辞退,下一步怎么办等等。言辞犀利、直击要害,但是他的建议很可能不会立即被认同和采纳。
情感型偏好的人不擅长逻辑思考,原因可能是:不想找、找不到、找不准、找不快、找得不够狠,所以在就一件事进行发表个人观点时,面对思考型偏好的人种种“客观而没有人情味的真理”,他们很可能表现出“无语”、“无奈”、“迅速被反驳”、“断断续续、语无伦次”、“无法说服对方”。
他们更擅长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而不是“客观的讲道理”,他们认为那样很“无情”。
比如面对被辞退的朋友,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安抚对方的情绪,让对方更好地接受现实,而“安抚”其实才是失意的人更需要的。
随着阅历的增加,我们都会修炼、弥补自己不足的部分,发展良好的T/F,可以在两者间做临时转换。比如:可以先安抚“事业(爱情)失意”的朋友,待他平静下来,再去分析局势和寻求解决之道。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一个人的T/F偏好在儿童时期已经定型,几乎是不可能被改变的。
06
T/F偏好跟性别有关吗
大约有2/3的男性是思考型,大约有2/3的女性是情感型。当然,我们也无法确定这种结果在多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化因素造成的。
思考型偏好的女人也会表现得温柔、体贴,以做好妻子、母亲的职责。但同时他们也很可能会是“工作狂”、“异常独立”、“一家之主”。
过于偏向情感型的男人,会被认为“娘炮”、“不够man”等,所以,在商业化的社会环境中,男人都会极力表现出自己思考型的一面。
社会制度、文化因素等因素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这在世界上每个角落都是一样的。
社会越来越进步的今天,一些思想(对男女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情感型偏好的男士可以更有空间表达自己,思考型偏好的女人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
07
该选择T or F
思考型偏好男士和情感型偏好女士会被认为是比较合理、平常的组合,符合大众认为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标准。男士在外负责“票子、车子、房子”,为家庭打下经济基础,女士负责在内负责照顾丈夫、父母、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但是过度的思考型偏好会“事业心过重,忽略对家人的关心”,过度情感型偏好的人会“情绪化、感情脆弱、不够成熟”。
请大家思考:
只有这种组合才是幸福的吗?一定是相安无事的吗?
其他组合在一起是不是也同样可以得到幸福?在追求、相处的过程中又需要注意什么呢?
其实,无论是“互补”还是“相似”,只要在其他性格维度也合适,都会得到幸福哦!
正确理解男女情感方面的不同需要考虑以下几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和文化对于男女在情感达和处理上有所影响。传统角色观念和性别刻印象可能塑造了男女在情感方面的差异。然而,这种差异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每个人都是独的。
2 生物学差异:男女在生理和神细胞结构上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情感体验和表达上有所不同。但是,这种生物学差异并不意味着男女不能互相理解和融洽相处。
3 个体差异:除了性别差异外,每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需求、经历和个性特征。不能把所有男性或女性都归为一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
4 倾听和沟通:在理解男女情感方面的差异时,关键是倾听和尊重对方的感受和观点。积极的沟通可以帮助建立共识和互相理解。
5 同理心和包容:培养同理心和包容是理解和尊重他人情感差异的关键。努力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感受,并尊重每个人表达情感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性别并不是确定一个人情感经验的唯一因素。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其感体验和表达与性别之外的其他因素也有关。同时,个体间的差异大于性别间的差异。因此,在理解他人时,应采用综合、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不过度简化和刻板化对待男女情感差异。
兰心语新
如果你是负责团体节目的组长,现在节目需要从12个人中减掉两个人,那你如何作出决定,让哪两个人离开呢?
或者你按照12个人的优势排序,最后以理智的方法淘汰掉末两位。或者你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判断出淘汰哪两位。
如果你是前者,你就是用脑的人。如果是后者,则是用心的人。
偏好思维的人做决定都是经过分析客观情况。也就是很理性的做出决定。而偏好情感的人则更多考虑他人的感受,判断依据是个人的价值观,用心感性的做决定。
需要强调的是,与传统意义的情感是不同的,这里的情感代表一种赋予价值的过程。
偏好思维的人,重视逻辑,公平公正,强调事实与原则,对什么都一视同仁,不情绪化,很自然的看到缺点,倾向于批评,也同时被认为是冷酷的麻木的对人漠不关心。
而偏好感性的人常常考虑对担任他人的情感,强调价值信念,重视同情与和睦,不喜欢没有人情味儿的原则,重视别人的感受,被认为情感过多,缺乏逻辑,也会软弱。他们用个人信念行事。在看问题时总是参与其中。被认为是感情用事。
生活中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都是擅长于某一种偏好,而不可能两种偏好同时擅长。
当偏好思维的人对偏好情感的人沟通讲道理的时候。偏好思维的人往往摆事实讲道理。但最终偏好情感的人觉得你说的都对,但我就是听的不舒服。最后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软抵抗方式。
如果想要和偏情感的人有效沟通。偏思维的人,一定要想清楚他所说的话,要顾及对方的感受,尽可能从一致的看法或观点入手,让对方有一个情感认同的基础之后再表达自己其他的观点。
偏情感的人给偏思维的人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其采纳时,偏思维的人会觉得对方感情用事,拖泥带水。这时,偏情感的人要跳出事实事情的本身,考虑事情的前因后果。简洁明了地阐明自己的看法。让偏好思维的人能接受。
在一个团队中,既要有偏情感的人,又要有偏思维的人,这样才能达到平衡。掌握好他们各自的特点,就能很好的与其沟通。
文字|晴予
整理|无影
一、先导|ABO学习笔记
1、Alpha
如果你是一个 Alpha ,你最佳的伴侣选择其实是 Omega 。但这一点,Alpha 们 年轻的时候未必能明白 。
Alpha 的心气儿有多高?“爱我就得爱我的 全部, 包括我的高腰秋裤。”爱你的可见价值不算真爱, 连着你一身的脾气毛病一起爱 ,才是 真爱 。
这要求 其实很困难 ,只有 Omega 能轻易做到。
Omega 看似软弱,不求上进,却偏偏有本事接纳你、激励你、抚平你的 情绪黑洞 ,让你走得更高更远,从而使 ta 自己也得到更好的生活。
2、A - A
因为一段关系中, 绝难做到 两人完全一致。意见冲突时,只能由一个人 做主 ,另一个人 跟随 。这是一种 零和博弈 :一个人的愉悦要以 另一个人的难受 为代价。
一山不容二虎, AA组合 除非有 极致的共同目标 ,否则在一起就是无止尽的争斗。
从汤泉行宫的第一晚,甄嬛的心性就显露无疑:她要作皇帝的妻子,而不是臣子。在皇帝看来的“ 召幸 ”,在甄嬛看来是“ 新婚 ”。她认为在爱情中,她和皇帝是 对等 的。
从二者 阶层 身份尊卑的巨大区别,这当然无比可笑,自负、 认不清局势 、 却满腔真情 ,正是每个小 A 的毛病。
她要的是 小情小爱 ,他要的是 懂事牺牲 。两人都把 自己的需求 放在第一位,谁做主都会让另一个人难受,他们就此产生裂痕。
对自视甚高的 Alpha 来说,深爱的人把自己当替身,却是纯粹的 最大的羞辱 ,即使身处低位,也无法忍受。于是她自请出宫,对皇帝彻底死心。
两个 Alpha 之间可以有 倾慕、扶持、吸引 ,却 绝难平起平坐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除非他们有共同的梦想。
皇帝对她的感情,带着对纯元的怀念,也带着对“能说上几句话的女人”的需求,却决不会有“予取予求”的 顺从性 ,和“非你不可”的 唯一性 。
对 Alpha 来说,“ 予取予求 ”能满足做主欲望,“ 非你不可 ”能满足 被尊重 欲望,这两样东西都满足了,才有真正的爱情。
3、A - O
真爱一个人,就完全为她着想, 不计较自己的得失 。这是 Omega 的天性。
而果郡王允礼也展现了一个 Omega 心性的极致。他为甄嬛做了一切能做的,即使不明真相被抛弃,也 没有不甘 和 怨恨 。最终他为她而死。
最好的男儿,是 最懂她、最无怨无悔、最能支持她做自己 的男儿。
甄嬛这样聪明骄傲的女 Alpha ,本就不该在皇宫里和女人们斗心眼,而是独立闯出一番事业。
在她成就事业的过程中,一个 Omega 伴侣,会给她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在 Alpha 年轻时,Omega 不会用你现有的条件来判断你 。他们在你摆出一副“看我多屌”样子时,就能 闻出不一样的味道 。
如果你运气好,碰到成熟的 Omega ,他还会主动帮助你成长, 如同扫地僧将武林秘籍交给后辈少侠 。
比起在权贵身边 用尽心机手段 ,Omega 给出的 顺心遂意 才能让 Alpha 腾出精力,做到自己应有的高度。
迎合 与 内耗 带来的 伤害 巨大而深远,你不可能指望着在 内外两个战场 同时作战并取得成功。
如果你是 Alpha ,你必须让自己 有且仅有一个外部战场 ,而伴侣应该是你温馨的 港湾 。
鸾笺尺素,皆我所好
我们之前曾经讲过,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经常犯的错误包括:控制型、贿赂型,还有放任型,这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和结果。很多家长问怎么办,今天,我们就进入到一个非常实操的工具层面,叫作“情感引导”的方法。这是来自于一本被我反复推荐过的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也是构成我们价值感这根支柱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
通过情感类词汇建立“情感引导”
我们在孩子两三岁学说话的时候,最常教孩子的词汇是什么呢?
许多家长最容易教给孩子的词一般是名词。这是水杯,这是书,这是花,这是汽车,那是桌子。为什么名词好教呢?因为只要你一摸、一看,就知道这个“名词”叫什么,所以重复几遍孩子就会了。
大部分孩子在一开始学会的都是名词,但是情感引导方法要求我们能够在孩子刚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学会大量的情感类词汇。
什么叫情感类词汇?你看,这叫作爱,这叫作友谊,这叫作宽容,这叫作难过,这叫作委屈,这叫作伤心,这种感觉叫作后悔。你现在表现的行为叫作坚持。所有的这些词都非常重要,但问题是:怎么教呢?
这些东西不像桌子和花,一摸一看就能知道,但是假如一个孩子没有掌握这么多的情感类词汇,他就没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你得理解为什么孩子在地上打滚、大喊大叫、哭得一塌糊涂,威胁你。
原因是什么呢?我问过很多家长。他们说原因就是你没满足他,你只要满足他就没事了。不对,这只是表象。
为什么孩子为了得到一个东西,非得做出那么多吓人的动作?为什么要喊来喊去呢?原因只有一个:他没有学会正确的方法表达那么多复杂的情绪。他内心中充满了那么多难受的感觉,但是他说不出来,这种感受是极其痛苦的,所以他就只能躺在地上打滚,大喊大叫。父母的责任是要教会孩子用语言来表达情绪,但是我们不教。我们的办法就变成了威胁、恐吓、贿赂、交换。
我记得,我儿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家,我在校车旁边接他,我们小区有一个小姑娘跟他关系特别好,两个人一起往家里边走。小姑娘说:我要去嘟嘟家玩。后来我就问那个小姑娘:如果你妈不同意你去怎么办呢?那个小姑娘说:我妈不同意我就求求她。这时候我听到我儿子在旁边说:求求妈妈是没用的。紧接着说了第二句:比这更没用的是哭和闹。三岁的孩子说“比这更没用的是哭和闹”,我就很好奇,我问儿子:嘟嘟,你觉得什么有用呢?他说:沟通。
他在上幼儿园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会了这个词,因为这件事情场景非常清晰,那个时候他学会了“沟通”这个词,而且他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
哭闹没有用不代表无情,我见过很多家里边说哭闹没有用,父母的表现就是只要哭就不理你。这个是放任,是无情的,孩子会觉得自己特别可怜无助。
在我们家,孩子哭闹,我们会陪着他。你难过是吧?爸爸知道你不开心,但是不能因为他哭闹,我就一定要达到他的目标。孩子想要达到什么目标,得跟爸爸商量。咱们来讨论可不可以。所以他就会知道通过单纯的哭闹是没法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沟通。
怎么才能够帮孩子学会这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类词汇?其实就是情感引导这个简单的方法。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首先要知道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时机。
教育的最佳时机
很多家长一直以来认为: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时机是在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他们觉得教育就是:你做错了,我要纠正。做错了就纠正,这是警察的行为,不是父母的行为。
教育最有效的时机,是发生在当孩子做对了一件事的时候,而不是做错事的时候。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非常紧张,他的肾上腺素分泌旺盛。他站在那里,肌肉都是紧张的,在他担惊受怕看着你的时候,你觉得,他会分出一份心思来学习吗?
不可能。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能够混过去,怎么能够不被骂,怎么能够平安地度过难关,我会不会遭受什么危险?所以,这时候你跟他讲道理,说什么东西他根本听不进去,而且他的激素水平还会被你搞得不断提高,因为你在他做错事的时候雪上加霜,还在不断地骂他。
事实上,谁没有犯过错呢?谁小时候没有干过偷鸡摸狗的事?谁小时候没有打碎过家里的花瓶?没有搞过恶作剧?我相信每个人都做过这样的事情,你回忆一下,自己就知道了。
所以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其实是我们跟孩子建立联结、建立爱的最佳机会。
比如,孩子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你不能站出来讲“没关系,咱家花瓶多,打碎多少个都不要紧”,这样会导致孩子没有边界,他会觉得打碎花瓶不要紧。这是你很喜欢的一个花瓶,孩子把它打碎了,你很难过,你可以表现出来很难过。
你可以告诉孩子:这是妈妈最喜欢的一个花瓶,真可惜,竟然打碎了,但是已经打碎了,怎么办呢?咱们来想想看怎么能够弥补。来,咱们把它打扫一下,注意不要扎到手,扎到手很危险。你可以带他一块儿来收拾残局,然后告诉他安全最重要,爸爸妈妈最担心的是不要扎破手。
前两天,我们家厨房里边一声巨响,奶奶把腌的一罐咸菜打碎了,我儿子大老远地冲过来说:“伤人了吗?伤着人了吗?”我们小时候只要家里边出现了这样的状况,第一反应就是:有没有人受伤,你要知道人比东西重要。所以,第一步:人比东西重要。然后收拾东西,弄好以后,第二步:告诉孩子,妈妈小时候也打碎过东西,现在我们要学会什么呢?我们以后要离瓷瓶子远一点,在家里边不能踢足球、也不能乱扔篮球。总之,吃一堑长一智,孩子做错一件事情,他能够从中学到一点东西就可以了。
所以,经过这么一次做错事的机会,你能够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在孩子面前暴露出来你曾经犯过的一些错误,让孩子知道你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你们俩的感情变得更好了。这就是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我们其实最应该做的这种表现。
当然,特别严重的错误,你需要让他接受后果。我们前面讲过惩罚的方法叫作“自然后果”,你需要让他去承担这样的后果,这没办法。
我们讲过一本书叫作《解码青春期》,书里讲,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极其叛逆,因为他是一个孤儿被放在寄养家庭。
他偷着把寄养家庭里爸爸的汽车开出去,酒后驾驶,后来被警察抓了。他打电话给爸爸的时候,他很害怕,因为他要跟那些成年的罪犯关在一起,他告诉父亲说,我开你的车出来被抓了。爸爸叹了一口气说:你今天晚上可能得在那过夜了,我明天早上来接你,这叫“自然后果”。你犯了法,你被拘留了,你就得在那儿待着,我明天过来接你。
接他的时候,他觉得这个爸爸肯定是要放弃他的,因为前面那么多个寄养家庭都曾经放弃过他。他做好了准备,跟他吵一架,然后离开这个家庭。结果爸爸在回来的路上跟他讲了一句话,彻底拯救了这个人的一生。爸爸说:你视自己为一个麻烦,但我们视你为一个机会。你看这句话多有力量。孩子犯了这么大的一个错误,他视自己为一个麻烦,而养父母视他为一个机会。
这个孩子从此以后结束了叛逆,开始认真学习。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已经是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了,这就是教育者能够给孩子的心灵所带来的改变。
所以,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我们不需要那么夸张,大喊大叫,好像自己从来不会犯错一样站出来批评他,指责他,你怎么搞的?跟你说过多少次?你怎么总是学不会?
凡是说这种话的父母,都是没有长大,自己都还是个小孩子。因为你在跟他分清责任。我跟你说过,所以你搞错了不怪我。说明你也被错误搞得害怕了,瓶子摔碎了,你也紧张,紧张、恐惧带来的是推卸责任,这就是你没有长大的表现。
所以,孩子犯了错以后,父母要淡定一点。在孩子做对事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教育时机,方法就是表扬他并且说清楚为什么。那个“为什么”是非常关键的,是有技术含量的。
表扬他,并且告诉他“为什么”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就知道,我们是怎么教孩子情感类词汇的。
在我儿子大概两三岁的时候,我教会他什么叫作“耐心”,因为我觉得耐心很重要。有个场景,我记得很清楚:
有一天,我儿子晚上饿了,要喝牛奶,很急,就喊“我要大牛奶”,喊得撕心裂肺。他妈妈赶紧去给他冲牛奶,我就陪在他旁边,我一看这孩子性子这么急,需要教他,就跟他讲:嘟嘟,你知不知道什么叫耐心?他说:我不知道!我说,爸爸告诉你,耐心就是大牛奶还没来的时候,咱们也可以不哭。第一天,我先教会他“耐心”的定义。
等到第二天,他又开始哭,他妈去冲牛奶了,我爬过来跟他讲:嘟嘟,记得吗?爸爸昨天跟你讲过什么叫耐心,还记得吗?他说:耐心就是没有大牛奶也不哭。我说那你试试看,试试看能不能表现出耐心。来,咱们给妈妈看看咱们的耐心什么样。我就鼓励他,然后他就忍着、憋着,虽然眼泪还在流,但是他在努力,他在努力做对的事。
当他妈妈把牛奶冲好,他喝了以后,我马上就说:快来看,你儿子表现出耐心了!这时候我就认真跟孩子说:嘟嘟,你刚刚表现的行为就叫作耐心,你已经学会了。就这样,在他做对事了以后,告诉他,你刚刚做的行为是对的,这个对的行为叫作耐心。
这就叫“情感引导”,表扬他,并且告诉他为什么。
从此以后,我就发现他经常会用“耐心”这个词。他想玩一个玩具,然后我说你等一会儿,我说什么是耐心?他在旁边站着说:等待。耐心就是等待。
他在尝试着使用这些他能够理解的新词汇,这个对于孩子来讲是一个非常新奇的过程,他每一次能够用对这些情感类的词汇,都会给他带来特别大的成就感。我至今能够记得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场景,我能够记得这些词是怎么样一个又一个灌输给他的。
有一次,我们去一个游乐场玩,结果那天4:30到那儿,游乐场就关门了,当然很失望,没玩成。我想孩子可能会生气,我就跟他说:不好意思,爸爸时间搞错了,咱们今天可能玩不了了。结果,他没生气,他说:咱们去玩那个吧!转身准备去玩别的。
这是不是个教育的机会,我借着这个机会能教会他什么?判断这个时候是不是教育机会的核心是什么呢?
首先,得看孩子有没有做对事?他到了想玩的游乐场没玩成,要去别的地方玩,他并没有生气。有家长说:他这是“想得开”,我觉得,这个好像有点不太对。
我当时选择了这样一个点,我追过去拦住他,蹲下来把他拉在我的面前,然后跟他讲:嘟嘟,你知道吗,你刚刚做的行为让爸爸很感动。表扬他之前,先要吸引他的注意力。他说:是吗?我说,你刚刚表现的行为就叫作“宽容”。他问:什么叫宽容?因为他没有听过这个词,他不知道什么叫宽容。我说,宽容,就是当别人不小心做错了事,我们也可以不生气,这个就叫作宽容。
人跟人之间在一起生活,难免有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错误、失误,如果没有宽容的话,我们就没法在一块儿愉快地生活,所以这个行为非常好,这个叫宽容。他就喊着:“宽容”、“宽容”,然后就跑掉了,一下就把宽容这个词学会了。
还有一天,他妈妈开车带着他,因为刚学会开车,在路上追尾一个公交车。人家公交车进了站台,她竟然开着车过去追尾,一下车,发现我们的新车撞了一个大坑,妈妈也特别沮丧,奶奶也坐在车上很难过。
我儿子过来安慰妈妈说:妈妈,其实你开车开得挺好的。他奶奶说:这都撞成这样了,你还说挺好的?我儿子跟他奶奶讲:您不知道,新手要夸。他奶奶都不知道,我儿子什么时候学会的概念。实际上,这就是我们之前讲的“宽容”,慢慢在他体内建立起来这样的联系。
这样,一个小孩子的情商就会变高,他会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会跟你用情感类的词汇沟通,这些都不是凭空来的,是一步一步地去照着做,用这些工具去累积出来的。
一次表扬,胜过一百次批评
大家会奇怪,问我:你也是第一次当爸爸,你怎么会知道这些方法呢?
因为我在生孩子之前,曾经养过一条狗,养坏了。当时不懂怎么养,我就请教一个老大爷,我说:狗老不去厕所撒尿,到处乱尿怎么办?老大爷告诉我说:揍他,很简单,狗就是揍,把他摁在那儿,让他闻着尿味揍他,揍几次就会了。我觉得,这个方法简单,我就把我们家的狗摁在客厅,尿了我就揍,揍了它就跑掉。
揍了一个星期,这狗的行为发生了改变,改变了什么?还是乱尿,但是它尿完了以后立刻就跑到床底下去,它不像过去那样尿完了无所谓,他知道尿完了要被揍,所以尿完了就往床底下钻。我很生气,就拿拖把去掏他,把它从床底下掏出来,掏出来后再揍,又揍了一个礼拜。
这狗的行为又发生了改变,它还是乱尿,尿完了以后钻到床底下,但他不像过去那样疯跑了,他慢悠悠地跑到床底下,跑到床底下等我,我要不去找它,它还叫。意思是:你该来找我了,然后我就拿个拖把进去掏,掏出来继续揍,揍完以后它又像没事一样。它习惯了,觉得每天晚上被揍一顿,这是必须的。
它麻木了,这就是一个教育的错误循环。你会发现躲在床底下就是找借口,找理由,然后慢慢的,被你揍习惯了、皮实了,所以就随便你。这样你改变不了它。
直到后来,我有一天做电视节目,遇到了北京市警犬大队的那些训犬员,我问:怎么能够教会狗去厕所撒尿,这事怎么这么难呢?
训犬员告诉我说,这太简单了,这是我们入门功课。第一,你先带它经常去厕所走走,你教它认识条道,告诉它这是上厕所的地。然后你把带着它的尿液的那些报纸放到厕所,让它闻那个味去。它总有做对的时候,一旦做对了,你要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它面前,用狗能听得懂的语言来表扬它,什么是狗能听得懂的语言?狗的智商相当于2-3岁的小孩,所以狗是可以听得懂很多话的。抚摸它,不用给它吃的,抚摸它就好,并且说“很好”,语气语调要温柔,狗能听懂我们的语气。然后,抚摸它,据说聪明的狗只需要一次,它就能够学会去厕所撒尿,笨的狗可能需要三次。
我听完这个以后,就觉得特别的失落,我觉得,我特别对不起我们家那只狗。我们家那个狗在我们家生活那段时间里边,每天晚上到了尿急的时候,它的内心是多么的焦虑,因为它知道无数个不能尿的地方,它在家里边被揍了很多次,知道无数个不能尿的地方,但是它从来都不知道哪个地方是能尿的。
我们家的狗以前也在厕所里边撒过尿,但是我们人的行为就是这样,狗做对了,我的表现就是没反应,最多就是不揍它。随便讲一句“不错”,它听不懂。
狗也好、孩子也好,都是教育的对象。当我们的教育对象做了正确的事的时候,我们总是倾向于降低反馈的力度。当他做了错误的事的时候,我们倾向于提高反馈的力度,这导致教育的对象对于错误的事情变得更加的敏感,而对于正确的事,可能他早就做对过,甚至做对过很多次,但他依然会做错,原因是没有人给他强化做对的事。
我是因为在养狗这件事情上有了这么大的挫折,意识到我的领导力不是天生的,意识到我的方法根本没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连个狗你都教不会,你还自信什么?所以我在养孩子的时候,就觉得不能这样,狗你养不好还可以送人,但是孩子你不能养不好送人。
我就去买了所有我能够找到的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第一本就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读完了我就信了,然后就用。所以,我每一个行为举措、每一步的引导,全都是有理论依据的,我都是照着书上的公式这么说的,后来就发现非常省事。所有关于孩子的教育,就说一遍,正确的事给他表扬,并且告诉他“为什么”,一生当中一遍都够了,错误的事,说无数遍都不够。
再比如,我希望激励孩子爱自己学习,有一天,我早上起来发现他在楼下弹钢琴,机会又来了,我下来表扬他,不是表扬他钢琴弹得好,而是表扬说这个行为就叫作自主学习,说明你有自觉性。你喜欢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这很好,就行了。当他能够觉得自己有自律性的时候,他从小就相信自己是一个有自律性的人。所以他一直都愿意展示出来自己有自律性的这一面。
这样一个良性的反馈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至少有三重好的结果:
第一重结果,孩子知道了什么是对的,他容易去做正确的事。
第二件事,他的自尊水平得到提高,他获得了价值感。
第三件事,他感受到爸爸爱他,又进一步的增加了无条件的爱。
这就是我们说情感引导这个工具,为什么在我们的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原因。
情感引导方法使用的三个难点
其实,把这一招学会了,对三根支柱都有好处,但它是有难度的,说起来很简单,表扬他并且说“为什么”。
难点在哪儿呢?三个难点,这是我在实践过程当中总结出来的,因为我教过无数的人用这样的方法,后来看到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第一个难点,是你根本看不到孩子的优点。
你的眼睛只对孩子的缺点感兴趣,孩子一旦做错了事,你比谁都反应快,立刻就跳出来,但是孩子做对的事,你好像觉得今天没发生什么事就过去了。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这本书里讲过,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他告诉我们,我们的人生之所以那么焦虑,之所以我们对于负面的东西那么感兴趣,我们老喜欢听坏消息,老喜欢传播坏消息,老喜欢看别人的缺点。
因为我们在原始人的时代,就是靠焦虑感才能活下来,而原始人的焦虑感一直留在我们的体内,没法清除。所以你关心则乱,你越是关心的对象,你就越是容易对他焦虑。
所以我们看不到孩子的优点,这才是问题。一个父母如果真的自己能够放松,能够把焦虑的情绪放在一边,你会看到孩子很多的闪光点,一个人的成长是靠自己的亮点带动的,朝着有光亮的方向走,而不是靠修改自己身上大量的缺点前进。
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这个你可以回家试试看,每天给自己规定:至少发现孩子三个闪光点,而且要跟他讲、要表扬他。
第二个难点就是:我们不会说“为什么”。
如果你说:孩子你真棒,宝贝你真了不起,妈妈以你为荣,宝贝你最厉害,这种话全都是建立在对结果的评判之上,这种话全部都是建立在和他人的比较之上。
当你只是表扬他的结果,只是表扬他比别人强,导致的结果是他会变成一个固定型心态的人,也就是说,他评价自己看的是我比别人强不强,我比别人有没有排在前面,这样,他的负担会变得越来越重,而且更关键的是,他会不敢于去尝试那些更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因为那些挑战性的事情会很容易给他带来挫折。所以,这种表扬的方向是错的,也无助于他学会情感类的词汇。
为什么的说法要更多地关注于过程,还有动机,这个行为叫作坚持,这个行为叫作努力,这个行为叫作自律,当你能够把这些情感类的词汇放在“为什么”当中去表述的时候,孩子就更容易获得成长型的心态,这是第二个难点。
第三个难点是:表扬完了之后,不要说“但是”。
比如,你表扬孩子说,你今天表现的挺好的,但是如果你能够改掉那个毛病的话就更好了。这种话只要一说,前面的话完全没用,而且还会显得你特别的虚伪。
以后你只要表扬孩子,孩子就会说:你别说了,你别表扬了,我不接受。为什么很多孩子连表扬都讨厌,就是因为你的表扬背后附带了大量的条件。
所以,我们要把表扬孩子的这种情感引导的方式,和纠正、批评彻底分开。
我们不是说不能够纠正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你是可以纠正的,我们要建立起来这个边界,但那是另外一件事,那是发生在他做错事的时候。
但是,在生活当中,一个人做对事的机会要远远多于做错事的机会,否则就活不下去。他能够活下去,就一定是做了大量对的事情,所以你能够找到这些做的对的事情,表扬他,并且告诉他“为什么”,去塑造他的过程和动机,这时候你会发现:塑造一个人的行为真的是相当容易的一件事。
我不是说成年人,你想塑造一个成年人的行为,当然是不那么容易,也不是不行,“领导力”当中,我们就是用二级反馈的方法来塑造成年人的行为的,但相比起来,塑造一个孩子的行为要容易得多。
本节内容回顾
我们收到过特别多的反馈,回家只要一用,孩子跟父母的关系立刻就发生改变。因为孩子太容易感激父母、爱父母了,所以,你只要有改变,孩子一定有感知。
同样,听完了这门课以后,评价这门课,希望大家也不要说“但是”,不要说“这个课讲得挺好的,但是怎么怎么样”,这对你有什么好处?说“但是”,除了对我有点好处之外,对你没有任何好处,你没有责任帮助我变得更好。
你要想学一个东西学得更好,你就只需要去发现这门课程当中的优点,然后去使用它,就够了。这时候才是我们进步最快的机会。
如果我们习惯性地批评自己、批评别人,连你自己的学习都会变得很困难。因为你找不到学习的乐趣。一学习就发现自己没有学好,一学习就开始自己反思自己的批评,你就对学习会丧失乐趣和动力。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享受这个课程,学会情感引导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价值感。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