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优秀教师在上《少年闰土》一课时,即将结课时出现了一幕精彩的场景: 师:同学们,如果你就生活在当时的社会,那么你愿意选择做闰土,还是做课文中的“我”?老师给大家半分钟时间考虑,你可以和旁边的同学交流看法。(生思考、讨论)
师:好,时间到。想做闰土的请坐在左边(以下为正方),想做“我”的坐在右边(以下为反方),咱们来争论一番。等会儿在争辩过程中,如果你觉得被对方说服,可以改变自己的选择,变动座位。(学生迅速分坐在两旁,想做闰土的明显多一些。)
正方:我喜欢做闰土。闰土小时侯是多么自由自在啊,可以捕鸟、捡贝壳、刺猹、看跳鱼儿,多有趣;而“我”整天只能看见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只知道死读书,没有那种在大自然中的乐趣。
反方:闰土虽然自在,但他没能受教育,是个野孩子,太无聊了,这样能行吗?哪像“我”,尽管不是很自由,但能受良好的教育,很有教养。
正方:谁说闰土没受过教育?他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广阔田地间的所见、所闻、所做的一切难道不是知识?不是在受教育吗?
反方:这仅仅是闰土在农村所做的一些事,对一个城里人来说难免会有一些好奇;反过来,“我”在城市里的许多事课文中没有说,如果写出来,闰土不知道的也许要多得多,肯定也会羡慕不已的。
正方:请问你想做一只“笼中之鸟”,还是想做一只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呢?
反方:“我”是“笼中之鸟”吗?请问“笼中之鸟”能展翅高飞吗?少爷后来成了伟大的文学家,闰土呢?我看过《故乡》这篇文章,里面闰土不是最后成了一个非常穷苦的农民吗?
……
师:大家争论得很激烈,老师觉得选择做谁这一个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刚才我们研究这一个问题的过程。老师想,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不仅要像“我”一样热爱学习,也要像闰土那样热情地拥抱大自然。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也会深刻地了解当时的社会。
教师通过把辩论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等在争论中得到展现、撞击,给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提供了机会。的确,语文给了学生太多的精神营养,只有深入学生心灵的共鸣区,才能生成如此精彩的辩论。
“争论”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因而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求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竞相迸射。没有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是很难奏效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课堂争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一、和谐――创设“和谐”气氛,营造争论条件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培育创新精神不可或缺的氛围。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群体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学生的创新欲望就会被激活,创新的见解就会不断地涌现出来。
在操作上教师要力求拥有:1亲切的教学态度。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2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尊重学生,师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就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爱护而不排斥,帮助而不责难,说服而不压服,启发而不包办。3民主的评价方式。教师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启迪,并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
二、质疑――鼓励学生“质疑”,激发争论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有位教师在为《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老师听后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太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了,经过争论,最后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通过教师引导,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
阅读教学中要激励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鸡蛋里面挑骨头”,学会勇于创新。学了张继的《枫桥夜泊》,有的学生对第一句提出疑问:“月落”、“霜满天”已是深夜,怎么会有“乌啼”?在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提出:小女孩冻死在街头,为什么说她脸上挂着微笑?像这样的疑问应该说都颇有分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创造力有所发展。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就有助于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三、生疑――创设“生疑”情境,培养争论能力
争论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可以说是反映了一种整体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堂上的争论,有其特殊意义,即争论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过程,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教师在争论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争论能力,也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
要使学生善于争论,首先要教给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亦即“生疑”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例如《晏子使楚》一课,晏子出使楚国,连续碰到三大难题,但他运用自己的创造性的智慧,进行了超凡脱俗的创造性争辩,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效果。在一位教师的教学中,晏子的争辩这一片段他没有用嘴巴或书本传授给学生,而是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把学生置于晏子的地位,激发思考,引导争论。开课后,这位教师问一位学生:“你个子不高,因此而引来过什么麻烦吗?”“没有!”学生答。老师话锋一转,说:“曾经有个人,就因为个子矮,惹来了麻烦。”“事情是这样的,”老师继续说,“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国派身材矮小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得知,特意作了布置。晏子到来,见城门紧闭,传者让晏子从城门旁边新开的洞口钻进去。”“假如你是晏子,你怎么办呢?请思考5分钟,然后发表你的见解。”这样,把学生放在晏子所处的环境,学生尝试着像晏子那样思考,像晏子那样回答难题,然后再读课文,这样就大大刺激了深读课文的兴趣,在深读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把含义表达出来。同时,还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论述,使自己的争论更具有针对性。显然,这样的争论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是极具训练效果的。这样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思维密切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
四、激趣――培养辩证思维,激发争论兴趣
辩证思维不是让我们做出非此即彼的是非选择,而是在对立统一中寻找确切、新颖且有价值的解答。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联想,灵活性强,但往往容易走向片面化、绝对化。因此,教会学生争论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教师问学生:“你喜欢小白兔还是小灰兔?”几乎全班学生都表示喜欢小白兔,不喜欢小灰兔。可是有一个学生说:“我喜欢小灰兔。”全班愕然。他说:“小灰兔知错就改,我觉得它好。”教师立即表扬了这位能够独立思考的孩子,同时激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找出小灰兔身上的优点吗?”学生又读课文,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认为课文开头写的“小白兔和小灰兔来帮助”这一句,认为小灰兔也是爱劳动的;有的学生认为老山羊送菜时,小灰兔说“谢谢”,说明小灰兔很有礼貌。这样,使小朋友认识到小灰兔虽然有缺点,但也有很多优点,它和小白兔都是可爱的。
由于争论中教师引导有方,学生实际上懂得了要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个别和一般两个辩证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争论,通过学习语言将文中的辩证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会大有启发,并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表达,不仅让学生体味成功的愉悦,更能激发学生争论的兴趣。
有句戏谑的流行段子就是“牵老婆手,就像左手拉右手,一点感觉都没有”,这虽是调侃,但也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射出夫妻在一起久了情感淡化的现实,这是普遍存在的,毋需讳言,夫妻结婚久了,朝夕相处,面对纷杂的家庭事务,情感受到消磨,变淡是正常现象,但所有夫妻既不满意也不甘于这种现状,那么结婚久了夫妻感情变淡怎么办?要做到“一心“和”二意”
第一、“平常心”
双方自然就少了当初的那种在意和尊重,也少了以前的那份关心和呵护,还有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两人了解的深入,彼此个性也都充分暴露和显现出来,各种差异和分歧相应增多,各种矛盾纠纷难免会增加,关系开始变得不默契,不协调,也就不同程度的造成相互间或大或小距离感,以及为养家糊口,加上儿女生养、老人赡养各种各样问题分散了各自的精力,从而无暇顾及和注意夫妻感情的维护等等。
方方面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和导致夫妻结婚久了感情变淡,这是正常现象,一旦出现这种现象不要觉得不可思议、无法理喻,难以接受,也不要胡思乱想、胡乱猜忌,不能觉得婚后久了,认为双方无爱了,夫妻感情不好了,感到婚姻出现问题了,切不可为此给夫妻双方造成不必要的困扰与烦恼,必须要以一颗平常心,正确的看待和从容地对待这一现象,然后双方共同努力去扭转和改变这一现状。
第二、“怀旧意识”
对于这种结婚久了夫妻感情变淡的问题,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普遍而正常的现象,于是就置之不理、不管不顾,任其自然,有些还使其愈演愈烈,让彼此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最后导致婚姻出现危机,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也与男女结合走入婚姻的初衷和意愿是不相符的,甚至是相悖的,而大多数人则是面对这种现状,总感到这种婚姻状况有种缺失和遗憾,不甘于接受这种现实,设法去改变。
基于这些现象而言,对于婚后感情变淡的问题,要双方共同努力,本着相同的意愿去用心维护好感情,经营好婚姻,可以在生活过程中不断进行“回头望”,时常去怀旧,看看以前相恋时,是如何维护感情,增进关系的。时下有个流行说法叫“不忘初心”,而大多数夫妻婚后感情变淡的主要因素,就是两人都忘了“初心”,把各自当年内心情感和对彼此好的做法都已逐渐忘掉,没有了当初那份“初心”。
导致对待彼此的意识和言行出现偏差,感情自然就不如当初,这时候就要在一生活过程中,遇到不愉快、不和谐的事情,就去参照和对比过去,看我们曾经是如何面对、怎么解决的;当感到在一起关系冷淡了,觉得缺少体贴和关心时,可以进行沟通,一起回忆和交流双方当年是咋样对待对方的,现在欠缺和丢失了什么;当双方为了一些矛盾出现分歧时候,借鉴一下以前我们是如何消除和化解的。
即使是面对家庭的重负,我们都不能忽视和无暇顾及对方,要更加理解和体谅彼此,看看此时我们是否像当初那样珍惜和在乎对方,这样在怀旧的过程中,通过新旧对比,温故而知新,才能发现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各自所存在不足和缺失的地方,然后进行纠正和改变,夫妻在当初的那种美好的情感影响下,尽力做好自己,相濡以沫,感情又如何会变淡呢?
第三、“创新意识”
夫妻婚后除了要不忘初心,不断地进行怀旧,校正和调整自己在婚姻生活中的所作所为,两人还要时刻清醒认识和意识到,之所以结婚久了感情变淡,其中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双方日夜相伴,一切习以为常,完全习惯对方的存在,再加之婚姻生活内容的固定性、程式化,久而久之,就会处于一种单调无聊、枯燥乏味状态,总之一句话生活陷于了一种模式化,完全缺乏新意、无乐趣而言了。
这时夫妻在怀旧的基础上,还要学会不断的创新,只有让生活充满新意,打破平淡熟悉的那种固有相处方式,营造出不同的形式,在这种创新的生活节奏里,培养和增进夫妻感情。比方说双方在一起久了,天天见面,就那张老脸、那副身段,外表可能已很难产生多大的吸引力,加之随着岁月的改变,容貌一天天衰老,外表已不具优势,这时就想办法提高各自的素养。
丰富自我,变得很有趣味和魅力,给对方形成一种无形的吸引,而且这种吸引是长久的。还有在一起不要单一重复事情太多,日复一日没有什么改变,时间久了会滋生厌倦的心理,要不定期的调整,可以外出旅游、分担和换做家务,也可以安排一些聚餐、休闲、庆祝、送礼物的活动,不断制造些小惊喜、小浪漫,也可以阶段性地制定一些家庭小安排、小规划、小目标,两人共同参与、一起实现。
还可以在一起多培养一些业余爱好,这样不但可以找到共同的话题,开可以让彼此找到共同的乐趣,乐在其中,在关心和照顾对方的方面,留心或刻意做些在平日里中很少出现和发生,而一旦做了又会让对方温暖和感动的事情等等,只要不断地创新生活内容,保持全新的节奏,那么夫妻感情就会日渐加深,不会存在变淡的问题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