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1张

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的宝宝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对于父母们来说是要知道这些发展的规律,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养孩子,下面是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1

  第一单元新生儿的发展

 多大的孩子叫新生儿呢?刚满月的,也就是从出生到一个月的婴儿。别看他小,能耐可不小,比如找吃的,吃东西,眨眼睛,打喷嚏,可不能小看了这些功能,对于新生儿来说,获取食物,排除有害物质,注意环境中的刺激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功能被称为生存反射,我们现在也有这些本事,比如打喷嚏,常听人说,打喷嚏是有人骂你了,这个乍听之似乎没什么道理,可仔细琢磨起来,意义深远啊。我们姑且牵强解析一下。打喷嚏是鼻黏膜受刺激所引起的防御性反射,是一种无条件反射,是生存反射。打喷嚏是机体的语言,意思是说,我的抵抗力弱了,你对我的照顾不够了,我需要被呵护了,你再不来照顾我,我可要骂人了,这骂就是身体在骂意识,意识要是没听懂的话,接下来就会生病了。身体反应,情绪反应,认知反应和情绪反应,这四种反应的关系非常有意思,以后我们还会提到。我们接着说新生儿的另一种无条件反射,这些反射在出生后4-6个月自行消退,比如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巴宾斯基反射。就是轻划小宝宝的脚底,,其大拇指会向上翘起,其余四指呈扇形张开。无条件反射是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

 有的学者认为,无条件发射的发生标志着新生儿心理的发生,有的学者说,无条件反射是生理机能,等到无条件发射发展到条件反射才是心理的产生,有的学者说,这些都不是,心理的产生要从感觉产生开始。至少我们可以说,新生儿期是心理发生的时期。

 新生儿每天都做点什么事儿呢?主要就三件事,睡,醒,哭。对于新生儿,睡觉太重要了,如果睡眠不规律,妈妈就睡不着了。新生儿也不是总睡,也有醒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在学习,四处看看,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再一个就是哭了,哭可以说是新生儿最早的交流手段,直到长大,这个手段依然有效。

  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

 前面我们学过,皮亚杰说心理起源于动作。我们可以通过婴儿在各个阶段的动作水平评估婴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比如,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十二走。

 这个爬很重要,据说是感觉统合训练最重要的手段。躺着看到的世界和坐起来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站在着看到的世界和走着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您会说,这还用你说。没错,我们都很清楚,我们更应该清楚的是,一者这些动作对婴儿的心理发展很重要,比如婴儿可以有更多的主动性。二者,对于成人而言,躺在那里想的事情和坐在那里想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坐在那里和行走中想的事情是不一样的,这对心理调整尤为重要。躺在那里可能雄心万丈,也可能万念俱灰,但坐起来整个人可能就死灰复燃,走起来就精神抖擞了。对于婴儿来说,这些动作中最主要的是两个,一个是手的抓握另一个是独立行走。动作发展的原则是,头尾原则,远近原则,大小原则。婴儿的动作会形成早起经验,而早起经验可以影响婴儿大脑的发育,这就是大脑发育的可塑性和可修复性。

  第三单元 婴儿的学习

 说到学习,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妈妈认为你该学习了。很多妈妈带着孩子来咨询厌学的问题,很着急地与咨询师说,快帮帮我家孩子吧,他就是不爱学习,你说可怎么办?这种询问对新手咨询师来说就是陷阱,咨询师会给妈妈出主意,结果发现这些办法妈妈基本都用过了,然后咨询师会和孩子谈,旁征博引地说明好好学习的重要性,结果孩子基本上是怒目而视或者低头不语。这个时候,咨询师等于被妈妈收买了。那么,咨询师该怎么办呢?咨询师首先清楚一件事情,婴儿生来就具有学习的能力,在胎儿末期就已经开始学习了,而且乐于学习。比如听个音乐啊,听妈妈和爸爸说,宝宝又踢我了。咨询师还要清楚,谁是来访者,是这个妈妈还是这个孩子,还是妈妈与孩子的整体。如果在咨询中,咨询师可以帮助妈妈和孩子找到阻碍孩子学习的原因,找到降低了孩子学习兴趣的事件,那么这次对于厌学的咨询一定会很有效。对于婴儿,模仿是其主要的学习手段,条件反射是其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但也需要注意,同样的刺激重复出现,婴儿对它的反应会越来越弱,乃至不再注意。这就需要给予婴儿不同于前者的新刺激,婴儿偏好对新颖刺激的学习。

  第四单元 婴儿的认知发展

 婴儿期是各种认知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首先是感觉中视觉和听觉的发展,然后是知觉中的手眼协调和试听协调。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最先成熟的心理过程。在对婴儿知觉的研究中,吉布森运用了视崖装置,大家可以看书上的图和介绍,就是给婴儿制造一个悬崖,不过是视觉上的,不会真的让他掉下去,因为上面有钢化玻璃板。

 实验结果发现,大约六个月的婴儿就不敢过去了,他知道那地方不能去,即使妈妈在另一边鼓励,婴儿还是觉得不保险,这说明六个月的婴儿已经有深度知觉了。后来发现,两个月的婴儿对深度不同的刺激已经有不同的心率反应了。这说明,深度知觉不太可能是后天经验的产物,而是先天具有的,但后天的经验对于知觉的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

 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下面说说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婴儿注意最早表现是先天的定向反射,这是不随意注意的初级形态,婴儿注意的发展是从不随意注意发展到随意注意,从外部刺激到内心控制主导。婴儿注意的选择表现为,受刺激物外部刺激特征的制约,受知识经验的支配,受言语的调节和支配。记忆。人类个体在胎儿末期已经有记忆了,在12月前婴儿的记忆主要是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12个月后主要是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

  第五单元 婴儿的言语发展

 婴儿的言语发展分为语音的发展、语意的发展、语法的发展和语用的发展。语音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简单发音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学话萌芽阶段。在婴儿言语发展中,3岁是个重要的年龄段,有三点需要记忆,一是3岁左右的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二是3岁儿童的词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三是3岁末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1、5岁到2、5岁的婴儿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婴儿的语句发展经历了从单词句到多词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的发展过程。成人与婴儿交流的时候要注意方法和策略。如叫他的名字,运用感叹词,调整说话的语调,句子要简短,且基本符合语法,语速要慢,但用的是增加停顿而不是拉长发音的方法,话语要多重复。对话应辅以姿势,游戏,演示,示范等,将婴儿的双词句扩展为完整句。如孩子说,爸爸班,妈妈就要说,爸爸上班去了。

  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这一单元我们将了解到婴儿的气质发展,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婴儿的社会性依恋,婴儿自我的发展。

 首先,我们看一下婴儿的气质类型。

 巴斯将婴儿气质划分为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和社交性四种类型。情绪性就是有事没事生点气,活动性是总喜欢四处看看,冲动性是缺乏各种控制,社交性是自来熟。

 托马斯和切斯将婴儿气质划分为三种典型的类型。第一种,容易抚养型,占40%,第二种,抚养困难型,占10%,发展缓慢型,占15%,还有35%的混合型。

 婴儿的情绪发展,包括兴趣,笑,哭,焦虑,每种都分为三个阶段。

 婴儿兴趣的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

 婴儿的笑三个阶段,自发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的笑,有选择的社会性的笑。自发的笑是见什么都笑,无选择社会性的笑是对任何人都笑,有选择是对熟悉的人笑得多。

 婴儿的社会性的哭分为三个阶段,自发性的哭,应答性的哭,主动操作性的哭。哭有5种含义,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

 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最初阶段,啼哭,悲伤,呼唤妈妈,拒绝陌生人,拒绝求助,愤怒抗议,潜台词是,我要妈妈,你为什么离开我,为什么?第二阶段,既没人理,又摆脱不了,妈妈也不回来,是既悲伤又失望,能怎么办呢,哭也哭累了,不哭了,也冷漠了。接着到第三阶段,反正妈妈也不回来,哭也没用,还不如找找别人,毕竟我还小啊,需要别人照顾我。婴儿处于分离焦虑阶段时,睡眠不好,食欲不佳,易受惊扰,还会出现行为问题,如此下去还会影响智力,个性和社会适应性的发展。所以,对于婴儿来说,要尽可能减少婴儿的分离焦虑。不要说是对婴儿,就是对成年人,分离焦虑也不好受啊,上面三个阶段是不是很想分手后的青年男女的表现,第一阶段,哭闹,一定要问出个为什么,为什么离开我,为什么。第二阶段,人家也不给回应,微信都删了,真的没戏了,也就认了,第三阶段,天涯何处无芳草啊,再找找,总是有合适的。只是,爱别离确实不好受啊。而且越爱越是舍不得分离。

 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婴儿通过情绪与成人交流。

 其次,情绪驱动着婴儿的心理和社会行为发展。

 最后,情绪具有社会参照功能,婴儿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情以解读他人的心理倾向,并据此决定自己的行为。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就这两点而言,不仅对于婴儿,对于成年人情绪的社会参照功能也尤为重要。可以想象,面对面无表情的人与面对表情丰富的人我们自己是什么样子,如果一个人整天就是一个表情,那这个人的心理世界也是荒芜的。如果我们每天都和情感丰富的人在一起,我们的内心世界也将是丰富的,多彩的。没有了喜怒哀惧,没有了爱恨情仇,我们也许连机器人都不如了。对于婴儿来说,情感参照还可以使婴儿获得安全感,可以促进婴儿对新异刺激的探索活动。

  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连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依恋是在婴儿和母亲的相互交往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母婴互动关系。依恋中的这个恋也是恋爱中的这个恋,虽然一个是婴儿期的,一个是青春期的,那强度,那感觉没什么两样。而且,心理咨询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结婚后还依恋着原生家庭中的爸爸妈妈,吵个架就往娘家跑,那这个人还没有长大啊。可以说,恋爱进入婚姻的一条情感标准是,从依恋父母转向了依恋爱人,虽然有些教条,但如果一直依恋在父母身上,那两口子过日子的情感因素就会少很多,毕竟少了一条依恋的线啊。当然了,没有依恋也能过日子,还有那么多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孩子车子房子票子,逛街看**,事儿很多,冲淡着那不可言说的依恋固着。这段不考,可以当故事听听了事。

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2

  新生儿的心理发生

 儿童的心理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学者们争论已久。其中,首要的问题在于心理发生的指标。已经提出的有如下三种见解:

 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持这种观点者认为,新生儿一出生就出现心理现象,如一生下来接触胎外环境的冷空气刺激便发出哭声,这表明其具有感受各种内外刺激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所以出生时就有感觉,也就出现了心理。

 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机制一旦和环境因素相结合,使主客体之间达到协调平衡,这就意味着新生儿的心理机能开始发生作用。

 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持这种观点者认为,无条件反射是机体的生理机能,具有刻板性质,而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条件反射的形成表明,婴儿能将环境中的两个刺激相互联系,使其对刺激的反应具有了多样性和选择性。总之,可以将新生儿期看作是心理发生的时期。

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3

  1、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

 婴儿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动作。婴儿先天具有一系列动作反应模式,他们最初的认识活动就是这些动作与感知觉结合的结果。动作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离开动作,婴儿的心理发展就无从谈起。

  2、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

 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外部表现,婴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动作反映出来的。所以研究者(格赛尔等)把动作的发展作为评估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

  3、动作的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

 随着动作的发展,婴儿探究环境的能力不断更新。如从只能仰躺着看物,到坐起平视观察物体,再到爬行和行走时能够多方位审视物体。

 动作的发展,令婴儿越来越能掌握探究环境的主动权。手的抓握技能的发展,使婴儿操作物体的主动性日益增加;通过爬行和独立行走,婴儿能够主动地接近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些都为发展个体活动和自主性提供了必要条件。

  4、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随着动作能力的发展,婴儿与周围人的交往从依赖、被动逐渐向具有主动性转化。动作的发展可以诱导婴儿社会交流能力的发展。

0—3个月婴儿情绪发展的特征

0—3个月婴儿情绪发展的特征,情绪对婴儿适应生存有着特别的意义。婴儿天生就具有情绪反应能力,生后很早就表现出了他的情绪反应,是其重要的适应生活的方式。以下分享0—3个月婴儿情绪发展的特征

0—3个月婴儿情绪发展的特征1

情绪发展的特点

(1)易变性,即小儿的情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支配,如遇到不高兴的事易哭闹,稍加劝导又破涕为笑,所以,这时儿童的情感不够稳定。此外,小儿的情感也易受他人的感染,倘别的孩子大声叫嚷,他也大声叫嚷;别的孩子表现害怕,他也害怕。随着小儿生活经验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小儿情感的稳定性就逐步增长起来。

(2)冲动性,即小儿不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如当小儿第一次看到墙上的电插座后表现出很大的好奇心,虽然大人因危险而不让摸,把孩子支开,但是小儿却大哭大闹,执意要去触摸一下。

(3)反应不一致,即同一刺激,有的小儿可以反应强烈,有的则无反应。2岁开始,小儿的情感表现日渐丰富、复杂,如喜、怒,初步的爱与憎等。在不正确的教育下,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与情感,如见人害羞、怕黑等。

发展过程

情绪是婴儿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婴儿生后不久,对人即有了泛化的认识,任何人逗都会微笑,2-3个月婴儿吃饱,就会全身活跃或笑出声。情绪情感直接影响婴儿的行为,对婴儿的认识活动起着激发和推动的作用。5-6个月开始新鲜的东西可能更能引起注意。婴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做什么事都积极,也乐于学习,而情绪不好时,则什么也不听,不学,不做。宝宝6-7个月开始表现认生情绪,并产生了与亲人相互依恋的情绪,这种情绪在13-15个月最强,1岁半以后逐渐减弱。1岁多的婴儿即可出现对人,对物的关系的体验,如有同情感。2岁时已出现快乐,兴高采烈,爱亲人,爱喜爱小朋友,害怕,厌恶,苦恼,甚至妒忌等情绪的表现。

意义

婴儿的情绪反应,大多因他们基本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所产生。并且,婴儿的情绪反应非常不稳定,转瞬即逝。但这些短暂、低级的情绪,正是培养和发展丰富、高级情绪的基本条件。孩子们以后个性和身心健康的形成,即是在这些情绪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注意事项

年轻爸爸妈妈们必须要注意一点:千万不能将提供积极刺激因素和溺爱相提并论。比如,用零食来让宝宝产生喜悦情绪,结果却造成不给零食宝宝就不喜悦的后果。

0—3个月婴儿情绪发展的特征2

婴幼儿情绪发育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多变性和爆发性,也就是忽而破涕为笑,忽而又转笑为怒,其变化很大又很快。这种巨大的情绪变化还具有忽然爆发的性质,譬如说发怒的时候会一下子倒在地上大哭大闹。如果不了解婴幼儿情绪发育的这种特点,就容易造成父母与孩子间的冲突,导致孩子情绪发育异常,有时甚至会导致身体发育障碍。二是年龄越小,痛苦领域的发育分化越明显,随着年龄增长,快乐领域的发育分化逐渐显著。

对于新生儿来说,情绪的引起基本上出于生理需要和防御本能的需要,是一种先天的无条件反射。新生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的较差,因而消极性情绪比较多,通常容易哭闹。随着适应能力提高,消极性情绪逐渐减少。婴儿、幼儿的情绪反应要比新生儿复杂得多,而且情绪易变换、易冲动、易传染、易外露,例如妈妈假装哭泣,孩子就会随之哭出声。

0—3个月婴儿情绪发展的特征3

0-1岁儿童的情绪特征

这时,宝宝的情绪非常平静稳定,偶尔会哭,这可能是由于身体不满意,如饥饿、嗜睡、换尿布或身体不适等。因此,父母的全面照顾是最重要的,让婴儿感到安全和舒适。设定一个正常的时间表,宝宝的情绪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歪兔子特别提醒:避免恐惧

要注意的一点是防止婴儿受到惊吓,比如在他身边大喊大叫或突然大声喧哗,这会让他感到无助,害怕他无法理解的事情,并产生恐惧的感觉。

如何克服恐惧

如果婴儿表现出恐惧,父母可以通过触摸婴儿的身体逐渐平静下来,比如触摸和拥抱,这样婴儿就能感受到别人的关注和爱。此外,这个时期的宝宝也有探索周围陌生环境的'欲望,所以他不妨带他出去了解外面的事情,永远不要过分保护他,拖延他的学习进度。

1-2岁儿童的情绪特征

这一时期的婴儿容易哭泣和发脾气。不管你如何说服他们,都是没用的。平息他哭泣的最好方法是忽略它。

歪歪兔特别提醒:如何应对哭泣

1、转移注意力

婴儿用哭来威胁你的最好方法是转移他的注意力。例如,当你在晚餐时把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放在他的高凳上,他可能会弯下腰,双手挥舞尖叫。此时,你最好先让他失望,并采取一些有趣的事情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只要你哄他,让他忘记他不想坐在椅子上吃午饭,那么当你把他放在高椅子上时,他可能会顺从地合作。

不管纪律问题有多难,你都能找到最有效的方法来分散你孩子的注意力。当婴儿很小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通常会持续很短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当他们看到有趣的事情时会流着泪微笑。

2、免费游戏

然而,当教这个年龄的孩子时,我们必须注意一件事,那就是,不要期望他做让你高兴的事情。例如,大多数婴儿喜欢户外活动。他喜欢自由奔跑和跳跃来学习新的有趣的东西。这时,父母应该耐心地观察,不要催促他。如果你不得不打断他,在他面前走来走去或者试图引起他的注意,他很快就会来找你。然而,婴儿可能会抗拒父母的抚摸或拥抱,不愿意接受父母的控制。管教孩子时,最好先放松,然后再收紧。孩子的脾气暴躁和哭泣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必要阶段。父母可以从荒谬兔子智能天堂的早期教育产品中选择“我好开心”,教导宝宝不要发脾气,让宝宝能够发展积极愉快的情绪和情商。

总而言之,管教这个年龄的婴儿并不容易。

2-3岁儿童的情绪特征

当婴儿两岁多的时候,他不需要那么多的训练技巧。然而,在两岁半的时候,他们进入了一个黑暗的成长时期,这让父母的大脑受到了伤害。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年龄的婴儿非常相似,简单的训练技巧可以控制他们。

歪歪兔的小贴士:

1、父母应善于利用婴儿的习惯倾向。

为他计划一个好的时间表。例如,如果我们能为我们2、5岁的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就寝习惯,我们就能解决告诉他每天睡觉的问题。

这些习惯还包括帮他脱衣服、洗澡、穿睡衣、刷牙、敲门、带他进浴室、睡觉、睡觉前给他讲故事、拥抱和亲吻晚安,最后为他关灯。这些事情会花你很多时间,尤其是当你累了的时候。但是一旦它们成为常规,你可以让宝宝安静地睡觉,而不是敷衍或固执地叫他睡觉。

两岁的婴儿喜欢保持不变。他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做同样的事情。他很难接受任何变化。因此,他可以尽可能地把玩具或个人物品放在原来的地方,家具也应该放在他想放的地方。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在正确的时间把所有东西放在正确的地方,他也需要在日常工作和休息中有一定的秩序。总而言之,他喜欢保持不变。

2、订购一个孩子时,尽可能为他留点面子。

不要硬要他。例如,为了避免说“午饭前你必须收拾好所有的玩具”,你应该建议“我们现在一起收拾这些玩具”,如果他不想,你不必坚持敦促他答应。最好的方法是改变话题或离开现场,尽量避免强迫局面。当他不愿意,而你坚持要他服从命令时,最终的失败者往往是你。万一发生这样的纠纷,你不妨转移他的注意力。

例如,如果婴儿不喜欢穿衣服,不管他是否想让你给他穿衣服,你都应该避免和他发生暴力冲突。也许你可以把他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在和他谈论未来会发生什么的时候,帮他迅速穿好衣服。

通过和一个两岁半的婴儿说话来转移他的注意力是非常简单的。通常与一岁半婴儿的谈话可能会让他感到困惑。然而,和这个两岁半的婴儿聊天,即使他不完全理解,也能吸引他的注意力,至少转移他对之前争论的注意力。

这个年龄的婴儿很难做出决定。

因此,如果你能提前为你的孩子做好计划,告诉他会发生什么,有时这对你会有帮助。

如果婴儿能按顺序重复,这意味着他理解你说的话,他会做的。婴儿发脾气的时候怎么样?许多父母发现,当他们的孩子开始发脾气时,最好的对策是忽视他。否则,一旦婴儿发现只要他发脾气,他的父母就会拿走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然后发脾气将成为他们最大的武器。因此,让婴儿尽可能地知道如果他发脾气,他不仅会一无所获,甚至会失去父母的照顾,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父母最好防止他们的孩子发脾气。绝大多数父母知道婴儿每天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情况下最暴力。因此,至少有一半的对策是让婴儿离开会让他失去控制的环境。

在婴儿成长的不同阶段,如果你想让他的言行如你所愿,你最好能及时纠正纪律方法,以适应他们成长每个阶段的优缺点。你越了解宝宝在不同阶段的行为特征,尤其是在黑暗时期,你的训练方法就越能有效地匹配宝宝的年龄和个性。

  婴儿期是指个体从出生到三岁的时期。它是儿童生理发育和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

一,新生儿的发展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一个月的婴儿。新生儿是婴儿开始独立发挥生理机能,建立正常的生活节律,以维持生命机能的重要时期。

(一)新生儿的反射行为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无条件反射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和定向反射等,是机体适应环境和保护自身的必要的反射行为,被称为生存反射。

第二类无条件反射,由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和巴宾斯基反射等。他们会在出生后的4~6个月内自行消退。

(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

遵循睡眠---觉醒时的活动----啼哭这一周期性变化的生活行为模式。

(三)新生儿的心理发展

三种见解:

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

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

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

二,婴儿及生理和动作的发展

(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

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的新观点告诉我们,婴儿大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对婴儿身体和神经系统实施刺激,对促进其大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婴儿的动作发展

1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a,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婴儿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动作

b,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

c,动作的发展是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

d,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2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

手的抓握技能,发展的要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独立行走,是婴儿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使婴儿移动身体由被动转为主动,使行动具有了相当的主动性,明显的扩大了认知范围,增加了与人交往的主动性。

婴儿动作发展遵循普遍的原则和顺序,从上到下发展的头尾原则,

由内向外发展的近远原则,

由从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的大小原则。

三,婴儿期的学习

婴儿学习活动最早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主要表现如下:

模仿学习,模仿是先天排定的婴儿的重要学习手段。

条件反射学习方式,是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最早的条件反射是新生儿对母亲抱起喂奶的姿势,做出食物性条件反射。将喂奶姿势变成乳汁即将到口的信号。

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婴儿的这种学习能力是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研究方法所提示出来的,这种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四,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1婴儿感觉的发展

a,视觉技能的发展。主要有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颜色视觉,对光的察觉和视觉敏锐度。

b,听觉机能的发展。包括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和视听协调能力。

2婴儿知觉的发展

a,跨感觉通道的知觉。它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是手眼协调和视听协调。

b,模式知觉。这种知觉能力是通过“视觉偏爱程序”(范兹设计的研究)揭示的。

c,深度知觉。吉布森运用视觉悬崖装置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约从6个多月开始,婴儿就具有深度知觉。但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

(二)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

1婴儿的注意

婴儿注意最早表现是先天的定向反射,(将头转向声源)。

婴儿注意的发展是从不随意注意发展到随意注意。

婴儿注意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于注意内容的选择性。

2婴儿的记忆

研究发现,人类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

按记忆内容,可以把婴儿记忆分为

情绪记忆,动作记忆,(12个月之前)

表象记忆与词语记忆。(12个月之后)。

(三)婴儿的加工整合信息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9~12个月的婴儿就能将食品、动物、交通工具等分别归类。

8~11个月婴儿的问题解决过程经历三个阶段,1无效尝试,2有效尝试,3无需尝试而直接成功。

五,婴儿期言语发展。

根据语言的结构和机能,将婴儿的言语发展分为语音的发展,语义的发展,语法的发展和语用的发展。

(一)婴儿的发音

三个阶段:简单发音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学话萌芽阶段。

发音特点:

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婴儿最初的发音呈现出普遍的规律性,

婴儿真正掌握母语的各种发音,要到第一批词出现时才能开始

三岁左右的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三岁看大)

(二)婴儿词汇的发展

婴儿在1~15岁之间掌握第一批词汇,数量在50~60个之间,三岁儿童的词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

(三)婴儿句子的发展

单词句到多词句

简单句到复合句(两岁左右)。

(四)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

1幼儿与成人之间的前言语交往,主要是利用手势

2婴儿与成人的言语交往,说出的是他所知道的东西和表达其愿望及要求的内容

3成人与婴儿的言语交往,重在言语的表达策略和技能。

(五)语法的获得

15~25岁是婴儿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三岁的婴儿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也就是说儿童在出生后的头三年就基本掌握了人类的复杂语言。

影响儿童言语获得的因素,

1人脑的结构和机能是人类语言交往语言发展的生物性前提

2认知发展是句法发展的基础

3儿童与周围人的言语交往是句法获得的必要条件

4对成人语言的学习和选择性模仿是句法习得的重要条件

5儿童自身主动而创造性的探索语法规则,不断的提出假设,检验和修正假设以后。获得正确语法。

六,婴儿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婴儿的气质类型

按活动特性分,巴斯根据婴儿对活动的倾向性和行为特征,将其气质划分为

情绪性,负面情绪反应占优势,多表现为愤怒,悲伤和恐惧。

活动性,表现为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乐于从事运动性游戏。

冲动性,缺乏情绪和行为的自我控制

社交性,积极主动的与他人接触和交流。

按三种类型划分。托马斯和切斯把多种划分气质类型的维度归纳为5种,节律性,适应性,趋避性,典型心境与反应强度,这5个维度与亲子关系,社会化,行为问题密切相关,按这几种维度的不同组合把婴儿气质划分为三种典型的类型

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

婴儿气质对早期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气质类型的婴儿,对早期教育的适应性和要求的不相同。

早期教育对婴儿气质的影响作用取决于环境教育的要求,是否与婴儿的气质特征相符合、相适应。国外学者提出婴儿早期教育的“拟合优化模式”,用于描述环境因素与气质的互动作用。

(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情绪是婴儿先天具有的反应能力,又是其社会化的开端,婴儿早期情绪是生物---社会现象

A,婴儿兴趣的发展三个阶段

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出生至百日前后)

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

3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一岁前后)。

B,婴儿的社会性微笑

社会性微笑的出现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是人际交往的纽带。婴儿的微笑是一种从生物学意义向社会意义转化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自发性微笑阶段。是生理反射性微笑。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阶段。能够区分人和其他非社会性刺激。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阶段。能区分熟悉人和陌生人的声音和面孔。

C,婴儿的社会性哭泣。

自发性的哭,不具有社会性的哭

应答性的哭,具有社会交往性质的哭

主动操作性的哭,从经验中学到的具有明显社会活动性质的哭,如打针与疼痛和穿白大褂联系起来。

婴儿啼哭的五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

D,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是指婴儿在离开母亲遭遇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情况下产生惊恐、躲避反应。

分离焦虑经历如下不同的发展阶段:

1最初阶段,这个阶段的婴儿啼哭,悲伤,呼唤妈妈,拒绝陌生人以及痛苦的求助,愤怒的抗议。

2第2阶段。在无人理睬,无法摆脱陌生环境,无从改善困境的情况下,愿望受到打击,在悲戚中尝受失望,减少啼哭,出现情感冷漠。

第3阶段,婴儿在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之下,开始寻求可亲近的陌生人,表现出似乎超脱分离焦虑困扰的状态,企图去适应新的环境。

婴儿处于分离焦虑阶段时,身心都会受到影响,睡眠不好,易受惊扰,食欲不良,甚至出现行为问题,如果这种状态过重,过长,会影响婴儿的智力,个性和社会适应性的发展。

E,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情绪是婴儿早期适应环境的首要心理承担者。

婴儿对环境需求通过相应的情绪发出信号,这种主动的情绪信号是先天的情绪感应能力,具有天然的沟通作用。

激发母婴之间互动,良好的应答和互动作用,使婴儿身体得以健康成长,心理得到发展,从而体现出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适应性价值。

2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

本能性的驱动力,心理社会性驱动力。

3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功能

情绪的社会参照功能,是指情绪的信号作用和人际交往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婴儿对他人情绪的分辨,二是婴儿如何利用这些情绪信息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社会性参照能力对婴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a,使婴儿能够通过他人的表情信息解读他人的心理倾向,并据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b使婴儿获得安全感,利于调整自己的行为

c促进婴儿对新异刺激的探索活动。

d有助于亲子情感交流,丰富婴儿的情感世界。

(三)婴儿的社会性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1依恋发展阶段

发展心理研究者(鲍尔比)把婴儿依恋的发展过程划分比例如下四个阶段。

第1阶段,即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婴儿对人不加区分的积极反应,喜欢所有的人。

第2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因而有选择的对人反映。

第3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络阶段

第4阶段互惠关系形成阶段,因而能把母亲当做交往的伙伴,对母亲的依恋目标有所调整,能理解母亲需要离开自己的原因,并相信母亲爱自己,肯定会回来的,因此能够接受母亲的暂时离开。

2婴儿依恋的类型

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把婴儿的依恋分为三种类型。

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母亲在场或离开都无所谓,自己玩自己的,和母亲之间并未形成特别亲密的感情连接,被称为无依恋婴儿。

反抗型依恋,这类婴儿缺乏安全感,时刻警惕母亲离开,对母亲离开极度反抗非常苦恼,母亲回来时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安抚,表现出矛盾的态度,这种类型又叫矛盾型依恋。

3早期教养对依恋的影响

[]早期社会性依恋的重要意义:a,对日后人格特征的影响,b早期社会依恋类型,影响个体内在工作模式的形成。

[]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

反应性,通常能正确理解婴儿发出信号的意义所在,能给予积极回答和反馈

情绪性,经常通过说,笑,爱抚等积极情绪进行情感交流,以满足婴儿愉悦的需要。

社会性刺激

4婴儿自我的发展

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

哈特总结了各种有关研究,提出了婴儿主体我和客体我的发展过程。

主体我的自我意识:(8个月--1周岁)

8个月前婴儿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在一岁前后婴儿显示出主体我的认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婴儿把自己作为活动主体的认知,b,婴儿能把自己与他人分开。

客体我的自我意识(2岁前后)

约在2岁前后婴儿显示出客体我的自我认知,表现在两个方面:a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从照片录像中认出自己)。b,能运用人称代词你我他称呼自己和他人。如用我表示自己。

客体我自我意识的出现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大飞跃。

促进婴儿自我健康发展。

父母对孩子充满爱心,给孩子有安全感。

一贯的对孩子的需要做出敏感的反应,使他享受满足感。

热情的鼓励孩子的进步和努力,使他体验成就感。

能够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好孩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感觉到周围环境的规律性以及环境变化的可预测性,这有利于积极健康的自我发展。

各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各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需要各方面的辅佐和帮助,顺应儿童的成长规律才能帮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下面和大家分享各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各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特点1

  一、新生儿期(0~1月)

 人生第一年: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婴儿期或乳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3、认识世界的开始。

 4、人际交往的开端。

  (二)婴儿早期(1~6月)

 这段时间心理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视听觉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依靠定向活动认识世界,眼手动作逐渐协调

 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3、主动招人。

 4、开始认生。

  (三)婴儿晚期(6~12月)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言语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发展。

  二、先学前期(1~3岁)

 1、学会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

 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学前初期的年龄特征:

  1、生活范围扩大。

 学前初期是3—4岁的孩子,也就是幼儿园小班年龄的孩子。具备了扩大生活活动范围的条件。首先,幼儿的身体比以前更加结实、健壮,身高、体重明显增加,活动精力充沛。其次动作的发展也比较自如,能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此外语言能力也基本发展起来,能向别人表示要求和愿望,与人进行初步的交流活动。

  2、认识依靠行动

 这一阶段的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是先想好了再做。

  3、情绪作用大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往往因为一件小事而哭闹。

  4、爱模仿

 3—4岁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模仿他人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学前中期(4—5岁)幼儿的年龄特点:

  1、活泼好动

 这个时期的幼儿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新鲜,总是摸摸这,看看那,动作灵活,思维活跃,但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

  2、具体形象思维

 这时候的孩子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很形象很具体的。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在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在一日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活动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学前晚期(5—6岁)幼儿年龄特征:

  1、好学好问

 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好奇心比以前更强,他们不再满足与了解表面现象,而是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

  2、抽象逻辑思维还是萌芽

 5—6岁幼儿的思维仍是具体形象思维,但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

 幼儿出现有意的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里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开始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和有意记忆。

  4、个性初具雏形

 开始有了比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不再那么外露。看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各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特点2

  2岁以前

  培养和孩子的亲密关系

 两岁以前的孩子,情绪感应非常灵敏,情绪管理也比较容易。 父母在这个阶段要重点培养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和信赖关系,比如陪孩子玩耍,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睡觉等,这对孩子建立起与父母间的终生亲密情感关系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旦这种亲密的情感关系形成后,妈妈的一个眼神、爸爸的一个动作,孩子都能心领神会。妈妈有心事,或生病了,不用开口,孩子都能敏锐的察觉到。

 现代父母大多非常忙碌,若父母没办法时时陪伴孩子,应该让孩子和其他亲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如家中的老人。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如果孩子由其他亲人带大,如姥姥,当孩子回到父母身边时,父母就不能随便说姥姥的不是。因为,此时的孩子已与姥姥建立起亲密的关系,父母的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处于情绪分裂的状态,这对孩子的情绪发展和亲子关系的建立是非常不利的。

  大小便训练影响孩子性格

 你可能觉得宝宝的大小便训练只是个生活习惯的建立问题,与宝宝的个性发展扯不上关系。其实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早就在他的人格理论中提出,大小便训练对宝宝的个性形成有很大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在1~3岁,宝宝最感兴趣的是排泄。排泄过程和排泄后肛门的感觉会让宝宝产生快感。这个阶段正是你开始对宝宝进行大小便训练的时期,如要求宝宝不能随意大小便,要蹲专用的坐便器。

 一方面宝宝追求排泄获得的快感,另一方面父母企图实现对宝宝大小便的控制,于是亲子之间容易发生冲突。如果你对宝宝的大小便训练过早过严,在宝宝的生理机能还没有达到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肌肉活动时,就严格要求宝宝控制自己的大小便,这种注定的失败可能使宝宝形成羞耻、洁癖、过分注意条理和细节、固执等特点。

 如果在训练中,宝宝通过过度的排泄来对抗大小便训练,也会导致他形成浪费、无条理、放肆、邋遢等特点。 在美国,对宝宝的大小便训练并不像我国那么早,很多幼儿园还为宝宝准备了尿布。

  2-6岁

  让孩子多接触自然

 谁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很多家长就急着教孩子识字、算术、背唐诗。家长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很可能事与愿违,过早的单纯知识性学习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的认知思维过早符号化,不利于孩子天赋的开发。

 6岁前的孩子是用非语言系统的方式来认识世界的。这个阶段,应重点发展孩子的右脑,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尽量用形体、绘画和想象的方式来与孩子交流。

 国外很多家长会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尽量不用语言来教育孩子,而是让孩子用眼睛、用心灵感受世界。比如对“苹果”的认识,当孩子还不会说话、不会用文字来表达时,他脑海中的“苹果”是一个个形象而生动的苹果样子。但是如果过早地让孩子生硬地认字,孩子就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苹果”这一语言符号,而无法形成关于“苹果”的形象记忆,这对孩子的右脑开发是非常不利的。

 实际上,孩子在出生前,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是远超过大脑实际需要的。而生命早期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大胆的剪裁师,随着出生后接触的刺激逐渐增加,那些经常受刺激的神经元和突触就会被保留下来,而那些不经常被刺激的神经元细胞所连接的突触就会被修剪掉。如果一味地对6岁不到的孩子灌输知识,我们就容易以成年人的思维限制了孩子天赋的发展。

  6-10岁

  允许孩子犯错误

 毫无疑问,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让父母真正操心起来了。他们普遍进入小学,开始面临各种升学竞争,人际关系也比之前更为复杂。这个阶段, 父母要记住的黄金定律是“要尊重孩子”、“要有耐心”。

 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可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作息和学习压力,不能自觉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容易走神。此时,家长不能一味责备孩子,毕竟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对孩子提过高、过急的要求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的有些行为,在家长看来是错误的,但可能是孩子探索和认知世界的方式。比如,玩弄家里的药罐,到塘里捉鱼等,对于这样的行为,家长应合理引导,既不打击孩子认识世界的积极性,又要避免孩子受伤。

 而对于孩子反复犯错, 家长要抱着“理解”的态度,保持足够的耐心。家长可以试着与孩子一起制定计划,与孩子作约定,在孩子上下学路上对各种注意事项反复提醒。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会形成习惯。如果孩子表现得不错,家长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这样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也帮助孩子逐渐树立信心。

 对于这个阶段孩子的教育,最忌讳的就是过度责骂孩子。一味责骂不但起不了矫正孩子错误行为的效果,还容易伤孩子的自尊心,影响今后的亲子沟通。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也应该注意避免其他亲友在场,不要说有辱孩子人格的话。

  10-14岁

  建立有效沟通

 10-14岁是青春期前的过渡阶段,由于真正的叛逆期还未开始,过去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但事实上,这一阶段的亲子关系会对青春期有直接的影响。

 为什么说这个阶段重要呢?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虽然具有一些青春期的特征,但相比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这些孩子的叛逆心理还不至于那么强烈。家长若能在这一阶段与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方式,那么将来家长也能更自然地与孩子交往,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10-14岁的孩子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是非价值判断,变得有思想,有主见,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与理解。此时,单面说教的方式已经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顶嘴、捣蛋、对着干只是表象,这些行为的背后其实是孩子希望受关注、被理解、被认可。家长要注意留心孩子的这些心理变化和成长诉求,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不妨以朋友的方式与孩子亲近,在说教前先耐心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鼓励孩子说出心里话。如果这些话涉及到孩子秘密,家长还应遵守保密承诺。如果在谈话间,家长真察觉到孩子犯了错误,也要尽量控制情绪,不要立即对孩子大加责骂。

 亲子间的有效沟通不是建立在家长权威之上,而是建立在相互信任之上。只有让孩子认识到父母可以完全信赖,进入青春期后的孩子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

  14-18岁

  尊重孩子的选择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普遍处于学习和升学的高压状态,面临着各种人生选择:就读中职还是高中,高中应该选择文科还是理科,高考应该填什么志愿,是否出国留学等等。这其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关乎孩子的前途,家长们无不神经紧绷,担心这担心那,有时免不了以自己的意志代孩子行事。可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已经很强烈,对于家长的善意很可能不领情,这又容易引起亲子关系紧张。

 其实,对于这些问题,家长不必过分紧张。给予孩子合理的引导,孩子自己会作出聪明的选择。曾经,有个孩子问自己的父亲“为何要读书”,父亲举例说:“一棵长了一年的小树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长了10年的书可以做檩条,而长了20年的树可以做房梁、做柱子、做家具。你希望自己是小树还是大树?”孩子听完想了想,从此发奋读书。这位父亲没有长篇大论式的说教,只是以举例的方式向孩子陈明利害,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今社会功利化思想泛滥,一些随大流的选择可能并不适合孩子。比如,有的孩子非常具有艺术天赋,进入艺校是最好的发展方式,但若按部就班,父母对孩子的做法百般阻挠,很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天赋。例如,李安在初入**界时也曾被保守的父亲视为耻辱,若没有李安自己的坚持,恐怕当今**界就少了这么一位大师了。

各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特点3

  一、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生活范围扩大;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二、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三、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好问、好学;

 2、抽象能力明显萌发;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一、初生到满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适应新生活;

 2、依靠无条件反射:吸吮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游泳反射、强直性颈反射;

 3、条件反射出现和心理发生;

 4、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社会性的需要)。

  二、满月到半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

 2、定向反射的作用增加;

 3、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4、开始认生。

  三、半岁到周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3、语言开始萌芽;

 4、依恋关系日益发展。

幼儿情绪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一) 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幼儿最初的情绪和情感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幼儿的成长,情绪情感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因此,情绪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情感的发展过程。社会化是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种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⒈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成分不断增加

幼儿情绪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例如,美国心理学家爱姆斯利用两年的时间,对幼儿交往中的微笑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从1岁半到3岁,非社会性微笑的比例下降,社交性微笑的比例则有所增长。法国心理学家列鲁阿·布斯旺类似的研究表明,在同一情况下,8岁儿童比4岁幼儿在看**时的情感交往次数有所增加;4岁幼儿看**时主要同教师交往,而8岁儿童则主要同邻近儿童交往。

以上两个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情感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幼儿与老师的情感交往多于与同伴的情感交往。

⒉ 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1岁以内幼儿情绪反应的主要动因。而1-3岁幼儿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了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的事物外,还有大量与社会需要有关的事物。3-4岁的幼儿,情绪动因处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幼儿有要求别人注意、要求和别人交往的需要,如果成人对幼儿不理睬,或者其他幼儿不和他一起玩,这对他来说,就成为一种惩罚手段,使他感到烦恼不安,甚至痛苦。同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

⒊ 表情的社会化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有的表情是生物学性质的本能表现,而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

面部表情是情绪生理过程的一部分,但它又与社会性认知有密切的联系。掌握社会性面部表情有赖于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而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是社会性认知的重要标志。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对幼儿和成人交往的发展与社会性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解释面部表情和运用表情手段的能力都有所增长。黄煜锋的研究表明,幼儿园小班孩子已能辨认到别人的表情,对愤怒表情的识别,则大约在幼儿园中班开始。前苏联的雅可布松认为,婴儿的特点是毫不保留地表露自己的情绪。以后则根据社会的要求调节真实情绪的表现方式。幼儿从2岁开始已经能够用表情手段去影响别人,并学会在不同场合下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二) 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从情绪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刻。

情绪日益丰富有两个含义:一是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绪分化主要发生在两岁之前,但在学前期也继续出现一些高级情感,如尊敬、怜惜等。二是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先前不能引起幼儿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来引起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如亲爱的情感。首先是对父母或其他照顾婴儿的成人,然后是对兄弟姐妹和家中其他成员有了这种情感。进入幼儿园以后,先是对老师,然后对小朋友有了亲爱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范围也是逐渐扩大的。

情绪的深化,是指它指向的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例如,被成人抱起来,较小的孩子感到亲切,较大的孩子会感到不好意思;年小幼儿对父母的依恋,主要由于父母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年长的幼儿则已经包括对父母劳动的尊重和爱戴等内容。

(三)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能力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⒈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年小的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这与其生理因素主要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容易扩散、皮质对皮下中枢的控制能力发展不足相关。随着幼儿的发育以及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幼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起初是被动的,由于服从成人的要求而控制自己的情感。直到幼儿晚期(5-6、7岁),幼儿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才逐渐发展。成人经常不断的教育和要求,以及幼儿的集体活动和集体生活的要求,都有利于他们逐渐养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减少冲动性。

⒉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婴幼儿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具有情境性、易变性、易受感染的特点。婴幼儿的两种对立情绪,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相互转换,随着情境的变化而迅速变化。幼儿晚期情绪较少受一般人的感染,但仍然易受家长和教师的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加强,情绪逐渐趋于稳定。

⒊ 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幼儿初期(3-4岁)的幼儿还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完全外露,丝毫不加掩饰。随着语言和幼儿心理活动随意性的发展,幼儿逐渐能够调节自己的情感及其外部表现,这一阶段的幼儿,从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到开始产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的意识,但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因此,情绪仍然是明显的外露。

幼儿晚期(5-6、7岁)幼儿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能较多地调节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学前到学龄期间,幼儿情绪的发展成就惊人,他们的许多情绪技能例如控制消极情绪的爆发、表现出不同于真实感受的“表面情绪”或“情绪外壳”,尤其在3-12岁之间飞速增长,这时儿童在交往中掌握了许多情绪技能,并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情绪调节策略。儿童情绪逐渐内隐。

婴儿发展阶段

婴儿发展阶段,在宝宝出生之后,爸爸妈妈都会时刻关注婴儿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因为每一个阶段都至关重要,那么如果有爸爸妈妈不清楚婴儿的发展阶段是什么样的,下方的文章告诉您

婴儿发展阶段1

婴儿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

宝宝在从0~1周岁的时候,各方面的技能和智力发育都是最快速的阶段。婴儿出生一个月的时候,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只有吮吸反射,握住东西,吞咽反射,拥抱反射,呼叫,视觉等动作,

一个月到4个月的时候会吸吮手指,会随着声音去找发声的人,用目光追随运动或者是说话的人,

4个月以后,孩子已经开始学着去摸东西,用手去抓东西,

婴儿9~12个月的时候已经会抓东西,会翻身会坐着,能够发出爸爸妈妈等简单的声音。

婴儿发展阶段2

婴儿宝宝发育成长阶段参考

1个月: 俯卧位时骨盆抬高,膝大部分时间屈曲在腹下方,偶尔伸髋伸膝,下额偶尔抬离床面。扶或坐位时,头偶尔能竖立片刻,手经常呈握拳状,母亲与其对话时能注视母亲面孔。

2个月 俯卧位时下颊能间断抬离床面,扶呈坐位时头能支持片刻,手经常打开,握持反射很弱。当对其说话时能微笑并“咕咕”发音。仰卧位时,能注视移动的悬挂玩具。

3个月: 俯卧位能抬头,上肢可支持部分体重,下颊与肩可离开床面,面部与床的角度呈45度~90度。手经常打开,握持反射消失。高兴时会哇哇乱叫。

4个月: 俯卧位时头及胸能抬离床面,面部与床呈90度。扶呈坐位时,头能竖立,不前后倾倒,但向左右倾斜时头仍摇摆不停。仰卧位时两手经常放在眼前,端详并玩弄着双手,称为“凝视手动作”。会拉衣服盖在脸上,会摇“拨浪鼓”,会大声笑。

5个月: 扶呈坐位时头不再摇摆不停,仰卧位时手脚可以放到嘴边,手能随意抓东西,能把纸弄皱,洗澡时会拍击水,会对镜中影像笑,会拍打奶瓶。

6个月: 俯卧位时前臂可伸直持重,胸及上腹部可离开床面。能独坐,但两手支撑在前方,两手能握奶瓶,会用手掌抓积木块,当父母要抱他时,会伸直两臂,对生疏的人害怕和害羞,当杯子放到他嘴边时,会用杯子喝水。

7个月: 可以从仰卧位翻成俯卧位,扶呈立位时能高兴地上下跳,能将积木从一只手倒给另一只手,会咀嚼饼干,叫其名字有反应,能发出“ba”、“da”、“ka”等音节。

8个月: 能坐得很稳,坐位时会向前弯腰探着身体去拿东西,俯卧位能试着爬,有时会先向后爬,能发出”ba—ba”、“ma—ma”等重复音节。

9个月: 扶床能站,会用拇指和其他指前端去拿葡萄干大小的物品,能将手掌蒙在脸上不让母亲给他洗脸。

10个月: 能爬得很好,但腹部尚不能离开床面,拉着东西能自己坐起来,能用手指物品,对一些简单的句子有反应。如问他“爸爸在哪?”能朝其父望去,会做“再见”摇手样动作。

11个月: 扶物站立时能抬起一条腿,爬时脚着地,腹部离开床面,母亲给他穿衣时,能伸臂帮助,但往往将上臂伸到袖子外面,会摇头b表示“不”。

1岁: 能手足并用像熊一样爬,牵一只手能行走,会故意往地上扔东西,替他捡起来后继续扔,能说二三个字,能理解较多词汇。

1岁半: 能独立在平地行走,牵一只手能上楼,会独立坐在椅子上,能将3~4块方积木搭在一起,会指出身体部位,能控制少数小便,白天基本不尿湿裤子。

2岁: 能独自上下楼,但需要两脚重复踏一个台阶,能跑,拾物起来不会跌倒,会旋转门把手,转动圆的瓶盖,会洗手并擦干,会穿鞋、袜、裤,能用语言表示喝水、大小便、吃饭等,会用代名词“你”、“我”,临睡前排尿后夜晚不再尿床。

3岁: 上楼一步一个台阶,下楼时再一步一个台阶,能单脚独立数秒钟,会骑儿童车,能穿、脱鞋,但有时需要家人帮助分清鞋的左右,会解开衣服前面及侧面的纽扣,需要别人帮助系扣,会说一些儿歌,可以数1到10的数,言语内容增多,不停地询问各种问题。

4岁时: 下楼时一步一个台阶,能系全部衣扣,可用铅笔画交叉线,会说故事,能自己去厕所。

婴儿发展阶段3

婴儿心理发展阶段特征有哪些

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大约经历了六个重大时期:乳儿期、婴儿期、学前期、学龄初期、少年期、青年初期。这些时期也就是一些不同的年龄阶段。

年龄阶段的长短是不一样的,有的一年,有的二三年,有的三四年。这些阶段是相互连续的,同时又是相互区别的,一个时期接着一个时期,新的阶段代替着旧的阶段,不能躐等,也不能倒退。虽然由于种种条件的不同,每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时距的幅度可以有些摇摆,但从总的发展过程来说,这些时期或阶段的次序及时距大体上是恒定的。

婴儿会患心理疾病吗

事实证明,婴儿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极易很引发心理疾病,家庭关爱的'缺失直接影响婴儿心理的发育。

父母的感情出现裂缝,其养育的婴儿心理就会抑郁;母亲为减肥而节食,婴儿会出现厌食的情况;父母离异,婴儿的行为就表现为忧虑和恐惧;婴儿幻想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而得不到,他就会感到内疚、自卑、愤怒甚至灰心丧气。所以,家庭温暖、父母和睦、亲情融洽是婴儿心理健康发育的最好的营养。

婴儿心理发展阶段特征有哪些?

儿童长大有六个关键的时期,家长一定要关注到,需要不同的教育。而且在这里关键期若是没有得到关注,那么,孩子可能会发生心情问题。可能您要说那么小的孩子还会有心理问题,事实上是有的,所以家长一定要做好教育工作。

我们人类个体的发展是一段从胚胎到死亡的全过程,在各个阶段都有其特有的发展规律与心理特征。心理学家从人类发展的角度将人的一生进行了一个划分,一共分为了七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作为人类高级思维发展的起始点是从幼儿期开始的,这是人类智能发展的起点,也是人类整体技能全面发展的起点。

01幼儿早期的心理特点:

情绪性强

幼儿早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波动大,因此他们的行为经常受到情绪的支配,年龄越小特点越明显。如果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家长或者老师要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孩子,先让孩子发泄情绪,等情绪稳定下来,用新鲜事物(比如,新奇的玩具,孩子喜欢的小动物等)来吸引儿童的注意,使他们不知不觉中重新恢复过来。

爱模仿

幼儿早期的孩子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孩子的模仿行为是孩子独立性差的表现,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

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幼儿早期的孩子思维是依靠动作进行的,他们的思维停留在很具体、很直接的一面。因此,对幼儿早期的孩子要进行正面教育。例如,为了吸引孩子注意力,你可以说“眼睛看着妈妈!”而不是说“注意听!”因为幼儿不容易接受这种一般性的抽象的要求。

源自网络

02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

爱玩、会玩

幼儿中期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玩什么,游戏有什么规则,如果不守规则该怎么处理,基本是可以商量解决的。

思维的具体形象

具体形象思维是这个阶段幼儿典型的思维,他们较少的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作支撑。所以,为了让孩子明白成人所说的话,必须以孩子的水平以及过往经验为基准,避免用过于抽象的语言。比如:和孩子说话时,如果说到抽象词语,例如“笔直”,这个时候可以拿一支铅笔,“笔直”就是像铅笔一样直,这样孩子就能懂,而且能牢牢记住这个词。

源自网络

03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

好学、好问

幼儿晚期的好奇明显不同于前两个阶段的好奇心。前两个阶段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他们经常向成人提问,但是问题多数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幼儿晚期阶段的孩子则不同,他们不光问是什么的问题,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也很广,天文地理,无所不有,希望成人给予回答。

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幼儿晚期孩子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是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例如,他们已经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例如,左右的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白菜、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梨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底下,火柴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水面)。由于幼儿晚期的孩子已经具有抽象概括能力的萌芽,所以可以也应该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个性初具雏形

幼儿晚期的孩子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情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他人、对自己,对事物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于幼儿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当给与充分的注意,针对孩子的特点,长善救失,使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例如,对于内向的孩子,多给孩子与人交流的机会,或者在大家面前演讲等,都可以锻炼孩子的胆子,也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源自网络

04了解幼儿心理特点,成就家长亲子教育

了解幼儿期孩子发展的特点,家庭教育中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发展也会向上且积极,这就是家庭教育中家长存在的意义。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更是幼儿能够将健康成长的关键,教子成才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是幼儿得到较好培养和教育的基础。从不同角度推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机能等方面的发展,在幼儿教育中家长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家长的言行会起到无穷的正向作用,才能培育幼儿较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个性特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083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