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与10000次》如何脱离错误的漩涡,重新起航

《0次与10000次》如何脱离错误的漩涡,重新起航,第1张

不知道你会不会像我一样,很容易陷入安全感缺失的怪圈。当试图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如果遇到对方反应激烈的情况,就会很容易因为害怕对方因此离开自己或者疏远自己而退缩,不再坚持维护自己的感受。下一次面对类似让自己不舒服的场景时,只能选择默默忍受。

我能够意识到这种状况不对劲,每次都是自己憋成内伤,下一次也并不会因经历过而产生免疫,只是不停地重复受伤的模式,旧伤添新痕。但是我又说不清哪里出了问题,更加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自己的恐惧。

直到我遇见了《0次与10000次:如何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以下简称《0次与10000次》)这本书,才知道是内在自我中掌控的部分需要调整。这本书的作者吉塔·雅各布医生,是德国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在认知行为疗法、图式疗法、临床心理学等方面都很有建树。更是通过她的书和视频,才使得图式疗法在德国渐渐为人所知,其中关于图式疗法的书籍已被翻译成十余种语音,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图式疗法。

如果对心理学并不了解,不愿意或者不能够马上去找心理治疗师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又想先试着自己处理这些困惑,可以像我一样,试着在书中,找出自己感情、思想和行为失控的情况和原因,并且改变它。

图式疗法,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内在行为模式的方法。通过相应的练习,先了解存在于自己内心的不同人格组成部分,重新规划面对不同的场景由谁来掌控。

作者在《0次与10000次》书中告诉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四个不同的内在人格部分,共同影响和支配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分别是:内在小孩、内在审判者、应对方式和成人自我。

面对不同的场景状况,会有不同的内在人格部分跳出来掌控我们的期望、感受和对状况的反应。就像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场合在衣柜中选取适合的服饰,在不同的时刻,我们身上也会出现不同的行为方式。

也正是源自于此,我们会一直跑进同一个死胡同。每次我们下定决心,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了,但每次面对类似的场景,我们会本能地愤怒、伤心、回避……使用同样的、不适合的行为方式来应对。

图式疗法是教给我们整理内在衣柜的方法,让我们能够重新掌控 “内在服饰”的选择权。

在了解“图式疗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之后,就需要练习绘制自己的内在地图。

书中讲了诺拉的案例:诺拉因为童年时曾受到同学的欺凌和家长的忽视,这两者共同组成了她内在的惩罚性审判者。

童年时受到的欺凌和忽视让小诺拉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内在形成一个受伤的小孩,即使成年之后,一旦遇到类似被冷落的情况,比如同事讲了一个她不懂的笑话、好朋友度假期间没有联络她等这些小事,就会唤起诺拉记忆中被排挤的感受。

因为当时母亲的力不从心,小诺拉只能独自吞下悲伤,封闭自己的内心,从而导致现在面对这种情绪,诺拉还是选择“顺从”的应对方式:封闭自我、埋头工作。

诺拉的内在地图告诉我们,现在的“小题大做”其实是童年长期经历的 情感 被激活了,召唤出了受伤的内在小孩和内在审判者共同掌控诺拉的思维方式,内在人格主导用幼稚的方法“回避和顺从”来应对熟悉的 情感 。

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如果基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内在就会形成受伤的内在小孩和被宠坏的内在小孩。《0次与10000次》书中指出,童年的基本需求主要包括:与他人有稳定的联系,自信心和能力,表达需求和感受的自由,自发性、乐趣和玩耍,现实的界限。

每个人的童年经历都不同,基本需求获得满足的程度也不一样,这使得每个人的内在人格组成以及面对情绪问题采取的应对方式的排列组合方式各不相同。

受伤的内在小孩让我们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很孤独,很无助,没有人爱自己。比如诺拉,当被同学排挤时,她觉得没有人跟她站在一起,母亲此时的自顾不暇更是让小诺拉认为自己并不重要。

被宠坏的内在小孩使我们愤怒、固执、容易冲动以及缺乏自律。没错,被宠坏的内在小孩同样源自于基本需求没有被满足,比如当诺拉认为闺蜜度假期间没有联络她是认为她不够重要时,诺拉就会利用下次聚会的时机表现地非常冷漠和愤怒,以此报复。

幸福的内在小孩让我们感到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仔细回想我们的童年,不会一直都是受伤或者被忽略的状态,一定会有那么几个回忆是美好和轻松的,比如父母带我们去游乐场渡过的美好周末,或者是跟一群孩子一起放学后的嬉闹,或者是老师的一次表扬。

内在审判者给我们带来很大压力,在成就上或者 情感 上对我们要求过高,总是轻视我们,是我们内心的PUA大师。小学时没能考100分,来自家长老师的批评,就可能形成对成就要求较高的内在审判者。作为家族同辈里较为年长的那一个,或许常常会被教导说“要让着弟弟/妹妹”,从而形成对 情感 要求较高的内在审判者。当父母出类拔萃,而我们趋于普通时,往往会被比较并且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感叹,这样很容易形成时刻怀疑自我、贬低自我的惩罚性内在审判者。

面对不同的情景,每个人都有相应的策略来应对情绪上的困难经历,采用何种应对方式既取决于个人,也取决于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深刻的 情感 经历。

消极的应对方式通常分为:顺从、回避和过度补偿三种类型。

处在顺从状态的人会以讨好他人的姿态出现,并且往往不顾及自己的感受和利益;

回避会诱导人们借助其他东西来减轻自己对事态的感受,或者忽略正在发生的事情;

过度补偿的状态下,我们会过度填补空缺,比如感到自卑时,反而会表现得极具优越感甚至是傲慢自大。

当成人自我控制我们的时候,我们能够理性看待自己的强项和弱点,可以察觉情况、冲突或关系的本质,所以我们会在情绪失控之后意识到下次不能再这样了,但困难在于如何在状况发生时调用成人自我进行应对。

就像小时候看的动画片《精灵宝可梦》一样,主人公小智手里有很多个神奇宝贝,每次战斗会针对对手选择最适合的神奇宝贝参战。我们也需要练习选取内在最适合的人格组成来应对不同的情绪困境。

《0次与10000次》书中告诉我们,受伤的内在小孩、被宠坏的内在小孩以及苛刻惩罚性的内在审判者往往采取有害的应对方式。但个别情况下,也事无绝对。当压力太大时,我们都会偶尔选择回避的应对方式来给自己检验:喝一杯小酒、和朋友畅快地吐槽一晚、看看**追追剧等。

但我们需要控制他们出现的频率和持续的时间,一直回避就会导致拖延,而事情并没有丝毫解决,反而会变得更加紧迫,从而对我们的压力更加大。

为了掌控这些可能会捣乱的内在人格组成,吉塔·雅各布博士在《0次与10000次》书中提供了一些工具和方法,让我们先治愈和安抚受伤的内在小孩,减少来自内在审判者的PUA,收起有害的应对方式,让幸福的内在小孩和成人自我强大起来。

首先,我们需要确立目标,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遥远,并且需要有坚定的信心。想象一下自己80岁的样子,确定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什么是自己最想要改变的?由此来确定第一个目标。

之后,面对那个曾经受伤的自己,理解他/她当时的处境,如果当时没有其他人关心他/她,那么就用你对待他人的爱和尊重来对待他/她。

意识到被宠坏的内在小孩让自己愤怒时,要趁还没发作前把愤怒传达给对方,并且如果能够做到就尽量控制愤怒爆发的剂量,一点一点地释放。如果控制不住,或许会有一个特殊的东西或行为能够瞬间抚平你的愤怒,就像安徒生童话《冰雪女王》中,格尔达的眼泪融化了加伊冰冻的心一样。对我来说,这把万能钥匙就是来自爱人的拥抱。

除了降低负面人格对我们的影响力,我们还需要学习召唤幸福的内在小孩和成人自我的方法。最简单的建立联系的方式,就是进行那些我们感到幸福、自由和快乐的活动。

你或许也像我一样,每次因为一些小事对伴侣大发雷霆之后会觉得非常后悔和内疚,这是冷静之后成人自我重新掌控我们时的想法,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事情发生时也让这个成人自我掌控局面。这一点非常不容易,要么寻找一个你敬佩的心理强大的偶像先进行简单的行为模拟;要么可以像我一样在成人自我掌控时写下一些操作手册和警醒文字,等遇到类似情况时一定记得看看理智的自己在说什么。

虽然皮卡丘很厉害,但也不可能每次都参加战斗,它总要休 养生 息,以备战更艰苦的状况。所以不要辛苦自己一直保持成人自我,偶尔的回避和撒娇都没问题,吉塔·雅各布博士在《0次与10000次:如何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书中也强调“没有人可以一直表现得成熟和理智。”

我们只要想清楚我们的内在衣橱里有哪些“衣服”,哪些我们随时可以穿,哪些只有特定场合适合穿,哪些完全不适合我们需要丢掉,然后才能在每次挑选衣服时做出最佳选择。

如果在讨好顺从的模式下能够照顾好身边的每一个人,那我们肯定能够照顾好自己,只是记得这次讨好的目标是自己而不是其他人。

双向性情感障碍该怎么治愈?

双向性情感障碍的另一个名字是狂躁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病的一种,病发时有狂躁和抑郁两种情感轮流替换.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为情感障碍性精神病。早期先兆为双向性性格变异,多呈循环特点,情感变化经常不明原因地“两极分化”……如发展为进行性的、典型性的情感两极分化,则宣告本病的序幕已经徐徐拉开……  本病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病,主要特征为情感障碍,故又称情感性精神病。发作可呈双向性,亦可呈单向性,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张,抑郁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  因二者可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著,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是:抗精神病药物(首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等)+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卡马西平、丙戊酸纳等)+心理治疗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如何治疗

双相障情感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并且配合心理疏导和干预。

我该怎样治疗_双相情感障碍

目前。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问题,目前全球推荐的治疗药物有1抗躁狂药物:碳酸锂、丙戊酸钠、丙戊酸钠缓释片、丙戊酸镁缓释片,拉莫三嗪。其中碳酸锂的作用较强,但是容易引起中毒,丙戊酸盐对快速循环作用较好,拉莫三嗪对双相障碍,国际上推荐为双相治疗的首选,但是有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2、抗精神病药物:几乎所有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其中有奥氮平、思瑞康控制躁狂的效果和作用时间比较好,起效快,但是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其他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各有特点,镇静作用较轻。 临床上,病人适合什么药物,需要根据病人用药后的反应来考虑,并没有硬性的规定

双相情感障碍如何治疗

快快乐乐每一天。

双相情感障碍的自我疗法

双向情感障碍的自我治疗方法一:净化练习

净化练习是可以帮助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剔除旧有思想,改变固有思维模式,从而净化内心的练习方法,效果非常明显,比较简单、明了。    净化练习主题一:我所看到的(事物)本身不具任何意义。

练习方式:环顾四周,对所看到的事物或现象随机取样加以描述。如:看到了桌子,我们就通过这个主题练习在心中默念或说出来;“我看到的这个(桌子)本身不具任何意义”,看到椅子,我们就说“我看到的这个(椅子)本身不具任何意义”,看到电脑,我们就说;“我看到的这个(电脑)本身不具任何意义”,看到墙壁、地板、茶几、沙发等等,我们同样依照上述的方式进行练习,若是人在外环境中,也是同样方式练习。

注意事项:

1、李宏夫老师指出,做这个练习时,对于你着眼的对象不要有差别对待,要保持一视同仁,不要因为这个事物自己不喜欢就回避不做,相反,更不要因为这个事物自己喜欢就刻意多做,要平等对待。

2、净化练习每天三至五次,每次三至五分钟,练习一周。

3、净化练习不是思考的练习,故进行此练习时,一定不要陷入逻辑思考,不要试图用头脑想清楚自己正在进行的主题练习,只是按部就班去操练。

4、若你对此练习产生强烈的抗拒或焦虑症感,请停止练习。

净化练习主题二:我所看到的(事物)对我所具的意义,是我过去学来的看法所赋予的。

练习方式与主题一相同,如;看到桌子,我们可以在心中默念或是说出来,“我所看到的这个(桌子)对我所具的意义,是我过去学来的看法所赋予的”,看到车子,我们就说,“我所看到的这辆(车)对我所具的意义,是我过去学来的看法所赋予的”,看到花、草、树、木、乃此人、事、物,我们都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操练。

注意事项与主题一相同。

净化练习主题三:我的头脑关于(事物)的念头/感受,不具任何意义,它就像我所看到的东西一样,不具任何意义。

练习方式:对所着眼的事物随机取样去说,或对头脑里所生起的想法、感受加以描述去说,如;我的头脑关于(这扇门)的念头/感受,不具任何意义,它就像我所看到的东西一样不具任何意义。看到“车”可以说,我的头脑关于(这辆车)的念头/感受不具任何意义,它就像我所看到的东西一样不具任何意义等等。若是头脑里产生某种想法,如;“我会不会疯掉”、“我会不会死掉”、“我会不会失控”、“万一······怎么办”、“我感到······”“他会怎么看我”等等念头时,我们可以这样操练,我的头脑关于(会不会疯掉)的念头/感受,不具任何意义,它就像我所看到的东西一样不具任何意义。我的头脑关于(会不会死掉)的念头/感受,不具任何意义,它就像我所看到的东西一样,不具任何意义。我的头脑关于(万一······)的念头/感受,不具任何意义,它就像我所看到的东西一样,不具任何意义,以此类推的方式进行操练。

当你对此练习熟练掌握之后,你可以直接简单操练,如:我的头脑关于(会不会疯掉)的念头/感受不具任何意义。

注意事项与主题一相同。

净化练习主题四:我可以重新去看

练习方式:这个练习进行操练时,留意头脑中浮现的景象或念头,李宏夫老师强调:要不加选择、不加评判的予以操练,如;“头脑中浮现出活着没意思”的念头,我们就在心中默念或是说出来,“我对(活着)感到(没意思),是我过去的旧思想选择的一种认识,我可以重新去看”。如;“头脑中浮现有关双向情感障碍”的害怕念头,就立即操练,“我对(双向情感障碍)感到(害怕),是我过去的旧思想选择的一种>>

双向情感障碍怎样治疗最好_双向情感障碍

你好!双向障碍的治疗需要药物的双向调节,每个人治疗的靶都是因人而异的,所以要检查找一个大夫,坚持治疗,就会找到你的靶量,祝你健康!

双相情感障碍怎么治疗

你好。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相对比较复杂,治疗方法目前来说最主要还是需要药物治疗,以心境稳定剂治疗为主,在系统的药物治疗的同时与可辅以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工娱治疗、物理治疗。一般情况下如果系统治疗是会有一定的临床治愈率的,一般来说如果系统治疗的话12周之左右会有效果

双向情感障碍能治好吗

病情分析:

难以治愈,但可以控制。这种疾病主要是以情绪的变化为主,可能需要比较长时间的药物治疗。

指导意见:

建议要及时到当地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合理的情感稳定剂对症治疗。

1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对感情非常冷漠,即便是面临和自己有重要关系的事情,他们也很难表达出对它的情感。这种现象被解读为缺乏情感,那么对感情很淡漠是情感缺失吗?

2 什么是情感缺失

缺失是指缺乏、不足或失落,情感缺失是指心理上某种感情或情感因素被剥夺了或失去了。这种缺失可能是因为一些不良的生活经验,或者是一些对于个人心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当一个人对感情缺乏反应或者没有表达能力时,这可能是情感缺失的一种表现。

3 情感缺失和个人性格的关系

个人性格可以影响一个人对感情的表达和反应,因此,情感缺失可能是一个人性格缺陷的一部分。一个性格开朗并且善于表达的人,可能更容易表达情感,并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一个性格内向而不善于表达的人,可能会更加抑制自己的情感,导致感情的缺失。

4 情感缺失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情感缺失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当一个人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他很难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在人际关系中,情感的表达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促进情感的交流和理解。然而,如果缺乏情感表达,人际关系就会变得紧张和不稳定。

5 情感缺失的治疗方法

情感缺失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治疗。例如,一些心理治疗技术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情感焦点疗法,都可以帮助一个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此外,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也可以稍微缓解这种情感缺失。但是,要记住的是任何治疗都需要与专业心理医生合作进行。

6 情感缺失是否需要治疗

对于某些人来说,情感缺失不会导致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明显影响。因此,他们可能不需要特别治疗。但是,如果一个人对情感的缺失感到不适或者觉得它已经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那么就应该寻求专业帮助以帮助治疗情感的缺失。

7 对感情很淡漠是情感缺失吗?

对感情很淡漠的人并不总是情感缺失。有些人可能会更多地关注理性和思考,而不太关注情感和感受。这不一定是不健康或者有害的,但是在与他人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表达或理解情感,可能会形成障碍。

8 结论

因此,对感情很淡漠并不总是情感缺失,但如果这种淡漠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或者感到不适,那么就应该寻求专业帮助。情感的表达和理解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积极维护。

认知行为疗法五个阶段如下。

1、评估阶段:在这个阶段,治疗师与患者建立联系,了解患者的背景信息、主要问题和治疗目标等。治疗师通常会使用各种评估工具和技术,如面谈、问卷调查、行为观察等,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2、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治疗师向患者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释治疗过程和治疗目标,并提醒患者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对情感和行为问题的影响。

3、思维重构阶段:在这个阶段,治疗师通过引导患者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信念,帮助患者发现并纠正错误、消极或不适应的思维习惯。

4、行为干预阶段:在这个阶段,治疗师帮助患者通过行为实验、行为技能训练、行为反馈等技术,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进一步缓解和改善情感和行为问题。

5、维持阶段:在治疗结束后,治疗师会与患者一起总结治疗效果,并提供必要的维持和巩固建议,帮助患者继续保持良好的情绪和行为习惯,预防情感和行为问题的复发。

认知行为疗法简介:

1、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情感和行为问题,如焦虑、抑郁、强迫症、恐怖症、暴力行为等。它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学,认为人的情感和行为问题与他们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有关,因此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来改善情感和行为问题。

2、这种心理治疗方法以其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情感和行为问题的治疗和预防中。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和需求都不同,治疗师在实施认知行为疗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和调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180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