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打嗝胃胀气怎么办 怎样预防胃胀气

总是打嗝胃胀气怎么办 怎样预防胃胀气,第1张

1 总是打嗝胃胀气怎么办 适时补充水分

如果经常胃胀气建议要及时的补充水分,水分不足容易影响体内的盐水比例,这是减少腹胀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一早醒来时候,就先喝250ml的水,先不要急着吃早餐,饭前喝一些温水、滴几滴柠檬汁,都可以帮你调解保持体内的水润感。

避开容易胃胀的食物

胃胀气的人群应该避免尽量避免钠含量高的食物,例如加工食品、包装食品,这些都会让影响体内的盐水平衡,另外纤维含量丰富的蔬果,也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由于每个人的消化机能都不相同,可以观察自己的饮食习惯作调整。

摄取富含益生菌的食物

胃胀气一般是由于肠道菌群失衡而引起的,因此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来促进肠道消化,例如优格、优酪乳、味噌汤、酸菜、泡菜等。若要食用益生菌等保健食品,要注意是否有跟目前服用的药物冲突。另外,小黄瓜和姜,虽然不是发酵食品,但也有消腹胀的效果。

多吃水溶性纤维/膳食纤维的食物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可以在日常的饮食中多添加一些水溶性纤维食物,例如芦笋、洋葱、大蒜、韭菜、鹰嘴豆等,这些食物中所含的的膳食纤维和寡糖能够被益生菌所利用,供给能量使肠道维持酸性,并抑制坏菌的生长,还能够帮助排便。

改变饮食习惯

除了饮食选择外,有可能是你吃东西的方式让空气灌进体内造成胃胀,例如:嚼口香糖、用吸管喝水、吃饭吃很快、抽烟等都是造成胃胀气打嗝的原因,建议在平时吃饭时应细嚼慢咽,尽量少抽烟,不吃碳酸饮料和口香糖。

2 胃胀气的常见原因 情绪不良

人的七情与五脏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心情不好身体也会有各种状况,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胃痛、胃胀气。

吃饭快

有些人吃饭跟打仗似的,狼吞虎咽,一口饭还没没下肚另一口已经到嘴里了,这样囫囵吞枣,会让大量的空气和饭一起进入我们的胃肠道。

乳糖不耐症

很多人都有乳糖不耐症,体内缺少乳糖分解酶,无法把喝下去的相关食物的乳糖分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时,我们的肠道细菌就会将乳糖分解为大量的氢气和脂肪酸,从而让人感到胀气。

边吃饭边说话

古代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但是现代人吃饭都喜欢热闹,安安静静的吃饭反而觉得别扭,边吃饭边说话的却容易让我们吃进许多的空气,从而导致胃胀气。

吃产气食物

产气食物是导致胃胀气的一大因素,豆类、山芋等食物都属于产气食物,这些食物进入肠胃后,容易发酵产气,肠胃产生过多的气体,自然就会有胀气的感觉。

用嘴巴呼吸

很多人会忽视这一点,用嘴巴呼吸会将大量的空气吃进肚子,造成胀气,因此,鼻炎患者会经常有胀气症状。

胃胀气让人体感到不适,长期下去的话,会严重影响我们的食欲,导致营养不良,出现胃胀气要及时治疗。

3 怎样预防胃胀气 胃肠减压

将一条胃管经鼻腔或口腔送入胃肠,再在管外边接上一个抽吸降压的装置,通过这个装置能把胃肠道里的气体和液体抽吸出来,减轻胃肠道的压力,使胃肠肌肉得以休息,等待恢复功能。

经常通便

如果大便秘结,可将开塞露或甘油栓等药液挤入直肠内,这样可以排出大便和气体,降低结肠内压力。如果通便不成功,可将一肛管插入肛门达乙状结肠,使肠内的气体排出体外。

打嗝又称呃逆,祖方茶疗瑺媦宝搽能有效的预防打嗝,治疗肠胃,缓解胃胀气,从内部调理。在给大家介绍几个常用又简单的方法,你去试试,相信总有一种方法能解决的。

(1)吸气后屏气法 患者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然后缓缓呼气即可。此法可反复使用,多用于由精神刺激和进食过快引发者。

(2) 按压双眼球法 患者闭目,术者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球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此法多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但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忌用,心脏病患者慎用。 

(3) 按压眶上神经法 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患者双侧眶上,相当于眶上神经处,以能忍受为度,双手拇指交替旋转2~4分钟,并嘱患者有节奏地屏气。 

(4) 颈动脉窦压迫疗法 方法是嘱患者用手指指腹轻轻揉压单侧颈动脉窦(位于气管两侧搏动处)。注:严禁双侧同时压迫,以防脑缺血而发生意外。 

(5) (吞)吸食烟雾法 取一长圆形的一端开口的硬纸筒(患者可以自己制作,纸筒口径以刚好能盖住口唇为宜),用火点燃碎纸屑后放进硬纸筒内,然后使其熄灭,产生烟雾后立即将纸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患者张口把烟雾吞下(忌用抽吸法),吞烟时间1~2分钟。或者选用干净的人指甲,剪碎后和烟丝混匀卷成纸烟点燃抽吸。 

(6) 牵舌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张口,伸舌,术者用消毒纱布裹住舌体前1/3~1/2部分,轻轻向外牵拉,以患者稍有痛感为度,持续30秒钟左右后松手使舌体复位。此法可重复操作。 

(7) 足部疗法 方法是嘱患者用手指稍加压力揉搓足底(位于涌泉穴内下旁开1寸处),直至呃逆停止。

(8) 含水屏气法 取凉开水一杯,令患者含水一大口,然后屏气停止呼吸,尽量延长时间,待到将无法忍受时,才把水吞入胃中,注意不要呛入气管中。该法可反复使用,有心脑疾病者禁用。

摘要:由精神压力、消化不良等因素引起的胃动力不足易造成消化问题从而带来胀气,表现为平时我们所说的打饱嗝。经常打饱嗝不容小觑,这是一种病症,在医学上称之为“嗳气”需要通过适当的治疗来使之得以缓解。下面就让小编来为您介绍下嗳气的症状、病因、性质和治疗方法等吧!经常打饱嗝怎么办打饱嗝怎么治疗?

症状

与短促冲击有声的呃逆不同。饱食之后,偶有嗳气,无其他兼症,不属病态,多可自愈。临床根据嗳

嗳气

声和气味的不同,以辨证之虚实。嗳气酸腐,兼脘腹胀满者,多为宿食停滞,属实证。

嗳声频作而响亮,嗳气后脘腹胀减,嗳气发作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者,多为肝气犯胃,属实证。

嗳气低沉断续,无酸腐气味,兼见纳呆食少者,多为胃虚气逆,常见于老年人或久病体虚之人,属虚证。

嗳气频作,无酸腐气味,兼见脘痛者,多为寒邪客胃,属寒证。

尤其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伴有嗳气症状。

病因

1,饮食不节,恣食生冷水果或粘滑难消化等物,致使损伤脾胃,其物滞于中宫,宿食不化故为嗳气。《病源论》曰;“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噫而吞酸。”

2,外感风寒,寒气客于胃,可致嗳气。如《伤寒论》曰;“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

3,忧愁思虑过度,因伤脾胃;或暴怒伤肝,肝气乘胃皆可致嗳气。

4,病后或年迈脾胃虚弱,胃虚气逆,可致嗳气。

胃胀气打嗝的原因

1、引起胃胀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如精神压力、消化不良等,主要是胃动力不足。

2、胀气可能是胃、肠道出毛病的一个症状,例如张开嘴巴咀嚼、边吃边说话同时吃进许多空气、边吃饭边喝汤等,都容易造成消化问题带来胀气。

3、食物过敏也可能是造成原因,它使食物在结肠发酵,产生氢气及二氧化碳。

4、糖类食品含有细菌,是产生胀气的主要来源。

中医辩证

1,寒性

柴胡疏肝散

{病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

{病机}脾胃属土,位居中州,主受纳水谷并运化精微。若脾胃阳虚,寒气客于胃,则纳化失职,其气厥逆从下而上,出于口而为嗳气。

{病状}呕吐泄泻,脘腹疼痛,畏寒不渴,宿食不化,嗳气频频,喜唾涎沫,舌淡苔白,脉象沉迟。

{诊断要点}呕吐脘痛,畏寒不渴,宿食嗳气,脉象沉迟,

{治则}温胃散寒。

2,热性

{病因}饮食不节,过食辛热。

{病机}过饮则脾湿,过食辛热油腻之物则生痰,痰火客于胃府,痰随火而升降,火引痰而横行,致使脾胃之阴阳升降失调,而为嗳气。

{病状}面赤而热,胸隔膨闷,口干唇燥,渴不欲饮,咳吐热痰,时嗳热臭,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诊断要点}面赤热热,渴不欲饮,嗳气热臭,脉象滑数。

{治则}清气化痰。

3,虚性

旋覆花

{病因}饮食不节。

{病机}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因致痰浊内阻,胃气上逆,所以嗳气不除。

{病状}面黄肌瘦,心下痞硬,饮食不化,时时嗳气,大便秘结。舌苔浊腻,脉象弦虚。

{诊断要点}面黄肌瘦,饮食不节,时时嗳气,脉象弦虚。

{治则}补中降逆。

{方药}旋覆花三钱,代赭石三钱,人参二钱,半夏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一钱,大枣四枚。}

4,实性

{病因}饮食不节。

{病机}伤于饮食,损及脾胃,宿食不化,食积壅滞,阻塞气机,胃气上逆,逐为嗳气。

{病状}胸脘痞满,腹胀而痛,宿食不下,嗳气吞酸,呕吐泄泻,不欲饮食,舌苔黄腻,脉象弦滑。

{诊断要点}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呕泻畏食,脉象弦滑。

{治则}和胃消食。

嗳气方;南星二钱,半夏三钱,石膏五钱,香附三钱,共为丸或做汤服。

备用良方

1,姜蜜煎;治久咳噫。生姜汁半合,蜜一匙,煎温呷,三服愈。

半夏

2,孙氏方;治诸气呃噫;橘皮二两,水一斤,煎五合,顿服,或加枳壳尤良。

3,经验方;治呃噫不止。川椒四两炒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酢汤下疗效高。

4,本事方;治伤寒呃噫。枳壳半两,木香一钱,为末,每白汤服一钱,未知再进。

编辑本段病理

嗳气之病机,主要是脾胃不和,胃气上逆所致。胃为水谷之海,无物不受,若因饮食不调,起居不时,致脾胃阴阳不和,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或胃中生痰生火,或脾胃虚衰,致使胃气上逆而为嗳气

嗳气的中医分类嗳气在中医一般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嗳气

A食滞停胃嗳气:嗳气伴有(不消化的)酸腐臭味,嗳声闷浊或恶心,嗳气不连续发作,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大便有(不消化的)酸腐臭味或便秘,舌苔厚腻,脉象滑实。治疗治疗配合枳实导滞丸或保和丸。中医饮食疗法:请浏览食积食滞证的饮食治疗。

B肝气犯胃嗳气:嗳气频繁,嗳声响亮,胸闷不舒,胁肋隐痛,舌苔薄白,脉弦。

C脾胃虚弱嗳气:嗳气断续,嗳声低弱,呕泛清水,不思饮食,面色_白或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中医饮食疗法:请浏览脾虚证的饮食治疗。

可能引起嗳气的疾病

急慢性胃肠道炎症、胃扩张、吸收不良综合征、幽门梗阻、肠梗阻、消化不良、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肝癌、肠系膜血栓、腹膜炎、哮喘、低钾血症、结缔组织病、粘液性水肿等。

1.伴有嗳气、返酸、上腹部不适、腹泻——首诊消化内科

2.伴全腹疼痛、进行性加重、腹肌紧张、拒按、呕吐——急诊普外科

3.伴明显腹部包块、纳差、消瘦——首诊肿瘤外科或普外科

4.伴口苦、食欲不振、心悸、软弱无力、抽搐——首诊普外科

5.伴厌食油腻、疲乏——首诊消化内科、肝病专科。

临床诊断

1.血尿便常规检查;

2.胃液分析

3.胆汁检查;

4.血生化检查

5.腹部影像学检查(X线、B超、CT)

6内窥镜检查等。

中医诊断

《说文解字》认为,噫气是“饱食息也”,在《内经·宣明五气》

篇中指出“心为噫”。文献中亦有人把此类证候群归人胃、脾,认为“心脾胃三脏皆有是症”。心为噫,但与胃密切相关,主要是气机的郁结,气滞郁积不宣而表现为暖气。

大多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都有此临床症状,有的嗳气特别响亮。其多由于肝胃不和,胃气上逆,脾不运化等原因引起,经常选用的药物有郁金、苏叶、黄连、吴茱萸等。其中苏叶、郁金宣发郁滞;黄连、吴茱萸和降胃气。本病多因脾胃虚弱,或胃有痰阻食滞,使气滞中焦上逆或肝气郁结,郁久致脾胃升降失常而致胸腹胀满,频频暖气,嗳出始舒。

气滞痰阻

症见暖气断续,嗳声不甚响亮,兼有呕恶,咽部梗阻不适;舌淡、苔白,脉细滑。治宜化湿祛痰,和胃止嗳。

肝气犯胃

症见嗳气频繁,嗳声响亮兼有胸胁不舒,或胁肋隐痛。治宜疏肝和胃;方用四逆散加减。如气郁化火,心烦易怒,可加黄连、栀子;胁肋疼痛剧烈,可加郁金、香附。

脾胃虚弱

症见嗳气断续,暖声低弱,兼有面色白或萎黄,不思饮食;舌淡、苔薄,脉细。治宜健脾补中,通降和胃。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见《丹溪心法·嗳气》

指气从胃中上逆。胃出而作声,多见于饱食之后。

《伤寒指掌》

《伤寒指掌》卷三引邵仙根谓:“嗳气者,因气抑遏不宣,上逆作声而嗳气,每有饱食之后而作者,可知其因于胃气郁滞也。”嗳声沉而长,常兼有脘腹饱胀感。多因中虚、胃气不和,或挟气、火、痰、食,致使清气下陷,浊气上泛而嗳气;亦可因肺气不降所致。

治疗

茶疗

胡萝卜250克,水煎,加红糖少许,代茶频饮,主治嗳气、腹胀、食积不化等症。

食疗

1.鸡内金粥:将适量鸡内金用文火炒至黄褐色,研为细末,备用。取粳米100克,加水500~800毫升,煮至米粒熟烂后,加入鸡内金粉3~5克,稍煮片刻即可,服时加少量白糖,分次温服,连服5日。

2.萝卜子粥:炒莱菔子(萝卜子)10克,粳米50克,先用炒莱菔子煎汤,然后加入粳米,文火煮成稀粥,每日1次,连服3日。

3.山楂麦芽粥:生山楂、炒麦芽各10克,粳米50克,先将山楂、麦芽煎水,然后用此水加入粳米煮粥,服时加适量白糖,每日1~2次,连服数日。

4.消食粥:莲肉、芡实、神曲、麦芽各10克,山药30克,扁豆20克,山楂15克,加入少许粳米煮粥,每日1次,连服3日,长期食用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

5.淮山内金粥:淮山药15~20克,鸡内金9克,小米或大米150克,将淮山药、鸡内金研成细末,与米共同煮粥,待米熟烂后,加适量白糖调味食用。

按摩法

1.摩腹:以一手掌面贴于上腹部,另一手掌面紧贴于该手背,双手重叠,顺时针方向揉3~5分钟。

2.按摩内关穴:以拇指指端按摩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处)3~5分钟。

3.指压足三里穴:用手指指端压揉足三里穴(两腿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处),每日2次,每次3~5分钟。

4.治疗烧心、嗳气的方法以指压胸骨和肚脐连接线中央的“中脘穴”,颇具效果。一边吐气一边用拇指在此用力强压6秒钟,重复5次时,胸部的难受感就消失了。

5.压“第三厉兑”穴。第三厉兑穴位于脚第三根趾头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之间,使用前面的要领,用拇指和食指用力向下压,如此重复3次即可。

应尽量避免腹部受凉,还要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比如:饮食要有规律,不能暴饮暴食在秋冬季,饭前应先喝几口温开水;不要吃得过冷或过热;吃饭时细嚼慢咽,避免边说话边吃东西;进餐时保持愉快而平和的心情。

中医方剂

饮食不当,食滞肠胃,胃气上逆,可见食后嗳腐,腹胀恶食,治拟消食导滞,和胃降逆。方用保和丸加减:山楂克、神曲20克、麦芽12克、莱菔子12克、陈皮12克、半夏克、茯苓15克、枳实12克、白术12克、连翘12克,每日1剂,水煎服。成药可用保和丸、鸡金片。

痰浊中阻,脾胃不和,胃气上逆,可见嗳气胸闷,恶心眩晕,治拟化痰顺气,和胃降逆。方用二陈汤加减:陈皮克、半夏12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苍术12克、砂仁3克、厚朴12克、代赭石30克、枳壳12克、甘草9克,每日1剂,水煎服。成药可用二陈丸、霍香正气胶囊。

痰热内蕴,中焦受阻,胃失和降,可见暖气口苦,胸闷腹胀,治拟清热化痰,和胃降逆。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陈皮12克、半夏12克、茯苓15克、枳实12克、竹茹12克、厚朴克、川连3克、砂仁3克、旋覆花12克、甘草9克,每日剂,水煎服。成药可用清胃冲剂。

肝气犯胃,肝胃不和,胃气上逆,可见暖气频频,腹胀胁痛,治拟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2克、枳壳12克、白芍12克、甘草9克、青皮9克、陈皮克、香附12克、白术12克、旋覆花12克、代赭石30克,每日剂,水煎服。成药可用气滞胃痛冲剂、胃苏冲剂。

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浊气上逆,可见嗳气声低,纳呆乏力,治拟益气健脾,和胃降逆。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2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陈皮12克、半夏12克、木香12克、砂仁3克、枳壳12克、旋覆花12克、代赭石30克,每日1剂,水煎服。成药可用香砂养胃丸、养胃冲剂。

饮食宜忌及调护

饮食忌生冷及不消化之物,对于甜食,酸食亦要注意少好,因甘能填中作满,易于引起嗳气。生活上要注意防寒防潮,不能受凉,特别要保护好胃脘,使中阳不受损伤。此外,注意性情调摄,不能生闷气,注意性情开朗,对于生活中遇到的烦琐事务,要注意排解开,不要老是闷在心里。同时要积极治疗脾胃病,使其早日康复,这也是防止嗳气的积极措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714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7
下一篇2023-09-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