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三篇

高中美术《走进意象艺术》教案三篇,第1张

篇一

 一、说教材

  《走进意象艺术》属于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意象艺术属于三大美术类型之一,是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的艺术类型,兼有两种艺术的特点,也为学生后续学习难理解的抽象艺术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绝大部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普遍都只有一个标杆--就是“像”或者“不像”,所以吸引学生兴趣点,使学生以客观的态度学习欣赏意象艺术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艺术,通过对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的分析,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提高审美素养,开阔眼界,理解多元化艺术。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物象多视角表达的两种方法即平面表达和立体表达。

 难点

 能理解物象多视角表达的方法,并用手绘线条的形式表达物象的多个视角。

 五、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美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与学法:教法为情境法、展示法、实践练习指导法,而学法则用自主探究法、比较分析法。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我做了如下的准备:PPT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展示《布罗格利公主像》与《带帽的妇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不同。在学生对意象艺术有一个直观感知后,继续引出这样的一个故事:当年有一位女士看到《带帽的妇人》后,便问马蒂斯“难道我们女人都像您画的那样子吗”而马蒂斯却回答到:“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画”。通过设疑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意象艺术的兴趣,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环节二:欣赏作品,探究意象艺术

 根据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鉴赏的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我确定我的基本环节为:感知怪异—分析怪异—理解意象艺术。

 (一)感知怪异

 在感知怪异环节,我或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谈一谈对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在学生答出怪异时我会继续追问:为什么会有“怪异”的感觉师生共同总结出画面夸张。在这一环节通过对名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认识意象艺术的特别之处。

 (二)分析怪异

 在学生感受了意象艺术的“怪异”后,展示《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引导学生对比赏析,师生共同探讨出艺术家表达传递出的不是艺术家的“眼”中之象,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即“意象”,从而引出意象是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通过老师设问,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探讨,增强师生互动,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对于本课的重点,我将展示学生较为熟悉的作品《呐喊》,并且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通过对作品的内容、形象、色彩、线条等方面的描述、分析掌握意象艺术的基本特征,比如主观、夸张、变形等等,因此在这个阶段只要适度的引导,学生就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一些意象艺术的特征来,从而能挖掘出不同层次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理解意象艺术

 “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是本课的关键,也是学生鉴赏意象艺术的根本要求。这一环节,我重点是要传达给学生两个理解的切入点。故此我分别展示两组作品,首先通过分析朱耷《鹌鹑图》中的眼睛理解艺术家是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然后展示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分析两幅作品,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并运用比较法的方式寻找差异,进而总结归纳出意象艺术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体会意象艺术是“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是如何与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生活经验等进行整合与联系的。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归纳,学生对“意”与“象”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体会到“我”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对意象的“真实性”产生了认同和共鸣。

 环节三:学以致用,辨析意象艺术

 最后,我设置了“学以致用,辨析意象艺术”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理解本课的精髓,说出自己的收获。故此我将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艺术作品与具象艺术作品,并且设置辩论活动:你是否认为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有表现力为什么通过大量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各种艺术风格和世界多元化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拓展视野。

 环节四:总结回顾,拓展提高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意象艺术的概念及其特点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

篇二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类型——意象艺术。

 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2、教学重点

 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3、教学难点

 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二、教法设计

 课件展示、讲授、练习

 三、学法:

 鉴赏课本、观察、思维、想象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美术作品并非完全是对客观现实的“如实”再现,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表达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这一点在具象艺术中也有表现,但在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并已成为艺术家关注的重点。

 教师活动:(1)展示作品《蒙娜丽莎》和《马蒂斯夫人像》

 (2)提出问题:找出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活动:(1)讨论(2)回答

 师生总结:这是两件肖像名作,但表现形式却迥然不同,《蒙娜丽莎》用笔细腻、描绘真实具体、形象逼真自然;而《马蒂斯夫人像》则是用笔粗放、用色大胆泼辣、表现对象特别、不符合一般常人的理解。

 这说明,《马蒂斯夫人像》是画家马蒂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看法而故意采取的一种表现方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意象艺术中艺术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

 (引出课题并板书:)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2、什么是意象艺术

 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这句话从意象艺术的一个极端方面来解释意象艺术的,因为在一般人看来,意象艺术的作品往往是怪异的。这样解释主要是为了打消一般人因为习惯于具象艺术的真实性而对意象艺术产生的不理解和排斥心理。指出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教师活动:(1)板书:什么是意象艺术

 (2)提出问题:A、从下面即将展示的作品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分析,意象艺术的美术作品和我们习惯上对具象艺术作品的认识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B、为什么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3)展示作品:《圣维克多山》、《呐喊》《星月夜》《内战的预感》

 (4)提问

 (5)板书: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

 师生总结: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现密切相关。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能越怪异。

 3、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是本课的关键,也是学生鉴赏意象艺术的根本要求。这一环节,我重点是要传达给学生这样两个理解的切入点,那就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突出的就是“感觉”和“想”。

 教师活动:(1)板书: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展示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

 (3)提出问题:A、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提示:我们从《教皇英诺森十世》中感觉到的对象的性格特点,在培根《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情绪和气氛,即紧张和惶恐)

 (4)展示:朱耷的《鹌鹑图》

 (5)提出问题:画面中鹌鹑的眼睛有什么特点?现实中会出现吗?

 学生活动:(1)欣赏(2)讨论(3)回答

 师生总结:理解意象艺术从以下两个角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意象艺术的特点:A、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B、艺术形象更集中更典型。C、超越了具象艺术在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

 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意象艺术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感觉是不同的,所以意象艺术作品才给我们以怪异的感觉。

 板书: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4、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深入的认识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我们知道,意象艺术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理解意象艺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篇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艺术,通过对意象艺术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的分析,以及艺术家的意图方面来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提高审美素养,开阔眼界,理解多元化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意象艺术的艺术特点。

 难点

 感受意象绘画所表达的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绘画作品,分别是《布罗格利公主像》《带帽的妇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不同。并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引出马蒂斯的一句话“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画”,带着疑问揭示课题。

 环节二:欣赏作品,探究意象艺术

 (一)感知怪异

 多媒体展示一系列意象艺术的作品,引导学生并谈一谈对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怪异)

 继续追问:这些作品为什么会产生“怪异”的感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造型与色彩夸张

 (二)分析怪异

 1展示蒙克的《呐喊》,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给你以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一个受到惊吓的人,给人一种神秘不安的感受。

 2继续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小组讨论:蒙克是如何描绘这种不安的试从色彩、形象、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

 ①造型—骷髅般神经质的人物;

 ②色彩—红色与深蓝、墨绿形成鲜明了对比;

 ③线条—直线与曲线形成对比

 3教师点名蒙克会描绘不安是与他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的,有哪位同学分享一下蒙克的相关资料

 学生自愿分享,教师总结:蒙克,1863年出生在挪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然后相继经历了父母与姐姐的死亡以及妹妹的精神分裂,这一系列的打击使蒙克深深的感受到了恐惧与不安。

 (三)解释意象艺术

 意象艺术到底是什么怎样理解意象艺术有什么特点

 学生总结回答,教师总结:意象艺术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环节三:交流探讨,辨析意象艺术

 1讨论问题:意象艺术的“怪异”与艺术家的观念是怎样的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意象艺术的怪异源自于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现,美术作品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

 举例:《星月夜》表现的是一个被高度夸张变形并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运用的平直、粗短的线条,表现出一种宁静;而上面的这些则是运用了一种弯曲的线条,这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梵高当时意象的一种特点,体现出了抑制的强烈感情。

 2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艺术作品与具象艺术作品,并且设置辩论活动:你是否认为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学生辩论,教师总结:意象艺术更倾向于心理真是而不是眼见的真实的传达,尽管它可能“怪异”甚至“丑陋”,但它在艺术上却更集中、更典型,因而形成它突出的长处,从整体上超越了具象美术在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延伸了我们对事物和现实的认识,使我们对事物和现实有了更为全面和宏观的把握。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意象艺术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使我们看到或者感受到了现实中没有也无法呈现出来的东西。

 环节四:小结作业,拓展提高

 1总结回顾意象艺术的特点。

 2课后作业:观察自己身边的艺术形象,说说哪些是属于意象的造型。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课题:

 指偶剧院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的:

 学习手指玩偶的制作方法。通过折、画手指玩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纸工小舞台玩一玩,体验美感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分析:

 小朋友爱操作玩偶,边讲边演,其乐融融。操作手指玩偶最能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愿望。本课教学溶折、剪、画、讲、玩为一体。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制作过程的指导,而且还应引导学生玩得有趣,有意义。

  教学重点:

 抓住动物面部的主要特征,折、画能套在手指上的动物玩偶。

  教学难点:

 折、画出耳朵和面颊长短不一的动物玩偶。

  教具准备:

 手指玩偶范例若干个、教学、纸工小舞台一个。、多媒体教学系统。

  学具准备:

 每人2—3张正方形纸、水彩笔或油画棒一盒、剪刀一把。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施教时间:12月15日——12月16日

 活动一:

 激情引趣:

 学生欣赏,初步感知美的形象

 播放两分半钟《各种各样的动物》,学生观赏。

 显示《各种各样的动物》,学生观看。

 活动二:

 交流探讨:

 1、教师出示纸工小舞台,操作表演“老虎”玩偶,导入课题。

 2、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审美

 (1)出示动物玩偶纸折的步骤图,小组讨论,并讲一讲具体折法。

 (2)小组之间讨论一下,从第一步到第七步是怎么制作的。待会儿请小组的代表说一说。

 3、学生折一折。

 ⑴学生回忆步骤图,比一比谁最快、最完整的折出。

 ⑵学生再次观察步骤图,解决第一次折纸中出现的问题。

 4、教师引言提问:“动物玩偶折好了。猜猜看,接下来做什么呢?”

 5、教师出示动物玩偶范例,学生欣赏,并找出错误之处。

 活动三:

 欣赏、评价交流:

 1、学生欣赏范画①和范画②,小组讨论两幅范画形象不同之处。

 2、教师提问:“动物耳朵尖的、圆的、下垂的分别怎样制作呢?”

 3、教师演示不同动物的头部画法,学生欣赏。

 活动四:

 发展阶段:

 ⒈学生折画动物头饰,师生相互交流。

 教师出示纸工小舞台。

 学生制作,师生共同探讨。

 ⒉学生通过纸工小舞台进行表演。

 活动五:

 学生欣赏,相互评价作品

 ⒈学生交换制作的动玩一玩,说一说。

 ⒉教师以“虎大王”的身份宣布全班同学制作的小动物都被招收到森林剧团。

 第二节

 施教时间:12月17日——12月19日

 活动一:

 教师宣布动物剧团开始演出。

 各小组讨论自己组准备演哪一出戏并分配角色,大家一起讨论具体的场景和对话。

 活动二:

 各小组随着相应的音乐表演童话剧。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语气、动作进行表演,观众可以给予适时评价。

 活动三:

 交流参与这次活动的感想。

 引导学生爱惜作品并在活动结束后妥善保存自己的作品。

  课后拓展:

 1 对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感兴趣。

 2 把美术课上所获得的综合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

 札记 :

 我用学生熟悉的《天线宝宝》的造型作了几个范作,找学生和我一同表演。这样的导入

 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创作欲望,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很快的分好了组,合理的分配了角色并进行制作。提高了创作的效率。所以说教师在做范作时要多动脑筋研究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一定要作出能够感动学生的范作。

美术教案 篇2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

 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6板书课题《建筑艺术的美》欣赏古建筑。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故宫的系列,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故宫外景:**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 称作“九龙戏珠”,精美异常。

 C、门钉和铺首: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D、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依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只有太和殿才能十兽齐全。

 E、乾清宫: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

 2分析小结故宫的建筑风格。

 3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

 (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学生欣赏。

 2请学生对比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3教师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三)中外古代建筑在造型材质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用文字将自己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的认识写下来,并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表示人物头像的能力。

 a) 学习、掌握人物头像的速写知识和速写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同学观察分析人物头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

 画出人物头像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

 师出示一幅人物头像,同学们你们猜猜她是谁吗?你们说画的象不象?

 这幅画用了一些简单、流畅的线条就画出了老师的形象,你们想试着画一画吗?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速写的方法画人像。

  二、 新授

 1、 观察头像特征

 速写是写生的一种方式,要通过观察,在短时间里用流畅的线条画出事物的大体形状、基本特征。而画人像速写要仔细观察人物头部的基本特征。请你们来观察这位同学的头像,说说有些什么特征?

 2、 同学练习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在准备好的白纸上画一画,直接用笔来画这同学的头像,并结合用流畅、简捷的线条,看谁画的又快又好!(同学试练习,时间10分钟左右)

 3、 展评作品

 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幅作品,你认为哪几张画的比较好?为什么?这些作品还有哪些缺乏?需要怎样修改?

 同学答(略)

 4、 初步了解人物的基本脸型和五官特征

 你们说的很好,我们在画人物速写时,还应注意人的基本脸型和五官特点。(让同学拿出自身的照片,一起归纳一下脸型)有:椭圆形的,瓜子形的,方形的,圆形的等。我们还可以看出下巴到鼻尖、到眉毛,眉毛到发际线之间的距离大体相同。这是人的脸型、五官的基本情况。但每个人豆油自身的特征,我们在画之前都要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三、 示范

 1、 要先仔细观察(板书:观察)那观察写什么呢?同学回答,师板书(脸型五官特征)

 2、 画(板书:画)速写同学,我们可以从最明显的部位开始画,注意各部位的位置、大小、特征。(板书:大小适当、比例准确)并用流畅、概括的线条画。(板书:线条流畅,概括)

 3、 同学练习,师巡回指导

  四、 同学练习

 请大家再取一张纸,选择脸部特征稍明显的同学来画人物头像。(提示:注意脸部特征,线条要流畅,速度要快一点)

  五、 讲评作业

 1、 同学自评

 2、 我们来看这些速写作品,对照第一次的作品,你是否进步了?并说说这些作品还有哪些不恰当、缺乏的地方?

 (1)线条(2)形体特征(3)五官特征(4)布局

 3、 修改调整

 4、 展评。

  六、 小结

 今天这节美术课,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了新的收获,因为你们都学得那么认真,作业完成的也比较理想。看,这幅抓住了特征,线条也非常的流畅;这一幅画出了人物的神态,看!他在笑呢!希望我们同学以后多画速写作品,提高我们自身的速写能力。

 课后记:除了局部没有工具的同学之外,其他的同学的造型能力提高了许多,发现有些比较优秀的,可以好好培养。

美术教案 篇4

  教案教学目的:

 启发学生根据故事描写想象生动形象的画面表达文字内容。学习为故事配画的方法和要求,培养学生用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创作水平,综合运用学过的绘画知识技能。

  教学重点:故事配画

 引导学生体会故事片断描写的意境,找到恰当的表现方法。故事配画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表现自己所想象的画面,避免抄袭。

  教具学具 :故事配画

 各种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初步启发想象。

 1.板书课题。

 2.怎样才能为故事配画呢?我们不忙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做一个游戏。一般人们都认为,要知道一幅图画美不美,主要是靠眼睛看。

美术教案 篇5

  一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借助大自然赋予春的气息,调动学生内心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和联想,通过不同的角度感受与表现春天,体验自然美与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教案’初二美术教案2。

 1教材是作为出发点,作为素材来呈现的。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开发,丰富,使用教材。如:注重学科整合。以播放影视资料春天的生活景色为课堂引入,引发学生的生活情感和体验;而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们享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文学作品的朗诵,又让学生们领悟到春天的另一种表现手法,增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

 2以"欣赏、启发--联想、情感输入--交流--拓展"为展开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式。(1)通过直观欣赏展开艺术思维,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等交流方式获取更多的艺术营养。(2)提供表现参与的机会,创设展开丰富联想的空间,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为心境共鸣创造条件。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这一时期的知识面更为扩展,思维由童话式幻想转向理性、科学的幻想和想象。教材"春天的畅想"主要围绕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和不同表现方式而展开。在这样的题材中,学生的许多生活经验和个人情感及爱好都能释放出来,不同的学生会从中获得不同的感想和收获,个人情感也得到升华。因此,以这种教材内容编排作为培养学生美好情感,使之获得再创造能力的载体,恰当且顺应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研究表明,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感知能力正在发展,抽象思维正在形成。美感体验明显受制于对客观事物外部特点和内部特征的领会和理解。因此,本节课老师在各个环节尽力通过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来发展他们的赏析及表现能力,使之逐步提高。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有较丰富的生活体验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具备初步技能技巧的表现能力。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对艺术作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绘画创作的表现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想象和联想,充分挖掘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艺术素材;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大自然与艺术间的转换和交融所带来的美感。

 2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欣赏、分析、交流、联想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加深情感体验。

 3形成积极参与的交流意识,激发创作兴趣;初步完善创作构思,感受成功体验。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尊重每位学生的感受,赞赏每位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所提供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向和客观的评价标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充满激情的学习,用情感来体验,用心灵去感悟,用画笔去描绘,教案《‘教案’初二美术教案2》。

 教学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和谐的交流与对话,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共享彼此的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不断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2采用"引发情感--发展认知--认知巩固--课后拓展"为模式展开教学。充分挖掘并利用现实生活素材,尽可能的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量的艺术,加深情感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讨论,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

 3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欣赏、分析、想象、交流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予鼓励、指导。

 (2)通过参与欣赏和认知巩固,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中,揭示思维过程、赏析能力和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3)通过课后拓展作业分析,及时了解学习情况,找出问题症结,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生生互评、个人自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以学生互评、自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在认知巩固阶段,通过同学间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的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多媒体课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里面收集了大量有关春天的艺术作品、影视资料、文学作品及音乐、歌曲。它形象直观生动,信息量大,色彩艳丽,它的使用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更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准备描绘春天的影视资料及文学作品的音像资料,中外造型艺术家表现春天的作品,

 表现春天的乐曲《春天奏鸣曲》、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并纳入多媒体课件,新教材的内容设计合理,更贴近现实生活。备课时要注意课堂教学设计的生动、灵活性。这节课设计的内容亲切、自然,使学习的内容与大自然联系起来,学生更易接受。同时跨学科的学习需要也提示我们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个人的修养水平。

 2学生准备自己摘录的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片段,表现春天的艺术作品的及歌曲等,让学生在准备学具的过程中提前预习本课。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课主要为美术教学活动,教材"春天的畅想"之内容共含五课时。本节课是其中第一课,需45分钟完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师生、生生间语言传递式的交流方式,主要是以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为主线,启发、讨论为手段,师生进行感知交流,思维在交流中得到延伸,感情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第二阶段讲解抽象表现手法时会出现障碍,因此设置听音乐和色彩置换这一环节,便于学生的理解。

 为顺利实施本节课,教师除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理念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多学科整和能力,会操作多媒体。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来完成:

 (一)引导阶段:

 1、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生活景色,伴随着春的乐曲,将学生引入春的意境中。

 (1)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向我们传达了春天到来的信息

 (2)春天到了,同学们衣着都有什么变化,可以组织哪些课外活动,

 2、学生分组讨论,阐述有关春天的特点、景色,谈感受。

 (1)春天可以怎样来表现

 [说明:以情境引入课题,创设良好的情感基调,引发学生的生活感受,以适应审美心理的情感和愉悦性特征,为本课的展开作好铺垫]

 3、欣赏

 (1)文学作品《春雨后》

 请同学将自己准备的文学作品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2)歌曲《春天在哪里》

 请同学倾听并初步感受音乐美。

 (3)油画《花开的果园》

 请同学赏析画面带来的美感。

 [说明:通过参与欣赏,使欣赏的心理活动逐步展开,]

 (二)发展认知阶段:

 [说明:设置问题情境,展开想象空间,对作品进行感性与理性的分析,提高欣赏水平]

 1、照片《漓江》与国画《漓江》的对比展示

 (1)自然美与艺术美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2)自然美与艺术美不同的表现手法

 2、屏幕展示多幅作品的对照比较及重点放大展示的方法,进一步认识自然美与艺术美中的春天。(以教材刊登的作品为重点)

 (1)美术作品的其他表现形式

 (2)艺术家是怎样通过作品传达信息的

 (3)感受具象表现和意想表现手法的特点。

 3、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

 (1)音乐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联想抽象的还是具体的

 (2)谈谈感受。

 (3)能否用色彩来表现乐曲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4、屏幕展示蒙得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爵士乐》

 (1)谈谈画面的构图形式。

 (2)色彩是如何呈现出来的。

 (3)现场演示将《百老汇爵士乐》演变成春的乐章。(通过色彩置换完成)

 (4)感受抽象表现手法的特点。

 [说明:第二阶段是在对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赏析、比较、讨论、交流等形式,了解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联系与区别及绘画作品不同的形式语言;了解具象表现、抽象表现、意象表现在春天中的特点。]

 (三)认知巩固阶段:

 1、介绍适合学生表现春天的具象、抽象、意象表现手法的三幅艺术作品。请学生分析,谈谈三种形式的特点。

 2、要求同学们将自己在生活中发现和感受春天以及对春天的畅想形成自己的创作构思。

 3、围绕自己的感受画创作草稿,并介绍创作设想。

 4、同学间相互交流,汲取别人优点,完善自己创作构想。

 [说明: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的描绘心目中的春天,通过互评、自评、点评等教学评价的设置,帮助学生完善创作构思]

 (四)课后拓展阶段:

 1、结合自己准备应用的表现方式进行相关的技能技巧的练习。

 2、结合自己的创作搜集相关的创作素材。

 3、尝试根据一首诗、一首乐曲画出春的意境。

 七课后反思

 1、情景设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

 2、听音乐谈感受环节的设置,便于学生对抽象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把握。

 3、自评、互评、点评的教学评价的设置,宽松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们敢于各抒己见、互相切磋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交流中提高了自身的欣赏水平、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准,同学间的情感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线描的方法创作美丽的花。

 2、使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花的画法,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3、感受线描画的不同美丽,与同伴合作的精神。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幅。

 2、幼儿人数的作业纸、粗细不同的记号笔。

  活动过程:

 1、引入课题。

 秋天到了,花园里面的花都谢了,小蜜蜂很难过,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他找一个漂亮的花园,让他们继续有地方快乐的采蜜。小蜜蜂说他们喜欢特别的花,请小朋友帮帮忙。

 2、学习花的画法。

 (1)请幼儿看范画,观察一些花的形状。

 (2)教师简单讲述花的画法。

 (3)引导幼儿用线描把花儿装饰的更漂亮。

 (4)注意线的的粗细,并且尝试运用各种美丽的线条对花进行装饰。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让幼儿选择自己线条,来把美丽的花儿画得更漂亮。

 4、评讲。

 师:让我们赶快把画给小蜜蜂送去吧!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前,我的美术活动在反思这一块总会写上这样一句话:从孩子们的作品来看,没有想象的空间。之前一直在寻找如何把握好技能和创新思维之间的矛盾,感觉孩子们的创作思维没有打开,不知道该如何引导,苦于引导的方法不对,而导致了孩子们的作品很拘泥,放不开。现在想来这些问题都不攻自破了,因为孩子们对美术活动本身不感兴趣,不想做的事情怎么能让他们再去发挥想象来创造呢。那么如何让孩子喜欢上画画呢?

 兴趣点是要老师去寻找的,虽然我们不可能让每个活动都吸引每个孩子,但在活动前,一定要考虑这个活动本身是否适合孩子,特别是这幅画出来的效果会不会引起孩子的共鸣,或者这幅画的最后效果是否是孩子感兴趣的,首先老师是否喜欢自己的范画,如果老师对自己的范画觉得很满意了,那么才会引起孩子的关注,这是最起码的。然后,活动前后设计是否合理,例如我的活动,为何要画线描画花朵,线描花朵的参照物是什么?为何这样画?这是我在指导孩子绘画前要告诉孩子们的,要把头绪给理顺了。

 这也是为怎么画做经验的铺垫。其次是怎么引导孩子作画,这是需要老师下功夫的,不能示范的过多,把孩子想象的空间给堵塞了,那么这张范画是起关键点的,老师要让孩子们在示范的这幅画里看出什么,既要知道怎么画,还要知道如何才能画得更好,这是关键。最后是引导和讲评,引导是老师要有一双雪亮的眼睛,并要有一张舔了蜜的嘴,要时刻走到孩子身边,蹲下身子,发现孩子的想法,还要多说甜蜜的话,鼓励孩子往更大胆的方向进行想象作画,有了老师的肯定,孩子们的才会更自信地去进行大胆创作。讲评环节是需要老师慧眼识珠的,点到为止,正中要害,把表现得非常棒的那张要给大家看的,要互相学习的,还要把进步的那个孩子的画进行表扬一番,争取是每个孩子都能表扬到,但一定要关注到特殊的个别。

 把握好了这一些,孩子们的兴趣会在老师的这些教育智慧里激发出来,当然,作画的形式和选材是兴趣的最大关键点,我们可以摒弃一些课程里的一些孩子不感兴趣的东西,增设进一些课外的,但是合孩子口味的活动,就如师傅说的,孩子喜欢画了,画得多了,他们的技能就会提升,而且,也不用担心创作意识了,因为画得多了,积累经验多了,自然会生发出很多的想法。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火烈鸟之美,并用水粉画的方式表现晚霞中火烈鸟的不同姿态。

 2、通过欣赏、身体动作探索表达等方式,表现火烈鸟姿态的关键特征(长脖子、长腿等)。

 3、在故事和音乐的伴随下,能用自己的方式绘画并表达。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火烈鸟》

 2、作业纸:有晚霞底色的纸8开纸、水粉笔、黑色颜料、黑色勾线笔。

 3、背景音乐:肖邦《降E大调夜曲》、故事:《晚霞中的火烈鸟》。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了解火烈鸟的基本形态以及动作,欣赏火烈鸟的体态美。

 (欣赏ppt图一)欣赏故事,感受火烈鸟美丽的故事情境。

 继续欣赏ppt图二、图三

 师:你觉得火烈鸟美吗什么地方美用××就像是××来表述优美之处。例如:长长的脖子很柔软,有的时候是直直的,有的时候是弯弯的,细长的腿走起路来像芭蕾舞演员一样轻盈。羽毛像雪一样白。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火烈鸟的脖子和腿(分析动作的以及火烈鸟身体结构呈现)。

 二、探索火烈鸟的表现方法。

 要画火烈鸟,需要画哪几个部分(初步关注火烈鸟的身体结构)

 个别幼儿用试画的方法表现颈部的动态(局部示范)。火烈鸟的脖子能弯曲成什么样子可以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

 1、教师介绍绘画材料。

 2、请一个幼儿示范,教师帮助幼儿进行完整绘画。

 3、教师示范第二只火烈鸟,引导幼儿了解变化的方法:

 A:想象变换脖子的弯曲形式。

 B:变换头和身体的位置。

 C:提示尖嘴、细腿等细节的表现。

 三、幼儿绘画表现活动。

 指导要点:

 你想画火烈鸟在做什么

 画法提示:身体画成雨滴状,尾巴这儿尖一点,腿等细节表现。

 四、展示与欣赏评价。

 幼儿自由观察介绍自己的火烈鸟在做什么。随乐模仿火烈鸟舞蹈。

 师:哪一副画是你的,你的火烈鸟在做什么他的脖子像什么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用揉、搓、团、捏等技能制作馒头。

 2、借助辅助食品装饰馒头。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洗净双手,做好桌面、器具等消毒工具。

 2、揉好的、放过酵母的面团若干。没有放过酵母的面团一个(教师用)。

 3、酵母粉少许。

 4、辅助食品(葡萄干、香肠、青梅、红枣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花色面包。

 1、这些面包与一般的面包有什么不一样?

 2、动物脸形的面包添加了哪些食品?分别代表什么?

 二、讨论制作材料和卫生要求。

 1、制作面包需要使用哪些材料?

 2、面包和馒头都是食品,制作中应注意哪些卫生?

 制作花色馒头。

 1、幼儿分组用揉、搓、团、捏等技能制作不同造型的馒头,并进行装饰。

 2、记住自己的馒头(或做上标记)后,连同教师没有酵母的馒头放入蒸架蒸熟。

 三、赏馒头,尝馒头。

 1、辨认“自己的作品”(注意不要让幼儿烫着),陆续将其他馒头全部蒸熟。

 2、馒头在蒸熟前和蒸熟后有什么变化?

 3、为什么你们做的馒头又白又胖,而老师做的馒头又黑又小呢?

 4、原来你们制作的面团加入了一种神奇的东西,它的名字叫酵母。

 5、比较哪一种好吃,理解又松又软和又黑又硬。

  活动反思:

 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活动中,注重兼顾群体需要与个别差异,关注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锐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提供物质材料和技能支持。幼儿不仅仅是看,而是亲身体验。并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与引导,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成功体验,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人有开心和悲伤两种不同的情绪,懂得一些让自己的心情快乐的方法。

 2、制作开心罐头,围绕“我最快乐的……”主题开展装饰绘画活动,体验制作的快乐。

 3、能用流畅的语言将自己开心罐头里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教学准备

 1、开心,悲伤娃娃各一个,开心罐头一个。

 2、幼儿人手一个罐头,各色颜料及棉签。

  教学过程

 一、快乐和悲伤

 师:看,班里来了谁?(娃娃)

 师:呀,小娃娃怎么了?(观察娃娃的表情了解开心和悲伤两种情绪)可能发生什么事了?(猜测)

 师:你什么时候也会有和他们一样的心情?(鼓励幼儿回忆讲述)

 师:当心里很难过甚至想哭的时候,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的心情变好?(幼儿可讨论后回答)

 二、我的开心罐头

 师:老师也有一个好办法,你们看,这是一个开心罐头,里面藏着许多开心的故事,每当我不高兴的时候,只要拿它出来,看这上面的许多开心的故事,所有的伤心和难过都会赶走了。(让幼儿观察开心罐头上的画面)

 师:猜猜我的开心罐头上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

 三、制作自己的开心罐头。

 讲解制作要求:给开心罐头装上底,在罐头表面画上自己最开心的事情。

 幼儿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比较强的幼儿鼓励其丰富画面内容,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可鼓励其绘画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

 四、开心罐头的故事。

 师:小朋友的开心罐头上的开心事可真多,谁愿意来把你的开心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听?(请个别幼儿讲述画面内容)

 师:让我们把自己最高兴的事都画下来或请爸爸妈妈帮我们记录下来,把他们都放到罐头里,让自己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好吗?

  活动延伸

 让幼儿将自己的开心关头的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对冬眠的小动物感兴趣,萌发喜欢小动物的情感。

 2、通过绘画学习,能画出冬眠动物睡眠时的突出特征。

 3、了解冬眠动物的特征。

 二、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对部分需要冬眠的动物有所了解,了解冬眠的含义。

 2、冬眠动物的相关;教师范画“谁在冬眠”背景图;彩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冬眠的小动物。

 (1)教师激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问题。

 师:你知道的冬眠小动物有哪些?

 (2)讨论:什么是冬眠?有的小动物为什么需要冬眠?

 (3)教师“动物的冬眠”。

 2、出示冬眠动物,让幼儿了解冬眠动物的特征。

 (1)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中的小动物冬眠的特征。

 (2)讨论:为什么小动物冬眠的姿势要那样?

 3、出示“谁在冬眠”背景图,引导幼儿构思。

 (1)教师提出要求,让幼儿将冬眠的动物贴到背景图的正确位置上。

 (2)师幼共同检查。

 4、教师提出绘画要求,请幼儿构图绘画。

 (1)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2)重点:让幼儿绘画冬眠动物的睡眠特征。

 5、分享交流作品。

 四、活动结束

 1、

 2、

 五、活动延伸

 可以将自己绘画的冬眠动物剪下来,布置一个冬季主题墙中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幼儿。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幼儿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1、白纸裁成32k,数量7倍于幼儿人数。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

 3、水彩笔、连环画、动物、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

 1、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

 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1、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来做连环画呢?

 ①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

 ②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③装饰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

 ④装订。

  三、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时怎么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奔马的强健有力的形象和奔跑如飞的动态。

 2引导幼儿欣赏侧锋、中锋所表现的奔马的造型美,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欣赏能力。

 3启发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徐悲鸿《奔马》图和他的自画像。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放录音:小朋友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幼儿回答,教师总结。这是奔跑的马蹄声,小朋友有没有看到过马奔跑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我们来看一看。

 2引导幼儿欣赏、感受马的强健有力的形象和奔跑如飞的动态。

 教师出示图:请看一看,画面上这些马在干什么看上去怎么样

 3引导幼儿欣赏画家用中锋、侧锋所表现的奔马造型美。

 看一看,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画成的笔锋看上去怎么样墨的浓淡看上去怎么样

 幼儿观察、欣赏、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这幅画是用水墨和毛笔画成的水墨画。画面上奔马的整体轮廓是用中锋圆厚有力的线条画成,马尾、马鬃是用侧锋锐利多变的线条画成的。而且这些水墨又是浓淡的变化,使得这些马看上去变化多样,各有不同,立体感很强,远远看上去,这些马好像要从画面上奔跑下来了。

 4引导幼儿欣赏《奔马》的构图美。

 老师:大家能不能从画面上看出马在什么地方画面上只画了几匹马,没有画什么背景,但我们从马奔跑的姿态上可以联想到,马是从一个很大很远的地方向我们飞奔而来的。

 5简要介绍画家。

 这幅画的名字叫《奔马》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画的出示徐悲鸿自画像:这幅画是由我国著名的画家徐悲鸿爷爷画的,他画过很多很多的画,其中,他画的马是人们最喜欢的,也是最有名的。我们大家要向徐爷爷学习,练好本领,画出美丽的画。

 6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马奔跑的动态。

 老师:请大家再认真看一看画面上马奔跑的动作是怎样的,然后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老师和幼儿在录音伴随下做马奔跑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是美术鉴赏活动。本来我是想通过放音乐来导入本次活动的,但是小朋友们很细心,看到我准备好的墨汁和毛笔,他们都很好奇,问我这些东西是要来干嘛的,有的学画画的小朋友说:“我知道,我上次用这个画过腊梅,叫水墨画。”看到他们的注意力都被笔墨给吸引了,没有人注意到音乐,我只好顺水推舟,给小朋友讲了一下水墨画,然后引出了我们今天的主题《奔马图》,让小朋友们观察图中马的姿态,然后让小朋友讲述下他们观察到了什么,小朋友们观察很仔细,可以看出马在奔跑,从马飞扬的尾巴和弯曲的脚里看出来,然后他们还更细心的通过对墨的浓淡进行观察发现马的毛和小腿颜色一般很深,其他地方都有点淡。还有地上的小草被马拨动了以后在轻轻的吹动,这都是淡淡的墨,浓浓的墨给人厚重和有力感,淡淡的墨给人轻柔和飘逸感。接着我们又欣赏了很多关于马的画,还欣赏了马的局部图,让小朋友可以更加仔细的观赏下徐悲鸿是如何画马的,同时为小朋友讲了关于徐悲鸿的人物介绍和小故事,让小朋友知道徐悲鸿为什么可以把马画的这么好,是因为他很用心的观察马。最后,向小朋友展示了一下笔墨纸砚通过对马的观察,让小朋友尝试画一下马。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8

 折纸画:奇妙的圆

  活动目标:

 1、在圆形上联想出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其主要特征。

 2、感受圆形变化的美。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奇妙的圆”、各种大小不同的圆、图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感悟活动。

 1、魔术游戏,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圆形变成了什么?

 2、探索圆形的变化。

 (1)幼儿与同伴讨论、把圆形变成什么?

 (2)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想把圆形变成什么?

 教师用语:你们真是一个聪明的魔术师,会把圆形变成这么多可爱的东西。

 (二)尝试制作,进行圆形联想。

 1、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制作。

 2、注意画面的合理安排。

 (三)展出幼儿的作品

 请幼儿介绍自己把圆形变成了什么,并把它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

  活动目标:

 1、在圆形上联想出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其主要特征。

 2、感受圆形变化的美。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奇妙的圆”、各种大小不同的圆、图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感悟活动。

 1、魔术游戏,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圆形变成了什么?

 2、探索圆形的变化。

 (1)幼儿与同伴讨论、把圆形变成什么?

 (2)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想把圆形变成什么?

 教师用语:你们真是一个聪明的魔术师,会把圆形变成这么多可爱的东西。

 (二)尝试制作,进行圆形联想。

 1、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制作。

 2、注意画面的合理安排。

 (三)展出幼儿的作品

 请幼儿介绍自己把圆形变成了什么,并把它编成一个好听的故事。

#二年级# 导语美术教学可以更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美术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能就让学生只去追求科学理论,艺术情感同样重要,共同提高才是一个全素质的人才。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

 一、教学思路:

 本课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姓名的汉字特点,通过想象设计,使自己的名字变成一件艺术品,体现美术的创造性和人文性,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为自己的名字加工设计的乐趣,感受文字与美术结合的无限魅力,探究文字的来源、名字设计的方法,注重学习的过程,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来发挥学生的创造潜力,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快乐地学习。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美术字。

 2、能用综合材料绘画或书写名字。

 3、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审美情趣,并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汉字的奥妙中,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感受色彩的装饰美,能构思新颖的名字造型。

 四、教学难点:

 能对名字的字形进行分析,巧妙地运用笔画特征进行想象设计。

 五、课前准备:

 教师:范画作品、收集关于汉字的一些资料及名字图。

 学生:对自己的名字来历、字形作一定的了解。纸、各式画笔、颜料等。

 六、教学过程:

 (一)趣猜画谜,揭示课题

 (猜谜,学生兴趣十足,以画作谜面学生更喜欢。)

 1、小朋友敢不敢猜老师出的谜?今天的谜面可不一般啊!你们瞧:

 (出示几幅画)请小朋友猜一猜这几幅画表示什么字?(学生兴趣浓厚,都跃跃欲试,而且对图所表达的意思基本上都能理解,较准确地猜出谜底。)

 2、看来我们平时写的字可以用画来表示呢,比如说用画来表示你的名字,大

 家有没有兴趣画画自己的名字?(学生反应更强烈,还鼓掌表示非常愿意。)

 3、(出示课题)好吧,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闪光的名字”吧!(揭题自然贴切)

 (二)人文涵养、探究方法

 1、简介像形字,教师对汉字的产生和发展进行生动的介绍,学生听得很认真,有的还轻轻前咕:原来字是这么来的,原来字还这么有趣!通过这一步教学,学生对我国的文字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虽然他们不懂什么叫像形字,但他们能体会到汉字文化的乐趣,渗透了美术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

 2、出示一个字“云”,让生想象,这个字以前可能是怎样一幅画呢?(小组成员一起探究尝试由画猜字,再由字想画,很自然地进入对字的造型设计,这样更注重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学习,探寻学习的方法。)

 3、分小组展示作业,并介绍交流简单的创作方法。

 4、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

 (1)仔细分析了字的形状,字所表达的含义和代表性的事物;

 (2)展开丰富想象。

 5、学生质疑。有些字比较难,不能简单地用一种事物造型来概括,那怎么办呢?(学生提出此问,其他学生也连连点头,此问提出了本堂课的一个难点,从而也从学生身上看到了他们在课堂中的积极思考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6、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可以把字拆开,使各部分设计成图案后再组成画面。(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解决了问题,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三)启发思维,美化效果

 1、欣赏几幅民间艺人绘制的名字图及同龄学生作品。(特别是色彩的装饰效果,使学生对民间艺术有所了解,对我国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2、你觉得你的名字可以想象成哪些事物,组成哪些漂亮的画面?(学生都闭上眼睛,好像都在认真地进行着一番思量。)

 3、你准备把你的名字如何设计一番?准备用什么材料制作?(出示作品进一步拓展思维)

 4、学生汇报。

 5、教师小结。

 (四)学生设计,教师辅导

 1、作业:每位学生完成一张设计作业,最后进行展评。

 2、要求:①设计自己的名字;②想象丰富,画面生动形象,色彩鲜艳。(明确的要求使学生的作业能够保证一定的质量,使学生有据可循,避免盲目设计。)

 (五)评比小结,课后延伸

 1、作业展示,讲评。

 ①由各小组自评,推荐好作品,互相欣赏同学的名字。(作业的评价方式尤为重要,不以简单的好坏作直接评价,评价要有利于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和他的创作成果,使他们的成绩得到大家的肯定,让每一位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一起推荐好作品,既有有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集体荣誉感,又可以使关的形象深入每位同学的心扉。)

 ②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作品,请其他学生猜出作者的名字。(回到猜画谜,学生热情又一次高涨,圆满完成这一有趣的学习活动。)

篇二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游戏使学生了解三原色的组成红、黄、蓝以及由红黄蓝相互调节变成不同的橙绿紫。学生通过吹画三原色使其互相混合自然变成三间色。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与习惯。

 教学重点:三原色的认识以及吹画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画面表现完整,三原色与三间色相互协调变化自然

 教具准备:彩色墨水、白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小伙伴,你们看它们是不是很可爱?这三个小伙伴分别叫红红、黄黄和蓝蓝,他们想和我们做朋友,大家欢迎吗?红红黄黄和蓝蓝可要好了他们经常抱在一起创造出了许多美丽的图画同学们看:这就是他们的杰作。

 2、吹画作品欣赏

 二、上新课

 1、请同学们请出三个小伙伴红红黄黄和蓝蓝,把他们摆在桌子上

 2、提问:红红是什么颜色?大红黄黄是什么颜色?柠檬黄蓝蓝是什么颜色呢?湖蓝。

 3、刚才大家尝试游戏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红黄蓝三种颜色相互重叠会出现什么颜色?对了,橙绿紫。

 4、简单的概念: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在色彩知识中叫做三原色,他们可以调出许多许多的橙绿紫,三原色是调不出来的。

 5、如果红黄蓝同时在一起,那么会出现什么颜色呢?——黑色

 三、根据不同的纸张进行作业

 1、在普通白纸上进行吹画练习,注意不同的两种颜色或三种颜色的互相混合所产生的色彩效果

 2、在生宣纸滴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看他们互相混合浸染出现的效果是不是色彩绚丽

 四、作业展示

 1、互相观赏互相评价

 2、三原色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三原色的组成,能用三原色画一幅想象画。感受三原色带给自己的冲击力。

 教学重点:三原色的巩固和使用

 教学难点:三原色的交替使用和色块比例

 教具准备:学生范画、自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提问:小朋友上节课用哪三种颜色吹画和浸染?效果好吗?三原色互相调和能变成什么颜色呢?你们玩得有趣吗?

 2、小结:三原色分别是柠檬黄、大红、湖蓝,它们互相调和以后就变成了橙绿紫,画面效果很鲜艳,很好看。

 二、欣赏范画

 1、出示范画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从形到颜色的使用或者构图与感受这方面来谈谈)2、这些颜色和生活中的颜色一致吗?为什么还是这么漂亮呢?因为我们使用了三原色,三原色会让画面亮丽起来

 三、学生作业

 1、大胆的运用红黄蓝三色,自由的画一幅想象画

 2、请小朋友将三原色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3、可以使用黑色勾线,也可以不勾线

 四、老师巡回指导

 五、给自己的画取一个美丽有趣的名字

篇三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具文化及家具造型的基本结构,尝试通过设计制作,体验纸盒变家具的全过程。

 2、通过欣赏、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设计与应用之间紧密联系的设计理念。

 3、利用传统文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要重视合作学习等。

 教学重点:学习依据纸盒特点将其变成家具的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材料特点设计制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

 (一)师吟诵明末清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二)生活中各种废旧的纸盒,其实都有它们的潜在利用价值,正等待你的发现和创造。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讲授新课:

 (一)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对家具的认识并简单汇报。

 (二)师吟诵《礼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三)欣赏书中学生作品,小组讨论:这些家具的各部分都是由什么形组成的?它们是使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做出来的?

 (四)师总结设计方法:

 1、减法:剪掉纸盒一部分,其余部分作为家具的造型。

 2、加法:往纸盒上添加纸张或组合几个纸盒变成一个家具的方法。

 3、补充的设计方法:不加也不减,只运用剪、折,就可以将纸盒设计成家具。

 (五)师引领学生吟诵《弟子规》中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六)小组讨论:根据所准备的材料分析如何将纸盒变成家具?用到哪些制作方法?

 (七)制作要求:小组分工合作为房间设计制作家具,看哪一组的家具设计合理、美观、牢固。

 设计意图:了解家具文化和家具造型的基本结构及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的能力,明确纸盒变家具的设计方法,形成设计思路。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重视合作学习,学以致用。

 四、课堂练习:

 (一)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二)渗透《弟子规》中的“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课堂总结:

 (一)展评优秀小组的作品。

 (二)师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六、板书设计:

 课题

 制作方法:

 折剪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75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