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参考:
中国的节日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全国放假三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 人大代表提出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围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也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之语。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清明扫墓祭祖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端午悼念爱国先人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谥艺,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据说先穿完者为巧。“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说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称“鬼节”。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放河灯等宗教活动。中国大约是在梁武帝时(六世纪上半叶)始设“盂兰盆斋”的。现在,设“盂兰盆”的在民间少见,但放河灯的习俗却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下来。
中秋阖家团员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节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重阳登高敬老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重阳”、“重九”之名,肇于三国时代。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重阳节的乐事。四是食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以示五谷丰登。
民间有这样一首俗曲;“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赞,祝赞那灶王降吉祥”。它反映了过去民间祭灶的情景。这天由于特别热闹,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农历新年的“彩排”,所以又称过小年。现在尽管没有再祭灶的了,但每年腊月二十三前后卖的关东糖、至今仍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
中国传统节日
·春 节12/11
·元宵节12/11
·清明节12/11
·端午节12/11
·七夕节12/11
·中秋节12/11
·重阳节12/11
·中元节12/11
·冬至节12/11
·妇女节12/11
·劳动节12/11
·青年节12/11
·母亲节12/11
·儿童节12/11
·父亲节12/11
·建军节12/11
·教师节12/11
·国庆节12/11
·腊八节12/11
·小 年12/11
·火把节12/11
·寒食节12/11
·奇异元旦风俗12/11
·意大利人过元旦12/11
·澳大利亚人过元旦12/11
·腊八节与佛教的传说12/11
·腊八节与朱元璋的传说12/11
·腊八节与腊祭的传说12/11
·腊八枣树“吃”米饭12/11
·腊八节与腊八的传说12/11
·腊八粥各地食俗12/11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12/11
·冬至节的风俗12/11
·与冬至有关的诗词12/11
·小年的简介12/11
·“小年祭灶”的民间传说12/11
·小年的习俗及美食12/11
·[春节溯源]"年"兽的传说12/11
·小年后的春节前准备工作12/11
·[春节溯源]熬年的传说12/11
·[春节溯源]万年创建历法说12/11
·[春节习俗]贴春联12/11
·[春节习俗]贴门神12/11
·[春节习俗]倒贴福字的传说12/11
·[春节习俗]扫尘12/11
·[春节习俗]除夕12/11
·[春节习俗]年夜饭(团年饭)12/11
·[春节习俗]守岁12/11
·[春节习俗] 迎 春12/11
·[春节习俗]红包(压岁钱)12/11
·[春节习俗]新年赠橘12/11
·[春节习俗]香港年俗12/11
·[春节习俗]澳门年俗12/11
·[春节习俗]新年放爆竹12/11
·[春节习俗]拜年12/11
·[春节习俗]接财神12/11
·[春节习俗]回娘家12/11
·[春节习俗]正月初六"送穷"12/11
·[春节习俗]香港年俗12/11
·[春节习俗]澳门年俗12/11
·[春节习俗]台湾年俗12/11
·[春节习俗]新加坡华人年俗12/11
·[春节习俗]少数民族年俗12/11
·[春节食俗]春节食俗12/11
·[十二生肖]十二生肖的来源12/11
·[十二生肖]何以十二生肖中无猫呢?12/11
·[十二生肖]大笨牛行大运12/11
·[十二生肖]十二生肖何以鼠为先12/11
·[十二生肖]猛虎上当记12/11
·[十二生肖]飞毛腿白兔12/11
·[十二生肖]忠狗送信记12/11
·[十二生肖]懒猪大逃亡12/11
·[十二生肖]为何猴子屁股红12/11
·[十二生肖]神奇魔术龙12/11
·[十二生肖]大自然的闹钟12/11
·[十二生肖]聪明的蛇医生12/11
·[十二生肖]骏逸的千里马12/11
·[十二生肖]脾气乖巧的羊12/11
·[春联年画]年画12/11
·[春联年画]年画琐谈12/11
·[元宵游艺]耍狮子12/11
·[元宵游艺]舞龙灯12/11
·植树节拾趣12/11
·各国植树节的日期12/11
·藏族节日112/11
·蒙古“那达慕大会”12/11
·藏族节日212/11
·壮族“歌婆节”12/11
·傣族“泼水节”12/11
·"火把节"12/11
·回族“开斋节”12/11
·阿昌族“会街节”12/11
·瑶族“盘王节”12/11
·僳僳族“刀杆节”12/11
·白族“三月街”12/11
·彝族“插花节”12/11
·回族“古尔邦”12/11
·纳西族“当美空普”12/11
·壮族“花朝节”12/11
·帑族“鲜花节”12/11
·侗族“斗牛节”12/11
·鄂温克族“敖包会”12/11
·藏族“晒佛节”12/11
·哈尼族“街心酒”12/11
·土族的主要传统节日112/11
·土族的主要传统节日212/11
·广西苗族的古龙坡会12/11
·穆斯林的古尔邦节12/11
·踩山节12/11
·“干巴”节12/11
·土家族调年会12/11
·回族的开斋节12/11
·哈尼族的十月年12/11
·水族端节12/11
·黔东南州主要民族民间节日12/11
·花样“十五”:“竖”中秋 盼“月破”12/11
·土族纳顿12/11
·中秋节的兔爷儿12/11
·吃新节12/11
·火把节:不是狂欢节的狂欢节12/11
·苗族赶歌会12/11
·鄂温克族“米阔鲁”节12/11
·三月街12/11
·纳吾鲁孜节12/11
·哈尼族“里玛主”节12/11
·土家族的“三过年”12/11
·白族“青姑娘节”12/11
·景颇族“木脑”会的传说12/11
·锡伯族抹黑节的传说12/11
·景颇族目脑纵歌12/11
·苗族过苗年12/11
·彝族年12/11
·楚地节日巫术形态12/11
·寒 衣 节12/11
·古老纳顿狂欢节12/11
·少数民族中秋习俗拾趣12/11
·天时与人时——民众时间意识探源12/11
·难忘布朗山康节12/11
·哈尼族苦扎扎节12/11
·哈尼族苗爱拿节12/11
·甘南舟曲藏族的朝水节12/11
·苗族龙船节12/11
·侗族大雾梁歌会12/11
·壮族娅拜节12/11
·苗家三月情12/11
·织女传说与中国情人节考释(上)12/11
·中国传统历书12/11
·春播节12/11
·藏北牧区新年习俗12/11
·北方人过大年12/11
·小年祭灶12/11
·二十四节气12/11
·姊妹节12/11
·彝族年12/11
·苗年12/11
·团圆饼与月亮节12/11
·雪顿节上的展佛仪式12/11
·白族石宝山歌会12/11
·雪顿节12/11
·老人节12/11
·花儿会12/11
·雨节12/11
·关帝诞12/11
·药王诞辰12/11
·四月八12/11
·锡伯族的西迁节12/11
·谷雨12/11
·天后诞辰12/11
·三月三12/11
·三月街12/11
·刀竿节12/11
·春分12/11
·花朝节12/11
·惊蛰12/11
·填仓节12/11
·少数民族年-希恩吉乐12/11
·藏历年12/11
·赫哲年12/11
·扩塔节12/11
·嫩西节12/11
·由奔吉锃12/11
·崩南尼12/11
·阿聂节12/11
·打铁节12/11
·人日12/11
·布依族的过大年12/11
·普米族的大过年12/11
·普米族的大过年12/11
·黎族的年月12/11
·白年12/11
·彝族老年节12/11
·侗年12/11
·太阳会12/11
·查白歌节12/11
·蚂拐节12/11
·二月二龙抬头12/11
·重阳诗篇12/11
·重阳节的习俗12/11
·重阳节的起源12/11
·重阳节简介12/11
·中秋节诗词选12/11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12/11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12/11
·中秋节简介12/11
·元宵节诗词选12/11
·元宵节习俗12/11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12/11
·元宵节简介12/11
·清明诗句12/11
·清明节习俗12/11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12/11
·清明节简介12/11
·七夕节的诗词12/11
·乞巧七夕的习俗12/11
·七夕的由来与传说12/11
·七夕节的简介12/11
·端午节诗选12/11
·端午节的习俗12/11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12/11
·端午节简介12/11
·与冬至有关的诗词12/11
·冬至节的风俗12/11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12/11
·冬至节简介12/11
·春节的诗歌12/11
·春节的习俗12/11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12/11
·春节简介12/11
--------------------------------------------------------------------------------------------------
中国世界节日查询
一月
新年元旦[01/01]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二月
世界湿地日[02/02]
国际气象节[02/10]
情人节[02/14]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三月
全国爱耳日[03/03]
妇女节[03/08]
植树节[03/12]
国际警察日[03/14]
国际消费日[03/15]
世界森林日[03/21]
世界水日[03/22]
世界气象日[03/23]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03/24]
四月
愚人节[04/01]
清明[04/05]
世界卫生日[04/07]
世界地球日[04/22]
五月
国际劳动节[05/01]
中国青年节[05/04]
全国碘缺乏病日[05/05]
世界红十字日[05/08]
国际护士节[05/12]
国际家庭日[05/15]
世界电信日[05/17]
国际博物馆日[05/18]
全国助残日[05/19]
全国学生营养日[05/20]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05/22]
国际牛奶日[05/23]
世界无烟日[05/31]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母亲节[第二个星期日]
六月
国际儿童节[06/01]
世界环境日[06/05]
全国爱眼日[06/06]
端午节[06/15]
父亲节[第三个星期日]
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06/17]
国际奥林匹克日[06/23]
全国土地日[06/25]
国际反毒品日[06/26]
七月
香港回归日[07/01]
七夕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
建党日[07/01]
中国抗日战争纪念日[07/07]
世界人口日[07/11]
八月
八一建军节[08/01]
九月
劳动节[09/02]
国际扫盲日[09/08]
教师节[09/10]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09/16]
国际和平日[09/17]
国际爱牙日[09/20]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国际聋人节[09/22]
世界旅游日[09/27]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十月
国庆节[10/01]
国际音乐节[10/01]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02]
世界动物日[10/04]
国际住房日[10/07]
全国高血压日[10/08]
世界视觉日[10/08]
世界邮政日[10/09]
世界精神卫生日[10/10]
国际盲人节[10/15]
世界粮食节[10/16]
世界消除贫困日[10/17]
世界传统医药日[10/22]
联合国日[10/24]
万圣节[10/31]
十一月
中国记者日[11/08]
消防宣传日[11/09]
世界糖尿病日[11/14]
国际大学生节[11/17]
感恩节[11/28]
十二月
冬至节[农历12月22日]
世界艾滋病日[12/01]
世界残疾人日[12/03]
世界足球日[12/09]
圣诞节[12/25]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作者用充满北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宵节)
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五、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新词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进行听写比赛。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腊月 熬粥 饺子 腊八 蒜 高 醋 年糕 逛庙会
1对照课文检查改错,评出本次的听写冠军。
2讲解易错字。
“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竖不能和下面的一撇连成一笔;“醋”字的左边不能写成“西”。
二、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1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有哪几个时间段
指名回答,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元旦,元宵节
2准备过年。
①在这五个时间段中,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腊八,正月十九放年假)
②请找出课文中描写人们准备过年的段落。(1—7自然段)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忙乱、紧张”)
③大人在忙些什么小孩儿在忙些什么他们这时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④你最喜欢哪一种活动请找出来读一读。
⑤指名朗读,读出你的感受。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你都会干些什么。
3过年时。
①交流: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元旦、元宵)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都是一样热闹吗默读思考:除夕、元旦、元宵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找出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元旦: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
④品读“除夕”一段,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⑤品读“元旦”一段,进一步体会元旦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写人们“逛庙会”的地方,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⑥重点品味“元宵节”的气氛。
画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重点句子品读:“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总结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写“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③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
四、作业
朗读课文,读出过年的喜庆气氛。
板书:
北京的春节
除夕:喜庆、团圆
元旦:悠闲、快乐
元宵:红火、美丽
;#六年级# 导语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原文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除夕前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炮声不绝。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老舍,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宵节)
2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五、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新词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进行听写比赛。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腊月 熬粥 饺子 腊八 蒜 高 醋 年糕 逛庙会
1对照课文检查改错,评出本次的听写冠军。
2讲解易错字。
“熬粥”的“熬”字,左上方的一竖不能和下面的一撇连成一笔;“醋”字的左边不能写成“西”。
二、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1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有哪几个时间段
指名回答,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十九放年假,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元旦,元宵节
2准备过年。
①在这五个时间段中,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腊八,正月十九放年假)
②请找出课文中描写人们准备过年的段落。(1—7自然段)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找出文中的“忙乱、紧张”)
③大人在忙些什么小孩儿在忙些什么他们这时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④你最喜欢哪一种活动请找出来读一读。
⑤指名朗读,读出你的感受。
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节前的这段时间你都会干些什么。
3过年时。
①交流: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元旦、元宵)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都是一样热闹吗默读思考:除夕、元旦、元宵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找出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元旦: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
④品读“除夕”一段,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⑤品读“元旦”一段,进一步体会元旦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写人们“逛庙会”的地方,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⑥重点品味“元宵节”的气氛。
画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重点句子品读:“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1总结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写“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③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
四、作业
朗读课文,读出过年的喜庆气氛。
板书:
北京的春节
除夕:喜庆、团圆
元旦:悠闲、快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解放后的1951年1月,发表在当年的《新观察》杂志的第一卷第二期。
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作者刚从美国回来就写了《我热爱新北京》,从下水道、清洁、灯和水三方面谈了北京的变化。差不多同时他写了《北京的春节》这一篇文章,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和热闹气氛,同时表达了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吃腊八粥,买年货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的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合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快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骄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二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徕。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在旧社会里,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都须先去供佛,而后人们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宝汤(馄饨),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庙去借纸元宝,抢烧头股香。正月初八要给老人们顺星、祈寿。因此那时候最大的一笔浪费是买香蜡纸马的钱。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这笔开销,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快活的过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怕神怕鬼。也许,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的过年。
#好词好句# 导语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 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 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下面是 整理的描写腊八节的句子,欢迎阅读与借鉴。
描写腊八节的句子
1、腊八节为什么喝腊八粥其实腊八节本是我国古代冬季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的日子,到了汉代,把他叫做“腊日”,但并不喝腊八粥,直到南北朝才把农历十二月初八作为腊八节,并喝腊八粥。
2、腊八节习俗,腊八粥又叫七宝五味粥,古时用红豆糯米煮成,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居民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链子百合等煮成,也有加入龙眼桂圆蜜饯之类的同煮。
3、腊八节要到了,为了使你不在家也能喝到腊八粥,我决定送你一串手链,上面串着幸运糯米,开心果腹,相思蜜豆,招财红枣,美满核仁,至于水就自己找点儿吧,嘿嘿,祝你腊八快乐哦。
4、腊八节有说源于佛祖修行,释迦牟尼为解救民生疾苦,出家为僧,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每日只吃一麻一米,于腊月八日这一天悟道成佛,后认为了纪念佛祖,便在这天喝腊八粥。
5、腊八节有说源于秦朝修筑长城,古时在外打工靠的是家里寄送粮食,有一年腊月初八大雪,工人都没收到粮食,便把各自的豆子花生等聚到一起煮粥,但依然饿死,后人为纪念他们。
6、腊八节又来到,我的祝福提前到,别忘喝碗腊八粥,今年保你大丰收。再吃几瓣腊八蒜,那是幸福围你转。喝粥勿忘许心愿,所有心愿都实现。
7、腊八腊八,盼你事业成功又大发;腊八腊八,祝你生活多彩美如画;腊八腊八,望你才若诸葛人人夸;腊八腊八,愿你每天快乐笑哈哈!腊八节愉快!
8、腊八了,我想为你亲手送上,迄今为止,历已经消失灭迹,不为人知的最给力的一碗八宝粥。它是用我的内心苦苦熬制了365天才成的,喝下它你会幸福一辈子的!
9、腊八时节熬稀饭,心里就想把你见;红枣莲子加蜜饯,甜甜蜜蜜好运连;杏仁肉团和桂圆,幸幸福福乐团圆;腊八粥我送给你,愿你快乐每一天!腊八节快乐!
10、腊八粥,好温暖,让你冬天不再寒;腊八粥,很甘甜,愿你好运福连绵;腊八粥,真新鲜,朋友情谊永不变;腊八节到了,送你腊八粥,祝你天天开心!
11、腊八粥温馨时分:我用思念燃起祝福的小瓷炉,加入好运熬成一碗腊八粥,希望你喝下后,开心快乐永相伴,平安健康绕身边。
12、你知道吗腊八节在中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而“腊八粥”又称“佛粥”传说喝了会长寿,被保佑,腊八节快到了,别忘喝腊八粥噢。
13、菩萨对你笑,说要你快乐;玉帝看着你,说要你幸福;阎王远离你,说要你长寿。我走近你,说要你幸福快乐健康一辈子!腊八快乐!
14、千里试问平安否且把思念遥相寄。绵绵爱意与关怀,浓浓情意与祝福。祝吾友腊八节快乐,多吃腊八蒜,多喝腊八醋,祝君喜气洋洋!
15、情是真的好,意是浓的好,爱情是甜的好,事业是顺的好,哥们是铁的好,朋友还是你。祝腊八愉快,万事如意!
16、上一碗腊八粥,驱除寒冷倍温暖,欢天喜地庆元旦,家家户户喜团圆,元旦腊八同一天,一条短信双祝愿,一祝家人永平安!二祝快乐每一天!
17、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马上就要过年了,为了你能准时回家,建议你提前买车票,还站在那傻看短信笑什么,还不快去买票,要是回不来,我就画个圈圈诅咒你。
18、岁月如山水画,笔笔见真情。友谊如抒情诗,句句拔心弦。在这寒冷的季节,让我送上温馨的祝福:亲爱的朋友,腊八快乐!
19、我把新年的祝福和希望,悄悄地放在将融的雪被下,让它们沿着春天的秧苗生长,送给你满年的丰硕与芬芳!祝您腊八节快乐!
20、我用幸福米、甜蜜枣、快乐豆、果、还有健康密做一碗粥送给你,希望你从粥中喝出幸福,喝出长寿。腊八节快乐!
描写腊八节的句子锦集
1、先秦时节腊八日,祈求丰收和吉祥。如今时节腊八粥,养生习俗传四方。红枣养颜又补血,米儿补气又生津。多喝一碗腊八粥,保你健康又红润。腊八吉祥!
2、小豆、豇豆、红豆,豆豆传情;桂圆肉、龙眼肉、白果肉,肉肉见味;大米、江米、粘黄米,米米传香;白粥,红粥、腊八粥,粥粥祝福:腊八节快乐!
3、一个腊八节,酝酿种种好心情;一碗腊八粥,传递几分温暖意;一家可爱人,彼此珍惜好窝心;一份新祈愿,带来来年好光景。腊八节快乐!
4、一日一月一新年,旧的过去新的接;一朝一夕迷人眼,忙里偷闲清粥甜;今月昨昔是何年,腊八节来祝福年。亲爱的朋友,腊八节快乐!新年快乐!
5、一勺快乐,一碗开心,一盘如意,一份温馨,一锅甜蜜,一罐财富,一筐平安,一袋好运,我统统下到短信里,熬出特别的腊八粥,送给你,愿你吃的开心!
6、一碗腊八粥,是指引心回家的路,是亲情热烈的潮涌;一碗腊八粥,是情谊粒粒的沉淀,是祝福切切的惦念。无论距离远近,心儿永远相拥。祝你腊八节快乐!
7、中原地区有用腊八粥喂枣树的风俗,用刀或斧看破树皮,将腊八粥倒在砍痕处叫做喂枣树。这样来年枣树就会多长果实,民谣曰:砍一斧,结石五,砍一刀,结十稍。
8、注意了啊!从今天开始:元宝砸着你、好运缠着你、病痛躲着你、佳人追着你、快乐绊着你、幸福追着你。哈哈!还有腊八的蜜粥黏住你。
9、祝福悄悄地向你走来,提前告诉你,腊八节我送你的礼物:好事追着你,病魔躲着你,情人深爱你,痛苦远离你,开心跟着你,幸福环绕着你!
10、祝福在我心中,幸福在你脸上;思念不断行进,关怀藏在心底;礼物还在商店,短信正在我;惊喜即将到来,腊八送上一条祝你腊八快乐!
11、健康为米蜜味汁,营养香人心愉悦,送给朋友品一品,愿你腊八好心情:五谷杂粮养身体,营养均衡才是本,美容养颜绽笑容,烦恼从此无影踪。
12、跳个腊八舞,煮锅腊八粥,告慰祖宗好年头;唱首腊八歌,喝口腊八粥,祈求来年大丰收;发条腊八信,送碗腊八粥,祝你生活乐悠悠。
13、添入快乐的莲子,投入幸福的红枣,放入健康的大麦,撒入平安的花生,用我的牵挂为水,用我的问候为火,熬碗浓浓的腊八粥,在这寒冷的日子里,给你深深的温暖,最真挚的关爱。
14、腊八腊八,祝福送达:花生抓一把,开心哗啦啦;莲子抓一把,吉祥顶呱呱;红枣抓一把,幸福喜唰唰;红豆抓一把,天天笑哈哈。腊八节快乐!
15、腊八就喝腊八粥,喝了腊八粥,心情舒爽无烦忧;喝了腊八粥,爱情甜蜜人长久;喝了腊八粥,身康体健活高寿;喝了腊八粥,开心美满乐悠悠,喝了腊八粥,幸福快乐天天有!
16、腊八节,来碗粥。热乎乎,暖心窝。甜蜜蜜,定心神。营养丰,爱心浓。幸福绕,平安缠。增吉祥,添如意。祝福你,永安康。
17、腊八粥一起做,全家幸福又快乐;腊八粥一起喝,家庭和美像首歌;腊八粥配点酒,福运财运跟你走。朋友,腊八愉快。
18、一把母亲的唠叨枣,一勺父亲的慈爱汤,一颗兄妹的开心豆,一盘奶奶的呼唤炕。腊八粥就这么香甜的诱人回家,腊八回家看看咱的娘。腊八节快乐。
19、纳八味珍馐,煮一锅稀饭,火热的是感情,沸腾的是快乐,沉积的是幸福,飘散的是喜气。腊八节,喝一喝腊八粥,做一做开心人。
20、用幸福炉火慢慢地炖,用快乐五谷细细地熬,做成一碗暖暖的粥,伴你度过冷冷的冬。祝你幸福安康。腊八节快乐。
描写腊八节的句子大全
第1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从年岁大的老人的讲解中得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在清晰地记下了这些美好的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的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第2句腊八,腊八,给娃冻个冰瓜。再有10天就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了,这勾起了我许多关于腊八节的记忆。腊八节是我孩提时代最向往的一个节日,每到腊八节的先一天晚上,母亲会早早地把烧开的水放凉,用一个老碗盛上多半碗凉开水,然后拿出一根事先准备好的胡萝卜,切一个圆坨放入碗中当月亮,再把红萝卜片切碎放入水中就成了漫天的星星。条件好的时候,还会放些糖精、白糖、冰糖之类的甜物。我看着母亲做完这些,然后跟随母亲把碗端出放在窑洞外面的窗台上。这一夜,我会带着对我的冰瓜的向往和对腊八节的期待进入甜梦。
第3句今天是腊八,亲爱的朋友,您熬腊八粥了吗如果没有,我给您备好米、豆、枣、栗子、桂圆、葡萄干、青丝、玫瑰、红豆、花生、冰糖、水和火,以及一份欢喜的心情,给自己熬一锅“宜疾宜徐看火候,酸甜苦辣自张罗”的美味人生粥吧!
第4句伯母煮的八宝饭我吃过,三婶熬的我也喝过,感觉都不如母亲做的好吃。母亲的手艺巧,精心挑选搭配的各种杂粮豆,经过充分的熬煮,再加上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盛在瓷碗里的八宝粥,各种胀鼓鼓的豆粒儿珠圆玉润,在黏糊糊的稠液中莹莹地透着亮光,煞是好看。“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袅袅地舞动着升散开来的热气里弥漫着甜丝丝、香喷喷的味道,不等入口,感觉已甜到了心里,在那钻进鼻腔的香味不断的诱惑之下,美美地吃上一口,细细咂一咂,慢慢品一品,那感觉,简直就是人间难得的美味!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可吃着母亲做的腊八粥心里却是暖的,不要说营养的全面,单是那入口难忘的滋味,就足够让人念想三生啦!
第5句老家的大年时间比较长,从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花灯节后结束,前前后后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大年的整段光景里一幕一幕的美好,在童年的印记里留存至深,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艰涩年月里醇厚香甜的腊八粥。每每忆及,犹如畅饮一杯醇醇红醴,醉了纯纯童心,也醉了悠悠乡梦,暖暖乡思……腊月初八,在我的老家叫腊八节,这一天要煮腊八粥,就是用豌豆、豆子(黄豆)、红豆、绿豆、果子仁儿(花生)、胡秫(高粱)等各种五谷杂粮混合再加上红枣一起熬煮的八宝饭,有时为了增加一些甜度可以加点儿地瓜(红薯)进去,吃起来又香又甜。
第6句而我却依然在想着腊八,每年腊八,妈妈就早早的起来给我们做腊八粥。并且提前几天就买好了红枣、葡萄干、花生、红豆和一些干菜。每回没等我们醒来就闻到了浓浓甜甜的腊八香。腊八粥是要在太阳升起之前吃的,说,太阳升起后吃会得红眼病。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有根据的说法,反正,妈妈总是很早起来为我们做腊八粥,一定让我们在太阳升起之前吃上腊八粥。
第7句腊八节这天,都要喝腊八粥。记得小时候,一到这天母亲要起得很早熬腊八粥,我们还躺在暖暖的炕上睡觉,依稀听见母亲拉风箱的声音和锅碗瓢盆碰撞的声响。我也不知又睡了多久,就听母亲喊叫,“快,都起来吧,喝腊八粥啦”!我们赶快告别暖呼呼的被窝儿,叠好被子,放好饭桌。母亲就把一盆热腾腾的腊八粥端了上来,给我们每个孩子盛上一碗。那粥是用黄米和豆子熬制的,吃到嘴里粘粘的,有一种独特的粮食的香味。那年月家家都很穷,能吃上一顿腊八粥不亚于过年,这粥也就不可能熬的很多,每个孩子只能分到一碗,吃完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空盆,于是就把碗舔的比洗过的还干净。吃过饭我们就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喝过热乎乎的腊八粥,走在冰冷的路上全身都暖暖的,嘴里还不时回味着粥的余香。
第8句母亲说,喝了腊八粥,用粥堵着嘴,免得说出不吉利的话,因为腊八一过,就算开始过年了。人们,尤其是孩子们,天天数着算着离大年还有几天几天,这日子里温馨醇厚的意蕴,也就在人们的期盼里,随着八宝饭的甜香,在纯朴的乡民心里,在淳厚的乡风里,渐渐弥漫开来……
第9句春节就是过年。进入腊月就喜庆连连,传统腊八节是新人结婚的时节。腊八节喝粥,里面有讲究,喝碗开心粥,保你一年乐,喝碗平安粥,灾星见你躲着走;喝碗交杯粥,,爱情甜蜜手牵手;喝碗糊涂粥,左右逢源上高楼!过了腊八节,二十四祭祀灶神,洗扫剔除,辞旧迎新;除夕挂灯笼,贴对联,家人欢聚一堂吃年饭,合家欢乐,团圆共守岁。年头初一,新岁新衣新面貌,恭喜恭贺恭发财!欢庆有余,除夕的年夜饭餐中岁连岁;福禄寿喜,春节说祝福话恭禧吉上吉!
第10句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相传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了。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腊八蒜一般市场上没有卖的,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装入小坛或瓶子里封严,至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除是吃饺子的佐料外,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第11句现在母亲已经老了,已是满头白发,她也随着自己的几个孩子离开了故乡,在我们所居住的城市间来回游荡。尤其是她也从过去生活的主角,演变成现在生活的配角,生活上的事情时常听从我们的安排。每年的腊八节,每每被淹没在我们工作的忙忙碌碌之中,腊八的主题,再也没有我们童年时那么鲜明,再也没有母亲作为生活主角时安排的那样细致、周到。今天正值腊八节,天气比往年寒冷,我家晚饭吃了腊八粥。端起饭碗,我想起了母亲,不知她在离我遥远的地方有没有喝上一碗香喷喷、热呼呼的腊八粥。
第12句有人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而我说,父母在家儿不愁。我知道,只要爸妈在一天,我就能吃到甜甜的腊八粥,就能享受到永远的阳光地带。我盼望着中午早一点到来。
第13句在我家乡有一句民谚,“腊八腊八,冻掉下巴”,意思是腊八这天非常冷。虽说不至于把下巴的冻掉,但是腊八这天冷却是真的。这一天俗称“腊八节”,从这天开始民间就开始准备年货,杀猪、宰羊、蒸馍、做新衣、买鞭炮就开始了,年味也就一天比一天浓烈。
第14句腊八的时候,东北非常的冷,我们不能出屋,在屋里玩的腻了就缠着妈妈做好吃的,不到过年又没有肉吃,妈妈就用自家地里种的黄豆玉米红小豆绿豆黄米熬粥,放在大锅里,架上柴火,妈妈在锅边用勺子慢慢的搅,香气就飘满了整个屋子,屋外大雪纷飞屋内却温暖如春。现在还常常想起我和弟弟趴在桌子上等着喝粥的情景。那个香啊,无论现在怎么做也做不出那时的味道了。有时和朋友说起,朋友就说你好幸福,我们都不知什么叫腊八粥,姊妹又多哪管得了你想吃什么。是啊。真的是该谢谢妈妈,在那样一个困难的时候,给我这么温馨的回忆,让我的童年那么的温暖……
第15句腊八粥”大约也是佛教寺院从宋代开始创设的。吴自牧《梦梁录》说: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又名七宝粥。周密《武林旧事》也说,十二月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罩、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大约是寺院用七宝粥曾给门徒,尼家也用果子杂拌煮粥来供佛斋僧。吃腊八粥的习惯于是逐渐形成,内容并且日益丰富。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枣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这就相当复杂了。
第16句再过几天,就是农历的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这是祭祀祖先和百神的日子。“腊八”喝“腊八粥”,在我国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的。在周代,“腊”的意思专指祭祖先。祭百神的名称叫“大腊”。秦汉以后,合而为一,统称为“腊”。汉代把“腊”的仪式定在十二月举行,所以后代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有了“腊月”,还需要有“腊日”。早期的“腊日”有过几次变动,大约都在冬至以后的某一个“辰日”,老百姓计算不便。大约最晚到南北朝就确定在十二月初八了。《荆楚岁时记》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这个时候,一年的农事已毕,庆贺丰收,祭祀祖先和百神是很合适的。
第17句腊八之于我或者说我于腊八,就像越走越远的过客,一年一年走得更加遥远模糊,昔年里,那么多挚爱的亲人,欢快的笑声,香甜的粥饭,而今,再也找不到一丝踪影。听着腊八节脚步的到来,我情不自禁地泪水潸然,带着那种说不清也道不明的对过去的难舍情结,一路走去……恍恍惚惚间,忽然明白,我,又走完了我的又一年人生。
第18句中国长期的小农社会,自然经济,一家一户,自己需要的农作物,各种都要种一点。收获之后,吃一顿“腊八粥“,无谷杂陈,体会一下丰收的喜悦,确实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同时,杂粮又有利于营养的互补,对于健康也是很有利的。现在,我们的农业已经达到前人从来,没有想到的新水平,人们对饮食文化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对于营养科学也有了前人所未有的新认识。人们完全有理由把腊八粥作为丰收节来庆祝,大家都来喝一碗新时代的”腊八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