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搞笑的禅宗语录讲的是徒弟和师傅

有一个搞笑的禅宗语录讲的是徒弟和师傅,第1张

翟鸿燊讲座部分语录 1、“心态不好,知识越多越反动;心智不一样,注意力也不一样”; 2、“成功者的行为就是平常人眼里的变态。攥钱的秘诀-变态”; 3、“人脉就是钱脉,关系就是实力,朋友是最大的生产力”; 4、“从今天起,我发誓,我再也不想挣钱了,我要攥钱”; 5、“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 6、“如果你觉得你的命不好,就去与那些命好的人在一起,你的命就会得到改善”; 7、“顾客不仅关心你是谁,他更关心你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 8、“沟通的5个基本要素:点头、微笑、倾听、回应、做笔记”; 9、“沟通的3个要素:文字信息、有声信息、肢体动作。文字传达信息,声音传达感觉,肢体传达态度。” 10、“是的、是的、是的、没错、就按您说的办”; 11、“问题就是答案,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就按您说的办”; 12、“如果您愿意,我愿意花我的时间来协助您”; 13、“顾客不拒绝产品,他也不拒绝服务,他只拒绝平庸”; 14、“沟通先从家人、朋友开始”; 15、“如果你是对的,世界就是对的”; 16、“您看待人的想法,就会影响那个人的行为”; 17、“赞美别人会让别人把对的事情继续做下去”; 18、“成功之道=思考力*行动力*表达力”; 19、“沟通5心: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赞美心、爱心” 20、“表达不同意见时,请您保留对方的立场,大家只是立场、看法不一样罢了”; 21、“认同别人更容易肯定自己”; 22、“沟通控制三要素:环境、气氛、情绪”; 23、“进入不同类型人的频道,需要把握住6个同步,即:情绪同步、语气语调语速同步、肢体动作表情同步,语言文字同步、价值观及价值规则同步、信念同步”; 24、“拒绝是一种惯性,当顾客拒绝我们时,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25、“销售不是卖,是帮助对方买”; 26、“问问题的过程: 1)问简单惯性问题; 2)问对方无抗拒点问题; 3)问对对方有好处的问题; 4)让对方说是的问题; 5)让对方连续说是的问题; 6)要学会问诱导对方思维的问题; 7)要问让对方的回答都在预料当中的问题”; 8)开放性的问题; 9)封闭式的问题; 10)让对方二选一的封闭式问题 1所谓txt是指:行动力、执行力、思考力。 2改变注意力——一个人成功的开始。 3变态(改变心态),成功者的常态。 4口乃心之门户。 5捭阖第一,合纵连横,无中生有。——鬼谷子 6亚心为恶。 7孔子评价弟子颜回:不迁怒,不二过。 8“乐学”,反对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乐”、“群乐”精神,学习是快乐的。学乐精神是建立学习组织的关键。 9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10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见贤思齐,见不贤自齐之。 12日事日毕日高。——海尔企业文化 1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4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5“禅喜”——苏东坡与禅师的故事。 16“法喜”——书法。 17“随喜”心态好,“境由心造”。相随心生,境由惦染。 18圣人者有力,自圣者自强。 19优秀不等于卓越。 20人脉等于钱肪,关系就是实力,朋友是最大的生产力。 21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可以交心,交心最后能交易。 22入则孝,出则悌。 23最大的自私就是无私。 24“儒”字拆开为“人”,为“需”,营销里你要懂得这个道理,儒商也是这个道理。 25商道即是人道。 26不怕念起,就怕觉起。 27“喜舍”,修心开智。 28玩索而有德。玩乐中悟出东西。如毛泽东的诗: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29清华大学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开自于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无徒。 31鱼龙混杂,粗枝烂叶,那才是江,那才是海,那才是湖。 32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如:乾隆用和珅。乾隆善用人。古有乾隆放屁,在旁和珅脸红。今有两领导各带两秘书坐电梯,人多气闷一领导放屁其秘书辩解不是我放的。后来秘书被抄。结论:连屁大的事你都承担不了,你还能给领导跟工作? 33有贤推举方显对,能人帮衬方为王。 34用人所长必容人所短;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 35“利他心”。雷锋做到了像老子说的三宝:“一曰慈,二曰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死而不亡。孙中山提出的“天下为公”。 36领导力就是赢得追随者的能力。 37衣钵传人,托钵传人。带着使命,带着爱心才能托成菩萨。托不了钵,布不了道。要饭心态,最好也就成为丐帮帮主。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每年要托钵向世人讨众智。一天天寒地冻,他遇到一老夫人,老夫人衣着破旧真诚实意地向他钵中放下一块硬币时,“钉”的一声清脆觉人,稻盛和夫回来后悟笔写下“敬天爱人”四字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38领导者的价值在于把追随者培养成领导者。 39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失。 40魂:离开身体的精神;魄:依附在身体上的精神。肺神为魄(力肾),魄力学不来,但可以修来。 41人一辈子总要忠诚一次才能有大成就。 42“义”字的甲骨文有人民币¥或者美元$的符号。忠义成就财富。 43钱少是自家的,再多了就是大家的,再多了就是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币。 44最笨的人,就是把钱存银行里的人。银行就是把不爱花钱的人的钱拿来给爱花钱的人去花。 45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46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人类是宇宙本的具备的意志。 47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8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治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49天道、人道、商道要合一。 50老子的“功成”学,功成身退。求功要求百世功,求利要求千利利,求名要求万代名。 51生命取向要高,生命体验要深,生命能量要强——好的领导。做一个内圣外王,以道御术的领导。 52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德之不修吾之忧也,德高鬼神惊。 53满招损,谦受益。君子之道君子之终也。 54不读《道德经》不懂人生真谛。——鲁迅语 55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注册二进制后,年老时才说,其实二进制不是我发明的,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最就有了,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0”为自然,“1”为上帝。网络的概念老子早就提出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56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鬼谷子坚读:谋成一件大事必合乎阴阳。阴谋不可外泄,阳谍不可内藏。 5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吾末见好德如好色者。好德如好色。贤贤易色,如好好色,好德如好色。 58朝闻道夕死可矣——解决人终极问题。 59儒家自省、慎独、观过;道家叫自知自明,叫观复;佛教叫观自在;党叫自觉。 60精满气足、神旺,贤主神明,天人合一。 61人生难道,真法难闻,中国难生。一阴一阳是为道。 62虚极静笃,瞻彼阕者,虚实生白,吉祥止止。 63沟通三种方式:平视沟通、仰视沟通、俯视沟通。 6421世纪,人类要好好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二千年前向孔子寻找生存智慧,紫气东来时代的到来。 65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悟,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像,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寂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66孝悌之道,其为人之本欤。——人道。 67孔子言: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唯。(孔子说%……&&……,曾子听懂了)释迦捻花,迦叶一笑。道可传不可受,可得不可见。 68钱在哪里,心就在哪里。 69子贡: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德而闻。 70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寸田尺宅可治身。 71体德>悟道>得道。 72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古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为之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3《老子》《庄子》《易经》,道家三玄。 74“贫穷”二字拆分:没有钱、没有空间、时间的人。 75财务自由就是让身体自由,心灵自由。信佛为了学佛,学佛的目的就是成佛,入党为了追求解放,学佛为了解脱。 76一老总登山有感:500万老总登泰山时要吃药,顿悟:我赚了一把药!他发誓要用一生时间做二世的事活出三辈子的精彩。 77独于天地精神往来,人一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老子 7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79杀生是就是放生。如:杀日本侵略者就是给中国人民放生。吃植物是给动物放生,适当吃点动物就是为植物放生。 80连锁店开得最好的是释迦牟尼,千年老字号,遍布全世界,团队坚实,着装整齐,头型一致,打造无底薪团队。 81乭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救世有奇功——乾隆赞誉丘处机劝成吉思汗 82一切众生皆有如来德相——释迦牟尼;人要善生善死——庄子;出生入死——老子;长生久视,死而不亡者寿。人民万岁——毛泽东。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 83宇为空间,宙为时间。 84我独异于人!(USP、差异性、定位、品牌) 85顾客被教育出来,员工被教化出来。 86小而无内,大而无外。道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87和尚,释迦之罪人;道士老子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郑板桥 88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神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 89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本来是一家。 90不去心斋坐忘读不懂庄子;不虚极静笃、不去观复读不懂老子。 91重为轻根,静为燥君;轻则失本,燥则失君。 92人变亦常清静,天地悉皆归;静能生慧。 93天雨虽大不润无要之草,道法虽宽只度有心之人。 94圣人无二道,圣人无二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95沟通三要素:气氛、环境(场景、场面、场合)、情绪。 96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化不可能为可能。 97知道不等于做到。 98养气忘言守,降心为无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吕祖百字碑》 99为学要日益,为道要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才能无不为。 100沟通特征:行为的主动性、对象的多样性、过程的互动性、日的的双重性。 101人生最有生产力的地方:战场、市场。 102一个人的心智模式不好,心太不好聪明反被聪明误,知识越多越反动。例:某君学游泳一直不下水在旁研究,国家号教练说,你怎么不下水啊,如果教不会你是我整个教练史里的耻辱,请问我的教学方法出在哪?他说,教练这几天我都在观察你,你这几天教他们救人还不是在教游泳? 103我看到人在动,就看到钱在动,所有的人都可能是我的顾客,顾客兜里的钱是我的,我的产品是他的,我的服务是他的。 104营销:商品到货币惊险的一跃。 105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最优秀的人是善于利用别人的时间、金钱,大家一起去干事业的人。 106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你每天和谁在一起,喝茶、喝酒、聊天、脑力活动,那就是你的思维格局,你的财富你的成就不会大于你的思维格局。企业和个人最大的极限就是思考方式的刻板化。 107改变命运的最好方法:找一群命好的人交朋友,找一群好的团队加入进去。 108天地之所以长久,是以不自生,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09关系就是实力。让我们发生关系吧!在21世纪我的财富、我的成就、我的事业都取决于我跟多少人发生关系,和什么人发生关系,以及发生关系的程度 110二五零法则:美国有个看墓地的人,从小接他爸爸的班,他做了个统计,那些比较有成就的人,比较有影响力的人,事业干得比较好的人,结果有一天他老人家去世了起码有250以上的人来送花默哀,表示这个人的人际关系及格。 111辗转五次可以见到总统。行为改变了,沟通方法。不要忽略身边的人,要主动沟通认识朋友,一交二,二成三,三成生意…… 112一句话可以兴邦,一句话可以亡国。 113沟通的品质取决于对方对我的回应。 114沟通技艺:点头、微笑、倾听(用心在听)、回应、记笔记(别记了,要铭刻在心)。 115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最后是心境的竞争。 116很多人都愿意学习,但是不愿意复习,更不愿意去练习,所以他们没出息。不是学习没用,而是我没用,因为我没用,所以学习没有用。(要重学以致用) 117矛与盾的故事,那个提问题的最没意思,因为有警觉有察觉,心态好的人会认为矛有矛的作用,盾有盾的作用,坦克(既有矛又有盾)就出来了。 118沟通高手就一句话:就按你说的办;问题就是答案;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三个动作值三千万!)

少林乃禅宗祖庭,最早的一指禅不是指功夫,而是一个禅学故事里衍生的词汇。

大概为:佛祖拈花,伽叶微笑后。达摩祖师在梁武帝这个阶段,从印度把禅宗带到了中国。后来流传来,到唐代传至禅宗的六祖——广东的惠能,就是中国的第六代禅宗祖师,他没读过书,却成为了不起的人物。六祖下来,有一个和尚“俱胝禅师”,中国禅宗“一指禅”故事就是由他而来。禅宗是不限于借用言语文字传道的。六祖以后的这位大禅师,有人问他什么是“道”?他回答得很简单,每次都是举起一根食指示人,说道,“就是这个!”这个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可是问他的人却懂了,悟了道。有一天老和尚出门了,不在家,一个跟了他很多年的小沙弥在守庙。这天有个人来找老和尚道,小沙弥说师父不在,你要问道问我好了。问道的人便请小沙弥告诉他什么是道,小沙弥学师父的样,举起一根食指向那问道的人说:“这个!”那个问道的人很高兴,跪下来了,因为问道的人真懂了,悟了道。这个小沙弥可真不懂。等师父回来了,小沙弥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告诉了师父。师父听了报告进去了,一会儿背着手出来,要小沙弥再说他怎样向人传道,小沙弥再比划着伸出一根食指说,“这个!”师父放在背后的手一挥,手上拿了一把利刀,把小沙弥的那根食指砍断了。小沙弥手指被砍,大叫一声:“唉哟!小沙弥也因此悟了道。

一指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

佛说二十一品的时候,是无法可说,这一品更严重了,是无法可得。须菩提说,请问你老人家,当年大彻大悟证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老人家那个境界,没有得到一个东西吗?「佛言。如是,如是。」是这样,是这样。这样又是那样呢?就是话头了,要你去参!就像是禅宗那个一指禅一样。

唐代的一位禅师,他是金华山的俱胝和尚,我们要修道就要学学他,他始终没有出来参学过。有一天,他要出来参学,夜里,虚空中一个声音告诉他:你不要出去,有肉身菩萨亲自来给你说法。肉身菩萨就是活著的人,像我们普通人一样的肉身,可是他是菩萨再来身。第二天天龙和尚来看他,他就问天龙什么是佛法?天龙和尚是大禅师,手一指,俱胝就大彻大悟了。所以俱胝和尚悟道一点都不吃力,他得的是一指禅。以后他说法,什么是佛法?手指一比,你懂得也是这个,不懂得也是这个,第二句话也不说; 很多人因他这么一指也悟道了。

有一天他出门去了,他的徒弟小沙弥,跟他好多年,看到人家跟师父磕头啊,顶礼啊,求佛法啊,师父总是手一指,这个。这一天师父出门了,有人来找师父问佛法,小沙弥说,我师父那个佛法,我也知道。那个居士就跪下来,小师父,那请你告诉我。小沙弥也手一指,这个!那个人也悟道了。小沙弥很高兴,原来师父的佛法就是这个样子。等到俱胝和尚回来,小和尚向他报告,今天来个居士,我接引他悟道了,就说了经过。师父哦了一声就进去了,转身又出来了,对小沙弥说,你再说一遍怎么接引人?那小和尚就把手一指说,这个。师父等他指头一伸出来,一刀把他指头砍断了,流血不止,小和尚又痛又唉唷,悟道了。指头砍断了一节,就是这。所以,「如是,如是」,就是禅宗的这个。这个究竟是那个,就要自己参了。

金刚经有五六种的翻译,反覆研究,还是鸠摩罗什翻译得最高妙。后来玄奘法师重新翻译过,道理是更清楚,但是佛法的意义却模糊了。鸠摩罗什的翻译,许多地方都是禅宗讲话,如珠之走盘,不著边际,不落一点。所以后世的禅宗采用金刚经,可以悟道,就是这个道理。

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他告诉须菩提:我告诉你,当时我在菩提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你以为得到一个什么菩提吗?了不可得。也就是六祖后来悟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了不可得。如果有一点少法可得,就还有一点空,有一点光明,有一点境界;看到一点圆陀陀,光烁烁的,都不是了,都著相了。「无有少法可得」,这个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这一节很简单,就叫无法可得。我们给他偈语的结论:

金华山俱胝和尚得法于马祖的法孙天龙禅师。

俱胝和尚初出家时,一个人在草庵里修行。一天,一位法号实际的女尼来到庵里,绕着俱胝走了三圈,说:“你说得出一句符合禅机的话,我就摘下斗笠。”

这样一连问了三遍,俱胝竟是一句也应对不上来。他虽然感到其中有无限的禅机,偏偏一时把捉不住。

女尼见状告辞。俱胝说:“天色晚了,还是暂且在这儿住一宿吧。”

女尼还是那个条件:“说得出我就在这里歇宿。”

俱胝仍无言以对。

女尼走后,俱胝大为感叹:“我空有男人的身形,却没有大丈夫的气概,连个女尼的问题都回答不出!”于是准备弃庵到各处游方。

就在他打算下山的时候,来了一位天龙和尚。天龙看见他神色不定,问是何故,俱胝把前些天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天龙听罢,没有说什么,只是竖起了一根指头。

俱胝见状,陡地大悟。

举起一指的意思是万法归一,千差万别归于平等,所以在天龙竖起的一指上,包摄了气象万千的世界。

此后,只要有人问俱胝佛法,他就微笑着竖起一指。

俱胝门下有一童子,经常在旁边看师父举一指示众,每当师父不在时,别人有问,他也竖起一指。别人在俱胝面前夸赞说这童子也会佛法。俱胝听了,袖里暗暗藏了一把刀,问童子:“听说你也会佛法?”

童子不无得意地应道:“是的,师父。”

俱胝接着问:“如何是佛法?”

童子竖起一指。俱胝突然抽刀削向那根指头。童子痛得大叫一声,往门外走去。只听得俱胝徒唤一声:“童子!”

童子回首。俱胝追问:“如何是佛法?”

童子下意识地举起指头,一看却不见了原先的那根手指,顿时豁然大悟。

   读《明朝那些事儿》时,看到有段关于“道”和“悟”的内容,颇有些趣味,在网上搜寻研读后,特摘抄下来,供细细揣摩。

   原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对于怎样才能悟道的问题,如果去问一个已经开悟的和尚,得到的回答会十分有趣。守初和尚的答案是:麻三斤。丹霞禅师的答案是:把佛像烧掉取暖。清峰和尚的答案是:火神来求火。德山和尚的答案是:文殊和普贤是挑粪的。(罪过罪过)他们并不是在说胡话,如果你有足够的悟性,就能从中体会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头坐”的真意。所谓目中无佛,心中有佛,正是佛法的最精髓之处。”

   禅师的思维都是横向思维,一般人思维都是竖向思维。举个例子,有三种思路:12345,甲乙丙丁戊,子丑寅卯辰。凡夫就是一路来,1后面就是2,甲后面是乙,这种思路是不同的。禅师因为开悟又有定,所以他们思维就是跳跃的,1后面可以是乙,可以是丑,等等。你看那些禅师做些莫名其妙的事,就是为了破除凡夫的竖向思维。竖向思维就有过去、现在、未来,而横向思维就是纯一圆满、游戏自在、刹那间即见永恒。

1、麻三斤的问题。

守初禅师住襄州洞山,开法化众,名重一时。守初禅师接人时,其机锋往往令人莫测。如:有僧问:“如何是佛?”守初禅师道:“麻三斤。”又有僧问:“文殊普贤来参时如何?”守初禅师道:“趁向水牯牛栏里著。”那僧惊诧道:“和尚入地狱如箭射。”守初禅师道:“全凭子力。”其中,“麻三斤”的公案后来很快传遍,象赵州和尚的柏树子公案一样,成为后代禅人参究的主要话头之一,示禅之大道于言句不拘泥也。意思是说,怎么答都不完全,所以我就用一个麻三斤不相干的回答,来说你的问题不正确。"麻三斤"实为世间寻常有之物,与我们每天都会饭后吃茶一样平常,此意为平常是道,而能为此平常的我们都一样,即道不离此心,佛不背人,而人自离为什么会离呢也就是太把这平常当成平常了其实一切事都离不开此平常心,而这平常心我们天天在用,而不自知,不自查,此又因这平常心实是道体,本不可查,而以此用为体,体用合一我们才能有一悟,而此一悟又无一悟可得故说身无立锥之地了。

2、把佛像烧掉取暖。

唐宪宗元和年间,丹霞天然来到洛阳龙门的香山寺,与寺里的优牛和尚为友。后来又到慧林寺,正值冬天,天气大寒,丹霞天然想烤火取暖,就把殿里的佛像烧了。院主一看就急了,骂他说:“这是佛爷,你怎么敢烧呢?”丹霞一听,不慌不忙地用杖子拨火,说:“我在烧取舍利子。”院主没好气地说:“木佛哪有什么舍利”“既然没有舍利,那就再弄他两尊来烧!”礼拜佛像的时候要当做佛就在眼前,这是念佛。观想佛就在眼前,能提醒自己是三宝弟子,让自己时刻不忘佛恩,遵守佛的教诲,诸恶莫作,心莫散乱,精进修行等等。可是有些人却心外求法,执着佛像这一相,不知诸相皆空,不知借他修己,不从心修。丹霞禅师烧佛像,就是为了破除这一相!

3、火神来求火。

玄则问青峰和尚说:“什么是佛?”青峰和尚“火神来求火。”玄则“哈哈哈!我明白了!明白了!明白了。”禅师问弟子“从青峰和尚的话你领会了什么?”弟子“火神既是火,却向别人求火;就像我自己是佛却还问佛。”禅师“我原以为你懂了,现在才知道你不懂。”弟子“奇怪 明明对啊 怎么不对呢?请问什么是佛?”禅师“火神来求火。”弟子“懂了!懂了!这次真的懂了。”

弟子之前的理解是知道自己是佛,潜意识的含义就是感觉不会认真学习佛法了。但因为回头明悟后,就是成佛后还要继续修行的意思了。问也好,答也好,既未换汤也未换药,但是机缘是何等惊人的东西!玄则竟然即时豁然大悟。

4、文殊和普贤是挑粪的。

德山宣鉴禅师,四川人,俗姓周,幼年出家,曾精研佛法,尤其擅长讲解《金刚经》,故有周金刚之称。当他听说南方禅宗十分兴盛,便不平道: "佛学如此博大精深,即使修行一辈子,也难以成佛。南方的妖魔竟敢胡诌什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要捣毁他们的老巢,灭绝这些邪种,以报答佛恩。"于是,他挑着《青龙疏抄》离开了四川。在湖南澧阳的路上,他看到一位妇人在卖饼,当时他肚子有点饿了,就停下担子,想买点心。妇人指着他的担子问:"里面装的是什么书啊?"德山道:"是《金刚经》。"妇人说:"我有一个问题,你要答得上来就送你点心吃,如果答不上来就请你走开,没有点心吃。《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将来心也不可得',不知道你点的是哪个心?"德山顿时哑口无言。

随后,他到龙潭崇信禅师那里去,一进法堂他就大声嚷嚷:"久闻龙潭大名,到此一看,即不见潭,也不见龙。"崇信躬身道:"你已经亲身到了龙潭。"德山无法回答,就留了下来。

一天夜里,德山宣鉴侍立在龙潭身旁,龙潭禅师说: "夜深了,你怎么还不回去。"德山宣鉴便往外走,刚出去又回来说:"外面好黑。"禅师便点起一支蜡烛给他。他刚伸手接,禅师就一口吹灭。德山顿时大悟。第二天,龙潭对大众说:"这里有个汉子,牙齿好像剑树,张着血盆大口。一棒打不回头。他日异时,在孤峰顶上,树立我的道法。"德山宣鉴悟道后,便把《金刚经疏抄》等在法堂上一把火烧了。他感叹道: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意思是:穷尽了玄理佛论,也不过像放在虚空中的一根毫毛;用尽了世间机巧,也不过像投入巨壑中的一滴水珠。不在明心见性上下功夫,光靠研习经典是无济于事的。

德山宣鉴悟道后上堂说:"说得出来也三十大棒,说不出来也三十大棒。"德山的棒与临济的喝,形成禅宗特有的棒喝交加。有人问:"什么是菩萨?"德山宣鉴就用棒子打他:"出去!别到这里来拉屎!""什么是佛?"德山宣鉴回答:"佛是西天老骚狐。"德山宣鉴有一天在堂上说:"我这里没有佛,没有祖,达摩是老臊胡,释迦牟尼是干屎橛,文殊、普贤是挑粪工,什么等觉、妙觉都是凡夫,菩提智慧、涅盘境界都是系驴的木桩。十二类佛经是阎王簿,是擦疮的废纸,什么四果三贤、初心十地都是守坟的鬼,自身难保。"临终时,德山宣鉴告戒徒子徒孙道:"扪空追响,劳汝心神。梦觉觉非,竟有何事!"(意思是:追逐虚空幻响,只会徒劳你们的心神,梦中醒来,才会觉悟到它的虚幻,明了本来无事的道理。)

马祖道一,他是古代佛教著名的人物,他的俗姓是马,法号道一。他是佛教禅宗洪州宗的祖师爷,后人为了纪念他为佛教做出的贡献,于是尊称他为“马祖道一”。马祖道一出生于709年,于788年离世,他是佛教禅宗的代表人之一,自然也是一位禅师了。  

来源于网络

马祖道一禅师在佛教发展的历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开创了禅道发展的新局面,可以说他是佛教禅宗的重要改革家。马祖道一禅师的佛说遍布天下,影响非常广泛,他的弟子非常的多,单论入室弟子就高达139人。马祖道一禅师创造性的提出了禅学新观念,他认为所谓的“禅”不是打坐念经就好,而是要从心中“禅悟”佛理,他的新观念是他的佛说极盛一时的重要基础。马祖道一禅师使得“禅学”到达了一个新阶段,他的禅学为广大佛学子弟接受,旧的禅学逐步被他的新“禅学”代替。他的禅学有着三个阶段,分别是“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其中最后阶段就是新禅学的最高境界。马祖道一禅师的思想启发了很多的人,他认为真正的禅是由自己去领悟的,也就是“物由心生”,想要领悟到“禅”的本质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思想和内在,外在只是影响因素而已。

马祖道一禅师革新了佛教理念,使得佛教的“禅道”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促进了佛学的发展。

 马祖道一的故事

马祖道一,他是禅宗中最主要的一派洪州派的祖师爷,也可以说就是马祖道一创立了洪州宗派。故而,马祖道一在禅宗界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马祖道一的故事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来源于网络

马祖道一的故事还要从佛教开始说起,在公元700年左右,佛教的思想开始慢慢的传播,而马祖道一在公元709年出家以后,开始慢慢的学习佛教的思想以及学好怎么样去当一个和尚。而在公元733年,马祖道一在当了和尚二十多年以后,开始跟着南岳的怀让禅师学习佛教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并开始研究禅学。马祖道一跟随怀让禅师学习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禅学,在此期间,他对禅学的研究也进入了巅峰时期。之后,马祖道一在江西的寺庙里继续当和尚。最后,马祖道一在南岳怀让禅师去世以后,继承了他的衣钵,而在怀让禅师的六个弟子中,只有马祖道一一个人真正的得到了怀让禅师的心传,至此,马祖道一对禅学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马祖道一在公元742年,由于他对禅学的深层次理解以及他之前在佛学上面所做出的努力,在这个时期,开始广纳弟子,传承佛教的文化和信仰,随着时间的增加,他的弟子越来越多,光入门弟子就139位,而且其中也不乏那些得道高深的弟子。因此,洪州派一门渐渐壮大,开始独立于世间。788年2月1日,马祖道一圆寂。

 马祖道一耍尽手段令弟子开悟

马祖道一,出生的时间是709年,卒于788年,享年79岁。马祖道一人称马祖,道一是他的法号,因为他出家以前的姓氏是马,又是佛教洪州派的祖师,所以后人尊称他为“马祖道一。马祖道一是当时著名的禅师,他死了之后,谥号“大寂禅师”。那么马祖道一耍尽手段令弟子开悟是怎么回事呢  

来源于网络

马祖道一是一位得道的禅师,他的弟子遍布天下,光入室弟子就有139人。为了使弟子真正的了解禅道,马祖道一耍尽了一切手段,他所使用的“手段”中,著名的有“棒喝令开悟”、“车扎度学人”等等。其中“棒喝令开悟”是马祖道一为了使弟子明白禅道,大声一喝,声音非常的大,弟子醍醐灌顶,顿时开悟。“车扎度学人”是马祖道一使用“手段”的另一则故事,有一次他的一位名叫隐峰的弟子驾着马车赶路,路的中间,马祖道一伸着一条腿,隐峰劝告马祖道一把脚挪回去,让马车经过,但是马祖道一不肯。这时隐峰没有顾忌马祖道一,驾着马车从马祖道一的脚上经过。

马祖道一回到寺庙之后拿起斧头,面上看起来非常的生气,“刚才是谁驾车碾伤了我的脚出来。”隐峰伸着脖子从人群中站出。“车扎度学人”中马祖道一的脚受伤了,他生气是假的,他真正要做的是让弟子勇敢无畏,不要惧怕恶势力。

马祖道一耍尽手段令弟子开悟,不仅体现出了马祖道一独特的“教学”方式,也体现了他的智慧和灵活。

当头棒喝,叹临济佛法无多子。——临济禅师大悟时说:“佛法无多子!”,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原来佛法这样简单啊!原来开悟这样简单啊!”。大道至简!

庭前柏树,明祖师来意有几人—— “庭前柏树子”,是赵州禅师引导弟子的禅语。这句话,从字面是无法解释的。当然不是开悟的人,也不能明白赵州祖师的禅意。开悟,确实很不容易。

以上是这个联句的禅宗典故,只能这样说一下来历而已。禅,是无法解读的。

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在六天之内,先得四禅八定,再得意生身,而后陆续一夜之间证得六神通。第七天的凌晨,他抬头一看,看到天上明亮的晨星,而证悟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说:“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神光禅师听说传佛心印的禅宗祖师达摩大师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他就来求见大师。达摩大师一见,反而大加训斥他一顿。但神光禅师为了表示极其虔诚的决心,甚至砍下了自己的一只臂膀。

达摩大师因此问他:“你要求什么?”

神光禅师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大师说:“将心来与汝安。”(你拿心来,我为你安。)

神光禅师听后愣了半天才说:“觅心了不可得。”(我找我的心,怎么也找不到在哪里。)

达摩大师就说:“与汝安心竟!”(我已经为你安了心了!)

神光禅师因此大悟,成为中国禅宗的第二代祖师。

四祖来见三祖说:“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

三祖一听,反过来问他:“谁缚汝?”(谁捆住了你?)

四祖琢磨了一下说:“没有人捆住我呀。”

于是,三祖接着问:“何更求解脱乎?”(那么你又何必求什么解脱呢?)

才仅有十四岁的四祖,就这样开悟了。

五祖弘忍大师三更时分为六祖慧能大师讲解《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大师当下开悟,明白了“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的道理,并对五祖说:“想不到自我的本性原本是清净的;想不到自我的本性原本是不生不灭的;想不到自我的本性原本是自我具足的;想不到自我的本性原本是没有动摇的;想不到自我的本性是能解释产生一切万法的。”

普闻禅师原是唐朝僖宗的太子,因看破红尘,出了家,到石霜禅师那里求法。

普闻说:“师父,你告诉我一个简单的方法,怎么能够悟道?”

石霜禅师说:“好啊!”

普闻就立即跪下来说:“师父,你赶快告诉我吧。”

石霜禅师用手指一下庙子前面的山说:“等前面的案山点头的时候,我再向你讲。”

普闻听了这句话,当即开悟。

唐朝的香严禅师一天铲草,碰到一块瓦块,随手一抛,瓦块打到了竹子,啪的一声响,他就忽然开悟了,并写了一首偈: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云门祖师当初去找睦州和尚的时候,睦州不理他,不让他进门。云门不死心,来了几次,跪在门口,睦州看到他就把门关起来。有一天,云门想了一个办法,又来叫门。睦州开门见到云门,又准备把门关上,云门一个箭步冲上前,快速把一只脚伸进去,这下子你总关不了门吧。睦州和尚可绝了,硬是狠狠地把门关上去。结果,云门的脚断了,他“哎哟”一声,开悟了。

有一位尼姑去参访西余净端禅师。西余净端禅师告诉她第二天的三更五点再来。

第二天一大早,西余净端禅师搽粉点胭脂,扮成女人的样子坐着,尼姑进来,见到西余净端禅师扮的女人,大吃一惊,当下就开悟了!

唐朝有位比丘尼到各地遍参之后,回来见到庭院的梅花终于开悟了。并说道:“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唐朝的俱胝和尚,有一天问天龙和尚什么是佛法,天龙和尚手一指,俱胝就大彻大悟了。他得的是一指禅。

唐朝末年,圭峰宗密在一次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的途中去听道圆法师讲经,感到欣然契会。于是,他考试也不参加了,便在道圆座下出家。有一天,读到《圆觉经》,还没有读完,他就感动得流泪而开悟了。

唐末五代的张拙,去见一个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叫什么名字?”

他说:“我叫张拙。”

禅师说:“找个巧都找不到,哪里来个拙呀。”

张拙言下顿悟,并作了一首偈: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世缘无罣碍,涅槃生死等空花。

善会到华亭县去参船子和尚,来到江边,船子和尚从江上撑船来到他的眼前。

一上船,船子和尚就问:“座主住在什么寺?”

善会回答说:“寺即不住,住即不似。”

船子和尚又问:“不似,似个什么?”

善会说:“目前无相似。”

船子和尚继续问:“何处学得来?”

善会答:“非眼耳所到。”

听到善会的回答,船子和尚大笑起来,并说了一首偈:“一句合头话,万劫击驴橛。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速道速道。”

随即,就用撑船的篙把善会撞到水里,善会想爬上船,船子又说:“快说!快说!”然后又一篙把他撞入水中。善会就在这个时候大悟了。

有一天,石室和尚随师父石头希迁禅师去游山,走着走着,看见前面有树枝挡路。

石头希迁禅师说:“前面有树挡着,快把它砍掉!”

石室和尚说:“请师父拿刀子来。”

石头希迁禅师便抽出身边的刀子,把刀刃交给石室。

石室和尚说:“师父!不是这边,把那边的刀柄给我!”

石头希迁禅师问:“刀柄对砍树有什么用?”

石室和尚当下大悟。

有一位文殊思业禅师,俗家里世业屠宰。有一天,他在杀猪的时候,心生大悲悯,忽然洞彻心源。于是,他放下杀猪刀,出家去了。出家时写了一首偈:“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线。”

宋朝有一位官员叫赵抃,他是蒋山法泉禅师的弟子,有一天,他在公堂宴坐时突然听到天边响雷,豁然开悟。于是,他写下了一首悟道偈:“默然公堂虚隐几,心源不动湛如水;一声霹雳顶门开,唤起从前自家底!” 

宋朝诗人黄山谷,跟晦堂禅师学禅。但跟了三年还没有悟道。

有一天,黄山谷问晦堂禅师:“告诉我一点方便法门好吗?”

晦堂禅师说:“你读过《论语》没有?”

黄山谷说:“读过。”

晦堂禅师说:“《论语》上有两句话:‘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你们几个学生以为我会隐瞒你们吗?我没有什么隐瞒你们啊。)”

黄山谷不好意思地告诉师父自己实在不理解。晦堂禅师结果拂袖而去。

黄山谷只好紧随其后走出去。

走到山上,秋天桂花开,花香扑鼻。

晦堂禅师回过头来问:“你闻到桂花香了吗?”

黄山谷说:“我闻到了。”

晦堂禅师接着说:“二三子,吾无隐乎尔!”

黄山谷这一下悟道了。

吕纯阳一次在庐山巧遇临济宗大德黄龙南禅师。

黄龙南禅师说:“我问你,你见个什么道理?”

吕纯阳说:“一粒粟中藏世界,半铛锅内煮山川。”

黄龙南禅师说:“我不问你怎么煮山川,请问一粒粟中如何藏世界?”

吕纯阳一下便开悟了,并作了一首诗:

      弃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恋汞中金。

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

宋朝的遇安禅师,天天看佛经念佛。他看到前面这一段,忽然心血来潮,把原来的句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改了标点,变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自己因而大彻大悟。

有一位年轻人出家学佛求道。他师父对他的生活、行为都管得非常严。但一问到佛法,师父总是说:“你自己参去,自己研究去。”

他自己暗想,十多岁出家,天天求佛道,几十年跟着师父辛苦得要命,但佛法也不传给他一点,心中非常烦恼。

有一天,他想了一个办法,带了一把小刀从小路上山,师父要走这条小路回来。但小路只能走一个人,他就站在路口等师父回来。那天下雨,山上路滑难行,他看见师父低着头,慢慢走过来。他突然一把抓住师父说:“师父,我告诉你,我几十年求法,你却不肯告诉我,今天我不要命了。”说着就把刀拿出来,“你再不告诉我佛法的话,我就杀了你。”

师父从容地用手一把抓住他拿刀的手说:“喂,路很窄,我要过去,你过来。”随即把他拉了过来,自己就过去了。

他听到师父“我要过去,你过来”这句话后,就忽然开悟了。

洞山禅师一次涉溪水而过,因照影而悟道:“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有位提刑是居士,来看五祖演禅师,问佛法心要。

五祖演禅师对他说:“你读过香艳体的诗吧。我问你,唐人有两句香艳诗‘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还记得吗?”

古时候**想通知情郎,没有机会,就故意在房里叫丫头的名字,实际上是叫给心上人听的,暗示我在这里。

那位提刑听五祖演禅师这样一问,随即就开悟了。

盘山禅师曾久修不悟,颇为烦恼。有一天,他独行过街,看到一个人在肉摊前买猪肉,对肉摊老板说:“给我切一斤上好的肉。”

那位肉摊老板听了反问道:“哪一块不是上好的肉呢?”

盘山禅师听了当下大悟。

有一次,百丈怀海禅师随侍马祖的时候,马祖用眼睛看了一下床角的拂尘,百丈就自作聪明地回答:“即此用,离此用。”

马祖质问说:“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

百丈随手拿起拂尘竖着。

马祖又说:“即此用,离此用?”

百丈于是把拂尘放回原来的地方,马祖就大喝一声。

百丈禅师于是大彻大悟。

灵云禅师参禅参了二十多年,却一直都未能开悟。有一天,他在禅定时抬头看到窗外盛开的桃花,突然之间,就开悟了,并写下这样的一首诗:“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有位高官来见药山禅师,问:“佛经上说的‘黑风飘堕罗刹国土’是什么意思?”

药山禅师却鄙视地说:“凭你,也配问这句话?”

高官被激怒了,非常气愤。

药山禅师这时便轻轻地拍拍他:“这就是黑风飘堕罗刹国土。”

高官悟了,随即向药山禅师跪拜。

有一位和尚拜《心经》,拜了好几年,有一天拜到“无眼耳鼻舌身意”,觉得不对,摸摸自己的脸,脸上分明有眼睛、耳朵、鼻子,为什么《心经》说没有?这一下他悟道了。

高亭和尚来见德山和尚问道,德山和尚正站在门口,看到老远一个和尚走过来,便用手一招,高亭和尚回头就跑了。德山和尚一招手之间,高亭和尚就悟了,走了。

《指月录》上记载,有位和尚修行了几十年还不能悟道,有一天,他到街上去,经过歌楼时,鞋带松脱了,便蹲下来系鞋带,听到楼上的歌女唱“你既无心,我也休”,这下子他大彻大悟了,悟到本来无心,自然就放下了。他悟了道以后,就叫楼子和尚。

虚云老和尚,一次他端起一杯茶,茶杯突然掉在地上,啪的一声,打破了,他由此悟了。

“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古往今来,很多修道证悟的故事,正如上述所列举的一样,可以说是千奇百样。这些公案开示我们:道无处不在。我由此想起了南怀瑾这位国学大师的那句名言:“一切世间的学问、智慧、思想,一切世间的事,在处处都可以使你悟道。”这实在是真知灼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908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8
下一篇2023-09-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