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周记300字左右

六年级周记300字左右,第1张

可以写周末做的好人好事:让座等比较新颖点的题目、也可以写劳动的情节或事情,再有就是读书笔记:

读书周记:读爱的教育有感(有些长,且人称不对,但写的很好,一些语言适合你这个年龄的 ,自己要改一下或删减,)希望对你有帮助

翻开《爱的教育》扉页,译者序言深深震撼了我——“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深深触动了夏丐尊先生的这本书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呢?当我读完这本一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我真正地被打动了,书中的师生之爱、父子之爱、朋友之爱,对祖国社会的爱……,一切的一切,近乎完美,却又是那么地真实真切和真挚。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为其中的师生之爱所感动。书中《我们的先生》、《我的女先生》、《弟弟的女先生》、《校长先生》、《女教师》、《病中的先生》、《父亲的先生》等多处详细描写了老师,那些可亲可敬可爱的教师,是那么地关心关爱学生,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真心,他们看望病中的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业,引导孩子的思想,他们为学生的进步成功欣喜,为学生的无知无理忧愁,用快乐感染学生的情绪,用真情唤起学生的真情…在孩子的笔下,先生们都是那么得感性,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没有遥不可及的距离,没有深不可测的心理,在孩子们面前,真情实感,真情流露,用心教诲,用情育人。让人感动,更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不觉间问自己:我们做得怎样?我们还有怎样的差距,还需要做怎样的努力?

用心爱学生,付出自己的全部真情。

书中《我们的先生》中可敬的配巴尼先生,这样看待他的学生:“你们就是我的家属”, “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多么感人的话语。老师对学生付出真情,留给学生的是亲切的感觉,同时更引发学生的自省,那个跳上椅子的学生向先生的道歉就是例子。把学生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你做到了吗?但我们走进教室,看到的一个个的孩子,个性迥然,无论是积极向上的还是调皮任性的,是否如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从心底爱他们呢?当学生遇到了困难抑或犯了错误,我们是否如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关心,尽自己的一切所能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呢?辰是调皮的男生,对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不认真,讲哥们义气,和几个男同学一起逃做值日,经常不交作业。为了管理好这个班,当初没少和他们“斗智斗勇”,但并未达到我想要的效果。转眼七年过去了,辰来到学校看老师。自言道“当年太不懂事”。听了这话,内心不免叹息,虽然当初采取了种种措施管理班级,但与他们,缺少了真正的心灵对话,没有给他们多少爱护,比较多的可能只是大道理和责怪,所以效果可想而知。今天看来,那是的自己实在是欠缺很多。

用心爱学生,落实在持久的行动中

“爱是教育的前提”,有爱还不够,更应该体现在每日的行动中,将爱转化成具有教育功能的力量。例如书中《我的女先生》中记录了老师的家访。“无论在几年以前,只要她教过的总还记得起姓名。”探访了安利柯,她又去看望马鞍匠的生病的儿子。这是让安利柯无法忘记的老师。“她一向像母亲样地看待我。这样的好先生叫我怎么能忘记啊!” 先生一年没有到安利柯的家中,安利柯的感觉是很久未来了,而我们在学生高中三年中又去了几次学生的家中呢?当然可能存在各种客观原因。但是和书中的先生比,我们还是相差甚远。深入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的内心,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感动,也许对学生的成长会有新的更大的帮助。

当然,落实在行动中,体现在教育的方方面面。有效的课堂,丰富的实践活动,甚至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谈心,都是具体可行的,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彤是个内向的学生,从不主动与老师交流。进入高三,学习认真,成绩却停滞甚至倒退,在放学后的那个傍晚,只有几分钟的谈心,意外的是看到了她眼中闪烁的泪光,临别了还有极其感激的道谢。我不由地愧疚起来,应该早些关心她才对。一切不至于拖了许久才进行。爱学生,就鼓励自己将爱落实在持久的踏实的行动中吧。

用心爱学生,学会循循善诱,感染学生

爱学生,宽容学生,不等于溺爱学生。《校长先生》中这样写到“先生并不责骂,只是携了小孩的手好好开导”,“他声气和善,言语亲切,小孩出来的时候总是红着眼睛,觉得比受罚还要难过”。这不正印证了我们之前都知道的一句话——惩罚不一定是最好的教育手段。

《病中的先生》把学生当做自己一生的财富,病中仍然不忘嘱咐安利柯:“要好好地用功啊!困难只在开始的时候。绝没有做不到的事。做不出的时候,暂时休息一下再做,要一一地做,但是不要心急!……”《女教师》中这样描写——“她自己很快活,学生也被她教的很快活”。从这些例子中我们看到教师的爱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多么大的感染作用。教师作为师生关系的主导者,应该了解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运用超乎于父母兄弟的爱、富有更多理性的爱,去感染和培养学生的心灵,进而发展他们的道德情感,形成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让我们用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来感染学生吧,让我们对学生少些责骂,用智慧和耐心更好地引导学生吧。

范文:仅供参考

爱的教育

埃·德·阿米琪斯(1846—1908),意大利十九世纪最著名的作家,自幼酷爱学习,喜欢军旅生活,青年时代就成了一名步兵军官,著有《军事生活》一书。

埃·德·阿米琪斯曾经游历过许多国家,发表过一系列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有《西班牙》《摩洛哥》《君士坦丁堡》等。但阿米琪斯还是以描写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见长,《朋友们》《大家的马车》等作品在意大利脍炙人口;《爱的教育》使他成为世界级的作家。

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欢读《爱的教育》,有些国家把《爱的教育》作为小学生的教科书来学习。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小说以一个学龄前男孩恩里克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恩里克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自1886年该书诞生到1904年的短短20年里,就印刷了300多版。100年来,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

本书为“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插图本”系列中的一本,书中配有精美的,保持了原著的原汁原味,可以让读者尽领原著的风貌。

《爱的教育》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本书讲述了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它告诉我们的小读者: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本书译文因其优美生动的传神于2000年荣获意大利驻华使馆颁发的意大利政府文化奖。

《爱的教育》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必读书”。

图书目录

作者序言

十月

开学的第一天

我们的老师

不幸事件

卡拉布里亚的孩子

我的同窗好友

宽宏大量的品德

我的二年级女老师

在阁楼上

学校

帕多瓦的爱国少年(每月故事)

十一月

清扫烟筒的孩子

万灵节

我的朋友卡罗纳

烧炭工和绅士

我弟弟的女老师

我的母亲

我的同学科列帝

校长

士兵

纳利的保护人

班级第一名

伦巴第的小哨兵(每月故事)

穷人

十二月

小商人

虚荣心

头场雪

小泥瓦匠

雪球

女老师

受伤者的家

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每月故事)

意志

感恩

一月

代课老师

斯达尔迪的藏书室

铁匠的儿子

欢聚一堂

维托利奥·埃马努埃勒国王的葬礼

弗朗蒂被赶出校门

撒丁岛的少年鼓手(每月故事)

爱国

嫉妒

弗朗蒂的母亲

希望

二月

隆重的颁奖仪式

决心

玩具火车

盛气凌人

工伤

囚犯

爸爸的看护人(每月故事)

工场

马戏团的孩子

狂欢节的最后一天

盲童

生病的老师

马路文明

三月

夜校

打架

孩子们的家长

七十八号犯人

夭折的孩子

三月十四日前一天

发奖

吵架

我的姐姐

菲鲁其奥的血(每月故事)

重病中的小泥瓦匠

加沃尔伯爵

四月

春天

温伯尔托国王

幼儿园

体操课

我父亲的老师

大病初愈

爱工人朋友

卡罗纳的母亲

朱塞佩·玛志尼

公民英勇行为(每月故事)

五月

患佝偻病的孩子

牺牲

火灾

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每月故事)

夏天

聋哑女

六月

加里波第

军队

意大利

三十二度

我的父亲

到乡下远足

夜校毕业生的授奖式

女教师之死

感谢

客船失事(每月故事)

七月

母亲的最后嘱咐

考试

口试

告别

作者序十月开学第一天(十七日)我们的班主任(十八日)不幸的事件(二十一日)卡拉布里亚的孩子(二十二日)我的同窗好友(二十五日)宽容的表现(二十六日)二年级时教过我的女教师(二十七日)阁楼里的故事(二十八日)学校(二十八日)帕多瓦的爱国少年(每月例话)十一月扫烟囱的孩子(一日)万灵节(二日)我的朋友卡罗内(四日)烧炭工人和绅士(七日)我弟弟的女老师(十日)我的母亲(十日)我的同学科雷蒂(十三日)校长(十八日)战士(二十二日)内利的保护人(二十三日)班级第一名(二十五日)伦巴第的小哨兵[每月故事](二十六日)穷人(二十九日)十二月小商人(一日)虚荣心(五日)第一场雪(十日)“小泥瓦匠”(十一日)一只雪球(十六日)女老师(十七日)受伤老人的家(十八日)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每月故事]意志的力量(二十八日)感恩(三十一日)一月代课老师(四日)斯坦尔迪的藏书室铁匠的儿子愉快的聚会(十二日)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国的葬礼(十七日)弗兰蒂被赶出校门(二十一日)萨丁岛的少年鼓手[每月故事]爱国情结(二十四日)嫉妒(二十五日)弗兰迪的母亲(二十八日)希望(二十九日)二月一枚沉甸甸的奖章(四日)决心(五日)玩具小火车(十日)盛气凌人(十一日)受工伤者(十三日)囚徒(十七日)爸爸的看护人[每月故事]工场(十八日)马戏团的小艺人(二十日)狂欢节的最后一天(二十一日)盲童(二十三日)探望生病的老师(二十五日)街道文明(二十五日)三月夜校(二日)打架(五日)孩子们的家长(六日)七十八号犯人(八日)夭折的孩子(十三日)三月十四日前夜发奖(十四日)吵架(二十日)我的姐姐(二十四日)费鲁乔的鲜血[每月故事]身患重病的“小泥瓦匠”(二十八日)卡武尔伯爵(二十九日)四月春天(一日)幼儿园(四日)体操课(五日)我父亲的老师(十一日)大病初愈(二十日)工人朋友们(二十日)加罗内的母亲(二十九日)朱塞佩·马齐尼(二十九日)公民荣辱奖章[每月故事]五月患佝偻病的孩子(五日)牺牲(九日)火灾(十一日)六千里寻母--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每月故事]夏天(二十四日)诗歌(二十六日)聋哑孩子(二十八日)六月加里波第将军(三日)军队(十一日)意大利(十四日)三十二度的酷暑(十六日)我的父亲(十七日)郊游(十九日)夜校毕业生的颁奖仪式(二十五日)女老师之死(二十七日)感谢(二十八日)客轮失事[最后一篇每月故事]七月母亲的最后一页(一日)考试(四日)最后一场考试(七日)告别(十日)

爱的教育故事概述:

爱的教育》讲述了小学生安利柯的故事,那么小学毕业后的安利柯怎样了呢?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续爱的教育》叙述中学生安利柯因体弱休学后,跟随舅舅父到乡下去生活的故事。舅父巴辛以严格的要法语使安利柯在自然环境中体味到不同于社会人情的另一种更为宽阔博大的爱令他真切地认识到自然与生命的价值,感受到人生的奥秘;认识到对人格的尊重,对工作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从舅父赠给安利柯的原稿中,我们能体会到独特的洁净与平和,同时书中像诗一般细腻优美的文字,包含着生命之爱的激情,及对理想与未来的憧憬。《续爱的教育》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多年畅销不衰,并且被改编为**、电视剧、动画片、连环画,以不同的形式影响了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成长。

素质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是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爱是教育的根本。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我们除了教给他们知识,还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呢?《续爱教育》给我们提供了素质教育的典范。安利柯的舅父巴辛是一位退休船长,他有诗人般细腻优美的语言、哲学家那样敏锐的洞察力、生物学家那样渊博的知识、绅士般的风度与品格。他把安利柯带到广阔的社会中去,娓娓而谈,循循善诱。他时而严厉,时而温和,时而兴奋,时而低沉,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深刻的哲理,使安利柯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爱的教育》讲述的是情感教育,而《续爱的教育》则是意志教育。其中看似心平气和的对话,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无情鞭挞。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本书是素质教育的最佳读本,是老师、父母、青少年必读的教育经典。

它确实是一部好书!!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知道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爱的教育》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爱,其实爱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这些孩子虽然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以及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 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感受《爱的教育》这本书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1、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2、空棺材出丧——目(木)中无人

3、草把作灯——粗心(芯)

4、一跤跌在青云里——交好运(云)

5、二两棉花打絮——谈(弹)不上

6、十月的萝卜——动(冻)了心

7、七十岁配眼镜——老话(花)

8、下巴底下支小锅——吵(炒)嘴哩

9、下雨不打伞——临(淋)到头上了

10、下雨出太阳——假情(晴)

11、大公鸡闹嗓子——别提(啼)了

12、大麦去了皮——白人(仁)

13、大胡子——难题(剃)

14、丈八的灶台——高照(灶)

15、山林中烧火——就地取材(柴)

16、云彩上点灯——空挂名(明)

17、夫子的徒弟——闲(贤)人)

18、木排下水——不成(沉)

19、嘴上涂石灰——白说(刷)

20、藕炒黄豆——钻空(孔)子

21、瓦匠的双手——多疑(泥)

22、月下提灯——虚挂名(明)

23、六七八九——没食(十)

24、六月里戴手套——保守(手)

25、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26、孔夫子的口袋——书呆(袋)子

27、石头蛋子腌咸菜——一言(盐)难尽(进)

28、打破砂锅——问(纹)到底

29、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的胆(掸)子

30、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31、皮匠不带锥子——真(针)行

32、对着窗户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3、老鼠跳到琴上——乱谈(弹)

34、老蜘蛛的肚子——净是私(丝)

35、竹林里栽柏树——亲(青)上加亲

36、年初一吃酒酿——头一遭(糟)

37、灯草做拐杖——做不得主(拄)

38、寿星弹琵琶——老生常谈(弹)

关于同音的歇后语

怀里揣马勺——诚(盛)心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

一头栽到炭堆里--霉(煤)到顶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音类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一丈二加八尺--仰仗(两丈)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小苏他爹--老输(苏)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一斤面粉摊张饼--落后(烙厚)

一百斤面蒸一个寿桃--废(费)物点心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最不喜欢人只念到七!)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精装茅台--好久(酒)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棉花——软(暖)心

怀里揣蓖子——舒(梳)心

穷人买米——一声(升)头

狗吃青草——装样(羊)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锯)

张天师下海——莫(摸)怪

和尚的脑壳——没法(发)(比喻没有办法,无能为力)

和尚分家——多事(寺)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量)

营火虫的屁股——没大量(亮)

狐狸吵架——一派胡(狐)言

张果老的驴——不见奇(骑)

公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纳鞋底不用锥子——真(针)好

纸糊的凳子——不能做(坐)

含有同音字的歇后语

纸糊的凳子不能做(坐)

青蛙跳在大鼓上懂懂(咚咚)

怀里揣蓖子舒(梳)心

穷人买米一声(升)头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锯)

补锅匠栽筋斗倒贴(铁)

张天师下海莫(摸)怪

张天师跪在泥水里求情(晴)

张果老的驴不见奇(骑)

公鸡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鸡脑袋上磕烟灰几(鸡)头受气

鸡啄蚂蚁正合适(食)

纳鞋底不用锥子真(针)好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量)

卖虾米不拿秤抓瞎(虾)

营火虫的屁股没大量(亮)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和尚拖木头出了事(寺)

纸做的栏杆不能依(倚)靠

拄拐杖下煤窑步步倒霉(煤)

纸糊的炉子过(锅)来就不行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和尚分家多事(寺)

和尚坐岩洞没事(寺)

驴皮贴墙上不象话(画)

拐子进医院自觉(治脚)

拉胡子过大街谦虚(牵须)

画上的马不奇(骑)

枣核截板没几句(锯)

和尚的房子妙(庙)

和尚的脑壳没法(发)

斧子破毛竹着急(斫节)

鱼池里下网多余(鱼)

狐狸吵架一派胡(狐)言

狐狸骑老虎狐假(驾)虎威

歇后语_经典歇后语

歇后语_经典歇后语

歇后语大全及答案一

1、 大姑娘生头胎开怀

2、 鸡穿大褂狗戴帽衣冠禽兽

3、 还清了房钱且住

4、 西山日头倒流水净是怪事儿

5、 隔山射虎全凭硬弓(功)

6、 蝼蛄吃庄稼地下活动

7、 乌龟驮西瓜滚的滚,爬的爬

8、 苦水里泡大的杏核儿苦仁(人)

9、 老肥猪上屠场挨刀的货

10、 木头脑瓜挨了刀不记疼

11、 寒流过了来暖流冷潮热风(冷嘲热讽)

12、 鸭子赶骆驼差得远;差远了

13、 抱着书本儿骑驴走着瞧

14、 警犬的鼻子一真尖(奸)

15、 铁叉子刷牙硬找渣(岔)

16、 七月里的荷花时鲜

17、 两牛打架硬顶

18、 演员出台粉墨登场

19、 指到黄牛便是马信口雌黄;自欺欺人

20、 玻璃袜子玻璃鞋名角(明脚)

21、 山头上的草根子硬

22、 驴头马面路货色

23、 后山石头死不开窍

24、 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25、 借灵堂哭自己另有伤心事儿

26、 皮球上扎一刀泄气;硬不起来

27、 满身生疮体无完肤

28、 《百家姓》少了第二姓缺钱

29、 晴天响霹雳惊天动地

30、 啄木鸟凿木头嘴厉害

31、 石头落水越往下越厉害

32、 草尖上的露水不长久;留不住

33、 老大懒汉老二勤不做,二不休

34、 石狮子灌米汤滴水不进

35、 杨白劳过年躲躲闪闪

36、 头发丝吊大钟千钧一发

37、 人头上长疥疮毛病

38、 铁罐头撞上玻璃瓶有口无心、空发声

39、 赶车不带鞭子光拍马屁股

40、 饿狗掉进茅坑里饱吃一顿;正好

41、 刀尖上赌气活不久;活不长

42、 龙王爷凑热闹涨水

43、 观音菩萨坐轿靠众人抬举

44、 狗咬屁股啃腚(肯定);一口咬腚(定)

45、 树枝上挂团鱼一一四脚无靠

46、 鲤鱼跳龙门碰时运,身价百倍

47、 大海鱼儿几经风浪

48、 电梯失灵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49、 黄鼠狼生耗子辈不如一辈

50、 黄鼠狼拜月亮装神弄鬼

51、 老鼠上锅台熟路

52、 吃进狼嘴的羊肉吐不出来

53、 两个麻子结婚点子不少

54、 鼻子大了压到嘴难开口;口难开:不好张口

55、 口吃黄连苦在心

56、 武大郎玩鸭子不知是什么乌

57、 六月里做棉袄早准备

58、 开着收音机听戏听见看不见;闻声不见人

59、 三十晚上盼月亮没个指望

歇后语大全及答案二

60、 叫花子串大街穷逛

61、 城楼上的卫兵高守(手)

62、 腊月里的梅花傲霜斗雪

63、 高粱秆当柱子难顶难撑

64、 看见麦子叫韭菜五谷不分

65、 湿柳做桥歪歪扭扭

66、 吃了喜鹊蛋乐开怀

67、 风筝落在刺笆[荆棘]林乱缠;缠住了

68、 竹子长权节外生枝

69、 天下的乌鸦般黑

70、 属蝙蝠的夜里欢

71、 大海里的浪涛波澜壮阔

72、 房脊上逮鸡不好捉摸

73、 老虎屁股摸不得

74、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75、 东海洋里的黄沙经不起浪来磨

76、 老没牙的喝稀饭无齿(耻)下流

77、 牵着肠子挂着肚放心不下

78、 背着哈哈镜走路不怕后人见笑

79、 阉了的公鸡不啼(提)

80、 乌鸦扮孔雀不伦不类

81、 飞机舱里伸出个巴掌来高手

82、 厅堂里的老古董摆设

83、 哪山唱哪山歌到哪说那

84、 慈禧手下的光绪帝有职无权

85、 一天到晚淡茶饭不吃香

86、 南郭先生吹竽不会装会;滥竽充数

87、 买个喇叭不透气实心眼

88、 阎王爷照镜子一鬼样子;鬼相

89、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90、 大船漏水有进无出;有去无回

91、 门缝里看大街眼光狭窄

92、 爱买红绿颜料贪色

93、 长尾巴的蝎子满肚子毒水

94、 舞台上的二人转唱一和

95、 吃饭舔碗边穷相毕露;吝啬鬼

96、 船工租船游西湖划得来

97、 空手抓山蹦子一不是好逮(得)的

98、 百货店里的买卖挑挑拣拣

99、 鸭子的屁股爱翘:圆滑;又圆又滑

歇后语大全及答案三

100、 东施效颦生搬硬套

101、 抱着干柴救火帮倒忙

102、 写字出了格不在行

103、 玻璃灯笼里外明

104、 见了王母娘娘叫大姑攀高亲

105、 门角里藏着诸葛亮暗算;暗中盘算

106、 家雀变凤凰越变越俏

107、 树叶掉下来捂脑袋小心过分;过分小心

108、 铁板上的铆钉没跑

109、 麦秸装枕头草包

110、 鳖笑龟儿看不见自己的丑

111、 高山上的松柏四季常青

112、 禾草里藏龙身农家出英才

113、 骆驼走路昂首阔步;一步个脚印

114、 菱角的肚子实实在在

115、 谷子地里长高梁冒尖;出人头地

116、 自行车爆胎气崩了;气炸了:泄了气

117、 原始森林里迷了路分不清东西南北

118、 脚踏楼梯板步步高升

119、 睁着眼睛跳黄河走投无路

120、 床底下举斧头有力用不上

121、 隔皮选西瓜难识货

122、 疯狗吃日头不晓得天高地厚

123、 吃枣子不吐核囫囵吞枣

124、 檀香木做马桶屈材(才)

125、 娄阿鼠问卦做贼心虚

126、 羊儿叫狼咩咩咩(慢慢慢)

127、 鹅卵石垫墙基立场不稳;不稳当;根基不稳;基础不牢

128、 金刚钻划豆腐深刻

129、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130、 孝子吃豆腐里外都是白

131、 鲁班皱眉头别有匠心

132、 娃娃鱼上树左看右看不像入

133、 梦中吞象野心勃勃;野心太大

134、 灶王爷上天句句实情

135、 属玫瑰的刺儿多

136、 狗嘴里抛骨头投其所好

137、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异想天开

138、 锅盖做风箱受了热气受冷气

139、 红眼老鼠出油盆吃里爬外

140、 萝卜碰上三九天要冻(动)心了

141、 急需的图章刻不容缓

142、 眉毛上失火红眼

143、 病人装进棺材不可救药

144、 缚在线上的蚂蚱跑不了

145、 太平洋搬家翻江倒海

146、 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147、 鸭子死了还有鹅个顶一个

148、 南山豹,北海蛟狠的狠,凶的凶

149、 杀凳上的肥猪活不了多久;死在眼前

150、 牛犊子撒娇顶顶撞撞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1

 “你知道吗?我家有一个眼睛大大的灶王爷呢!”假如我是书中的小女孩,我一定会很自豪的跟大家说。可惜我不是,唉,看来我只有欣赏的份了。

 书中的灶王爷是一个有着大大眼睛的,留着两撇长胡须的小老头,只不过他有点不同,他是贴在上的。这个灶王爷天天穿着红衣服,瞪着大眼睛,还有个标准微笑——看着大家。灶王爷真不愧是管灶的!每天都为大家煮出香喷喷的饭菜。

 他天天瞪着那双大眼睛,在家里看来看去。哎,我正要偷吃呢!灶王爷就盯着我看,看得我怪不好意思的,偷吃就更没说了。

 这边爷爷奶奶在吵架,灶王爷左看看右瞧瞧,他好象什么都明白了似的,眉头皱得老紧了呢!

 我们家人一旦做了什么不对的事,灶王爷就举起他胖胖的手,皱起他细细的眉毛,用不太标准的连声说:“NO。”大家一看灶王爷那个严肃的样,自己倒忍不住笑了。

 晚饭时,我、爷爷奶奶和灶王爷一起吃饭,灶王爷还是瞪着眼睛,不过他在笑呢!奶奶端着一盘土豆一步一步走来,看来爷爷奶奶都老啦,灶王爷可能也老了,可他还是那一副顽童样:眼睛瞪的老大,脸上有两抹永远都抹不掉的红。

 我感觉,我就是里面那个胖胖的小女孩。大家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我、爷爷奶奶、灶王爷、猪、狗,大家都幸福地生活着。新年到了,灶王爷得上天一段时间,大家把糖瓜给他吃,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要乱说话。不过,我想没有糖瓜灶王爷也不会乱说的,因为在心底,他永远爱着我们一家人。

 在生活中,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灶王爷”。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每时每刻地瞪着眼睛盯着我们,爱护着我们。我们都是最最最幸福的人,因为天天都有人在管我们,他们从心里爱着我们,盼望我们快快成长。

 翻开书,灶王爷还是瞪着大大的眼睛微微地笑着,他好像在对我说:“孩子,要好好珍惜那些对你好的人那。”是啊,你必须知道,那些管你的人,多么爱呀!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2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据说,月中嫦娥长得像白雪公主,灶中灶王长得像白马王子。中国素有“男女授受不亲”,人们害怕男人拜月,女人祭灶,有“男女之嫌”,所以有些地方禁止女人祭灶。

 对于灶王的来历,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诸神中,灶王的资历算是最老的。远在夏代,灶王爷已经是民间尊奉的一位大神。据古籍《礼记》礼器篇孔颖达疏记载:“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篇亦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篇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就诸神而言,灶王爷是千家万户敬仰的、最富有人性的神,关于灶王爷的由来,民间也流传着颇为有趣的故事,今加整理,以飨读者。

 一

 在很久很久以前,落荒庄有一户人家姓张,兄弟二人,哥哥叫张德,是泥瓦匠,弟弟叫张才是画师。张德最拿手的活儿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他是垒灶的高手。张才画的画,不论是神仙人物,还是花草禽兽,栩栩如生。日久天长,张才的画闻名遐迩,人们尊称“张画师”;张德盘锅台远近闻名,方圆几百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张灶王有个“怪癖气”,就是爱管闲事。他不论到谁家盘锅台,如遇到婆媳不和,就要劝说。如遇上媳妇不孝敬公婆,他就说:“百善孝为先,你孝敬公婆,将来孩子也会孝敬你,这叫一报还一报。”直说得媳妇频频点头,笑逐颜开,对婆婆似亲娘;如遇上凶婆婆虐待儿媳,他就劝说,“当长辈要有个长辈的样子,要体贴晚辈的辛苦,小小不然,不要和晚辈挣个你高我低。有话好好说,千万不要伤了和气。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一席话说得婆婆心服口服,从此待儿媳像亲闺女似的。因此,左邻右舍,谁家婆媳不和,或有了疑难事,都愿意找张灶王商量解决。

 张灶王七十岁那年冬天,偶感风寒,卧床不起,不料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寿终正寝。张灶王咽气后,张家可乱套了。张灶王在世时本是一家之主,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他管,大人小孩都听他的吩咐,现在张灶王离开了人世,张才只会绘画写诗,虽是花甲之人,对于管理家务,却一窍不通。这时张才的几房儿媳妇,吵吵嚷嚷闹着要分家。张才一筹莫展,无计可施,整日愁眉苦脸,度日如年。

 突然有一天,张才终于想出了一个好点子。腊月二十三日,正是张灶王病故一周年的祭日。这天深夜,张才突然起床,在院子里大声呼叫,他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当儿子、媳妇、孙男地女来到院中,他就带着他们来到厨房里。儿孙们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在飘动着的烛光中,张灶王和他已故妻子的美丽容貌,若隐若现,全家人惊呆了。

 张才这时才说:“今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大哥和大嫂成了神仙,玉皇大帝封大哥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封大嫂为‘灶王奶奶’。你们平时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老爱幼,闹得居家不得安宁。大哥得知你们现在又闹着分家,很是气恼,准备禀告玉皇大帝,今年三十除夕晚上,他要下界惩罚你们。”

 儿孙们听了张才这番话,吓得毛骨悚然,惊恐万状,瑟瑟发抖,立即跪倒在地,连连向灶王爷磕头施礼,祈求灶王爷饶恕,再也不敢闹事。他们急忙取来平时张灶王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再一次烧香磕头,恳求灶王爷不要和小民一般见识。

 自从张才家祭灶王之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妯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和睦相处,敬老爱幼,欢乐度日。这件事很快被街坊邻友得知,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百里的人都到张才家打探虚实。

 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晚灶壁上的灶王爷、灶王奶奶,都是画师预先绘制好的。他假借大哥显灵来吓唬儿孙们,万万没有想到此法如此灵验。所以,当乡邻们前来画师家打探情况时,他只好假戏真做,把事先画好的灶王爷像分送给左邻右舍。这样一来,灶王爷显灵之事很快传遍全国,家家户户的灶房里都贴上了灶王像。随着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送灶王升天,除夕夜迎灶王回家,祈求灶王爷保护合家平安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二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在民间还有另一种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中原大地有个张生,娶妻郭丁香。郭丁香长得眉清目秀,貌若天仙,性情温顺,吃斋念佛,乐善好施,人人羡慕张生有个贤惠的妻子,夫妻二人感情深焉。郭丁香不但貌美,而且持家有方。她种棉,防线,织布;种桑,养蚕,织锦,起五更睡半夜,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家业很快兴旺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张生家中存粮大囤满、小囤流,金银财宝不计其数,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幸福美满,人人羡慕。

 谁知张家富裕后,张生忘本,贪图享乐,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更喜沾花惹草,喜新厌旧,不久以郭丁香不育为名,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媳妇李海棠。李海棠虽说人长得漂亮,可是为人奸诈,好吃懒做,过门不久,妒忌丁香,经常无事生非,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后来海棠硬逼着张生把丁香休了。

 郭丁香含泪离开张家,来到荒郊野外,她口中念念有词:“我的鸡跟我飞,我的狗跟我走。”于是家中鸡狗随之而来。接着她又念道:“屋里粮食跟我走,金银财宝随我来。”从此郭丁香在这里安家落户,不久又重新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

 自从张生休了郭丁香,他和海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日吃喝玩乐,不到两年光景,把个万贯家产全部卖光。张生和海棠走投无路,只得沿街乞讨。

 在一个风雪交加、北风凛冽的日子,张生行乞来到一家门前,这时他已饿得行走困难,站立不稳。这家丫环红红看他实在可怜,就把他扶进厨房,拿来美味佳肴,让他饱饱地吃了一顿。张生听丫环不住口地夸奖她家女主人智慧善良,乐善好施,可惜命运不佳,直到现在还是孤苦伶仃一人。张生十分敬慕这位女主人,真想面谢这位贵夫人。

 恰在这时,贵夫人来到院子里,丫环忙告诉张生说:“你看,我家夫人来了”。张生见了这位贵夫人,头戴金冠,身穿华丽衣衫,面目和善,忙叩头施礼,口中一连声地叫道:“大娘,大娘,谢谢您的救命之恩!”

 贵夫人听了,怒目喝道:“柳条子穿鱼你瞎双眼,见了贤妻喊大娘!”

 这时张生抬头细看,站在面前的原来是两年前自己抛弃的妻子郭丁香。他羞愧难言,无地自容无,可是躲又无处躲,藏又无地藏,最后只好钻进灶膛里。郭丁香见了,急忙跟了过去,来到灶房,急忙把他拉出来。可怜张生已活活烧死。善良的丁香看到此情此景,悲愤交加,痛不欲生。她厚葬张生后,抑郁寡欢,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后,考虑到郭丁香生前为人,封郭丁香为灶婆,又念及张生能知错认错,封张生为灶王,专管人间、天上传递消息。

 自从张生当了灶王爷,每年除夕来到人间,收集各家的善事恶行,于腊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据此玉皇大帝扬善惩恶,以保天下太平。

 百姓得知张生当了灶王,想起他的生前为人,敬畏交加,担心他在玉皇大帝面前拨弄是非,于是在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时,一边磕头施礼,一边唠叨:“灶王爷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且向他嘴里塞糖,还在嘴边摸糖,希望他说话甜甜的,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要胡言乱语。

 灶王爷深知民间疾苦,状告三尸神在人间为非作歹,并且告诫各家各户从腊月二十三日到除夕,打扫庭院,才使三尸神的阴谋没能得逞。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天上人间诸神中,唯有灶王爷最具人性,体贴民情,因此历来受到全国百姓的敬仰,每年腊月二十三送灶王,除夕之夜迎灶王,年年如此,乐此不疲。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3

 张生娶了个媳妇,名叫郭丁香。这个丁香非常贤惠,自嫁给张生后,起早睡晚,收干晒湿,辛勤持家,几年功夫家业就兴旺起来,骡马成群,瓦舍百间,张生阔了,多亏娶了个勤劳的丁香。

 张生看到家业越来越大,成了富户,不想想是怎么得来的,看着丁香没有年轻时俊了,就产生了喜新厌旧的思想,冬日活也不干,一心想把郭丁香休掉,找个漂亮的年轻媳妇。他整天虐待丁香,把丁香休出家门后,又娶个财主的女儿李海棠。这李海棠好吃懒做,整日和张生花天酒地,不操持家务。几年功夫,家业败尽,渐渐地穷了,连房屋加土地都卖净,连饭也吃不上了,李海棠也不跟张生了。

 俗话说:休了前妻没饭吃,张生要饭要到一家门口,一个做活的给他盛了一碗汤喝了。张生说:“这汤真好喝,再给一碗喝吧。”做活的又盛了一碗给张生喝了。张生喝完两碗汤,看看天色不早了,就说:“天不早了,给你家主人说一声,能让我在您家锅屋里住一夜吗?”做活的说:“行。”就把张生领到家里,在锅屋里住下。张生说还饿,还想喝碗汤,做活的又给他盛了一碗,张生喝完说:“你东家心眼真好,你回报一声,我想见见他。”家人说:“不用回报,我家主人心眼最好,给他说一声就来。”张生心里感激不尽。自己正想着,这家主人来了,张生一看是个女的,好像面熟,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休出家门的丁香。丁香问张生:“怎么到了这步田地了?”张生羞的无地自容。心想:我还有脸活着,死了吧。张生一看丁香家的大锅底下火烧的正旺,就一头钻到锅底下烧死了。这时候,巡天的天神正好看见,就回报了玉皇。玉皇知道张生虽然不好,但他知道害羞,自己投火烧死自己,说明他没坏到底,还能回心转意,他既死在锅底下,就封他灶王吧。

 张天师传下旨意:封张生为灶王,为一家之主,逢年节都用果子敬他。每年腊月二十三骑马上天回报,腊月三十那天再回来,在天上过七天。

 张生封了灶王之后,家家都把他的像贴在锅门口。有的妇女抱着孩子烧锅,有的小孩把他的'脸皮抓破,有的小孩弄了泥巴抹到他嘴里。他很生气,单等腊月二十三日骑马上天一回报,对他不好的都穷了;谁对他好的,都叫谁富了。

 老百姓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才知道是灶王爷上天回报的。以后恐后他上天不说好话,在送他上天的时候,都用秫秸稗插个马,做了面条,叫他吃饱喝足,照顾好好的,还圆成一番,叫他上天回报好话。后来还信不过,就用粘米做了个糖盘敬他,叫他吃了糖盘粘住嘴,不让他上天回报坏话。人们还在灶王像两边写了一幅:“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披是“一家之主”。直到现在,还有“二十三啃糖盘,再过七天就到年”的说法。

灶王爷的传说故事4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小年儿,家家户户祭奠灶王爷的日子。现在很少有人在这一天上供烧香,但是这个节日习俗还一直流传着。

 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供奉灶王爷。那时的灶王爷很少有现在这印刷精美的挂画儿,人家灶台前灯窝儿旁边便是灶王爷的牌位儿,一张黄纸贴在墙上,中间写着“灶王爷之位”几个大字;两边是一幅对联儿,“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上边是横批,“一家之主”,也因此在民间产生了一句歇后语,叫做“灶王爷的横批——一家之主”。在那张纸做的牌位儿下边钉两根小木橛儿托起一块一尺来长儿半尺来宽儿的小木板儿,那是给灶王爷摆放上香炉和糖果用的。

 传说在这一天,家家户户供奉的灶王爷都要回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他在凡间一年的工作,同时还要把人们的要求和良好愿望反映给玉皇大帝。因此,人们在这一天的早上,都要点上一炷香,三拜九叩首,在心里默默地向灶王爷祈祷,委托灶王爷把自己的愿望带给玉皇大帝,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

 小时候父亲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说的就是灶王爷满足人们愿望的事儿。

 故事说的是,很久以前,有个老员外,雇了一个小长工儿,这个小长工儿一晃已经十八岁了。老员外有一个儿子,和这个小长工同庚,不同的是老员外的儿子不但不需要下田劳作,还老早儿的娶了妻,生了子,小长工觉得很不公平。

 这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小长工领了一年的工钱,回家和唯一的亲人老父亲过年。话说小长工的父亲就在这一天的早上给自家的灶王爷供了糖果,上了香,然后三扣九拜之后在心里默默祈祷:“大慈大悲的灶王老爷,行行好吧,让我的儿子早点上媳妇……”

 就在这一天的夜里,小长工做了一个梦,梦见了灶王爷,灶王爷告诉他说:“明天你到集市上买一张画有美丽姑娘的年画,贴在你家炕稍墙上,你老父亲的愿望就能实现。”小长工虽然不知道父亲的心愿是什么,但还是照着做了。

 大年三十儿晚上,子夜到了,小长工烧开了煮饺子水,和老父亲到院子里放爆竹。放完爆竹,爷俩欢天喜地地回屋煮饺子,一开门,见一个美丽端庄,衣着艳丽的姑娘正在灶台前忙着煮饺子呢。抬头看看灶王爷,灶王爷仿佛在看着他们笑;再进里屋一看,墙上的年画变成了一张白纸,老父亲心里一下子明白了,那煮饺子的姑娘就是灶王爷求玉皇大帝赐给他的儿媳妇。

 转眼之间又到了年底,小长工已经有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可是他仍然长年累月给老员外扛活,日子过得比先前更紧了,小长工觉得很不公平。小年儿又到了,小长工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给灶王爷上香祈祷,祈求能赐给他富贵。夜里,灶王爷又来了,见面第一句话就说:“小伙子啊,你不知足哇。有了媳妇和儿子又想要富贵,天下哪有那么多好事?”

 小长工问灶王爷:“我为什么就不能像老员外的儿子那样?”

 灶王爷说:“他能和你比吗?他只有二十三岁的寿命,你有七十三岁的寿命啊!”

 小长工说:“我就是活到一百零三岁不也是受穷吗?我宁肯和他一样活到二十三岁,也不愿意永远受穷。”

 灶王爷想了想,对他说:“那好吧,明天你到集市上捡带有金元宝的年画买一张,贴在炕稍墙上就行了。”

 第二天,小长工照样儿做了。

 大年三十晚上,小长工放完爆竹回屋里一看,惊呆了,炕上摆满了黄澄澄的金元宝。

 有了钱,小长工不用再给人家扛活了,家里买了很多土地,盖了四合大院儿,雇了好几个长工,从此,小长工当上了远近闻名的大员外。他老父亲为了能多抱几个孙子,又为儿子娶了好几房儿媳妇,没过几年,老人家就孙子孙女成帮了,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小长工时刻都没有忘记灶王老爷的大恩大德,但是不知道怎么报答。经过多日的冥思苦想之后,决定在自家为灶王老爷修建一座祠堂,于是请了泥瓦匠,盖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祠堂,为灶王老爷雕铸了一樽镀金的泥像。

 是年小年儿的夜里,灶王爷又来到了他的梦里,告诉他年三十儿半夜十二年点他就到寿命了,让他有个准备。

 第二天,他告诉他的子女们说:“年三十儿我就要走啦,你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了灶王老爷的大恩大德,特别是腊月二十三,千万不要忘了给灶王老爷上供烧香。”

 年三十儿,她早早地来到灶王老爷的祠堂里,坐在灶王老爷的对面,摆上了丰盛的酒菜,自己吃一口菜,给灶王老爷喂一口菜;自己喝一口酒,给灶王老爷喝一口酒。就这样,一口菜,一口酒,一边吃,一边喝,一边唠着感恩的话,弄得灶王老爷满脸满身都是酒菜,都是油腻。子夜到了,阎王派两个钦差来接他,一看他正在和灶王爷面对面的喝酒,没敢惊动,忙跑回去向阎王报告说:“那小子正在和灶王爷喝酒呢,有说有笑的,我们俩没敢惊动。”

 阎王不信,亲自和两个钦差去接,到那一看果然不假,于是火冒三丈,就去找玉皇大帝说理。玉皇大帝听了之后说:“不对呀,老张现在正在和各路神仙一起吃庆功酒呢?”两人一边说一边来到了宴会大厅找灶王爷。灶王爷说:“那那儿是我呀,那是他为了感激我,为我塑的镀金泥像。”

 玉帝和阎王一听世上还有这样知恩图报之人,感动之余,就免去了小长工一死,允许他能活多久就活多久。

 小长工陪着灶王老爷的雕像喝到天亮竟然还活着,而老员外的儿子,在那个年三十儿的子夜时分如期归西了。

 末了的结论是,做人,要知道知恩图报。

《爱的教育》小说目录如下:

十月

开学第一天 十七日

我们的先生 十八日

灾难 二十一日

格拉勃利亚的小孩 二十二日

十一月

扫烟囱的孩子 万灵节 二十一日

好友卡隆 四日

卖炭工和绅士 七日

弟弟的女先生 十日

我的妈妈 十三日

朋友可莱谛 十三日

校长先生 十八日

士兵 二十八日

耐利的保护者 二十九日

班长 二十一日

少年侦探(每月故事)

十二月

商人 一日

虚荣心 五日

第一场雪 小石匠 十一日

雪球 十六日

女老师 十七日

受伤老人的家 二十日

少年抄写员(每月故事)

意志 二十八日

感恩 一日

一月

实习老师 十八日

斯带地的图书馆 二十日

铁匠的儿子 二十三日

朋友的来访 四日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国王的葬礼 二十一日

开除勿兰谛 二十五日

少年鼓手(每月故事)

爱国 二十四日

嫉妒 五日

勿兰谛的妈妈 二十八日

希望 一日

二月

颁奖 十四日

决心 二十一日

玩具火车 二十二日

傲慢 二十五日

受伤的工人 二十八日

囚犯 二十九日

爸爸的看护者(每月故事)

铁工厂 三日

小卖艺人 “谢肉节”的最后一天

盲童 生病的女老师 七日

病中的老师 一日

街道 三日

三月

夜校 二日

打架 五日

学生的家长 十一日

七十八号犯人 十九日

小孩的死亡 三月十四日前夕

颁奖典礼 一日

我的姐姐(或译作“我的姐姐康拉德”) 五日

病中的老师 日

1950年,在贵州的一个破草房里,一个中年妇女气愤地对着自己的丈夫说:“你看看你现在的工作,作为一个瓦工说到底还是不行,我们日子过得那么苦,住的住不好,小孩子也是和我们一起遭罪,你就应该好好想想办法!”

中年男子无奈地回复妻子说:“你看我身上还有残疾,总归是没有那些健全的人活干得好,就算去好的岗位,也是要遭人嫌弃的……”

妻子听到后,也不好再说些什么,于是两人就沉默了。

自从这一次吵架之后,这位中年男子就开始想着办法,怎么样才可以让一家人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第二天,他在外边上完班,中午要吃饭的时候,他看到了一张报纸,报纸上写着杨勇司令以及其他革命战士的名字,这让他产生了一个想法,他要向国家求助,让国家给他安排一份工作。

晚上回到家,他就拿出了信纸和笔,开始动手在信纸上写下了自己的诉求说:“杨勇司令,我是孔宪权,现在还好好地生活着,没有牺牲,只是在红军长征的时候身上留下了残疾,现在生活困苦,想要拜托上级给我安排一份工作。”

第三天一大早,他就跑到邮局去,将这封信给寄了出去。没过多长时间,他就收到了杨勇司令的回信,信中说:“孔宪权,没想到你居然还活着,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你了……只要你说一声,肯定给你安排一个工作的。”

随即,他将这一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妻子,两个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孔宪权还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他知道,国家从来没有忘记自己。

1911年,孔宪权在湖南浏阳出生,家里没有资本,并不是那种家境令人羡慕的地主,而是同平常人一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贫农家庭。

家族世代为农,因此,他的父母也是农民。无论时代如何更替,农民无疑都是 社会 最底层的人。孔宪权的童年生活过得十分凄惨,因为家里穷,经常性地饿着肚子,这让他从小就知道饿到前胸贴后背是一种什么体验。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孔宪权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理解父母以及家庭的困难处境,于是,在小小的年纪里,就会特别的懂事,帮助父母干农活,没事在家做家务,以此来分担父母的压力与劳累。

当时的 社会 ,官僚、地主横行,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孔宪权也深深体会到了这种被压迫和被剥削的感觉,这也让他慢慢地产生了要去当兵的想法。

到后来,他就听说了毛泽东的名号,知道了他就是为贫农老百姓翻身的救世主,也更知道他有着许多的过人之处,再到后来,他知道毛泽东居然和他一样是湖南人,这一下,让他彻底燃起了想要当兵的欲望。

不久之后,他就在湖南当地加入了红军部队,正式成为了一个红军战士。

1931年,国民党军队在江西永丰对***军队发起了第一次围剿战争。此次战役可以说是重要的一战,如若打赢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浇灭敌人的一部分斗志,同时会提高红军方面的作战信心。

战役打得非常顺利,红军取得了战役最后的胜利。

孔宪权虽然是一个刚入伍没多久的新兵,却在这一次战役中,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更是直接将国军十八师的师长俘虏了。一下子孔宪权就立下了大功。

1932年,孔宪权因其能力出众,在黄克诚的引荐下,他加入了中国***。

在之后的日子里,孔宪权不断稳定地发挥着自己的能力,这也让他刚开始从一个小小的士兵变成了部队的指挥员。

1934年,由于指挥错误,让本可以取得胜利的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败。至此,***只能选择开始长征。

这时的孔宪权已经是红军十二团的一名作战参谋。他一直都在长征途中为红军部队保驾护航,不过,情况却不容乐观,国民党一直对红军部队紧追不放,使红军遭到了非常大的损失。

红军为了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决定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以商讨下一步的战略规划。经过商讨,最后的方案就是带领红军部队回到贵州,而后,再第二次渡过赤水,这样一定可以在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将他们教训一顿。

首先,孔宪权所在的红军第十二团就被上级安排了作战先锋的任务。这个任务需要去到敌军阵营刺探情报,好为下一步的计划做准备。

经过一段短时间的摸查,孔宪权便将敌人在娄山关的阵营摸得一干二净,极大地便利了红军对敌军发起进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红军于1935年2月,对在娄山关驻扎的敌军发起了进攻,这也就是著名的“娄山关战役”。

孔宪权的第十二团本来就是作为先锋部队,所以在娄山关战役中,他们就是冲在最前线的那一批红军战士。

在激烈的交战中,许多战士牺牲在了敌人的子弹之下,也都倒在了血泊之中。战争持续到后面的时候,孔宪权所在的十二团的未牺牲红军战士已经所剩无几了,他见到此次战役已经到了不利的局面,只能架着机关枪拼命地向敌军进行扫射,没了子弹,只能拿着手枪和敌人作战。

但终究是人少力量小,敌军开始对孔宪权进行围攻,最后,孔宪权的左胯骨被子弹击中,他也因此倒在了防御沟壑里头,眼看着敌军就要冲上来了,幸好,红军的援兵赶到战场,抵挡住了敌人的进攻,并将孔宪权用担架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在孔宪权以及其他红军战士的坚持与努力下,娄山关算是被保住了。

此时的孔宪权,因为胯部以及腿上中了子弹,被送到医疗救治点的时候,身上已经血肉模糊,生命也危在旦夕。

上级看到之后,便对所有的医护人员说:“你们拼尽全力都要将孔宪权参谋救治过来,一定不要放弃一线希望……”

在接到命令后,医护人员不顾一切地救治孔宪权,情况却不容乐观,就在大家觉得孔宪权没有机会挺过去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孔宪权存活了下来。

清醒过后,医护人员询问孔宪权说:“我们都以为你挺不过去了呢,幸好你醒过来了。

孔宪权回复医护人员说:“革命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我怎么可以放弃,我相信党还需要我贡献一份力量,也相信我一定可以为党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上级都非常明白孔宪权想要随兵作战的迫切心理,但是,由于他的伤势过于严重,没有好几个月是根本好不了的,更何况他的身体已经受不了颠簸了,所以,只能让他留在贵州的一个善良的老乡家里慢慢养伤。

老乡对待孔宪权非常好,在他生病期间一直无微不至地在照顾他,孔宪权对老乡无比地感激,并无以为报。

孔宪权伤养好之后却留下了终身残疾,脚走起路来已经一瘸一拐了,这让他十分伤心,他再也不能去到战场上为了组织和敌军奋力拼杀了。

在之后的日子里,孔宪权便离开了老乡家,开始了自己在贵州地区生活。因为不能再回到部队了,所以,只能选择找一份工作去养活自己,好让自己不给组织添乱。

在此期间,孔宪权便去做了一个卖东西的商贩,到处走街串巷进行商品售卖,以赚取微薄的生活费。他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认为他是个憨厚老实且非常有责任心的人,两人认识不久之后便结了婚。

为了改善生活,孔宪权就换了一个工作。专门去学习了一门手艺,去做了一个泥瓦匠,给村子里头的村民盖房子。久而久之,村子里的村民都对他十分熟络,有房子盖还专门点名道姓地叫他来给他们盖。

孔宪权向来是个热心肠的人,所以,他非常乐于助人。只要是谁家有困难,他就会不求回报地去帮助他们,这些举动都被村民们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

后来,大家知道他是一个当过红军的人,且腿上的毛病也是因为与敌人厮杀才留下来的,对他更加敬重,就连小孩子也对他非常崇拜。

虽然拥有村民的敬重,日子却过得属实不如意,这也少不了妻子对他的抱怨,这也让他对妻子产生了愧疚之情,觉得让妻子和孩子跟着自己受苦。

为了让她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所讲的那一幕,他写信给上将杨勇,麻烦安排一份工作,最后杨勇便给他安排了一份轻松的工作,收入较之前更可观。

这种亲戚不要再走了[耶]

姨家应该是母亲的姐姐,或是母亲的妹妹家,如果你二姨这样讲,连二姨小孩也这样讲,这样亲戚真没走的必要。

亲戚亲戚,是亲就是戚,这个戚我认为,和聚谐音,走就亲,走就聚,亲戚如果不走动,就不亲!

如果长辈叫不要来了:这要看是什么亲戚,如果是母亲娘家,父亲外婆家,母亲父亲健在,是不能不去的!

有话讲一姑二表三代四了,就是这个道理,到老表这一代,再下一代还走的很少。

如果是其它亲戚,或是彼此间的地位悬殊很大,不走也罢;抑或是经济相差很大,不走也罢。

亲戚来往,你来我往,有来有往…

一旦对方说出不要来了,尤其是长辈这样讲,说明人家不愿和你来往,是经过思考讲的,不是信口开河!不过这要分二种情况:一如果是血亲,三代以内。这样讲,可能是自己没做好,人家长辈生气,或心里有想法,就不能不走。应该找出原因,或赔礼道歉,都是要走的;二是三代以后,枝丫亲,平时又少来往,如果对方长辈这样讲了,不走就算了,彼此都好。

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身边同样的一个例子!

我的舅妈就是这样,以前每次春节去他们家,舅妈都会说不用来了,挺麻烦的!

刚开始挺不能理解的,后来我倒也是能够理解了!

1、春节去亲戚家拜年,老是提着很多东西去,又到最后都被退回来了,一大家聚在一起,舅妈家姊妹多,自己的孩子也多。每逢春节,一桌子都坐不下,大家一起一坐就是好几桌,舅妈一个人忙着作饭菜,忙得不可开交,可谓是焦头烂额。

2、给压岁钱之类的,都是换来换去,感觉挺没有意思的,都说“人情世故”,“你来我去”的,去了他们家,他们又来我们家,反正就是春节都在张罗着,挺费精力,挺费事的!

总之:对于“如果春节去亲戚家拜年,长辈说不用来了,以后还去不去了?我倒觉得,如果对方发自内心的不想春节太麻烦、太费事,那确实可以不用去,因为春节是难得休假的日子,不应该充满压力和负担,应该是属于放松心情和释放压力的时候,可以好好无拘束的享受一下放假的愉悦心情。其实现在网络发达,春节可以发信息或者视频问好,以红包形式等以表心意,这也是一种好的方式。

春节走亲戚是礼节,也是大家聚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但是不应该有拘束和压抑感。如果春节走亲戚,长辈直接说了,不用来了,其实真的可以不用去,可以在平常的时候注意走动和关心问候长辈也是一种爱的体现!

不用去就不去了呗,既然长辈都这样说了,以后去多难为情。在自个家里过年不香吗!

首先恭喜你,以后不用破费去走这个亲戚了。

新年拜年,你去亲戚家拜年,说明你尊敬这个亲戚。

亲戚说不用来了,证明了是看不起你,常言道: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小的时候在家族里就我家过得最差,孩子多,田地少,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都不够吃,这个时候就要跟亲戚借一些粮食,等打下新粮就还。

姑姑是她们兄弟姐妹中过得最好的一个,家里没有粮食大多数去跟大姑姑借,等打下新粮会多还一些。

有一年新年,爸爸带着我提着一只下蛋的老母鸡去跟大姑姑拜年,感谢她每次都借粮食给我们。

到姑姑家后,大姑父看到我们立马变了脸色,当着一屋子亲戚的面骂骂咧咧的:“穷酸样,学人家拜什么年,以后不要来了。”

我是哭着回家的,到家后爸爸知道事情真相一夜没睡。此后再没去姑姑家借过粮。第二天到处托人打听哪里有工作,后来跟别人去工地干活,晚上回来又要忙农活,不出一年就累得皮包骨头。好在我们渐渐大了,可以帮家里干点农活,爸爸才不用那么辛苦。

现在我们都长大成家,爸爸因为在工地做得好,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已经成为了比较好的泥瓦匠,可以在家附近接活自己做,家里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前两年盖起了四层洋楼。

现在大姑姑大姑夫后悔了,前两年托小姑姑来道歉,说当时不该那样说话,以后大家还是要走动的。

我爸听了跟小姑姑说:“他们来我家拜年我很欢迎,但是我不会去他们家了”。

爸爸是真的伤心啊,当年五个孩子都等着吃,每次去借粮都是厚着脸皮去,还的时候怕大姑姑不好做人,都是还多一点。

爸爸说:“我当年只有那一只下蛋的母鸡啊,就拿去你大姑姑家了,那么多的亲戚,说那样的话,我再穷,也有自尊心啊”

这些年爸爸再苦再累,宁愿累出一身病也不愿再向亲戚伸手;日子好过了也尽量帮助过得不好的亲戚,穷亲戚上门,爸爸都要把他们口袋塞满再走。

人重要的要有上进心,要努力,今天亲戚看不起你而叫你不要去拜年,那么我们也要提升自己的实力,让看不起你的亲戚后悔这个决定!

如果春节去亲戚家拜年,长辈说不用来了,以后还去不去了?

这个可能要看双方长辈的意思了,因为礼尚往来吧,你去给亲戚家拜年,亲戚家子女也要到你家拜年,也许你二姨家的女儿工作忙或是远嫁,只想过年在娘家,不想再去看七大姑八大姨的情况也可能存在,这个真的得看情况的。

我有个朋友就是远嫁,过年独自回娘家,因为老公这边也得要拜年什么的,只好自己回娘家或带着孩子回娘家,因为来回的路上要花两天的时间,加上值班什么的要调班,她每次回去过年都说累S了,因为还要去姑呀叔呀姨呀舅家拜年,后来就提出了只呆在娘家陪娘,心情也好也省去了各种陪人尴聊的无奈,说这样好极了,至少吃得好睡得好,确实过年时不少红包或礼品是换来换去的,形式上的拜年真的很累人,不如自在些,给自己休息和清静的时空陪陪自己的父母也是很好的享受。

因此,长辈说不用来了,须酌情看以后去还是不去!理解吧,相互体谅可能才是心中最大的礼。过年的大吃大喝和通宵的玩,对于工作中的人来说,真的是相当的不好,非常不利于身心 健康 !

有些不堪别人不想让你看到。

一代亲,二代认,三代四代都拉倒。

如果长辈说不用去了就不去了吧!

我们有一个舅爷爷,我爸的舅舅。

以前在老家,大人孩子,阖家搬。年年去给他们拜年。能挤得满满当当,开两三桌子客。吃饭喝酒,热热闹闹的。舅舅为大嘛!有钱没钱,在家过年。

然后儿子们都出来了。老家房子也垮了。重盖,还不如不盖。老两口年纪也大了,田地也种不了了。种地也没多少收入。就把家里的粮食找了个粮店寄存,吃的时候去取,吃多少,取多少。老两口搬镇上生活了。当环卫工。租的房子。

第一年,我爸他们弟兄几个。打电话给舅舅,要去拜年。

那个舅爷爷语气里满是惶恐:“不用来了!不用来了!那么客气干什么!不方便,不方便!”

结果他们弟兄几个犟着去了。带着一帮大人孩子。一家老小,孙子都半人高了。提着东西。去拜年。舅舅为大。

就一间房子,支个床。厨房在过道里,卫生间在外头。屋里还码着扫地的时候捡的瓶子破烂什么的。不多描述了。怕各位看哭。大过年的。

舅爷爷眼泪都下来了。

他们喝了杯水就走了。

以后再没去了。

遇到那个舅爷爷,他们双方都尴尬。

六七十岁了!也是个要强了一辈子的人!临老临老,过得不如人家。

子孙孝不孝顺,老年是否有所依,有所养。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农村的,都没有退休金,养老金。子女们过得不大好的,住一起也是天天吵架怄气。两个人当环卫工一个月还有两千多块钱收入。想吃啥吃啥。还不受气。这是个没法摆开来讨论的问题。有些事,叫别人家的事。

有些不堪,别人不想让你看到。何必去接人短呢!即使是无意的。给彼此留个面子吧。毕竟大过年的。揭开了遮羞布,以后就不好处了。

世态炎凉,人情薄如蝉翼,亲戚只是有血缘关系的陌路,你的亲戚当面说这样的话,事出有因,这牵扯到两代人的关系,老百姓讲究礼尚往来,不愿意欠人情,首先亲戚没把你当回事,觉得你拜年后还礼是负担,子女不愿意回访,另外你为人处事肯定有不当之处,应该好好反思。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真相:你的人际关系的好坏与你的地位、实力、价值有关,与其他的关系不大。人性对强者宽容温柔,对弱者冷酷无情。没关系,断了鸡肋的亲戚关系,并不影响你吃饭、做事。

人家都开口叫你不要去了,你干嘛还要死皮赖脸地去呀?人家开口了就顺了人家的意吧!人家图清静,你去了打扰人家的清静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早散晚散都要散,友好地散就行。没什么难为情的,理性现实地接受吧!

春节是个喜庆的团聚的日子,走亲访友是国人的传统。拜年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至于说长辈出于各种原因不让拜年,但做为晚辈该尽的礼数还是得尽到的。

如果春节去亲戚家拜年,长辈说不用来了,那要看长辈说这话的真实意图,如果长辈怕给你添麻烦,是客气话,那以后当然还是要去的。如果长辈想清静,不愿有人来打扰,那以后就不必再去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3940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8
下一篇2023-09-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