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是爱因斯坦七十诞辰之年。这一年,美国出版界组织了一些哲学家和物理学家撰写庆贺爱因斯坦七十寿辰的论文。玻尔也被激参加撰写。玻尔写的论文显得非常奇特,几乎令人感到与"庆贺"极不协调。他在论文中阐述了他和爱因斯坦之间的争论,并证明爱因斯坦每次提出的思想实验都是错误的。当然,玻尔仍然象历来所强调的一样,再次指出爱因斯坦提的问题是极卓越和极宝贵的,它们对量子力学的迅速发展起了极重大的作用。论文集最后一篇文章是爱因斯坦的致答文。在答文中,爱因斯坦仍然坚持自己一贯的观点,并对玻尔的观点又一次进行批驳。这种庆贺文集,在世界上大约是绝无仅有的吧!不过,在文章的末尾、爱因斯坦总算说了几句客气话:"我……感到……有点尖锐。不过,下面的说法可作为我的辩解:人们只会同他的兄弟或者亲密的朋友发生真正的争吵;至于别人,那就不会争吵的。" 看来,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擘之间的争论,一定是异乎寻常的激烈,不然的话是决不会在祝寿时都不放过。那么,他们是为什么事情争论呢?结果又是谁是谁非呢?由于牵涉到很古老但又很难回答的哲学问题,所以下面的简略回顾,多半只论及比较具体的科学内容,至于其中隐含的哲学内容,则只能浅涉一点点。
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是物理学史上持续时间最长、争论最激烈和最富有哲学意义的争论之一。他们间的争论开始于1920年4月,这次争论的具体内容在本书有关玻尔那一节曾有过描述。玻尔虽然在争论中因企图放弃能量守恒的普适性而被证明是错误的一方,但玻尔强调要同经典物理观念作彻底决裂的说法,后来被证明是很正确的。
此后,在玻尔身边集结了一批极有才华而又具有极强批判能力的年青人,他们在玻尔的领导下,使量子力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926年6月,德国物理学家玻恩提出了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这一解释的主要精神是说由量子力学波动方程求解,只能得到运动过程一个确定的几率,而不能再象牛顿力学那样给出确定的值。但自从牛顿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牛顿的理论,这种理论告诉我们,只要知道了粒子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并给出作用于该粒子的力,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所给出的方程求解,我们就可以精确知道粒子以后任何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例如我们可以精确算出哈雷慧星于85年11月8日将在我国广大地区上空出现,也可以算出几十个世纪以后地球、月亮和太阳之间的精确位置等等。而现在玻恩宣布,我们对基本粒子的了解与经典物理不同,我们只能知道某个粒子出现在某处的可能性或者是三分之一,或者是二分之一。
玻恩的解释还没被大多数物理学家接受,1927年初,德国另一位年轻的物理学家海森堡又提出著名的"测不准原理"。这一原理是说人们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也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其能量和时间,如果位置(或能量)测得越精确,则速度(或时间)就测得越不精确。这和牛顿力学又是大相径庭,在牛顿力学里人们是可以同时准确地测定位置和速度、能量和时间的。
微观粒子的这些极为奇异的特性,引起了物理界的激烈的争论。1927年9月,在意大利迷人的科摩湖畔召开了纪念伏打逝世一百周年大会,玻尔参加了这次国际物理学会议。会议上,玻尔以《量子公设和原子论的最新发展》为题作了讲演。玻尔指出微观粒子现象的任何观测,都必然使得粒子和测量仪器间存在"原则上不可控制的相互作用",因而我们不可能使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在同一实验中表现出来,因而必然得出测不准关系。这样,粒子性和波动性,位置和速度,以及能量和时间这些概念是互相排斥的,但在描述同一微观现象时,这些互斥的概念又是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的。而且,只有它们互相补充,我们才能够得到隐藏在实验后面的完备的描述。这就是被哥本哈根学派推崇备至的"互补原理"。依照这一原理,玻尔指出:"通常意义下的因果性问题不复存在了"。
虽然玻尔小心翼翼地说,相对论改变了空间和时间的观念,现在量子论将改变传统的因果概念;相对论指出同时性的确定离不开参考系的选择,现在量子论则指出在微观领域里不能忽视仪器对微观客体的作用,所以,"在这儿,我们发现自己正同爱因斯坦走着相同的道路",但玻尔的讲演,仍然使大多数与会者震惊、困扰、愤怒。有一些人极力反对玻尔的理论,另一些人则不习惯、不喜欢玻尔的解释方式。
可惜这次会议爱因斯坦没参加,大家都想听听这位最杰出的人对此有什么看法。他会反对玻尔的观点吗?
紧接着于同年的十月,在比利时首府布鲁塞尔举行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电子和光子",这是当时涉及到物理学各个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会议中讨论的中心问题就是在新出现的量子力学解释中,是不是一定得摒弃确定性原理,有没有可能存在一种比互补原理显得不那么离经叛道的折衷方法。
这次会议爱因斯坦和玻尔都参加了。参加会议的物理学家心情都非常激动,谁是谁非看来该有一个分晓了。玻尔讲完了他的互补原理以后,爱因斯坦起来发言了。爱因斯坦在量子论早期的光量子阶段,曾对这一新理论作过卓越的贡献,他的发言当然是令人瞩目的。爱因斯坦开门见山,毫不含糊地说他不喜欢测不准原理,互补原理也不是一种可以接受的好理论。他说:"这个理论的缺点在于:它一方面无法与波动概念发生更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又把基本物理过程的时间和空间拿来碰运气。"
爱因斯坦的观点一亮出来,会场立即象炸了锅似的,不同国家的物理学家激动得顾不上用国际语言,就各用各的语言叫嚷着要发言。会议主席洛伦兹一向以善于周旋于各派物理学家之间而闻名,但这次怎么拍桌子也管用。同是爱因斯坦和玻尔好友的荷兰物理学家埃伦菲斯特着急了,只得跑到讲台上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上帝真的使人们的语言混杂起来了!"正在叫嚷的物理学家见了这句话,哄堂大笑,第一次会议总算到此结束。
为什么大家见了埃伦菲斯特的话就哄堂大笑呢?原来这是《圣经》上的一段的故事:据说巴比伦人曾经想建造一座通天高塔,上帝知道了十分震怒,为了惩罚人类这一野心,他使人类的语言混杂起来,彼此无法交流思想,结果使通天塔无法修建。现在,各国物理学家都用各国语言叫嚷,不也会使他们想建成的新理论无法成功吗!所以,大家都觉得自己太激动了,真有点可笑。
通过这次会议激烈的争论,许多物理学家接受了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的观点,但爱因斯坦并没有信服。尽管爱因斯坦在这次会上想出非常巧妙的思想实验以揭露哥本哈根学派观点的错误,但每次都被玻尔证明这些思想实验其实是根本站不住脚的。玻尔非常成功地捍卫了自己的观点。
爱因斯坦坚持认为:"当主要的描述方法还不完备时,当然只能由此得出统计性的结果来,这是不足奇的。"这就是说,爱因斯坦认为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只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他曾开玩笑地问玻尔:"难道你们真的相信上帝也靠掷骰子办事吗?"玻尔也恢谐地回答:"难道你不认为用普通的言语来描述神的旨意时,还是小心一点为妙吗? "
三年之后,在布鲁塞尔又举行了第六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玻尔早就料到上次会议的争论将继续下去。果然,会议一开始,爱因斯坦就又使出他的拿手好戏,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思想实验,力图彻底摧毁测不准这一"偏见"。爱因斯坦深知,作为哥本哈根学派解释的核心或关键的测不准原理如果能证明在单个事件中不成立,那么量子理论的不完备性可以被肯定。
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名叫"光厘"的思想实验。在这儿也许有必要简单地解释一下什么叫"思想实验"。思想实验又称假想实验或理想实验,它不同于具体的实验,它不是一种实践活动,而只是一种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逻辑推理的一种方法和形式。在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关头,思想实验不只一次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它被证明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爱因斯坦的"光匣"是一个假想的里面装满了辐射物质的匣子,其一侧有一个小洞,洞口有一块挡板,一个机械钟可以控制挡板的开关。当某一时刻洞门打开,放出一个光子。爱因斯坦论证说,光子跑出匣子的时间可以精确测出来,而光子的能量可以简单地通过匣子重量变化以及公式E=mc2而精确地确定,这样,测不准原理就显然被违犯了,而准确性和因果性又得到了恢复,世界又正常了。
玻尔这一下可有点紧张了。爱因斯坦竟用他的相对论巧妙地批驳了整个玻尔的观点。当天夜晚,玻尔和哥本哈根学派的人根本没有睡觉,他们紧张地探究,爱因斯坦的这个实验究竟又在哪儿出了错呢?玻尔毫不怀疑爱因斯坦是错了,但是玻尔不知错在哪儿,而天明后他就应该回答爱因斯坦的挑战。比利时物理学家罗森菲尔德后来回忆说:"面对这一问题,玻尔感到十分震惊。他不能马上找出这问题的答案。整个晚上的他都感到极度不快。他从一个人走向另一个人,企图说服他们这情况不可能是真实的,而且指出,如果爱因斯坦正确,则将是物理学的终结,但玻尔提不出任何反驳。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两个对手在离开俱乐部时的身影。爱因斯坦,一个高高的庄严的形象,而玻尔则在他身旁快步走着,非常激动。他徒劳地辩护说,如果爱因斯坦的装置能够运转,这将意味着物理学的终结。"
爱因斯坦大约觉得自己已稳操胜券了。但在第二天的会议上,喜气洋洋的玻尔又倒过来使爱因斯坦十分震惊了。玻尔利用爱因斯坦十五年前在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发现找到了爱因斯坦思想实验中的错误。爱因斯坦在那个发现中曾指出,一只钟如果沿重力方向发生位移,它的快慢会发生变化,这样,当光子跑出匣子前后,由于匣子重量发生了变化,从而造成了钟表快慢的变化,这样,要在测量光子能量的同时准确测量粒子跑出的时间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一反驳,实在是太妙了,结果使得爱因斯坦用来否定测不准原理的"光匣",倒变成了论证测不准原理的理想实验!
爱因斯坦不得不承认,玻尔的论证是完全正确的,但他还是不承认玻尔的理论是最后的答案。玻尔后来曾回忆两人在会议下面交谈的情形说:"他说,对于这种显然不那么肯定地解释自然的原理,他觉得很不安。从我的角度出发,我只能回答他说,在了解一个全新世界的规律时,我们不能过分信赖以往所熟悉的原理,无论这些原理具有何等的普遍性。" 在爱因斯坦看来,尽管量子理论的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与经验事实相符,但作为一种完备的理论,应该是决定论的而不应该是或然的。用概率语言表达的理论充其量也只能是暂时代替的理论。此后,由于爱因斯坦对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哥本哈根学派量子理论的解释深感不满,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将自己置身于物理学发展的主流之外,一个人弧独而又艰难地中跋涉着。
一位传记作家克拉克曾这样描述爱因斯坦的晚年:"在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中,爱因斯坦引退了。他置身于物理学发展主流之外,造成了他晚年的悲剧气氛,甚至他最忠诚的朋友也无法驱散它。"玻尔对于无法改变爱因斯坦的这种不满,终生引为遗憾。但玻尔曾一再表示,他正是从爱因斯坦的反对意见中,获取了完美表达量子理论的思想。他曾经说:"爱因斯坦的关怀和批评,很有价值地激励我们所有人来再度检验和原子现象的描述有关的形势的各个方面"。
xiaobao128 (站内联系TA)时间与空间 "!a_,_r@
c]k_vq9
依据爱因斯坦所证明的,时间与空间都是物理运动的自由度,可以用维计量,如一维时空、四维时空,等等。据此,当我们面对一维时空时,首先需要确认,我们面对的究竟是一维时间,还是一维空间,因而需要给出准确的定义。 ~@@ 5nJ
yk">i@ :
当我们给出这些定义时,必须遵循逻辑的思维方法,为时间和空间划分明确的界限。但是,只有遵循辩证的思维方法,才能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a E"EI5
#qFj0v:
1,时空定义:时间与空间都是物理运动的自由度,可以用维计量,如一维时空、四维时空。每一维物理运动的自由度都是相互垂直的。 K[Lx0sxE
HTTr` GX m
2,时间定义:在物理运动的同一方向,如果计量尺度与运动无关,所计量的即为时间。 " 8Rc###
{sf6L%yr
3,空间定义:在物理运动的同一方向,如果计量尺度因为该运动而变化,缩短或延长,所计量的即为空间。 sqA|=j|}
@:T7\OD27
依据上述定义,时间只有一维。并且,在一维时空上,无法判断它是时间还是空间。至少在两维时空上,可以假设其中一维是时间,另一维是空间。至少在三维时空上,可以区分哪一维是时间,其余的是空间。因为,一维时空的计量单位是恒定的。二维时空的计量单位是相对的,其中一维延长或缩短,等于另一维缩短或延长。至少有三维时空,才可以有一维垂直于运动方向,作为参照系,判断在物理运动的方向上,究竟哪一维发生变化,延长或缩短,另一维没有变化,与运动方向无关。 ~n ,/#;
Z 现在,除了时间只有一维,因而时间不会延长或缩短外,依据爱因斯坦所证明的,万有引力等价于时空弯曲,可以假设1任何一种作用力,都等价于并且只等价于时空弯曲。 `!rO`TpF
zw@8eJ
依据自然科学所发现的,人类已知的自然力包括万有引力、核弱力、核强力、光、电、磁共六种力。依据假设1,它们都等价于一维时空。但人类生理结构只能感知其中的万有引力、光、电、磁共四种力,所以,人类能够感知的只有四维时空。 NINmaBu
wBbd90#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依据科普读物所介绍的,物理学家已经建立了万有引力与光、电、磁的“小统一场”。除万有引力外,还找到了其他五种力的“小统一场”。因为这两个“小统一场”中都有光、电、磁,无论用什么方法描述它们,本质特征完全相同,所以,在这两个“小统一场”之间,万有引力与核弱力、核强力,也有内在的统一的本质上完全相同的逻辑关系。 \UkX
}qQS_8C>
但是,在寻找这种逻辑关系时,依据物理学家提出的超弦假设,可称之为假设2,需要十一维时空,那么,除了人类已经发现的六种力,等价于六维时空外,还有五维时空在哪里呢? FoHtDBPq
ql;y"5#G>s
要解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辩证法了。 rr\h`_u"LN
aF$v0<f
依据辩证法,弯曲与平坦是一对矛盾。如果有一维弯曲时空,必有一维平坦时空与之对立。如果有六维弯曲时空,就有六维平坦时空。但六维弯曲时空中,时间只有一维,与运动方向无关,因而与平坦空间重合。于是,在物理世界中,就剩下十一维时空了。其中,除了一维时间外,还有五维弯曲空间和五维平坦空间。而我们人类所感知的,只有一维时间和三维平坦空间,分别对应我们所能够感知的万有引力、光、电、磁。另外两维平坦空间,分别对应我们无法感知的核弱力与核强力。 6zi6)n>Ay
U&h6u,6l
依据假设1和假设2,自然科学家无法解释的多余的时空,现在,已经得到解释。而且,人类无法感知的时空,也从物理学家假设的卷曲的时空,转变为经典的平坦时空了。特别是,依据假设1,任何一种作用力,都等价于并且只等价于时空弯曲,现在,依据假设2,物理学家也不需要寻找其他自然力,来解释“多余”的平坦时空了。 li{WX~q
xiaobao128 (站内联系TA)面对神秘的波函数,玻恩首先发现了它与经验之间的微妙联系。玻恩认为,波函数只是一种存在于数学空间中的几率波,而不是如它的发现者--薛定谔所认为的那样,是存在于真实空间中的物质波。 #z
6{JIYaV[
1926年6月,玻恩在一篇关于粒子散射问题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了量子力学的几率波解释。为了说明波函数如何与粒子联系起来,玻恩着手利用薛定谔方程来解决量子理论中的稳定散射问题。在此过程中他认识到,散射波振幅的平方可以看作是散射粒子偏转通过空间区域的几率。于是玻恩发现,波函数绝对值的平方将代表在空间某区域中发现粒子的几率,即波函数是一种几率波而非真实的波。玻恩后来回忆这一发现时说,“爱因斯坦的观念又一次引导了我。他曾经把光波的振幅解释为光子出现的几率密度,从而使粒子和波的二象性成为可以理解的。这个观念马上可以推广到波函数Ψ上:|Ψ|2必须是电子(或其它粒子)出现的几率密度”。(注:薛定谔用希腊字母ψ来表示这个神秘的波函数,ψ的发音为普赛。)玻恩的几率波解释第一次把几率概念引进基础物理学,“粒子的运动遵循几率定律,而几率本身按因果律传播”。这里,几率的出现并不是由观察者的无知或理论本身的无能所导致的,而必须看作是自然本身的一种本质特征。于是,量子力学一般只预言一个事件的几率,而对这个事件的发生不作任何决定论的断言。这是一次极不寻常的思想冒险,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潜在的、不确定的量子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代表几率的波函数主宰着一切。
海森伯发现,量子力学对基于经典力学的那些物理概念,如位置和速度,施加了一种应用限制。人们不再能同时谈论电子的位置和速度,因为它们不能以任意精度被同时测定,并且这两个量的不确定度的乘积将大于普朗克常数除以粒子的质量。这一关系后来被称为海森伯不确定关系。有趣的是,泡利在1926年10月致海森伯的信中曾预先给出了一个更通俗的陈述,他说,“一个人可以用p眼来看世界,也可以用q眼来看世界,但是当他睁开双眼时,他就会头昏眼花了。”(注:p表示动量,q表示位置。)根据海森伯的看法,利用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所表示的电子态不允许人们赋予电子以确定的性质,如位置、动量等等。人们所能做的仅仅是谈论几率,即在适当的实验条件下于某个位置找到电子的几率,或发现电子的速度为某一值的几率。
然而,喜欢刨根问底的读者仍然会忍不住问,“如果电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精确测定,那么电子到底有没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呢?”可惜的是,这个问题对海森伯来说没有意义,因为在观察至上思想的影响下,他并不关心电子的运动形式究竟是怎样的,甚至也不关心观察对电子运动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正如他在阐述不确定关系的著名论文的开头所言,“如果人们要弄明白‘一个物体的位置’,例如一个电子的位置这个说法是什么意思,就必须指定一个用以测量‘电子位置’的实验,否则这个说法就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对于很多“实在”的物理学家(包括爱因斯坦)和普通读者来说,这个问题却是有意义的。那么答案在哪里呢?也许本书后面将要讨论的量子运动会给你一定的启迪。 海森伯更关心包含非连续性的粒子图像,而玻尔认为粒子图像和波图像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他一直想将量子理论的这两根支柱弄得同样地牢固。于是,当玻尔独自在挪威古布朗兹峡谷滑雪时,他终于把握了已在他心中酝酿许久的互补性思想。 }玻尔认为,对微观现象的说明必须利用互补性思想,粒子图像和波动图像是对同一个微观客体的两种互补描述。具体地说,用不同实验装置得到的关于微观客体的资料可以详尽无疑地概括关于微观客体的一切可设想的知识,但是,当企图把这些资料结合成单独一种图像时它们却显得是相互矛盾的。于是,任何一幅单独的经典实在图像,如粒子或波,都无法提供关于微观现象的详尽说明,人们只能用互补的经典图像来提供这种完备的说明。如果单独使用粒子图像或波动图像,它们的应用必将受到限制,这种限制由海森伯的不确定关系所精确表征。
1927年10月,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成功召开了。在这次会议期间,量子力学中最为重要的波函数坍缩问题第一次被它的创立者们所讨论。
狄拉克认为,波函数坍缩是自然做出的选择,而海森伯则认为它是观察者选择的结果。玻尔似乎同意狄拉克的观点,然而他更关心的是量子力学的普遍的互补性特征,他尤其强调了关于物理量的定义和观察的互补性质。在玻尔看来,离开观察人们便不能谈论任何东西,这也是与会的大多数物理学家所赞同的。此外,在这次会议上,爱因斯坦指出了波函数坍缩过程与相对论之间的不相容性,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对量子力学发表意见。爱因斯坦的这一分析是关于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不相容性的最早认识。 然而,与会的物理学家们对波函数坍缩过程的认识还很模糊,他们普遍认为这一过程只是一种瞬时的选择过程,不需要进一步的说明。 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在其后几十年里成为了大多数物理学家所信奉的正统观点,玻尔也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量子教皇。然而,反对者们依然存在,甚至在正统观点刚刚提出之时就已出现。
普遍流行的说法是,梵高的朋友高更傲骨骄狂蔑众,从一开始就不断嘲讽、揶揄梵高,经常取笑他的情场失意,同时又妒忌梵高的艺术和他对艺术的忠诚,生性淳朴憨厚的梵高总对朋友宽宥容忍。一次,高更预先买通妓女,当众侮辱、奚落梵高,羞辱交迸的梵高怒不可遏,与高庚大闹一场愤然离去。1888年12月23日夜晚,高更又买通一个妓女耍弄他。那女人对梵高说:“你给我五个法郎,我便好好接待你,否则用你的大耳朵送我做圣诞礼物”。当时已经喝得半醉的梵高顺手抓起一把锐利的剃刀将右耳割下,包在一块画布里叫人送到了妓院。据说那个时候他已经精神紊乱了。
保罗·高更(PaulGauguin,1848—1903)
但是又有消息称,梵高的耳朵是被人割的;德国汉堡市的专家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高更擅长击剑,当晚,他在梵高位于法国的住所里与梵高闹的不欢而散。高更便带着行李走出房间,手里拿着他的剑。梵高此前曾向他扔了一个玻璃杯,于是忐忑不安地紧跟在他身后。快到一家妓院时,两个人的争吵越发激烈,高更举起剑割下梵高的右耳垂(也许是因为愤怒,也许是出于自卫)。
5吕蒙
关于吕蒙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毕竟成语“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大家耳熟能详。吕蒙是东吴的大将,和大都督周瑜可是无话不谈的好友,不过吕蒙冲锋陷阵是一把好手,却不识字,因此周瑜常用“吴下阿蒙”的称呼来调笑他。
转眼间,鲁肃经过吕蒙的驻地,吕蒙设宴款待,席间吕蒙侃侃而谈,天下大势、战略战术脱口而出,时有惊人之语,鲁肃感叹,吕蒙再非“吴下阿蒙”。吕蒙却说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兄长何见事之晚乎!”算是让鲁肃小小的被打了一次脸。
NO4 朱买臣
朱买臣好读诗书,却不会操持家业,年过四十,还是一介落魄书生。为了维持生活,只得砍柴为生,他的老婆眼见家里快揭不开锅了,朱买臣又不像是好的依靠,因此就想和朱买臣离婚后,再改嫁他人。朱买臣却胸有成竹,认为自己总有出头的一天,让老婆等他发达。
他老婆却破口大骂,最后两人分开了。不料几年后,朱买臣官运亨通,居然坐上了太守之位,后来又平息叛乱,坐上了九卿之位。朱买臣也没有为难他前妻,反而派人接前妻和现任老公一起到自己府上做客,好生招待。他的前妻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NO3苏秦
苏秦是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家境贫寒,后来拜了当代奇人“鬼谷子”为师。苏秦在落魄之时,经常遭到哥哥嫂嫂的嘲笑,说他每天出门混日子,折腾来折腾去活受罪。苏秦没有辩驳,而是痛定思痛,闭关学习《太公阴符》,一年以后苏秦出关,踌躇满志赶到秦国,向秦惠王献吞并六国之策,未被采纳以后。
苏秦转而游说六国合众抗秦。经过一番努力,苏秦的计策得到六国王上的采纳,纷纷封苏秦为国相。苏秦佩六国相印衣锦还乡,曾经嘲讽他的嫂嫂吓得跪地求饶,苏秦说出了一句名言,“嫂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嫂跪着说,因为你现在又有权势又有钱。苏秦仰天长叹。这也是成语“前倨后恭”的出处由来。
NO2 韩信
这又是一句成语“胯下之辱”的典故。韩信成名之前落魄至极,连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证,曾经在结义大哥家中蹭饭,却被大哥的夫人嫌弃,因而钓鱼为生。经常钓不上鱼,只得饿肚子,好在被洗衣服的漂母救济,才不至于饿死。韩信剑不离身,却从来不用。
因此被市集上的屠夫欺辱,给韩信两个选择,要么拔剑杀了他,要么从他胯下钻过去。韩信思考以后,不发一语从屠夫胯下钻过,引得在场众人哄堂大笑。后来韩信时来运转,成为刘邦账下大将军,获封淮阴侯。衣锦还乡以后,韩信找到了当年羞辱他的那个屠夫,屠夫吓得跪地求饶。韩信却没有责罚他,反而给了他一份差事。这就是所谓的以德报怨吧。
NO1 姜子牙
姜子牙虽然不是少年,可姜子牙兴周八百年的故事流传后世,大家耳熟能详。其实关于姜子牙还有一个民间的传说。姜子牙在成名之前却是过了一段非常艰辛的日子。
姜子牙空有一身才学,在商朝却得不到施展,后来经人介绍娶了一个媳妇。姜子牙寻思先做点米面生意,可他是老实人,见穷人买不起饿肚子,便把身上的米面送给了人家。长此以往,越做越亏本,因此被老婆嫌弃。
姜子牙准备去西岐发展,让老婆跟他一起走,并许诺一定给她荣华富贵,却被老婆一顿骂,并且和他分手,改嫁了另一个卖菜的老头。姜子牙到西岐后,等文王、武王两代君王赏识,带领西岐大军伐纣,最终成功,被封为齐王。他的前妻知道此事以后大哭一通,晚上独自起来沐浴更衣,上吊而亡。后来被姜子牙封为扫把星。
1、冷战时期及原因:
冷战(英语:Cold War,俄语: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
1946年3月5日,英国时任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华约解散,之后苏联解体,说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标志着冷战结束,同时也标志两极格局结束,前后共44年。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变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一超多强”。
2、“冷战”名称来历:
当时的美国和苏联同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两国及其盟国展开了数十年的斗争。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双方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不动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扩展资料:
一、历史背景:
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资本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社会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苏联是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雅尔塔体系形成。
1945年春,联合国成立。随着二战结束,美苏双方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1947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由,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
二、后来的发展:
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1955年苏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
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曾被称为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
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组成,常设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大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希腊和土耳其于1952年、联邦德国和西班牙分别于1955年和1982年加入该组织。
2、华沙条约组织
是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
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签署了《华沙公约》,全称: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又称苏东条约)。
该条约由原苏联***赫鲁晓夫起草,1955年5月14日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华约组织;在亚洲方面,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之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华约组织观察员国。
成员国包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
-冷战
-北约
-华约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宋·苏轼《浣溪沙》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宋·李清照《如梦令》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唐·韩翃《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唐·李白《赠孟浩然》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飞花。——唐·陆畅《惊雪》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杜秋娘《金缕衣》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李白《清白调》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宋·苏轼《春霄》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唐·张谓《早梅》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
不是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唐·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
桃花一树鱼三尺,不醉月明船不归。——明陈继儒《春日雨霁泛舟》
桃花流水突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唐李白
鸟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唐·杜甫《望岳》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鱼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虫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对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都绕画檐无个事,自携团扇扑黄蜂。——宋·杨万里《登度雪台下临桃李径》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维《鸟鸣涧》
哥们,你爱国俺不反对,可你也得有人性呀。为了表明爱国就要把女朋友剁肉酱做肉丸,还把这种念头亮到网上,太没人味了吧。不知道那个要被剁成肉酱的女朋友是不是真的由于历史问题的争论而送命,所谓历史问题会不会仅是个借口?前时有个韩德强暴打一个保钓游行的老年人,借口就是说老人是汉奸,其实老人就是拒绝喊与保钓无关的拥毛口号。你和韩德强一样都是以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施暴,这就是法西斯行为。俺反对对手无寸铁的人尤其是对女性施暴,所以俺反对你的想法。请你冷静反省一下,莫怪俺老笨人说话难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