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小学语文教案题

一道小学语文教案题,第1张

科林的圣诞蜡烛

这是一篇外国作品,讲的是一位少年——科林,千方百计使为船只导航的灯塔重新点亮,从而使一条在浓雾里漂荡了一个星期的帆船顺利进港的故事,赞扬了科林对他人的真挚的爱和强烈的责任感。

课文先讲在圣诞节前夜科林从学校往家走的路上,“步履沉重”,心事重重,丝毫没有为过节而感到的兴奋,原来一个星期前就应该回来的父亲,至今杳无音信。接着讲科林在问清灯塔看守人可以用煤油点亮灯塔之后,便回家拿了水桶,一家一家地搜集煤油,终于使灯塔重新点亮。然后讲科林在睡梦中听到了“船进港了”的声音,等他睁开眼睛,跑到门口,看到一条帆船停在港湾中,于是冲出屋子,奔向海港。

题目是“科林的圣诞蜡烛”。从课文中可以看出,圣诞蜡烛是象征吉祥,象征幸福降临的。科林虽然由于担心父亲没有点燃那根小蜡烛,但他却点燃了给无数人家带来幸福的灯塔,那就像“一根巨大的蜡烛”。

《半截蜡烛》教案

故事记叙的是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亲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情报在危急关头与三个德国敌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紧张激烈的战斗。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最好学习一下有关二战的历史。

课 题

23、半截蜡烛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重点、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学习时间

第(一)课时

学 习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23 半截蜡烛

2、 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 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 学生交流。

4、 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 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 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 检查自学情况。

(1) 读准字音。

(2) 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 讨论主要内容。

学 习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4、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 ):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 课堂练习

1、 写字练习。

2、 用钢笔描红、临写。

3、 抄写词语。

教后感:

课 题

23、半截蜡烛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 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学习时间

第(二)课时

学 习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一、 学习第一段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 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 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 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 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 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 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 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 指导编排课本剧。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一、感悟全文:

1、读课题:《半截蜡烛》。预习了课文,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导:简炼地概括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或含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

2、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 交流中:

(1)教师相机板书:一吹二端、外静内急

(2)“外静内急”

“外静内急”,这不仅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跟三个德国军官的斗争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法国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斗争方式。

“外静内急”,着急什么?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导:“秘密就会暴露”,这是一份绝密的情报,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法国的战局;“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这是一个情报的中转站,一旦破坏,来送情报的、来取情报的,会牺牲多少法国人啊!要知道,德国鬼子比当年的日本鬼子还要凶残百倍,他们杀人如麻。总之“万一”之下,后果不堪设想。同学们,情况——万分危急。〕

3、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

◆ 交流中:

1、你最佩服谁?还有哪些同学佩服(伯诺德夫人、杰奎琳、杰克)?你们觉得这家人怎么样?

2、板书: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

3、师要追问、生疑。引导孩子再读。

4、小结:听了同学讲的,老师也想讲一讲我的想法,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那种爱国的精神,那种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镇静确实令人敬佩,同学都讲得十分精彩。不过徐老师想提醒大家一句,伯诺德夫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是她,第一个意识到蜡烛燃烧后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是她,在两个孩子吓得脸色苍白的情况下能急中生智,想出了换灯“吹”蜡烛的办法;也正是她,稳定了两个孩子的情绪,使杰克和杰奎琳能在要紧关头想出两个“端”的办法。

二、续编故事:

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2、出现两一种情况,被中尉发现;没有。辩论。

3、如果被发现会出现什么情景?如果没有被发现又会出现什么情景?

4、交流、补充、点拨。

5、总结: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三、作业:

1、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2、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比一比谁问的问题最有价值。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附:

1、介绍二次大战:

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全球60%的国家参战)、伤亡最重(5000万死亡)、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2、介绍《马赛曲》

“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在压迫着我们,我们祖国鲜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凶狠的敌兵到处在残杀人民!他们从你的怀抱里杀死你的妻子和儿女。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半截蜡烛》教后反思

丹阳市实验小学 徐留军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握母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培育孩子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两点的强烈关注和准确把握。因此不管东南西北风,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两点不放松。

一、深入解读:凭借文本,悟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因为是语文,因为是母语,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点。像《半截蜡烛》,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 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就应该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确与敌人周旋的办法“这两块的处理上,只是想引导孩子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孩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教师引导孩子关注“外紧内急”,旨在为孩子个性化体验人物渲染万分危急的斗争背景。基于此,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当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读写结合:依托文本,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语文,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其实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导今后的课程教学。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

故事记叙的是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亲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情报在危急关头与三个德国敌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紧张激烈的战斗。

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一线贯串形散神聚——叙事散文写作指导

 

曹津源

叙事散文不需要完全具备记叙文的各个要素,不需要一个有头有尾、过程详细的故事,它的“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与典型记叙文比较,叙事散文笔法灵活,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是“蒙太奇剪辑式”。即把时间或空间跨度大、线索或头绪较为纷繁的材料穿插组织起来,灵活地对准题目,演绎主题。例如2012南充市一位考生写《爱在瞬间闪光》,其思维流程就属于“蒙太奇剪辑式”:网球赛场运动员为被球击中坠地而亡的小鸟俯身跪地表示忏悔一可怕的地震中,一对年轻夫妻头挨头,死死顶住倒塌楼板,护住身下嗷嗷待哺的婴儿一风狂浪凶,“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船长首先指挥小孩和妇女撤离,然后叫乐队奏响《生命交响曲》,上千人没有争斗,没有尖叫,绅士般地走向死亡。

二是“二三事演绎式”。即按照主题需要精选几个片断或从不同侧面或逐层深入地展开叙写,其时空虽然没有连续性,但所叙之事一线贯串,紧扣文旨。例如2012年上海一篇考场作文《心里美滋滋的》记叙老中医爷爷的二三事:爷爷晾中药、配中药;爷爷哄“我”吃中药、品药名;爷爷教“我”识中药、采中药。这三部分叙述看似很“散”,实则紧紧围绕“美滋滋”这一中心,“他经常会像变戏法似的,将一两片甘草放入我口中,甘甜的滋味萦绕舌间,似乎生活都是美滋滋的了”“那时爷爷总会端着一个白瓷碗,手里拿着两块冰糖,笑眯眯地递到我面前,说……”和“这样的药香,仿佛是一种独特的旋律,散落在城市乡间的每一个角落,给我带来了快乐与健康”三句,从不同角度抒写中药生活的美好感,结尾更使所写的“二三事”凸显主旨:“苦涩的药香,早已成了我心中最香醇的余味与芬芳。它伴随着爷爷的爱,细致绵软,浸透着我的人生。如今想起,心里依然如往日一般,美滋滋的!”

叙事散文有较大的自由度,但不等于可以“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中考作文常见的误区有:线索不清晰,没有贯串始终;材料散乱,与题旨对接不紧;叙述概念化,缺少细节支撑;语言缺少过渡照应,行文显得生硬;议论抒情占比过重,文体“四不像”。走出上述误区,写出出色的叙事散文,必须注意下面四点。

一、设计一条线索贯串全文,显示所叙之事内在的紧密联系,做到形散神聚。

以“物”为线索。例如2012年南通一考生写《就这样慢慢长大》,写了三个物件——“一岁穿的衣服”“跳芭蕾时穿的舞鞋…‘装满玩耍东西的小包”,让“物”为线索见证“长大”,颇有新意。

以时空为线索。例如2012年厦门一考生写《幸福地图》,三个小标题为“第一站:家”“第二站:公交车”“第三站:学校”,叙写转换了空间,其间都蕴含着幸福元素,“散”中见“神”,结尾将这条线索归向文旨:“好了,我的寻宝之旅告一段落,如果你急着想要我手中的幸福地图,不要着急,告诉你一个秘诀一一那就是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纯洁的心。”

以情为线索。例如2011年安徽的一篇考场作文《在我们这个年龄》这样开篇:“32个短发,30个长发,组成了俺们这个班。俺们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当然还有我们的老师,几个同样年轻的70后、80后。于是,在这个年龄的我们,很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不信你看——”接下来用三个小标题“金庸武侠篇…琼瑶经典篇”“恶搞无厘头篇”领起各段叙述,“金庸”“琼瑶”云云只是幽默的'调侃语,将它们链接起来的正是轻松愉快的同学情。

二、所叙之事不要同类重复,叙事避免在同一个平面上展开,所叙之事都要有代表性,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文章的主题。

2012年荆州有位考生写《因为有爱》,拟了两个小标题——“母爱,让我理解感恩”“师爱,让我学会感恩”,从两个角度演绎“爱”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丰富了文章的主旨。又如2011年“风筝之乡”德州的一位考生写《风筝》,巧妙地设置三个小标题——“孩子·风筝”“游子·风筝…老人·风筝”。文章先高歌一章“童年欢乐曲”,然后演奏一支“故乡思念曲”,“老人·风筝”一段则是在吟哦一首“遥望大陆歌”中,情感达到高潮。这三个段落都以“风筝”为切入点,但内涵各异,既有欢乐、轻松,也有深沉、凝重,把附着于风筝的情感世界表现得丰富多彩。

三、简单描述与重点描述相结合,避免因粗疏而直奔主题。

概述过多是叙事散文写作的常见病,有详有略的叙述是诊治此类毛病的良方。2012年宁德一位考生写《父爱不缺席》,上半篇用排比句式,平均用力,各段第一句是“我一岁时”“我二岁时”“我三岁时”“我四岁时”“我五岁时”“我七岁时”“我八岁时”,每段都概述一件事情,共用了四百多字;接下来用一句“时间似流水,一眨眼,我已经十四岁了,已步入了中学的校门”开始“急转”,但所写事情过简,还不到一百字,文章进入了“该详却略”的误区,给人“形散神也散”和“记流水账”的感觉,作者本想奏响一支动听的“父爱曲”,但因为缺少重音、强音而流于一般。2012年荆州考《温暖的阳光》,有位考生用一段抒情文字开篇:“母爱是伟大的,它不要任何报酬,尽管在它的温暖的阳光之后换来的是一阵无情狂风暴雨。”然后以时间为序用四段文字概述:“一岁时,妈妈把刚切好的一块生日蛋糕捧到我手里时,我无情地把蛋糕仍得远远的,然后无缘无故地大哭起来。”“五岁时,为妈妈没给我买零食而与妈妈发脾气。”“八岁时,因为心情不好而故意找茬儿和妈妈吵架。”“九岁时,妈妈叫我多穿一件衣服,天冷,我嫌妈妈啰唆。”至此文章用的都是概述,虽然简明,但缺少厚度。于是作者中断略写,用四百多字详写“现在”发生的一件事:“我”心情懊丧与妈妈斗嘴,后来终于气消,自责……叙事后作者用议论结尾:“妈妈的爱最无私,虽然我给她的常常是‘狂风暴雨’,但她给我的永远都是温暖的阳光。”这是点题句,正是有了议论前有略有详的记叙,才使点题句有了有力的支撑,避免了文章因只有概述而直奔主题的缺憾。

四、处理好叙述与议论、抒情的关系,以叙述为主,议论因事而发,抒情缘事而生,用墨都要精练,只要能接通文旨即可,防止拖泥带水。

2011年广州考《游戏》,有位考生别出心裁,这样开篇:“苦难和命运之神打赌,他要与人类玩一场有趣的游戏,苦难叫命运之神在天上静等他凯旋归来的好消息。”主体部分叙写了两次“造访”——第一次“造访”贝多芬;第二次“造访”斯蒂芬·霍金。“造访”的过程其实就是两位名人克难前行而“苦难”屡屡败退的过程,这些叙事可读性强,用了六百字左右;接下去作者以精彩的三句议论收尾:第一句“游戏再也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自然地收住叙事,转入议论,与题目、开篇照应;第二句“向苦难低头的人,苦难叫他们弱者;不畏惧苦难的人,苦难反而敬畏他”站到哲理高度,从正反两面总结人生感悟,道出令人深思的苦难观;第三句“苦难说,在这场游戏中,他输给了强者”运用拟人手法,通过“苦难”之口说出“游戏”的结果,再次强调“坚韧顽强”的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这三句话才六十多字,却言简意赅,耐人寻味,文章至此戛然而止,余韵不尽。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生活中的挫折优秀作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活中的挫折优秀作文1

 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有那么几件事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记得有一次,在学校我和好朋友吵架了,原因是他没经过我的允许,偷偷地把我的面包吃掉了,而且他还说:好朋友就要分享。之后,他就说服我的其他好朋友,让他们也不要和我玩儿,说我品行太差,还和好朋友吵架,太不够意思了。果然,他们就真的不和我玩了。于是,我去骂他是不识好歹的家伙。回到家,我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他说得对,作为朋友就要分享,但是他也做得不对,没有经过你的允许,就随便拿别人东西。但是交朋友也必须要付出一点的。第二天,我主动向他道歉,他说:没关系,我们依旧是好朋友,昨天我不应该拿你的东西,今天还你一个。于是我两忘掉了以前的纷争,一如既往地玩了起来。

 在小时候,我最怕做的事便是打针。一见到那闪着寒光的针头,我直往后缩。

 那次,学校为了预防传染病,让所有学生必须体检一次。星期六,我和爸爸去医院体检。在那里排了半天队,快到跟前的时候,我看见一个像小章子一样的东西扎在排在我前面的那个女孩子手指上,扎到皮肤大约还不到一秒,那个小孩儿就嚎啕大哭起来,看得我浑身直哆嗦。终于轮到我了,我琢磨着,那像小章子的东西会不会就是针?问了爸爸,爸爸一本正经的说那就是章子,只要在手上盖一盖就好了。我一脸疑惑道:那个小女孩为什么会哭?是她太胆小了。爸爸不慌不忙的答道。正说着,医生用那个东西扎了我一下,我忙要抽出手臂,这时我发现我那可怜的小手正被医生牢牢地攥着,接下来医生的动作我都没敢看。我虽然很疼,但是没有哭。我感觉疼一下就不疼了,不像那女孩儿的表情那么夸张。医生也说我是个勇敢的孩子。

 这些挫折带给我的不光是体验,还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笔财富,它让我明白遇到挫折不能放弃,要积极面对,才能把困难克服。

生活中的挫折优秀作文2

 你不服输,一直在战斗,你会傲然绽放;你不放弃,谁也无法判定你的结局。——题记

 年轻的我们害怕失败,害怕挫折,可我们必须知道只有痛出来的鲜美,才足够让人感动。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成长,磨砺意志,要学会面对现实,直面苦难和不公,在遭受挫折时不轻言放弃,迎难而上,这样终会冲破天际,迎来光明。

 蒲公英的成长也许经历各种苦难。人们总以为只要一阵风吹过,它们就可以发芽成长,可你知道这背后的挫折吗?它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长地,只能由风决定他们的命运。也许一阵风会将它们带到浩瀚的大海,也许又会将它们带到贫瘠的'山地,它们无法选择,只能服从命运的安排,依靠自己经历的挫折和磨难,落地发芽生根。因为不往前走就会被沙子掩埋,所以只能往前走。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虽然在身体的某些方面有缺陷,却比我们更会生活,经历过更多磨难的他们,拥有比我们更强大的力量。

 霍金大家都知道吧?他全身上下除了大脑以外就只有两只手指头可以动,但他凭借顽强的毅力,把一生都献给了物理研究,取得了常人都难以企及的成就。他无法像正常人一般生活,却比我们更会生活,让人敬畏。

 我很认同刘同的一句话;“你脸上云淡风轻,谁也不知道你呼吸得有多紧,你走路带风,谁也不知道你膝盖上有摔倒的伤;你笑得没心没肺,谁也不知道你哭起来只能是无声。要让人觉得毫不费力,只能背后极其努力。”他的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真实的经历震撼人们,他所拥有的莫过于他那北漂的十年苦难生活,终于挫折堆积,让他更加强大,成为如今当红的作家。他用他的生活告诉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所能做的只有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无所畏惧,终会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记住!盔甲再厚也无用,伤疤硬实才能防身。谢谢苍天,给我们人生的挫折和苦难,为我们的人生增添色彩。直面现实,接受挫折,现在无法触碰的部分,终有一天会当做笑话来讲。

生活中的挫折优秀作文3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为挫折而难过,为自己得不到行都而伤心。可是,倘若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挫折,没有痛苦,我们会用一颗感恩的心来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吗?假如没有了挫折,我们的生命还会这样多彩,我们对生活还会有发字内心的热爱吗?我们感激挫折,因为它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痛苦之后的快乐,煎熬过后的幸福。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寓言:鹰与鹫原来是同一个家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隼。有一年大旱,草木完全干枯,獐兔等动物纷纷死去。群隼由于食不果腹而日夜号哭。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在隼在苍穹之下搏击,在重峦之巅求索;而有的则收敛翅膀,匍匐于尘埃之中,偏安于腐尸烂肉。后来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读完这则故事,我想,对于弱者而言,挫折会让他们一蹶不振;而对于强者来说,正是挫折与痛苦成就了他们,使他们终成大器而流芳千古。

 一位哲人曾说过:“迎头搏击才能前进,勇气减轻了命运的打击。”无数伟人就是在层层叠叠的困境和挫折中锻炼了这样的勇气和胆识。回顾历史,我们会看到,凡成大事业者,没有不是从苦痛挫折中奋起奋发的。司马迁,虽遭酷刑而不馁,忍辱含垢,毅然择生,才终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流传与后世。当代着名导演张艺谋从小就热爱摄影,虽然由于家中贫穷,没钱买摄影工具,但他从没放弃对摄影的热爱。为了攒钱,他节衣缩食,甚至卖过血,终于买回了摄影工具,从此沉醉于摄影中,创造了中国**史上的神话!

 伟人的成功并非侥幸得来。路,总是在荆棘中延伸,只有踏平崎岖坎坷,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失败,你才能看到新生的曙光。

 生命如果是一把劈荆斩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砥石”。为了使青春的“刀”更锋利些,勇敢面对挫折的磨砺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119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8
下一篇2023-09-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