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读红楼梦的时候会发现在二十九回的时候,薛宝钗的行为表现的和平常表现的很不一样,在二十九回之前的时候,薛宝钗的形象就是那种豁达开朗,没有林黛玉的那种孤傲,目中无人。所以和府中的一些小丫头关系也还不错,通俗的说就是她人际关系时非常的不错的,贾府里面的人,从贾母到王夫人,还有一些主子丫头,对她的印象都是不错的。在红楼梦第五回的时候就对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做了描写定位,后来又用了很多的情节来巩固薛宝钗的这种性格。
但是到第二十九回的时候,清虚观打醮的这个情节中,曹雪芹对薛宝钗的描写就开始变得和之前不一样,她不在是那么的豁达开朗,反而是一种烦躁,很没意思,很无趣的那种脾气,甚至有时候还在出言伤人,恶语相向,有种尖酸刻薄的感觉,比林黛玉之前的行为更加让人难堪。这样突然的一个转变,不知道你们感觉到了没有。薛宝钗为什么突然开始变得这样?我们从源头来是梳理一下。
如果对红楼梦没有精读几遍的朋友可能会觉得,不就是薛宝钗的哥哥薛蟠在金陵的地面上强抢名女,后来还把对方的人冯源给打死了,然后在那里不好待着要躲躲风头。其实不是这样的,当你仔细的去读红楼梦的时候,会发现曹雪芹在第四回的时候就对这个事情有过交代,情节呢确实是薛蟠为了抢一个女子然后让手下的人去把冯源给打死了,闹出了人命,当时审这件案子的人是贾雨村,对于这个官司,薛蟠其实并不是很在乎,在他的观念里面,只要花多点钱就没事了。这点小事他还不会放在心上,薛蟠和他的母亲还有妹妹到京城,肯定是之前就已经决定好了的事情,所以当我们从这开始就可以看出来薛蟠去京城有别的目的。
那薛蟠带着家人到京城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的?这个我们要从书里面来看,第一个目的就是作为皇商的工作,要去宫里面去报销银子,薛蟠的父亲就是干为宫里面采买物件的人的,父亲没了当然就让薛蟠来继续干着一行了。这个就是他们去京城的第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就是去京城探望亲友,薛蟠母亲的哥哥王子腾在京城飞黄腾达了,姐姐嫁给了荣国府的贾政,有钱有势。第三个目的也就是首要目的,就是送薛宝钗进入京城待选,也就是参加皇帝的选秀。在红楼梦中我们知道,贾元春在进宫之后那是步步高升,在第二回的时候交代了她进宫成为女史,女史的级别并不是很高,在宫廷中算是低级的了,到十六回的时候,贾元春就变成了贤德妃,后来元春回家省亲就描写的十分的夸张了,也是整个书里面虚构成分最为浓郁的一个部分。
贾元春就是薛宝钗的榜样,元妃省亲的时候,薛宝钗对金冠霞帔的大表姐是十分的羡慕啊。薛宝钗当然也想像贾元春一样,薛姨妈鼓吹的金玉良缘的这个玉,其实首先就是皇帝的玉玺,其次就是王爷的一些玉佩,后来都得不到了,才去说通灵宝玉的。但是如果从四大家族的原型出发去考虑的话,会发现他们并不是满洲贵族,这个出身的女孩就算是选到宫廷里面,也不会到皇帝的身边去,更多的可能是去皇帝的女儿儿子身边做伴读。如果从第四回仔细推敲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薛家是知道自己的家世还是不够格,所以把变成公主伴读的作为了自己心理上的最后选择。
薛宝钗是有资格参加秀女的选举的,年龄也符合,所以曹雪芹在前面就交代了薛宝钗进京待选,但是我们从后面一直看,都没有看到具体的选秀女的情节,难不成是曹雪芹写着写着忘记写这个情节了吗?当我们细读一下,就会发现他并没有忘记,在曹雪芹那个年代,宫廷选秀是比较敏感的内容,在小说中如果直接写出,会非常的危险,所以,他选择了暗写的方法。在二十九回前后,端午节前,他就写了薛宝钗的反常,这个反常其实就是对薛宝钗参加选秀但是失利落选的描写。
清虚观打醮,本来是五月五月初一到初三一共三天,但是因为金麒麟的事情让林黛玉和贾宝玉闹起来,让贾母也不想去了。五月初三薛蟠过生日的时候,家里大摆筵席,还请了戏班子。家里那么热闹,薛宝钗却不在家里玩,反而跑到荣国府里,到贾母的地方来,这个原本也是挺正常的,毕竟这个地方她也常来。那时候贾宝玉和林黛玉吵架了然后才刚和好,见了薛宝钗就没话找话,本来对于宝玉和黛玉吵架的情形她是见多了,以前都是装傻回避,就被她柔和的化解了,但是这一回就不一样。宝玉问她家里那么热闹怎么跑来这边了,宝钗就说太热没意思。
原因如下:
1、夏金桂嫁入薛家,并没有得到与其地位相当的家庭话语权。
夏金桂嫁过来,发现世子薛蟠只是一个幌子,家庭的实际掌控者是小姑子薛宝钗。她发现,不仅婆婆薛姨妈对薛宝钗言听计从,丈夫薛蟠也大事小事让妹妹薛宝钗做主,就连香菱说起薛宝钗都流露出崇拜之色。
2、薛宝钗在处理家庭事务中,没有理智地给自己定好位。
在夏金桂嫁入薛家之初,以及薛蟠和夏金桂吵闹期间,我们一直没有见到薛宝钗的身影。薛宝钗对嫂子怎样呢?在哥哥和嫂子吵架时,=应该和嫂子站在一处,维护嫂子的地位,给嫂子更多温暖。
3、家庭矛盾的深化及错付终生的失败感,让夏金桂自爆自弃。
聪明而老谋深算的薛宝钗之所以弄不过夏金桂,是因为名不正言不顺。作为姑娘,作为小姑,薛宝钗可以养尊处优,可以娇生惯养,但不能插手薛家的事务管理,特别是没有插手哥嫂私人生活的权利。夏金桂和薛蟠的矛盾,是自己家的家事,作为小姑的薛宝钗只能选择沉默和靠边站。
在如何处理娘家事务上,不插手,不站队,或者站在嫂子的立场想问题,才是使娘家家庭兴旺的智慧之举。
一,解曲文宝钗悟宝玉
(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宝钗生日,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便总依贾母素喜者说了一遍。贾母很是欢喜。至上酒席时,宝钗点了一出《山门》。宝玉道:“你只好点这些热闹戏。”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更不知戏了。”说罢把此出中的《寄生草》念与宝玉。宝玉听后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后宝玉与黛玉吵架,不觉念起其中“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填了一只《寄生草》,宝钗看后,引南宗六祖惠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典故讽谏宝玉,宝玉听后,调侃自己自寻烦恼。
《红楼梦》是章回小说,章回小说的好处是每个章回都有标题。优秀的小说家会把每一章的重点浓缩在标题里,称之为“题眼”。“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是第三十回的标题,也是这一章回的题眼。
从字面来理解,“借扇”是借助扇子。这里有一个突兀的情节,宝黛钗都在贾母屋里,突然跑过来一个叫靛儿的小丫头,说是扇子丢了,问是不是宝钗藏起来了。于是宝钗借助这件事来了个“机带双敲”。
“机”是机锋,是一个佛教禅宗名词,指话语里藏有锋芒,是专门说给某个人或某些人听的。
为什么要用藏锋芒的方式来说?因为不宜说破,说破了就没意思,彼此心领神会更好,毕竟现场还有别人。宝钗的“机带双敲”,就是用机锋来敲打两个人,一个是宝玉,一个是黛玉。
宝钗为什么要敲打宝玉和黛玉?宝钗素来“稳重和平”,她不会无缘无故敲打宝玉和黛玉,那么,在贾母眼皮底下,她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举动呢?
我们先来看在此之前发生了什么。
第二十九回,因元春下旨“在清虚观打醮”,贾母带着大家去看戏。回来之后,宝玉和黛玉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激烈到把贾母都急哭了。
宝玉黛玉吵吵闹闹已是家常便饭,不过平时都是小吵小闹,对别人没造成什么影响。这一次,把贾母都急哭了,而且贾母一直为之操着心,几次三番打发人去看他们和好了没有,可见已经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当然,造成再大的影响,本都不关宝钗的事。可是,宝玉和黛玉吵架,却因宝钗而起。只因黛玉总是疑神疑鬼,拿“金玉”试探宝玉,才造成宝玉“下死力砸玉”,于是越闹越大,把贾母和王夫人都惊动了,袭人和紫鹃都挨了骂。
这就等于宝钗无辜躺枪了,不明底细的人还以为宝玉和宝钗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加上宝玉这个人不长记性又口无遮拦,刚和黛玉和好,见到宝钗,就说了句冒犯的话:“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也体丰怯热。”这句话的冒犯之处,并不是“拿姐姐比杨妃”,而是“体丰怯热”。在那个男女有别的时代,这样的话,只有关系亲密的人才能说,否则就是冒犯。所以之后宝玉也意识到自己“又把话说造次了”。
宝钗本来就被怀疑与宝玉的关系太过亲密,现在宝玉又如此造次,她就非常有必要敲打一下宝玉,警告宝玉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时也想敲打一下黛玉,希望她不要怀疑自己,不要把宝钗扯进宝玉和黛玉的关系里。
也就是说,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目的就是把自己摘出来。所以,脂砚斋在此有批语:“指扇敲双玉,是写宝钗金蝉脱壳。”她是想明白告诉宝玉和黛玉:你们怎么闹都行,别把我扯进去。
明白了这一点,再来看宝钗回复靛儿的话,就不奇怪了:
你要仔细!我和你玩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她们去。
这里的“你”,表面看是指靛儿,实际上既指宝玉,又指黛玉。
宝钗对宝玉的敲打:“我和你玩过?”我和你有过“嬉皮笑脸”的亲密时刻吗?黛玉初进贾府时,王夫人就无奈地提醒她:
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宝玉)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的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
按照常理,宝玉是没有机会和姐妹们玩乐的,只因老太太溺爱,把他养在后院,就给了宝玉在后院畅行无阻的权利。加上宝玉本来就喜欢和姐妹们玩乐,总是主动去亲近女孩,这就逼得王夫人不得不提醒黛玉,希望她尽量不要和宝玉太过亲近。
宝钗进贾府,原本是和母亲哥哥独立住在梨香院的,没有太多机会和宝玉打交道。但是,元春省亲之后,亲自下旨让宝钗搬进大观园,就给了宝玉亲近宝钗的机会。不过,宝钗懂分寸,只和宝玉保持正常的交往,不会像黛玉那样太过亲密。
但宝玉没有分寸,难免对宝钗造次,就像这次一样,说出宝钗“体丰怯热”的话来,所以宝钗大怒,“借扇”敲打宝玉:“我和你玩过?”我们的关系有这么亲密吗?我什么时候和你这么“嘻皮笑脸”过?你凭什么对我说这么亲密的话?
同时,宝钗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警告宝玉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再次无辜躺枪。
宝钗对黛玉的敲打:“你再疑我”,谁“素日嬉皮笑脸”你就该怀疑谁。仅仅敲打宝玉是不够的,冰雪聪明的宝钗当然知道黛玉有严重的疑心病。如果不去疑,黛玉就会一直抓住她不放。正如第四十五回黛玉自己说:“若是你说了那个(失于检点的话),我再不轻放过你的”。黛玉心眼小,同时疑心重,只要她有所怀疑,就总会拿宝钗来无理取闹。
所以,宝钗想要金蝉脱壳,必须去除黛玉对她的怀疑。
宝钗冰雪聪明,黛玉同样冰雪聪明,所以宝钗提醒黛玉:你仔细想想,我平时有过像你那样和宝玉玩过吗?我平时有过像你那样和宝玉嬉皮笑脸吗?啥都没有,你为什么要怀疑我?你真要怀疑,你就该看看到底有哪些姑娘平时喜欢和宝玉“嬉皮笑脸”。明眼人都知道,除了黛玉自己,还有谁?
宝钗这是明确告诉黛玉:你谁都不该怀疑,这样的事只有你在做。所以,你以后不要再怀疑我,好好去去你的疑心病。
在宝钗眼里,宝玉和黛玉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幼稚得很,总干些幼稚的事。所以,她接下来又借戏文来讽刺宝玉和黛玉:
宝钗笑道:“原来这叫做《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一句话未说完,宝玉、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
宝钗哪能不知道“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的戏叫《负荆请罪》?她是想借此讽刺宝玉和黛玉既幼稚又闲得无聊,才会干出为微末小事先骂后陪罪的事来。所以,宝玉和黛玉一听就明白了,“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
宝钗这也是明确告诉宝玉和黛玉:你们闲得无聊,我却忙得很,没时间陪你们玩这些无聊的游戏。我也没有你们这么幼稚,不会你像你们一样把心思和精力花在这么幼稚的事上。所以,你们记着,你们要玩就自己玩,别把我扯进去。
宝钗只差把“幼稚鬼”三个字送给宝玉和黛玉了,从思想境界上来说,她和宝黛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却无端被这两个幼稚鬼扯进是非之中,实在是恼火得很。
所以,一向“稳重和平”的宝钗当着贾母的面“大怒”,不得不“借扇机带双敲”,用机锋敲打宝玉和黛玉。这也是宝钗的处世智慧,“稳重和平”不代表没有锋芒,该出手时要出手,及时清除隐患,避免让自己陷入是非的漩涡。
贾宝玉:反对部分的封建礼教(第三十二回,湘云让他多会会官场之人,但宝玉当即发怒走人;还有一回,宝玉即便不愿意和贾环等族中子弟来往,但因为四书及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他还是会应对这些场合。但思想上追求自由(从他对婚姻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
林黛玉:内慧外秀,楚楚动人,惹人怜爱,多愁善感的女性,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其实,她不仅仅是只有愁的心绪,她也有少女应有的热情和俏皮(她对刘姥姥的评价与看法)她的愁就不用说了吧,基本是贯穿整部小说的。但不得不说颦儿还是有些小性子的(他和宝玉吵架的时候能看出一些,还有她在和宝钗推心置腹之前黛玉也一直提防,误会着蘅芜君)
薛宝钗:处事圆滑,心思细腻的一个人,也可以说有一些当时年龄段会有的城府。(她扑蝶时听到红玉的对话,故做找颦儿之态逃脱,可见有些小心机。还有贾府为她过生日时,宝钗报的戏文和食物,都是贾母等喜欢的。)但她也是一个很善良,很为他人考虑的人(黛玉顺口说了戏文上的句子,宝钗语重心长的教导黛玉;湘云无钱还社,宝钗想法帮助她,以及湘云在家劳累,不能帮袭人做针线,宝钗主动帮忙)其实,宝钗是真的大气的人(宝玉因宝钗说了让他为官仕途的话,宝玉当即提鞋走人,但宝钗仍能包容,不生气;还有一次,薛蟠生日之时,宝玉说宝钗像像杨贵妃一样提丰怯热,言外之意就是说她胖,但宝钗总是不怎么在意,可见其伟大)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 - 讲义教程 - 道客巴巴
http://wwwdoc88com/p-803981552445htm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