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说的没有欲望是不是等同于没有感觉

佛教说的没有欲望是不是等同于没有感觉,第1张

不等同,本质上欲望属于执着,而感觉这个按我们平常的说法是客观的,但感觉没有自性,所以可以说本质上是虚妄的,即真空妙有;没有证悟空性的人,对感觉的存在认为其是真实的,但是用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感觉仅仅是暂时状态并不是本有的,比如别人打你一拳你很疼,如果打的很重会木,那么打一拳到底是疼还是木,一样的状态产生两种不同的感觉出来了,所以感觉实际并不真实。

感觉和欲望的关系是因为我们认为感觉是真实的,所以会执取能产生爽的感觉的境缘,并贪恋于此不能自拔,从而产生深刻的欲望;而没有欲望的前提是自己通过修行不再执取感觉,好的感觉与坏的感觉都不能影响自己本心,自己本心不会随外界变化产生感觉变化而波动。

关于感觉与自己本心,业力的关系,深入要学习佛教唯识相关典籍,才能明白,这里只能浅说(里面的逻辑很深)。

佛陀感情吗?佛弟子都希望将佛陀神化,说佛陀跟人不一样,感情是很污染的,感情是很烦恼的,佛陀应该没有感情。不是的!佛陀是很有感情!佛陀的感情是对一切众生都施予平等之爱,他的感情就是慈悲,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爱之上是慈悲,慈悲之上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陀的爱,佛陀的感情,是很难用凡夫心衡量而能明白的。

什么叫“同体大悲”呢?这是说你的痛苦,我感同身受,如拔除自己的痛苦一样。我救济你,你要好好爱惜啊,下次我就不一定管你了;可是,佛陀的大悲不是这样的。比方我的手烂了,长了烂疮烂肉,好臭哦!但是,因为是我的手,我要好好的保护它,好好洗涤,好好敷药,我不会嫌弃它,因为这是我的手、我的身体,我当然要爱护。对一切众生,哪怕是陌生人,你如果想:“他跟我有关系,他就像是我身体肢节的一部分”,这是视人如己的悲心,就叫同体大悲。学习“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可以先观想把彼此立场调换一下,假如我是你,推己及人,这个“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就容易生起了。

佛陀到忉利天为母亲说法,为父亲担棺,你说他没有感情吗?我当初在写《释迦牟尼佛传》的时候,最欣赏佛陀对感情表达的方法──非常清净,非常圣洁,真是不着痕迹的感情。

佛陀成道以后的第二年,回到他的故乡,跟父王、诸兄弟们谈话,曾做过他王妃的耶输陀罗急着想见从前的丈夫,已经等得非常焦急;怎么还不来看我呢?好不容易,佛陀来了,耶输陀罗妃想:他来的时候,一定要好好骂一骂这个忘恩负义的薄情人。但是,当她一见到佛陀那种慈悲庄严的样子,耶输陀罗妃立刻跪下来。当我写到这一段时,我也不禁挂念:佛陀怎么办呢?因为他是佛陀,他不是一般的人呵,成就觉道的佛陀,已经不是耶输陀罗的丈夫了,他要如何面对耶输陀罗呢?但是,伟大的佛陀真是了不起,他对耶输陀罗说道:“耶输陀罗,对你,我是很抱歉的,但是,请为我欢喜,我对得起一切众生,我成就了佛道,我是佛陀了。”这种话既能安慰耶输陀罗的情绪,又能表达一位觉悟者的立场,一般人即使有心想学,恐怕也很难做到这样慈悲和智慧两全的境地!

我已几十年没有见过我的母亲,我很希望能把她接到日本见一面,终于,她来了,在日本成田机场,因为有几十年没见面,远远地,我心里就想,这是不是母亲呢?当她近我的时候,已经像要大哭一场的样子,毕竟是分别几十年的母子相会啊!但是当时的情况不同,我立刻跟她说道:“这里不可哭,跟我来!”;那是飞机场啊,哭什么?我那时候,仿佛看到她要落下来的眼泪,马上又收回去了。我的意思是:要哭,也要到房子里面才哭,不管什么样的情感,最重要的,不要让它成为一种情绪,自己要能驾驭,要能控制,才不会一发不可收拾。

佛陀为生病的弟子拿茶拿水,为年老的弟子穿针引线缝制衣服,佛陀是有感情的,那种纯真的感情,佛教里称为“慈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24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