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堆人围观别人吵架,不拉不劝,是什么心态?

一大堆人围观别人吵架,不拉不劝,是什么心态?,第1张

在别人吵架时看热闹的人,是什么心态。我想此时去看热闹,而不是劝的人。各有各的心态,大体可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人的心态,是是非观的作用。他们去看热闹的目的是,吵架人究竟因为何事而吵,通过看热闹,听吵架人互相争论,来知道谁理谁非。

第二种人的心态,是经验观的作用。他们去看热闹的目所是,通过吵架人互相辩论,学到一些经验,如果自已将来一旦遇到,与此类问题相同或相近的事,如何进行应对。社会大众中也有一句流行的话:〃能听聪明人吵架,不听傻子唱歌〃。说明吵架虽然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它可提供给他人学习和借鉴的学问。有时个别愿意看别人吵架的人,兴致勃勃地讲述他看热闹经过时,我遇到后会问他,为什么不劝架只看热闹。他的回答是,对不了,他是学点经验。这种心理,可能代表相当多的,看吵架热闹人的心态。

第三种人的心态,是无聊心理作用。他们观看别人吵架热闹,纯属闲得没事做,他们看热闹的目的,是想知道一种结果。既这场吵架,能否发展到打起来。有个别道德品质差的,不时在高喊打呀等语言。当这场吵架真的发展到,一起大的治安案件时,公安相关部门找证人作证时,这种看热闹不怕乱子大的人,又百般抵赖不承认在吵架现场。其担心由于自己的证词,而得罪双方中的一方。这种看热闹的人,说起来心里也很矛盾,不看热闹不知结果,看热闹后一旦相关部门追究结果,涉及到自已作证时,又怕得罪别人。这种人大众人群送给他们一个绰号,叫好看闲事而多事的人。

从以上简单分析得知,愿意观看别人吵架热闹的人,心态很复杂,多种多样。不仅限于分析的几种,可能还有多种心态。我认为,别人吵架时,能劝和一下则进行劝和,不能劝和就不要去看热闹。看热闹很可能加大,加速这种矛盾扩大与上升。其结果是损人而不利己,尽量少干这样的事。

老公每天工作很忙,忙于自己的事业,其实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为了你们的家庭,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你们好的生活环境啊,作为老婆我觉得应该懂得去理解老公,你每天觉得很孤独,很寂寞没有人陪伴,其实我觉得你完全可以去做以下几种事情,不仅可以打发时间还可以解闷。

看看书,提高自己的内涵。

一个女人不仅要有美丽的外貌,还要有内涵,平时闲着没事的时候可以看看书,其实书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会使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变得开朗,在书中你会发生现实中遇不到的快乐,多看书,提高自己的修养,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自己真的和以前有所不同了,而且也会让老公对你刮目相看,不仅不会觉得孤独,而且还会体会到看书的乐趣啊。

追剧,打发无聊的时间。

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是看书的料,有的女人只要一看书就头疼,心烦意乱的,如果你会出现这种情况,干脆就不要看书了,因为看书会使你越来越心烦的,不如多多看看电视剧,毕竟现在每天都会更新不同的电视连续剧,一天追那么几集,在看电视剧中你会发现自己在看着看着的时候就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电视剧也看完了,老公也下班了,慢慢的你就不会有那种很孤独的感觉,因为电视剧在陪伴着你。

看直播,购物。

随意电商的兴起,很多女人越来越不喜欢逛实体店,因为实体店的东西很贵,同样的东西在网上购买你会发现便宜很多,当自己孤独的时候,可以打开手机,看电商卖货啊,心情不好可以买东西,买着买着你就会发现心情变得越来越好了,买买化妆品,买买零食还有一些家庭所需的日用品,其实有时候省钱就等于赚钱,这也算是打发无聊的时间了。

其实我觉得有太多的方法是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的,但是一定不要因为老公工作忙而去和其他男人在一起,这样也太不道德了,你老公工作为了你,你要一心一意对这个家,不要做出对不起老公的事情,当然你也可以学做饭,学煲汤,给老公做一顿美味的佳肴,你老公看到你所做的一切一定会特别开心的,也会越来越爱你了啊。

一、不逃避勇敢面对

责任心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在创业过程中也是必备的。当一个人经济条件差,面对债主讨债时,不要逃避要诚恳地与之沟通。毕竟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甚至还有可能让事情越来越糟。因此当你家庭背景差的时候,一定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认清楚现实,调整好心态,勇敢地面对现实,并给自己制定好新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条件差的时候,尽快的站起来,从而逐步摆脱困境。

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永远的幸运,在人生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只有经得住考验,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才能逐渐成长。失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与其怨天尤人,不如静下心来总结失败的经验,吸取教训后以后怎样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只有自己振作起来,才能有走向成功的机会。

三、开源节流

当你家庭条件差之后,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千万不要盲目消费,要学会理性消费。只有有所节制,才能做到开源节流。除了生活必要开支外,最好必要乱花钱,毕竟钱有一部分是通过努力赚来的,另一部分是省出来的。

由此可见,家庭背景差并不可怕,可怕是的是自己内心怕了。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现实,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同时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从家庭背景差中走出来只是时间的问题。

只有亲自行动,勇敢的面对现实,才可能解决问题。

  貌似这个好像是《何处是我额娘的家》吧;

  估计是的

  前几天我不小心把一瓶植物油洒在了床上,油的渗透能力果然很强,把整个被褥都浸透了,我把褥子拿去晒干,隔天风干后我摸一把依旧是满手的油迹,没别的办法我只能把这个褥子丢掉,投入垃圾桶的那瞬间我有些许的难过,我并不心疼一床被褥,只是这个棉花褥子是我娘亲留下仅有的东西,除了这个我周遭的一切都是她不曾碰触过的

  人明白一些事情后总想留下点什么做个纪念,无论该不该

  我记忆里额娘还是很年轻的样子,如今的模样对于我来说也是个问号。常听大人们感叹人到中年后时间就象奔跑

  额娘的夜晚会有爱人的拥抱么?

  额娘以前打扫过的墙角,今天谁家的孩子在那里玩耍?

  额娘和我彼此还剩多少牵挂? 这重要么?

  额娘的像册还在么?翻开后她会指着童年的我对朋友说“那时候曾很快乐”么?

  也许前半生对于额娘来说真的匆匆过去了。我偶尔怀疑自己生命中是否出现过这个人,那种怀疑一闪而过,不必继续亦不敢再续。我不知道去相信人终究是感情动物,还是去相信血脉相连?残存在脑海的记忆我不常翻阅,如果翻阅所需要的时间也很短暂,仅仅比我们曾相处的日子再短那么一点点 上一次我见到她是5年前,伴随那天一个花瓶碎落在地上的响声我们从此不曾某面,音训全无 我多少年来没有刻意的打听过她的消息,其实就算我去这么做也未必能得知什么,至少在我们眼中她是这样的漂浮却不需要打扰。从未怨恨过她

  我微笑后明白“如果你真正爱一个人就给予他想要的,而不是去给予你想给的,哪怕他想要的是永远的失去你”

  这个女人就是-------我的母亲

  (相识)

  我不习惯在文字里称呼她妈妈,因为我们并没有那样的亲近,事隔多年后我更习惯带有戏虐性的说她是“我额娘”

  我额娘身高175CM 体重51KG(在我最后一次见她的时候她依旧高佻清瘦)那个年代中国人的普遍生活水平决定了人们的整体文化素养不会太高,额娘是个例外,她没有其他同学妈妈的说话口音,也不穿那些妈妈们宽松的衣服几乎每天都做发卷睡觉,把我要吃的水果捣碎敷在脸上,从不事先征求我意见。 周末约会姐妹去外地买衣服转天周一直接下火车去单位上班,独家新款闪亮登场是她的满足。我在客厅看动画片,她在卧室把音乐打开对着化妆镜幽雅的练习伦巴,华尔兹

  我:妈,你看什么呢,笑什么啊?

  娘:《莫泊桑短篇》

  我:那你讲故事吧?

  妈:我不会,不是有很多给你买的故事书么?

  我:全是字,我不爱看,你讲

  妈:你怎么那么随你爸家的人啊?看书就头疼。

  我:那你小时候就看书啊你?没人给你讲啊?

  娘:你姥姥,姥爷工作特忙,部队上派来的保姆不认识字,我都自己看。

  我很感谢她偶尔有兴趣的时候告诉我她喜欢什么,我在10岁之前几乎有了自己看杂志的能力,我也从她那里知道了梅兰芳的大部分京剧名字, 知道了溥仪是个无奈的天子 ,了解了书里面很漂亮的那个女人叫李香兰。 知道太张扬的款式一定不是好衣服,知道当年上海做的鞋子比其他地方小半个尺码,但是型很到位

  记得8岁左右的那段时间,我不知道怎么了,每天晚上都无法入睡,心理特别的害怕。总感觉窗户外面有个老婆婆在看我,门口有人影子,我看不清楚却能感觉他的呼吸。我每天哀求着父母带我去他们的房间睡觉,每当他们不肯的时候,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我害怕那种孤独面对鬼魂的错觉

  四月的夜晚,我敲敲父母的房间

  “我害怕,能不能到这个屋子里睡?”

  也许是我已经太多晚都打扰着他们,也许他们开始怀疑我的恐惧是真是假? 那天晚上我的要求被拒绝了我被抱回了自己的房间,他们把被子给我盖好

  父亲说:“别乱想,越想越害怕念数字就睡着了”

  (说完父亲先回房了)

  额娘说:“你是不是特别想让父母分开啊?”

  (我没有回答额娘这句冰冷的问话,用被子蒙住了头)

  额娘是一个为自己而生存的女人,我没听她唠叨过一次菜价,没听她跟别的女人聊过儿女经 , 也许是她心中的美好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绝对不仅是过什么小富既安的日子张大后我明白其实人的很多天性是无法后天解释的

  额娘算是我儿时生命里最重要的人,起码那时候发生的很多事情如今回想起来画面里都有额娘的出现记得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每天中午去额娘的单位和她一起吃饭。记得爸爸说在我更小的时候他出差了,额娘一个背发烧的我奔跑于医院和单位之间。记得爷爷活着的时候来我家不喜欢额娘出门前化妆的习惯。记得额娘路过长春某日式建筑时说那里有她小时候的房间。记得我回家称赞邻居一个阿姨是最漂亮的人,额娘不开心的脸。记得我每次和保姆姐姐打架时,额娘总是帮我向人家道歉。

  记得额娘对我说“以后所有的叔叔阿姨再给你零食,都不许要,听见没?就算当时我让你拿着,你也要谢谢后说不要”

  --------------------------------------------------------------------------------

  (分离)

  我满十岁的那年春天,东北的微风总是来的晚一点,某个周末爸爸带我去了儿童公园,那天我玩的特别开心,应该没有什么不祥的预感,那天傍晚爸爸先把我送回了家,然后匆匆出门去忙其他的事情

  额娘:“今天好玩么? 那些危险的游戏是你爸陪你坐的么?”

  我说:“不是啊,是我自己,我不害怕”

  额娘:“那你爸爸呢,在下面看你玩?”

  我说:“他在下面和阿姨说话啊”

  额娘:“她也去了?”

  我说:“是进门口后看见她的”

  那时候的额娘还不会吸烟,但当她听见我这句简单的回答时,点燃一支香烟,深深的吸了一口沉默许久然后仰头一声叹息把烟雾喷向了灯光

  之后我们所有人经历了一个纷乱的半年,那段日子的点点滴滴都让我提前准备好了要离开父母中的一个人,其实那时候我并不伤心难过,也许是因为我还小,也许是因为我想以后我会有2个人给2份零用钱,也许是我憧憬多一倍的自由空间,也许是我听厌了叔叔阿姨的那句“千万要哭着求爸爸妈妈别分开”

  半年后的一个夜晚,我们一家三口坐在家里吃饭,气愤和谐安静,安静成就了传说中“最后的晚餐”

  额娘:“儿子,爸爸妈妈要离婚了,你以后更要好好学习啊”

  爸爸:“儿子,你喜欢跟我在一起,还是你妈,你自己选。其实没什么区别,你想谁就来谁这边,跟以前一样,说看见就能看见。”

  (当我听见这件筹备中的事情马上就要来临,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们,转身回房间躺在床上第一次为这个我本以为无关痛痒的事情哭泣,这时候额娘走近来转身把门关上坐在我的身边)

  额娘:“别哭,儿子。很多事情大人也无奈,但是我们都很在乎你”

  我说:“那我以后跟你过好么? 我在这住习惯了,不想走”

  额娘:“儿子,你听妈说。 你必须跟爸爸去生活,好么?”

  我问:“你不要我么?”

  额娘:“不是那样,妈是个女人,而且妈妈只是个上班族,也许没有能力让你比那边的生活好。以后的社会是特别现实的,你未来的很多事情是要靠你爸爸帮你的,你要跟你爸好好的联系感情。”

  我说:“那我想你怎么办?”

  额娘:“你可以随时回来看妈妈,真的。你张大后就理解妈妈了,你外公外婆都去世了,你是妈妈唯一的亲人,妈舍不得你,但是妈妈看过很多和母亲张大那些单亲孩子的处境,你不能耽误在我这里,妈是不会害你的。”

  我问:“可是小孩家里离婚后,不都和妈妈过么?”

  额娘:“妈妈已经哭过了,现在只想怎么才能让你以后更好,相信妈妈。”

  

  半个月后额娘替我收拾好我的东西,出门时并没有送我下楼,那天的白雪特别的厚,车行使的速度变得缓慢,我凝视着雪花一片片从车窗上划过,我不知道下一次回来是什么时候,我不曾预感我人生从此没有缘份回到那个房间,我不知道轮胎压过的积雪痕迹是否算我人生的第一条分界线,我不敢回头眺望额娘是否站阳台上目送我到永远

  那天后我搬进了父亲刚购置不久的一套300平的房子,我住在二楼,我人生很多的无奈就从那个空旷的卧室里开始

  (习惯)

  离开额娘后的我,回来看她的次数随着时间的累积越发的有限

  离开我之后额娘最初的生活我至尽不太清楚,我想她会让自己平静的,习惯于我们偶尔都空闲的时候回去她那里诉说我最近的生活

  额娘有了更多的时间给自己,额娘的国标舞成了她下班后的重要消遣,额娘的朋友开始多了起来,额娘和我再见面时彼此看见的是笑脸,我和额娘都习惯了把分离当成一种习惯,我们把对彼此的挂念从嘴里放在了心里,我们把对彼此的惦记从问候变成了默念

  日子就这样过了将近3年,我们都比过去张大了,都更适应了自己的新生活,很久没有见到额娘的一个下午,听某个阿姨说额娘早前嫁人了,婚礼排场不小,高朋满座,对方是一个军区高干我没有兴奋,更没有伤感,刚刚变成少年的我每天有太多要关注的热点,有太多想知道的新鲜我没有给额娘打电话,后来渐渐的把在这个事情忘记了

  转年后额娘打电话找我去她那里吃饭,我张高了很多,走进了我小时候生活而今有点陌生的额娘家。

  额娘:“又张高了?快坐,一会带你去买衣服”

  我问:“你好象心情不错啊?”

  额娘:“是啊,我刚从外地回来”

  我问:“你老公呢?你们平时不住这吧?”

  额娘:“我和他离婚了,解脱了”

  我问:“他有外遇么?”

  额娘:“他要是有那本事我还佩服他点, 军区里的人,死板得狠”

  那天额娘带我去买了很多衣服,比较往日豪爽得很,记得其中一件毛衣就600多,对于上初中的我来说当时是有点昂贵的。我感觉额娘开始像一个豁达的朋友了,跟她可以无话不谈,即使你告诉她你做了什么坏事,她也不会责怪你,只会爽朗的笑一下。

  但是我没想到那次之后我会和额娘分别两年,那两年里我身边的所有人都没有额娘的任何音训,我在第2年曾焦急的四处寻找打探她的消息,以为她一定是出什么大事情了 我跑去她的单位,单位的人说额娘去年办了离职手续再没有来过单位。 我跑去额娘的家里面敲门,每次门上的尘土都会厚一点却从没有人开过。 我跑去额娘的好朋友家询问,他们请我找到额娘后也通知他们一声。

  事情就像寻母情节的电视剧一样,没有结果的过去了2年。暑假的时候我家的人接到一个找我的电话

  我说:“喂,谁啊?”

  额娘:“听说你满世界的找我?”

  我说:“你在哪里?”

  额娘:“一会到你李阿姨家找我”

  奇怪,或许是我又习惯了?我没有特别的兴奋,出门前穿上了我最近刚买的衣服。进了李阿姨家门。

  额娘:“你找我干吗啊?有事么?”

  (我被额娘这句个性十足的话震惊了,看见衣着光鲜的额娘用面带微笑眼神稍显无奈的表亲看着我)

  我说:“没什么事情,以为你是出事了”

  额娘:“以后麻烦你们别这样疯狂的找我好么?所有人都知道你在找我,影响多不好啊”

  我说:“以后不会找了,我发现我很多余了”

  额娘:“放心好么,我什么没经历过?能出什么事儿?”

  (额娘那天的表情像个任性的女孩,很多年后她曾为那天的态度向我道歉。她当时说:“每个人都有错的时候”。)

  这次额娘回来是把房产买掉的,简短的几句交谈算是2年来我们的久别重逢。我不知道她明天去哪里,不问的原因是心想“不好乱打听人家的私事”我不知道额娘是什么时候走的,但是我知道这次离开也许她永远不会再回来,尽管我不相信额娘表情上的开心没有作秀的成分 但是我默默祝福额娘以后的旅途一路平安,独立成长过来的我们已经不再需要对方为自己来做什么了,如果还惦记彼此,就请好好的照顾自己

  --------------------------------------------------------------------------------

  (重逢)

  几年的光景弹指一挥间,我在父亲的照顾下张大了。混进了大学,我不知道额娘身在何处,额娘也未必知道我在何处读书。一切自然得好似生活本来就该如此。

  第一个学期的期末,我莫名其妙的接到了额娘打来的电话

  额娘:“是你么?”

  我说:“是啊, 你怎么知道我电话啊?你在哪里?”

  额娘:“我问你堂姐要的号码,我在海南”

  我说:“那么远啊,生活得习惯么?”

  额娘:“放假来我这里过年吧,我在海口买了个房子”

  那年的冬天,我第一次去了遥远的海口,手里拿着棉衣的我被满街的椰子树吸引着,我不知道这次是来旅游的还是来看望我那多年不见的额娘那次在额娘的安排下游览了海南的美丽风光,度过了一个炎热开心的新年,除了她曾向我坦白“当初经历了2次失败的婚姻后自己很想换个环境让自己重新开始”。 我们之间没有过多的谈论过去,没有太多感慨往事,欢笑健康的憧憬着未来的人生会更好。

  额娘家里经常有一位温文儒雅的叔叔,隔天就会来额娘家中看看我们两,每次来都会带一些水果,然后请我和额娘去一个比较特色的餐馆吃饭,额娘和他之间充满默契,象是家人却有着朋友的随意,象是朋友却有着家人的亲近。我没有去问他们的事情,也许是我见多了形形色色的离合,也许是我已经明白了只要人与人之间能够给予对方快乐一切都是那么的不重要 倒是某天这个叔叔带我和额娘去KTV,我们几个人唱得很开心,开心之余我们都喝了一些红酒,在微醺的状态下这个叔叔主动和我说了起来

  叔叔:“我发现你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

  我说:“呵呵,我怎么了?”

  叔叔:“孩子,我在年轻下乡的时候就认识了你妈妈,不瞒你我一直很喜欢她,但是可能是没缘分最后没在一起,88年的时候我来海南工作,直到去年才和你妈妈联系上,虽然20年大家都经历了很多事情,但是我对你妈妈还是非常欣赏的。

  我说:“这我知道的”

  叔叔:“我想你也知道我有家庭的,我太太没什么太高的文化,但是她给我生了2个儿子,老大和你差不多,老二上中学。所以我也许现在没办法”

  我说:“我懂,谢谢你照顾我妈,真的感谢你”

  之后我的2年里我和娘联系的比较频繁,尽管每年只能见上一两面,但是几乎我们没周都通长途电话,聊着很多当下发生的事情,额娘也经常问我需要不需要零用钱,只要我喜欢什么额娘会当天把钱汇在我的卡上,非常慷慨大方。态度也没有一般家长的那么严肃,就好象一个经常喜欢送你礼物的好朋友一样

  (诀别)

  千禧年来临了,一个新的世纪就这样开始了,我期待着一切都会在新世纪美好起来,我在北京已经拥有了自己第一套房子,心中少了漂泊的感觉,总欣慰自己有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避风港,尽管港上只有我一个人守卫着。但愿新时代让我们这些出生在上个世纪的人带着一生的美满在这个世纪离开。

  额娘电话里常和我说海南现在的发展空间很小,经济前景很差 每次都表现出对内陆的怀念,她说她怀念内陆的环境,内陆的人文,内陆的生活气息。 至于感情问题我始终没有多问,我相信额娘是一个永远明白自己做什么的女人,我只需要相信她。 2000年1月的开始额娘在大雪纷飞中带这2车的行李来到了北京,暂时住在我家里。她这次回来下了很大的决心,带上了她所有的东西/卖掉了她在海南购置的房产。

  也许是我和额娘分开了太多年,而这些年正是我们2个张大的时期,我们对于彼此期间的认识是很表面化的,我们本能的关心彼此,但却不够了解彼此。我们了解彼此,却无法适应彼此。我们尝试去包容,却无法违背自己的生活习惯 后半个月里我们每天吵架,都是因为一些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情,常常彼此对骂说出很多伤人的话,激动时候拖鞋满屋子乱飞玻璃碎了一块一块 也许那是我的房子,有时候我不经意间说出的话语会更深深的伤害了娘的心一次我们吵架后我说了一些类似“这里是我家”的话语

  那天天气阴沉,我们吵架后额娘静静的走回房间,许久不曾出来。过了一会我意识到自己的话也许过分了点,悄悄推开她的房间看见额娘趴在窗台上看着窗外的积雪,一直没有把头转向我

  我问:“妈,你别生气了”

  (额娘没有任何回答,依旧看着窗外,很久很久的沉没着。我一直站在门外看着她的背影)

  我说:“妈”

  (此刻我隐约听见了哽咽的声音,那声音被额娘用力控制得几乎听不见,那是我10年来第一次看见额娘哭,虽然我看见的只是她的背面,但是能感觉到额娘的泪水如源泉般滴向自己心底几分钟)

  额娘:“我没怪你”

  (话音刚落,额娘哭出声音来,那声音足已让人痛心一辈子,她用哭腔努力想去再说话,而每次张嘴都被控制不住的眼泪打断)

  额娘:“我不知道明天我去哪 我感觉自己无家可归”

  文字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泪不自禁的打在键盘上,我不敢回想那天的画面。无论我面前的这个女人选择的人生是否正确,无论她对我的母爱是否可以衡量出多少 当一个人无助的女人,在你面前流着泪说“她不知道明天自己去哪里,她已经无家可归”时,你怎么去承受这份心酸? 她是我的亲生母亲

  一周后额娘买了一套自己的房子还是搬走了我只去过她的新房子一次

  第一次还不小心碰碎了她桌子上的一个白色花瓶。

  第二次去她新房子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开门了,对门的邻居出来告诉我“里面的女人带着2个箱子离开了,说去外地了,没说什么时候回来”

  第三次去是一年后,对面邻居告诉我“里面的女人一年只回来过一次,这房子价格升值很快,她上个月卖掉了,转手赚了十几万”

  那段时间我们在一起生活了一个月,我起初的时候曾以为从那以后我们会像大部分母子一样互相依靠下去 以为以为 从没想到那也许是我们人生相处的最后一个月

  --------------------------------------------------------------------------------

  (纪念)

  从那之后我和额娘没有过任何联系,没有人知道额娘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额娘的电话,没有人知道额娘还好么 我也没有再打探过额娘的下落,音训全无的过了5年多日历走到了2006年。

  多少年来不曾刻意去想念她,对她的下落来自亲朋好友们也不能确定的传言,有人说某天看见额娘在某个城市的眼镜店里买了一个咖啡色的墨镜,把头发盘在头后面,我相信那是额娘有人说额娘嫁给了一个眼科医生,由于消息是听来的没有描述得更详细,我希望那是额娘

  有几次梦里额娘出现过,梦里她和我在街上偶遇,她匆忙的躲开了

  今年春节前的一天我接到了堂姐的一个拜年电话

  堂姐:“我前一段时间在商场看见你妈了”

  我问:“她在哪里呢现在?怎么样?”

  堂姐:“你妈没有跟我说,我问她要电话,她没给。只留了一个我的电话,说有事会通知我的”

  我问:“姐,我妈提我没有?”

  堂姐:“她让我转告你”

  我问:“转告什么?”

  堂姐把我额娘对她说的原话告诉了我,内容是:

  “人都有生老病死,我手上还有一些钱,如果我快死了,我通知你,你帮我把遗产转交给我儿子,他是我世上唯一的亲人。在我没找你之前,你们就不用找我了,都好好生活吧,我挺好的。”

  我说:“姐,我知道了”

  放下电话,我预感到我永远再不会见到额娘了,今生再次的相聚只能出现在那班驳的记忆里

  六一快到了,如今这个节日早已和我没什么关系了 我只记得我小的时候,母亲节在中国还不是很流行,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个节日的存在,而六一儿童节是我和额娘相处最快乐的节日,老师总会问:

  “六一儿童节,妈妈有没有带你们去公园啊?”

  (多年前)

  “我没有眺望过窗外,但能感到那夜的月色皎洁。我坐在床边用尽全身力量去凝视额娘的眼睛,只想把她的样子劳劳印在眼底,生怕有天怀念时记忆模糊了她的脸”

  此文献给那些一生勇敢追求自我的人(终)

吵架时“扣帽子”的心理背景是什么呢?其实,这可能与人们想要掌握和维持自我形象和尊严有关。

在一场激烈的争吵中,当一个人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或攻击时,他可能会试图通过“扣帽子”的方式来削弱对方的立场和声望。这种行为可以被视为是一种防御机制,一种反抗和控制的手段。

另一方面,在家庭和朋友之间的争吵中,扣帽子可能与个人自尊心的受损有关。当一个人感到自己的价值被攻击时,他可能会尝试通过攻击对方来弥补自己的缺点。可能心理上也会认为有了扣帽子这个工具,自己才不会输的那么难看。

此外,也有些人可能并不清楚扣帽子是一种不成熟的行为,他们把扣帽子视为只是吵架的一部分。这可能也是导致扣帽子屡见不鲜的原因之一。

总之,在吵架时扣帽子是一种不成熟的行为,因为它通常只会引起更多的争吵和不满。在发生争吵时,建议双方冷静下来,试图理性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尝试攻击对方的立场和声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247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